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优选9篇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7-17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优选9篇。

优秀的书籍能够让我们阅读过后充满力量。是时候将内心感受对他人抒发出来了,大学生范文网为您提供有关“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的一些详细信息,欢迎访问我们的网页会有更多收获!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1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700字

初次读这本书是应老师要求,并未深入研究。而借此机会,我拥有了将其细细品味的机会,这让我着实收获了许多。

作者周国平用一贯深刻有力的文字肯定了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名人言行的追述,对人生所面临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富有智慧和启迪性。

周国平在书中写道:“在这样一个精神贬值的社会里,有多少人相信灵魂是个空洞的字眼,而我始终相信,灵魂只能独行。”是啊,灵魂只能独行,你把自己置身于文学的海洋中,潜心研究东西方精神世界的异同,你从不畏惧孤独。正是因为你享受着这孤独,你才对学术有了独特的见解与感悟,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哲学理论。周国平,你总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孤独的本性是多么的高贵。你让我明白只有享受着这份看似难捱的孤独,才能有所成就。

世上从来不缺少热闹,因为一旦缺少,便立刻会有不甘心的人去把它制造出来。生活在当今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来。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不被世事污染,不被压力打垮,不被诱惑利用。

每一个人都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世界上,就必然有着它的原因。我们都在这条未知的人生路上前进,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但却不必将彼此的任何小细节都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是并不乐意他人来过问,甚至公布于众的。有时候,距离也是一种美。

我始终坚信,有灵魂的人才不麻木,不会被名利所惑。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并不可悲,而是可怜。他无法掌控自己头脑使自己时刻清楚想要的是什么,他只会麻木不仁地去做着别人告诉他的事情,像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机器。

在人生这条充满黑暗的道路上,我和爱我的、我爱的人一同行走,给予彼此最温暖的加油声,最殷切的期待,最基本的空间。我相信,灵魂只能独行。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2

灵魂只能独自行走。这是周国平的书《灵魂只能独行》。以下是只能独自行走的灵魂。欢迎阅读!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1】

四月的一天,我刚刚完成了最后一门自学考试。

信步走进一家书店,被一本书的名字吸引——《灵魂只能独行》,翻看了几页便决定带走细细品读。

《灵魂只能独行》是周国平的经典散文集之一,全书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言行的追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阐释了哲学在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

其中不乏经典的句子。

最近,我偶尔感到空虚。我对我的工作,生活,甚至我的理想都很懒散。许多事情开始混过去了。

有时候着镜子会发现里面的人越来越奇怪。

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一些指导和启示,就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接受了一次洗礼。

和同事一次倾心的交谈、**一部正能量的电影抑或是在棋盘上征战几局,在书本的指引下,我找回了那个充实的自我。

有些事情不需要彻查,但糊里糊涂的生活也是对青春的一种亵渎。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

其实,一个人无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懂得适当的取舍,他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一定会得到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安宁。

帕斯卡说:人是被废黜的国王,否则他不会因为失去王位而悲伤。

这里所说的“被废黜的国王”也可以指人的灵魂吧。

有时候挺羡慕那些三步一叩、九步一拜的朝圣者,为了追逐内心的信仰可以不惜花费数月的时间,经历上百个风餐露宿的日夜。

他们大多衣衫褴褛,但都是精神贵族。

把精神贵族权当作一种向往吧,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努力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归宿,尽己所能让自己的精神高贵但又不乏诚实。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3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进入高中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迷茫空乏,甚至对未来对以后都没有一丁点想法。从前就算单薄就算无厘头就算不切实际的理想——或者姑且称之为梦,好像也缺少了什么一样,那些奇怪却生动的梦变得”无所谓“”随它去吧“”就这样好了“,但是呢?学业很忙,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很大。我却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干什么。眼前的似乎不是我想要的,但也不知道为了我想要的,应该去做些什么。惴惴然地活着,两点一线地活着走着。

生命中出现过,或者将要出现很多很多的人,父母亲人同学老师朋友。有时觉得那么多人可以依赖,那么多人在自己身边。可是在夜深人静,在晚上的最后一盏灯也被熄灭,在你觉得这个城市只有你才醒着的时候,或者仅仅是在与喧嚣与吵闹格格不入的那一瞬间,突然地,就发现其实只是自己一个人啊。周围是人山人海,可你的灵魂却只有自己一人相依。

从前第一次参加了亲戚的葬礼,第一次发现死亡它其实离自己那么那么近,甚至夜晚的时候躺在单人床上时不敢关灯,生怕自己那么闭上眼就真的死去了,自己好像还有那么多的事没有做过,没有试过。还害怕有那么一天父母也会离开,从小一起生活的长辈也会离开。那种恐惧无法言语尽述,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经历,或者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吧。但好在,不知不觉地,慢慢长大了也就不再那样的怕了。”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歌里这么唱,也许是这样的吧。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就算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就算默契高的惊人,也无非如书中描写的”在黑暗中并肩而行“罢。我们的目的地终将不同,因为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

你也许听古典音乐交流莫扎特贝多芬巴赫,你读晦涩的文学哲学思想理论,你思考学习研究。可是你也不知道这样的精神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是不是离心中的圣地更加近一步。但也许也只是满足自己”让自己看起来精神境界变得更高“的愿望吧。灵魂注定孤独,没有什么能够改变。

只有自己能够拯救自己,只有自己的心能够指引自己,只有自己的灵魂能够带着自己走向那个所谓的圣地。

只要有了自己的追求。

读周老这样一本充满哲理意味的书,很多地方不懂,很多地方难懂。理解很浅,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4

这本书肯定了人们精神生活独立的必要性。它通过对古代言行的叙述和对生活的思考,来阐释彼此相处的方式。

每个人对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为别人留有一些余地,相爱的人们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冰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这句话给了我诸多的感受。在本文中,虽然它指的是爱,但任何友谊都遵循这一原则。

即便是再亲密无间的人都要为对方留有余地,有些事只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你可以施加影响,但你不能改变自己,甚至不能走别人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未知的人生道路上摸索。我们应该互相鼓励,而不是密切关注别人的心。

把相互理解作为人类关系的最终目标是行不通的。由于个人精神生活的神秘性,当别人拒绝透露自己的私事时,人们会觉得彼此缺乏信任,从而疏远对方。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读这本书来解释人们的经神生活,我明白与人交流的最终目的不是相互了解,而是从别人那里寻找鼓励。

我们不能完全理解自己,所以我们不能指望别人理解我们。我们往往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逼对方被迫理解自己。另一方面,人们又强烈的理解他人的欲望。

但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结果如我刚才所说,在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所造成的战争还少吗?如果我们都了解自己的困难,只要稍微克制一下,就不会完全要求理解和被理解。

在内心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无法消除这种孤独。同时,因为我们意识到别人有这种孤独感,我们会给别人真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肩并肩地行走,在通往圣地的路上。我们不知道是否该去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告诉别人,甚至自己心中的圣地是什么。

然而,相互支持使我们相信,我们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作为有灵魂的生命,人的伟大和悲剧就在于此。

无论我们如何再亲密,我们终究是一个个的个体,有自己感知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不必太深入别人的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为我们在同一条路上。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5

《灵魂只能独行》是哲学家周国平的经典之一。以前这种没有情节,没有文笔情绪,纯粹谈三观的书基本没读过,但它还是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至少知道了曾经的挣扎与迷惘并不是个例,连大师也没能躲过这些历练。只是有时觉得周国平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围城,本来独行灵魂是个多么洒脱的背影,把天地都甩在身后,只细心感受每一段路上的风景,可周先生在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最终答案的渴求,并总希望用哲学理论的探索来解决困惑,要我看这就是拘泥了。答案不在某时某处,只在寻求的路上,且因人各异,我们只需保持细腻和好奇的心,从不同旅程中得到营养就足够了。

看过一些这本书的读后感,要么文艺到不行,辞藻优美却过于空浮;要么就特别心灵鸡汤,鄙视尘世喧嚣,鼓吹灵魂恬静;可能5年前让我写,估计也是这类带些酸味的文字吧。现在开始明白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周先生用平实的行文来传递他的信念,而我们则要把这些智慧和心情渗透在普通日常中,无需铭心刻骨,也不用执意强调清高,这份自然才是真正修心之道。

很喜欢一段话,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我更愿意反其道而言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世上没有其它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6

内容简介: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的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灵魂空间,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读了周老这本充满哲理意味的书,很多地方比较难懂,但是也有很多感同身受之处,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无论你多么热啊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唯有在这个心灵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本身的质量,唯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到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来看人生,我们可以反其意而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找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尝和体验。

世界上没有其他事物,强大过一个独行朝圣的灵魂。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7

《灵魂只能独行》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言行的追诉,对人生面临问题的思考,其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

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这句在文中本来是指爱情,不妨放大了去看,其实朋友甚至亲人之间这句话也适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命曲线,你只能去影响但是绝不能去妄加改变别人的道路。我们都是在人生未知的道路上行走,我们的未来是黑暗的,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爱人,亲朋好友之间,应该互相鼓励,而绝不是紧紧的注视着别人心灵,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在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嘴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么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对,就是如此。无论我们亲人再亲,朋友再无话不谈,我们终究是一个个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感知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去探求别人的内心,我们仅仅需要做的就是认为我们存在同一个圣地。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8

《灵魂只能独行》肯定精神生活的独立价值,通过对古代言行的追诉,对人生面临问题的思考,其阐释了哲学在我们人生和社会中的意义。

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这句在文中本来是指爱情,不妨放大了去看,其实朋友甚至亲人之间这句话也适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命曲线,你只能去影响但是绝不能去妄加改变别人的道路。我们都是在人生未知的道路上行走,我们的未来是黑暗的,我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爱人,亲朋好友之间,应该互相鼓励,而绝不是紧紧的注视着别人心灵。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在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嘴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么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对,就是如此。无论我们亲人再亲,朋友再无话不谈,我们终究是一个个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感知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去探求别人的内心,我们仅仅需要做的就是认为我们存在同一个圣地。

灵魂只能独行读后感 篇9

几年前看过周国平的《灵魂只能独行》。如今,书里的内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这个书名多年来依然保留着初相遇时的冷峻,那么触目惊心地刻在我脑海的某个角落。思维的光线即便轻轻拂过这几个字,整个人都仿佛从温暖的艳阳天冷不防地跌进了冰库里,扑面而来的寒意无孔不入地将自己包围,在蒙蒙升腾的寒雾中,我的灵魂似乎都要无助地为自己的孤苦伶仃而啜泣。

后来在书店里站着看完了周叔平的《妞妞》,稀里哗啦的我一直没有勇气将《妞妞》收藏在自己的书架里。苦难是最好的老师么?如果真是这样,我宁愿选择自学成才也不要什么又苦又难。

周末在姥姥家看到外甥女的书架上有一本周国平的书,装帧得十分精美的大开本,日记体,游记性质的,就算做睡前的功课吧。书里插有许多图片,前半部分主要是风景照,有南极的,后半部分多是欧洲的。周的文字于我,就像掉进一张密密的珠网,却丝毫不用担心会被粘住,他的语言里自有一种理性的力量在做引导,让你徐徐沉浸在他的逻辑中,而内心却清楚不过地明白,在前方的某一个未知处定会有他思想的结晶闪现,不管是一句话,还是几句话,都会带给你意料之中却又出其不意的惊喜,让你体会到思想的美妙。而他,这个始作俑者,却始终与人远远地拉开一段距离,对你的快乐与感动无动于衷。书中还有周的照片,他的妻子红和小女儿啾啾的照片。啾啾,多可爱的名字,让人联想到刚刚出壳的、“啾啾啾”、“啾啾啾”地鸣叫着,有着稚嫩的、尖尖的喙和红红的小脚丫,在细沙上留下一行歪歪扭扭印记的小鸡雏。

早上早早的醒来,老妈问我要不要和他们一起晨练,我问半梦半醒的小姑娘留她一个人在家可否,小家伙睡眼朦胧的摇了摇头随后又嘟囔着她不管,明显的不希望我离开的意思。于是婉拒了老妈的邀请,卧在沙发里继续读周国平。

灵魂只能独行,这样一句话出现在了他在南极写的一篇日记里。只是他继续写道,独行的灵魂并不是孤单的,因为,他会遇到许多相似的灵魂。就像走在森林里,你会从一点蛛丝马迹,像一个烟头,一个坐标一样发现曾经有人来过的痕迹,因此你并不孤独。就像他读泰戈尔,那种相知的畅意要远远大于周遭的人带来的快意。尽管刚刚读完,可是周的原话我却几乎忘记了,只记得个这样的大概意思。但我却从中感觉到了一种彻悟的轻松,仿佛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不需为独行而顾影自怜。在浩渺的历史中,在茫茫的人海里,总会有机会遇到同类者留下的印迹,总会有“频率”相似的灵魂将彼此认出。有了这层意义,灵魂为什么要拒绝独行呢?独行的灵魂并不孤单。可是这个道理为什么非得一定要通过他说出来,自己才会觉得,嗯,真是这样呢,心情才会释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