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加减法的教案范本十二篇

加减法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4-06-22

加减法的教案范本十二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加减法的教案范本十二篇,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加减法的教案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要重视口算。口算是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口算不是作为笔算的台阶,而是一种不同的训练,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口算。它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地安排了口算内容。本节课是第四册几百几十加减法口算教学的第二部分,在学生掌握口算几百几十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基础上,继续教学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结合教材特点和低年级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目标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口算的兴趣,感受到口算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师:卢老师想,你们一定都喜欢逛超市,尤其是玩具超市。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逛逛玩具超市吧!

??师:玩具超市的玩具可真不少,你们每个人都能挑选两件自己喜欢的,你最想买其中哪两件呢?

??师:小明同学想买一辆遥控车和一只玩具熊,谁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师:要求买一辆遥控车和一只玩具熊,一共需要多少钱,谁能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

??师:320+90到底等于多少呢?请你们拿出课堂练习本,自己先算一算。

??生1:把320分成300和20,用20加90得110,再用300加110得410。

??师:你们听清楚了吗?请听懂的小朋友来重复一遍。

??多请几个生来重复。

??师:非常好。他懂事用上我们前两天学的整百数加法的口算方法。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3:把90分成80和10,320加80得400,400加10得410。

??课件出示练习:

??请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强调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540+10 630+50 520+50 760+30 980+10

??540+70 630+80 520+90 760+90 980+60

??师:观察这4组题目,比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几百几十的加法,不同点是第一行的题目是我们前两天学的几百几十的不进位加法,而第二行的加法是有进位的。

??师:小明买了遥控车和玩具熊后,想比较一下它们两件,哪件贵,贵多少?谁能来帮助他,谁会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

??师:320减90到底等于多少呢?请你们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师:他说的对吗?很好。他也是利用了我们前两天所学的整百数减法的口算方法。

??生2:把90分成20和70,320减20得300,300减70得230。

??生3:把320分成300和20,20减90……(生3说不下去。)

??师:他想用我们前两天所学的几百几十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来口算320-90这道题,行得通吗?

??生5:把320分成300和20,20减90不够减。

??生5:把320分成200和120,120减90得30,30加200得230。

??生3:把320分成200和120,120减90得30,30加200得230。

??课件出示:

??请学生口算并说出算理。(强调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410-10=780-70=360-20=750-30=

??410-30=780-90=360-70=750-60=

??师:观察这4组题目,比较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它们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几百几十的减法,不同点是第一行的题目是我们前两天学的几百几十的不退位减法,而第二行的减法是有退位的。

??师生共同总结几百几十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340+20=360+70=140+70=890+70=340-70=430-70=350+70=

??560-70=910-70=340+70=110-70=840+70=960-70=210-80=

??2、改错:

??病例:340+70=310 病例:440-90=450 病例:340-30=210

??医生:___________ 医生:____________ 医生:___________

??3、开放题: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反思"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课堂上要达到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要具备以下几点:

??1、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 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例如,在教320+90=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先拿出本子计算,由学生自己摸索解题方法,从中感悟到今天所学内容与以往所学的异同。这样,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看到与前面学过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到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这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口算题,而是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图从真实的购物环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使数学课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动机,主动应用数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特别是改错,以病例的形式出示,把学生当成小医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巩固练习时,还设计了开放题,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课结束趣尤存。

??4、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例如,教师在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要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知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怎样由此(不进位加法)及彼(进位加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几百几十进位加法口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教师提出"320-90到底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之后,我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或表示同意或表示反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学会赏识和学习同伴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见解。

??5、关注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尽量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这节课,整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口算的算理,但是教师并不是"填鸭式"地将算理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是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做到"算法的多样化"。

??总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注重将数学与学生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课上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加减法的教案 篇2

1、用钢笔描红行楷字,努力写得入体。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将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5、熟记成语。

6、朗读、背诵古诗《大风歌》。

7、口语交际:学采访。培养学生提问、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5的第1~3项练习。注意要看清题目要求。

1、出示教学内容。

2、读句子,注意每个字的字型。

4、讨论该怎么写,让学生说说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

5、学生描红,从字的整体入手,并注意整体布局。

1、复习学过的一些繁体字。

2、说说你发现了汉字简化的基本规律。

3、小结:认读繁体字的主要部件,偏旁的简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识记一大批繁体字。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字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字和繁体字对照比较,认读。

6、运用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1)指名读题目。

3、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4、交流。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

2、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

3、学生读题,体会前后句子中的联系。

4、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自行填写。

5、学生自由朗读填好的句子,检查修改。

6、交流评议。

(1)“无论……都……”

(2)“不但……而且……”或“不仅……还……”

(3)“只要……就……”

1、复习。

2、学习。

(1)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2)理解词义。

A你能说说哪些成语的意思?

B提出不明白的成语,交流讨论。

(3)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这12个成语都和说话或谈论有关。每一组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且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字相同。)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复习前四组所学过的诗歌。

2、学习《大风歌》。

(1)简介。

《大风歌》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在安徽宿县西打败黥布叛兵后路过家乡沛县,和父老乡亲一起饮酒欢庆胜利时,即席吟成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2)自由试读,指名读。

(4)诗意:刘邦得了天下之后,感到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在全国有了很高的威望,这时怀着自豪感回到了家乡。但整个国家尚未巩固,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勇士镇守四方!

(5)反复朗读,注意停顿。

提前一周让学生看《新闻联播》、《大写真》等电视节目,观察记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采访的。

2、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讨论观看的节目。指名模仿其中你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一位记者的采访,将其表演给同学看。

(2)说说从同学的表演中,你学到了什么。

3、指导。

(1)你是怎样理解采访的?什么是采访?

(2)采访就是了解情况,搜集资料。

(3)小结:采访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它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因此,采访前要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采访时提问要有礼貌,要得体。

4、模拟采访。

(1)请你选择一名同学,列好采访提纲。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

(4)出示一些句式。

“请……”“你(您)是……还是……?”“……好不好?”“……是不是……?”“也许……吧?”“……是吗?”

“如果……”“……怎么办?”“……是不是,……可以不可以?”

5、小结。

采访是广大新闻工作者每天必做的工作,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坏人坏事也正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大量采访而公布于众的,这是个有意义的事,请同学们都试着来当学校小记者。

加减法的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1.字词句综合练习。

2.了解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朗读背诵儿歌。

明确目标、课前预习:

1、审题。2、指导。

(2)读生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3)认识基本笔画。指认笔画。

3、其余两组按什么步骤进行教学。4、反馈。

1、审题。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1)观察3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名上黑板临写。

(4)学生按要求临写,老师巡视。 看右边小图,问:你见过这幅画吗?能背诵有关的课文吗?出现的数字你认识吗?

质疑探究、交流展示:

1、审题。2、指导练习。

1、审题。2、指导练习。

(1)读例句。(2)问其他动物遇到危险怎么做?

(3)分组讨论。(4)推荐代表说。

(5)同桌互读写的句子。

1、审题。2、指导练习。

(1)分组讨论。(2)交流讨论结果。(3)教师小结。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指名试读,正音,齐读。

3、练习。

(1)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课前准备。

2、审题。3、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说话的一般要求。

(2)指导说话,练习。

指名依次回答五个问题,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将1、2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3、4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练习说。

指名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练习1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加减法的教案 篇4

9—3=6(只)6+2=8(个)8—3=5(只)

五、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师:这节课我们帮小动物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也收获了许多知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观察,动脑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说反思:

本节课是在前面看图列式及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因此本节课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征,我整节课以故事来贯穿。如学习小鹿图后,我以小白兔采蘑菇引出并教学了蘑菇图,之后,我又结合白鹅图和猴子图情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又巩固了新课,同时我还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小竞赛”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数学魅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并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整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异常兴奋,同时也掌握得较好。

但在练习中,我发现仍有个别学生出现对所求问题还是理解不透,把问题作为条件去减,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是应反复强调对图意的理解和说明。

加减法的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与认真审题的能力。

3、问题解决: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四、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数学作业纸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谈话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数学王国中蕴藏着无数的奥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我们看今天要探索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勇敢说出你的想法,你们准备好了吗?

2、(出示新华书店图片)你们看这是哪?

对是书店,你们喜欢读书吗?张老师也很喜欢读书,上周末我去书店买了两本书(出示书及价格:上下五千年88元,中国历史177元)谁能帮我计算一下一共用了多少钱?

(先找学生列算式------独立列竖式------展示答案------一起回忆整数加减法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有学生熟悉的书店情境和书的价格入手,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究提供了知识准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数加减法主题图)老师在书店遇到了两个和你们一样爱读书的孩子,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出示小丽想买的两本书的价格)学生齐读价格。

3、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根据学生的发言,先来解决加法问题: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学生列算式6.45+4.29,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观察,提出质疑:这两个数都是小数,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做法写在数学作业纸上

(3)在小组内交流做法

(4)学生投影展台展示不同做法,并跟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课件呈现正确做法,教师板演正确做法,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

5、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第二个问题我们再来共同解决一下吧!出示问题:《科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

(1)找学生列式6.45-4.29

(2)在学习卡上独立完成,并找一名同学板演

(3)学生完成后,一起看学生的板演,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小数点、位置、退位、横线等号要用尺子、单位、答句)

(4)多媒体展示过程,师生共同说计算过程。

(5)做对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真是计算高手啊,那让我们再来挑战一道:7.52-3.22,在数学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学生投影展台展示做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末尾是0的情况,横式中的得数要最简(并让学生思考:依据的是什么?小数的性质)

6、总结算法:通过刚才我们做的三道题,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1)小组讨论,总结算法

(2)根据小组汇报,教师出示小数加减法童谣,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小数加减点对齐,

从右往左计算起,

满十进一要牢记,

退一当十别大意,

得数化成最简易!

(3)强调: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改错

2、列竖式并验算

3.98+0.56 5.64-1.78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六)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6.45+4.29=10.74(元) 6.45-4.29=2.16(元)

答:一共花了10.74元。 答:《科学家》比《童话选》贵2.16元。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加减法的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51—53

教学目标:

1、认识约等号,会读写约等号,会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3、体验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恰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引入,感受估算(理解“大约”的含义,认识“≈”)

1、国庆节林老师家买了一台洗衣机售价大约500元(板书),同学们猜一猜,这台洗衣机实际价格是多少元?

请大家把猜的价格记在自己本子上。

学生猜价格教师选择后板书。如:498元,502元,515元

(多媒体出示洗衣机和价格)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猜的是否准确。

2、师:其实刚才大家猜的价格都比较合理,为什么?

因为大家猜的价格都比较接近500元,也就是都约等于500元。(板书)

3、介绍“≈”的读法和写法

学生试写“≈”(看谁写的漂亮)

二、凑一凑。讨论交流,探求新知

1、同学们捐过款吗?我们学校经常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老师对三年级的总捐款数据作了调查,大约1000元钱,学校准备用这些钱购买以下物品送给山区的小朋友(多媒体出示物品及价格),请大家帮助学校选购。

出示: 一套书 台灯 VCD 自行车 收录机

195元 399元 802元 598元 406元

(1)思考题: 怎样购买?(可以讨论)

选购时,怎样想最快?

(2)汇报交流

怎样买?你为什么选这几样?怎样想?

598+406≈1000 598+399≈1000

600+400=1000 600+400=1000

比较上下两个算式为什么分别用“=”和“≈”?

师:还可以怎样购买?

(3)汇报购买方法,老师板书,学生验证价格是否大约1000元,

如:802+195≈□ 195+399+406≈□

师:大家真能干,想出那么多购买方法。

三、试一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现在林老师把国庆节买的一台录音机和一台洗衣机,组成了不完整的数学题:

一台录音机售价395元,一台洗衣机售价504元。估算一下, ?

(1)补充完整,列式计算

(2)比较一下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还要注意什么?

师:是啊!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还要多带一点钱。

2、做P51试一试。

3、小结:计算时,把算式中的数看作整百或整千再进行计算的过程,叫“估算”。日常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把一些数看作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这样容易记,容易算,很方便。(板书:估算)

三、做一做。专项训练,巩固估算

1、P52—练一练:

估算下列各题:2002+3990≈ 596+1003≈

1001-208≈ 5998-4003≈

2、情景出示选择题:

(1)1032-799≈( )

A、200 B、300 C、400 D、500

(2)5695-803≈( )

A、4800 B、4900 C、4000 D、5000

(3)2996+805≈( )

A、3800 B、4000 C、2400 D、3700

(4)4005-584( )3400 A、≈ B、=

四、用一用。拓展练习,开阔思路

1、星期天,圆圆一家出门品尝风味小吃,下面是她家品尝风味小吃的帐单:

红烧鱼块 27元

老鸭煲 28元

炒虾仁 32元

芹菜肉片 19元

蘑菇豆腐 15元

你能估算一下这顿小吃花了多少钱吗?

(学生估算时,有的把15看成20,有的把15看成10)

教师肯定2种方法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把15元看成几元更合适。

2、F1大奖赛中国站的上海赛道,由14个不同转弯半径的变道和9条直道组成。你知道:象征上海的“上”字型赛道全长约多少米?(5400米)

□里可以填几? □-398≈5000(米)

加减法的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实物(如水果、积木等),请学生数出数量为1-5的物品,引导学生对1-5的基数含义进行直观感知。

游戏互动:通过“手指游戏”或“抢答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和熟悉数字1-5。

二、新课讲授(约20分钟)

认识1-5:

(1)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读出数字,结合实物进一步理解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

(2)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1-5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实际应用价值。

学习1-5的`加减法:

(1)以实物操作为基础,演示两个集合合并(如两堆苹果合在一起)对应加法的概念,强调“合起来”的过程。

(2)同样通过实物操作,演示从一个集合中拿走部分物体(如拿走几个苹果)对应减法的概念,强调“去掉”的过程。

(3)借助数轴或者点子图,初步引入加减运算的图形化表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三、课堂练习(约15分钟)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如口头问答、书面作业以及小组合作完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加减法问题,巩固新学知识。

进行分层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课堂小结与拓展(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1-5的认识及1-5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和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比如家庭成员的人数变化、购物时的商品个数等,深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关于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练习,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能够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加减法的教案 篇8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数字“0”,并知道“0” 所表示的含义。

2、养成积极思考,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1、小游戏“开箱子”,初步认识数字“0”。

⑴教师指导幼儿逐个打开前三个箱子,引导幼儿说说箱子里有什么?有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第四个箱子是没有任何东西,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来表示?

⑴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说说数字“0”象什么?

⑵引导幼儿说说“0”的其他意思。

师:箱子里没有东西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0”的?它用来表示什么?

⑶教师小结:在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在电话里“0”表示一个号码,在这里“0”表示没有了。

⑷玩游戏“看谁做的对”。

3、进一步了解“0”的含义。

⑵教师总结: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得数一定为“0”。

4、小组活动。

⑴教师讲解作业的要求。

⑵指导幼儿完成书面作业:图色“兔妈妈在哪里”;学书写数字“0”;做得数等于“0”的算式,并评价幼儿作业。

⑶写出幼儿教育笔记,幼儿教育随笔一式两份交学校存档,活动结束。

加减法的教案 篇9

人教版一年级上《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做手指游戏,如老师伸出4根手指时说出算式:5-1=4,5-4=1

2、列出算式,思考问题

5-0=5,5-5=?

根据提示得出:5-5=0

二、探索新知

1、看图讲故事: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先吃掉了1条,然后又吃掉了一条,最后把鱼都吃完了

2、看图提出问题: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还剩下几条?列式为:3-1=2

3、独立完成,汇报

第三幅图:3-2=1

第四幅图:1-1=0,3-3=0

4、比较,明确:不管怎么计算,最后都剩下0条鱼

讨论

6、小组讨论,汇报发现: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

三、试一试

1、看图,汇报:小红在玩套圈游戏,套中了1个,其他3个没中

2、小组交流讨论:1表示套中了一个圈,3表示有3个圈没中,4表示小红一共丢了4个圈

3、4-1=3

4-2=2

4-3=1

四、练一练

1、独立完成,在小组内尼塞,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在树上独立完成计算

五、全课小结

小组讨论,列出所有可能

全班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得数是0的减法的认识

3-1=2 2-1=1 1-1=0

加减法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P104—106。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养成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从“3/8”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 师:你对3/8有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设计意图】

(1)复习分数相关知识

(2)当学生提到分数单位时,让学生列举和3/8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进而引入“同分母分数”,重点让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2. 师:看到这些同分母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汇报之后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提出想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引入课题,既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也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二、合作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方法

1. 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1)根据1/8和3/8这两个分数列加、减法算式

1/8+3/83/8-1/8

(2)根据加法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2. 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在独立思考1/8+3/8的计算结果和验证方法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或其他方法来验证计算结果。在探究中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理解算理;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3. 感知并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汇报1/8+3/8是怎样计算的,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规范书写。

(2)习题巩固,进一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层次一(计算结果是真分数)2/7+3/7=2/9+4/9=

层次二(计算结果是假分数)5/12+7/12=3/5+4/5=

(3)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层次一基础题的练习,感知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层次二,提出了计算结果是假分数的特殊情况,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练习后总结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以上为20分钟教学内容】

三、推理迁移——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计算方法、算理

1.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减法的意义

根据3/8-1/8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减法的意义。】

2.由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由加法直接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来推测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用推测的方法独立计算3/8-1/8

3. 解释算理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分母不变(分数单位相同)

4. 习题巩固

通过7/9-2/9=7/10-1/10=两道习题巩固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回顾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拓展深入——进一步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1. 提出问题引入“ 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

有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老师口渴吃了1/4个,还剩多少个?1-1/4

2. 自主探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解决特殊情况“1”减几分之几的问题,同时让学生解释为什么不把1写成2/2、3/3、5/5……,进一步感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3. 习题:1-3/7

五、交流心得,总结收获

加减法的教案 篇11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十或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复习准备.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1)20+40+300= (2)300+400+20=

(3)60-20+300= (4)300-200+60=

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谁积极动脑筋,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出示例6  320+40=

师问:谁能看着直观图,想一想320加40等于多少?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出的吗?(20加上40得60,300加上60得360)

师说:320+40=360大家都会正确计算了,那360减40你们会算吗?

出示例7   360-40=

师问:360减40等于多少呢?你们是怎么算出的?(学生如说不出可看例6下的直观图.)(60减40得20,300加20得320)

师问:这道题不是减法吗?为什么300要加上20?

师说:观察例6、例7,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然后几十加几十或几十减几十,再与几百合起来)

160+30= 230+40= 190-30=

270-40= 60+120= 180-6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答案,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问:这道题谁知道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300加上400得700,700加上20得720)

师问:比较一下例8里面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加几百或几百减几百,再和几十合起来)

(1)150+300= 240+400= 450-300=

640-400= 700+210= 810-700=

(2)410+50=  770-600= 280-60=

630+200= 300+370= 490-80=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然后几百和几百加减,几十和几十加减,最后再合起来.下面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老师看看谁最认真,今天的知识学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6个小组比赛,把答案写在反馈板上,看看哪组全对的同学多.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10+80= 360-200= 550-40= 400+450=

30+260= 630-200= 620-300= 720+40=

40+430= 760-60=  190+200= 890-80=

25+47=  300+570= 700-400= 87-75=

给相同的时间,看谁算的题对的多,谁获得胜利,给予表扬,还可以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有什么绝招可以算得又快又对?

加减法的教案 篇12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

(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

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4.反馈。

(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指名试读,正音。

(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

(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5)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3)课外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