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校长日记15篇

校长日记

发表时间:2024-06-17

校长日记15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校长日记15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校长日记(篇1)

按照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xx-xx学年教学计划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各门课程。专家们先进的理论、鲜活的案例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感受颇深!经过思考与内化,再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我作如下报告:

1、校长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与行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农村小学校长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转变自己的角色与行为。影响力是管理者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它反映了管理者推动工作的能力,其大小决定着管理者控制力的大小。校长的影响力应包括个人的气质与品质、专业知识技能、学校的内外部环境等。校长提高自身的影响力要进行正确的自我角色定位。校长不再是单纯的管理者,而应是领导者,要拥有追随者,要有服务意识。

2、校长要积极推动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依法执教。

3、校长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性。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学生跟随祖父母生活,学生学习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措施主要有:(1)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积极性,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用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问题,创造使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3)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祖父母只能照顾学生生活,而不能关心其学习的状况,我校一方面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在教育管理上与家长取得共识,形成对学生学习管理的合力。

4、校长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品德素养。

农村小学多数是“民转公”的老教师,学校领导、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够健全,群体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人心涣散,不求上进,心中无爱,把工作当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新形势下的小学教师,必须做到:1。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忠于职守,忘我地工作,默默地奉献,不图名,不图利,安于清贫,自得其乐,不能见异思迁,见利忘义。2。热爱学生,海人不倦。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的重要标志。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爱,纯真的爱,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教育力量,热爱学生就要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3。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古今中外教育,都十分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甚至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观念、品质、性格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政治观点、思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服饰仪表等,都是学生学习、或评说的内容和对象,因此教师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德才学识各个方面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完善,处处以身作则,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4。谦虚坦诚,团结协作。在现代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劳动虽然带有相当多的个性特点,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质,必须靠全体教师的同心协力。然而教师之间往往又存许多不利合作的因素,如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成绩与教师评比的挂钩,教师的评职晋级等等,这需要教师和管理者进一步去克服和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做好学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我将以此次培训学习的教育理论、管理经验为指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大胆工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校长日记(篇2)

假如我要是坐上校长的位置,我会怎样管理学校呢?我来憧憬一下。

我首先会对教室环境做一下改善。下发卫生管理通知,每个教室必须每天都要保持的干干净净。然后将桌椅全部更换成新的,再配一套全新的智能教学设备。每个教室再配上空调、饮水机,能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最后还要为每个教师配备一台智能机器人,老师可以在办公室遥控机器人,这样就可以让老师不再那么劳累的为我们讲课了。

第二个要整改的是食堂。食堂不再提供低等盒饭,而是改为薯条、牛排。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的营养平衡,食堂提供最新鲜的无公害的绿色植物蔬菜。在食堂安装背景音乐系统,可以放一些抒情的轻音乐,同学们可以在放松的环境中尽情的用餐。

最后要整改的是老师的办公室,给每个老师配备一个舒适的沙发,这样老师们就不用坐在硬硬的板凳上给我们批改作业了。再给老师们配备一台可语音遥控的智能电脑,老师可以坐在沙发上指挥电脑去干活。

如果我是校长,我就这样管理学校。希望我的梦想能成真!

校长日记(篇3)

xx-09-01与渤大校长同场竞技

今年8月15日,渤海大学召开全校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杨延东同志不再担任渤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委、委员、校长职务。

杨校长虽然不当校长了,但是,我与杨校长曾经同场竞技的情景却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在xx年渤大举行的教职工运动会上,我和杨校长被分在同组进行夹乒乓球跑的趣味比赛。规则规定要往返五次用方便筷子夹起地上的乒乓球送到十米远的碗里。比赛共分成六组,有50多位教工参加,按个人成绩,取前八名给予物质奖励。

在小组比赛时,杨校长出手不凡,取得小组第一,我紧随其后,夺得小组第二。没有想到我们俩的成绩竟然是比赛的最终结果,我们分获冠亚军。

估计我和他都是在第一时间把方便筷子倒过来,用筷子的方形面去夹住乒乓球,在跑步时确保稳定性,不让乒乓球掉下来,这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杨校长与教工同场竞技,谈笑风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师生们对他赞赏有加。

祝杨校长离任后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生活幸福!

校长日记(篇4)

《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读后感

《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这本书主要说的是捍卫童年。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我们要保卫住自己的童年,不要让家长剥夺,

有童年的人永远不会孤单,因为有童年美好的回忆。没有童心就没有童年,就像这套书里的其中一本就专说了没有童心的孩子------丁文涛,

他整天就像一个小大人。这个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欧阳-雪她就是一个有童心的大人,像这种有童心的大人还有:马小跳的爸爸妈妈,毛超

的爸爸妈妈等,他们的孩子整天活泼开朗,热情好客,拥有着一颗最纯的童心。

经过欧阳校长的调整,这个学校变得生气勃勃,到处都是童年的身影。

校长日记(篇5)

《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这本书是1931年一位普通的**小学校长刘百川出任校长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所记的日记。这本日记既是刘百川校长的生活与工作的记录,同时也是20世纪30年代那些全身心投入初等教育的教育者们奉献精神的缩影。这日记看起来零零碎碎,但处处闪耀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这本书,我读了两次: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2013年8月22日,当时区教委发了两本书:《陶行知教育文集》和《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我随手拿起《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大致浏览的一遍:

发现果然是日记的形式,并且是一个小学校长从即将上任到接手一个学校后如何管理这个学校来记日记的。初步感觉:首先,这本书是零散的,系统的。

二是这么一些小事情也记下来,并且能坚持每天都记,真有耐性。

二读的任务是写读书笔记并交上来。这一次,我读了一次整本书,然后又选择地读了关于教师专业兴趣和儿童培训的叙述。

接下来,我将从教师的专业兴趣和学生的纪律两个方面来分享我的阅读经验。

一、职业兴趣

日记这样写道:“我觉得现在一般小学校的教师,职业兴趣太差”。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喜欢我的职业,对我的工作也不感兴趣。我还会对我的学生感兴趣吗?“平常对于上课,处理成绩,肯定都是敷衍了事。到了课完的时候,便各走各的路,有谁去指导儿童活动?

更有谁愿意努力去研究教育?”所以,如果学校有权利选择教师的话,我肯定会看看这个老师的职业兴趣怎样?用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编制的兴趣量表来测试他属于哪种职业类型。

实际上很多年轻老师都还是很有激情和兴趣的,但是经过年复一年工作与生活的磨砺,很多教师在不觉中就已经选择了平庸,选择了随波逐流,变得没有什么追求、没有什么斗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颗爱心呢?

第一要有责任心。有了责任感,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外部压力,迫使你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第二要有爱心。当爱常驻在心中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种绿地般的纯净。你会经常带着欣赏的眼光,积极探索你所教学生的优秀之处,这往往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感动。

使你的教学语言和行为更具感染力和友好性。和他们的关系更融洽、调和。进而开发出你对所从事的工作的热情使你的工作效率更高。

第三多与学生交流。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知识比探索知识的过程更重要。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辩论和判断。

更多的交流将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并使课堂上的愤怒更加活跃和融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平时有机会的时候也要注意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开导他们,使他们感到你对他们的关心。看到学生的进步,我们会感到自豪。

最后,它激发了我们对教育的内在热情。

校长日记(篇6)

一个农民的日记读后感   蓟州孟凡生作于11月14日   日前看到一位网友的《农民日记》读后感,提到陕西省农民侯永禄(1931年生人,1940年开始写日记)写了60年的日记,记载了农村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本人非常高兴,赶紧从网上找到《农民日记》,打开阅读。对我这种年龄与共和国同龄的人来说,对此书感到非常亲切。本人虽然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但是对过去的事情,只凭大脑回忆,总是与实际有差距的。而且对幼年、少年(即1965年以前)的事,当时了解的就不多。俗话说“纸笔千年会说话”,侯永禄的日记则是准确的记载了当时的情况,比我们只凭脑子回忆,或口头相传要客观多了。   不过日记毕竟是一种简单的记事手段,不是理论文章,对日记中记载的事情,不可能有过多的分析和解释。有过亲身经历的人看了,勾起回忆,可以正确理解,可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当时的全面情况了。比如我们从侯永禄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从生产队里分粮食的数字,有时全年人均分的很少。为什麽少,从日记中看不出来。根据我的记忆,又询问老年人得知,1961年和1962年,人称“低指标”时,我们村的口粮是人均每天八大两,每月24斤,每年288斤(解放初期的老秤是十六两一斤,俗称小两。后来改新秤十两一斤,俗称大两。有句老话形容两个人不相上下,就说他们是“半斤对八两”,就是指老秤中的小两,半斤与八两一样)。当时社员们有句顺口溜“一天八大两,出工地里躺”,意思是干一会活就饿了,大家就在地里休息。1963年后人均每天一斤粮食。当时的计划经济是统购统销。农村有余粮、自足、缺粮之区别。有一些城镇所在地的村人多地少,有些山区也是人多果树多耕地少,这些地方都算缺粮村,定量是人均每年360斤原粮(指∑さ穆笞印⒂衩住⒏吡还茸拥龋。扣除从生产队里分的部分,不足360斤的部分由国家粮库供应,给每一户都发购粮证,按月购买。那些土地比缺粮村的'土地要多一些,或土地的质量好,粮食产量高的村,扣除种子、饲料、生产队的储备粮(队里要根据余粮的多少,按比例存些粮食,以备灾荒或对本队的个别断粮户救济用,不能轻易动用,而且逐年更新,数字要上报)外,人均口粮能达到330斤到370斤之间的就算自足村,除农业税外,不交征购粮,国家也不给补发粮证。那些人少地多的村算余粮村,人均口粮380斤到420斤之间(交的余粮越多社员的口粮越多)。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自产粮食不够吃时,自足村或余粮村首先动用自己的储备粮,如果达不到330斤的,国家要发给救济粮,或者吃返销粮(庄稼是陆续收割的,打下的粮食先交国家的任务,后给社员分口粮。灾害较小开始按任务交了余粮,结果自己的口粮不够了,再返回来)。当时的人均口粮也不是按人头平均给的,吃食堂时是以人定量,大人和小孩,男女劳力,老人和壮劳力都有区别。食堂解散后,是人头无区别,人头与工分有不同的比例。规定缺粮村只能一九开,即人头占百分之九十,工分占百分之十。每人360斤中,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可分324斤。其余每人拿出36斤,全生产小队统一核算,按工分计算分配,劳动力多的户自然就分得多。余粮村最高可三七开,420斤中每人得294斤,其余的126斤汇集在一起,按工分分配。加上按人头分的部分,工分多的每人可达五六百斤,小孩多劳力少的也合三百多斤。根据余粮多少,有的二八开,有的一五八五开,有的二五七五开。总之,不论是余粮队还是缺粮队,每人每年都要有口粮三百五六十斤。   我们村是缺粮村,全年吃七八个月的粮证,八九月份国家供应的是大麦(不好吃的麦子)和粗粮,过了冬仨月,又吃粮证,多数是从东北调来的高粱,也有红薯干和玉米。我们家劳力多,当时人均每月40斤左右。那时蓟县属河北省管辖,这是当时河北省的政策,还是国家的政策,我不清楚。不过那时全国一盘棋,我想陕西省的政策也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侯永禄是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农民,他家从生产队分的粮食少,究竟是因为地处乡镇所在地人多地少的原因,还是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因,日记中也未详细记载。不过我想如果人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国家会让他们吃救济粮或返销粮的。这还只是算从队里分的口粮。1961年初,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六十条规定,社员可以从集体耕地中提出一部分作为自留地,按人头分给社员,社员也可以在集体耕地之外开荒种地,这也可以补充社员的口粮。所以后来黑市上就有了高价粮的自由交易。1963年以前,我们这里的高价玉米每斤二元(那时中专毕业的小学教师每月工资三十四元五角,行政十五级的国家干部――县长每月工资120元)。1961年集体食堂解散后,黑市上出现粮食交易,说明当时有少数农民成了余粮户。1963年以后,黑市上的粮食逐步降价,后来达到几角钱一斤,说明有富余粮食的农户更多了。   有的网友可能会问,以上只能说你们蓟县在全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最低还能每天八大两(全年288斤),难道其他地方就没有每天吃三四两或五六两的吗?我说肯定有,不要说外地,当时听说蓟县就有这样的村。但这并不是国家政策的问题,而是村干部的问题。为什麽过去在评论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现的饿死人现象时,有的中央首长都说既有“天灾”又有“人祸”呢,原因就在这里。前面我说的最困难的时期,国家还能保证我们缺粮村农民每天八大两,是指国家的政策规定。但是国家的政策并不是每个基层干部都能执行得好的,这就是“人祸”。那时有些先进村红旗队,村干部是那种工作魄力大,处处争上游的人。为显示本村产量高,粮食产的多,工作成绩大,搞一部分样板田让上级领导和其他村干部参观,在汇报工作或介绍经验时夸大粮食的单产和总产。甚至也有的公社(乡政府)干部也为出成绩好升官而不顾百姓疾苦,夸大虚报本地的粮食产量,对上级报喜不报忧。而上级机关是按照下面报上去的数字作计划的,不会因你吹牛而少要余粮,你自己不承认有缺粮村,上级更不可能给你补发粮食供应证了。这就有可能使缺粮村变成虚假的“自足村”,自足村变成虚假的“余粮村”,真正的余粮村则可能因交的公粮过多,成为实际上的缺粮村。   在这种“胳膊折了袖里藏”情况下,如果没有人向上级反应或告状,国家也无法对真正的缺粮户给予补助,有的生产队每人每天口粮三四两或五六两也就是必然的了。而那时的社员都被固定在本村的土地上,很少能有大的交流,也不知道上级有每人每天最低八大两的国家保障的政策,就误认为每人每天三四两或五六两也是国家的政策,也就不会有人去向上级反应这种官僚主义造成的老百姓挨饿的事件了。当然,如果上级发现了这种情况是会解决的。侯永禄在1961年元月24日的日记中就记载了这个情况。1960年吃食堂时,该村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社员口粮指标人均每月15斤,三岁以下的小孩每月三斤。半年内全村死亡50人。这个情况被侯永禄的同学――省委宣传部干部雷永祥发现后,立即向部长汇报,部长找到县委书记、县长解决了问题。不但给该村三万二千八百一十二斤返销粮,还对隐瞒不报的公社干部给予处分。这就是当时的真实历史事实。现在,不要说年轻人不清楚当时的全面情况,误认为每天三四两就是国家规定的“低指标”,就是有许多过来人也不一定知道当时国家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八大两。    为什麽当时会出现这种虚报浮夸的现象呢,既有干部的主观原因,也有当时的客观原因。客观上看,那时不少农村都程度不同的存在满产私分的现象。当时农村的管理体制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三层机构对农村的土地、山林、企业等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生产队(俗称小队)是最基层,也是单独的核算单位,直接负责土地的耕种和粮食的初次分配。交公粮,提留种子、饲料、储备粮,分给社员口粮这三个方面的工作,都由生产队长负责,可以说小队长是实权派。而生产队长又是从本队成年社员中一年一选的露水官,他们一般不想讨上级领导的好评,主要对本队的社员负责。有的队长为讨好社员,争取连选连任,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时,就长了偏心眼,就私分瞒产(当然,也有一些工作积极,认真,不搞满产私分的)。因为农村收割庄稼和打场晾晒都是陆续的,给社员分口粮也分多次进行。有的分十次,账上记八次,有的称一百斤,账上记五十斤,手段多样,保密性很强。这在农村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县级、乡级(公社)干部都知道有这种现象,但是究竟哪个队私分瞒报了多少,神仙也搞不清,也不容易追查和处理。那个年代报低了的也不一定都是实的,报高了的也不一定都是虚的,真实情况很难区分(当然,大跃进中的浮夸除外,那些数字一眼就看出假来)。于是就有了下面把产量报低了上面领导不相信,上级领导压着下级多报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是那些好大喜功的干部主动虚报,有些不想多报的村干部也只好被动地多报了。不过,归根到底,这种“人祸”还是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的。虽然在生产力低下,农村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计划经济,平均主义,对于组织大家克服困难共度难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弊病,也产生了一定的复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应该进行改变。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耕种,改变了粮食的统购统销制度,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    

校长日记(篇7)

10月份我们学校来了个男校长,走了个女校长,女校长调到更好的学校去当校长了。新校长刚来就给我们了个下马威做广播体***。记得最后一次好像是2年级做的啊。。记不清了。就是因为广播体***,让我们最亲爱的足球课、体育课全部都在做广播体***。练了没到1个星期,又有一个噩耗出现了下个星期一广播体***比赛!

于是由原来的体育、足球不上变成了啥啥课都不上悲剧呐!

苦练了一个星期终于比赛了,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比赛,下午的课全没上

最后嘛~得了2等奖

校长日记(篇8)

12月3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北京大兴区亦庄实验小学,顿感眼界大开。亦庄实验小学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世界高端产业区,是全国名校北京十一学校直属的分校。半天的听课参观,让我们见识到它开放多元的设置课程、自由包容的办学精神和一流的硬件设施。我们看到每间教室就像孩子们的家一样,彩色的收纳小柜子、柔软的地毯沙发、琳琅满目的图书架、天花板上墙面上随处可见的孩子作品,都整合在一间教室里,这里每个班都配备了六七台笔记本电脑,应该是为孩子们准备的。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领衔担任总校长,李振村、曹君、常丽华等一大批名家名师和各名牌大学的硕士生,这是一所面向平民的高标准学校,我们见到的孩子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敢想敢说,面对我们这些外来的参观者,孩子们丝毫见不到拘谨,儿童的天性在他们身上展露无遗,这才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快乐成长发展的乐园。在常丽华老师的小蚂蚁教室里,发现她的课程表很有特色,除了几门公共课外,其他都是空着的,听常老师说这是由班主任教师自行安排的课程,叹服之余,也为这所实验学校捏着把汗,如此开放的课程设计,要有怎样的师资团队,怎样强大的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来做支撑呢?不管怎样,这是中国基础教育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是真正意义上的进行课程改革的学校。

下午我们聆听的报告是北师大毛亚庆教授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毛教授是《标准》制定文本研读阶段的主持人,他从《标准》制定的背景、几个阶段的研究工作、框架和内容以及对标准的认识都做了详尽的解读,让我们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五方面的要求。“以德为先”是校长的道德使命,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育人为本”是校长的办学宗旨,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引领发展”是校长的角色定位,是推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力为重”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终身学习”是对校长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是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标准》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认同。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为学校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教学领导,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组织领导,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这一标准具体要求,合格标准,行动指南,通俗呈现。而且它回应了基础教育领域里若干现实问题,如关注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体现教育公平;强调德育工作,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有效时间;减轻课业负担,加强音体美教学等等,更加确保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同时对校长的听评课,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等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如每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培训不能少于360学时;经费不得违反相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的演练,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强调民主管理,校务会议及家长委员会,引用了陈云的话“没有民主,办不好事;没有集中办不成事”这都是常见的现实问题,在标准中都做了必要的要求,而且提出的这些要点全部有政策依据。

最后,毛教授运用生动的图片、具体的数字给在座的校长展示了改变自身思维的前后变化,以及现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校长们提出要求:要从国家意识和社会担当的高度思考,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尽心尽力把责任到位;要完成心智模式的转变,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要反思到自己的内在世界,反思自己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定位好校长角色,发挥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机制,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领域相关突出问题的解决。

校长日记(篇9)

20xx年2月16日星期四天气:晴

下午有两节数学课,上完一节后却接到消息:三(2)班的数学老师生病了,让我们的数学老师去给三(2)班上一节课。这是为什么呢?还有4个班的数学老师,肯定有没课的,为什么偏偏让我们老师上?我们老师教的好?也不怎么好嘛!老师说话温和?动不动就吼人,还温和呢!难道我们这个班不重要?害的我们最后一节课又上语文,一天上了四节语文课。

真不知道校长是怎么想的!

校长日记(篇10)

校长在雷锋活动月升旗仪式上的讲话-校园广播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一过了年,一切都似乎加快了脚步。一场春雨在久旱之后终于降临,让饥渴的大地和焦盼的农民获得迟到的安慰;一一届的同学刚刚举行了铿锵有声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铮铮誓言、滔滔决心,犹然在耳,令人在振奋中倍感形势逼人、时间催人。二月已去,三月来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又会被人们高频率地说起。从1963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之后,一个平凡人的名字,就一直响彻在人们耳边,铭刻在人们心里!

对于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耳熟能详。但谈起雷锋、谈起学习雷锋,有的人却认为雷锋已淡出人们的视野,雷锋精神已经过时,显然这是一种误解,肤浅而又迂腐。一种东西,如果她已经沉淀和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那么,她就都永远不会过时!雷锋精神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浸润和积淀,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如何进步,她都会与时俱进,转化为一种新的存在形式,一直鼓舞人的精神,激发人的干劲,感动人的心灵!

雷锋精神的神奇魅力,就在于它在平凡中透显着伟大。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努力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平凡中有理想,在平凡中有追求,在平凡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到处都是,在我们校园里到处都是。雷锋,在这个世界上他有千千万万个别名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上,他叫志愿者;在舟曲泥石流的救援现场,他叫王伟;在打工妹中,他叫刘丽;在青岛,他叫微尘;在一中的校园里,他就是有理想、勤奋学习的你,负责任、认真教学的我!雷锋就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雷锋就在你我的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同学们,我们学习雷锋,不是简单模仿雷锋做过的那些事情,

校长日记(篇11)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怀着崇敬和好奇与钱志龙教授交谈。这里有很多感受,如简短简洁的生活再现,简单易懂的案例分析,经典实用的教学技巧,这些都是为您量身定做的!也许你并不了解,打骂就是管制;坏脾气就是管制;冷嘲热讽的语言就是管制;没有原则的溺爱就是管制;不懂言传身教的心态就是管制……因为,当你做出这一切时,你就已经关闭了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大门,仅凭“想当然”来教育孩子。

这,不是管制又是什么?当你翻开这本书,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内心的疑惑,这里有详细的答案!

knowing things you choose not to do enables you to do things you need to do. no matter how lift tortures you,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good reason

双语教学的沉浸如果不达到六年以上,是看不出效果的。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在学校或课堂上同时教授两种语言,也不是雇佣会说两种语言或母语是英语的外教。

一。任何语言都不再是外语,而是信息的载体和获取知识的工具。

2。语言学习分为听、说、读、写、语法、翻译等具体课程。它们是通过教学内容和有意义的语境获得的。

三。尽量在同一时间段,同一教室,同一老师,同一句话中只使用一种语言。

学***标不只是双语,还应包括双文biliterate,双文化bicultural.有效的双语沉浸的时间要足够长,通常在非母语国家至少需要6年以上,越长越好,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2岁半到3岁最佳。

在孩子绽放出专属于他们的缤纷色彩之前,先为他们涂上一层浓浓的中华文化底色,让他们能够坦然欣然地接受一种专属于炎黄后裔的本土教育,养成一个中国孩子、一个东方的知识分子该有的人文素养的审美标准.

校长日记(篇12)

2017-2018学年小学五年级寒假日记:新来的校长

10月份我们学校来了个男校长,走了个女校长,女校长调到更好的学校去当校长了。新校长刚来就给我们了个下马威--做广播体***。记得最后一次好像是2年级做的啊。.记不清了。就是因为广播体***,让我们最亲爱的足球课、体育课全部都在做广播体***。练了没到1个星期,又有一个噩耗出现了--下个星期一广播体***比赛!

于是由原来的体育、足球不上变成了啥啥课都不上悲剧呐!

苦练了一个星期终于比赛了,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比赛,下午的课全没上

最后嘛~得了2等奖

校长日记(篇13)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品德老师走进教室讲起课来。

正当老师讲的神采飞扬时,门“吱”的一声被推开了,只见夏校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我们四十一双眼睛齐刷刷地集中到了夏校长的身上。“夏校长怎么到我们班上来了?”,“是不是我们班的调皮鬼又闯祸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着。

“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来上!”,校长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哇,校长来给我们上课。”同学们兴奋极了,教室里炸开了锅。

“静下来!”班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校长开始上课了,她讲得有声有色。连我们班最差的学生都举手回答问题。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我们依依不地向校长到了别。

校长日记(篇14)

“老师,循环日记写完了,是谁买本子呀?”兆康问。丁老师说:“当然是组长买啦!”“可是,我们组长霖佑为什么让我买呀!”“如果霖佑同学不愿意买,你来做组长,好不好?”还没等兆康同学回答,丁老师接着语重心长地说,“要知道,这个组长可不好当呀!不仅组长不好当,校长也不好当,据说有的学校的学生不好好写作业,校长都给他们磕头呢!最近还有一个校长更猛,湖北咸宁实验小学的副校长洪耀明对学生们许诺:只要同学们不乱扔垃圾,并能制止别人扔垃圾,使学校门前的道路上一张纸片也没有,他就在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一个月后,同学们真的做到了,校园里果然一张纸片也没有,同学们还争着捡纸片,学校门前道路的卫生大为改观。洪校长看了又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因为没有了纸片,难过是因为他要亲吻小猪了。洪校长是一个很有诚信的校长,为了兑现承诺,他真的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亲吻了一只小猪。你们赞成洪校长这样做吗?”

“赞成!”全班同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

“就知道你们会这样起哄。不过呢,洪校长亲猪这件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的网友说他是‘中国好校长’,反对的网友说校长不应该过分迁就学生。还有些网友调侃说,洪校长,你亲猪,猪愿意吗?”听到这些,我们全班顿时哈哈大笑。

我觉得,这位洪校长是位讲诚信的校长,他宁愿自己出点丑——亲吻小猪,换来的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换来了文明和干净的校园。我希望我们的校长也能这样做。

校长日记(篇15)

★校长

好几天的事情了,刚上完语文课,我在大厅里看到一个人,长的很严厉,个子很高,和我爸爸差不多高,不过,比我爸爸瘦。但,他没有戴眼镜,我爸爸戴眼镜。有一头茂密的黑发,有一双不大不小刚刚好的眼睛。比我妈妈的眼睛大,可是比我爸爸的眼睛又小,就那么大。

穿了黑色的鞋,黑色的衣服,不记得是穿了什么样子的裤子,似乎是蓝色的牛仔裤!

我看到他,就上前打了一个招呼:你好!

可是那个人没有讲话!我接着又问他:你是不是校长呀?

那个人说:我是校长!

之后,我讲了一声:哦我知道了!我这样说的时候,校长还是神情严肃。这个校长跟我们班陶龙生差不多,不爱讲话!

校长,再见!我这样说了一下,我就回到了班级。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校长。后来我很少见到校长了,偶尔几次见到校长,都看见他很严肃的跟别的小朋友说:回到班级去!嗯,回头,我要好好仔细观察我们的校长?看他到底在干什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