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特洛伊观后感

特洛伊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13

特洛伊观后感。

写作品名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提高我们对人生的认识,今天大学生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篇与“特洛伊观后感”有关的文章,我们为您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敬请参考!

特洛伊观后感【篇1】

从古至今,人们就不停发动战争。有些是为了权利,有些是为了荣誉,有些是为了荣耀,还有一些是为了爱。在古希腊,一对传奇情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和斯巴达女王海伦)发动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

帕里斯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墨涅拉俄斯身边诱走,这是不可忍受的耻辱。迈锡尼强大的国王阿伽门侬认为,他哥哥米涅劳斯的羞辱是他自己的耻辱。在家族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与许多希腊部落联合起来,夺回海伦,保护哥哥的荣誉。

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经被他强烈的贪婪侵蚀了——他想通过控制特洛伊来巩固他庞大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安的领导下,在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保护下,这座有城墙的城市牢不可破。但只有一个人是这场战争成功的关键——阿基里斯(布拉德·皮特饰),他被人为是最伟大的战士。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喀琉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后赫克托被阿基里斯杀死,阿基里斯自己死在特洛伊城的城墙下。

为了权利和荣誉,两个国家交战了。为了荣誉,数以百万计的人经历了水火之灾;为了爱,一个国家将被彻底毁灭。

特洛伊观后感【篇2】

3000多年前的古希腊,那个众神受到重视的时代,那个为了土地,为了荣誉,为了权力,为了爱情而不断发动战争的动荡时代,有英雄当然也有懦夫,而那些为了各种东西而奋斗的人们会在历史上多少会留下几丝痕迹。

在充满神话色彩的那个时代,在充满神明照耀的特洛伊之城,英雄们为了荣耀而战,国王为了贪念而战,王子为了国家而战,纷纷扰扰不休,原本安宁的国度,人们和平幸福的生活往往被某些人自己的意愿而打破。而这场旷世的特洛伊之战也永远的存在在了我们的历史上。流淌在那片土地上的鲜血见证了战争的悲剧。

这部电影夹杂着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权力,贪念,爱情,亲情,荣誉,神,等等。每一个主题都诠释的淋漓尽致。

贪念:电影中的人物很多都是别贪念冲昏了头才致使了这场战争,比如特洛伊的二王子帕里斯和海伦,他们被他们互相的爱恋的贪念充斥,而不管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什么,而这正是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再者就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希拉国王,阿加门奴,他利用弟弟的妻子被特洛伊王子拐走这个导火索直接发起了这场战争,因为这种时刻使他的没有很多贪念的弟弟与他有了共同的敌人,就是特洛伊,即使帕里斯把海伦还给了米奈劳斯,这场战争也不可避免。

再者就是阿基里斯,他为了自己的荣誉而战,为了贪念死后名垂千史,而这个永战不败的英雄也成为了这次战争的中心人物。还有就是阿基里斯的表弟帕卓克斯,他没杀过人,却为了想快速的成为像阿基里斯那样的众人敬仰的英雄的自己的贪念假扮成阿基里斯的样子被赫克尔错杀了,他也是被自己的贪念而杀害的。电影中的人物的贪念共同助成了这次惨烈的战争。

爱情: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他们的爱说实话没有让我感到动容,虽然帕里斯有那个勇气把海伦带走,却没有勇于承担这一切后果的勇气,当他和米奈劳斯决战时,被米奈劳斯刺中了大腿,即将被米奈劳斯杀死的时候却懦弱的爬回了自己哥哥的身边求庇护,而他的父亲以及哥哥等周围所有的人也都感受到了他的懦弱.他的爱带给别人的是无穷的伤害。

而特洛伊大王子赫克托与他的妻子之间的爱情是这部电影中我最敬佩的,在他在斯可达享受宴会的时候,米耐劳斯为他奉献一个美女而他一点也不为所动,他说他的妻子还在家中等待着他的归来。当他意识到自己与阿基里斯的决战自己无法生还时,知道最后的结局是特洛伊城沦落的时候他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妻儿。他与其妻子的爱让人动容。

还有就是阿基里斯与特洛伊的女祭司布里塞依斯,当阿基里斯遇见布里塞依斯的时候,他决定为了他离开了,若不是因为赫克托错杀了他的表弟,特洛伊成也许就会免于这场战争了。

亲情:最让人感动的是赫克托并没有为了哥哥的幸福而坚持要送海伦回斯克达。为了弟弟的幸福,他忍受了斯可达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当自己的弟弟面对着米耐劳斯的剑而爬回来的时候,他也许也很遗憾,但是他是他的弟弟,他不会允许帕里斯死,他对着米耐劳斯说:

他是我的弟弟。即使面对着两国战争(虽然即使杀死帕里斯也不会避免这场战争)也不允许米耐劳斯杀了自己的弟弟。这种手足之情让人动容。

再者就是特洛伊国王普利阿莫斯地自己孩子的爱,他也许开始就知道帕里斯带回海伦会给特洛伊城造成不可避免的灾难,但他怕帕里斯会随着海伦回去肯定会被米耐劳斯杀死,为了帕里斯他承受了这场战争。当帕里斯在梅内劳斯的剑面前爬回来时,虽然国王会后悔儿子的懦弱,但他应该更高兴,因为至少帕里斯没有被杀。还有阿喀琉斯的母亲特提斯,从一开始就知道阿喀琉斯会遭遇这场战争,他不会活着回来。

但是,他知道他的儿子不会轻易放弃这次名垂千古的机会,他没有明说的支持了他。即使会失去他。

神:这部电影始终充斥了神话色彩,虽然神始终没有出现,一开始米耐劳斯说:在所有众神爱护的军阀中,我最恨的就是他。

说明他们的心中本来就是有神存在的,并且会臣服于神的威力,而且当阿基里斯的母亲出现时,本身就带了一种神话色彩,因为她说在阿基里斯出生时她就知道他会遇见这场战争,并且会为了这场荣誉而丢掉性命。在特洛伊神的色彩尤为突出。国王以及他的臣民一直认为因为有太阳神的庇护,特洛伊城永远都不会被击垮,他们认为触犯神灵的人会受到神的惩罚,但是当阿基里斯一剑砍下太阳神庙前太阳神的脑袋时却一点惩罚也没收到,说明神只是存在他们的心中而已,而这个事实也给了特洛伊人们一个思想认识:

也许上帝不存在。他们需要自己的力量来赢得战争。但赫克托一开始就不相信上帝会保护他们。在电影的结尾,阿基里斯被击中了脚后跟,死了。这也反映了他的神话。阿基里斯死了,因为他的脚后跟没有浸湿。

整个剧情都充斥着神话的色彩。

事实上,影片的主要部分围绕着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这两位英雄展开,他们各自的形象都有非常具体的表现。傲慢、反叛、所向披靡、杀人无数的阿基里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说谁都不是他的王,他一生只为荣誉而战,当他要动身去特洛伊之时,他的母亲说:“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你会找到一个好女人,剩下很多小孩,子孙满堂,他们会敬爱你,你走了,他们也会记得你,当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在世,你的名字就会被遗忘,若果你去特洛伊,荣耀降归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降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得你的名字,但是如果你去特洛伊,就会一去不复返,你的荣耀将会为你带来死亡,我也再也见不到你。

”明知道自己会死,但他还是毅然去了,在他的意识中荣誉高于一切 。他在这场战争中也起了主导的作用。这直接导致了赫克托耳的死亡。

而本来可以熄火的特洛伊之战也因为这个情节而发生了转机,最后也造成了阿基里斯死在了特洛伊城下,两大悲剧人物都丧生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赫克托了,他作为特洛伊的大王子,内心就有了一种保卫人民保卫国家的责任感,作为兄长,毅然地挑起责任保护帕斯里,作为丈夫,全心全意为妻儿着想,作为儿子不让父亲担心。他的形象从始至终都是令人感动的,他错杀了阿基里斯的表弟后有勇敢地接受阿基里斯的挑战,即使知道没有生还的可能,他还是接受了,他的这种精神一直打动着我,而他的悲剧结局也一定让我们都感到惋惜。

他们一个喜欢战争和荣誉,另一个喜欢和平,但他们在这场特洛伊战争中已经成为我们心中不朽的英雄。他们在一场与生命的神话战争中谱写了一首人性的悲歌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血腥的,不管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总会有很多战士为了战争而牺牲,而他们的家人也因此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战争是不流血的,没有战争是没有牺牲的,以前是为了权力,土地而战,现在依然有很多挑动战争的原因,和平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就像特洛伊城原本幸福安宁的日子一样,人们赫克托的生活安定祥和,国泰民安,家家和睦。

最后的特洛伊城攻陷了,特洛伊城的臣民们流离失所了,当赫克托的妻子回首望着特洛伊一片狼藉的时候,故事也该结局了,故事的两大主人公都死在了特洛伊城下,当这是历史的杰作,而故事的经过却让我们思考了许多。

特洛伊观后感【篇3】

刚看完《特洛伊》,不错,推荐。每个人都刻画的个性鲜明,有血有肉,也去除了《荷马史诗》中神话的部分,使整部电影更为当代观众所接受。

海伦,斯巴达国王梅利内劳斯的妻子,古希腊第一美女,也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所谓的红颜祸水吧。她被来访的年轻英俊的特洛斯小王子帕里斯吸引,跟着他跑到了特洛伊,直接导致了这场战争。其实她也是无辜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只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梅利内劳斯表面上看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实际上他一直就想吞并特洛伊,海伦的出走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

阿客琉斯,希腊第一勇士,没有人可以抵挡他,他参加特洛伊战争不为攻城掠地,不为金钱美女,只为青史留名,正如电影中他自己所说,他一生下来就是斗士。如果没有他,希腊军队早就被特洛伊人打跑了。就是这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勇士,也有十分细腻的感情。他可以为布里塞伊斯(阿波罗神庙的女仆)而与梅利内劳斯翻脸,退出战争;可以为堂弟帕特洛克罗斯去和赫克托耳(特洛伊的大王子,帕里斯的哥哥)决斗,杀死赫克托耳后将其尸体托在战车后拉回营地;可以为普里阿摩斯(特洛伊国王)深夜独访军营的勇气而感动,把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了特洛伊人。但他最后还是难逃宿命,在用木马计攻破特洛伊城之后,被帕里斯用箭射中脚踝而亡(希腊神话中,阿客琉斯是海之女神茜蒂斯与凡人的私生子,出生之后她就把阿克琉斯放在冥河中洗澡,成就金刚不坏之身,然而她一只手提着阿克琉斯的脚踝,所以没有洗到脚踝,从而成了阿克琉斯的命门)。

赫克托耳,特洛伊大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在知道帕里斯私自带着海伦出逃斯巴达时,他就劝帕里斯把海伦送回去,他知道这会给特洛伊人民带来灾难;当帕里斯与梅利内劳斯在战场上决斗失利仓惶而逃时,他出手救了帕里斯,自己承担了责任;当他把帕特洛克罗斯错当作阿克琉斯杀死后,眼神充满了愧疚,并把尸体还给了希腊人;当阿克琉斯来复仇时,他明知自己不是阿克琉斯的对手,仍然出城迎战,最后被阿克琉斯刺死,充满了悲剧色彩。

还有布里塞伊斯、帕里斯、普里阿摩斯、奥德修、帕特洛克罗斯等等,都刻画的淋漓尽致。建议先了解一下希腊神话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任务和情节。

特洛伊观后感【篇4】

伊菲革涅亚是阿伽门农的大女儿,因为阿伽门农得罪了狩猎女神阿尔忒迷斯,使得希腊船只无法出航去特洛伊,所以他骗自己的女儿前来,献祭给狩猎女神。当他知道真相时,他恳求父亲放她走,但阿伽门农却忍心送她去献祭。为了拯救希腊,他勇敢地牺牲了自己。后来,女神同情她,用一只母鹿献祭给她。

战争必须要用众人的鲜血换的成功,但是这场战争只是为了满足墨涅拉俄斯的个人私欲,英雄们的牺牲虽然可以给自己换来荣誉,却永远的失去了生命,是不值得的。为了赢得战争,阿伽门农可以出卖自己的家庭感情,以女儿的生命为代价。这时的伊菲革涅亚已经成了希腊男权社会的物品和拥有品,女性的生命的不到尊重,可以当做牲口般来祭祀。

女性总是不由自主地、不由自主地卷入父权社会的利益纠纷中,最终被利用和牺牲。正如伊菲革涅亚在哀求他父亲时所说:“我为什么要牵涉进海伦与帕里斯的事呢?

为什么巴黎来希腊,我就要死了?”这里,伊菲革涅亚实在向他的父亲反抗,向整个逼迫她死的社会反抗,但是最终还是被淹没于强大的男权社会中。

所谓文明人的残暴行为 --在欧里庇得斯悲剧《特洛伊妇女》中描写了希腊人摧毁了特洛伊后,把所有的妇女捉来准备分配给各个将领和战士们做奴隶。特洛伊女王赫克托也未能幸免。她倒在地上,渐渐地醒了过来,为自己悲惨的命运哭泣,责骂海伦。是的,所有的女人都是男人的奴隶和男人的财产。

欧里庇得斯在这个剧本里深刻地揭露了希腊人在攻陷特洛伊城邦后所犯下的滔天的罪行,这些悲惨的景象令人发指。难道这就是一向标榜自己是文明人的应有的作为吗?女人和男人有什么区别吗?

特洛伊观后感【篇5】

特洛伊,没有一座城市比它更具盛名,它那由太阳神阿波罗和海神波塞冬亲手筑造起来的城墙能够抵挡最强大的进攻,然而城墙的筑造者们在城墙建成的那一天就发誓要将其毁灭——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经典的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木马的故事。这是一场传奇战争,因为它不仅关乎权力和荣誉,而且关乎爱情。在古希腊,特洛伊王子巴黎一见钟情与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他们的爱使斯巴达国王蒙受耻辱,发动了特洛伊战争。

这场战争的灵魂士阿基里斯。阿基里斯是不可战胜的。他为了荣誉加入了对特洛伊的进攻,但他的命运是他开了个玩笑。当斯巴达军队长期无法进攻,最终撤退时,战争才刚刚开始

为什么我在网上看到很多评论说这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一开始,我不希望看这部电影。我看完后感觉很好。虽然有很多问题,但还是值得一看。据说这部电影有三个小时,但我只看了两个半小时。可能是被切断了。

特洛伊国王是我觉得最出彩的角色。最初的打动是在海伦返回特洛伊时,老国王用春风般的笑容迎接了这个他明知将会给特洛伊带来巨大灾难的被儿子引诱到走投无路的可怜女人,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这是神的旨意。

”那份善良和笃定实在让人钦佩。在小儿子帕里斯不顾尊严从海伦丈夫的刀下逃生时,他表现出的是一种焦虑,他渴望的是儿子站着死去,而不是跪着求生,人的尊严和特洛伊的荣誉比生命更值得捍卫,这时他是一个国家伟大的君主。而在深夜跪在阿喀琉斯面前祈求要回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却只是一个风烛残年的父亲,平静的话语让人更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肝肠寸断,这种外表平静和内心痛苦的巨大反差制造出了很强烈的悲剧效果。

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还是在特洛伊覆灭时,他目光中喷射出的绝望、悲愤和自责,这样一个戏剧化的眼神似乎比火海中正遭受希腊人屠戮的特洛伊更让人心碎。

不仅仅是角色。这部电影的壮观绝对值得一看。爱琴海的湛蓝海水中,希腊人波澜壮阔的远征场面;特洛伊城下,惨烈得遮天蔽日的厮杀;特洛伊人对希腊的偷袭时无比逼真的火战场景;壮丽的神庙和恢宏的宫殿,固若金汤的特洛伊城,美丽的古代服饰,巨大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木马;还有缠绵哀婉的配乐,等等……

看完这部电影,我没有在网上影评中提到的感觉。我不认为这是太多的责任。用一个正常而休闲的心态去享受它似乎更为合适。就像《指环王》想重温原著一样,这部电影让我对荷马史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有了想好好看一看的冲动。这也许也算是我的收获吧。

特洛伊观后感【篇6】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特洛伊木马屠城》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洛伊木马屠城》是一部关于古希腊与特洛伊王国之间的战争,它发生在3200年前的地中海。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惊心动魄、场面宏大、制作精良,给我强烈的震撼。

故事的情节是:希腊王妃与特洛伊二王子私奔,给希腊人找到战争的借口。希腊国王调集5万大军,千艘大船横渡地中海侵略特洛伊。古希腊有一位英雄,叫阿喀留斯,他不想过平庸的生活,为了名垂千古也去参加了这场战争。

他在出发前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说:如果你留在家里,你能找到一个漂亮的老婆,生儿育女,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但只有你的后代能记住你。但如果你参加这场伟大的战争,你将名垂青史,人们将永远地记住你,但我将永远地失去你。果真不出他母亲所料,这位希腊英雄最后被特洛伊二王子六箭射死在战场上。

我从这一部电影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尽力展现自己,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辞,才不被世人所忘记,名字流传千古。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但是内涵丰富、深刻,深受我的喜爱。

特洛伊观后感【篇7】

又是一部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大部分的欧美片子都是这个套路。比如这部战争是由一个女人引起。在中国历史上,因为女人而引起战争的例子数不胜数,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当权者自己的私欲,而不管成千上万士兵以及平民的死活,所以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小王子与海伦的爱情一定也受到了人民的诅咒。

关于海伦,虽然影片中她是真正爱王子的。但是我怀疑她是否只是为了让男人为他疯狂,一个足以引发战争的女人魅力一定是很大的,她也许只是想展示自己无与伦比的美貌。历史上美貌的女子一旦卷入政治纷争,往往会引发各种争端。她就像玫瑰,美丽,抢手,却也刺伤了许多人。

小王子似乎一开始就是一个招花惹草的人,当他带走海伦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而国王与他的哥哥也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这也许是因为爱吧,也许,他们没有把斯巴达人放在眼里。当小王子说要和斯巴达国王决斗时,我觉得他真的很幼稚,首先他根本赢不了,他没有战斗经验,只是凭着一时冲动,而且退一步讲,兵临城下,即使他胜了,难道就能结束战争让敌人扭头回家?当他要被对方杀死时却又跑掉,虽是人求生的本能,但也让人不齿。而斯巴达国王,这个时候也过于天真了,居然真的要别人遵守诺言,结果他成了这场战斗中第一个死的人。

赫克托耳是这部电影中形象最好的一个人,他的那句“ALLmylife,Ilivebyacode,thecodeissimple,honortheGod,loveyourwomenanddefendyourcountry!”也让人热血沸腾,可以说,他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私欲,完全是为了别人而战,但我真的不明白当阿基里斯来挑战时他为什么要迎战,对方只有一个人,而他也知道自己几乎不可能赢,难道只是为了一种自己杀了对方的弟弟就心存内疚?这是战争啊,战争是残酷呢,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还是他想拥有一个与世上最强之敌的决斗机会?高手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时总是兴奋的。

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儿子要被杀死时为什么特洛伊国王不下令放箭呢?甚至连儿子的尸体被拖走也一言不发就让对方这样侮辱儿子的尸体,最后自己还深夜跑去要尸体。我真的觉得这个国王太迂腐了,还有他的小儿子,自己被哥哥救了,看到哥哥被杀居然一点表示也没有,只能说,他们太傻。

然后是阿喀琉斯,他似乎就是为战斗而存在的人,同时又桀骜不驯,所以这场战斗几乎是他主宰的,他积极战斗,就会胜利;他消极对待,就会失败。我始终不相信在冷兵器时代的大规模集团战争会因为某个普通战士而决定胜败。典型的个人英雄。

最后木马被特洛伊人带入城中,我有点看不明白,难道他们在把木马带走之前没有仔细检查一下?就这么冒冒失失的带回去了?一场战争似乎被演绎成了一场游戏。所以我觉得这部电影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感官刺激而已。

特洛伊观后感【篇8】

悲壮缠绵、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让他们说我曾与英雄同在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 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让他们说我活在赫克托时代,一名伟大的将帅让他们说我曾活在阿基里斯时代……"

从古至今,人们就不停发动战争。有些是为了权利,有些是为了荣誉,有些是为了荣耀,还有一些是为了爱。

在古希腊,特洛伊王子巴黎和斯巴达女王海伦这对传奇恋人之间的爱情引发了一场毁灭文明的战争。帕里斯将海伦从她丈夫——国王墨涅拉俄斯身边诱走,这是不可忍受的耻辱。迈锡尼强大的国王阿伽门侬认为,他哥哥米涅劳斯的羞辱是他自己的羞辱。在家庭荣誉感的驱使下,他很快与许多希腊部落联合起来,夺回海伦,保护哥哥的荣誉。

阿伽门侬对荣誉的追求实际上已经被他强烈的贪婪侵蚀了——他想通过控制特洛伊来巩固他庞大帝国的霸权。在特洛伊国王普利安的领导下,在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的保护下,这座有城墙的城市牢不可破。但只有一个人是战争成功的关键——阿基里斯,他被人为是最伟大的战士。

傲慢、反叛、所向披靡的阿基里斯除了荣誉外,从不效忠于任何人或任何事,而对建立不朽英名的无限渴望促使他加入阿伽门农旗下攻打特洛伊,他的退出与归来左右了这场战争。最后赫克托被阿基里斯杀死,阿基里斯自己死在特洛伊城的城墙下。这不得不说是一悲剧。

归根结底,战争其实就是由海伦这一美女引发的.海伦这个名字早有耳闻,记得曾听说有这么一句诗句:"她的美让在场的长老们肃然起敬".好像说得就是海伦.今天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三千年后再现的海伦,但是我多多少少有些失望.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原来海伦只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不同的人为了这场战争有不同的筹备和打算.有的人为了占有,有的人为了复仇,有的人为了名垂史册.不管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这都是一种私欲的膨胀.是人们内心的交战引发的外在的战争.

我的眼追随着屏幕的变化,我的耳不放过电影中哪怕一声轻轻的喘息,然而我的心却无束缚地四处游弋,一会儿它附在了海伦的眼神里,一会儿,它站到了特洛伊的城尖上叹息,一会儿它随着大海的波浪无为的起伏,一会儿它听见勇士阿基里斯在临死前望着特洛伊王子的表妹,对那位卫神的圣女说:"我征战一生,只有你带给我平静".

是的,平静是多少重要,又是多么难得!我相信当他从木马的肚子里轻易攻破城池,杀出重重血围要去找到那个不起眼的女人的时候,他不是为了爱情.连他自己也许都不明白他在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

阿基里斯,这个被称为勇士也同时被称为冷血杀手的人,在遇到满身是血的圣女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心灵感受,我相信他不是被爱情征服的,心灵的那种平静绝不能不负责任地用爱情两字来搪塞来粗描淡写来一笔带过.虽然他可能因为这种心灵的感受而产生了爱情.但,爱情只是一种副产品,也还是一种私欲.

这种心灵的力量已经促使他作出了令所有希腊士兵都吃惊的转变,他决定撤退回家了.不参战了.然而,惋惜的是特洛伊人的私欲也开始膨胀,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仅仅满足于守住城池了,他们想要消灭敌军,于是悲剧接着上演了.阿基里斯的表弟,阿基里斯的崇拜者,身披阿基里斯的全副盔甲迎战,结果牺牲了.我忘不了阿基里斯带着平静的幸福的与世无争的笑容走出营棚,听到表弟死了的那一瞬间,他脸上表情的变化,他的眼睛瞬时充满了腾腾杀气,那种宁静不复存在,他只想为亲爱的表弟复仇,这种私欲障碍了他的宁静.这确实是一种私欲,当他在为他的表弟心痛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的刀下曾经倒下了多少别人的表弟.战争不可避免地延续了.特洛伊的王子是个善良的人,他和所有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他爱他的妻子,忠于自己的国家.然而,他杀了阿塔琉斯的表弟!他善良,他温情.他不适合战争.他不可避免的死了.阿基里斯,在决斗前轻蔑地拒绝了王子想要体面安葬的请求,他说"狮子和羊没有约定",于是,他带着一腔仇恨,在特洛伊王族的众目睽睽下,在王子亲人们的心如刀绞的泪眼下,快意地用快马拖着王子的尸体拖回营地.当年迈的特洛伊国王以一个死者父亲的名义深夜悄悄吻着他的双手时,他的脸上又一次现出了复杂的表情.于是这次他和"羊"的父亲约定,安心举行为期十二天的葬礼吧,战鼓在十二天后再鸣.然后他走出营帐,对着特洛伊王子已没有生命的身体哭泣.这不仅仅是一个男人的眼泪.他,曾经被人称为勇士,冷血杀手!在生命面前,他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被触动,也许有些苏醒了.

特洛伊国王,他能够说出"你现在就是我的敌人,但对于敌人也应该尊重"这样的话,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值得敬重的人,但不幸的是他缺乏智慧,盲目轻信祭司关于神意的种种解说,两次错误的拒绝了两个儿子的建议.第一次,他失去了大儿子,第二次,他失去了整个国家.并让整个国家陷入灾难.而这一切,都源于欲.欲产生了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使人们变得更聪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古往今来,战争从未停止过。在滚滚的火药烟雾中,人类文明被创造、毁灭、再创造

这,就是历史.

那么,我们能说人类的欲望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并将继续谱写人类的未来吗?

它是**的?它是正直的?或者,它什么也不是.

为了权利和荣誉,两个国家交战了。为了荣誉,数以百万计的人经历了水火之灾;为了爱,一个国家将被彻底毁灭。我想问一句:“值得吗?”。

特洛伊观后感【篇9】

希腊神话故事既美妙神秘,又丰富有趣。这些极具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故事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英雄的传说。可就是,各位神仙的名字实在让人犯晕,更别提神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

本片删繁就简,将故事中的“神”变成了有七情六欲的人类,将长达十年的战争浓缩成几个经典片段,展现了一部悲壮又感人的史诗般巨作。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由外入内的震撼力。

场景恢宏壮阔,万军鏖战画面惊心动魄。尤其是最后特洛伊的屠城镜头:婴儿被无情抛下、妇女惨遭蹂躏、无数百姓瞬间失去性命、整座城市化为火海⋯⋯将视觉震慑发挥到了极致。

让我由内心深深受到震动的,是特洛伊老国王深夜独自来到敌军营帐,跪求阿喀琉斯还回爱子尸体的那场戏。虽然一直认为“可怜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但这段戏在老戏骨彼德·奥图的演绎下,真切感人。大王子赫克托耳在剧中的形象本就完美出色,令人肃然起敬。在这里,观众积压了许久的悲伤情绪,随着老国王的一跪,达到了顶峰,不知不觉中泪水已满眶。

本片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显然不是那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小王子,而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阿喀琉斯。皮特那个时候真年轻呀!俊美的脸庞配上健硕的肌肉,浑身如散发着金色的光芒。阿喀琉斯英勇善战,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他遇到自己真正爱的人后,曾一度也想回归故土,曾也想过平凡人的生活,却最终难逃宿命。他说:“每一刻都稍纵即逝,生命因为有限而显得更加美好。”

人呐,有时候如此强大,有时候又这么脆弱。

特洛伊观后感【篇10】

“士兵为了素为谋面的国王而战,奉命行事,为国捐躯。”

“士兵必须服从命令。”

“别为了一个愚蠢的国王赔上自己的性命。”

一个士兵究竟为何而战?

为了国王?如果跟的是一个愚蠢的国王呢?愚忠是可爱还是可笑?

为了战利品?一个士兵能够得到多少战利品?值得用性命去换取吗?

为了国家?也许只有这个答案才能被接受,但当时国王代表了国家的意志。

无论战争在历史上多么耀眼,士兵的名字都不能被记录在历史上,即使他为此献出了生命。甚至,也许他到死的时候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结束战场上那些跟他一样无知的人,他们都仅仅是一颗棋子,一场游戏里的棋子。在《荷马史诗》里,所有的参战者都是众神的棋子,即使是英雄如赫克托尔和阿基琉斯,但反过来说,他们何尝不是利用了众神呢,阿基琉斯透过他母亲,可以让宙斯一会帮这边一会帮那边,可以让众神们起内讧;在现实中,所有的士兵都是国家领导的棋子。

去批判阿基琉斯时代的人们热爱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身处21世纪的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除了为何而战,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特洛伊战争》都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何而活?

“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你会找到一个好女人生下许多小孩,儿孙满堂,他们会敬爱你,你走了他们也会记得你,当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在人世,你的名字就会被遗忘;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耀将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但如果你去特洛伊,你将无法再回来,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阿基琉斯最终选择了为荣耀而死,他无悔!

这些体现的是一个很现代的词——人生观。

人生观没有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意如何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只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即可。

在很多个无眠的夜晚,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我的人生为何而活。

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我不想像很多人一样,快乐却无知地过一辈子。我愿意相信,上天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任务,这个任务不是上天给你安排的,是自己给自己定的,这个任务必须花上你的一辈子,让你毕生为之奋斗,当你完成了任务的时候,在你临死前,你就可以笑着说,你一生无撼了。

一年多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漫谈人生观》,现在再看一遍,我发现,其中所写的我的人生观暂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我愿意重述一遍:钱、权、美貌、爱情等都不是我的追求,大善大恶也非我所能做到,懒惰的我注定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周旋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的女强人。带着一点善意,带着一点现实,但有梦想的权利,我只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证明我曾经在这个世界上。

朱自清在《匆匆》里写道:“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

”他没有白到世上走一遭,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他永恒的一页,他的《背影》成了不朽的丰碑。而我,也只是想在世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也只是不想到世上白走一遭而已,这,就是我选择的人生目的。

毫无疑问,我的人生观会改变,因为社会在改变,也因为我在改变。当然,生命意义的法学也会发生变化。也许,那是因为我是个善变的人。

特洛伊观后感【篇11】

《特洛伊》:爱、恨、神论与人性

影片结尾当paris射死achilles时我矛盾了,我该高兴,该惋惜,该悲伤..我不知道…这一生命的终结不仅仅是我最喜欢的男主角倒下了,因为这一箭蕴含的太多的爱恨情仇,化解的却也更多…改自荷马不朽史诗《伊利亚德》的影片《troy》不仅是男女主人公俊美的外表带来的视觉冲击的快感,它把人类的爱恨情仇表达的淋漓尽致。

之前风流成性的troy小王子paris,对已为人妻的敌国王后helen却投入了忠贞永恒的爱,甚至不惜为了她而引发战争,抛弃生命。貌美如仙的helen同样是一个敢为爱情,不畏权势的烈性女子。她的一段话:

“我并不是怕死,我只怕明天的到来,我怕你将扬帆而去,不再回来”,情到深处,叫人动容。阿基里斯也是。他是我在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他不为希腊任何国家而战,只是为了荣誉。他参加攻打特洛伊的战争也是为了名垂千古。

直到遇到爱情的降临。他对特洛伊女祭司布利塞伊斯的爱也是无法阻挡的,当特洛伊沦陷时,achilles不再追求名声的千古流传,而是在战火中寻找年轻的布利塞伊斯,直至最后为爱而死,这是什么?我坚信这是人类最纯洁的爱情。

布利塞斯不仅被阿基里斯强壮的身躯所吸引,也被阿基里斯巨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她放弃了对神的敬仰,甚至在achilles即将死亡时与之缠绵难以割舍,叫人为之动容。当真爱来临,却面临生死分离,这是平凡的人生无法体会的,我想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了。

爱情果然有着巨大的力量…

长子hector对其弟弟paris的爱,将其弟弟的风流视而不理,在那样男尊女卑的社会,无非流露出对弟弟的溺爱;还有当弟弟paris 与敌国斯巴达国王米奈劳斯搏斗失败后,paris面对死亡的恐惧,抱这部住哥哥的腿,流露出渴望求助的眼神。hector放弃了男人间决斗必须遵守的规则,只说了一句“he’s my brother”,这是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台词之一,他毫不犹豫的拔出剑刺向奈劳斯博的胸膛。这正是兄弟手足之情的体现。

achilles对堂弟手把手的传授作战技巧,并将道理与其,体现了兄弟之爱;当其堂弟被hector误杀后,achilles恼羞成怒,戴盔披甲,杀死了hector,为其弟报了仇。影片至此,因为爱,仇恨也被进一步激化。

特洛伊国王对次子paris犯的严重错误给予的理解,无非体现了对儿子的伟大父爱;他在长子hector被杀后半夜潜至敌国营地,放弃国王的尊严,亲吻杀死自己儿子的敌人的双手,为的就是要回长子hector的尸体,在他眼睛上放两枚硬币,为他超度。是父爱使然。hector对自己尚嗷嗷待哺的儿子更是无限的关爱,当确信自己必死无疑时,他提前指给妻子一条暗道,让其将儿子抚养大,便体现了他对儿子的爱。

这种父子爱不但体现在上层阶级之间,而且在普通士兵中也有所体现,一个很小的镜头——在特洛伊沦陷后,achilles释放的那个普通士兵说“我还有个儿子,放了我吧”,这是我印象最深的另一句台词,试想假如他没有子女,一个有骨气的士兵绝对不会乞求敌人给自己生路,也许因为父爱,他放弃了尊严。这种种皆是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

仇恨亦一直贯穿着整部影片。

当自己的妻子被别人夺走后,尽管helen是心甘情愿的…斯巴达国王米奈劳斯一怒之下,决定吞掉敌国特洛伊,虽然说这种进攻与一个女人关系并不大,可却是对夺爱之人的仇恨激发了战争的爆发。对爱的人的仇恨反映了男人对女人的霸权和统治。一个男人的女人被另一个男人抢走是对他们尊严的极大侮辱。这似乎是自古以来不朽的定理…

侵略国人民恨侵略者是必然的,这是战争的必然。人们不希望战争,任何弱小且无野心的国王都希望自己子民安居乐业,特洛伊虽然并不算小国,但是其国王亦是如此,但这种仇恨积累的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出不可抵挡的力量,有促成“以弱胜强”的可能,特洛伊与敌国的第二战敌国被击败的情况大概就如此,虽然敌国战略有所失误。而且,当特洛伊即将沦陷时,特洛伊国王率领一小部分剩余士兵与敌人作战,这也是仇恨的表现。

亵渎亲情的仇恨带来的后果必定是严重的。achilles为堂弟复仇,就是对杀兄弟者的仇恨。其后果就是hector的死亡。

当然,阿基里斯和赫克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还有paris在特洛伊沦陷后不顾堂妹布利塞伊斯的阻拦仍然将箭射向了阿基斯里,这也是对杀兄弟者的仇恨,对小王子paris来说更是对杀死自己一直依赖者的人的极大仇恨。

这三种爱和三种恨交织在一起。爱削弱恨。例如,布利塞斯的爱改变了阿基斯里,减少了他的仇恨很多,增加了他的爱很多。典型当特洛伊士兵说他因为有儿子求饶时,achilles说“那赶快逃出城去”。

一种所谓的神的保佑,最终毁灭了特洛伊王国:长子hector不赞同乘胜追击,而祭祀却说“神有好的征兆,可以乘胜追击”,结果损失惨重;木马在城外时,次子建议烧毁它,而祭祀却说“这是神的赏赐,应该将其迎接到城内”。无知是我极度鄙视的地方,所以我不喜欢特洛伊国王的角色,尽管他充满了爱。

殊不知,特洛伊能够在很多国家都被吞并后仍能独立,是因为他的子民的勇敢和坚固的城墙,而非神的保佑。

人性:achilles虽为杀手,可他有自己的主张,虽然他对王子hector恨之入骨,可当特洛伊国王来乞求要回儿子的尸体时,在特洛伊国王的真情表白下,他还是归还了hector的尸体;当特洛伊沦陷时,如他对敌国一个男子士兵的饶恕也体现了这一点。残忍不失人性。对于一个凶猛的杀手来说,人性是男女之间神圣爱情的结果?

抑或是深深埋在心底的共同人性?我感到茫然…

珍惜生命,珍惜那些爱我和我爱的人的生命。珍惜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名与利皆是身外之物,有爱人与自己来分享,名与利才显有意义的。

看完影片我受益匪浅。因为爱,人活在这个世上才觉得温暖。

特洛伊战争中的欲望世界

——观电影《特洛伊》有感

三千两百年前,希腊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是不朽的。它的伟大不仅在于它空前的规模,还在于它的英雄。

电影《特洛伊》所演绎的这场不朽的战争,却可以看出一个真真切切的神与人的欲望

世界。隐性的神欲

神,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直接的出现,但在战争的起因和发展中,也不难看出神的欲望,并因为他们的欲望,对这场战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集威猛、超凡、英俊、傲慢、狂妄、**、专横于一身的英雄阿喀琉斯,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阿基里斯,就没有特洛伊战争。即使有,也不会如此的惨烈和血腥。

正是阿基里斯的愿望鼓舞了希腊抗击特洛伊的决心和勇气。另一方面,上帝的欲望鼓励了上帝之子阿喀琉斯的欲望。

神的旨意,对阿喀琉斯最终决定帮助他极不情愿帮助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出战特洛伊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神的典型代表是阿基里斯的母亲,阿基里斯是众神之一,海神特提斯。作为一个母亲,面对对是否出战犹豫不决的儿子,她淡然地给儿子指明两条路:

一条是平淡却幸福安详的一生,却死后便很快被人遗忘;一条“荣耀将归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得你的名字。”但所付出的代价是“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忒提斯从淡定到情绪激动,无疑的,她是赞成甚至是怂恿阿喀琉斯出战的。

她不会不知道自己儿子英勇刚烈的性格,对令人激情澎湃的后者无疑会动心的。出战特洛伊,若是为了仅仅捍卫希腊的尊严,便也无可厚非,但是,神(海洋女神忒提斯)仅仅为了死后的虚名而不顾两国交战将死伤无数,将两国百姓会遭祸害完全置之度外,不可不说是为了满足一己对名利的欲望。

特洛伊战争的双方都得到了神的支持。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和太阳神阿波罗站在特洛伊一边。太阳神阿波罗受特洛伊人顶礼膜拜祭奉,按照祭司所参悟到的神的旨意,坚信特洛伊之战将获得神助,于是特洛伊便十分坚定不移地迎接着战争的到来。然而,观众期待已久的太阳神阿波罗却从未出现。

而特洛伊也没有像大祭司所预言的那样,得到神助。大王子赫克托死于阿喀琉斯的剑下,木马被看成是希腊祭奉海神的祭礼被拖入特洛伊城却使全城被灭。上帝,当然,享受特洛伊人的牺牲,但没有帮助特洛伊人从头到尾摆脱战争的伤害。

为欲望驱使,享受着祭礼和膜拜,却背信弃义,因为对立诸神的压力而却步,甚至面对全城被**的百姓无动于衷,不做任何救助。

而众神为何划为两派支持一个国家的战争呢?因为想借助所支持的国家以发泄对对立诸神的不满,助长自己在众神中的威望,享受所支持国家的祭奉,这一切,都出于虽是神的身躯、身份、地位,却实质与凡人有相同的对于名利的欲望,物质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恰恰导致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特洛伊之战,就是其中之一。英雄阿喀琉斯,赫克托,特洛伊国王普里尔蒙,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等等,无论他们多么的勇敢无畏,沉着智慧,都不过是诸神欲望下的牺牲品。

显性的人欲

《特洛伊》中所表现出的,除了神的欲望,还有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无疑是更直接的导致了特洛伊之战的发生。而人欲对战争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战争的导火索——帕里斯和海伦对爱情的追求和不顾一切。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爱上了米奈劳斯的皇后海伦,并私自将海伦带回国。因为一己的爱欲,不顾特洛伊向往已久的和平以及整个国家人民的生命,帕里斯无疑是自私和不理智的。

对一个人的爱情的成全比起要用一个国家的人的生命作为代价,无疑是浅薄而不值得一提的。而作为一个国家的王子,竟然会这样选择,是被个人欲望冲昏了头脑。

其次,是希腊国王,阿珈门农,因为不满足于眼前统一的希腊国土,为了满足扩张和征服的欲望,劳师动众,率领士兵横渡大海去攻打特洛伊。为弟弟抢回弟媳报仇雪耻的借口终究不能隐藏他作为一国暴君的贪婪和野心。而他的野心和贪婪,却造成了特洛伊的毁灭。

再次,便是为“千古留名,永垂不朽”的名利欲望所驱使的英雄阿喀琉斯。对名利的欲望,让他前往特洛伊作战。而因为对布里塞伊斯的爱情的欲望,最终让这个呼风唤雨的大英雄最终丧生在爱人的面前。

在这里,不是对爱情这种人之常欲的否定,只是,当英雄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将抛弃儿女私情。

还有,便是阿喀琉斯的表弟帕卓克斯。一个英武的少年,受阿喀琉斯一手栽培,却因阿喀琉斯过分的在意和保护,生出叛逆之心,并最终因为他的鲁莽和任性葬送了自己。他在伪装成阿喀琉斯出战前,口口声声是为了希腊出战,但在我看来,无疑是一个年幼又缺乏实战经验的少年对名利的欲望。

他想立一次战功,使他在军队中享有声誉,甚至最好能超越专横狂妄的表哥阿喀琉斯。

《特洛伊》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耐人寻味的世界。它的**,电脑特级,拍摄角度,情节安排等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和分析。这篇评论是我对本影片就某一点所产生的看法,权当是一个引子,好让更多的观众都参与到对电影《特洛伊》的**中。

特洛伊观后感【篇12】

“人们不断追求永恒的生命,于是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名垂千古吗?在我们消失很久以后,会有陌生人听过我们的名字后好奇我们是谁吗? 会知道我们战斗时多么勇猛吗? 会知道我们的爱情多么伟大吗?“ 开篇的自问许是这场战争中每一个战士的疑问,许是阿基里斯的疑问,许是赫克托耳的疑问,许是我们的疑问。 这一生,选择安逸平淡的一生还是为了荣誉而战? 我想如果阿基里斯自问自己,心里回荡着的只有五个字:为荣誉而战!

阿基里斯和赫克托耳无疑是这部剧的两大主角,在两个都知道自己的命运之后仍选择直面命运。阿基里斯在出发前去见了自己的母亲忒提斯,虽然知道自己在这场战争中将会殒命,但攻下特洛伊城,将会是留下千古之名,就更加坚定了出战的信念。阿基里斯的执着、对荣誉的渴望和我国传统的听天由命不同,阿基里斯不信命运、不信众神,甚至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贬低众神,攻占特洛伊的庙祇,一剑斩断太阳之神阿波罗的金身塑身的头颅。这让我不禁想起《悟空传》的悟空——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就像前面大佬说的, 如果命运真的存在,如果改变不了那场命运,那为何不忘了那个结局呢?阿基里斯出发了,但他遇到了自己的软肋——布里塞伊斯,阿基里斯这一生杀戮无数,终于遇到了一位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人,也许布里塞伊斯是阿基里斯的又一个“阿基里斯之踵”,阿基里斯在特洛伊城破之时,为了去寻找布里塞伊斯才被二王子帕里斯射中脚踝。

阿基里斯傲慢自大,说出了“Do not waste your life following some fool is orders.”(别为了一个蠢国王搭上性命)这种话,但就像国王阿伽门农所说:”阿基里斯目空一切,不会为任何国家效忠。“但阿基里斯的骄傲和野心让他心甘情愿戴上盔甲,对荣誉的追求和名垂千古的渴望难道不是另一个”阿基里斯之踵“吗?

最后,阿基里斯被王子帕里斯射死,其实,他也是被自己射死的,阿基里斯想要射向帕里斯的长枪举起又放下,布里塞伊斯教会他什么是活着,而他自己也走向了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