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民俗日记(集合十三篇)

民俗日记

发表时间:2024-07-02

民俗日记(集合十三篇)。

相信大家会遇到写文档时肚子里没有墨水的情况吧,我们越来越离不开范文了。借鉴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提高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范文呢?希望这份“民俗日记”能够满足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愉悦。

民俗日记 篇1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美丽的剪纸民俗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一门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面对眼前这幅精妙绝伦的剪纸,我不禁拍案叫绝,啧啧赞叹。

这幅剪纸展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身着五彩缤纷的长裙,头顶顶着三个白碗在翩翩起舞呢!

看着看着,我入神了,仿佛身临其境:晚上,新疆的大广场上正举办着篝火晚会,异常得热闹。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款款走上了舞台。她身着紫色轻纱演出服,衣服上绣着各种各样彩色的花纹,让人目不暇接。头发上挂着许多珠子,一朵鲜艳的珠花嵌在发间,着实耀眼。脖子上挂着一串小铃铛,细细的手腕上戴着许多手环儿,闪闪发光,让人感到很隆重。

正当我在思考着为什么要穿成这个样子时,耳边突然传来了一阵美妙的音乐,姑娘那轻盈的身姿也随着音乐摆动起来,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清脆的响声。音乐声、铃铛声和热烈的掌声形成了最动听的天籁之音。

这时,另一位姑娘拿着几个白瓷碗走上了舞台,把一个碗抛向那个跳舞的姑娘。只见那位跳舞的姑娘灵活地把身子一扭,头正巧顶住了那只碗。就在她一扭,一顶之间,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小心呀,姑娘,别摔着,别一不小摔碎了碗,扎到脚。我还没看清怎么回事,那姑娘已经随着音乐又转了几个圈,接着那个抛碗的姑娘把碗一下子全部抛到了空中,跳舞的姑娘如旋风一般,用手和脚同时接住了碗,然后像杂技演员似的把碗全部一下子顶到了头上,开始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她时而跳,时而连转好几个圈,时而劈叉最后收场时,她头上的碗已经有八个了。顿时,观众席上传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想到这里,我不由念起了一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难度如此高的舞蹈,一定得下很大的功夫吧!

一张小小的剪纸竟然能让人联想出这么生动的情景,剪纸的魅力不言而喻。了不起的剪纸;了不起的人,更了不起的是创作。

民俗日记 篇2

今天,我和两个最好得朋友去丽水玩,我们的妈妈去逛街了,我们三个一起去了民俗乐园玩。

我们玩了很多东西,有激流勇进、水球、飞船、打恐龙等等游戏,我和楠楠先玩了激流勇进,是最好玩的,上船后,我们沿着水流,到了第一个滑梯上滑了下来,我使劲的抓住杆子,随着一声巨响,我的人都好像飞起来一样,接着又是一声巨响,让我全身都是水了。又经过了一个小树林,我和楠楠发现了一只黑白相间的兔子,蹦来蹦去,吃着树叶,咔哒咔哒响…突然又是一个滑梯,“哅”的一声,我们满身又被水溅着了。到了终点,楠楠说再来一次,然后我们又奔到起点,然后又是一轮惊险刺激,全身也越来越湿了…真好好。

下次我还要来民俗乐园玩。

民俗日记 篇3

今天,我们四(2)班的快乐出发小队来到了南京的熙南里甘家大院。我们在里面看到了许多的中国民俗文化。

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花园,这个花园可美了,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色的蜡梅花都开了,一个个,一朵朵,一串串,风一吹过,淡淡的香气随风飘荡,飘进了院落。再往里走,有一个水池,水池正中有一个假石山洞,我们在里面玩了好久呢!现在,我们要继续前行了。

下面,映入眼帘的是具有中国民俗特征的民间艺术,有:抖翁,陀螺,布艺,剪纸和中国结等等。我们看到了屋里一位艺人爷爷正在玩抖翁,抖翁在他的手里做出了各种造型,有照镜子,猴子爬树,吃面条等等,艺人爷爷的精彩表演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了。

接着,我们看到了挂满两面墙壁的中国结,各式各样的,非常好看,我们一行队员不由得想向艺人奶奶讨教中国结的编织方法。艺人奶奶非常和蔼可亲,她耐心地教授给我们一种最简单的中国结——“双钱结”,我们认真地听着,手里跟着奶奶的口决编织着。好不容易编好了一个,下一个又忘记了。唉,一个简单的“双钱结” 我也是三番五次地拆了编,编了拆,好不容易能熟练编成功了。想不到一个简单的绳子,在艺人奶奶灵巧的手中竟能编织出成千上万种花样来。可想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是多么的深奥啊!

通过这次活动,我从中认识到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南京的民间艺人更是藏龙卧虎。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一定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

民俗日记 篇4

通山美食与民俗

◎徐崇知

俗话说,五里之外,乡风不同。这乡风有多方面的内容,当然也包括饮食,不同地方饮食习惯就有区别,饮食的内容是千差万别,除主食之外,更是花样百出,地域性突出,区域性强。饮食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几乎各地都形成了一些品牌美食。所谓品牌,一般表现为其独特性,即只有此地有,就像杭州的檀香扇,苏州的刺绣,北京烤鸭,均已成为当地的名片、招牌,人家到那就要特地品尝、购买。有时也还形成较大的地域范围有共同的品牌这种情况,这在通山美食特点上有明显的表现,而通山美食除了有共同品牌外,各片区(此处按原来的老片区归类)几乎均有自己各自的品牌美食,独特、精致、高质量。这些品牌的形成与各地的品牌形成一样,存在有很多因素,有些品牌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有些品牌与当地的民情民风有关、与当地的历史变迁、历史沿革有关,有些品牌的形成也有它的偶然性,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总之,一旦形成品牌,就会经久不衰,有吸引力、影响力。但美食品牌的形成又有其独特性,有些品牌是在食材上显能耐,有的在烹调工艺上,其中都经过长期的流变、积淀、不断完善、最终达到品牌和精品,被人们认可,世代相传,是各地群众智慧的结晶。

一、共有品牌

1、粑坨

通山多山少田,地也多为旱地,且以沙质土壤为主,种植的红薯淀粉含量高。红薯一直是当地的主食,当地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红薯,也就想方设法打造各种红薯食品,如何将红薯吃出花样,通山人使出了很多妙招,粑坨就是其中之一。形似汤圆,内似饺子的粑坨,既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年货,也是年夜饭的头道菜。包坨,外面用红薯粉做皮,内却包着各种馅,素的、荤的,随口味喜好而随意变化。包坨在通山不仅早已成为春节必备的美食,而且用来招待上宾。因为包坨是圆的,个子较大,象征大团圆,寓意团团圆圆;又叫圆宝,还象征财源滚滚。

通山几乎每位家庭主妇都会做包坨,但各乡镇的做法却又差异,小的包坨似汤圆,而大的更像一个小包子。上世纪80年代,因物资少,包坨在通山一直属于精细粮,只在贵客上门或者除夕夜才吃,这种习俗传至今日。

除夕夜,通山几乎每户人家都围坐在一起,大家一起动手做包坨,而除夕宴上,包坨也必定是头道菜,不管吃不吃得了,每人都要添上四个包坨在碗里,寓意四季发财。

粑坨为圆形,球体,寓含团圆、祝福之意。除夕之夜,做上一大锅粑坨,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品尝香甜可口的粑坨,享受丰收的喜悦,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粑坨不光时节过年能吃,而且餐桌上都有它的身影,还可以带进武汉、上海、北京大城市做礼品赠送。

粑坨又叫薯粉坨或大坨。主要原料为薯粉、芋头或红薯、土豆、猪肉、虾仁、花生、油干和各类干鲜蔬菜。粑坨看似平常,制作并不容易,也是技术活,一般分为做馅(通山叫心)、揉粉、包坨三个程序。做馅相对简单些,但要把味调的可口,也很有讲究的,先将用作做馅的食材原料切碎,也不能过细(过细辨别不出各种味了),放入调味佐料拌匀即可。有些馅炒熟最好,腊肉、油干、墨鱼、绵笋、萝卜、花生米、香菇,几者混合能调出很可口很香的味。揉粉最为关键,先将薯粉倒入洗脸盘般大的器皿中,再将事先焖熟了的芋头(土豆、红薯也行)趁热剥出白肉置于薯粉中,然后赶快趁热将芋头和薯粉一起揉,如果芋头少了,就加沸腾的水,揉到干湿适度,又不沾手,有韧性,这样包制的粑坨才会耐煮不破。包的环节也很有讲究,把揉好的粉用稍润的棉布盖住,不让表面风干和失去温度,从揉好的粉堆里捏取一小团,捏成小坛状,将馅用瓢羹喂进小坛里,封口搓圆即可。包坨能手包出的粑坨皮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隐约可见馅。煮包坨最好是清水,水也足够量,一定是翻开的水,否则,是煮不熟的。蒸也行,佐料因人而定,可汤食,也可熟后再入锅油炸。

因各地口味不同,通山粑坨又分两个不同的流派。主要因皮的材料不同和馅的组成不同而论,黄沙、横石、大畈、慈口、燕厦、环城流派,讲究做皮用芋头调粉,熟料入馅,材料均切成小丁,馅用腊肉、竹笋(干鲜均可)、油干、虾仁、花生米为主。优点是泡,好看,皮薄色白,膨大情况很好,滑腻鲜香,润嫩爽口。杨芳流派则纯用开水调粉,生料入做馅,馅只用生肉和油干,剁成末状,捏紧成一个大丸子,特点是,皮有嚼劲,油而不腻。特别是用新鲜嫩笋巅和腊肉做馅的包坨,再用蒜和杨芳酱油入锅炸,更是美味可口。

通山包坨据说有数百年历史,以杨芳包坨最负盛名。相传当年刘伯温带兵作战,路经杨芳,作短暂休整后需带干粮

上路。此地红薯为主食,薯粉(苕粉)较多,又易存贮,就以薯粉、青菜包粑坨作为干粮。他们将可口的青菜切细拌在一起作馅,用薯粉作皮,制作包坨。从此通山人就包起了粑坨。

通山粑坨的种类繁多,这里具体介绍水煮芋头包砣的制作方法。

食材:精良薯粉1000克,芋头1~2斤,腊肉丁、油干子、绵笋或水竹笋、香菇、小春鱼或墨鱼丁若干。

制作:将所有的做馅的原料均切成丁,先将腊肥肉丁炸出油再放腊瘦肉丁稍炸一下,不能炸的太狠,然后将香菇、绵笋、油干子、墨鱼丁倒入锅中稍稍一炒后,放水焖,把所有的材料的汁都焖出来,水也焖干了,再放花生米丁、萝卜丁和其他佐料拌匀,这时所有的香味在锅上炒拌出来了,尝尝会很可口。再将芋头焖好剥出白肉,放入薯粉拌揉,粉干时可加白开水,揉至又软又有韧性。然后捏取小团做成坛状,坛皮越薄越好。最后将馅喂进去,封口,煮熟。开水下锅,煮到揭盖后,一个个象小皮球一样上浮,用瓢敲打感觉很有弹性即可。熟后可和汤吃,但咬破后不要进水,否则会降低品位,也可用其它佐料在锅内拌后再吃。

2、腊肉、腊肉焖油干

民俗日记 篇5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春节的民风民俗闹新春

2月10日,我第一次参加了社区举办的闹新春,迎新年的活动。

闹新春活动是在社区大厅进行的,场面堪称热闹非凡,大厅里人山人海,有的是满脸皱纹的老人,个个高兴得脸上笑成了一朵花,有的是活泼、可爱、天真的小孩。大厅里人声鼎沸,喜气洋洋。

随着一阵优美的音乐响起,观众们立刻安静了下来,闹新春活动正式开始了!演员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拿着粉红的扇子和颜色艳丽的手绢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表演精彩绝伦,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一位演员演唱了赞美祖国的歌,那歌声铿锵有力,慷慨激昂,震撼着每位观众的心灵,让大家感受到了祖国的富强,演员的表演得到了我们雷鸣般的掌声,文艺节目一个接一个,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有幸近距离观看到了我期待以久的魔术表演,让我体会到了魔术的神秘莫测,但里面的细节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也许这就是魔术让人们百看不厌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一个节目---抽奖,把闹新春活动推向了高潮,参加抽奖活动的人们都兴奋异常,非常激动,我也心潮澎湃,踊跃参加,我是唯一的幸运儿,一抽就中奖了,得到一个电热毯,我太高兴了,因为我姥姥就想买条舒服的电热毯,我达成了姥姥的心愿,真是梦想成真。

闹新春的活动,让我迎来了一个开门红,在这里我祝姥姥、姥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祝爸爸、妈妈财源广进、平平安安,祝自己的学业有成,更上一层楼,祝全世界的人们开开心心,万事大吉。文章来源

民俗日记 篇6

94我在上海做外汇经纪人,年国家突然停止了外汇交易,对仓里的货币大家无奈只能寻找机会平仓尽量降低仓内资金的损失,这样我便结束了外汇经纪人的生涯,为了自己和儿子的生活便开始了寻找在上海的第三份工作,我已经46岁了。

正巧这时在上海海运学校有一次大型的人才招聘会,我来到现场,这里人头攒动各类招聘海报令人眼花缭乱,我穿行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机会前面在一大群围挤的人群上出现了《上海古代民俗娱乐村》的字样我好奇地向那走去被人群簇拥推挤过去,人们手里拿着填好的表格和各类附加材料惦着脚、伸长了臂膀把材料递过去,我没有索取表格,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我只随着人群向前挤想一探究竟。

被围着的招聘台内,除了工作人员,有两位中等身材戴着眼镜、略带花白的头发、文质彬彬地与人交谈,我停下脚步观看和等待,然后我对他们说:我很非常喜欢民俗的东西……顿时两位停止了交谈将目光投向我,我说我喜欢剪纸、喜欢民俗服装和民俗工艺品……因为我是夹在人群中我的话语似乎引起了两位的兴趣,他们向我招手示意我过去,然后破例将我请到招聘台内,还搬来一把椅子询问并与我交谈起来,这时我才知道这两位是复旦的教授专搞民俗的,这次来是帮老板招聘人才的,他两让我填写表格,我知道如果只看表格是很难被录用的,于是我婉言谢绝了,我说这样吧我留个电话,如果你们还有兴趣可以给我打个电话,两位挺高兴的,记下了我的电话。

我离开现场,回家后没几天,就接到让我复试的通知,这次他们看了我的剪纸作品,并且让我写一份东西,题目是:《你如何去经营管理娱乐村的商业项目》那时的我没有经营过商业,只能写些自己的想法创意,并填写了表格,之后这样的单独面试又去了两次,最后一次是与老板的对话……几经周折总算被录用,看来想在上海工作也是不太容易的,我任职上海古代民俗娱乐村的业务主管。

几天后边去浦东开始新的工作,这时的我已经四十六岁了,在这里我接触了大量的上海民间艺人,了解了不少民俗文化……。经历了几次不同内容的应聘、和工作,对我也是个考验,它让我长了见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留下了人生回忆的点点画面。

xx年7月23日

民俗日记 篇7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表姐去民俗博物馆参观。一路上 大家都非常兴奋,毕竟嘛,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去的时 候正是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火一般的炙烤着大地。我们 一从家里出来便挥汗如雨了。(夸张,夸张了)到了目的地 民俗博物馆之后,走进一楼大厅我们都惊呆了,哇!里面有 许多古代妇女穿的衣服和首饰都好看极了!我们一个一个仔 仔细细的观赏着:“你瞧,那一对玉镯子真漂亮啊!”

“看,那身衣服多华丽,一定是妃子,公主们穿的!”尤其 是我和姐姐,对服饰和首饰都情有独钟。接着我们上了楼梯 到了二楼,那是专门展示现代农民生活的画展。可让我们大 开了眼界,原来农民的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采。就连在地里 干活这样无味的事情现在也变的这么有趣。在农村长大的表 姐也说她去过地里,但那时她觉得干活好枯燥啊,可现在看 了这画展却变了想法。然后我们去了三楼那儿尽是一些瓷 器,砚台。瓷器上的每一个花纹都非常精细,而砚台的模样 千变万化,有一个龙的砚台和一个长砚台是我最喜欢 的....

博物馆之旅便结束了,但我还想再看一眼,这次的参观 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也让我留恋忘返。

民俗日记 篇8

国庆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锦绣中华民俗村。我和妈妈进了景区入口,拿了一张地图,租了一辆自驾游览车后,我们就开始参观游览了。

首先我们参观了锦绣中华,这里是中国各个有名景点的微缩景区,我看到了九龙壁、莫高窟、乐山大佛、黄鹤楼、世界名人植物园、很长的万里长城、布达拉宫、故宫、西湖等微型建筑,还有好多玩的。我们去看了黎族的钻木取火、如何打开椰子、和抽大陀螺表演,我们走了茶马古道,我们去玩了像海盗船一样的怒族旋转屋。

晚上的时候,我们坐了夜景游览车,夜晚加上灯光景区非常美丽。每一个微缩景点都亮着金黄色的灯光,远看像一只只闪耀着金光的萤火虫,近看亮光照出了美丽的宫门、小桥、壁画、长城等。我还喜欢看那经过的六道流光溢彩的植物门,不停变幻着五彩缤纷的璀璨灯光,美轮美奂,美极了!

游览过程中我们还听导游讲解了很多关于景点的知识,记忆最深的是说中国的万里长城有21196.18千米,我觉得好壮观呀!

这一天,我看到了中国的大好锦绣河山,体会到了各个民族的风情,还学到了一点小知识,真开心啊!

民俗日记 篇9

今天上午,老妈舅舅带着我和丁丁哥哥去民俗博物馆玩。刚进门,几个福娃在那站着,老妈让我跟福娃握手,我不敢摸。然后,我傻乎乎地在那站着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丁丁哥哥撞了一下钟,别人问他属什么,属龙就给礼物,丁丁哥哥说属小龙,人家就没给。

老妈又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参观完最后一个地方,我问老妈:“滚铁环的在哪里?”老妈说:“不知道。”然后,老妈就拉着我们往回走,我提议去看看东花园吧,老妈不愿意,可是她刚进门,就兴奋地不得了,因为她听到了别人滚铁环的沙沙声。可是,我没看见有空闲的铁环,所以,就在那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滚。

看了五六分钟,看见一个人不滚了,我就飞快地跑过去抢铁环。抢了铁环,就把铁环给舅舅,让他演示给我们看。舅舅演示完,我又跑过去抢,抢到以后,我就找个空旷的地方滚。我照着舅舅的动作,先把钩子放在铁环的下面,然后往前跑,可是,几乎一步没走,铁环就赖在地上睡大觉。我滚完一次,就让丁丁哥哥滚。铁环今天好像非常想赖床,所以丁丁刚走两步,铁环又躺在地上睡大觉。我又滚了两次,一点进步都没有。丁丁哥哥又滚了两步,也是一点进步也没有。于是我们又让舅舅给我们演示看,舅舅说:“先不要把铁环放在地上,用钩子钩在它底下,然后猛地一放,跟着他的`节奏往前滚,就可以滚很长时间了。”可是,我和丁丁哥哥试了好几次,还是没滚多长时间。舅舅看了看说:“钩子不是让铁环前进的,而是让铁环不乱动。身体只要跟着铁环滚动的节奏往前走就行了。”

于是我和丁丁又练习了很长时间,每人都能走三四步了。然后,我们又玩了一会儿其他游戏,比如:斗鸡,打陀螺,跳绳……

参观完民俗博物馆,丁丁还要去我们家住一天,真开心啊!

民俗日记 篇10

星期天的下午,大伯带着我和妹妹俩去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

刚进博物馆,就看到一个铺着石子路的大花园,花园中间有一个大竹林,竹子非常茂密,让我感觉心情非常的舒畅。向里走,就能看到一间间古老的平房,和一个个有趣的铜雕像,这些雕像和平房里都记载着过去人们的生活旧俗。我先来到了一间平房里,这里放着许多古老的乐器,如排箫、大鼓等等,我试着用了一下每个乐器,它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有的声音非常低沉,有的声音却非常的高昂。紧接着,我又看到了所谓民俗“抓周”,在旧时,每当小朋友过一岁生日的时候,都会躺在一个大箩筐里,箩筐边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大人们就会让给小孩子们去抓,抓到不同的物品就预示将来孩子的职业是什么,有农夫的锄头,做官的官帽,商人的算盘,女孩的针线,当兵的兵刃,读书人的毛笔等等,真有意思。

我还看见了不一样的称体重的物品,还亲自尝试了坐轿子的感觉……我更不可思议的是还看见了旧时妇女们裹小脚穿的小鞋!这小鞋看起来很高,前面的鞋头很尖,整个鞋子看起来非常的小。我低头看了看我和妹妹的脚,发现这鞋比妹妹的脚大不了多少。我心想:过去的妇女裹脚真的很痛苦啊!不禁又让我想起孙中山废除了这个习俗是多么的伟大啊!不然我们现在的女孩子们不是还要受着裹小脚的痛苦吗?

最后,我把这些旧时习俗都拍成了许多照片带回去让妈妈看了,也把这里许多我知道的故事讲给了妈妈听了,妈妈听后对我说:“下次我一定也要亲自去看看!”那我一定也还会去,因为我可以给妈妈当上一回小导游啦!

民俗日记 篇11

今天的目的地是民俗馆,解说员先在门口迎接我们,向我们介绍环境,接着带我们到门口的"祈福转轮"许心愿转转轮求好运,再带我们到二楼的展览厅看捏面人展览,看到好多栩栩如生巧手的作品,透过啊姨的说明又进一步认识了作品的意义,还有有奖征答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的争取机会举手抢答。看完二楼,我们就转往三楼看影视体验的热闹场面,还有蔡顺采葚的故事学习孝顺的道理,稍后再浏览一下古物,没想到时间匆匆就到了坐车的时间,谢谢解说员啊姨后,我们就离开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春游的美好回忆,与您分享!

民俗日记 篇12

民风民俗作文:回族的茶文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俗民风和礼节,都很奇妙,让我们大开了眼界,今天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回族的茶文化吧!

来到回族人家做客,迎接你的一定是一碗热乎乎的茶。回族人非常爱茶,茶就仿佛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您到西北东北或西南,只要到回族人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茶。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解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刮几盅盖碗茶。回族人还把盖碗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喜庆节日,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敬茶时还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泡茶,并双手捧送,以示尊敬。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一则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二则是促使冰糖融解,很是讲究。

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处都是风景,多姿多彩,让人心动;每一处都有不同的名俗民风和礼节,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我爱我的祖国!

民俗日记 篇13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白族主要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也有自己十分好看的服饰,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还有那头饰,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白族的语言跟我们截然不同,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而男士则为“阿鹏哥。”

有一次,我去云南大理玩,导游带我们家一大伙到一家茶馆品茶。到了包厢,我看见两位白族阿姨正在泡茶,“第一杯是苦茶,是用土罐烘烤的绿茶泡制而成,味香苦;第二道是甜茶,是以红糖和牛奶制作的乳扇冲开水泡制而成,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泡开水而成的,味道很甜。”一位阿姨说。另一位阿姨补充道:“这是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这三道茶也是我们白族待客的礼物,代表我们白族对客人的尊敬与热情。”

这就是白族,虽然他们人数不如汉族的多,但他们的热情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