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13

2024苦难的历程读后感。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当我们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从而受到启迪时。怎么样才能写一篇读后感?探索“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相关内容的精髓接下来请继续阅读。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1】

《苦难的历程》主要记述了一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主要的线索人物是两姐妹,战争之前是中产阶级家的小姐,无所事事;再由她们俩辐射出另外两个主要人物,她们的丈夫;在他们四个人背后的是广阔的战争政治以及人民的困苦场景。

一战爆发后,男人们走向战场,前面是敌人的子弹,后面是己方的子弹,向前向后都是死亡,而死亡中间则是饥饿,寒冷和恶臭。二月革命以后,前线的人弃战场而退,等待他们的依旧是饥饿和死亡,土匪横行,各方势利争得你死我活,到处都是战场,女人们要下地劳作,还要经受掠夺,生命一样毫无保障。不管是达莎,卡佳,还是别的女人,都经受过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十月革命以后,所有的人都在作战,没有人生产,物资奇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人时时都面临着死亡。这是怎样的日子啊,又岂是苦难二字就可概括。我没有看到什么浪漫主义,感到的只有恐怖。作者不仅仅是展现这样一副悲惨的场景给我们看,同时在思考,通过主人公的想法来说出的感受,同时也就契合了我们的感受:痛恨战争,主张和平。

除了这些关于战争的描写,这本书还写了关于人性,人性是复杂的,尤其在灾难面前,善良,忠诚,势利,卑鄙一起爆发出来,农民的豪爽,势利与胆小表现得很真实。我觉得不足的是对于战争高层的指挥者人性没有深入体现,都是中性的,各方的指挥者在感觉上是差不多的,没有善恶之分,都是狡猾的,狠毒的,叛卖的或者被叛卖的,象索罗金,尼尔金,正反两方看不出区别,也许本来就没区别。

在战争和人物性的描绘上,我觉得外国人和中国人没什么不同,应该说在人的通性上是一致的,敌方友方,俄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同时具有友善和邪恶的。但不同的是,在中国的战争类作品里却很单调,净是脸谱化的描写,正面人物就是高大全,没有七情六欲;反面人物都是愚蠢猥琐,千篇 一律。感受的都是革命的豪情,战争的浪漫,而非苦难。

总的来说:人物刻画不够生动,较扁平,我几乎说不出主要人物的各自性格特点,达莎和卡佳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捷列金和罗辛也很相似;故事情节和主题上,作者似乎是有些茫然的,战前的描写是灰暗的,没有一丝美好,在砸碎这个旧世界之后,也并没有创建出一个新世界,到处是抢劫到处是战场,物质奇缺,也是灰暗的,这是作者就忍不住利用罗辛来怀恋一下过去,发出质问,我们砸碎过去,到底创建的是什么?于是他投奔白军,为过去而战,总体色调灰暗压抑。另外,情节发展感觉不够自然,始终给我一种刻意的感觉,对战争的描写我觉得还算客观,但主要人物的思想变化上还是有迎合主旋律的嫌疑

优秀的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 (五)

每个绚烂的生命都是在其代表民族精神,参与创造中绽放出异彩。每部传世名著都是社会激烈变动的缩影。《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故事的情节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2】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苦难和挫折。这些苦难可能是由物质损失、身体疼痛、情感煎熬或精神压力所引起。在阅读《苦难的历程》这本书之后,我对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本书向我展示了苦难的不仅仅是痛苦和困苦,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力量与成长。


《苦难的历程》这本书由心理学家斯科特·皮克尼编写,通过深入研究苦难的本质和人类应对苦难的方式,向读者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书中通过许多真实的案例和生动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人们如何在苦难中找到希望和勇气,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实现自我成长。


在书中,斯科特·皮克尼向我们介绍了苦难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有的人可能经历痛苦和失落,有的人可能陷入绝望和无助。书中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苦难并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痛苦,而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苦难之所以有助于我们成长,是因为它要求我们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书中的案例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必须战胜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苦难中获得智慧和力量。


皮克尼还提出了一种重要的观点: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是克服苦难的关键。在面对苦难时,我们不能让困境打败我们,而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书中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如何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来克服苦难的实例。例如,有的人通过积极的思考和乐观的态度来克服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有的人通过坚持努力和寻求他人的帮助来克服经济上的困境。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面对苦难,我们就有机会战胜它,实现自我成长。


通过阅读《苦难的历程》,我深刻地认识到苦难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无论我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苦难,只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力量和智慧。同时,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一个重要的道理:苦难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经历它。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和应对苦难,这将决定我们能否从中成长和进步。


在我的人生中,我曾经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想放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改变了我的态度和行为。现在,我明白了苦难是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我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和应对苦难。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我相信,在苦难的历程中,我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小编认为,阅读《苦难的历程》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深入了解苦难的本质和人类应对苦难的方式,我对苦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明白了苦难并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痛苦,而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我也明白了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是克服苦难的关键。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可以从苦难中获得力量和智慧。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在苦难的历程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3】

《苦难的历程》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讲述了人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困境。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苦难道路和经历,更加珍惜和享受生命的点滴美好。

在《苦难的历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人经历过的噩梦般的经历。有些人不得不在战争中度过许多惊天动地的日子,有些人则被分离和困境所困扰,有些人则是遭受了信任和爱情的背叛。无论是哪种情况,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使他们一直在人生的道路上仰望和渴望幸福的到来。

这本书中的人物和故事非常的感人和震撼。他们的生活经历让人心酸,但也让人生出勇气和希望。他们中的一些人以巨大和难以置信的毅力和勇气挑战了时间,他们挑战了恶劣的条件和环境,他们挑战了大多数人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书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苦难,有些人使用自我反思,有些人想尽办法去面对反抗和反击,有些人则通过向内寻求支持来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苦难的历程》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人生之路充满了困境和挑战。只有通过我们的能力、毅力、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决心,才能克服这些困境,取得胜利并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我们也必须努力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信任,而不是一味地自我怀疑和自我贬低。这样,我们就能够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更加自信和有力。

总之,《苦难的历程》是一本非常打动人心的书籍,它让我们了解到,苦难是我们人生必须面临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成为我们发现和拓展自己身上潜力、生命和灵魂的机会。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尽管我们有时会受到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学会勇敢面对,我们终将迎来更好的明天,也告诉我们,只有在面对困境时,我们才能走向成熟和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4】

以外国作家为例,我知道前苏联的高尔基,我知道《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我还知道《钢铁是怎样练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我认为前苏联的著名作家就是这些人。

但我不知道托尔斯泰是不朽的。当然,我的无知会继续被放大。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年代,还有一个比他稍微年轻一点的伟大作家也姓托尔斯泰,那就是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作为十月革命的革命者和见证者,他用热情洋溢的笔墨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虽然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但作者以更现实的方式描述了俄罗斯近代遭受的深重灾难。

作者从基层市民、平民和知识分子出发,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后整个**土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一、冲动

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时,很容易陷入瘫痪和傲慢。**也是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个国家进入了极度奢侈和颓废的状态,表现为人民的纵容和奢侈。

表现在国民的狂妄与无知。就像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时,几乎所有的南方年轻人都争着上战场,以为放不了几枪就可以凯旋一样,因为他们想象战争会让他们平静的生活泛起涟漪。会给他们的生活以更好的调节。

俄罗斯也是如此,当沙皇对德宣战,无数的年轻人高喊着“为了祖国”,争先恐后的去了战场,而后就充当了国家机要大臣泄密的炮灰,无论他们队伍走到那里,德国的炮弹就落到那里。自己还没有见到敌人的样子,就匆忙去见了上帝!国有内奸,百姓无知,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这是多么深重的苦难!

二、混乱

在我们学习的历史中,我们经常知道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共产党人向共产党人学习了什么。我们往往认为,所有的先进的都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确实曾经非常的信任莫斯科,信任共产国际带来的先进经验。我们知道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因为盲目的照抄**的经验,盲目的崇拜共产国际派来的领导人,而导致差点把我们的自己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革命队伍全部葬送高危境地!

其实,由于当时信息的极大滞后,大概那个时候的大多数共产党人都不知道,俄罗斯的共产党人也在不断的走自己的弯路,做出着错误的选择。比如在一次和白军的战斗中,所有的指战员都明确的知道上级的命令是错误的,这是会让第十军团全军覆没的命令,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而作为军人捷列金义无反顾的去执行错误的命令却又是是为让读者极为愤慨的。他知道这项命令会使他的兄弟们丧命,但他必须执行。

而另一位指战员却公开拒绝执行他的上司的命令,却却意外的带领自己的队伍冲出重围。他的老板索罗金在革命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主义倾向。他不仅是革命队的**,而且是村民眼中的土匪。他既慈悲又野蛮,既想革命到底,又想逍遥自在。

在革命的阵营中,执掌的政权高级干部的思想极不坚定的大有人在,就因为这样,革命异常艰难,到处一片混乱,敌我难以分辨,**人民陷于极大的盲目之中之中,混乱之中。

三、在苦难中成长

**里面的女主人达莎,丈夫是共产党员,她认为共产党员的事业不对。她早年曾明确拒绝丈夫的事业,她曾抱着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无**主义,后来,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随着个人不断的经受磨难和见证了无辜者经受的侮辱和践踏,她开始接受共产党人的观点,并快速投身到为共产主义革命理想而奋斗的血与火的战争中去。达莎的姐姐卡佳在与祖国共同受难,她的软弱和享乐使她吃尽了苦头,她曾是上层社会的宠儿,在战争中却成了无家可归流浪者,她被土匪劫持,被迫与土匪为伴,她亲眼目睹了土匪的贪婪与自私,目睹了土匪的无情与**。

她开始站在革命和人民一边,因为只有革命的人民才能使她摆脱苦难。卡佳的第二任丈夫罗辛早期也是资产阶级阵营坚定支持者,他不怕牺牲,勇敢无畏,曾多年追随邓尼金将军,而后他在白军的队伍中饱受猜疑,为其战友所不容。他被迫离开队伍寻找妻子,和共产党人偶遇,被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所感召,变身为坚定的共产党人,成为革命战线的中坚力量。

达莎家族只是前苏联人民的一个简单剪影。在在**广袤的原野上,她的人民在经受身心的蹂躏,在经历层层苦难,德国人掠夺他们,白军摧残他们,土匪抢劫他们,而无**主义也**们,他们思想上混乱不堪,不知路在何方,而共产党人所做所为却让他们慢慢的看到了方向和希望————那就是:让人民当家做主。

三、十月革命的战争史

阿.托尔斯泰的《苦难历程》,又称为自传**三部曲,也是反应**十月革命的战争史。**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两姐妹。第二部:

一九一八。第三部:阴暗的早晨。

本部**后两部为十月革命的战争描写拉开了序幕。本书的阵地描述非常的细致。军人的语言表达和思想火花极为丰富。

比如捷列金去执行任务路过白军地带,罗辛负责阻击,本来罗辛的枪法非常准,可是,他突然发现:那个红军战士那么像捷列金,这一枪就打偏了,捷列金的帽子飞了,只是头皮受了点轻伤。另一次,两个人在火车上相遇。这是白军控制的火车。罗辛假装睡着了。所有的感情都起了作用。

罗辛爱卡佳和他妻子的妹妹达莎。她应该保护她的丈夫,特瑞金。这是一个不容怀疑和思考的现实。而罗辛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解放金的參谋长,他在知道真相之前就有了同样的想法。让他快点走开,既不让革命受到损失,也不让罗辛受到伤害。

作者尤其是在描写敌我力量悬殊较大的察里津保卫战的时候,上级下达命令,要求把所有的大炮都集中起来,而且露天安放在突出地面的高岗上,这是炮兵司令从来没有用过的打法。他首先想到的是万一上级犯了错误,所以他在执行过程中做出了改变。他不但留了几十门大炮在原来的阵地上,而且阵地两头的大炮不但没有挪动,而且还在挪走大炮的地方燃**堆,佯装炮兵在取暖。

当然,后来他接到上级的通知,说是斯大林同志亲自负责。炮兵指挥官把所有的炮兵集合起来。后来,在即将开炮的时候,作者的描述也非常的到位,比如炮兵司令看着敌人越来越近了,看到了他们的靴子,而且看到了什么颜色的靴子的时候,他用力叉开五指,大声喊出开炮的口令。

最后他看到所有的敌人都变成了泥,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如此清晰的描述在整部电影中并不少见

四、启迪

读完这部**,我久久无法下笔,我在思索:卡佳、达莎苦难来自何处阿米西娅苦难来自何处从上层贵族到下层百姓,他们的苦难又来自何处乃至于我还要问俄罗斯这个民族的苦难又来自何处**腐败,史治无能,当权者骄奢淫逸,国民精神空虚颓废,所有这些都会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作为个人来说,更为重要的乃是无知,因为自己的无知才会有无畏的举动,因为自己的无知,才会有错上加错的言行,当然,更大的无知会给自己乃至于他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然包括毁灭性的灾难!xx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5】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苦难的历程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一个绚丽的人生都是以其代表的民族精神,参与创作的辉煌。每一部杰作都是社会剧变的缩影。《苦难的历程》就是这样一部由其作者阿·托尔斯泰历时二十年创作的传世佳作。

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与他对人生价值的积极探索和长期的创作密不可分。《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

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故事的情节令人信服地表明了:

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相结合,个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6】

在读书馆小说区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肯定被很多人借过,因为它已经被翻得坏掉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阿—托尔斯泰,这位著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绍了,我想说,他真的是俄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个书名,我查了查,是来自俄国古代伪经《圣母历难记》,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姐妹,以她们的生活来描写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来的俄国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思潮,也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本书里描述出的,真的比历史课本更加生动真实,我感到了在1914—19这六年时间里,俄国人民为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的苦难。

读完了这本小说,让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荐喜欢历史的同学读这本书,这本书无论是角度和情节都非常的生动、精彩。

读俄国文学对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名字很复杂,因为俄国人的名字多很长,很难记,就像在这本书里,女主角达莎的名字以好多种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现,有全名,有爱称,有简称。。。读的时候总是很纠结,这本书尤其是厉害,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都没有这样深刻的感觉,这本书彻彻底底的折腾了我一次。

还有我想说的是,最早翻译这本书的是瞿秋白。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经典的苦难的历程读书心得体会 (三)

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的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罗辛,达莎和卡佳。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7】

《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它也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辛酸历程”的结果。

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人公各奔东西,他们的个人幻想破灭开始,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各自有着曲折复杂的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历史与民族的行列过程中终于跳出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一九二○年国内战争将结束时,他们四人在莫斯科幸福团聚,在莫斯科大剧院中个人和集体、俄罗斯和苏维埃,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篇8】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些苦难可能来自于个人的失败,也可能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对抗。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看别人的遭遇,苦难的历程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机会。近日,我阅读了一本名为《苦难的历程》的书籍,对于这个题材,我深感有必要为其作出一篇读后感。


《苦难的历程》由一位资深心理学家所撰写,书中详细描述了各种形式的苦难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面对苦难来获得成长和进步。作者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剖析,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深刻的观点:苦难是必然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


书中第一章以故事的方式为读者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它们。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面临失败而感到绝望的心理状态,最后通过心理咨询和内心的努力,他改变了自己对苦难的看法,从而获得了成长和进步。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苦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理解和采取行动去处理它们。


接着,书中的后几章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苦难以及它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其中有关疾病和失业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身患绝症的病人,还是突然失去工作的人,都经历了一段极度痛苦的历程。这些人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克服了困难,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书中还提到了社会中的一些常见苦难,如贫穷和战争。这些苦难不仅对个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些苦难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正义和社会平等的追求。许多人意识到苦难的存在,积极参与到改变社会的行动中。这些人的力量让我深为感动,也让我明白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通过阅读《苦难的历程》,我对苦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生活智慧。书中揭示了苦难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让我意识到苦难并非是我们应该回避的,而是我们应该主动面对并努力克服的。同时,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应对苦难的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


《苦难的历程》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入剖析,向我们展示了苦难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苦难。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切体会到苦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选择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从中学习和成长。这本书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强烈推荐给每个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