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活着观后感(精选8篇)

活着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22

活着观后感(精选8篇)。

以下的内容“活着观后感”是编辑特意为您准备的,有哪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本可供借鉴呢?写观后感是一个提高我们文化素养的好途径,经过阅读本页你会对某个话题有更全面的认知!

活着观后感【篇1】

活着,这是一个关于承受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叫福贵的老农民的悲惨经历。本是地主出身的他,由于嗜赌成性,终于败光了家里所有的产业,因为家庭的变故,他的父亲经受不住打击,死在了粪缸边上,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甚至包括他的小外孙,都由于各种原因一个一个相继的离他而去,最后只有一头老黄牛和他相依为命。

也许是因为我读书不多,但是,《活着》是给我触动最大的一本书。它教会了我,活着是一种姿态……

有时候,我觉得作者太残忍了。每当我们开始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他都会活捉他。已经记不清流过多少泪了,只记得让人心疼的有庆和苦根,已经记不清心悸过多少次了,只记得福贵佝偻的背影。有庆是个善良的孩子,乐于助人的去献血,但是为了救活县长夫人却抽干了他的血,贪婪狠狠地剥夺了这个孩子的花样的生命;还有从来没有吃过一顿美餐的苦根,当吃到他认为是世间最美味的豆子时,却被活活的撑死了……我甚至不敢去想象他们的生活,我不知道福贵是怎么克服从少爷到农民的心理和物质落差的,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承受一个个亲人的离去的,我想象不到他亲手埋葬亲人时候的心痛,我想象不到他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重新面对生活的,我只知道,经历了种种苦难之后,他,依然活着……也许生活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活着就是他的全部使命。

我想象过,如果我是福贵,这么多的磨难我一定承受不来,我不会有他那么坚强,不会有他那么乐观,不会有他的勇气。但是,活着是一种姿态,无所谓幸福与不幸福,无关快乐与不快乐,富裕还是贫苦,我们要做的就是承受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悲伤或是欢乐,平凡或是精彩……在读《活着》的赏析的时候,读到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事实上,我们不需要太多,我不需要我们只是为了生活,即使生活给了我们无尽的痛苦

活着观后感【篇2】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

活着观后感【篇3】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阖上书本,心情感觉沉重至极,一为故事中现实的残酷,二则是作者那近乎冷漠绝情的叙述笔调。

书中讲述了福贵悲惨的一生。年轻时,这位地主家的宝贝阔少爷娶了妻,生活本是无忧无虑。但他的的滥赌,最终赌光了家业,使他变得一贫如洗。他的父亲上茅厕时死了,而母亲后来也病了。为了帮母亲抓药,他进了城里,却没想到半路上被国_党部队拉去当兵。战场上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幸运的是他在战乱中还能保住自己的一条命。可当他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而后来,福贵的儿子也意外身亡;还有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紧接着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连相依为命的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只剩下一头老牛伴着他,度过余生。

一次又一次地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他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了,而他却没有这种“幸运”,他只能活着,与那头不会说话的老牛——两个“老_死”在人间苦苦挣扎着。

余华的残忍之处在于他总是在让人以为大悲过后,生活已经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时候又一次狠狠地划下一刀,让人促不及防。让我们这群局外人不忍,同时又无能为力。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福贵苦难的一生,就像那贫瘠的田,只能苦苦的耕耘着,直到无法支撑。

痛苦一波接着一波,让人毫无还手的能力。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尽管到风烛残年之时,做伴过日子的,只有老牛福贵。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是因为活着让死去的人安心。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人说,那样子的“活着”只有肉体的“活着”而没有灵魂的求索。确实如此,但在那个时代的旧中国,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可贵的胜利。而另一方面,谁又能断定我们对“活着”以外的追求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而非虚妄呢?

同时,书中,作者叙述口吻之冷漠,笔调之绝情,让我心惊,可叙述能力之强,让人心之所向。

没有煽情的话语,有的只是平静的叙述,完全地以局外人身份客观地叙述着,却让我们这群人看着惊心动魄。

而正是在这近乎冷漠的叙述中,完成了对“活着”意义的探究,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或者,正如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余华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观后感【篇4】

《好好活着》是一本由余华所写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李智修的男人的一生。通过描写主人公经历的各种磨难和坎坷,余华深刻地反思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和面对人生的困境。这本小说非常动人,给人以极大的思考和启发。

小说的开头十分有力地打动了我。作者用非常简单、朴素的语言,直接介绍了主人公的年轻时代,以及他的幸福家庭生活。但很快,世界开始变得残酷,李智修的生活也被疾病和家庭的变故所打破。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离世,留下他一人孤独地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段描写令人心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助。

在随后的故事中,李智修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他住在一个贫瘠的村庄中,生活状态一落千丈。他与身边的人们一起度过了几十年的苦难。小说中描写了李智修一家人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例如村庄的荒芜,粮食的短缺,饥饿和贫困随时威胁着他们的生活。他们面对各种困境,但他们从不放弃,用顽强的生命力去对抗困境,坚持着、努力着。即使在极端的贫穷和困苦之下,李智修仍然努力保持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乐观的态度,他坚信人们只要好好活着,不放弃希望,就一定能找到生活的意义。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和逆境,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坚强和勇敢的态度。正如书中所描写的,李智修的一生充满了困境和磨难,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他在困境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并坚定地秉持着自己的人生哲学。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在现实中所应该学习和拥有的。

通过读这本小说,我也深刻地意识到生活是无常的,我们无法掌控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待生活的态度来影响我们的命运。无论遭遇什么痛苦和困境,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正如李智修所坚持的,只有好好活着,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美好。

在这本小说中,我还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重要性。李智修的亲人相继去世,他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和爱的追求。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找到了真正的温暖和力量。他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找到了生活的支持和依靠,让自己不再孤单。这提醒了我,我们无论多么孤独和困境,总能够通过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来找到安慰和力量。

总的来说,《好好活着》这本小说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通过主人公的一生,作者余华带领我们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他通过描写人性中的坚韧和温暖,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好好活着,我们就能战胜困难,找到生活的意义。这本小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以及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提醒了我,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只要我们坚持乐观向上、充满希望,我们就能找到一条前行的道路。

活着观后感【篇5】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的名著《活着》,全文讲述的都是生离死别。

小说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嗜赌成性的纨绔子弟福贵败光自己家产后的一生。在这一生里他亲手埋葬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人世的七位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和他同名的牛。福贵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在那个动荡年代大部分人的生命写照,也告诉千千万万了解他一生的人——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是我们赋予了它意义。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难人。”福贵爹徐老爷的死让我感受到人在生活产生巨大落差时的心境和精神变化,以及及时转变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重要性。福贵母亲与家珍的离世让我体会到生命在疾病面前的脆弱与无可奈何,我们在感叹生命枯燥乏味时,他们却再也不能拥抱彼此。友庆的死是最使我痛心的,势利的`医生明知继续抽血会夺走友庆的明天,却还是毫无人性地抽到友庆停止心跳才罢手。最后,热爱奔跑的友庆再也不能驰骋赛道,渴望孩子回家的福贵再也等不来儿子的身影。“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福贵的一生算得上苦难中带着幸福。从含着金汤匙出生到失去所有,他经历了许多苦难。我并不觉得他是完全意义上的悲剧人物,即使家道中落,家中旧仆依旧对他礼敬有加;即使穷困潦倒,他的妻子依旧对他不离不弃;即使失去所有,他依旧对生活保持乐观。

读到最后,我读到了福贵对苦难的释怀,读到了其乐观的处世态度,我又感受到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也就更加理解了作者笔下“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生活态度。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我们当如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那样,以豁达的心境面对人生的苦难。苦难是悲歌,更是战歌,我们歌以咏志,志在更好地“活着”。

活着观后感【篇6】

活着是种幸福

《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余华先生锋利而又毒辣的笔触下叙写了徐福贵一家在读者眼中残酷悲剧,在主人公眼中既辛酸又不乏幸福的“生活”。看完此书潸然泪下心中有种无言的酸涩。

在活着中作者把自己作为一个听老福贵讲述自身故事的听众,把老福贵作为自我人生的叙述者,随着老福贵的讲述引领我走入他的一生。整本书极具真实感,故事情节的排布步步紧凑,环环相扣,震撼人心。整本书不到200页,但情节多变。作者用简陋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关于生存与战斗的史诗篇章。

在我眼中作者是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断放大与结合构成的福贵的一生。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福贵的原型。书中四十年前的福贵和我们童年一样一样“幼稚”,破产后的福贵则像成年后的我们,开始变得成熟,懂得承担责任。

晚年的福贵则像晚年的我们开始为我们的后辈担心忧虑和奋斗。作者把每个人的生活情节放大和夸张化来构成了福贵起伏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不是宽容大度,不离不弃,勤劳善良而又聪慧的家珍,不是勤劳活泼善良的友庆凤霞,也不是痴情善良的二喜,而是经历了一系列变故,见证了家族兴衰最后独自幸存下来的福贵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与挫折在作者笔触下的福贵他一一承受了下来,他活着的意志如同钢铁般强大,在残忍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背景下,作者将福贵由一个渺渺虫豸打造成一个钢铁般的英雄。

在我眼中,福贵的赌博行为固然是错误的,输掉了家族的产业,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却又是幸运的,正如文中所言福贵一家摆脱了地主的身份而龙二阴差阳错的被逼死,最重要的是这使福贵由一个“孽子”成长为真正的一家之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每件事都有两面性,不能片面地对待一件事。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我为家人努力工作。

书中的“情”是最催人泪下的一点,令我动容的是一个父亲在面临这样一个情况下的儿子,虽然过于气愤但依然选择宽容与教导,满满箩筐的铜钱承载的是一个家族的艰辛不易,是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他的淡定与平和更体现了一个老者的人生阅历和人生态度。而家珍的爹在女儿婆家面对巨大变故时,无论是破产还是全城都面临饥荒时,对女儿不离不弃,希望照顾好女儿,体现了父爱之无疆和深情不悔。父亲去世后,家珍和母亲不敢哭,担心福贵。福贵的悔恨和懊悔流到了父亲的心头。

当凤霞被领走是,福贵近乎绝情的说:“我下地了,领凤霞的人来了,让他带走就是,别来见我。”但事后又觉得心里发虚,心空了,感觉没有力气,当凤霞逃回福贵又要送走她时亲人之间的触摸唤醒了福贵藏于心中引而不发的父爱,福贵说:

“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当有庆被抽血抽竭而亡时有种杀人的冲动,这就是父亲的本能和人性的体现,所谓父子(女),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不可割裂的血缘至亲骨肉之情。

有一种感觉,分不清是爱还是亲情。福贵与家珍半生相守,对福贵来说家珍首先是亲人然后是爱人,家珍在徐家破产时选择会娘家,抛弃了福贵,在不知道后续的情况下或许是残忍的但为了自己与腹中的胎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最终她还是选择回来这个“破败”的家,即使福贵被拉壮丁,母亲去世,她依然坚定相信福贵没有去赌一定会回来家中,带着两个孩子艰苦度日。福贵在食不果腹的饥荒年代对失去劳动能力,奄奄一息的家珍不抛弃不放弃,即使有一口粥也要分她一口,对友庆的死独自承受担心家珍的心理,这对患难夫妻是对亲情爱情的最好诠释。

凤霞与二喜之间似乎更加幸福,二喜为了给凤霞一个令人钦羡的婚礼欠下了一笔债务,在当时残留着封建习俗的世俗礼教下与凤霞大方的携手而行,更把凤霞的父母当成自己的亲生父母,当凤霞生产之际毫不犹豫的选择凤霞而没有选择未出世的孩子,但事与愿违孩子留下来凤霞走了,二喜的痛苦与恨意,我从心底感到了他的伤痛,是与天同祭的悲痛,即使再远也不愿放下,即使哭得将背哭痛了。家庭与爱情的交织与舞蹈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之一。

最令我感叹的是世事无常与人与人之间缘分之奇妙:龙二本是获得徐家祖产的幸运儿但没想到却因此挡下了本属于徐家的土地改革灾难,最终死去;在战场上,与福贵同甘共苦的哥哥春成了县长,但福贵的儿子却因给正在生产的妻子献血而死;在同一家医院,友庆、凤霞、二喜都死在这里。一个个姻缘际会构成了一幕幕悲剧。

余华先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描述了福贵一家的悲剧和幸福,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福贵一家经历了日军侵华,解放革命,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也称的上是中国近代史最动荡年代的历史见证者,在他们身上把当时中国人的品质,精神状况与生活条件的细节放大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那一代人的欢欣与悲痛。在简单而强烈又饱含感情的理智讲述生活与意志的悲喜寓言,以福贵的家族史为背景,间接批判了中国的革命社会,意识的蒙蔽和政治的宣传。

在叙写凤霞与二喜两个没有多少文化水平的底层人士的婚姻时,两人虽然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成婚,但也产生了美好纯洁的爱情,可以肆无忌惮的携手而行,二喜为了凤霞宁愿舍弃未出世的孩子,这场爱情破除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看似不符常规,但却寄予了作者对青年人美好爱情的歌颂,与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余华的《活着》与老舍的《骆驼祥子》有大致相同的年代背景,福贵在苦难中成长成熟,而祥子由一个勤劳努力的青年最终变为庸庸碌碌丧失了道德底线的“丧家之犬”在同样的时代二者的命运仿佛是相反的一般。追根究底是二人在面对挫折时的选择不同,福贵选择了坚守,随遇而安;而祥子选择就此堕落,一蹶不振。虽然两人最终的结局莫名的相似,福贵与祥子都是孤独终老,但对福贵来说他的“生活”在我们看来虽然是场悲剧但他心中是充斥酸甜苦辣的幸福感有他的老福贵与他相伴余生,而祥子最终却已经麻木不仁。

在世界上想要存活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和生活下去的勇气。

《活着》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无法言表的系列悲剧的大集合,但对书中的福贵来说并不只是活着,而是生活伴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写:‘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也许现在你认为的幸福生活在别人眼中是不幸的,所以只要你活着,你就有顽强的生活下去,因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活着观后感【篇7】

有一句话说的很真实,那就是“情义无价”。情,就是亲情、感情、友情、感情,福贵的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儿女情、战友情都表现得十分真实,当他输完了家产,想到的是家,当他被解放军俘虏遣散时,他第一个念头是:只要不死,就回家。人在最困苦的时候、最无助的时候第一个闪过的真实的想法就是“家”,因为从“家”里能够得到无所不在“情”的温暖,无论你曾奉献过还是辜负过,“家”总是一个人的“避风港”。只要活着,“家”始终存在心里,且离“家”愈远,思念愈切。义,就是此生所尽的义务和所承担的职责。福贵始终感到内疚,父母死了,儿女死了,妻子死了,他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没有尽到职责,没有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如若人活着没有“义”的话,那么不就是白来人世走一遭了吗也许混蛋时象福贵那样满街胡闹一气,可这毕竟是属于福贵时代,离我们很久远,除非自我想从“牛”的日子硬要滑向连一只“鸡”都没有的光景,再说甚至连福贵都不如,难以承受接踵而来的挫折,说不定早已“红尘看破”一命呜呼了。

人,没有理由不活着,不管贫穷富贵,不论地位高低,真实地活着,活出个人样,才不白活。而支撑着自我活着的,是自我一颗善良的心。

活着观后感【篇8】

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高潮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嫖赌,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福贵的故事能够打动人不是因为命运给了他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那种经历苦难、看破人生后的豁然开朗,亲人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离奇,但却是异常痛苦的,当亲人相继离开后,福贵大可以一死了之结束这悲剧痛苦的人生,可他没有,他选择接受,好好的活着,种种地、唱唱歌、和老牛说说话,他困苦的一生让人感慨,但他平静的讲述才真的让人心疼,真的打动人!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容要承受众多难以接受的痛苦,却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义罢!

有的酒越品越香,有的书越读越深刻,看来以后读书得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