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集锦十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13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集锦十篇。

将观后感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下来,是一种绝佳的记录方式,写观后感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注重读书或看电影的细节,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都有哪些特点呢?大学生范文网的编辑今天为大家精选了一篇与“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相关的文章,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便日后再次访问!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

毛主席的一生,是平凡普通的一生。 他对子女严格而慈祥,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拜访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的毛泽东,一位普通人。有两个片段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

一个是毛泽东离开家乡时,他写下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为了追求革命真理,他在外餐风露宿,毫不退缩。

他的志向多么坚定,他的意志多么坚强!让我感动的还有毛泽东对写作的态度。八十高龄的毛泽东不顾年迈体衰,把自己历年写过的文章重新整理,修改一遍又一遍,如此慎重,为的是给后人留下完整的诗稿。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催人泪下、使人振奋。这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

为了保卫祖国,无数军人奔赴疆场。毛主席还煞费苦心地割断了爱情,把独子毛岸英送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当时,许多同志劝毛主席把岸英留在身边,但他坚定地说:

“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到了朝鲜后,全身心地投入了战斗,把生死置之度外,忘我地工作。一天,他命令部队仔细地绘制地图。突然,五架敌机从他们的头上飞过,投下两枚炸弹。为了保护同志们,毛岸英被烈火烧死了。

在场的同志不约而同地流下了泪水。毛主席知道儿子死了,心里很难过,但他把痛苦埋在心里,仍然努力工作。

毛主席一生没有强烈的权力欲望,但他是最有资格掌权的人,也是最有权力的人。一个想当老师的人的头,实际上把中华民族引向了建国的道路。在为他鼓掌的同时,我们不禁惊叹,我们真的很想为他问好!他是一个敢于正视错误的人,虽然他犯了一些错误,当农民因苛税而怒喊“为什么不炸死毛泽东”时,他有的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展开调查,查清原因,及时解决错误。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老当家。在看他青少年的照片的时候,真的没有发现他长得这么帅,比起周恩来,他在我看来就稍逊色一点,不过晚年他却让人感到很和蔼可亲,他说自己长了一张大中华脸,确实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充满智慧的脸,头发也多了,额头爷露出更多,验证了中国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但风采依然在他的脸上,还平添了一份和蔼可亲,他在与非洲总统妻子握手的时候,总统妻子给他施屈膝礼节时,他亦会这种礼节。并且笑得喜人,面容全部舒展,宛如一位农家老爷爷。

毛泽东是一个反对剥削和压迫的人,一生为工农兵争名夺利,争取自由。

他是一个历经二十八年艰难险阻,硬是把在水深火热之中当牛做马的亿万奴隶托为新主人而把骑在奴隶头上作威作福的“原主人”打翻在地的人。

他是一个培养了上百万人才来管理党、军队和国家,带领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的人。

他是一个把火柴称为洋火,铁丝称为洋丝,棉布称为洋布,水果糖称为洋糖,却把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改变为能够制造两弹一星,工业门类齐全让世界刮目相看,令欧美又恨又怕的东方巨人。

他是一个摆脱不了卷的人,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实践和认识,探索理想社会的发展模式,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是一个虽然在人们心中贵为天子却身穿补丁衣服补丁鞋的,以辣椒红烧肉为佳肴却又三年忌肉与人民共度艰难的人。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人。

看完《走近毛泽东》,为他的深谋远虑,雄韬大略而折服,为他的英勇机智善于外交的风采而折服,也为他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而折服。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他刻苦努力,认真学习。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像毛主席一样,我们要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为这个理想奋斗一辈子。我们应该培养一点高雅的兴趣。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平凡的名字,我们将永远记住他!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2)

电影《走进毛泽东》观后感:深入灵魂的领袖形象

当我观看完这部电影时,我深深地被毛泽东的形象所震撼。这部影片以独特的拍摄手法和演员们的精湛表演,将毛泽东的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伟大领袖的思想和行为。

我认为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非常出色。在剧情的铺陈上,影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和情节,展现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成长历程和革命经历。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让人更容易对毛泽东的形象产生共鸣。在拍摄技巧上,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长镜头的运用以及精心设计的场景布置,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毛泽东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热爱。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通过细腻的演技,将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情感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晚年时期的刻画,演员们通过细节的把握和对角色的理解,成功地将一个历经沧桑、内心疲惫却又依然坚毅的领袖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他们的表演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的形象,也让人们对他们的演技有了更高的评价。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是一大亮点。影片的画面精美、色彩鲜艳,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氛围。特别是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上,影片运用了大量的特效和摄影技巧,让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峥嵘岁月。这些视觉效果的呈现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感和紧迫感。

《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思想。它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纪录片,更是一部触及人们灵魂深处的作品。我相信,这部影片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所传递的精神和价值观也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最后我想说的是,走进毛泽东的世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位伟大领袖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走进毛泽东》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出色的拍摄手法、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以及精美的视觉效果展现了毛泽东的不同侧面和思想内涵。这部电影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的形象和思想,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学习和思考这部电影所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3)

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走进毛泽东》纪录片,该片真实,客观,自然地反应了一国领袖毛泽东的平生。《走近毛泽东》没有用大辉煌的场面渲染毛泽东的伟岸,反而是从很小的事开始向观众娓娓道来,一点一滴,给我们呈现最原始最真实的毛泽东平凡生活,让他终于不带有太浓厚的神圣色彩,而是最进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伟人领袖的普通性,通过影片对他生活的描述,他很完美地融入了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的特色不仅表现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表现在创作者用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展现了毛泽东的人性、个性和革命意志。影片中使用的细节极具冲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毛主席多年使用的竹竿、毛主席的文房四宝、毛主席与亚非拉朋友的关系、毛主席与人民的关系,毛主席的生死辩证唯物主义等等。影片中,有毛泽东给刘少奇点烟、70多岁的毛泽东骑白马欲游昆仑山、毛泽东趣逗来访的基辛格夫妇等许许多多镜头都是我们从没有见过的毛泽东,我们看到了他的趣味和一直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甚至到80多岁都还想去密西西比河游泳。

其中他与外交各国的座谈让我记忆犹新,例如,“1975年12月31日,晚上12点至翌日凌晨1点,这天晚上,毛泽东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朱莉转交了尼克松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似乎力不从心,说话时不得不把头靠在沙发上。

这一幕让在场的人们感到,无情的岁月让这个强大的人物不再优雅。”这段旁白再配以画面中毛泽东道骨仙风的神情,让人身如其境并且打心底里由衷地为这一代领袖的衰老感到惋惜。而我又想起了他与外国友人的会面,其轻松越快的气氛恐怕也只有毛泽东这样的伟人可以驾驭,他可以惊奇与友人的夫人比丈夫高出一个头,可以边抽烟边和友人笑谈去到友人所在的国家游泳…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他对运动的热爱,和我们一样的普通。

只有这样,他才能完全融入我们的平民生活。这是一个完全没有领导力的好领导。他可以加入我们。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他还嘱咐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正如你所说,今天的会议是一次胜利的会议。毛泽东死了。让我们庆祝辩证法的胜利。

如果人不死,从孔子到现在,地球将无法容纳、新陈代谢。”多么有趣可爱的毛泽东啊,我们能通过影片更好更完美地从生活各个方面去认识他,看到不一样的毛泽东,例如他对生死是多么阔达,这种精神境界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一部让人感动并感悟的影片。他是诗人,是革命家;他是军人,是总司令;他指挥千军万马,从不开枪;他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他不是大元帅。他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4)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

我来到这里,一片肃穆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时空穿越回到了那个激荡的革命年代。这里是毛泽东纪念馆,也是我第一次走进毛泽东的履历和思想世界,这么多年,我一直想亲身了解这位伟大的领袖和人民的伟大领袖。今天,我重温毛泽东的过往历程,发自肺腑地体味着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他所代表的时代特色,从而重新审视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尽可能的与社会接触,一种是尽可能的离开社会,我是后者。”这是毛泽东在早年曾说过的一句话,当时正在看到这些字眼的我被强烈地吸引。即使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世界上出现了,毛泽东仍然闪耀着自己特有的光芒。他热爱和关注着中国人民的一切幸福和痛苦,他积极地奋斗和争取着中国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他以自己的魅力和智慧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敬仰。

我为毛泽东的坚定和果断感到敬佩。在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争斗时,他能够及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并主导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例如创建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核心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困难的建设中,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大规模的国有化;在经济涨落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准则,并有妥善的措施应对,促进了中国经济和国家的发展。

毛泽东的生命史书写了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他也是中国革命的真实体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毛泽东都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之一。毛泽东以他的革命理论和思想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和世界的历史。他对社会的设想和引领,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在中国历史的人民英雄之中,毛泽东的地位不可替代。

在毛泽东纪念馆的参观里,飞快的时间仿佛缩短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灵上的震撼也仿佛从未结束。冥思苦想,感慨万千,我为自己的遗憾感到悔恨:如果当年我早点透彻理解和学习他的思想,也许我早早就有了达到一个高峰的人生经历。但现在我了解得更透彻了,也更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了。我通读了他的著作,深刻地体会到了他饱含情感的话语背后深切的思想,那安放于时空交错背后的又一个面向世界的毛泽东形象,正像那翱翔的大鹰,激励着人们跨越未来的巨大限制。从现在开始,我愿尽我所能,以一种更加认真和努力的态度来实现我自己和社会共同的未来愿景。毛泽东已成为我的心灵信仰,也是我独特的精神支柱。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5)

《走进毛泽东》这一部电影,介绍的是我们中华人共和国伟大的建国领导人——毛泽东的一生经历。他有着一个平凡的出生,但却有着一生不平凡的人生。

他是诗人,是革命家;他是军人,是总司令;他指挥千军万马,从不开枪;他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他不是大元帅。他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全中国人民的重生,他在半个多世纪充满荆棘的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起起伏伏。

记得在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最为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

”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陪伴了他多年的心爱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继续往山上走,不走回头路,不管前方的道路是黑暗,还是如何崎岖,他都没放弃!

或许也正因为他有着这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建立起我们现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让我国在革命的道路上少走了几百年。

影片还介绍了毛主席的和蔼可亲。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接待外宾,他都是我们和蔼可亲的祖父。记得毛主席很喜欢外出考察和与群众相处交谈,但工作人员迫于考虑到主席的安全问题,要主席在外出时带上口罩,也因这样主席少了很多和群众交谈的机会,使得主席在外出考察时多了一份孤独。在主席的心里,群众所想的也就是主席关心的,时时刻刻牵挂着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联合国我们是亚非拉国家的同胞抬进去的,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记得当我们国家由多票重新恢复联合国地位时,毛主席说了这句话让我们永远记住亚非拉国家同胞的恩情。是啊!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

我们应永远学会感恩,对我们身边的人多说声“谢谢”!

毛主席除了把时间花在国家和人民身上之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读书。主席八岁才在家乡的私塾启蒙读书。但他对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却喜欢读那些古典小说和当时比较进步的书籍。

《盛世危言》是一本宣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书,主席当时想尽办法借到了这本书,并留下了这张还书的便条。在主席的故居里还保存有主席当年带午饭用的小竹篮子和一盏晚上用的小桐油灯,这记载了主席十三岁停学期间,白天劳动,晚上自学的经历。到了晚年,即使恶病缠身,主席还是依然那么喜欢看书,到最后,躺在病床上不能动时,主席还是叫工作人员捧这书给他看。

董事长热爱学习,良好的阅读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他虽然远去了,但他还活着。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我们最尊敬、最和蔼可亲的毛主席。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6)

毛泽东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是不可战胜的。当革命武装处于绝境时,他总是冷静地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在漫长而艰苦的长征过程中,革命力量被削弱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面对战后帝国主义的压迫,他始终充满精神和战斗精神,最终使新中国探索并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

毛泽东在外交场合不拘小节,谈笑风生,给朋友们递烟送菜。但他坚持原则,无私帮助西哈努克,坚决抵制苏联的无理要求。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是的宏大胸襟,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们的生活水平高于毛泽东,我们的国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作为21世纪的年轻人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仍然是我们的精神高地,毛泽东的优秀品质仍然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7)

学号:班级:姓名:

前几天,我们班在政治老师的要求下,观看了《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在影片的开头,就用了一连串词语来描述毛泽东:“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元帅。

”刚开始听到这些溢于言表的赞美,我想是不是有些夸大了呢?但是随着影片的播放,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的无数的风风雨雨,一点一滴的渐渐的展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些赞美都是毛主席应得的。

1893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幼年的毛泽东就有了反抗意识,带着求知的愿望,他先后就读于南岸私塾和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青年的毛泽东和千千万万爱国学子一样,从小就看到中国因为贫穷与落后,人民愚昧与无知,外受列强的蹂躏,内部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所以他从小立志要解救中国,使中国强大起来。

在中年,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在三省交界开辟了革命根据地;领导四次反围剿;带领红军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他的领导下使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在日本侵华的八年期间,带领八路军、新四军抗击日寇,保卫祖国和人民;二战结束后,又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建设蓬勃发展,但步入老年的毛泽东,仍然过着革命时期那样艰苦朴素的生活。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

青年时代的特立独行,中年时代的艰苦斗争,老年时代的平静慈祥。全面展现了一个去掉神的光环走进大众的毛泽东。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他肩负着毛主席留给子孙后代的重任。他应该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他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的美好未来不断努力!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8)

让我们走进他,一代伟人;让我们走进他,一名诗人;让我们走进他,一位领袖;让我们走进他,我们心中永远忘不掉的人——毛泽东,毛主席!

今天下午,我与全体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影片——《走进毛泽东》。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文字,打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更深入的了解这位伟人吧!

他,从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到一位老道的革命者;他,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学生,到一名豪放的词人;他,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背后留下了他的汗水。

大家对毛泽东一定是熟悉的,但是,你们知道吗,主席在少年时期都没有想到过要拿起枪,他最初的志愿是成为一名教师,可是,在国难当头,的时期,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解放人民战争之中。

他领导过著名的秋收起义,但因敌强我弱,久攻长沙不下最终起义失败,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他指挥过三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永不灭!

在主席的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能学到什么?仅仅是坚持吗?不错,坚持确实是主席身上一种宝贵的品质,可是,我们难道不能学到高瞻远瞩吗?我们就应该看事情站在高处,向远看!还有他的博学,那是凭空得来的吗?这就是平时的认真观察,平时的积累换来的!

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名军事家,更是一位豪放的词人。他的指挥艺术是有目共睹的,在各种战役里,他指挥上的大气都能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西柏坡这个小村子里,这一点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少年时的积累,再加上他那才思如泉涌的大脑,注定人啊会是一名词人,在他的词里,几乎都是豪放的,几乎是没有一丝婉约的,是成了他的一种风格,不仅如此,大气,也是他词的特点。

在那个年代里,他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弃笔从戎,从一介书生,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思想,他想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想拯祖国与内忧外患之中!我们有那样的决心吗?我们有那样的思想吗?

毛主席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他和周恩来等人的领导和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重重斗争之后,终于强大起来,解放了全中国!

毛泽东不得不叫人敬佩的还有他的勇气。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别人劝他不去,可他硬是以他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化解了蒋介石的阴谋。

走近毛泽东,也就是走进一段中国的前期发展史,走进毛泽东,就是走近他身上无数的优秀品质,走进他,走进他……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9)

毛泽东是至高无上的,甚至是神圣的,他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新中国的缔造者。如果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将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句话是对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由此看来是毛主席让我们提前走到了黎明,提前结束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他拥有经天纬地之才、鬼斧神工之力,他的功勋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的英名必将流芳万世、永载史册。甚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他是神灵的象征,被人们顶礼膜拜。这是我在看过《走近毛泽东》之前对毛泽东的一个大概的认识。

本来我自己也是个毛泽东迷,我崇拜他,特别喜欢读他的诗词,从他的诗词里面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恢宏气势、宏图大略和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胆识与魄力,我想没有什么更能够比他的诗词更能表现他的鸿鹄之志的了。比如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词句中就可见一般:“孩儿立志出乡关,学部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

今天观看了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之后,顿然感到原来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他是那样的朴实、亲近,他总是走在人民大众之中,跟人民群众情浓意浓,在他的身上从来不存在任何的刻意遮掩,总是那样的真诚、坦荡、随和、率性、自然、豁达。在听到人民群众正在受苦时他就情不自禁的流泪,在听到人民群众战胜了病毒时他就高兴得彻夜不眠,在接触不到人民群众时他就郁郁不乐。一句“年青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到出了一代伟人对年青一代的殷勤期望。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哀与不舍,表现出的是旷达。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但是自称具有几分猴气毛泽东,从来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上是那样的随和令人感到亲切,却又从来不放弃原则和国家民族的尊严与利益。

我想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特别是在时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向毛泽东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们学习的是,他们那些自力更生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简朴、清廉、唯人民的利益马首是瞻的优良作风。我国现在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吸取有益的营养,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毛主席生前想做而又没有来得急做事情或者是想做而又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始终信仰的两个字那就是“人民”,他相信只要把人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民族就能兴旺富强。他所做的一切工作和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心里党和人民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离开了水鱼儿就不能生存。因此他始终相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关键。

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不仅仅是他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他那种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踏踏实实的实践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论体系再先进,旗帜再鲜明,口号再响亮,一旦离开了具体的实践行为一切都是空谈,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把所学到得东西同具体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的造福于人民。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篇10)

毛泽东,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忙,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毛泽东,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毛泽东,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这就是走近之后看到的毛泽东。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近自我的信仰。

当这位以前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此刻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能够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位伟大的领袖者一生经历坎坷,遇到过无数的困难和挫败,他在痛苦中挣扎过,萎缩过,但他的信念告诉他:成功就在下一次!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也许完美的明天是在痛苦后出现的吧!毛泽东从一个贫苦的书生到一个中央委员,最后成为国家主席,这一步步走过来,他经历了多少痛苦,我们这些晚辈又怎能完全体会?他指挥作战,英明神武,果断自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全中国,他做了多少贡献,直到此刻,人们还难以忘怀,而他自我呢?却遭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妻子,儿女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那一刻,从他脸颊上滚过热泪,我们看到一个热血男儿,他又重新站起来了,我们惊讶,但更佩服!

于是每当我们应对晶莹的珍珠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孕育珍珠的蚌和毛主席联想到一齐。当初一粒沙子不经意进入蚌的体内,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它鲜嫩的生命。它日复一日的痛苦中包容着那粒沙子,最终把沙子变成自我体内最灿烂的部分,因此它成了一只高贵的蚌。

每当应对鲜艳的花朵时,我便心不由己地像赞美鲜花一样赞美毛主席,毛主席是一朵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诧它开放时的艳丽,却不明白开放前它遇的痛苦,当它还是一颗种子时,被埋在土里的日子里,它在心里做着春天的梦,它努力舒展着生命,最终破土而出笑对蓝天。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痛苦后的完美才是显得真实,试想:海伦凯勒如果没有经过种种痛苦,又怎会成为美国著名作家?而保尔柯察金、张海迪、居里夫人这些英雄人物如果没有反抗过痛苦的经历,又怎样能成为人们心中的崇拜者呢?毛泽东如果没有万里长征的创举,又怎样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呢?

痛苦是生活中最厚重的底蕴,它能历练掉你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你在有限的生命里做出伟大的贡献。经霜历雪,松柏更为青翠,只因有一颗岁寒之心。在痛苦中抱怨,只能使痛苦加剧。我们就应像蚌,把痛苦结晶成珍珠,我们就应像种子,把痛苦注释成反抗!

在痛苦中孕育完美,就像风雨后出现的彩虹一样的灿烂,就像黎明时看见的朝阳一样的夺目。毛主席对青年人有着殷切的期望你们是早晨八九点种的太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对!正是毛主席的这种精神注入了我们的脑海。这,让我们更加相信自我,我们必须会鼓足勇气,在痛苦的边缘绽放出最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