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发表时间:2024-07-05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也许"我的故乡情结作文"就是你要找的,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篇1

从《故乡》看鲁迅的“农民情结”

说到鲁迅先生对农民的情感,早在鲁迅幼年时期就开始了。照顾鲁迅幼年生活的保姆――长妈妈就是一位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的农村妇女,她给了年幼的鲁迅太多的关爱,以致鲁迅三十多年之后还专门写了《阿长与》一文来怀念她。年幼的鲁迅每年都要跟随母亲回到乡下的外婆家去消夏,浑厚的乡情、淳朴的民风慰藉和滋润了鲁迅幼小的心灵。年少的亲身经历以及许多的耳闻目睹使鲁迅先生获得了对“农村和农民”更多的第一深刻印象。

闰土是农民的后代,也可说是鲁迅童年众多要好伙伴中的一个代表。“我”离开故乡二十多年来一直都还惦记着他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所作的一切描述,充分体现了他对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富有社会意义的深层思考。这些姑且不妨统称为鲁迅的“农民情结”吧。拙笔就此试作一点浅探,意在更多地加深对鲁迅的解读,使我们距离鲁迅更近一些,用心灵去感受鲁迅作为社会一分子对中国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对中国农民的关注所体现出来的深刻与伟大。

中国的农民是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为社会主要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农民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即便社会发展到今天也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早在二十世纪初期,鲁迅就将自己的视焦投向了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是极具政治远见卓识的。要知道,以拯救中国劳苦大众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人,当时却还是处在创建之初。那时的中国社会农民的生存环境怎样,农民的生存状况如何,在对闰土所做的叙述中,鲁迅为我们作出了警醒深思的回答。仅就这一点而言,从当时来看,还有谁能够这么早地注意到农民的问题,并且通过文学的艺术手段作如此深层的追问与思考呢?

鲁迅在《故乡》中为我们客观地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农民的生存环境,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生存现状,真切地叙述了农民的生活疾苦,深沉地表达了“哀其不幸“之情。总之一句话,倾注了他对中国社会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

鲁迅在《故乡》一开始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的“深冬黄昏图”,阴晦、萧条,没有一丝活力。极为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广大农民生存的自然空间。而广大农民生存的社会空间更是糟糕透顶:连年的饥荒,繁多的苛捐杂税,兵、匪的抢夺,官、绅的压榨等等,当时社会如此之现状,可想而知广大农民又是何以聊生呢!而作为中国农民个体之一的“闰土“以这样一副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就不能不叫人为之心寒而掬一把心酸同情之泪了。

长年的少食缺食脸上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灰黄之色;长年的吹着海风劳作两只眼睛周围肿得通红;长年的劳作双手变得又粗又笨,以致到了深冬开裂得如同松树皮一般;时至深冬身上无衣可添,仅穿着一件极薄的棉衣而冻得浑身直打哆嗦。这就是当时中国的农民苦难生活的特写。中国的农民就是这样长年劳作而食不裹腹、衣不暖身的挣扎在死亡线上。

作为中国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的广大农民为什么就不能得到满足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呢?鲁迅从《故乡》中借为闰土之“取名” 却是这样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农民千百年来一直没能拥有最基本的生产资料,那就是脚下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广大农民的“生辰八字”即命运里,缺少的就是一个“土”字。所以鲁迅要叫农民闰(认)土,那就是真正地认定并拥有属于农民自己的土地。中国的农民不应成为土地的奴隶而应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便是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历代社会制度一直都未能为中国的农民所具体解决的一个根本的问题。这也就是造成当时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如此悲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此精辟独到的认识中国社会的农民问题,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深刻。

中国的“闰土们”只知道日子过得“非常难”,有口说不出的难,但却找不到“难”的症结所在,更不用说找到解决问题“难”的出路了,便只好把改变“难”的现状的`希望寄托在了香炉和烛台上,这等于是希望无所谓有。看来中国的农民要想改变自身的命运像闰土这样的农民是没有希望可言了。那么“闰土们”的下一代水生又如何呢?然而闰土的那一声“老爷”的称呼,却又让鲁迅的心情变得更为沉重:如果水生和宏儿仍然重复《故乡》中“我”和闰土昨天与今天的故事,如果水生仍然重复闰土父辈们的生活,那么中国农民的苦难日子岂不是就要永无尽头了?这正是鲁迅在为中国农民的现状和未来所深深忧虑的。

中国农民自身的症结在哪里?中国农民的出路又在哪里?鲁迅借“我”在《故乡》中乘船离开故乡时所作的思考中再一次地给我们答案。闰土这一代农民之所以毫无希望,那是因为沉重的生活负担(多子、饥荒)和社会负担(苛捐,兵、匪、官、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封建思想意识的毒害侵蚀了他们的灵魂,使得他们一个个变得像木偶人,永远失去了改变自身命运的斗志和力量,这样的一种精神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社会农民的悲剧还将会继续传演下去。

中国的农民再也不能继续这样的日子了,他们应当有新的生活, “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于是鲁迅就将希望寄托在了水生的身上。其实,“水生”一名就是希望的意思,水乃万物生命之源,既然“水”生了,那不就是有希望了吗?所以只要众多的水生们在朝着《故乡》中的“我”所构建的“理想故乡”走去,一条通向未来新生活的光明大道不就形成了。这样看来,《故乡》结尾的那句名言,应当说最初可是在对中国的农民所讲的!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鲁迅在《故乡》中为中国社会广大的农民所作的“预言“早己实现了。这不正是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鲁迅在《故乡》中从物质层面到精神世界为当时的中国农民所作出的全方位深层透视,并且又为中国农民的未来所作出的理想故乡构建,这种对于中国农民倾注的关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因为历代的文人墨客对农民的关注仅仅只是停留在生活层面上。所以纵观鲁迅凝聚在《故乡》中的“农民情结”,不禁使人想到伟人邓小平所讲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真挚表白是相得益彰的。

1、点明社会背景: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死气沉沉的景象。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横”字更突出了萧条的荒村的颓败、破落、毫无生气,低矮的茅草房,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倦卧的病人在横躺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旧中国农村的日益凋敝与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概貌,从而交代了小说的社会背景,一下子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

2、抒发思想感情:

无论是对眼前故乡景色的描写,还是对老屋和记忆中的故乡神奇景色的描绘,都透露出人物的种种心绪,对描写人物起着映衬和铺垫的作用。开头渐近故乡,远望冬景,“横着……荒村”,既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毫无生机的现实,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给中国农村经济带来的灾难,又烘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第六节中插入对老屋的景象描写,写出老屋的破落,更写出了主人的伤感。“枯草”“断茎”毫无生气,“当风抖着”更使人心寒,烘托出“我”的悲凉心境。文章结尾再现了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表达了“我”对创造新生活的热切愿望,抒发了“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3、揭示文章主题:

小说对眼前故乡景色和对记忆中的故乡景色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幅是昔日故乡的仲夏月夜景,记忆中的故乡是多么的美丽神奇;一幅是眼前故乡的深冬黄昏图,现实目睹的故乡是何等的萧条破败。作者用鲜明的笔触描写故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引起人们对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趋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篇2

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的文字——汉字。

汉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有规有矩,亦如我们华夏儿女的优良品行;汉字由点横撇捺等笔划一笔一划写成,刚劲有力,恰似我们炎黄子孙的傲人风骨。

记得幼年启蒙时,老师就叫我们要把字写端正,也教导我们做事要像写字一样,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做人也要像写字一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幼年的我们不知其中深意,只知道做事要认真专心。

点横撇捺笔笔写就字词句断篇章,一笔一划写成一个汉字,众多的汉字就写成了不朽的巨著。从《四书》《五经》到《孙子兵法》这些学术专著,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这些文学作品,它们无一不是文坛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浩瀚的文字写下了中华的悠久历史,写下了华夏的灿烂文明,它像一位巨人,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的前列。

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深爱我们的文字——汉字。

文化不高的我钟爱文字,时常徜徉在文字的海洋里。一得空闲,我就会在电脑里东寻西找,看看古代的诗词佳句,读读现代的诗歌这些短文学作品。

我偏爱古代的诗词佳句,它们能够历经千百年的时光,久盛不衰成为经典,自有它们的魅力所在。古代诗词很精练,寥寥数字就能将故事情节陈述得清晰明朗,就能将人们的万千情怀表达地淋漓尽致,让我心生感叹。

古代的诗词很有意境,无论是愉悦的,还是凄美的,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常在这些诗词佳句中流连忘返,有时仿佛置身于“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苍凉大漠的黄昏,有时有又似游玩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美景中。有时看得多了,恍惚自己就是古时的一位女子,晓坐长亭,寄情于山水,焚香抚琴,弹一曲《凤求凰》,奏一阕《蝶恋花》,低吟浅唱那离恨别愁……

现代的诗歌,不像古诗词那样,要受字数格式这些的限制,相对于古诗词,它们的发挥要自由些,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也很喜欢它们。常常在网上看这些作品,沉迷其中,乐此不疲。有时,觉得自己就是《偶然》中的那片流云,就是那丁香一样的女孩,撑着伞在雨巷中穿行……

文字的世界让我陶醉,我有时兴致所至,也会拿起笔在纸上信手涂鸦,任我的思绪在笔尖下游走,任我的情感在文字中抛洒……

我疲倦的时候,文字为我解乏;我愁烦的时候,文字使我忘忧;我迷惘的时候,文字让我释怀;我快乐的时候,文字陪我欢呼……

朋友们都笑我。戏谑地称我为“诗人”,是褒也好,是贬也罢,我全不在乎,也欣然接受,俨然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化人而暗自窃喜,常常做着和文字的梦。

在文字的海洋里,我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文字的原野上,我是一匹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在文字的天空中,我是一只展翅的雏鹰,自由翱翔……

这便是我难解的文字情结。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篇3

我的“鸡蛋情结”

每天早上给儿子准备早点,我都要加上一个鸡蛋。或蒸或煮,或炒或炸,看着儿子狼吞虎咽地下肚,我的心也美颠颠的。

问儿子鸡蛋的味道怎样,儿子先是支支吾吾,然后是一句“马马虎虎,填饱肚子而已”;待问得急了,儿子烦烦地说:“有啥味道啊,天天吃,打嗝都是鸡屎味儿,没劲没劲!”

我大惊,但很快也就释然了。

小时候,对鸡蛋的喜爱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那时候家里穷,平时饭桌上也只是些玉米饼子高粱饭凉拌咸菜熬白菜之类的饭肴。今天人们可以把精加工的“农家饭”当作美食来品尝,但那时我家饭桌上的这些饭菜可都是“粗放制造”的,油水更是少得可怜,确实也只能是“填饱肚子而已”。“一年三百六十日,粗食粗饭来充饥”,何谈快哉?所以,除了眼睛瞪得圆圆地盼着过年、盼着中秋节解馋外,最大的愿望就是一个月能吃上一两个鸡蛋了。

但这样的愿望也只能是奢望。家里养的那几只母鸡,担负着解决油盐酱醋的任务,每次妈妈捡完鸡蛋放进篮子后都要很幸福地数一数,更多的时候我们围在旁边馋涎欲滴地看。攒够一定数量后,送到村里的代销点儿,让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多少有了些滋味儿。

最让妈妈为难的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的生日。过生日鸡蛋是不能不吃的,但也不能只煮一个鸡蛋让“寿星”大快朵颐而其他孩子眼巴巴做看客呀。所以,妈妈常常要精打细算,通过紧缩油盐酱醋,让“寿星”吃上两个而其他孩子也能沾光捞一个鸡蛋做个“准寿星”。于是,每个人的生日也便成了我们几个人的“共同节日”。后来回想那段时光却突然发现,爸爸妈妈似乎从来就没过什么生日。

记得有一次,我突发其想有了吃鸡蛋的强烈的欲望,于是便向妈妈提出了这一额外的要求。爸爸妈妈连理都不理我,我便使出了绝招,以不吃晚饭相要挟。别人围在饭桌边有滋有味地消灭着窝头咸菜小米粥,我倚在门框上哼哼了近一个小时的.“吃鸡蛋”,哼得对屋的三婶都动了恻隐之心,一个劲儿地对妈妈说:“孩子也够艰伧的,就给孩子煮个吃吧”。妈妈有些动摇了,但爸爸的一声呵斥断送了我这个美好的享受。

多少年后,和妈妈谈起这件事,妈妈说那时也真没办法,五个孩子如果个个像我那样搞暴动,咱们家可就有断顿儿的时候了。妈妈说那时我在外面吵闹,而她心里也吵闹个不停。爸爸妈妈的“狠心”其实也是很无奈,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好穿好快快乐乐的呢?“不为贫穷宁有此”,可惜的是,我只是在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后才渐渐懂得了这些。

吃鸡蛋吃得尽情尽兴,还是在自己挣了工资以后的事。也不知为何,这么多年,我一直对鸡蛋“情有独衷”,始终也没有产生过儿子这种厌极了的感觉。我把鸡蛋做美食,除了其营养丰富、烹做简单、配料配食不择不拣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小时候的“鸡蛋情结”。我总觉得,有鸡蛋尽可意地吃,生活就是甜蜜幸福的。

我很想把我的甜蜜幸福传递给儿子的每一个早晨,但我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三十年的时间,世事天翻地覆。儿子是喝着牛奶、嚼着巧克力、吃着汉堡包长大的,鸡蛋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就好像我小时候的玉米饼子高粱饭;鸡蛋再有营养,他们还能有我少时的渴望与憧憬么?

我真希望儿子能理解我的“鸡蛋情结”,更希望在他的心底有自己的一片绿地。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篇4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虽然时过多年,这句儿时的民谣依然回响在我的耳边。我家位于鄂东北的小山村里。30年前,这里老实的乡下人长年依靠红薯维持生计,红薯成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还清晰地记得,红薯收获季节是村里人一年里最高兴的时候,看着一垄一垄的红薯,被牲口拉的犁子一趟趟翻出来,犁子过处,露出一溜溜紫红色的红薯,大伙心里别提多甜了。那时,是按工分计酬,有时用大秤去称,有时按人头数估堆来分。一个五六口人的中等人家,可分大大的一堆红薯。分到的红薯,有的人家挖一个长方形地窖,把红薯冬储起来,在地窖一端留一个小出气口,以调节温度。一个窖能储上万斤,够一家人一冬天和初春吃的。有的是用“旋子”把红薯旋成薄片,晒干后存储。还有的把红薯粉碎后,用水过滤出红薯粉,制成粉条和粉皮,一部分留下招待客人,一部分拿去换钱。那时候,红薯储存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殷实”程度,若家里男孩子相亲,女方家的嫂子、婶子等人,都要先到男方家视察一番,看看储存有多少红薯干,够吃多长时间,有多少粉条、粉皮,可卖多少钱。有一次,我一个堂哥定亲,女方的婶子到堂哥家初审,看到堆满半间房子的红薯干,连声说:“好家景,好家景,这么多红薯干,一年内不会挨饿了。”充裕的红薯,是每个家庭的基本食物保证,也是一种让人羡慕的资本。饿了的时候,随手拿块红薯用灶火一烤或放进锅里一蒸,就能填饱肚子。特别是冬天的晚上,兄妹几人早早钻到一张大通铺里,当吵闹饿了的时候,母亲把几块熟红薯扔到被窝,就是一种关爱。但由于整天吃,饮食单一,导致大多数人营养不良,而且红薯吃多了,还会引起胃酸。那时药店卖出最多的药就是胃药。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红薯逐步退出了人们的主食之列,人们再也不需要用胃药来解决胃酸了。

离开家乡,来到如今这个城市工作的那阵,看到城里沿街叫卖的烤红薯,一些穿着考究的少男少女争相品尝,我的胃里就一阵不舒服。近几年,红薯倒成了我生活中的奢侈品,吃一块烤红薯比吃一碗刀削面还贵。这倒使我想起了《芋老人传》中的情节,主人公因饿晕倒,被老太太用芋救活,而“当官”后再吃芋时,却发出“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的感慨,正所谓“时、位之移人也”。而我要说“时、空之移薯也”。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红薯已由几十年前不可或缺的果腹品,成为招待贵宾的奢侈品,从民间贫舍登上大雅之堂。现在,不要说城里人,就连乡下人都把红薯当成了宝贝。繁华的街道边随处可见红薯专卖店,一块红薯能卖好几元钱,大点的能卖十来元。走进商店,货架上名目繁多、包装精致、味道鲜美焦脆的红薯干、红薯条,更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饭店里,来上一盘蒸红薯,也已成为一道最受顾客欢迎的主食。

当我给孩子讲小时候每天吃红薯的苦日子时,他却说,每天有红薯吃,那该多好啊。是啊,作为一个被红薯养大的人,我没有理由说红薯任何一句不好的话,是红薯养育着我及和我有着一样经历的一大批人,是红薯陪我们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没承想,现在红薯又成了我们城里人、乡下人的餐桌伴侣。

正所谓:“想当年红薯养活人,现如今红薯滋润人!”心中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故乡情结作文 篇5

我终于回来了,像久违故土一样,当车穿越千沟万壑,掠过茫茫雪原,进入小城的一瞬,我的眼睛,竟然湿润了。

我曾经一度在想,只有亲人所在的故乡,才会让我魂牵梦萦。可是十几年来,从南到北漂泊不定的生活,让我知道,故乡的情结,并不仅仅只停留于真正的故乡!每次离开一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在梦中,又重新回到那曾经身临其境的环境,醒来心里那种空落落的、不能再现的往事的忧伤,以及那些不能失而复得的情愫,难道不是故乡的情结?有心为之牵挂的地方,皆有故乡的情结在心中!

每次回故乡,都是在冬季。茫茫的雪野,雪野里屹立着一棵棵、一片片灰蒙蒙似有轻烟笼罩的寒树,整个世界就在这灰白之间静默着,总有一些荒凉的味道,似沉寂,又似蓄势待发。弯弯曲曲的乡村路,像一脉无尽的相思,遥遥伸向远方。“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哪回曾到。”这是寒冷的冬季,或许正是这种荒凉的意味,才是我所深念着的故乡的味道,才是我真正怀念的故乡的“魂”吧!

车在旷野里穿梭,望着车窗外这熟悉的道路,望着那一片片曾经养育过我,我也曾经耕耘过的土地,我像一个找到家的孩子一样,我的心是暖暖的,踏实的。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这次回来有任务在身,因为工作,先在莫旗停留了两天,怕妈妈知道我回来,又不能马上见到我着急上火,我没敢告诉妈妈我回来,并且离她仅有二十多分钟的路程。可是我的人虽然在莫旗,心,却早已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回妈妈家时,出租车把我丢在村边,我游览着这熟悉又陌生的村落,向妈妈家走去。正赶上周五在这村赶集,叔叔婶婶们看到我,先是用疑惑的眼神打量我,待我问他们好,认清我是谁后,便围着我,“这孩子可有几年没回来了!瘦了!”“这孩子没变模样啊!”我看着这些在我的记忆中成熟强壮的身躯,现在都已经弯腰驼背,皱纹在脸上阡陌纵横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感伤。有两个婶婶看到我手里左一包又一包的东西,便不由分说地夺过去,说:“我送你回去!”

亲不亲故乡人!只有在这里,才会有这种举目皆亲人的感觉!也只有这些看着我长大的人,才会有这种发自内心的热诚吧?!

晚饭后,我坐在炕头挽着妈妈的手臂和爸爸聊乡里的人和事,门声响起,还没等妈妈下地,人已经进到屋里来。我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个脸上过早刻下岁月痕迹的小华,好像是在梦里一样。未语泪千行。

“听我姐夫说你回来了,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来。”小华含着眼泪说。

“自从你去鞍山,就再没有见到你,你也不想我,上学的时候,我俩是形影不离的。”

“我怎么不想?!只是每次回来都是来去匆匆,但是每次回来,我哪一个不问到?我回来的时候,你不回来,我不能去看你是真的!谁让你嫁得那么远?!”我笑着掐她的脸说,泪水却滴下来。从上学时那些幼稚的情书到现在现实的生活,从某个同学的功成名就到某个同学的英年早逝,我们快乐着我们的快乐,也悲伤着我们的悲伤!童年的.同学和战友的感情是一样的,永远纯真!

好久好久都没有和妈妈一被窝了,晚上我和十岁的侄女抢着和妈妈睡,最后决定,妈妈在中间,我们两个一边一个。妈妈摸着我的屁股说比上次回来胖多了,侄女便要挨着我,爸爸说妈妈非得让我们两个给折腾感冒了不可,我和侄女对视着伸了下舌头老实了。在爸爸妈妈的翅膀下,我永远都是一只长不大的雏鸟。

故乡之所以难忘,就是难忘这份亲情;故乡之所以难离,也是因为难舍这份亲情。本来只可以在家呆两天,可是第三天了,我还不敢说走,我一说要走,妈妈的眼泪就在眼圈上转,街坊邻居都来看我,也说:“多呆几天吧,你妈好容易把你盼回来了,呆这两天就走,你妈心里多难受啊!”我何尝不想在妈妈身边多呆几天?可是我身不由己啊!每次回来,妈妈不都是流着眼泪送走我的?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可是我这“棉袄”却离妈妈这么远,这中间隔着空气,妈妈怎么会没有“空”离愁?

我回来了,在离开爸爸妈妈的刹那,我发誓我要好好工作,我一定要把爸爸妈妈接到我身边,在他们翅膀不能再振翅高飞的时候,我用我能振翅高飞的翅膀给托起他们,去看蓝蓝的天,享受暖暖的阳光。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走进故土有泪,回到生活的地方也有泪。人,因为有“情”才高于一切生灵;因为懂得珍惜这份“情”,才超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