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爱心观后感(分享十五篇)

爱心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03

2024爱心观后感(分享十五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24爱心观后感(分享十五篇),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爱心观后感 篇1

今日下午第二节课,许教师给咱们讲了一个很好听的绘本名叫《爱心树》故事不长但让每个人都很感动。

《爱心树》讲的是一个男孩和一棵苹果树的终身,那棵大树是一棵有爱心的大树,由于这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给它带来了高兴,后来男孩长大了,男孩底子没有把大树当一回事,他向大树要钱,房子和船大树把身上的苹果,树枝和树干都给了那个男孩,爱心树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生命,男孩只会讨取不会酬谢,最终大树被男孩砍到了只留一小截树桩,但是它却没一点点怨言,后来男孩老了,工作无成仅剩余的木桩也仍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坐下的座椅。

《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小男孩需求协助的捣乱,它把自己全部的全部效果都无私地贡献给了男孩,经过这感人的故事我知道了一个道理,只要让他人高兴,看到他人的浅笑,自己的心里就觉得十分高兴。使我想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他们总是对我精心照料。天天为我遗失,在我需求协助的捣乱,他们总是相方设法满意我的要求。父母这棵爱心树是多么巨大呀,我今后必定要好好听父母的话,做一好孩子,好好学习,把握常识,让更多的人变成爱心树。

爱心观后感 篇2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做最有爱心的人》的书,它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本书里有一篇一篇关于爱心的故事,也能使你解决生活中的小矛盾。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和我明白的道理。

现在我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一篇。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心系穷人》,有一户人家有一颗梨树,兄弟三人轮流看梨。一位天使化装成乞丐来要梨,他们都给他了梨,天使很感动,满足了他们每人一个愿望,老大要开酒厂;老二要绵羊;老三想要娶一个妻子。一年后,天使又化装成乞丐来老大、老二家要东西吃,他们不但没有给他们,而且把天使骂了一顿,天使一生气把他们的东西都变没了。到了老三那里,老三夫妇拿着刚出炉的饼给乞丐,天使很高兴,把老三的茅草屋变成了别墅,什么都是崭新崭新的。老三夫妇的善良让他们的幸福生活延续了一生。

就像他们一样,只有善良的人才会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们摆脱困境,所以不论贫穷与富裕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爱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孔子曾经说过:“泛爱众而亲人。”一个人拥有了爱心,那他也拥有了善良、美丽、真诚甚至拥有了全世界。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有爱心,无论家庭怎么样,你只要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一定会全力帮助你。要学会理解,理解是为了宽恕,理解一切更需要宽恕一切。爱身边的人,就要谦虚谨慎,不孤高自傲。

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让我知道在生活中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体贴亲人和朋友,我还懂了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感情和友情。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与索取。爱身边的人就要主动帮助别人。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需要帮助别人。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怎样帮助一个有爱心的人呢?我想,我应该要对需要的人伸出手,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我还要宽容别人,多为别人着想。虽然这都是一些小事,但是我想如果人人都这么做,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爱心观后感 篇3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对班里的后进生,要多关注、多了解、多角度教育。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就,更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犯错,在改正错误上取得进步。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

“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

“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你学***不积极呀?好事找不到你,坏事离不开你。

”有的还加以拳打脚踢。试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理解,少一些苛刻、少一些失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心和亲切。老师相信学生,学生相信自己,只有自信,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咄咄逼人。

肖川先生告诉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作为教育者,让我们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郝广山2016/2/25

爱心观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童话故事,名叫《爱心树》。《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简短却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小男孩每天都会跑到一棵苹果树下玩耍,久而久之,大树喜欢上了这个天真可爱又很淘气的小男孩。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向大树要钱,要房和船。大树就把身上苹果、树枝和树干都给了那个男孩,每当这个男孩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棵大树总是无偿无求地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奉献给了男孩。而这个男孩却一而再,再而三向大树要东西,爱心树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生命。男孩只会索取不会回报,最后大树被男孩砍到了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它却丝毫没有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大树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感动了。但最能打动我的,还是大树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小男孩后,它还是快乐的。同时,我也为小男孩自私的索取而没有任何回报而感到羞耻。在生活中,我觉得我的亲人,老师就是那棵大树,而我就是那个自私的小男孩,只是一味地接受,并没有回报。我觉得那棵树既叫“爱心树”,也叫“父母树”。它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无私地奉献着,给予着,从不求回报,不在乎自己的得失。父母的这棵爱心树是多么伟大呀!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好好学习,掌握知识,让更多的人变成爱心树。

爱心观后感 篇5

今日,我读了一篇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童话故事,名叫《爱心树》。它使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的教师,还有身边充溢爱心、无私贡献的人。读完这个故事,我感慨万分,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爱心树》这篇童话故事首要讲了:有一棵树,它很爱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整天在它的身边情形、嬉戏,就像在母亲的怀有里相同,高枕无忧、无拘无束。时刻飞快地消逝着,男孩长大了,他不再找大树玩了,大树常常感到十分孤寂。后来,小男孩总算来了,可他说自己需求钱,大树将自己的果实给了他,男孩一挥而就地承受了。下次再来的捣乱,他把大树的树枝拿走了,原因是他要盖房子,成家立业。可后来,小男孩又把大树的树干做成了船,去周游国际。这棵树就这样变成了树桩,但它一直都是高兴的,由于它满意了小男孩全部的希望。当小男孩老了今后,回到了那里,这时他是劳累的,大树挺直了身子,让小男孩在它身上歇息歇息……

读完这篇文章,我泪如泉涌。我被大树那种无私贡献、不求酬谢的精力感动了。但最能感动我的,仍是大树将自己的全部都贡献给小男孩后,它仍是高兴的。一起,我也为小男孩自私的讨取而没有任何酬谢感到羞耻。在日子中,我觉得我的亲人、教师便是那棵大树,而我便是那个自私的小男孩,仅仅一味地承受,并没有酬谢,还感觉天经地义,乃至还十分地挑剔,不满意于现在的日子。我觉得那棵树既叫“爱心树”,也叫“母亲树”。它就像咱们的母亲相同,无私地贡献着,给予着,从不求酬谢,不在乎自己的得失。她用宽广的胸襟容纳着咱们,她就像蜡烛相同,燃烧着自己,照亮了他人。

让咱们每个人都做一棵小小的`“爱心树”,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这许许多多的小爱就集聚成一个大爱,这国际就会变成一个爱的海洋!

爱心观后感 篇6

今日我读了《爱心树》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小时分喜爱一个人在一棵苹果树下游玩,他俩寸步不离。当他逐渐长大后,他有了自己的小伙伴,所以他不再常常来看望苹果树,可为了帮他买件玩具,苹果树贡献了自己的果实给男孩换钱;当小男孩长大成人后,他想盖房子成婚时,苹果树坚决果断地贡献了自己全部的树枝;当男孩事业有成后,他想造艘船去帆海放松时,苹果树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树干。尽管苹果树为男孩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全部,但它历来没有后悔过,它没有要求男孩给予任何的酬谢,它仅剩余的一截树墩最终也成为男孩停下歇息时依托的支架。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很深,这棵苹果树为小男孩所做的全部,就好像咱们的爸爸妈妈为咱们所做的全部,咱们不断地向他们讨取,而他们都会尽心竭力来状况咱们。在咱们生长的过程中,只需一遇到困难,第一个站在咱们身边的必定才华咱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总是有求必应,为咱们静静地支付,毫无保留。

故事中的小男孩显然是自私的,他拿走了苹果树全部的全部,但却没有给苹果树任何的酬谢,所以咱们不能和他相同,爸爸妈妈在为咱们全力地支付,咱们现在有必要好好地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那样咱们才干尽早地去酬谢咱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能够日子的愈加幸福高兴!

爱心观后感 篇7

从前,有一棵爱心树,它是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因为男孩儿每天都来找它玩,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一棵树?我见过,我来介绍一下《爱心树》这本书吧!

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它喜欢上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每天都来找大树玩,大树很高兴,小男孩渐渐长大了。有一天,大树发现小男孩不像往常一样来玩了,大树很伤心,有一天,小男孩来了,他已经成为一个少年了,大树很高兴,对他说:“来吧,孩子,爬上我的树干,摘苹果吃,当森林之王,你会快乐的。”男孩说:“我不想玩这些,我想去玩其它的,能给我一点钱吗?”大树说:“我没有钱,你把苹果卖了吧,你会有钱的。”小男孩把苹果卖了……转眼,男孩就要组建家庭了,它来到大树下砍走了……

几年后,他又来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老爷爷了。他对大树说:“我想坐一下。”说着,他坐在了老树桩上,最终他和大树永远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让父母担心,自己遇到困难要自己解决,不要让父母受到连累。还有,我们要多陪陪父母,不要让他们感到孤独。

爱心观后感 篇8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课外书,是《爱心树》。

《爱心树》中主要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是好朋友,小男孩经常去找大树玩,不停地向大树索取,大树也一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地满足小男孩的每一次要求。渐渐地,这棵树从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变成了一个干枯的树桩。

我觉得小男孩这样做非常残忍无情。但是大树并没有因此而难过,它反而因此而感到非常快乐。大树把它一生的青春全部花费在小男孩的身上,一直为小男孩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着。

我们只是在评论这个小男孩又多自私。回想起来,我们和这个小男孩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我们哪一天不在享受索取的快乐呢?父母给我们买衣服,不好看的我们就不要,有时候还埋怨父母,甚至对她们大发雷霆。

有时候我们还会因父母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说他们不爱我们,而让父母生气。现在想想我们天真无知的样子,我真得很惭愧!

在我们的生活中,父母无私奉献,无私奉献,给我们无尽的爱。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回报父母吗?

最近,我读了童话《爱心树》让我深受感动。这篇童话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森林里遇到了一棵爱心树,这棵树很爱他,让他爬到身上来玩,荡秋千,在树阴底下乘凉,大家都很快乐,时间在流逝,男孩子长成了少年,没有时间经常来和大树玩,少年需要钱,大树为了让少年快乐,就让少年摘走树上的苹果去卖钱。后来少年又长成了年轻人,年轻人需要一间房子,这棵爱心树又让年轻人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盖了一间房子。

年轻人又长成了中年人,中年人想要条船离开这个地方,大树就让中年人砍了自己的树干做了一条船离开这里,大树自己虽然变成树墩,但很快乐,不过又感到很寂寞,后来过了很多年,中年人变成老年人,又回来这个地方,大树很高兴,但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个老树墩在那里,老人想找个地方休息,大树就让他坐在树墩上,快乐地陪伴着老人。

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爱心树,但我们周围有很多象爱心树一样奉献爱心的人,比如爸爸妈妈对我们无私的付出,老师对我们辛勤的教育,他们用不求回报的爱心来关爱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长辈和老师在我们身上付出的爱心是无限的,我们也应该付出同样的爱心去回报他们,回报整个社会,只要我们每人奉献一片爱心,就会象爱心树一样,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快乐,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都是爱心树!

爱心观后感 篇9

这篇文章主要讲得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叫小菲比,她非常懂事,而且很善良。她非常喜欢马,刚懂事的时候就吵着让父母给她买匹马,可是家境贫困的父母,根本没办法给她买,直到11岁时,父母才狠狠心,给她买了一匹叫莉莉的母马。小菲比非常喜欢这匹母马,一放学回家就去看它。第二年莉莉生下来了一匹小马,小马脖子上有一个白色形状的“3”小菲比很高兴。可是有一天她回家,父母伤心地对她说:“爸爸妈妈都失业了,养不起两匹马了。”小菲比很伤心,可是有一天小菲比看到了一家名为“3”的手机公司做广告。她立马想到了小马脖子上的“3”立马给厂家回信,虽然那时正是金融危机,但是厂家同意了,还赞助了小菲比1000英镑。

我非常崇拜小菲比的聪明机智,但是我更加想要学习的,是厂家的爱心,厂家被小菲比和小马的故事感动了,赞助了一个惊人的数字1000英镑。厂家非常尊重小菲比,没有把小菲比的心当做垃圾,而是又尊重地给小菲比回了信。

所以我觉得尊重和爱心会让世界变得更和谐、更美好。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对别人有爱心,别人也会对你有爱心。总之,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用你的方式来报答你。

爱心观后感 篇10

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改革以来,不断涌现出一批批教育改革者,他们身体力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线,探索教育的规律,为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些有名的教育工作之中,人们常说的“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他们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大江南北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当在教育实践中遇到困惑时,我们会想到历史,同样的事情别人肯定也经历过,前人的经验总有借鉴之处。在大致了解李镇西老师的经历后,知道了他是在发表了《爱心与教育》后广为人知的,李老师后来也有许多著作,个人认为最初的教育理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也是后来思想发展的核心。

书本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的是李老师早期的教育经历,用作者的话说是“因为我承受了太多学生的爱”。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对待优等生让他们更优秀;对待后进生,逐步激励,将对学生的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为了促进后进生进步,李老师动用全班力量,在行动与精神上给予帮助。

李老师的未来班是一个团结,有爱心的班级。班里一个学生有困难,全班学生都会自觉伸出援手,家庭陷入困难的伍建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同学们不忘生病的胡国文。对于未曾谋面的学生,李老师会通过信件的方式给予帮助,并长期保持联络,对待教育始终如一的态度让人敬佩。

我的感受:

合上书,李老师的内心的教育思想对我启发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于教育的人。从走上教师岗位起,内心就十分笃定,他至今仍保持着童心。今年七月,李镇西老师在乐山给他的第一届未来班上完最后一堂课。他退休了,离开了学生,但他的精神传播给了他的学生和千千万万的教师,他的教育信条“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响了无数人。其次,从教以来,李镇西老师能从学生的视角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进入转折期,针对学生的心里矛盾,他没有从高大上的思想道德方面来教育学生,而是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给出合理的学生可以接受的建议,帮他们解开烦恼,形成健康的心理。德国教育界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李镇西老师的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未来班的学生有爱心,纯洁,努力向上。再次,李镇西老师真正参与学生的成长。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学生其实需要能理解他们,懂他们的老师,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分享喜怒哀乐。李镇西老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课下一起玩耍;带学生出游;给学生过生日并送礼物;把学生带到自己的家,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同学间写短信互相表达情感,使得班级更加团结,让人觉得未来班就是在一起学习的一家人。

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名师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教育是渗透到生活中的。历史也总是不断重复,教育像一日三餐那样循环往复。教育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一名青椒,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并总结自己经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首先,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每当说起教师角色,就想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辛苦的园丁”,教师是牺牲自己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给教师贴的标签是“牺牲”“奉献”,让人觉得教师是一个悲凉的角色。这是自我牺牲式的教师,个人并不提倡。读后感·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己同样在进步。义务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教会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纪要教他们学习真、善、美,也要告诉他们要有一个宽容的心,包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面对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在逆境求生存,在顺境求发展。在日常的小事中培养优良品德,在小事中,发现感动,留住感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其实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像小伙伴一样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也乐意与学生交流。

其次,增加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班里的管理干部能锻炼学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级里有自己的标签,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教师要尽量照顾到更多的学生。目前,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实行“终身制”,其他同学就没有机会体验当班干部的感受,也导致班干部把这些视为理所当然,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对其他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在班级强调奉献精神,建设和谐团结的班级。

最后,教育的对象是人(儿童和青少年)。各种教育理论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对人的教育,而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与习惯,我们学习理论与借鉴经验,都要结合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外衣下,有应试教育的灵魂,就算是应试教育,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经验与能力。首先把学生当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如预想的一样,著名的教师做出了职责范围之外的事,这样的行为是伟大的,与学生亦师亦友,教师成了学生的朋友,仅仅是因为李镇西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既简单又复杂,因为爱,把学生当亲人;因为爱,对复杂的教育问题处理得具有针对性。新的课程改革情调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软实力,是能力的培养。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定,终究还是为了让学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有爱心,从心理上理解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信学生和教师都会有有所收获。

爱心观后感 篇11

当读完《爱心树》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让我给你们讲讲这个故事吧:

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和一个男孩儿是好朋友。每天男孩儿都跑来和它一起玩,他们很快乐。可是随着时光流逝,男孩儿长大了。大树感到了孤寂。一天,孩子来看大树,"我需要一些钱。"于是大树把自己的苹果给了孩子。后来又一天,长大了的孩子来了,"我需要一幢房子。"于是大树把所有的树枝都给了孩子。又过了很长时间,孩子又回来了,"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去。" 于是大树又把自己的树干给了孩子。又过了很久,已经变老了的孩子回来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我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了。大树很快乐。

怎么样?你也跟我一样受益匪浅吧?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想起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那就是“爱”————母爱!

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用“母爱”保护我,我爱您!您在我受伤的时候用“母爱”治疗我的伤口,我爱您!您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用“母爱”帮助我,我爱您!

所以我受益匪浅,相信你们也受益匪浅吧?相信你们和我会更爱妈妈的!欧耶!

爱心观后感 篇12

今天,老师和我们一起读了一本书,叫《爱心树》,想了解这本书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翻开书,第一眼就看到的就是一幅画:一棵大树向一个小"男孩"招手.说实话,我只看到了一只腿,我还不知道他是个男孩 , 还是个女孩呢?他(她)一定十分可爱,我心里在暗暗想。又翻了一页,一个小男孩爬树去摘苹果,小男孩十分开心。树也好开心,叶子直往下落。小男孩慢慢长大了,不和大树玩了,他要钱,要娶妻生子。于是,他把大树的苹果全部给卖了。得到了好多好多的钱。我在想:小男孩好自私呀!可,这不就是我吗?大树好像爱我的妈妈呀!

小男孩越长越大,他对大树说:“我长大了,我要一栋房子,你能给我吗?”大树说:“我没有房子,但我可以把树枝给你。”于是,小男孩把大树的树枝砍断了,去造了房子。好长时间没有回来,大树好孤独。这就是我呀!我长大了,不和妈妈住,丢下了爱我的妈妈。

又过了好久,小男孩又回来了,他要船,于是把大树给砍了,剩下的只是树墩。我就是想不明白,大树为什么放弃生命也要让男孩子快乐呢?

有本书是这样写: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把自己的耳朵捐给了自己的儿子。一直到他母亲死后,孩子给母亲梳妆时,才知道自己的耳朵是妈妈给他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想了想,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她为我无私的奉献,哪怕失去所有也要让我开心。妈妈对我的关心,而我却因为我的一点自私,让妈妈受罪。妈妈喜欢的东西,如果钱不够,总是先给我买,而我却一点也顾不到妈妈。我的眼眶湿润了,脑海里全是我和妈妈只间,妈妈关心我,我却关心不到妈妈的一幅幅画面。我哭了,因为画面中,有一幅是:妈妈为了让我上学,把生活费也用去交了学费。我开始抱头痛哭,妈妈为我做的事太多太多。我一定要好好的报答我的妈妈。

我真想摸摸这本书,摸摸这本使我和妈妈关系更加好的书,真想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我的下代,下下代。

爱心观后感 篇13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确如此,因为借来的书就有还期,必须每天有计划地读一些,到时候才能如期偿还。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透过本书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忆我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的太差,别把平均分拉动太大。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理由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啊。

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确实跟别人有这不一样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习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习惯,李老师在全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学。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

比如说他每个学期前总会印很多的报喜单,哪个孩子在学校有进步,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进步,都可以让他们填写报喜单,并让他们带回家。李老师每天都会亲自为学生朗读小说,和学生一起品味“书”的味道,这正是我们现在正推崇的班级读书会吧。

爱心观后感 篇14

教育中没有情感和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教师是一种“爱”的职业,爱是教育者始终的教育信念。爱总是需要一颗温柔的心和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来对待眼前的学生。

它需要真诚、倾情的付出,心与心的直面相对,来不得半点虚假。

2、 爱是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是对学生的仁慈和宽容

林肯说:“人人都喜欢赞美。”必理学家说: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常识的渴望。”是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喜欢、奖励与赞赏,成长中的孩子更加需要赏识。

对后进生的爱是磨练教育的毅力、耐心和智慧。名医都是通过医治疑难杂症而成就医术的,小病小痛成就不了名医。如果一个老师不想也不敢管教后进生,他就永远不会成熟管教的艺术和水平。

欣赏学生,不仅要欣赏他们的优秀品质,更要学会欣赏他们的缺点和错误。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后进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后进生往往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本。但如果我们不能从心底尊重和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也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因此,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表扬学生,与后进生有效沟通,实施有效教育,使他们在欣赏中健康成长。

记得以前带的班级就有一男生特捣蛋,不学习,打架斗殴,多个日夜的教育、谈话、请家长,什么“苦口婆心”、“软硬兼施”全都用上了,可最后,还是以其心口不一而告终,气得我火冒三丈,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想不到他毕业后,竟然诚恳地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对自己过去的无知感到十分后悔,也感激往日我对他的教育,说今后会做一个不让别人操心的人。看到这些,心里突然觉得酸酸的,也感到无比欣慰,心想这孩子真正长大、懂事了,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白费,工作再苦再累算什么,这些,都是值得的!

现在,每当想起这些,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就多了一份耐心,也更深刻地体会到老教师们为什么对学生会有那么宽厚的胸怀和仁慈的爱心了。

3、 爱不仅是师生之间的桥梁,更是期望升华的结晶

***在书中所讲到的案例表明: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熏陶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以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要学会把期望传递给学生,了解他们,“投其所好——才能事半功倍;学会尊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学生每天都在体验着教师的行为,他们会做出内心最微妙的情感反应。

爱学生,就要善于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如果一种教育不能触及人的灵魂,不能引起人的共鸣,不能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学生特别渴望和珍惜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一定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有一首歌唱得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正是一代又一代教师的无私奉献,才有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今天,我也要接过老一辈老师手中的粉笔,在讲台上,在课堂上,用自己的爱心,默默耕耘,放开明天的希望!

回首执教的几年来,自己也是从中不断学习、逐渐成熟。从年长的教师身上,我学到了宝贵的经验,无私的精神;从年轻的教师身上,我学到了创新的勇气、拼搏的动力;我爱教师这份职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学生的那双求知的眼睛,不求涌泉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爱你的学生。做一个热情的老师。只要你种下爱的种子,它就会在你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能爱,一切皆有可能。

爱心观后感 篇15

《爱心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短但却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棵大树很爱一个男孩,经常向他提供许多他用的着的东西。而男孩虽然经常接受大树的奉献和施舍,但却根本没把大树当一回事。最后大树被男孩整棵砍倒,只留下一小截树桩,可是却没有丝毫怨言,后来男孩事业无成,仅剩木桩的大树也依然默默无闻地给男孩当了一个能让他静静坐下来休息的座椅。

我不敢想象,一棵苍天大树,他完全可以在男孩吃它的果子,摘它的叶子的时候用力甩动枝叶将男孩甩下来,让他终身残疾避免以后被砍倒的事实。再或者是在男孩即将挥动斧头要砍自己的时候,用枝条重重地抽打他的手,给他以严重的教训,让他再也不敢打自己的主意。可它没有,哪怕是在自己作为树的生命的最后时刻,它依然无怨无悔地给男孩当了座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多么浩瀚和深沉的大爱啊!

大树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代表,而男孩就是贪欲旺盛的人类的代表。起初人类对大自然的奉献感激不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便开始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开始疯狂地向大自然索取,面对人类的行为,大自然也是一直忍气吞声,默默地接受这一切。可是大自然不同于文中的大树,它可不会一直忍让下去,咱们中国有句俗话,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以针见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关系,如今人类已经埋下了这个因,那这个果,大自然是迟早要报的了。

看着看着,我又想到父母、朋友、孩子。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不是无牵无挂的,父母给予其生命,老师为其启智,朋友为其排忧解难。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那棵爱心树,在我们需要他们的任何时候,都会毫无怨言地帮助我们,支持我们。而我们,尤其是现在的孩子,多像那个男孩,有了快乐独自享受,一有困难,一有挫折,才会想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