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

发表时间:2024-07-22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优秀的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您服务中心课件”这篇文章编辑特意挑选现在向您推荐,如果您认为本网页有用请将其加入收藏夹!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各类企业纷纷设立了专门的“为您服务中心”,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次课程将重点关注于“为您服务中心”,探讨其背后的原理、运营模式和成功案例。


一、为什么需要“为您服务中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进而影响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建立一个高效、专业的“为您服务中心”成为了企业们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构建“为您服务中心”的原则


1. 客户至上:客户是企业的核心,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所有工作都应围绕客户展开。从服务质量到应急处理,都要全心全意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2. 高效运作: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个高效运作的服务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范的管理体系,能够保证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和提高工作效率。


3. 多元化渠道:为了实现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企业需要将服务发展到各个平台,包括电话、邮件、社交媒体等。通过多元化渠道建立起与客户的更直观和有效的联系,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4. 精益求精:服务中心需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三、“为您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


1. 人工服务:人工服务是服务中心的核心模式,通过培训有经验的客服人员,提供专业、及时的服务。客服人员需要掌握产品知识、服务技巧和处理客户投诉的方法。


2. 自助服务:为了提高服务效率,自助服务模式被引入到“为您服务中心”。客户可以通过企业的官方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自主查询信息、提交申请和解决问题。


3. 数据驱动:通过数据分析和各类工具,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四、成功的“为您服务中心”案例


1.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一直以来都以其卓越的客户服务而著称。他们不仅提供24/7的在线客服,还提供多种多样的配送方式和灵活的退货政策,以及个性化的推荐系统,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2. 苹果:苹果的“苹果店”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售后支持服务。顾客可以直接到店面咨询产品问题、报修以及培训需求。无论是产品购买,还是售后服务,苹果店的服务中心都能够给予客户满意的答复和帮助。


3. 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作为服务型企业,非常重视顾客的旅行体验。他们的服务中心不仅提供在线预订、机票查询等基本服务,还会解答客户关于行李、签证、航班延误等各类问题。在客户有任何疑问或投诉时,航空公司会积极协调解决,力求给予客户最好的体验。


建立一个高效、专业的“为您服务中心”对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至关重要。通过借鉴成功的案例和运营模式,企业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我相信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大家对于“为您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篇2)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种辅助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其中,为您服务教育中心作为一家专注于个性化辅导和学术支持的机构,致力于为学生打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最优秀的辅导资源。

为您服务教育中心的课件是该机构为学生开设的一种教学工具。这些课件旨在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美的设计和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为您服务教育中心的课件拥有详细而全面的内容。每个课件都经过认真策划和精心编写,包括详细的教学大纲、知识点介绍、案例分析和解题技巧等。课件的编写者是该中心的一支高素质教师团队,他们在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将课件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定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材料。

其次,为您服务教育中心的课件注重精美的设计。课件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包括丰富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此外,课件的布局和配色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的视觉享受和提升学习效果。

最重要的是,为您服务教育中心的课件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每个课件都结合了互动教学、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课件也提供了详细的解读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为您服务教育中心的课件通过详细的内容、精美的设计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课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未来,为您服务教育中心将继续致力于不断完善课件的质量和教学的创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篇3)

为您服务中心是一家提供高品质的客户服务的企业。它的服务范围广泛,包括客户咨询、投诉处理、订单管理、产品推广等等。为您服务中心的任务是确保客户得到最好的体验,并且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服务。

为您服务中心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培训员工和客户服务领域的专业人士,以达到更好的服务水平。这些培训课程旨在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激情,帮助他们成为顶尖的客户服务专业人士。例如,客户咨询课程可以帮助员工了解如何响应客户的咨询,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等等。投诉处理课程可以帮助员工了解如何处理客户的投诉,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为您服务中心的培训课程旨在为员工提供工具和知识来创建和保持高品质的客户服务。这些培训课程还提供员工如何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沟通、如何构建信任关系,以及如何快速解决问题等技能。另外,为您服务中心还定期举行现场培训,提供员工与其他客户服务专业人员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员工可以了解如何更好地与团队合作,以实现最佳客户服务体验。

除了培训课程,为您服务中心还采用最新的技术,提供高效的客户服务方法。例如,为您服务中心采用先进的客户服务软件,以便于员工更快速地处理客户咨询和投诉。而且,为您服务中心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论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交流渠道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为您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员工们已经掌握了最好的客户服务方式,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为您服务中心坚信“客户是上帝”,也正是这一理念,让它成为了客户服务领域的重要组织之一。

总之,为您服务中心提供了高品质的客户服务,其中培训课程、最新的技术和专业团队,将它打造成为顶尖的客户服务中心之一。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应该相信,它会为我们的业务创造价值,并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和时间来支持这一团队,让他们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篇4)

《为您服务中心课件》是一份详细、具体、生动的培训材料,用于帮助新员工熟悉和掌握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这份课件包含了各种服务技巧和最佳实践,旨在帮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与客户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公司的绩效。

首先,这份课件重点介绍了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服务中心是公司对外沟通的窗口,是公司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服务中心的员工必须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能够代表公司与客户沟通,并确保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课件强调了服务中心员工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等。

其次,课件介绍了与客户沟通的关键技巧。客户是服务中心员工的第一优先级,他们需要倾听和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因此,课件重点讲解了如何在电话、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等多种沟通方式中,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除此之外,课件还注意到了服务中心员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服务中心的员工需要在高压和快节奏的环境下工作,同时还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和追求各种不同的目标。因此,课件提供了一系列建议和指南,以帮助员工管理和减少压力,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工作能力。

综上所述,《为您服务中心课件》提供了一份详尽、具体、生动的学习资源,旨在帮助新员工快速掌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这份课件不仅提供了服务标准和最佳实践,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员工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使得员工能够以专业、高效的方式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互动,提高公司的绩效和品牌形象。

1467.Com.Cn其他人还在看

儿歌课件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必备的工具,因此老师们在制作时需要投入一些时间。教案和课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学生范文网小编希望您能够阅读一下“儿歌课件”,相信它会给您带来很多启示,强烈要求您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该文章!

儿歌课件【篇1】

(一)师生问好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礼貌,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上课前师生相互问好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尊重老师的同时,更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尊重,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在课堂上配合得更加默契。

(二)复习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蜘蛛”,说说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

本课时主要是学习课文的内容,学会朗读课文是理解内容的前提,熟读课文是学好本课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能够正确的、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其他学生认真领会。

教师:现在老师来示范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在下面认真听,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学生: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并试着模仿老师朗读。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熟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而学好本课的指标之一就是要能够熟读课文,

并能回答相关的问题,所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1)、说说平时看到的蜻蜓、蝴蝶飞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说说自己见过的小蝌蚪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边读边理解,并思考问题的答案。

4、老师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四、认读词语,理解意思,并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儿歌课件【篇2】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花间捉迷藏造宫殿

运食粮池子欢笑结网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用三句话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平时都在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蜻蜓和蝴蝶。蜻蜓张开翅膀在半空中飞来飞去,蝴蝶在花丛中悠然自得地玩捉迷藏的游戏。

(2)句中“展翅飞”和“捉迷藏”这两个词语用得很生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展翅飞”写出了蜻蜓飞翔时的姿态。“捉迷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悠然自得的样子。

2.学习第二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蚯蚓和蚂蚁。蚯蚓在土里爬来爬去,忙着建造自己的幸福家园;蚂蚁也在地上爬来爬去,忙着搬运粮食。

(2)句中“造宫殿”和“运食粮”这两个词语用得很生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造宫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蚯蚓建造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的生活。“运食粮”指蚂蚁搬运食物,突出了蚂蚁的勤劳。一个“运”字也从侧面写出了“食粮”对于小蚂蚁来说是多么重要。

3.学习第三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蝌蚪和蜘蛛。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蜘蛛在房前忙着织网捕食。

(2)句中的“欢”和“忙”两个字表现了什么?

明确:“欢”字点出了蝌蚪在池中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忙”字说明了蜘蛛很勤劳,它正集中全部精神专注于织网的工作。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课用________句话,介绍了______种小动物。其中,会飞的是________、________,会在土里建屋的是________,会在水里游泳的是________,能搬运粮食的是________,能织网的是________。

答案:36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蚂蚁蜘蛛

2.谈话小结:这首儿歌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本领,激发了我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我们就会从细小的事物上得到快乐。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儿歌课件【篇3】

设计意图:

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1.朗读童谣,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3.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出示书上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

2.结合图画试读动物词语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

1.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

4.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这首儿歌写了( )种动物,分别是( )、( )、( )、( )、( )和( )。

(二)这首儿歌写了( )、( )、( )、( )、( )和( ),共( )种动物。

三、识记虫字旁的字

1.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

(1)都有虫字旁(这些在古人眼中是虫子)

a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虫字旁

b拓展识记虫字旁的字

(2)形声字

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

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1.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

2.理解“造宫殿、游得欢”

3.加上动作读儿歌。

4.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

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1.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

2.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

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

教后反思:练习说话环节,可以借助课后四字词语降低难度,即把四字词语拓展为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再修改成儿歌的节奏。如,知了唱歌。知了在树上唱歌。知了书上把歌唱。由于课堂容量大,说话环节有点紧张。儿歌朗读占用时间长,因为了解到有几个孩子读书有困难,拖延了时间。以学定教,但是总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我想,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和期待,也许可以调解这个矛盾。

儿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范读生字和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2.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内容,教学字词,了解课文呈现的丰富场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昆虫的习性,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组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生活习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蜻蜓、蝴蝶、鸟儿给森林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蝌蚪、鱼儿、青蛙给小溪带来了快乐,小兔、小马、小狮子给草地带来了绚丽的色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儿歌,也讲的是动物。文中介绍了哪些小动物呢?你都认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和它们做朋友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藏、造”,翘舌音“食、蜘、蛛、池”,边音“粮”和后鼻音“蜻、蜓”。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蜻、蜓、蚂、蚁”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迷、藏、欢”等字时,可以通过学生集体表演的方法;学习“池”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间、运”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谜语示例:

如果有水,可以养鱼,无水填土,可以栽花。(谜底:池)

形近字对比示例:

间-门(校门)-问(问题)

运-远(远方)-送(送别)

欢-吹(吹号)-饮(饮水)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间”的门字框要写得竖长、横短,呈长方形,里面“日”字形要小,位置居中。

“池”左窄右宽,三点水略呈弧形。右边“也”横折钩的横要向右上倾斜;竖起笔高于左边首点,竖弯钩起笔略低于左边首点,向右边伸展,弯钩圆润有力。

“迷、造、运”三个字都要注意写好走之旁:第一笔偏右书写;第二笔不能写得太正,宜稍斜;第三笔的起笔在垂直方向要对准第二笔的起笔。走之旁与其他结构单位组成半包围结构,属左下包,因此,书写被包部分时要稍偏右。当被包围部分底部有横或横向笔画时,捺的起笔位置与底横或横向笔画等高;当被包围部分底部有中竖时,捺的起笔位置略高于竖的收笔位置。

易错提示:

“池”左边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了两点水。

“间”的框内是“日”,不要写成了“目”或“口”。

“迷”的被包部分是“米”的变形,注意长捺变成了点。

“欢”左边第二笔是长点,不要写成短撇;右边是“欠”,不要写成反文旁“攵”。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走之旁的字:迷(迷人)-造(制造)-运(运动)-达(到达)-迟(迟早)

带门字框的字:间(空间)-闪(闪光)-问(提问)-闷(闷热)-闭(关闭)

带同字框的字:网(渔网)-同(相同)-冈(山冈)-内(内心)-再(再见)

(4)多音字。

jiān:空间字里行间

jiàn:间接挑拨离间

kōng:空气天马行空

kòng:空白空距空闲

jié:结网张灯结彩

jiē:结实开花结果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拨。

朗读指导:“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

2.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并回答问题:课文共有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

明确:课文共有三句话。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分别是: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教师点拨: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最常见的有蝗虫、蝴蝶、蜜蜂、蜻蜓、苍蝇、蟑螂等。多数昆虫可以制作成标本和珍贵的药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为我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六种小动物,同时各用一句话展示了这六种小动物的生活场景,介绍了它们的习性。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啊?同学们课下可以再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小动物们的快乐和忙碌。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儿歌课件【篇5】

活动设计思路

民族的才是永远的。中国文化是悠久而深厚的,既有像四大发明这样的文化遗产,也有像中国武术这样的精神遗产。然而近年来,国外的各种动画片充斥着我国的文化市场,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张口说的都是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的,举手投足的都是奥特曼、蝙蝠侠嘿嘿哈哈的动作。这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就不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文化?我觉得我们老师可以抓住各种契机对孩子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

一天午后,用完午餐的孩子们照例围坐在一起看电视,这几天播放的是李誉卿小朋友带来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我发现孩子们在看过这个片子后,都特别喜欢狄青,一边模仿他的武打动作一边还说我是狄青、我是黄飞鸿、大鹏展翅、降龙十八掌等等,随后的几天里,大家纷纷从家中带来了动画片《花木兰》、《宝莲灯》等中国的片。这次,孩子们对中国的武功特别感兴趣,我觉得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我结合这次孩子们对中国功夫的兴趣以及我园的早期阅读特色教育,节选了《中国功夫》的歌词,设计了这节阅读活动《中国功夫》,并在前期进行了相应的收集材料、环境创设、知识积累的准备。

附:

中国功夫

卧似一张弓,

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

棍扫一大片,

枪批一条线,

身轻好似云中雁,

我们豪气冲云天。

教案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

2、进一步了解中国武术,能够表现出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概。

3、在已有基础上,尝试配合音乐的节奏来念。

儿歌课件【篇6】

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

2、通过儿歌能掌握“你”、“我”等词。

3、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电脑。

3、欢快的背景轻音乐。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找朋友》,活跃气氛。

教师随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请幼儿说说班级小朋友的名字。

1、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你的新朋友是谁?他/她叫什么名字?

2、小结: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可以每天在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真开心。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2遍。第二遍朗诵时加入动作。(见附儿歌部分)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做动作数遍。

3、儿歌第四句“我们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儿自己创编,如:“我的小脸碰小脸”“我的小脚碰小脚”等,并根据创编内容改变动作。

4、请掌握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带领小朋友们表演,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5、可以采取小组或俩俩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自由结伴,在轻松的音乐下边念儿歌边表演。

儿歌《你是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

2、通过儿歌能掌握“你”、“我”等词。

3、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活动准备:

1、幼儿能说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

2、歌曲《找朋友》,电脑。

3、欢快的背景轻音乐。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找朋友》,活跃气氛。

教师随意走到小朋友面前,和他/她跳跳、抱抱。

二、请幼儿说说班级小朋友的名字。

1、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你的新朋友是谁?他/她叫什么名字?

2、小结: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可以每天在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真开心。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2遍。第二遍朗诵时加入动作。(见附儿歌部分)

2、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做动作数遍。

3、儿歌第四句“我们小手碰小手”可以由幼儿自己创编,如:“我的小脸碰小脸”“我的小脚碰小脚”等,并根据创编内容改变动作。

4、请掌握较好的幼儿到前面带领小朋友们表演,引起幼儿朗诵的兴趣。

5、可以采取小组或俩俩合作的形式表演。

四、游戏: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由结伴,在轻松的音乐下边念儿歌边表演。

附:儿歌: 你是我的好朋友 你是我的好朋友,(用手有节奏地指对方)我是你的好朋友。(用手有节奏地指自己)好朋友,好朋友,(用手有节奏地拍手)我们小手碰小手。(和朋友手心对手心拍手)

春酒课件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教案,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教案?以下是编辑为您准备的“春酒课件”相关资讯敬请关注,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春酒课件(篇1)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应该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可以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达到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学法指导:

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琦君的《春酒》。

作者:

琦君,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课文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

板书小结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

(二)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

板书小结: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第(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小结: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小结:突出花匠阿标叔的热心。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小结: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小结:表现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四)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

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要点:人情美(板书)

(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

问:对故乡的什么有感情呢?(第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问:所以“春酒”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指导要点:怀旧思乡的酒(板书)

四、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交流:

师提供相关作品(幻灯显示)

1、余光中《乡愁》……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白《静夜诗》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马致远《秋思》

6、苏轼《水调歌头》

五、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六、作业:

1、积累“思乡”的诗句。

2、研讨与练习

3、预习新课

春酒课件(篇2)

春酒 教学流程: 一、教师激趣 学期伊始,新春的喜庆氛围可能还在同学们心中晕染出一片温暖的色调。在这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我们和师长亲友们共享欢乐,为节日的欢腾涂抹上属于自己的亮丽的一笔。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琦君的《春酒》,看看这位为人所喜爱的作家在她的童年、她的故乡是如何过新年的?她生命里哪些因子构成了她对故土挥之不去的怀想?   二、初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导语:请各位打开课本,自由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在备用纸上写一写。 课后补记――   三、再读,确定学习主题 导语:请每人自读一遍,边读边想:本文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或短语表达就行。(学生确定后)现在请交流一下学习主题。先在四人小组内(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 课后补记――     四、围绕主题,研读欣赏 导语:现在请同学们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自主研读欣赏,在这个过程请大家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眼睛去体会、去感悟,有了任何思维的火花就请自觉地主动地在第一时间用笔记录在备用纸上,然后加以完善。可以是以词语的形式,也可以是以句子的形式。 课后补记――   五、交流研读心得 导语:现在交流一下各自的研读成果。先在四人小组内进行。每人依次介绍过来,独立介绍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分钟。其他同学应以欣赏、宽容的态度认真倾听,学会分享,学会沟通。 (小组交流后)现在,请每组派一名较有深意或新意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读体会。 课后补记――     六、提问讨论 导语:在研读欣赏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会有一些疑问。现在请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如果小组还不能解决的,就提交班级讨论。 课后补记―― 班级讨论的问题是:   七、教师提问与介绍 1、提问: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提出来向各位请教。(主要用意是继续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 (1)整篇课文的开头导语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请问这里的春酒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有何含义? (老师的初步理解是:这里的引号起到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也就是说这里的春酒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酒,还指包含在这春酒中的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的爱和思念,意蕴较之不加引号的春酒要更深远而厚重。) 课后补记――     (2)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写到“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圆鼓鼓的跟蜜蜂一样,手里还拿一大包回家。”这里为什么不用小猪、小水桶等来做喻体,而偏偏选择用蜜蜂做喻体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老师的初步理解是:用小猪、小水桶等做喻体,虽然也能显示我作为一个小孩子的贪吃与可爱,但是却不能体现用蜜蜂做喻体的另外一层好处,也就是蜜蜂的是吸食甘美的花蜜的,而春酒也像甜蜜的蜂蜜一样的吸引着“我”,反映了春酒对“我”构成的吸引力之深,由此也深刻地反映了母亲的能干以及“我”对母亲的热爱。) 课后补记――     (3)文中有很多细节方面的描写,同学们自主研读的过程中也提到了不少,这很好,不过老师这里还有几处是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所疏漏的,这倒也不见得是同学们阅读不仔细,而是老师有意“刁难”大家。现在我想看看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打破老师给你们营造的这种“刁难”氛围。文中的第四自然段中提到“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了一杯,因为没有八宝,不甜呀。”这个句子中通过两个“总是”,你读出了什么? (老师的初步解读是:这两个“总是”说明了“我”和母亲的这种对话不是一次两次的,而是多次进行过了的。同时也表现了“我”和母亲在“爱”上的默契,母亲的心里装着“我”,“我”的心里也装着母亲。就在这一问一答中母亲快乐了,我也开心,爱之深情之浓,可见一斑啊!) 除此之外,老师还注意到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这个歌句子中有“总要”一词,这样用是不是显得用语不够严密啊? (老师的基本理解是:在这个句子中“总要”一词并无不严密之嫌,反而正是通过这个词语反映出村民的淳朴热情,懂得感恩,很有种团队意识,这也恰恰是作者对故乡久久不能忘怀的因素之一。) 课后补记――       2、介绍 “‘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当家乡的春酒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只剩下一个个生动的细节,酝酿着记忆的那坛异乡之酒时,与其说作者是对春酒的迷恋,不如说是对春酒中那份难以再演绎的人情味的依依不舍。也许家乡的春酒永远能酿造,但春酒中情感的那份温情却难以追忆。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太多,而是因为他对美好东西遗忘得太多。春酒激起了一种思念,作者思念的是春酒中浓得化不开的人情的温馨与芳香,思念的是春酒中满载童年欢欣记忆的一段怀旧情结,思念的是家乡风土人情中朴实又充满年味的乡土文化。  …… 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这句震撼人心的自问,道出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道出了对浓浓乡情的追怀,也道出了现代文明中生活的一种失落。时代的变化,使得作者对春酒中那份美好生活回归的寻找显得遥遥无期,并随思念的加深遥远成了一个越来越古老的神话。”   以上的文字是节选自章国华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第5期上的《行走在遗忘与铭记之间――细读琦君《春酒《。听了这段介绍,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也许会比原来更深入了,或许也能更好地通过文章浅显的文字读出其中蕴藏的浓浓的情意,并且能联系课文结合我们的生活更深刻地体会到美好的感情的难能可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感情的日渐缺失。那么,在他人的解读中同学们若能吸取到哪怕是一点点于己成长有利的东西,并把它践实到日常生活中去的话,那这篇文章就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了!   八、结合上述环节的理解与感悟朗读美句美段 导语:琦君的这篇《春酒》是一片诗化了的散文,文中的人物形象也被小说化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之前的理解和体会,深入到文本中,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心灵再去细细地朗读品味一番。要读出文中那种对故乡、对母亲、对童年深深的爱来!   九、反省 导语:课文的欣赏接近尾声了,现在请你与同学、老师、专家的阅读欣赏做一个比较反思,看看自己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并列出一条马山能调整的'对策。 课后补记――     十、比较阅读 导语:研读欣赏了《春酒》,老师现在再提供一篇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请大家做比较阅读,说说两者的异同。 月是故乡明――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 ,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

春酒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赏析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完美情感。

2.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美丽乡愁。

3.课外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4.联系生活体验,寻找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和学生交流当地家乡话开始。

乡音总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许多年后,当你走在异乡的土地上,耳畔听不到这声声熟悉的乡音,眼中见不到这张张亲切的面容,那时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呢?(学生回答)

是啊,故乡是许多人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她对远离了几十年故乡的思念,不是一首诗,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乡的“春酒”,就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整体感知,为“春酒”取名。

听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能否取一个适宜的酒名来体现自己所品尝到的“春酒”的味道。

师:从学生取酒名的角度板书:童心酒母亲酒乡情酒。

三.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完美情感

1.问:端起这杯童心酒,你觉得哪些细节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例子①“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那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貌,充满童趣。

②“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

“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以我当时孩子气的心理去揣摩小花猫,可见我也一样馋得要命,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

③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小猪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另外,如“总是”“一马当先”“眼巴巴”等说明我对喝春酒的急切情绪。

2.师: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完美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

问:如果把文中描述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取哪个细节?为什么?

同桌交流。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能够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看哪组同学拍摄得最到位,能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学生讨论交流。

(2)回答时尽量引导学生去品读细节中母亲的不同侧面,每个镜头所蕴涵

的完美的母性。

如: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最好喝。

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

纯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脸红红的

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教师可问学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那里把母亲的神态拍成“腼腆”不是更能表现母亲的淳朴吗?“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突现了“母亲酒”的涵义。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完美的母性。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3.问:琦君怀念的仅仅是她的母亲吗?品析“乡情酒”时可明确:

①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最好体现。

②乡邻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时的融洽的气氛

③“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才过瘾。”(大家如此喜爱这个小姑娘,邻里之间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令人向往。)

小结: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这正是琦君永远记忆中的故乡。

四.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美丽乡愁

1.师: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道地家乡味)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完美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关注最后两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19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

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让学生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

师: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它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五.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1.师: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

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

问: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乡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明月、笛、乡音、秋风等)。让学生吟诵有关乡愁诗句。

2.小结:故乡情结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明月、暮日、乡音、秋风、老树等这些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更深沉的情感。故乡情结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从古至今,多少人为谋生存图发展,背井离乡,羁旅天涯,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也不管春风得意、事业有成,还是惨淡失意、穷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总是像影子一样紧紧相随,让人魂牵梦绕。求学海外的学子学成归国,客居他乡的华人华侨或回大陆寻根认祖,或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这都是缘于那份深沉的故乡情结啊。故乡情结成为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六.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师:故乡情结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对我,一个普通的人而言,故乡情结是

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番薯糕。记得母亲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在一个大筛子上,在阳台上晾晒。那金黄的色泽伴着阵阵香味对我充满了无限的诱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当这时,母亲总会轻轻拍一下我的手,嗔怪着说: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晒干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来才有味道。“此刻我偶尔从超市买回一袋地瓜干,却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后当我身居另外一个城市,我依然会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为它是我对故乡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忆。

那么当故乡和你渐行渐远的时候,当它在你心中成为了遥远的回忆时,萦绕在你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又会是什么呢?你也像老师那样试着写下一两句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示例:故乡情结是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

是童年嚼在嘴边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

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结束语:故乡是一道永远也看不厌的风景,故乡是一段永远也忘不了的过去。那融入生命的故乡情结不仅仅镌刻在每个游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走得多远,故乡这个生命的根,精神的根会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记住:心灵的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丰饶博大的精神家园。

《春酒》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作者透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根据散文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我把授课课型定向为以学生感悟体验为主的美文赏读课。在过程和方法上,突出新课程语文教学“生活化、生命化、体验化”的理念,致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性灵,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是熏陶、是濡染。

第一步是美读感知。课文文质兼美,配上舒缓的“思乡”主题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很快融入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美读让学生为“春酒”取酒名的创意设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用心主动的学习中把握了文本、理解了意蕴。

第二步是品读鉴赏。重点引导学生找出细节描述(细节是文章中鲜活的花朵),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和交流,体会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乡邻的浓浓感情。品读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与不同体验,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喜欢的词句,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下透过分析文章中具体的词句来体悟情感。

第三步是拓展理解。乡愁是本文的一大主旨,故乡情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透过师生共同交流从古至今的思乡的文学作品,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感悟从风俗美、人情美到中国人的故乡情结,就应说是理解上的超越,使本课的教学在灵动中透出厚实。

第四步是体验感悟。对初中学生来说,乡愁这一人生意蕴显得有些含蓄深刻,我在教学时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和积累。教学中我动情地回味童年家乡番薯糕的香味,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用心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果教师是个注重情感体验的人,那她的课堂必须充满情趣极富吸引力的。在本课教学中美的情感流淌在每个环节中,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对《春酒》的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是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活动。所以我一向认为语文教学课堂就应是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场,任何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语文教学中,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热爱、向往、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这堂课,我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情感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中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到达“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我学说衢州话,既拉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又很自然地引出道地的家乡人说道地的家乡话,品道地的家乡味。在舒缓的“思乡”主题音乐中,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读,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介绍作者生平时,我把它放在学生已体验了蕴涵在春酒中这些完美丰富的情感后,已品尝了这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后,期望作者思乡难回的感伤情绪能弥漫在他们的心间,让故乡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在自己学校试教的时候讲到琦君逝世时,好几个女生都流泪了,而那天整个课堂气氛也是异常安静的。这种静默,是在用心与文本对话,是用频繁的问答所难以到达的一种最佳的感悟境界。再如,为了使学生把文章体现的美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到达这节课情感教学的目的,我捧出珍藏在我记忆里的一杯“春酒”——童年的番薯糕,动情地回味童年家乡番薯糕的香味,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感染学生,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用心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课堂上学生用心编织的故乡情结十分丰富:如枣树下的快乐、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茶

香、记忆中温暖的笑容等,这些或完美或温馨或留恋的各种情愫在学生心中潜滋暗长,汇成一股情感的暖流,让故乡在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眼里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种以学生“入情——动情——抒情”这条情感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是到位的。

可教学的到位在我看来仅仅完成了王曜君老师所说的教学的“有序”,而非“有效”。整堂课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或如邱才妹老师所言学生的表现是平静的,真正有亮色的地方是寥寥无几的。究其因,除了偌大的环境让我找不到回归教室的感觉外,更主要的是在于自己的临场发挥是差强人意的。王曜君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课堂驾驭潜力尚有距离,这也体现了一个教师自身的底蕴不足和课堂的“顿悟”不强。如在品析文章的细节描述时,我期望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感受其间完美丰富的情感,可当有些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讲到实质时,我心里开始发慌,担心盘在这个环节中走不出来造成拖堂,而不是想着怎样有效地去启发学生走出笼统的回答圈子。所以这一部分的分析显得琐碎而冗长,使整堂课时间分布也不够合理。而且我的提问方式是十分单一的,“还有吗?”“还有不同的回答吗”,缺乏或恰当灵活、或浅近易懂、或幽默含蓄的教学语言来启发引导,此刻回想这一环节实在是不出彩的。更为糟糕的是,在为母亲拍特写镜头时,我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未交流前已有好几个学生举手了,而我却还是按预定的程序先让他们讨论,这做法的确十分不成熟,是教学机智缺失的表现。其实我当时一闪念的想法是如果让他

们立刻回答,听课的老师会不会认为这是事先已抛给学生的问题,结果我这程式化的40秒讨论是比预设还要预设。这堂课的设计看似精致其实缺少的是涌动的灵气。事实上,语文课堂有围绕着语言而展开的师生活动,而经常成为充满变易性的心灵之场,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需要教师随意、随机的应变。这种应变是智慧的,是在倾听、思考、交流之中的有效沟通。

另外,关于本文主题的开掘,我定为“思乡”。我以为这种情感基调对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是易于理解和认同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体悟那份故乡情结是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种滋味,它让春酒的味道变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蕴藏着一份完美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让这些蕴涵其中的完美情感真正地成为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活水。但我思考到语文是文化之树结出的语言之果,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重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让课堂散发出文化意味,从而使语言形式因根基深厚而光彩照人。于是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把“思乡情结”升华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但很遗憾,课堂中我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理解,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从语言到文化是不是我们语文课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让学生在学习的始终都有自我个性的情感体验加入其中,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当文化只是成为我们语文的美丽装

饰时,我想语文课也就失去了它最真实的味道。

浅陋的思考但却是我最真实的心声。恳请得到各位同行的热情指教,同时对在博客中给予我鼓励、支持和指点的教师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我明白这些言辞已化为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执着前行。

春酒课件(篇4)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以往的现代文教学,喜欢将文本肢解,拆解成许多知识点,重视对文本结构、表现手法的分析,主旨的归纳,但文本与学生的经历缺乏联系,学生获得的是一地鸡毛式的知识,缺乏了整体的情感体验和熏陶。由于有效品读与生动体验的缺席,学生对文本也就渐渐失去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以品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生才会学得轻松有效,又感觉兴味盎然;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案例背景】

《春酒》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内容。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题,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民俗、故乡的人来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而思乡的情绪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基本上缺乏切身的体验。如果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经历,使之深入文本,就很难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那主题的揭示与升华也是空中楼阁,缺乏铺垫了。之前笔者曾以一则住校生的日记引入,由于八年级学生都没有离家住校的经历,开始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后面的品文就相当吃力,课堂就像一台老化的机器有气无力,只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教后进行了反思、调整,改从民俗入手,从大家都熟悉的过年的风俗、游戏导入,进行了一次尝试,效果不错。本案例描绘了这节课的一些片段。

【案例片段描述】

一、导入

(在轻快的《喜洋洋》的乐曲中)展示一组有关过年风俗的图片。(孩子放鞭炮、吃年夜饭、贴对联、拜年和拿红包等)

师:看到这些似相识的画面,你们会想到自己哪些类似的经历吗?

生1:我想到了自己放鞭炮的事。

师:能讲得具体些,说一下细节吗?

生1;那次我偷偷地把鞭炮放在妹妹的脚边,啪一声,我妹妹吓得大叫。真是过瘾!

师:嗯,有声有色!

生2;我想起自己拿压岁钱的事,我觉得拿到爸妈给的压岁钱,心里特别舒服,甜滋滋的!

生3;我想到正月总是要到亲戚家拜年,也总是要喝酒,喝了这家喝那家的,很热闹!

生4;我记得那次爸爸叫我贴对联,我费了好的劲才能贴正,看着红红的对联,也挺有成就感的。

师:同学讲得很生动。是的,过年会有许许多多的风俗,而我们也是伴随着这些风俗长大的。其实我们古人就有这些活动了。

(展示王安石的《元日》、瞿佑的《屠苏酒》、文征明的《拜年》) 生齐读。

那你们知道在六七十年前,我们温州过年时都有哪些风俗吗?(不知道)好,那我们就随着琦君一起走进她的文章《春酒》。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介琦君,字词教学。

学生带问题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总体内容,并回答问题。(过程略)

三、二读课文,品味细节

师:这一杯春酒是一杯甘醇的美酒,因为它是由许许多多鲜活的细节汁液酿成的。文中的一处处的细节描写充满情趣,体现了作者富有情趣的生活。你能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品一品吗?

(学生勾画出各自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句子,并小组讨论。)

生1:我喜欢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这一句,因为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很贪心。

师:比作蜜蜂为什么好?换作小猪不是更能写出我的肚子吃得鼓鼓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1:蜜蜂是小小的,很可爱,可以写出我的活泼可爱。

生2:蜜蜂是活泼的、灵巧的,写出我很有灵气,而小猪是傻乎乎的。

生3;蜜蜂肚子里蜜是甜的,说明酒是甜的,而小猪是臭烘烘的。

生4:蜜蜂是勤快的,而小猪是懒惰的,只知道睡觉。文中的我吃饱了还捧了一大包回家,说明我很勤快。(边说边比划)

师:同学们想得真是仔细,还配上肢体语言,精彩!这个细节是写我的,文中写我的细节还有吗?

生1:我找到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这句。细致地刻画出我的好奇。

师:为什么要偷偷?去掉行不行?

生1:因为妈妈警告过只能舔一指甲缝的。因为偷偷能写出妈妈酿的八宝酒太香了,我忍不住想多吃,所以不能去掉。

生2:偷偷说明酒对我的诱惑太强了,连妈妈的警告也顾不得了。

师: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你当时的感觉怎样?

生2:有。有一次到姑姑家玩,她家冰箱里放了许多碎碎冰,这是我最喜欢吃的。姑姑不让表哥吃太多,一天只能吃两支,但我们实在忍不住,便和表哥偷吃了好几支,那滋味真是好极了!

师:呵呵,讲得老师都流口水了。(生笑)

生3:我觉得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中的端着,闻着这两个词用得很好,能写出我对酒的珍惜,舍不得喝的样子。

师:上文不是说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吗?改成一口气喝了下去不是更好吗?

生3:可是妈妈不可能给我倒很多呀!就眼前杯底里这一点点,我只能好好闻闻喽!

生4:我喜欢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里的也字从侧面说明我贪爱春酒,富有情趣。

师:找得真仔细!看来小花猫和我有共同爱好呀!

生5:老师,跨门槛里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我认为这里的捏字用得很传神,能写出我对酒非常珍视,在我看来,它是最宝贵的。所以就是摔倒了也要紧紧捏住杯子。

师:人摔伤了会好,杯子摔碎了就完啦!对比之下,还是杯子要紧。

生6: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句能写出妈妈酿的八宝酒太香了,我舔一下根本不过瘾。

生7:第五段的眼巴巴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十二碟非常渴望。

师:好像在说十二碟,我的眼里只有你! (生笑)

师:同学们真是慧眼独具,从动作、心理等角度品出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童趣,深刻而又细致。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又有点淘气的小女孩似乎正歪着脑袋向我们微微笑呢!

那文中写母亲的细节又有哪些呢?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母亲形像呢?

生1: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很是得意的说。这句放看出母亲对自己的手艺很自豪。说明母亲是个能干的人。

生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地把花厅给大家请客,乐意可以说出母亲是个大方的人。

生3: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母亲对自己酿酒的秘方一点也不保密,说明母亲很无私、是个热心肠的人。

生4: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的说明母亲不沾恶习,有妇女的传统美德。

生5;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说明母亲作事很有尺度、是个有原则的人。

生6:母亲总是笑迷你,乐意,说明母亲很慈爱、温柔、善良。

师:是的。这样的母亲实在是太完美了。她身上几乎拥有了女性所有的美德。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人呢!文章中除了描绘了我和母亲以外,还写了哪些家乡的人?

生1:阿标叔。巴结地把煤气灯下班罩擦得亮晶晶,可见他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生2:第5段也有提到乡邻,只要乡里有人急需用钱,大家都很乐意帮忙,说明乡邻关系融洽、家乡人个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生3:我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这句也可以看出乡邻关系非常融洽,不然我不会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的。

师:对。文章从正面、侧面多角度地描写了家乡淳朴的民风、融洽的关系,这样温馨的氛围,实在令人向往。可见围绕着春酒,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家乡的母亲、家乡的风俗、自己的童年。

师:这样看来,回到刚上课时的问题,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不是,是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深深的怀念,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对,是思乡之情。完美的母亲,难忘的童年,淳朴的乡亲只有在家乡才有,叫我怎能不想家呢?

文章中哪一段思乡之情体现得最浓最深呢?

生:是最后一段。

通过对这一段中的两个语气词啊和呢的语气和节奏的朗读指导,品味句子当中强烈的感情。

至此,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就象春酒一样氤氲环绕,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思乡的氛围中,久久不能自拔。主题的揭示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乡愁诗欣赏,课堂小结(略)

【案例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铭记于心的、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

学生对这一具体的情境、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所以课堂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如本课的导入部分,原来是以一则住校生的日记引入的,由于八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经历,情感就难以调动起来。而以过年的风俗入手,因为学生都有感触,都有过打鞭炮、喝喜酒等的经历,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情感氛围的营造也就容易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学生就能快速、深入地进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学生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许许多多智慧的火花,往往许多想法令人耳目一新,让人意想不到。教师往往也能从中获取不少收益教学相长啊。

2、语文课姓语,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对文本的品读:

从文字入手,结合学生的体验,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意,再从文本出来,进行拓展延伸,进而上升到文化的层面,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想,这是语文的根本。音像、媒体资料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累、经历,营造更好的氛围来品读文本,而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把语文课上成民俗介绍课、多媒体展示课等等。只有抓住了品读这一关键,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品文环节中的换、删、 改等,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关键字词深入文本,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素养。更是借品读来唤醒学生的体验与思考,形成一种深层体验与思考的习惯,透过文本中文化意象,揭密传统文化,为构建新文化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3、有效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有差异才有交流,由交流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接近最近发展区。本课中,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富有情趣的句子,再小组交流。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发现时,老师因势利导,适时评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及交流欲望。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原来高高在上的指点型变成平等参与的合作型,老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逐步深入文本,探究蕴含在字里行间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韵味。教师的平等交流换来了学生的积极的动脑动口,在交流中碰撞出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

4、新课程标准倡导用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

透视本课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需要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认知结构,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现代教育技术,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编写的精神,创造性开展教学设计;更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大胆付之于实践,勇于尝试,努力创设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师生互学,和谐交流的平台,在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

春酒课件(篇5)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的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重的记忆与怀念。”本篇文章也是如此,作者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文中的细节富有情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细体会琦君那份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和细腻温婉的笔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思念,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地怀念。乡情,亲情,民俗,童趣融入一壶春酒,道尽作者诗意心情。

三、品读课文,结合语句体会

采用跳读的方式,设置三个话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要求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一个 的‘我’,你看 ”

“这是一位 的母亲,你看 ”

“这是一群 的乡亲,你看 ”。

四、欣赏课文细节描写,品味精采的语言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品一品,说一说,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可以这样说:

我感触最深的是……

通过对细节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质量。

五、拓展训练

(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二)推荐阅读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六、小结

本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情真意切,诗近情遥的艺术世界。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于朴素的自然中独具一份匠心。

春酒课件(篇6)

2、理解作者透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细节描述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2、理解作者透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齐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能够买很多想要的东西。

请同学们谈一下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1.积累的字词:枸杞(gou3qi3)门槛(kan3)过瘾(yin3)凑(cou4)齐酬(chou2)谢

要求: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体会文中深情。

思考: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作者用一些细节描述来刻画人物,描述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述有什么作用?(分小组讨论)

“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必须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能够添点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研读小结:

问: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述得那么细致呢?明确:对故乡有感情。

明确:风土人情。(母亲、喝酒的事)这其实也是作者所说的家乡味。

透过作者的细节描述,其中甜蜜、情趣和浓厚的淳朴人情便跃然纸上。

五、课堂小结。

我们读了文章后,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那种浓郁的家乡情显此刻字里行间。

此刻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大家共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朗读时,注意节奏放得慢一些,抓住浓浓的思乡情。)

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乡。既然家乡味这么难忘,这么快乐,作家就想找回这种家乡味。

作者想找家乡味,但是失败了。所以她在最后困惑地说:“但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个传统节日。

2、完成自主。

春酒课件(篇7)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挑剔、煨炖 、一马当先、顾名思义”等词的读音与词义。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1.朗读教学法。

2.合作品读法。

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刚刚过去的春节还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也许我们的耳畔还回响着春节的鞭炮声,也许我们还沉浸在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时光中……那么有哪位大胆的同学能告诉我们――他在春节里最喜欢的一件事或场景,请用一句话叙说。(本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大胆参与课堂发言的勇气,也在锻炼学生的即席发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在为深入理解与体会课文意蕴而做铺垫。)

师评说学生发言,并巧妙导入正题。那么,今天我们来听听一位八旬老人是怎样叙说她童年时在春节里最爱干的事。让我们共同走进琦君的《春酒》。(投影课题)

以课件投影为主。

三、检查预习,正音释词。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重在字词点滴积累,数量要少而精,尽量以书本注释与练习中列举为要,若在朗读中遇到不明字音,师则在黑板上随时明确更正。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ī) 枸杞子(gǒu qǐ zǐ)

四、 师生共同用情读文,整体感知文意。

注意思考投影中的几个问题。(师设问要讲究,难度上要有层进性,逻辑上要有目的性。)

问1:文章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问2: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

明确:喝母亲自酿的八宝酒 补气、健脾、明目,药香加酒香,味甜 亲密融洽、温馨和谐

问3: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故乡人那些品质?

问4: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明确: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酒怀人,表达对母亲、亲人的思念,对浓浓乡情、难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五、品读课文,佳句赏析。

1.请同学研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意在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品词赏句的能力。)

3. 师事先精心挑选好几个细节的例子。若学生提出,顺水推舟,点拨赏析;若学生未说出,则相机抛出,做到自然。

如:关于母亲的细节(母亲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柔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母亲得意(兴奋、自豪的外露)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无私、朴实、富有耐心)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2)不仅是酒,……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两个“总是”与“还”极言母亲善始善终,心地无私。“笑眯眯”说明母亲善良淳朴、诚心热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1)我是母亲的代表(写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极富爱心,母女情深。)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母亲的代表,当然名正言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彻底抛开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说明民风淳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写出“我”的憨态可拘。),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吃得填满了肚子,伸长了脖子,这还不算,还得尽量多带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真有那么馋吗?看看下文“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已经不稀罕了。”看来“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气氛之热闹”,小孩子不就是爱凑热闹吗?一句话活现出当年的童心童真。)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八宝酒的魅力之大。)

又如: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什么特点?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叠词“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点燃的仅仅是煤气灯吗?还有暖暖的人心,还有对这种热闹氛围和融洽关系的热爱。

师评:文中朴实无华的美句,俯拾皆是,细细品味,味同甘醇。

4.文中的人物描写很生动,写了哪些人物?

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对谁的描写最出色?(此题为机动,若时间有限,可略去)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为逝去的、进行的美好时光“摄影”吧!同学们都坚持写周记或日记就是很好的练笔。

1.仿句填词。

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酒有一种__的味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酒有一种__的味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3.再次引用琦君的语言点旨。

投影显示:“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1.搜集并整理与酒、思乡主题有关的诗句及名篇,写在摘抄本上。

2.写过春节时让你怀念的细节。

3.推荐课下阅读: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萧乾的《枣核》、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

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唤起思乡的高潮,在呼应主题与课题中结束此课。

[春酒教案]

春酒课件(篇8)

师: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情绪,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诗歌中这样写到:“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相信同学们也有过思乡的感觉,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中,用你的笔仿照例句记录下你独特的思乡感受,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多媒体出示例句并播放音乐《思乡曲》)

例句1家乡是一坛陈年老酒,在遥远的他乡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例句2思乡是一弯明月,总在静夜里升起,照着远方的故乡,也照着无眠的我。 (指明两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仿句)

师总结: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心怀故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最后,让我们对那些正在被乡愁困扰以及将来可能被困扰的人们,大声说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板书设计:

事: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

风俗之美

自制八宝酒 深情之美

春酒 人:母亲慷慨大方 热情好客思乡的酒 “我” 天真可爱 童真童趣 怀旧的酒 乡亲淳朴善良

阿标热心 好客

春酒课件(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故乡的新年习俗,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

2.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网123网

文章描绘了家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处?用下列句式说话:

填空3:⑴风俗之美美在……,表现为……

(迎神拜佛,祭祀祖先,祈求吉利;过新年时大人忙碌,小孩快乐的热闹气氛,沉醉其中,暖意传遍全身)

⑵人情之美美在……,表现为……(多煤体7填空)

(儿时故乡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的事;乡亲之间需钱急用就互相“起会”,会首置办“会酒”以表酬谢;)

师:春酒中寄托着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民俗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都是从“道地家乡味”中咂摸出来的。作者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二、跳读课文、小结内容

一篇《春酒》、让我们品出了民风之美、人情之美、它不再是一篇课文、它像一杯鸡尾酒、调和了人类心中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它又是一粒催化剂、激发了我们那么美好的情趣、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那在你看来、《春酒》又像什么呢?请你也用一句比喻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吧.

填空4:《春酒》还是:(多煤体8填空)

(春酒还是民俗的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酒还是思乡的味道,“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酒还是母亲的味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春酒还是道地的家乡味道,“乡音无改鬓毛蓑。”)

师:(小结)这一壶春酒啊,乡情,亲情,民俗,童趣融入这一壶春酒中,道尽作者诗意的心情啊,故乡的酒,母亲的酒,游子心中醉人的酒哟。(多煤体9总结)

春酒是作者乡愁的寄托。这种写法叫做──寄情于物(春酒---思乡)

围绕着思乡的这个焦点,琦君把许多有关片断汇集在一起,这恰好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多煤体10)

三,齐读课文,感受内容

家醅已然不在,故乡却依然是水天一角,海阔山遥。一位青年诗人这样说到:他对故乡的思念就是东方飘逸的童年,总爱把故乡思念成母亲的模样。一杯荡漾着孩子气的春酒,一杯浸渗着母爱的春酒,实质上是一杯浓浓的家乡酒,这是绮君对故乡的最深沉的、最刻骨铭心的眷念。同学们可能未曾远离过自己的故乡,很难体会到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怀念,我们利用文字再来体会一下那种感伤。将课文最后一句话带着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再读一下。关键字:]:网123网

师: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于我们可能是悠悠的感伤,对于海外游子们却足以让他们潸然泪下。我相信,此时此刻,所有听课老师的心正被你们的声音感动着,被你们的诗意与温情感动着!可遗憾的是,20xx年的6月7日,这位温柔敦厚的作家去世了。临终前,她唯一的心愿就是:一定要把骨灰送回故乡.是啊,叶落总要归根、梦中应识归来路。或许,此时此刻,琦君的芳魂正载着那杯春酒跨越海峡——回家了。也让我们用下面的这首诗送别琦君,祝愿她回家的路上,一路走好!(多煤体11)

四.作业.

这一杯春酒是一杯甘醇的美酒,因为它是由许许多多鲜活的细节汁液酿成的。文中的一处处的细节描写充满情趣,体现了作者富有情趣的生活。课后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品一品!((多煤体12作业) 下课、谢谢各位同学(多煤体13结束)

春酒课件(篇10)

l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能够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就应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能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到达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1、品味文章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述,体会其作用。

1、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领悟文章的意蕴。

2、透过分析课文,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l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细节描述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透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点。

l学法指导:

1、透过了解春酒的配制过程及相关风俗知识,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对故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透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述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透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齐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能够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这天我们就一齐学习琦君的《春酒》。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此刻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齐。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个性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不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透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述来刻画人物,描述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述有什么作用?(第5D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必须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能够添点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四)透过对人物的细节描述,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13小组讨论)

(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述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资料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1、余光中《乡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创设阅读氛围。孩子对于新年总是有着许多丰富的感受。教师在课前能够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2、在充分调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并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

3、教师就应介绍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动经历,使学生能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到达对作者较为深刻的理解。

1、导语: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齐度过的。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同学们最盼望的无疑是春节。春节不仅仅有玩的、吃的、穿的,更有压岁钱,能够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每个地方过年的风俗又不尽相同,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这天我们就一齐学习琦君的《春酒》。

2、板书课题、作者:

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此刻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齐。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个性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不仅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透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一)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

(三)作者用一些细节描述来刻画人物,描述风俗。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述有什么作用?(第5—12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

(1)“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必须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2)“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能够添点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1)“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2)“席散时,会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3)“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四)透过对人物的细节描述,你对这些人物也有自己的看法,请谈谈!(第13小组讨论)

(五)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述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思乡之情。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你读过这类作品吗?把你所读作品的资料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1、余光中《乡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1.赏析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完美情感。

2.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美丽乡愁。

3.课外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4.联系生活体验,寻找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从和学生交流当地家乡话开始。

乡音总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最美的语言。许多年后,当你走在异乡的土地上,耳畔听不到这声声熟悉的乡音,眼中见不到这张张亲切的面容,那时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呢?(学生回答)

是啊,故乡是许多人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台湾著名作家琦君她对远离了几十年故乡的思念,不是一首诗,也不是一曲歌,而是斟上了一杯故乡的“春酒”,就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整体感知,为“春酒”取名。

听教师配乐朗读,要求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能否取一个适宜的酒名来体现自己所品尝到的“春酒”的味道。

1.问:端起这杯童心酒,你觉得哪些细节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例子①“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那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貌,充满童趣。

②“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

“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以我当时孩子气的心理去揣摩小花猫,可见我也一样馋得要命,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

③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小猪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另外,如“总是”“一马当先”“眼巴巴”等说明我对喝春酒的急切情绪。

2.师: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完美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

问:如果把文中描述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取哪个细节?为什么?

同桌交流。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能够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看哪组同学拍摄得最到位,能给大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1)学生讨论交流。

(2)回答时尽量引导学生去品读细节中母亲的不同侧面,每个镜头所蕴涵

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教师可问学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那里把母亲的神态拍成“腼腆”不是更能表现母亲的淳朴吗?“得意”是得到别人夸奖后一种甜蜜的神态,更能突出母亲的质朴和贤惠。

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突现了“母亲酒”的涵义。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正是人类情感中最完美的母性。它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3.问:琦君怀念的仅仅是她的母亲吗?品析“乡情酒”时可明确:

①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最好体现。

③“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才过瘾。”(大家如此喜爱这个小姑娘,邻里之间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气氛令人向往。)

小结:醇厚的乡情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处处充满温馨充满融洽充满快乐的故乡。这正是琦君永远记忆中的故乡。

1.师: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此时你品出了春酒真正的味道吗?(道地家乡味)这些蕴涵在春酒中最完美的情感正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啊。光阴荏苒,她还能品尝到这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吗?

关注最后两段。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因为她已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了。

2.了解作者生平。琦君19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

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让学生带着这份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

师:那份挥之不去的美丽乡愁正是萦绕在作者心中一份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它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怆痛。

五.拓展感悟从古到今乡愁中的故乡情结。

1.师: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

离故土的人,都会对故乡怀有深深的思恋。因此思乡成了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作家们往往借用丰富的事物(即意象)来表达对故乡无尽的情思。

问:琦君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甜美的春酒中,除了酒,在思乡作品中常常借助哪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明月、笛、乡音、秋风等)。让学生吟诵有关乡愁诗句。

2.小结:故乡情结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明月、暮日、乡音、秋风、老树等这些不同的意象赋予了乡愁更丰富的内涵,更深沉的情感。故乡情结已沉淀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从古至今,多少人为谋生存图发展,背井离乡,羁旅天涯,但不管走到哪里,走得多远,也不管春风得意、事业有成,还是惨淡失意、穷困潦倒,生育自己的故土总是像影子一样紧紧相随,让人魂牵梦绕。求学海外的学子学成归国,客居他乡的华人华侨或回大陆寻根认祖,或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这都是缘于那份深沉的故乡情结啊。故乡情结成为了具有强烈凝聚力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

六.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

师:故乡情结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对我,一个普通的人而言,故乡情结是

飘漾在空中的番薯糕的香味。童年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番薯糕。记得母亲把蒸好的番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放在一个大筛子上,在阳台上晾晒。那金黄的色泽伴着阵阵香味对我充满了无限的诱惑。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每当这时,母亲总会轻轻拍一下我的手,嗔怪着说:看你急的,番薯糕要晒干了才好吃,甜甜的嫩嫩的,嚼起来才有味道。“此刻我偶尔从超市买回一袋地瓜干,却再也嚼不出童年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多年以后当我身居另外一个城市,我依然会想起童年的番薯糕,因为它是我对故乡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忆。

那么当故乡和你渐行渐远的时候,当它在你心中成为了遥远的回忆时,萦绕在你心中的那份故乡情结又会是什么呢?你也像老师那样试着写下一两句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是童年嚼在嘴边那甜甜的嫩嫩的滋味;

是生命中一段最本色最温暖的回味。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结束语:故乡是一道永远也看不厌的风景,故乡是一段永远也忘不了的过去。那融入生命的故乡情结不仅仅镌刻在每个游子的心中,它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无论走得多远,故乡这个生命的根,精神的根会依然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记住:心灵的故乡永远是我们心中一座丰饶博大的精神家园。

《春酒》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作者透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根据散文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我把授课课型定向为以学生感悟体验为主的美文赏读课。在过程和方法上,突出新课程语文教学“生活化、生命化、体验化”的理念,致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性灵,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是熏陶、是濡染。

第一步是美读感知。课文文质兼美,配上舒缓的“思乡”主题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使学生很快融入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美读让学生为“春酒”取酒名的创意设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用心主动的学习中把握了文本、理解了意蕴。

第二步是品读鉴赏。重点引导学生找出细节描述(细节是文章中鲜活的花朵),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讨论和交流,体会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乡邻的浓浓感情。品读中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与不同体验,让他们去发现自己喜欢的词句,在自主与合作探究下透过分析文章中具体的词句来体悟情感。

第三步是拓展理解。乡愁是本文的一大主旨,故乡情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透过师生共同交流从古至今的思乡的文学作品,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感悟从风俗美、人情美到中国人的故乡情结,就应说是理解上的超越,使本课的教学在灵动中透出厚实。

第四步是体验感悟。对初中学生来说,乡愁这一人生意蕴显得有些含蓄深刻,我在教学时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和积累。教学中我动情地回味童年家乡番薯糕的香味,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用心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如果教师是个注重情感体验的人,那她的课堂必须充满情趣极富吸引力的。在本课教学中美的情感流淌在每个环节中,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文学作品是超越实用价值的自由心灵境界,以文学作品为文本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情感教育活动。所以我一向认为语文教学课堂就应是一个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场,任何缺少情感的语文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语文,因情感的滋润而变得春意盎然。在语文教学中,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油然而生热爱、向往、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这堂课,我想构筑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情感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中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和文本和作者和教师激起情感共鸣,从而到达“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始终关注学生,用情境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如课前导入我学说衢州话,既拉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又很自然地引出道地的家乡人说道地的家乡话,品道地的家乡味。在舒缓的“思乡”主题音乐中,教师充满深情的朗读,使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特定的情境,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又如,在介绍作者生平时,我把它放在学生已体验了蕴涵在春酒中这些完美丰富的情感后,已品尝了这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后,期望作者思乡难回的感伤情绪能弥漫在他们的心间,让故乡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在自己学校试教的时候讲到琦君逝世时,好几个女生都流泪了,而那天整个课堂气氛也是异常安静的。这种静默,是在用心与文本对话,是用频繁的问答所难以到达的一种最佳的感悟境界。再如,为了使学生把文章体现的美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到达这节课情感教学的目的,我捧出珍藏在我记忆里的一杯“春酒”——童年的番薯糕,动情地回味童年家乡番薯糕的香味,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感染学生,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用心的情感氛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而且愉悦的情感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课堂上学生用心编织的故乡情结十分丰富:如枣树下的快乐、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茶

香、记忆中温暖的笑容等,这些或完美或温馨或留恋的各种情愫在学生心中潜滋暗长,汇成一股情感的暖流,让故乡在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眼里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种以学生“入情——动情——抒情”这条情感体验为主线的教学是到位的。

可教学的到位在我看来仅仅完成了王曜君老师所说的教学的“有序”,而非“有效”。整堂课学生的情感体验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或如邱才妹老师所言学生的表现是平静的,真正有亮色的地方是寥寥无几的。究其因,除了偌大的环境让我找不到回归教室的感觉外,更主要的是在于自己的临场发挥是差强人意的。王曜君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课堂驾驭潜力尚有距离,这也体现了一个教师自身的底蕴不足和课堂的“顿悟”不强。如在品析文章的细节描述时,我期望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来感受其间完美丰富的情感,可当有些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讲到实质时,我心里开始发慌,担心盘在这个环节中走不出来造成拖堂,而不是想着怎样有效地去启发学生走出笼统的回答圈子。所以这一部分的分析显得琐碎而冗长,使整堂课时间分布也不够合理。而且我的提问方式是十分单一的,“还有吗?”“还有不同的回答吗”,缺乏或恰当灵活、或浅近易懂、或幽默含蓄的教学语言来启发引导,此刻回想这一环节实在是不出彩的。更为糟糕的是,在为母亲拍特写镜头时,我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未交流前已有好几个学生举手了,而我却还是按预定的程序先让他们讨论,这做法的确十分不成熟,是教学机智缺失的表现。其实我当时一闪念的想法是如果让他

们立刻回答,听课的老师会不会认为这是事先已抛给学生的问题,结果我这程式化的40秒讨论是比预设还要预设。这堂课的设计看似精致其实缺少的是涌动的灵气。事实上,语文课堂有围绕着语言而展开的师生活动,而经常成为充满变易性的心灵之场,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需要教师随意、随机的应变。这种应变是智慧的,是在倾听、思考、交流之中的有效沟通。

另外,关于本文主题的开掘,我定为“思乡”。我以为这种情感基调对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是易于理解和认同的。教学目标只是让学生体悟那份故乡情结是蕴涵在春酒中的另一种滋味,它让春酒的味道变得更醇厚,而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如果蕴藏着一份完美的情感都是一杯香甜的“春酒”,让这些蕴涵其中的完美情感真正地成为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活水。但我思考到语文是文化之树结出的语言之果,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重文化含量和思想内蕴,让课堂散发出文化意味,从而使语言形式因根基深厚而光彩照人。于是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把“思乡情结”升华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但很遗憾,课堂中我并没有感觉到学生内心的震动和共鸣,教师以成人的阅历和思想把对文本的解读很难被学生理解和理解,语文课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所以我在反思,初中语文教学需不需从文化层面纵深处挖掘文本?从语言到文化是不是我们语文课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的有效性是否应基于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真实水平?其实语文教学真正要做的是,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启发、诱导,打开学生的心灵通道,让学生在学习的始终都有自我个性的情感体验加入其中,使其与文本产生深刻的、内在的交流与沟通。当文化只是成为我们语文的美丽装

饰时,我想语文课也就失去了它最真实的味道。

浅陋的思考但却是我最真实的心声。恳请得到各位同行的热情指教,同时对在博客中给予我鼓励、支持和指点的教师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我明白这些言辞已化为一束温暖的光,照亮我执着前行。

春酒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挑剔、煨炖 、一马当先、顾名思义”等词的读音与词义。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人情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合作品读法。

3.点拨鉴赏法。

教学课型

美文赏析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刚刚过去的2007年春节还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也许我们的耳畔还回响着春节的鞭炮声,也许我们还沉浸在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时光中……那么有哪位大胆的同学能告诉我们——他在春节里最喜欢的一件事或场景,请用一句话叙说。(本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大胆参与课堂发言的勇气,也在锻炼学生的即席发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在为深入理解与体会课文意蕴而做铺垫。)

师评说学生发言,并巧妙导入正题。那么,今天我们来听听一位八旬老人是怎样叙说她童年时在春节里最爱干的事。让我们共同走进琦君的《春酒》。(投影课题)

二、作家简介

以课件投影为主。

三、检查预习,正音释词。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重在字词点滴积累,数量要少而精,尽量以书本注释与练习中列举为要,若在朗读中遇到不明字音,师则在黑板上随时明确更正。

(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 炮制(páo) 挑剔(tī) 枸杞子(gǒu qǐ zǐ)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四、 师生共同用情读文,整体感知文意。

注意思考投影中的几个问题。(师设问要讲究,难度上要有层进性,逻辑上要有目的性。)

问1:文章写了过春节的哪些事?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思乡

问2: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

明确:喝母亲自酿的八宝酒 补气、健脾、明目,药香加酒香,味甜 亲密融洽、温馨和谐

问3: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故乡人那些品质?

明确: 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热情好客

问4: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明确: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酒怀人,表达对母亲、亲人的思念,对浓浓乡情、难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五、品读课文,佳句赏析。

句子。(意在培养学生专注的能力,品词赏句的能力。)

2.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请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教师巡视)

3. 师事先精心挑选好几个细节的例子。若学生提出,顺水推舟,点拨赏析;若学生未说出,则相机抛出,做到自然。

如:关于母亲的细节(母亲是记忆中最深刻、最温柔的怀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自豪的外露)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无私、朴实、富有耐心)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诚心热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再如:关于童年的细节(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记忆。)

(1)我是母亲的代表(写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极富爱心,母女情深。)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母亲的代表,当然名正言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彻底抛开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说明民风淳朴。))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写出“我”的憨态可拘。),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吃得填满了肚子,伸长了脖子,这还不算,还得尽量多带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真有那么馋吗?看看下文“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已经不稀罕了。”看来“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气氛之热闹”,小孩子不就是爱凑热闹吗?一句话活现出当年的童心童真。)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八宝酒的魅力之大。)

又如: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乡情是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亮晶晶”凸现了阿标叔的什么特点?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呼呼呼地点燃了,(叠词“呼”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三字连读应短促有力。)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多么淳朴的乡亲!)

点燃的仅仅是煤气灯吗?还有暖暖的人心,还有对这种热闹氛围和融洽关系的热爱。

师评:文中朴实无华的美句,俯拾皆是,细细品味,味同甘醇。

4.文中的人物描写很生动,写了哪些人物?

各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对谁的描写最出色?(此题为机动,若时间有限,可略去)

明确:母亲:善良能干 小女孩:天真可爱 乡亲:淳朴厚道 母亲

六、课文小结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 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为逝去的、进行的美好时光“摄影”吧!同学们都坚持写周记或日记就是很好的练笔。

七、拓展延伸

1.仿句填词。

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酒有一种__的味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酒有一种__的味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乡愁》)

3.再次引用琦君的语言点旨。

投影显示:“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八、布置作业(三选二做)

思乡主题有关的诗句及名篇,写在摘抄本上。

2.写过春节时让你怀念的细节。

萧乾的《枣核》、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

九、结束本课

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唤起思乡的高潮,在呼应主题与课题中结束此课。

春酒课件(篇12)

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美的让人充满无限的向往。

思乡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思亲的名句。你积累了哪些?说给大家听听!(生讨论总结,说出相关的古诗名句)

(多媒体展示相关的一部分有关思乡、思亲的古代诗词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体同学大声朗读这些古诗词名句。

师:其实,除了这些古代诗词之外,现代也有很多表现游子思乡思亲的文学作品,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乡愁》。(多媒体展示《乡愁》全文并播放朗读录音)

让我们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生齐读诗歌)

我们听了也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请和你的同桌分享你的感受。(指明两名学生谈论感受)

师总结:一湾浅浅的海峡将诗人与祖国大陆隔开,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想之情。而且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

帕金森课件


推荐一些关于“帕金森课件”的最佳文章让您受益匪浅,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请将其收藏起来。每个教师都必须拥有一些必不可少的课件,其中之一就是教案课件。然而,教师也必须清楚教案课件并非随便写写就行。优秀的教案和课件是实现多种教育理念的关键。

帕金森课件 篇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四肢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减缓,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围绕帕金森病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

专家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首先,遗传因素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存在某些基因变异与帕金森病的易感性有关。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生活空间、工作环境、饮食习惯、毒物接触等。此外,生活习惯也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运动不足、饮食不科学、熬夜等生活方式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有直接影响。

二、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中一种黑色素合成少量,而导致某些神经细胞损失,从而导致脑部运动控制异常。具体而言,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多巴胺合成减少,进而导致脑泡中多巴胺水平降低,从而影响到脑部的运动控制。其次,帕金森病还与脑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三、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主要特征是震颤、肌肉瘫痪、运动迟缓、行走不稳等症状。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手指、手臂和手腕的震颤,同时肌肉僵硬也是常见症状之一。其次,帕金森病患者还有许多其他症状,如表情淡、语言缓慢、步态异常、睡眠障碍等。

四、治疗方案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采用多巴胺药物是帕金森病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胼胝体切开术、卵圆窝切开术、核团毁损术等。这些手术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但也存在风险和副作用。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逐年增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让病患者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适。在预防方面,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健康饮食的改善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加强预防性健康管理和干预,有利于推迟帕金森病的发病时间和减轻症状。

帕金森课件 篇2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这种疾病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了解帕金森病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是神经元的退化,而这种退化很可能是由于环境和基因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过度的烟草使用、过度饮酒、农药暴露等环境因素可以促进病症的发展。然而,还存在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要减少帕金森病的风险,必须提高公众对环境健康和基因突变的认识,以及建立预防机制。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一般采用多巴胺制剂,如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可以提高神经元中多巴胺的含量,从而缓解病人的症状。外科手术也可以治疗帕金森病,其中包括深部脑刺激和赫斯特切断术等。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改善肢体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并可以缓解其症状。

尽管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定期锻炼对帕金森病病人也非常重要。通过运动,病人可以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强化肌肉和韧带,并促进新的神经元的生长和发展。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会对病人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公众教育,提高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意识,共同为病人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帕金森课件 篇3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肌肉僵硬、震颤和不协调等症状。本文将从帕金森病的症状、病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早期症状包括轻微的手部震颤或肢体僵硬,出现频率较低,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年龄的自然现象。但当病情加重时,病人的动作变得迟缓,表情消失,甚至还会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已证实与遗传、环境和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

二、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但医学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的受损和脑部神经元的损伤是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在大脑中产生快乐感和奖赏感。当多巴胺系统受到损伤或缺乏时,就会导致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此外,慢性毒性物质的暴露,如煤尘、农药和化学物质等都可导致此类疾病。

三、治疗

目前,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药物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如肌肉僵硬、颤抖和动作迟缓等。但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无法治愈疾病。

除了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该手术可以改善症状,但需要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物理治疗主要是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活力,减少肌肉僵硬、颤抖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措施来改善病人的症状,让他们更好地面对这种疾病,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课件 篇4

帕金森病: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的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引起肌肉僵硬和震颤。它通常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生,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目前,全世界约有10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手臂、腿部、腰部和头部的僵硬,手部和腿部的震颤,平衡问题和协调问题以及运动缓慢和不稳定。此外,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思考、记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

帕金森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传统上,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神经化学失衡。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某些药物使用也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

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和物理治疗。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利用多巴胺素来增加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水平。其它药物,如抗胆碱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也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不同症状。

对于那些症状较严重的患者,手术可以是一种选择。一种名为深部脑刺激(DBS)的手术可以减轻症状,增强症状感知的适度程度,并减少某些药物的使用。物理治疗,如全身锻炼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协调和身体控制。

尽管帕金森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锻炼和社交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最后,对于那些与帕金森病患者接触的人,理解和同情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疾病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来帮助和支持那些受到帕金森病影响的人。

帕金森课件 篇5

帕金森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肌肉僵硬、震颤、不自主的运动障碍。目前,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因此,学习和掌握有关帕金森疾病的知识,对于我们关心和帮助患者、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围绕帕金森疾病这一主题,展开一系列的交流和讨论。

一、概述

患有帕金森疾病的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包括四肢肌肉硬度、不自主的运动障碍和震颤,以及平衡和协调能力的下降等。该疾病由于神经紊乱所导致,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通过适当的治疗与干预,可以缓解疾病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常见症状

1.肌肉硬度:患者的肌肉变得僵硬,特别是在手臂、肩膀和腿部。常常使得患者的四肢运动起来困难,同时也带来疼痛和身体不适。

2.震颤:震颤是帕金森疾病的经典症状。患者的手,腿或脸部不停地颤抖,有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语言和嚼东西等功能。

3.不自主的运动障碍:患者的动作变得缓慢而有规律,常常会演变成不自主的运动障碍,即认为的“卡住”现象。严重的时候可能甚至会影响到日常行动的能力。

4.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由于帕金森疾病所致的肌肉合作失调,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也会下降,经常出现摔倒的现象。

三、诊断和治疗方法

1.医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医学检查方法,用于了解患者的脑部状况。

2.药物治疗:苯丙醇啶、左旋多巴等药物,可以缓解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但也包含了一些副作用。

3.手术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最常用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意识到患者的手术区域中的运动神经元,可以有效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4.康复治疗:如理疗、运动疗法等,协助患者维护肌肉韧性和增强身体协调性等。

四、帕金森疾病的预防

1.科学饮食: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身体的负担。

2.适当锻炼:适当的身体活动有益于维持肌肉弹性和关节灵活性。

3.避免风险因素:如长期吸毒、香烟等。

总之,帕金森疾病虽然不能说是不治之症,但却需要患者和家人共同的努力和支持,以减轻疾病的不良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帕金森疾病的知识,提高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和认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关爱。

帕金森课件 篇6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引起的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和震颤,但随着疾病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心理症状等问题。此类病症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因此了解和研究帕金森病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痛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主题出发,探讨帕金森病的相关问题。

一、帕金森病的初步了解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或老年发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无法治愈。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运动障碍和震颤,早期症状可能很轻微,如手部震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尽管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运动疗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及治疗

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和震颤,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心理症状等问题。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如果患者病情较轻,药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减轻症状。如果病情较重,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种选择,其中一种较常用的方法是深部脑刺激术。此外,运动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它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症状,并提高心理状态。

三、帕金森病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帕金森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由于病情的进展和症状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心,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因此,帕金森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建立支持体系,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并提高生活质量。

四、帕金森病的预防和降低风险

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彻底治愈帕金森病,但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进行适度的锻炼等。此外,避免暴露于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环境中,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五、帕金森病对社会的影响

帕金森病不仅会影响患者和家庭,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例如增加医疗支出、减少工作能力等。因此,社会应该关注帕金森病的研究和预防,提高公众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关注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支持体系和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护和支持。

总体而言,帕金森病是一种需要加强研究和关注的疾病,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整个社会。对于患者和家庭来说,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和治疗方案,关注心理健康,帮助患者应对困难,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加强疾病预防和研究,提高公众对于疾病的关注度和认识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资源和支持体系,也是需要进行的努力。

帕金森课件 篇7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会在老年人身上出现。该病会导致智力、语言和行动方面的缺失,甚至会使病人完全瘫痪。针对这个问题,医学界一直在积极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将通过帕金森课件,对该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详细说明。

一、病因

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与神经元的死亡有关。神经元是一种负责调节运动的神经细胞,如果神经元的数量减少或死亡,就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因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死亡,这种退行性死亡主要是由于脑内环境中纤维蛋白沉积过多所导致的。

二、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包括三大类:运动障碍、非运动障碍和认知障碍。其中,运动障碍是最为突出的表现,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运动缓慢等。而非运动障碍则包括嗅觉、睡眠、消化、尿布等生理问题。而认知障碍则主要影响病人的记忆、思维和语言能力。

三、治疗方法

目前,巴金森治疗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物理康复疗法等。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疾病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通过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和增加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等来缓解病情。而外科手术则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植入特定的电极来刺激患者的深部脑结构,从而减轻病情。而物理疗法则主要是帮助病人通过做一些针对性的运动来减轻病情。

四、预防措施

由于不明确帕金森病的病因,因此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不过,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习惯的调整来降低患该病的风险。首先,适当地进行运动和锻炼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也可以帮助降低患病的风险。此外,不要过度饮酒和吸烟,可以有效降低患上帕金森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在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方面,也需要我们注意自身的生活习惯,从而尽量避免患上这种疾病。

帕金森课件 篇8

帕金森课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并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为了提高大众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开展针对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也变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相关主题的详细阐述。

1、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

帕金森病的症状和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运动缓慢、姿势不稳、语言及咀嚼困难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也常常出现,如体位性低血压、便秘等。对于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及时重视是对帕金森病治疗的关键。

2、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与遗传、环境、老化等多因素有关。老年人、环境暴露、硝酸甘油、农药等接触者也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

3、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

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但对病情的影响是暂时性的。而手术治疗则是通过刺激某些脑区来缓解运动障碍症状的方法。但手术治疗也并不适合所有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4、 帕金森病的预防

预防帕金森病需要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的合理控制等方面入手。如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身心健康。此外,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毒素,减少环境污染。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遗传史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

5、 帕金森病的护理和康复

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护理和康复也尤为重要。如通过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言语康复等方式,来保持患者身体功能的最佳状态。同时,家属和社会应该也多给予关心、支持和理解,帮助患者重拾自信和尊严。

总之,提高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具体防治和康复治疗来说都至关重要。我们应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相关健康教育和宣传中来,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帕金森课件 篇9

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疾病,它会导致运动障碍、颤抖、肌肉僵硬、平衡不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帕金森病、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特编制了一份帕金森课件,以下是相关主题发言稿:

尊重和平等对待帕金森患者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和平等对待帕金森患者。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而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并没有任何感染,因此,我们不应该歧视患者或以其他方式让他们感到难过或不适。相反,我们应该尊重患者,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尽可能地保持独立和自主。许多帕金森患者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障碍,但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和支持来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颤抖、肌肉僵硬、运动障碍、平衡不稳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运动和日常活动表现。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打破帕金森病引起病变的机制,并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倡导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

最后,我们还应该倡导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虽然帕金森病无法完全治愈,但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有助于激活神经系统,促进身体内部的化学反应,从而增强身体功能。可以选择一些轻度和适度的锻炼,例如散步、踢毽子、健身操、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加肌肉力量和稳定运动。此外,还应该多摄入水果、蔬菜、清鲜水和高纤维食品,适量限制脂肪、糖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品的摄入。

最后,通过对帕金森病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关心患者,合理治疗和预防疾病,同时积极宣传健康生活的方式,帮助人们掌握健康知识,促进社会健康和福利的发展。

帕金森课件 篇10

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运动障碍,如震颤、强直和运动缓慢。该病通常影响到中老年人,是一个逐渐加重的病症。本文将深入探讨帕金森病,包括其症状、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一、症状

帕金森病早期的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如手震颤、手脚僵硬、步态不稳等。随着病程的推进,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同时症状也会进一步增加,如肌肉僵硬、运动缓慢、言语难以流畅、抑郁和睡眠障碍等。

二、原因

虽然帕金森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通过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体的患病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家族遗传在某些人群中可能是致病因素之一;一些环境因素如毒物和化学物品也被认为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尽管这种联系尚待确证。

三、治疗

目前,帕金森病还没有治愈的方法。但是通过药物和手术等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例如,一些药物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帮助病人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同样,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深脑刺激术可以帮助缓解运动障碍和其它症状。

四、预防措施

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少患病的风险。例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可以显著降低患病的风险。

总之,帕金森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减轻其症状,并降低患病的风险。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帕金森病的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国学课件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国学课件”,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国学课件 篇1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国学课件 篇2

国学培训教案:优秀国学经典课堂展示:《笠翁对韵》之《十二侵》

一、提问引入课题

师:“白对?”“红对?”(投影出课文内容)

生答:

二、揭示课题:

1、生读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打开书本

三、新授过程:

1、听朗读(看书听录音)用铅笔勾画不认识的生字。

2、重复一遍

3、学生自读不认识的生字。(生没明白意思,齐读了课文)

4、师拿出生字卡片,学生读,第二次重复,要求学每字读三遍。

5、生听录音小声跟读(可惜学生没跟上,全大声读,且读得差)

6、师教读(也不理想)

文中“卞和三献宝”学生读成“三献玉”,并提出来说是“玉”而不是“宝”,师由此讲“卞和三献宝”的故事。

7、一句一句读,读出对子的韵味(生读,读第一句)。

8、全班齐读第一句。(一字对)

9、读第二句(师范读,生学读)(二字对)

10、读第三句(三字对)

11、师由此讲欧阳修好学的故事,陶侃抓紧时间学习的故事。(勤三少,惜寸阴,茂树对平林)(个别读,齐读,男女分读)

12、听“光阴”的由来(日晷,……

13、讲杨震的故事(生读)

14、由北京的冷引出春的意景(读这一句)(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

15、由此想起《春晓》、《》,再读此句。

16、自由读下一句

国学课件 篇3

一.复习提问

1.昨天我们学习了《论语》选修的第二专题:克己复礼。集体朗读第1-5章

2.提问:

(1)孔子在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

克己复礼为仁

(2)孔子要恢复的是什么礼?

……

周礼

(3)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要恢复周礼的?请具体说明。

……

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下提出的,具体例子:(季氏)八佾舞于庭;觚不觚。

二.翻译6-10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6-10章。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六章。

……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有道:政治清明自……出:由……发出命令希:通“稀”,少

盖:大概陪臣:重臣,隔了一层的臣子执国命:掌握国家的命运

庶人:老百姓不议:不非议朝政(指政治清明了)

朗读这一章。孔子认为礼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

天下有道。

2.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七章。

……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奚:哪一个,什么。疑问代词先:把……放在前面,先做。

正名:纠正名分(与礼乐制度向违背的各种名分)

奚其正:正名干什么?其,语气助词,表反问阙如:空缺,保持沉默。

中:适当错:通“措”,放置名(之):给名分

无所苟:没有什么马虎。苟,马虎而已:(才)罢了

四个句子:

(1)子将奚先:子将先奚,宾语前置。

(2)有是哉,子之迂也:谓语前置,强调孔子迂腐之深。

(3)奚其正:其正奚,宾语前置。其,语气助词,表反问

(4)野哉,由也:谓语前置,强调子路粗野之深,表达了孔子对子路不认可正名强烈的不满和批评。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孔子认为礼的含义是什么?

……

正名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3.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八章。

……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君君:君有君道,第一个“君”,名词,君主;第二个“君”,动词,守君道,有君道(同下面的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信:诚然,这里表示假设虽:即使诸:“之乎”,它么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九章。

……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孝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弟,同“悌”,敬爱兄长犯上:冒犯长官

鲜:少务:致力,从事本:根本

道:原则

两个句子:

(1)未之有也: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情况。宾语前置

(2)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大概是仁的根本。判断句,其……与,大概……吧,表揣测。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应该怎么做?

……

孝弟

5.请一个同学朗读第十章。

……

翻译这一章。

一个同学指出这章的重点词语并解释。

色:在侍奉父母时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弟子:为人弟,为人子

服其劳:尽力效劳。服,做,从事先生:年长者馔:吃喝

曾:竟以为:把……作为

一个句子:

曾是以为孝乎:曾以是为孝乎。宾语前置。

朗读这一章。在这一章中提出复礼的内涵是什么?

……

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

三.归纳

这五章语录阐述了恢复周礼的内涵,主要有:天下要有道、要正名、要各司其道、要孝弟、要保持进该和悦的神色。

国学课件 篇4

(一)重点字词句:

①非礼:不合礼节[古义];调戏(妇女)[今义]

②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觚不觚:前者:名词,一种饮酒器。后者:动词,像个觚。

④君君:动词,行君道,按君主的守则去做。臣臣:按臣子的守则去做。

父父:按父亲的守则去做。子子:按子女的守则去做。

⑤诸:之乎,兼词,代词+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⑥弟:同“悌”,敬爱、顺从兄长。

⑦是以为孝:介宾倒装(以是为孝)

(二)克己复礼的主张:

本课记载的是孔子有关恢复周礼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章:克己

3.14、7.5章:崇古

3.1、6.25、12.11章:秩序

16.2章:道

13.3章:正名

1.2、2.8章:孝梯

17.21章:报恩

17.11、3.3章:仁

国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

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

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二、认读课文(

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

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

⑴用于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⑵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⑶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

⑷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用于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难句翻译类练习: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⑸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五、作业

1、背诵《论语》十则。

国学课件 篇6

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几周我们学习了作为古代小朋友启蒙读物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准备。

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

(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4、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五、总结:

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国学课件 篇7

【设计理念】

《百家姓》都是由孤立的单字组织起来的,相互之间没有意义联系,要让二年级的学生诵读百家姓,首先要让孩子们喜欢百家姓,以中国人有百家姓而自豪,设计采用了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对百家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对百家姓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诵读百家姓,感受传统文化的深远,产生当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准备】

查找百家姓的有关资料。了解姓氏来历。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百家姓

1.像老师这样来介绍你的姓,我姓......

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自己的姓氏。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在古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姓氏,宋朝有一位书生将我们中国人常见的姓氏编成了一本书,叫《百家姓》。

2.百家姓里一共收集了多少姓氏呢?其中里面还有单姓和复姓。百家姓收集441个姓,后人增加到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如:司马、欧阳、诸葛。

板块二:背诵百家姓

1.百家姓录音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后,齐读,一边拍手一边读,男女生对读,配乐朗读。

5.整体背诵百家姓。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氛围中轻松地熟读成诵,化难为易,学生不再有危难情绪。)

板块三:姓氏趣谈

1.我们的姓氏是由我们的老祖宗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一直传到我们这里,我们的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们知道你姓氏的'来历吗?比如,我姓慕,说起慕姓的来历,还有一段历史呢。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

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2.你的姓氏又有什么来历呢?与同桌说一说。

3.派代表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姓氏。

(学生知道自己姓氏来历,饶有兴趣地介绍自己的姓氏来历。) 板块四:了不起的中国人。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让中国人骄傲的英雄、名人、伟人。说说和你同姓的名人、伟人,说说他们的故事(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人、名人,同时生起一股敬意。)

板块五:中国人,百家姓,百家姓,一家人。

1.出示“姓”字,猜猜“姓”是什么意思?

“姓”是由一“女”、“生”组成,同一个女的生的即同姓,所以同姓的是亲人。

2.我们的姓氏由祖先传到了我们这里还会传下去吗?你的姓会传给谁?

3.教师小结:对,我们的姓会传给我们的儿子、女儿,再由你的儿子传给孙子,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只要有中国人,就一定会有百家姓,只要一叫出我们的姓名,世界上的人就知道我们是中国人!

国学课件 篇8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一、教学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二、教学目标

1、教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初步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3、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四、课前准备

1、录制配乐故事:《盘古开天地》。

2、《千字文》(片段)朗读录音。

3、古琴乐曲。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正文“经典链接”中《盘古开天地》(见《千字文》第14页)的故事。

(2)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字组成,读起来也非常动听,老师请大家听一听好吗?

(3)播放《千字文(片段)》录音。

(4)指名谈谈听后的感受。

(5)过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读起来就像一首诗,让我们觉得像歌一样委婉动听。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念一念,感受它的韵律美,好吗?

2、初读正字音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没见过,但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自己练习一下,读得好的同学等会儿老师请他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在正音的过程中相机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指名领读。

(6)齐读。

(7)(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8)同桌对读。

(9)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10)全班齐读。

3、再品读韵律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棒,字音全都读准了,但要读得再好一点儿还要注意四个小标点呢!逗号和句号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停顿,我们读的时候可要注意呀!如果读音准确,声音响亮,注意停顿,这样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全班齐读。

(3)发现“黄、荒、张”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韵母都是ang,这四句都是押ang韵。大家把古文的声韵美读出来了!古人读书时常常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来读读吧!

①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读。

②师带领全班学生按节奏拍手读。

③男女生合作,按节奏拍手对读。

④全班手脚合作打节奏读。(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拍手拍手踏脚踏脚/拍手拍手踏脚踏脚)

(4)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有规律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

4、三读解文意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2)出示“经典解说”,自己读一读,想一想。

(3)指名结合“经典解说”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4)我们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后的情景。老师和你们一起背一背这四句话,好吗?师说一、三句,生对二、四句。师说前两个字,生说后两个字。

(5)指名背诵四句。

(6)全班齐背。

5、练习延伸

(1)“天”、“地”、“日”、“月”、“星”这五个字常常出现在成语里,比如“开天辟地”、“日积月累”、“披星戴月”。

(2)学生思考练习。

(3)全班交流,相机理解。

6、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四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千字文》第14—15页“经典链接”:《女娲》、《太阳系出现重大变化》。

(3)结合平时了解到的宇宙知识,把脑海中宇宙的样子画下来。

国学课件 篇9

活动七 灿烂的童年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 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 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 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六: 无价的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 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 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 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五: 感受秋意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 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美丽的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 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 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三:风光无限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 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 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活动二:品读名诗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 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 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 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 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 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活动一:春意诗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 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 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 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国学课件 篇10

一.导入

1.孔子的传说:

(1)龙生虎养鹰打扇

(2)“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

2.前面我们学过了他的为政篇,下面我们集体朗读要背诵的5章:

……

3.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他的说礼篇。

二.翻译1-5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谓语前置的特点和作用。

1.朗读1-5章。

……

2.一个学生朗读翻译,其他同学看原文。

……

3.两个同学说明重点词语(实词、虚词),另外同学补充。

克:克制复:回归一日:一旦,表示假设,有一天

归:赞许由:依靠非礼:不符合礼

事:做,从事监:通“鉴”,借鉴郁郁:文彩丰富的样子

文:完美谓:评论

4.掌握三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2)八佾舞于庭:状语后置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吾衰甚矣也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

谓语前置,用来强调前置的谓语部分,突出“甚矣”、“久矣”。

反映出孔子对周礼的梦寐以求、无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体衰和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体现了孔子的感叹之深,

三.理解文章内容:

1.解题:

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2.这个观点孔子在第一章就开篇提出,请找出能反映这个观点的两句话:

……

(1)克己复礼是为仁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教师归纳:

这一章孔子论述了“仁”和“礼”的关系:

克己复礼就是“仁”的内涵,“礼”是“仁”的目标和外现。要义是“克己复礼”。

3.那么,孔子要回归的是什么礼呢?那里看出来?

……

推崇周礼

“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教师归纳:

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

4.孔子认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会,而现实又“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古代的规则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那么春秋末期的礼乐崩坏右哪些例子?

……

(1)(大夫)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归纳: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四.小结

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复礼是为仁”的主张,提出实践仁德的细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认为周礼最传统的礼乐思想。

对当前礼乐崩坏的现状表示了深切的关注和不满。

鸟语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小编选择了最有价值的“鸟语课件”资料供读者方便参考,我们衷心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页并了解我们的内容!

鸟语课件(篇1)

【《鸟语》教案(一)】

教学目标:

“通晓”、“快意”、“犒赏”、“无忧无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文中的语言表达“( )鸟儿( )地叫,仿佛在告诉人们( )。”

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由“鸟语”导入,了解“鸟语”

1、板书:鸟语。谁来读课题。(指名读题目)

鸟语后面加两个字,组成一个四字词语,叫鸟语花香。

又是鸟语,又是花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美好的、美丽的、美妙的),总之这样的情景是美的。

2、课文写了那几只鸟的叫声,分别是怎样的叫声?(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

你还会说那些鸟叫的词语: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鸟叫声叫呢喃软语。(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样的叫声。)说说“呢喃软语”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板块学习传说,了解“我”的兴趣

1、据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从燕子的呢喃软语中听出很多内容,这个人叫公冶长。

谁来读读这个故事,公冶长从燕子的话中听出了什么?

2、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被这个传说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想听鸟语的迫切愿望。把这一愿望划下来。

谁来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三个词语:通晓、犒赏、快意,读出迫切的心情。读后交流:“我”想和鸟儿做些什么?

第三版块学习和布谷鸟的对话,寻找规律,强化训练

1、自读49节,想象和布谷鸟对话的场景。

2、来,我们一起读读。

师生、男女生一起读“我”和布谷鸟的对话,布谷鸟的话告诉我们

是啊,听了布谷鸟的话儿,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在布谷鸟的催促下,去认真学习。

我和布谷鸟的`对话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鸟的话有意思在哪里?(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看,学生还是能够找出其中的规律的:都是四个字;最后一个字和“谷”押韵;都是催促人们……)

学生、工人分别和布谷鸟对话,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对农民说,种田撒谷;对学生说,认真读书;对工人说,干劲十足。

这样的对话就称为无拘无束,词语拓展:

无( )无( ) 无( )无( )有( )有( ) 有( )有( )(这也是课后的练习之一)

3、从布谷鸟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布谷鸟 的叫声,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块略读和喜鹊等其他鸟儿的对话,再次组织训练

竞赛获奖、世博召开、买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乐……(组织学生分类:家庭的喜事、家乡的喜事、国家的喜事)

2、指导读课文,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读后练习说话:喜鹊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黄莺、画眉又是怎样对话的?理解“知音”这个词语的意思。

练习: _______,它仿佛在告诉人们___________。

老师提供一组词语:叽叽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鸣唱……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词语组织说话。

第五版块总结课文

读句子“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从鸟儿那里我还学到什么,是啊,“我”和鸟儿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也从鸟儿身上感受到一种精神、一股力量。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难怪课文最后这样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鸟语》教案(二)】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后齐读。

2.读了课题,想问什么问题吗?(鸟儿怎么会说话呢?会说些什么话呢?人怎么能听懂鸟儿的话呢?……)

二、初渎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通晓 矫健 犒赏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怠慢 预报 应验 呆愣愣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渎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渎音。

①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②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催、猜”是平舌音,“疏、喳”是翘舌音莺”是后鼻音。

③齐读。

交流词语掌握情况。矫健、通晓、犒赏、疏忽、无拘无束。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讨沦。

3.全班交流。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 “我”从鸟儿们的浯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 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精读指导

1、学习第段

齐读第1自然段。做一填空题。齐读。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冶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哪几句话最能反映“我”的这种心情;导读第2、3两句。

4、小结。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牛字。

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新授课文

1.学习第二段。

自由渎第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渎几遍。

读后讨沦,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乌的喜爱? (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a.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b.指导朗读“我”与布谷鸟的对话。

同桌互渎,指名分角色渎。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指导朗读。

④练习朗读第4-9自然段。

2、渎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勺浯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导渎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l门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厂异常深厚的感情?读后讨论。

指导朗读。

小结:“我”不光听懂了乌语,而日-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之门建守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4.讨沦:为什么说“乌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5.小结。

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已亿。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刊‘么,再写什么?(先写爷爷讲的公冶长的传说,再写“我”听到传说后产生的愿望及行动)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我”与布谷鸟进行有趣

1.出示牛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傻”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怠’’上中下三部压紧能写得过长;“冶”是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

四、作业

鸟语课件(篇2)

教学要求: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顽强”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二、 初读指导

1、 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 分组交流。

3、 分段:

第一段(第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 作业

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生字词。

二、 精读指导

1、 学习第一段。

(,爱听( )。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 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 总结课文。

1、 朗读全文。

2、 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 总结。

四、 作业

1、 造句:

疏忽……

顽强……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1、 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 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 练习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 作业

1、 钢笔描红。

2、 抄写词语。

3、 比一比,再组词。

治( ) 催( )碌( ) 预( )

冶( ) 摧( )绿( ) 硕( )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 )的燕子那里,我( )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 )的大雁那里,我( );从( )的苍鹰那里,我( )……

鸟语课件(篇3)

2节

(师)文中的“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后来听爷爷说,鸟儿会说话的,有人也真懂鸟语。据说——(学生接读公冶长的故事)

2、细读课文第3节

①指导读长句: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指名读,齐读。提示停顿,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②理解“通晓”的意思。简介“公冶长”

11节

1、过渡:布谷鸟在学习上帮助了我,喜鹊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2、自由读第10节,说说喜鹊给我们带来什么乐趣?

3、指名读第11节,想一想:我还能编织出什么有趣的故事来?

4、小组合作:发挥想象,编写一段与画眉的有趣的对话,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在学生对鸟儿已有“好感”的基础上,我绘声绘色地讲述公冶长的故事,使鸟儿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此时也成为孩子们的心声。“鸟儿”真能表白?我们能否听懂?他们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走进文本。此时,把课文读通、感知课文内容便是“触及精神需要”,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进行自主、有效的对话。

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他们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有的在文中搜索与“我”同感的句段,细细欣赏品味;有一位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了双百分,放学的路上,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有的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小燕子“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布谷鸟“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白鸽“咕咕咕咕”仿佛在说:“世界和平,人类和平!”白头翁在告诉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鸟语课件(篇4)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 初读指导

1、 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评议。

三、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 分组交流。

3、 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

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生字词。

二、 精读指导

1、 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第1自然段,填空:我从小就爱鸟,爱看( ),爱听( )。

(2) 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治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治长’啊!”这句话怎样读?

(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2、 学习第二段。

(1) 自由读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① 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指导朗读

③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二)读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鸟语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 引读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 指名读第11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朗读,指导朗读。

(三)小结:“我”不光听懂了鸟语,而且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齐读最后一段。

三、 总结课文。

1、 朗读全文。

2、 讨论: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3、 总结。

四、 作业

1、 造句:

疏忽……

顽强……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1、 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 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 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记忆。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画面帮助记忆。

①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

② 练习背诵。

三、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 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写法,说说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

四、 作业

1、 钢笔描红。

2、 抄写词语。

3、 比一比,再组词。

治( ) 催( )碌( ) 预( )

冶( ) 摧( )绿( ) 硕( )

4、 按课文内容填空。

从( )的燕子那里,我( )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 )的大雁那里,我( );从( )的苍鹰那里,我( )……

5、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板书: 接近 交谈

鸟语

教学目标:

能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练习分段。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词。

3、初步感受课文所传递的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美好品质。品读好最抓心的第五重点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曲调未成情先行

1、 首先利用以前学过的课文谈话自然导入新课: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谈感人场景。师生齐诵《生命桥》精彩片段。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题目是《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然后利用故事的形式描述为课堂教学定下感情的基调:(配上《天鹅湖》轻音乐)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美的淡水湖泊,曾经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鸟儿在这里为生命谱写了最为壮丽的诗篇,他们凭着勇敢与顽强挽救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人类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珍爱。

那是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辽阔的贝加尔湖上因寒潮突然降临而再次结了厚厚的冰层。一群已从南方飞来的天鹅在冰封的湖面上空盘旋、呼唤,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我们找不到吃的,怎么办?一声声“克噜——克哩——克哩!”的凄惨啼叫在贝加尔湖上空回旋……

3、最后让学生出谋划策,增加他们积极体验。

师:“同学们,从刚才天鹅的凄叫声中,你们认为这群天鹅会怎样生存下去呢?他们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让学生们为这群可爱的天鹅出谋划策,学生的情感会被故事所设置的场景所调动。同时为下面学生的初读课文铺垫,力求水到渠成。学生带着求知欲望去读书,会做到情绪高涨,神情专注,感情真挚。)

二、始读课文初悟情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课文中的天鹅是如何自救的,请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吧!

2、出示生字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

3、个别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与评价。

4、根据提示学习分段(文章哪到哪是斯杰潘讲述天鹅的故事?)(相机板书)

5、讨论交流:《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情意浓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鸟语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观察一种喜欢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学习任务:

任务一:作者是怎样描写他对鸟儿的爱的。

任务二:从鸟儿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检测工具:

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仿写。

从---------燕子那里,我-------------;从------------大雁那里,我----------------;从----------------苍鹰那里,我------------------

仿写: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鸟语》。

2、明确目标:体会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3、预期效果:同学们有信心学好这课吗?希望通过你的努力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1)作者是怎样描写他对鸟儿的爱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做做批注,体会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鸟儿的爱的?

(2)作者从鸟儿身上还学到了什么?

2、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边读边想,做批注。

3、展示交流

(1)预设

★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①“公冶长”是谁?“据说,古时候有个叫公冶长的人,就是位通晓鸟语的专家。”

② 哦,原来你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专家呀!看来你的确很喜欢鸟儿。你能为我们读读这句话吗?(评价:“多想”读得好!心情真迫切!)

③ 谁再来读读?

④ 评价:你的想法更强烈了!某某某,你为什么要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⑤ 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从哪些字词读出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读好“即使……也”,“快意”,什么意思?谁来为我们朗读?)引导:孩子们啊,我也想做公冶长,要是能得到大肥羊的犒赏,那可太美啦!你会在心里美美地想什么呢?(生说)所以,小作者的心思你们明白了吧?能读好第三小节吗?先自己练练。

⑥ 齐读。你们真是一群爱鸟的孩子!

(2)过渡: 继续交流

★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① 作者自己都想变成鸟儿啦,谁再来读读?

② 你听,布谷鸟飞来啦,“布谷,布谷,”你想跟我说话吗?你做什么?(布谷布谷,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布谷布谷,勤劳刻苦)

③ 这样无拘无束地一问一答,有趣极了。你们也来做做布谷鸟吧。你做什么?你喜欢什么?(对答)

④ 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作者对鸟儿的爱?

(出示:爷爷见我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便在一旁提醒我:“听,布谷鸟叫你勤劳刻苦呢!还不赶快上学去,愣着干啥?”我听了立即背起书包,向学校跑去。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从“呆愣愣”你体会到什么?我已经沉浸在和布谷鸟的交流之中了。读这段话。

(3)过渡:你还从哪里看出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每当这时,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

① 喜鹊报喜带来了多少希望和安慰呀!请读出它的期盼吧!

② “喜鹊到,喜事到。”这户人家在举办热闹的婚礼呢。喜鹊说(生说)这只小喜鹊飞到了小朋友的生日宴会上,它说(生说)让我听听别的小喜鹊在说什么?

③ 小结:喜鹊给人们送来及时的祝福,难怪作者爱听鸟语呢。

(4)★“还有画眉啦,黄莺啦,百灵啦……故事来。”你怎样理解“语言”和“知己”加上双引号?鸟儿欢快的叫声在我眼里就是在亲切交谈,可爱的鸟就是我的知心朋友,作者多喜爱它们,读出感受!

(5)倾听鸟语,与鸟儿交流,带给作者无穷无尽的乐趣,作者爱鸟还因为鸟儿告诉他不少道理呢!(出示: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们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蝇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6)想想从鸟儿身上,我们还学到了什么?(预设:从反哺母亲的乌鸦身上,让我懂得了孝敬母亲的可贵;从捕捉害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从遨游高空的海鸥身上,我学到了不怕吃苦的精神……)

让我们将心中的喜爱与赞美化为一句话,齐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见检测题)

2、结果反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完成的不错,个别学生注意字的正确与工整,仿写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完成不好,应注意平时的积累。

3、反思总结

学生谈各自的收获。

教具学具:图片

板书设计 鸟 语

爱鸟 护鸟

鸟语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2、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珍珠鸟与作者逐渐信赖的情感历程,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

2、读中体会鸟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感受到“相互信赖,和谐相处”的美好。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2、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培养爱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导航】:

(1)朗读鉴赏法。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生活积累少,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如高年级学生一样,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只能通过对语言的感

受体味来切入文本,对作品获得感性的认识。其二,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调集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去亲历再造作者言语表达生动性的过程,在情感上与产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

(2)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3)读写结合,因为写作练习是小学阶段一块难啃的骨头。每当提起写作,学生们就无从下手,怎样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的能力,是一直困惑教师的问题。课堂上的仿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让学生在写作上有法可依,才做到了学与用的结合,才达到了学习语言的目的。

五、【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课题学生读)。

“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只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有了自己的小宝宝,它们长的可好看了,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想)

2、指名读描写,珍珠鸟外形的词句。

3、谁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可爱、美丽)教师出示课件

4、文中还有四处写到“小家伙”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把“小家伙”改成“珍珠鸟”再来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5、“这只小珍珠鸟可爱吗?谁来读一读。

二、咀嚼文本品鸟之信赖。

1、过渡:小珍珠鸟不仅长的可爱,而且还有许多可爱之处呢

2、默读课文自然段,找出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词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胆大淘气)

3、学生找出其他句子,读后交流体会。

四周飞来飞去落到小桌上啄笔尖起先———————————渐渐地———————————后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蹦到喝茶瞧瞧啄手指

4、想象:一会儿又干什么去了?

5、过渡:珍珠鸟为什么不一下子信赖我呢?着一定有一个心里变化的过程,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鸟的内心世界。

现在你们就是珍珠鸟,我是作者,我问你们:

(1)“起先你为什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2)“一天你竟然落到我的桌子上,蹦到我的手上,落在杯子上喝茶,还偏过头来瞧瞧我,你能告诉我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3)“你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4)“我抚摸你柔软的羽毛,你有什么感觉,你害怕吗?”

6、在我无声的关爱和呵护下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一步步接近我,信赖我,甚至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五自然段:白天——傍晚——)

(1)想像,白天珍珠鸟还会如何陶气?妈妈再三呼唤才回去,为什么?

(2)还能从哪些词看出淘气?

三、融情入景,感美好境界。

1、出示人鸟乡亲图,你看到了什么?

2、这小家伙睡的好熟啊,它把我的肩头当作什么了?

3、哪它的梦也一定会很美,很甜吧!它会梦到什么,这真是一副至真至纯的画面,鸟是幸福的,人也是幸福的,给这副画取个名。

4、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四、拓展深化,抒发感觉滋味。

1、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对信赖有了新的感觉,一点滋味,谁来说说。

2、只要有信赖,我们相信不仅在作者书房里,而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会对文章有许多新的收获,这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小结。

鸟语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自学认识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通畅地朗读课文。

4、感受与鸟儿亲切相伴、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意趣。

重点难点:

重点:仿造课文片段练习说话、写话。

难点:理解文中各引号的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录音)同学们,美丽的清晨,在郊外、在公园,你的身边处处充盈围绕着这些声音。听,是什么?

对,那是鸟儿在鸣叫。仿佛一首美妙的乐曲,又好似在向人们倾诉些什么?你能听懂它们的话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世界,感受一下鸟的语言。

(揭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质疑梳理: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根据学生提问,指导归纳梳理:

老师这里有一些关键词给大家,看看你能不能将这些问题归归类?

(给出“鸟语”、“‘我’→鸟语”、“鸟语→‘我’”等)随即解释关键词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

三、精读理解,感悟体味:

1.“鸟语”是怎样的呢?文中有哪些语句告诉了我们?(出示:布谷鸟——布谷布谷喜鹊——喳喳喳喳)你还知道其他“鸟语”吗?(随即板书:燕子——唧……)

2.鸟儿的话,有人能听懂吗?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的?默读课文1-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通晓”、“犒赏”、“快意”等词语的理解)

3、(过渡)公冶长的故事让“我”对鸟语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于是“我”也忍不住和它们交谈起来了!我和哪几种鸟儿对话?听到了什么?(指“‘我’→鸟语”部分的问题)女生读4-9小节,男生读10小节,一起读11小节。

4、你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以重点语句理解主题)

(“无拘无束”仿例写词训练)

重点理解:

“一想起布谷鸟……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体会我从“鸟语”中获得了人要勤劳刻苦的启示。

“虽然它…………增添不少乐趣”——理解鸟鸣充满生机与希望,使人感觉快乐舒心。

(引号的作用予以归纳:“说话”、“话”、“语言”——特殊含义;2、5、6、7、8、9小节中的引号为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公冶长”、“知音”——着重论述、重点突出)

5.(过渡)听了那么多的鸟语,“我”有没有成为“公冶长”呢?读句子“天长日久,虽然……异常深厚的感情”,你从哪里看出作者与鸟儿有异常深厚的感情?

指导朗读: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和我对话的鸟儿真多呀!从它们身上,我又有哪些收获呢?完成相关说话练习。

说话练习:“从……,我……”

6、大家补充了那么多,我们也该划上一个句号了。我在这儿画,好吗?(不好)为什么?应该用什么符号?(省略号)好,我们改一改。

四、拓展阅读,想象对话:

1.乌鸦在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个不祥的事物,果真如此吗?近来禽流感肆虐,一时间鸟儿也成了有些人“惊恐万分”的对象,我们该如何面对它们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一下,发挥你们的想象,能不能编写一段你与鸟儿的对话呢?也可以写鸟与鸟之间的对话!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材料自己想象,只要想象合理,语言通顺就行。

2、推荐交流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鸟语课件(篇8)

一、设计理念:

《放小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课文。文章叙述了“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我”爱鸟的童心,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看似放飞小鸟,实则放飞的是对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的祝福。如何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不仅能水到渠成地明白本课内容,更重要的是,还能让这群充满活力的“小鸟”也能在课堂上自由地振翅翱翔,尽显风采。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并实施教学策略,使学生想象与语言的发展同步,让学生的“智商”“情商”和“德商”得到提升整合。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要爱护鸟类,知道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鸟的情感,从而自发地爱护鸟。

四、教学难点:

懂得“我”为什么放飞这只可爱的小鸟。

五、教学准备:

小鸟、鸟妈妈、鸟笼贴图,录音,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小鸟是姑妈送来的(板书:送)大家想看这只小鸟吗?不过,姑妈还带来了几个词语宝宝,她说我们只有读好这几个词语才能见到小鸟,愿意试试吗?

出示词语:非常决心着急焦急一闪一闪一动也不动

设计意图:这几个词语是文章中的重点词,我让学生试着带着感情去读好它们,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也为学生能有感情地读课文作好铺垫。

(二)、学习新课:

1、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好!瞧,这只小鸟来了,(贴小鸟图)你觉得这只小鸟怎么样?(提醒学生用“我觉得……”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2、你能说说这只小鸟可爱在哪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小鸟的可爱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第一感知是非常宝贵的,让学生亲自接触文本,感悟文字。

3、老师也觉得这只小鸟特别可爱,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

设计意图:体现文本作为“素材”的作用,注意语言的作用,进一步突出“语文”的“语”。

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第一句话,要求读出小鸟的可爱,教师相机点拨评价(老师听出来了,这只小鸟的羽毛真漂亮;小鸟的嘴巴真好看;小鸟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多亮啊……)

引说:所以我们都认为这只小鸟“非常可爱”,谁知道非常可以换成什么词?(十分、特别)指导用非常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换词是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词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让学生练习用“非常”说一句话,可以加深他们对非常的理解与运用。

4、小男孩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特别喜欢这只小鸟,为小鸟做了很多事情,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二句话,看看他为小鸟做了些什么?

5、学生自由读后指名回答,小男孩首先为小鸟做了什么?(把它关进笼子里,贴图:笼子,把小鸟贴在笼子里)

问:小男孩为什么把小鸟关起来呢?(害怕小鸟飞走了,怕见不到小鸟,想天天看见小鸟,为了给小鸟一个家)

问:小男孩是不是把小鸟关进笼子里就不管它了?(不是,给它食吃,给它水喝)

是啊,小男孩很喜爱小鸟,拿来笼子给它住,怕它饿了渴了还端来食物和水,精心地喂养小鸟,板书:养

可小鸟高兴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一动也不动)小鸟在这儿有住的,一吃的喝的,为什么不高兴呢?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想些什么?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我想妈妈了;我想回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我想在蓝天上飞翔;我想和很多小朋友玩)

小鸟很难过,所以它一动也不动,(用彩笔点出这个词),哪只小鸟读一读这个词

设计意图:体会小鸟的伤心难过,让鸟儿忧伤的形象在第一时间带给学生感官刺激,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引起心中急于抒发的情感体验。

6、可是小男孩明白小鸟的心思吗?你从哪看出来的?(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指名读第三句话,读出小男孩的着急。

7、正当小男孩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问:你读懂了什么?(鸟妈妈来了,贴鸟妈妈图;小男孩把小鸟放了)

小男孩那样喜欢小鸟害怕失去它,为什么会把它放了呢?还是让我们先看看鸟妈妈吧。

出示课件,鸟妈妈到处找,焦急地叫唤

教师补白:它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非常着急,顾不得吃饭,顾不得喝水,一连几天都没睡觉,它到处找啊找,大树上没有,小溪边没有,草地上也没有,现在却发现自己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鸟妈妈急不急?课文中用哪个词表示的?(焦急)

设计意图:课件能让学生更有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这是任何文字所无法超越的。对于本段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上。小鸟的妈妈是突然出现的角色,适当的文本补白,可有助于对学生感悟的提升。借助课件,让学生从视觉上与听觉上受到点拨,联想鸟妈妈寻找孩子的急切心情,对重点段落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焦急是什么意思?(非常着急)如果你放学时找不到来接你的妈妈,你会很(),还有什么时候你感到很焦急的?

设计意图:教师先引说,再让学生用焦急练习说话,给学生一个爬升的阶梯,字理的运用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效率,合理的运用,也能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课文中“着急”与“焦急”两个词语代表的是两个角色的情感碰撞,比较两个词的词义程度,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放”比“关”好,两者权衡、孰轻孰重,学生在字理的帮助下可以轻易地得到答案。】

谁来做一做这个焦急的妈妈,指名读: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啊

如果你就是那只飞越千山万水找得心急如焚的妈妈,你会对小鸟说什么,如果你就是被关在笼子里又饿又渴的小鸟,突然见到了妈妈,却不能和妈妈在一起,你又会说什么?

同桌互说,指名说

鸟妈妈:孩子,你怎么在这儿啊,我找你找得好苦;

孩子,你吃饭了吗?那个小男孩对你好吗?

孩子,几天不见,你瘦了

孩子,别担心,妈妈一定救你出去。

小鸟:妈妈,我想你,快想办法救我吧。

妈妈,我很害怕,我想和你在一起。

妈妈,我不想呆在笼子里,我想在蓝天飞翔。

……

设计意图:学生丰富的思维与想象力是可无限开发的潜能。当情感引起共鸣的时候,学生换位思考下的发言不仅提升了文本的解读,更是对文中人物情感的深层体验。学生的每一个发言都是真情的流露,课堂的延伸,给孩子有感而发的机会,鼓励阅读、鼓励感悟,才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如果你就是站在一旁的小男孩,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小鸟真可怜;我一定把它放回大自然中去)

8、是啊,没有妈妈的孩子多可怜啊,这让老师想起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会唱的小朋友一起唱。

设计意图:这首歌小朋友大多数很熟悉,进一步渲染气氛。

9、我听懂了小鸟的话也明白了小鸟的心思,我想不能因为自己的自私使小鸟失去母爱,失去自由,失去欢乐,所以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怎么样?(放它回家)

学生齐读二三自然段。

10、小男孩把小鸟放了吗?出示课文插图

小男孩把小鸟放了。(用彩色粉笔描题目“放”)

11、小鸟飞出了笼子,终于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终于可以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了,终于可以和它的小伙伴在树林中嬉戏了,此刻,它望着小男孩,会说什么呢?(谢谢;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我一定多捉虫子来报答你;你是真正爱护我们鸟类的人)

12、小男孩那样爱小鸟,却把它给放了,他会高兴吗?观察图上小男孩的神情。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来理解课文是课标对低年段学生阅读提出的要求。抓住插图的细节,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与讨论。“关”与“放”是“我”最大的抉择矛盾,而图画上“我”的笑容说明了抉择的正确,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放小鸟才能给小鸟带来快乐”、“带给别人快乐才能让自己快乐”的情感。

师总结:小男孩把小鸟关进笼子里是为了爱它,把它放了是为了更爱它,板书:爱

(三)、总结深华

1、小男孩明白爱小鸟就要给它自由,画爱心,将前面的板书画在(心)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为人类增添了乐趣,许多益鸟还为生态平衡作出了贡献,你知道哪些益鸟吗?(指名学生介绍一些课前预习时掌握的资料,如大山雀、猫头鹰、杜鹃、啄木鸟等)

2、其实啊,还有很多的鸟儿,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护林军》吗,齐背

设计意图:品德教育的渗透是语文课不可缺少的,但也不能痕迹太重使得语文味暗淡品德味浓。“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是这课的教学目标,放走的小鸟只是个例,要把个例变为惯例,把小爱化为大爱,需要一种升华的过程。学生对文中的小鸟喜爱有加,用用复习《护林军》这首小诗让这种喜爱扩大化,自然地激发出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之情,从而化“放”为保护,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3、我们国家为了爱护鸟类,规定每年的四月至五月初的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出示爱鸟活动的图片,同学们,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小鸟,多多植树造林,还小鸟一个美丽的家园吧!

(四)、指导写字:非、常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也认识了一为“非常”有爱心的小男孩,老师相信我们一定能将这两个字写得非常工整漂亮!

七、板书设计:

放小鸟

送养爱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有些抒情的文章。低年级的孩子,似乎更倾向于喜欢情节比较生动的内容。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思路的时候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课文的朗读要读到位,读出感情,从朗读中体会“我”与小鸟之间的感情。另一个是发挥学生的想象,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的小作者和小鸟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是可以让我们去推测的,去思索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语言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小作者喂小鸟,可是小鸟一动也不动,小鸟在想什么呢?为后文小鸟与鸟妈妈见面的情景作了铺垫。我又让学生想象,“我”看到小鸟一动也不动,又会想什么呢?这里的想象,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小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学生读起来也更加有感情了!第二自然段中,小鸟和鸟妈妈见面了,它们见面的时候会说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把小鸟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把鸟妈妈着急的心情全都说了出来,这里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小鸟在笼子里不愁吃不愁喝,还是闷闷不乐,一动也不动。同时,也为后面小作者放小鸟作了铺垫。最后第四自然段中,小鸟飞走了,会对小作者说什么?小作者又会对小鸟说什么?让我们感受到小鸟和人类是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小鸟,于是,本课的中心也就一览无遗。

减法课件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减法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减法课件【篇1】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同学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布置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甚至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操作,使同学感受到根据一幅图能够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同学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看图列算式(减法算式)、正确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我采用了让同学通过合作交流、操作、考虑、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同学善于归纳、合作以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充沛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在教法上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点拨、引导使同学形成技能。在教学程序上,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布置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导课。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对同学提出《课堂常规》要求,以对口令、比一比的形式,让同学了解《常规》、遵守《常规》;再复习8、9的组成,为熟练口算扫清障碍。

第二:新课。

1、结合情境,引导同学充沛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同学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局部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苹果图使同学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在计算过程体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协助同学积累计算方法,为同学提供发明的空间。直接出示算式5 3、3 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同学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同时让同学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根据一年级同学的特点,在练习内容的设计上由易到难,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如:先根据班内两组同学的人数列出两加两减四个算式;再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加减计算;最后通过看卡片计算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这样的设计同时又能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减法课件【篇2】

小朋友们注意看,老师左手拿了几枝铅笔老师右手拿了几枝铅笔两只手合在一块儿是几枝铅笔

[评析]:通过谈话式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用直观演示的教具,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此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来思考加法问题。如有的学生用点数法,有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得出了结果。

设疑: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在一起是5枝铅笔呢请你们分小组商量商量。

汇报: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表示的(可能他们的办法很多,有摆铅笔的、有摆小棒的、也有摆圆片的、还有把算式写出来的。)

评价:小朋友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分别以小朋友的名字来命名。)让学生评议哪一种方法最合理明确:3+2=5。(板书到黑板上)。

理解:小朋友,符号“+”的名字叫加号,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通过同桌讨论明确是“合在一起”的意思。)

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把“3”和“2”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算。“3+2=5”,它读作3加2等于5。(学生跟着读两遍)

用多媒体演示课本摆一摆中的3幅图,请小朋友们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同桌之间交换检查并相互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对学生合理的方法教师都要加以肯定)。

[评析]: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通过从学生摆小棒、摆圆片,写算式的活动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策略的多样化。教师的恰当点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数学建模的培养。通过学生摆小棒对5以内加法的直观认识到直接抽象出算式2+3=5。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加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继续完成课本第22页的试一试练习。

第一幅图:停车场有3辆汽车,又开过来1辆,应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答第二幅图:树上有2只小鸟,又飞过来1只,应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该怎样解答

[评析]:这两幅动态画面可以启智学生的思维,学生理解如有困难,教师引导时可不拘一格,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确每幅图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孩子们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学生根据已有的体验完成题目。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其次,通过教师由静态向动态的思维的训练,对启智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对动态画面的感知,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很有帮助。

1、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练一练2题。

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列出相关的算式吗

2、让学生仔细观察大屏幕盘中的苹果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吗

3、让学生仔细观察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然后再结合图意说出从图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让学生举出一个生活中用加法解决问题的例子。

[评析]:第一幅图和第三幅图所选取的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生活图景,学生喜闻乐见,勤于思考,易于激趣;从而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幅图,通过教师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逐一演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既关注了学生学习水平,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练习4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学习数学的作用。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学会了什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可以说给老师听听,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评析]: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既对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又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轻松与快乐,体验到成功和幸福。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以《课标》为依据,把学生与教材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教学观的转变尤为明显,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的方式得到应有的转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教师质疑与激趣,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感的同时,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发展。

减法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1、3/8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它的分数单位是(),3/8里面有()个()。

2、

(1)7/8的分数单位是()。

(2)5/9里面有()个1/9。

(3)4/7是4个()。

(4)3个1/5是()。

(5)1里面有()个1/5,即是()。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例1:(出示课件)妈妈在家烙了一张大饼。爸爸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1)请你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3)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试着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3/8+1/8=4/8=1/2(张)

(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3/8-1/8=2/8=1/4(张)

【设计意图】数学问题来源于学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母相加、减。

1、2/9+5/9=2/7+5/7=5/8+1/8=4+1/4=

5/6-1/6=7/9-2/9=7/10-1/10=1-11/30=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母相加、减。

减法课件【篇4】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49页"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得数分别是4、5、6、7、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基础上进行的,是教学得数是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最后阶段,因而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给学生打好此基础,对进一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比较熟练、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类比推理能力;养成认真看书、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依据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的知识结构,本册教材的编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明显地突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10以内加减法,教材在讲认数的时侯出现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讲加减法,解决了进行加减法计算的关键。为了使学生分别知道加减法的含义,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减法同时出现,且图式紧密结合。先是在得数分别是4、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一个图表示一个加法算式或一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一式),其次在得数分别是6、7、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都用一个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或者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两式)。最后,才在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中,出现一个图表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即一图四式),一步一步地逐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又加强对加减之间关系与联系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中的例题要求学生自己算出结果的题逐渐增多,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掌握算法,同时也一点点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编排每一步都为新知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又分散了教学难点。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表现的十分明显,教材共四幅图,第一幅图的四个算式全部出现。第二、三幅图则要求在动手摆一摆的基础上填上结果和第二个加数或减数;第四幅图则又增加了填上第一个加数或被减数。这样要求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动眼看、动手摆、动脑想,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为突出本课"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这一教学重点,使学生摆脱直观暗示,达到一看见或者听见9的加减计算题就能较快、正确地说出得数这一难点,依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赞可夫"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选用阅读自学讨论、发现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实现课题类化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在学具和教具的准备上,应有小黑板、卡片、点子图片和学具卡片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

1.口答9的组成并让同桌学生互相说一遍给对方听,再填写教材49页的准备题。

2.看教师摆点子图,让学生观察,按要求列算式并回答问题:(1)列一道加法算式;(2)列两道减法算式;(3)看图填空(习题八第九题中间的一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如下:(1)●●●○○(3)●●●●●○○○3+2=55+3=(2)●●●●。。。○○○3+=7-4=38-3=7-3=48-=

(4)回答:上面三个图各表示几个算式?你是怎样想的?把算式和图意联系起来说一说。这样的复习设计是根据鲁宾斯坦强调课题类化在学习迁移中作用的理论,即他认为,"在解决问题时,为了实现迁移,必须把新旧课题联系起来并包括在统一的分析综合活动中。"这样通过数的组成和图示、算式、问题回答三者结合,使学生理清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暗示了一图四式的新知,渗透了递进学习、不断发现问题的主动学习意识,为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难点铺好路,顺利地实行正迁移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新授:

1.导课并交待学习任务。这一环节应语言简单明了,学生容易记住,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

(1)交待阅读内容:从准备题的下边开始,到做一做的上边为止。

(2)初步感知教材:这一段共有几幅图?每幅图的下边有几个算式?

3.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

(1)看第一幅图和下边的算式,你是怎样想的?因为算式的结果教材已经给出,且有复习巩固的基础,学生能回答出图意和算理。

(2)从第二幅图开始,逐图来阅读,可以动手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在书中的图上画一画,结合9的组成和图意想一想,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问问,试着填空。因为有以前学过的摆图、数的组成、说图意、交换加数位置、加减法相对应等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不难填上空。教师要注意引导差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组织讨论:你是怎样填的?说说想的过程。学生的基储学习的方法不同,引导学生交流各自填空时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既强化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按照认识规律,掌握教学内容。

(1)按照学生填空的方法,试着记住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这样的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形象到抽象,即使忘了,也可以用识记的形象来回顾。

(2)提问:说出你记住的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记住几个说几个。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对差生给以鼓励,教师应选择一组算式,结合学生说的,启发引导学生横着比、竖着比、互相转化,只要记住数的组成,就可熟练的进行讲算。使学生逐步抛开具体形象的暗示,过渡到一听到9的加减计算,就能很快地说出得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同时教师分别板书8道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再记。

(3)让学生再用学具摆一下5+4和9-5两个算式,强化4和5组成9的利用,减少错误率。在整个新授过程中,教师在不同的问题设计中,启发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学习,使教学过程处于积极进取的状态,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和推理的能力,给学生打下了动脑思考、多向思维、主动学习的基础,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巩固练习,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即可。

减法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直观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等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问题。

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比20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2.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

3.集体反馈,回顾计算法则。

4.把条件“年计划生产41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改为“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让学生列出算式,引出新课。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2.直观操作,掌握算法

(1)说出自己计算中的思维过程。

(2)借助直观,分析错误原因。

①在拔计数器的过程中重点提问:

问题一: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结果十位是0,该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

问题二:从百位退“1”,十位上的珠子该怎么拔?(从百位上拿走一个珠子,同时在十位上拨出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拔出1个珠了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就是9个珠子。)

问题三:这时个位上的数是多少?(十位上退1当作10,和个位上的3合成13。)

②对照正确算法,分析错误原因。

③梳理算法。

在计算上,这题和我们刚才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④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2.探究验算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验算方法。

预设1 照原式再算一遍。

预设2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看是不是减数。

预设3 用差加上减数,看看是不是被减数。

(2)归纳验算方法。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

①蜜蜂找家:P44练习九的第4题。

②笔算我最棒:P44练习九的第6题。

③找朋友:P45练习九的第9题。

(2)对比练习

527-18= 517-18= 507-18=

(四)全课小结

1.在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如何知道自己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减法课件【篇6】

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1例

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

2、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

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出示第41页统计表)

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红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样:

4 3 5 - 3 2 2 1 1 3 给予解答正确的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允许算法多样化。

2、教学例2。

师:你能试着自己算一算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解答的情况,重点说清个位上的计算情况: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这样就是15减6,结果个位上的得数是9;同时十位上的3还剩2,2减8不够减,继续从前一位(百位)退1再减,这样就是12减8,结果十位上的得数是4;同时百位上的4还剩3。竖式如下:

.. 4 3 5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 8 6 3 4 9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练习

1.第4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最细心,算得又快又准确。做完后小组内交流检查,同时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

小组内先说一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

五、作业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减法教学设计

诗经的课件


您可以从以下内容中查找到涉及“诗经的课件”相关的资料。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所以在写的时候老师们就要花点时间咯。老师在上课时必须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想知道更多详情请继续查看我们的网站!

诗经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氓》的故事情节,学习课文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女主人公感情变化,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评价诗中的主人公,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婚恋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女主人公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难点:正确评价人物,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歌曲导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两句歌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生答:爱情)爱情历来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跨越历史长河,到淇水边去听一位卫国女子的爱情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抓住人物的不同称呼,把握人物感情变化。

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诗经》的相关知识,梳理了课文内容,知道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是卫女,她的`男朋友叫什么?她是怎么称呼他的?请在诗歌的每一章中找出卫女对男子的称呼。

明确:第一节称“氓”“子”,第二节称“复关”“尔”,第三节称“士”,第四节称“尔”“士”,第六节称“其”。

2、称呼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些不同的称呼蕴含着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

归纳:一开始女子对男子比较生疏,称“氓”,随着不断地了解,感情逐渐加深,称男子为“子”,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喜欢与爱慕,第二节写两人分别后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远望复关,期待他的出现,这里“复关”就是她日夜思念的人,从热恋走到婚姻,两个人关系逐渐亲密,就称他为“尔”,而到了第三节、第四节,婚后感情慢慢疏远,就称“士”,氓的“二三其德”使女子伤心难过,不想在提起这个负心的人,所以第五节根本没有对氓的称呼。

这些不同的称呼,真实的反映出女子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婚变的感情变化,这一路走来,有恋爱的欣喜,有思念的期盼,有婚后生活的苦楚,也有婚变决绝的清醒与坚强。

3、文中的卫女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归纳:(1)她勤劳善良,从文中描写的婚后她独自干家务“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她用情专一,痴情。从课文“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以看出。

(3)勇敢清醒。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三、悲剧原因探究

听你们上面分析,卫女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么好的女子,为什么没有甜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呢?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1、遇人不淑,男子的“二三其德”造成的。

2、女子的性格造成的。(沉迷于爱情)

3、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的。

四、诗歌手法的探究

1、卫女长得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明确:卫女长得很漂亮,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可以看出她年轻貌美。

2、用桑叶的鲜嫩润泽来写女子年轻貌美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课文中哪些地方还用了这种手法?

明确:比兴。三次写淇水也是比兴手法的运用,还有女子用劝斑鸠不要贪吃桑葚,来劝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这也是比兴手法。

3、诗歌除了比兴手法以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对比。诗歌把“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进行对比,把氓婚前的“氓之蚩蚩”和婚后的“二三其德”进行对比,表现了氓始乱终弃的负心汉形象。

五、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你对爱情和婚姻有没有新的认识?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六、作业

女主人公后来会得到幸福吗?请展开想象和联想,为这首诗补写一个结局。

诗经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以及表现手法,因为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都为唐朝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通过诵读,掌握《诗经》这样的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通过有选择地诵读诗句,了解先秦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而今人──我们该从中获得对爱情怎样的理解。

4、朗读成诵,获得积累。

【教学重点】

1、掌握必要的、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归纳人物形象。

3、了解《诗经》的六义以及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4、背诵这首诗,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思索自己即将迎来的或已经到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归纳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谈谈对《诗经》的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是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305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等。

师及时引导:大家对《诗经》里关于爱情的诗句记得很清楚。其实《诗经》里关于爱情的诗歌特别多,因为,爱情生活从来都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先秦的人们把自己的生活咏叹成了歌谣。孔子赞叹《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的一首民歌──《氓》。

二、认识《诗经》和《氓》

《诗经》有风、雅、颂三个部分,也是三种体制。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我们现在还说采风即源于此,指的就是到民间搜集写作素材。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用于诸侯朝会,小雅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氓》选自卫风,这指的是它是卫地的民歌。

三、明白《诗经》诵读的节拍

让学生跟读,然后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二二拍。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四、解读课文

1、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请同学们就着课下注释,将它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学生可能用字字对应的方式翻译出来,就让他翻译完,因为一来可能学生不知道意译在这里表达得更恰切,二来也许他们不好意思翻译得太有情感,不强求,也借此教习常见的文言字词。)

教师示范:在这里用意译也许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记得那时,你一脸憨笑地向我走来,怀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是来与我谈论婚事,这让我猝不及防,可我还真的喜欢上了你。送你一程又一程,直到涉过了滔滔的淇水,一直到了顿丘,我们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但我不能立即嫁给你,婚姻毕竟是人生大事,你请个好媒人来把我的父母说动吧,不要失了礼仪。希望你不要再生气了,要不,秋天到了你就来迎娶我吧。

评说:这一章写的是女子定情。可以概括为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在这一章里,女子的纯洁、善良且温婉、体贴,她爱上男子憨厚、直率的品质,面对男子的怒气,她安慰他,不惜许下婚期,好让男子安心。而男子似乎不像女子所认为的那样蚩蚩憨厚老实,你看他有无良媒、失了礼仪的缺失,却还有理由发火(将子无怒),显得急躁、任性。但在对幸福有无限憧憬中的女子,已经散失了判断力,对他们的婚姻现在就可以猜想一二。

2、第二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翻译:复关大约是男子的居住地。我常常爬上那破土墙,遥向复关凝望出神。复关远在那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好容易盼来了情郎从复关来,我有说有笑喜洋洋。这才深深体会到相思之苦,体会到你对我有多重要。我不能再矜持了,不能再等待了,既然你说你占的卜没有凶兆,那么,赶着你的车来接我吧,我带上嫁妆嫁给你。感情热烈、满怀幸福。

评说:这一章写了两人成婚。其中还写到了恋爱中的一个小插曲──别后对男子的朝思暮想,每日痴痴地遥望复关,复关与她所住的地方隔着一条淇水,想必即使望见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但她已经十分满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那儿是她的寄托所在,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的身上维系着她那幸福的未来。就在既见和不见中女子的神态和心情跃然纸上。她爱得那样热烈而痴迷。最后这种想见而不得见的痛苦都化作了对男子的无限信任和对婚姻的急切盼望──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既然你占卜过了,那我们就结婚吧。

这两章使用的艺术手法使赋──直陈其事,依照事情的发展,自然地书写这一对男女从初识到成婚的经过。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章,读出比较恰当的语气和语调。

3、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翻译:你看,那桑叶未落时,润泽有光缀满枝头。唉,斑鸠呀,千万不要贪恋桑椹的甜蜜而迷醉不省。唉,年轻的女子呀,千万不要贪饮爱情的美酒而耽溺于与男子的感情中。男子若是恋上了你,想丢开便丢开太容易,女子若是恋上男子,要想解脱却难挣脱。

评析:这一段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沉痛且深情。先用比兴的手法以葱茏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以诱人的桑椹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谆谆告诫鸟儿不要贪食甜蜜的桑椹,因为那可怕的迷醉能导致鸟儿生命的终结。而爱情之于女子就好比桑椹之于小鸟,同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因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男子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里,男子即使感情上失意,也能在社会的其他角色中成就自己,而女子处于依附地位,在感情生活中寄托着自己全部的生命,假若遇人不淑,那么终生的幸福就会因此而断送。但是,甜美的爱情自然吸引人,爱情不是花,不会因为曾经的告诫而被抛开,如果逝去的青春能够重来,女子一样沉溺于爱情,之所以痛心地劝诫,实在是因为被伤害得太深。

既然不是爱情的过错,那到底谁的过错?我们一起来看第四、五章。

4、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五章: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这两章写的是婚后生活以及婚变被弃的经过,因此,我们将他们合着解读。

翻译: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逝,桑叶转眼落下了,枯黄憔悴片片陨落。流年带走了我的青春,终至于体衰色减。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穷苦受煎熬。浩浩荡荡的淇水打湿了车帘,郁积在心里的泪水也一下打湿了我的心。我反覆地想,作为妻子,我实在没有甚么差错,是你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了,你的感情没有定准,反复无常,一变再变。

多年为妇,繁重家务不辞劳,起早贪黑不嫌苦,没有一天不这样。谁知,日子好过了些后,你却变得暴戾而残酷。兄弟不了解我,嘲笑我自作自受。我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只能自己伤心泪暗抛。

评析:第四章用比兴的手法,写女主人公被弃回娘家的路上,经过淇水,往日熟悉的景色,爱情的见证──浩浩荡荡的淇水勾起了她对自己感情生活的回忆。当年送子涉淇的时候,陪送上了自己的真情,而今孑然一身再渡淇水,只是再也没有了那份钟情。心里有无限的委屈,却反复反省,实在想不出自己的错处,只能说声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接着,用赋的手法补叙了婚后生活的苦楚,多年的辛勤换来的却是丈夫日益狰狞的面目,暴字使人很容易想见男子的暴虐和女主人公越来越深重的苦难。雪上加霜的是兄弟不理解的嘲笑,更使她内心孤苦无依,只能自己替自己哀伤躬自悼矣。这一章,一连用了六个矣,读起来让人感觉凄苦哀怨又无可奈何。

5、第六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你当时说过,要和我一起白头偕老,但现在,一想起这个誓言就让我怨恨。想那浩浩荡荡的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再大也总有个边,小孩子的玩笑话,自然不能当真。只是不曾想,一个堂堂男子汉的海誓山盟却也能这样轻易地反悔。不,我不再想了,既然你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这一章,有两个比喻:浩浩荡荡的淇水再宽总也有个岸,广阔连绵的沼泽再大也总有个边,言下之意,为什么我的苦难就没有一个尽头?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以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不想了。她果真能不想了吗?口纵言已,心岂能忘?从她一贯的钟情上看,从她在被休弃回来的路上还不断地想起当年美好幸福的日子来看,她是不可能这么绝情,她一定总是不能忘怀。想忘记,却又总是想起,这首《氓》一定是她心里一遍又一遍唱响的心曲。

五、进一步解读

1、淇水:

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景,伴随着这些青年度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在这首诗中,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爱情来了又去了,在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时,淇水默默地流淌。在女主人公被弃回家时,淇水渐车帷裳,在丈夫遗弃,兄弟咥笑的冷漠世界里,只有淇水悲其所悲。从小伴随她长大的淇水成了她的知己,因此也兴起了她内心的感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条淇水,在诗中不停地出现,一则说明淇水给她的印象太深,承载着她许多的欢乐和悲伤的记忆;二则我们也可以料想,从今往后,她生活在淇水边上,想要忘记与氓的种种,怕是永不能够了。

2、对氓的称呼:

第一章里,先是称氓,不知哪儿来的一个野小子,说明女子对他毫无认识。接着称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时,女子已经把男子当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称尔了,这是两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的称呼。

第三、四章而称之为士,视其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经淡漠了。

最后两章连士也不称呼了,心里积攒的怨气使她连提也不想再提这个人了。

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叙述中,由于感情的变化,不自觉地选择、转换指称,从她对男子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感情的发展,很有意思,耐人寻味。

3、氓和女子:

导致这场婚姻的悲剧主要责任人是氓。

我们不能说蚩蚩一脸憨笑是他的伪装,或别有用心、带着某种卑劣的目的。哪个少年不钟情,我们更愿意相信,氓也是带着美好的愿望与少女交往的。在集市上,一位天真纯洁的少女让他怦然心动是真实的,也许蚩蚩背后带着一丝的狡猾,但在这一场自由恋爱中,谁也不会一开始就把爱情当作一场阴谋。

但氓的确一开始就表现出他的性格缺陷,他急躁、暴虐将子无怒,最后在对女子不满了以后施以暴行是可以预见的,只是天真的女子沉醉在甜美的爱情里,丧失了判断力。(从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里,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相当有思考能力的女子。)而且他自私自利,在家境渐渐好起来的时候首先遗弃了在辛苦的劳作中渐渐容颜老去的妻子。

女主人公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天真痴情、温婉顺从。从恋爱时的请求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到热切地盼望,顺从地听从氓的话──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接着马上讨好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使在埋怨氓的无情、背誓时,也不是怒气冲天,而是一连用了六个矣,表示深深的哀叹。

因此,谁该为这场悲剧负责?他们的性格是这场悲剧的根源。

六、朗诵诗歌:

经过刚才的解读,带着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再一次诵读《氓》,读出语气、语调。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氓》。

2、选作一道:

⑴阅读与《氓》相类似的《邶风·谷风》。思考:为什么明媒正娶,一切符合礼仪的婚姻也不幸福呢?(社会风气、女子依附的地位使然)

⑵《诗经》中的许多书写爱情的诗歌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一些这样的诗歌,以河边的爱情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蒹葭》、《关雎》等,情与水有一种本质上的呼应,河流那从容而恒常的流逝乃是时间的赋形,时间无情地离去似河流,人可以战胜一切却不能战胜时间,因而河流昭示着人们最关心也最恐惧的真理,对河流的惶恐定是人类代代相传的一种原始记忆:日常的生活中你可以逃遁于有意无意的麻木,而面对河流你却无法回避那痛苦的觉悟。面对河流你会想起你已经失去和必将失去的一切,想起在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暂与渺小,会有一种无法安慰的绝望攫住你的心,你感到一种无限凄凉的脆弱与感伤。──也正是这个时候爱情产生了。在这种冰冷的空虚中你想抓住点甚么,你想靠住点什么,你的心渴望着慰藉。爱情是人类无望人生中唯一的救赎,也是人在无边的沉沦中本能的呼号。除了爱情人类还能依凭甚么呢?长生与飞升的痴想是一种幻影,人世间再大的功业也终会烟消云散。这时候爱情这种同样短暂的东西却获得了一种神秘的永恒的力量,人们就凭借这力量与残酷的世界抗衡。情人们在河边大声地喧哗,情人们的喧哗声就盖住了河流的咒语。人们面对河流就是面对命运,河边的爱情即是人类面对命运的反抗。)

诗经的课件【篇3】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中学生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形象思维能力和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品析语言的能力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论语》记载孔子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而“爱情”呢,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两篇关于爱情方面的诗歌,了解一下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让我们一起走进古典文学的殿堂,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

二、资料助读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指名学生说出课下收集到的《诗经》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铺陈叙事。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就是启发

风,不同地区的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

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主要是宗庙乐歌。

学习《关雎》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 寤,醒时。寐,睡时。 笔(mào):挑选。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答案:)

鸟鸣声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捞取(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拔取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二读,把握诗意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三读,注意情感

1、这首爱情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2、学生交流朗读情感: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3、学生结对自由感情朗读全诗。

4、听《关雎》配乐朗读,然后模仿朗读,进行朗读指导。

5、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 四读,探究特色

品读全诗,探究一下有什么写作特色? 重章叠咏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起兴

以雎鸠鸟的交颈和鸣、亲密依偎,起兴自己对姑娘的相思之情。

以荇菜的流动不定,起兴窈窕淑女的难以追求。 双声叠韵

双声叠韵的连绵词的使用,一方面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另一方面使得描摹意象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双声:参差 辗转 叠韵:窈窕 辗转

四、试背全诗

学习《蒹葭》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二、资料链接、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诗。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是一首描写对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的诗。

蒹葭的意思是 芦苇 ,生于水边。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三、参照《关雎》的学习方式,分组自习、探究《蒹葭》

(一)成果展示

1、文中描写蒹葭的句子有那几句?有什么作用?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

作用: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2、诗中描写了哪些艺术形象? 蒹葭、霜露、秋水、伊人、青年

3、试分析“伊人”和“青年”的形象特点

4、试听《蒹葭》配乐朗读,教师指导进行模仿练习朗读。

(二)试背全诗

(三)能力拓展

1、《关雎》和《蒹葭》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1)“起兴”。

《关雎》诗歌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蒹葭》借景起兴,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章叠句

《关雎》反复咏叹。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蒹葭》三章句式相同,每句只更换一两字,表现了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2、《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

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四、美读全文《诗经两首》

五、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 ( )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 ( ) 篇诗歌。

(2)“四书”指 ( )、( )、( )、( )

(3)、诗经六艺指( )、( )、( )、( )、( )、( )。

2、拓展一下 朗读《诗经》中的另一首爱情诗,体会其思想感情。

木 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2、收集《诗经》中自己喜欢的篇目加以赏析。 教学反思:

《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虽然简单,但给予人们的症状感却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诗经的课件【篇4】

1、风骚: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2、政治美刺诗:是指《诗经》中由周朝贵族卿大夫所创作的,对统治阶级进行颂美赞誉和讽喻怨刺的诗歌。如《假乐》、《板》等。

3、《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诗,共十一篇。

4、采诗说:先秦古籍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根据相关的记载,可以推断采诗制度是存在的。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

5、孔子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将古《诗》三千篇删至305篇。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我们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6、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即四家诗。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创始人是鲁人申培,特点是以诗训诂,将《诗》作为《礼》的说明;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特点是断章取义,割裂诗句作自己论文的脚注;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7、今文三家(三家诗):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称“今文三家“或“三家诗”。

8、《毛诗传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毛诗传笺》,及集古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诗的《诗故训传》作注。

9、《毛诗正义》: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继承汉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集前代汉学之大成,将《诗经》经学统一于汉学,主持撰定《毛诗正义》70卷,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代表了当时《诗经》经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10、六诗说:六诗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即:风、赋、比、兴、雅、颂。

11、六义说: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即风、赋、比、兴、雅、颂。《毛诗序》承《周礼》“六诗”说,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做“六义”。

12、四始说:四始说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即:《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3、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其是两个地域的土乐,因何得名,说法不一。

14、四诗说(二南独立说):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二南独立说”,认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15、风、雅、颂:关于《诗经》的分类,今人多从唐孔颖达之说,即风、雅、颂。三者的划分标准古今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按音乐分类:风,民俗歌谣之诗;雅,天子之乐;颂,宗庙之乐歌。

16、周民族史诗:“周民族史诗”是“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者受西方诗歌理论的影响对《诗经》内容进行的新的分类。周民族五大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7、农事诗:是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生活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豳风·七月》等。

18、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等。

19、农业生活诗:是指《诗经》中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歌,《豳风·七月》就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

20、《七月》:《豳风·七月》是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大约是西周初年的作品,是周朝乐官在豳地农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首代言体诗。

21、燕飨诗: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古代嘉礼中飨礼、燕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如《宾之初筵》。

22、风骚传统(诗骚传统):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或受《诗经》影响,或受《楚辞》影响,沿着两条道路不断前进,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其中,“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如《魏风·伐檀》;“骚”诗传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继承发展,如《招魂》。二者并称为风骚传统(诗骚传统)。

23、讽喻怨刺诗:是指周朝贵族卿大夫所创作的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或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的诗歌,体现出其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如《十月之交》等。

24、讽喻诗人: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25、叠咏体:叠咏体即重章复唱。这是口语文学中常见的样式,最初为了便于歌唱、记忆和传诵。叠咏体在《诗经》中占半数以上,多集中在《国风》、《小雅》中,成为《诗经》篇章结构和语言上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

26、风雅:“风雅”原为《诗经》“六义”之一。后用“风雅”来概括《诗经》艺术和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

27、比兴:“比兴”原为《诗经》“六义”之一。后指“比兴”在诗歌创作中具有的表现健康思想的特殊艺术功能,即“寄情于物”,“情景交融”的同时,还要达到“托物以讽”、“比类切至”的目的。

28、《楚辞》:楚辞是公元前4世纪战国后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文体。其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觋、工祝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亦来源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

29、楚辞体:是指由屈原所创,来源于楚地的乐曲和民歌,具有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加长,以大量使用“兮”字语吻词为明显标志的一种诗体。如《离骚》、《天问》等。

30、《天问》:屈原所作,是一篇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全诗三百五十句,千五百字,并全采用问句体写成。其内容,从邃古之初,宇宙洪荒写起,其中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宏览千古,博大精深。堪称“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31、《九章》:九章包括等九篇,原为屈原所作单行散篇,后人因其内容、形式大致相似,集为组诗,冠以《九章》之名。除《橘颂》为屈原早年作品外,其余皆为两次流放时所作,真实记述了作者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

32、献诗说: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中的一些作品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内证。《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诗经的课件【篇5】

唐代反映京城歌妓生活的笔记。孙棨撰。孙棨,字文威,自号无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中和(889)前后在世。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著有《北里志》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

《北里志》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北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孙光宪以为棨意在讥当时宰相卢杞。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北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载娼妓的专著。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市井妓女这一历史群体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市井妓业逐渐成为一门行业所反映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在整个唐代社会及由唐入宋的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如“东回三曲”一则所记妓女的级别、来源、老鸨与妓女的关系、妓女的生活起居等,可供“中国娼妓史”和“中国社会史”提供原始资料:“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其南曲中曲,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二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事。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榻帷幌之类称是。诸妓皆私有所指占,事皆彩版以记诸帝后忌日”。“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诸女自幼丐,有或佣其下里贫家。常有不调之徒,潜为渔猎,亦有良家子为其家聘之,以转求厚赂。误陷其中,则无以自脱。初教之歌令,而责之甚急,微涉退怠,则鞭朴备至。皆冒假母姓,呼以女弟女兄为之行第,率不在三旬之内。诸母亦无夫,其未甚衰者,悉为诸邸将辈主之。或私蓄侍寝者,亦不以夫礼待。比见东洛诸妓,体裁与诸州饮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筋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北里诸妓以出里艰难,每南街保唐寺有讲席,多以月之八日,相牵率听焉。皆纳其假母一缗,然后能出于里。其于他处,必因人而游,或约人与同行,则为下婢,而纳资于假母。故保唐寺每三八日士子极多,益有期于诸妓也”。

诗经的课件【篇6】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诗歌共三百零五首。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学者们把它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为《诗经》。《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四方面。

(二)反映社会矛盾的诗篇?

雅、颂中的一些诗篇在为周王朝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较客观地记录了周部族发展的历史。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大明》等,这些诗叙事性很强,记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和传说。

(四)反映生产情况和礼俗的诗篇?

比兴手法的运用是《诗经》的另一艺术特色。其在《诗经》中的运用是很成功的,显示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感受以及丰富的想像力,赋予作品以极大的艺术魅力,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第三个艺术特点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四言句是《诗经》的基本格式,它们语气自然,句法多样,形式整齐,是相当成熟的诗歌语言。章节的复沓是《诗经》语言形式的又一特点,作者的感情在反复咏唱中得到了充分表达,同时也给作品带来了回环反复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大量双声叠韵词、叠音词的运用,使作品的语言更优美、生活、形象。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这些优秀的篇章,确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基础,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汉魏乐府到近代民歌、民谣的历代民歌是它的嫡传。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

楚辞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地方色彩的新型诗体,与《诗经》相比,在内容、形式上都有许多独具有特征。

从内容上看,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

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楚辞篇幅扩大,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

诗经的课件【篇7】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富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把握《诗经》的艺术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品味和欣赏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重点

1、仔细品味这两首诗,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2。、在品味诗歌的基础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领悟诗歌的语言特色。

难点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因其共收录了305首民歌,又被称为《诗三百》。其内容丰富多彩,是同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又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听,想。用乐府诗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1、听朗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听出来了吗?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很好把握,基本上都是两两停顿,只有《蒹葭》每节诗的后一句为两三停顿。

2、积累生字。

雎(jū)鸠窈窕(yǎotiǎo)参差(cēncī)

寤寐(wùmèi)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

沚(zhǐ)晞(xī)湄(méi)

跻(jī)涘(sì)芼(mào)

坻(chí)

3、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

点拨:《关雎》一诗写了一位男子对美少女的渴慕向往之情。

《蒹葭》写的是一位男子极力追求一位女子,但却无法得到她而产生的苦闷和伤感之情。

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由孔子编定的。先秦称为《诗》,西汉时因“罢除百家,独尊儒术”而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三个部分为其内容的分类;赋、比、兴三部分为其表现形式。“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相当于后来的叙事诗。

“比”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诗经》的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传说这些诗歌传说多为尹吉甫采集、然后由孔子编订的。

艺术成就《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

诗体介绍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所以民歌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

笔记。了解民歌的创作过程。

写作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不朽之作《诗经》。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疏通文意(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拟声词,鸟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恬静而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流:打捞,采摘。

寤寐:寤,指醒着;寐,指睡着。这里指白天和夜晚。

思服:思念。

优哉游哉:这里指情意绵绵的样子。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辗转:翻来覆去,不能安定。

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芼:挑选。

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快乐。

译文:

雎鸠鸟关关地叫着,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找右边找。姑娘美丽又善良,从早到晚追求她。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绵绵不断,翻来覆去,不能安睡。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采右边采。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荇菜长短不齐,左边挑右边拣。姑娘美丽又可爱,敲钟击鼓让她快乐。

(2)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芦苇。

苍苍、萋萋、采采: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在水一方:在河流的对岸。

溯洄:逆流而上。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

晞:晒干。

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攀爬。这里指路途高而且险峻。

坻:水中的高地。

已:消失,这里指晒干。

涘:水边。

右:道路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文:

芦花一片白茫茫,清早露水结成霜。心上的人儿,她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河水去找她,河水弯曲道路长。沿着河水去找她,(那人)仿佛在河的中央。

河中芦苇一片片,露水珠儿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在河岸边。逆着河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地势高。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边。

河中芦苇真茂盛,芦苇上露水没有干。心上的人儿,就在河岸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难走又弯曲。顺着河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的陆地上。

积累字词

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左右,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左右。

琴瑟友之:友,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朋友。

钟鼓乐之: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快乐。

道阻且右:右,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弯曲。

古今异义左右流之:流,古义:捞取,今:流动。

道阻且右:右,古义:弯曲,今:右边。

一词多义之:

琴瑟友之(之:代词,代指“她”)

在水之湄(结构助词,“的”)

课文精读

一、关雎

1、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点拨: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章和第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章和第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正是这位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苦思想要实现的愿望。

2、对于这场浪漫的爱情追逐,作者用了哪些浪漫的场景作铺垫?请在文中找出这些场景描写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

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示例: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体现了小伙子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点拨:这两句诗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4、爱慕之深,以致夜不成寐,可见相思之苦。那么男子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找出文中原句,然后加以解释。

点拨:(书中原句)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解释: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很楞能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5、《关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7、读完全诗,你认为小伙子追到自己喜爱的姑娘了吗?为什么?

点拨:这个问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只是小伙子的一种美好的幻想。“钟鼓乐之”并不代表把姑娘娶回了家;也有人认为这是追求的结果,也就是“钟鼓乐之”表明他们结婚了,而且用最喜庆的方式把姑娘娶回来的。理由是:钟鼓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乐器,不象现在的年轻人拿把吉他,到人家姑娘面前叮叮咚咚敲上一阵。撞钟击鼓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人都能有此排场的,只有贵族在迎娶新娘时才有如此隆重的场面。用琴瑟来比喻婚后幸福的生活。现在,也还用琴瑟之和来表现夫妻和谐。当然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解。

8、《关雎》一诗各节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近相同,中介变动了少数的几个字,这种写法我们叫“重章叠咏”试品味本诗中运用这咱写法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重章叠句”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二、蒹葭

1、《蒹葭》这首诗歌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主要的描写方法是景物描写。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2、作者从蒹葭的颜色与情状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点拨:诗的三章分别用了“苍苍”“凄凄”“采采”三个词表现三种色彩:由苍青到凄青再到泛白的色彩变化过程,把秋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厚,烘托出当时作者的冷清环境,以及十分寂寞的心情;接下来,作者再用“为霜”“末晞”“末已”这三个情状的变化,来描绘出朝露成霜再溶为秋水的过程,现象地刻画出了时间的发展轨迹,说明作者从天刚亮就来到河边,直到太阳升起,一直都守候在河边,就为等待心中的女神的出现。

3、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4、作者是如此执着于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子,为什么不追上去向她求爱呢?从文中找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点拨:是因为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5、对“长”“跻”“右”这三个字只能理解为道路遥远、艰险而又弯曲吗?说说你的理解。

点拨: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己追求的美丽女子在河的对岸,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要想到河的对岸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三个字是虚写,写出了古代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不易.这里的“长”、“跻”、“右三字完全可能是指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阻力。

(答案不求一致,关键是言之成理)

6、作者反复吟唱“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点拨:表现了追求心目中的美好姑娘要历尽艰险,同时也表现了求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7、能说说你对诗中“蒹葭”“伊人”这两个意象的理解吗?

(1)“蒹葭”是指芦苇,作者用它来描绘出一幅凄凉哀惋的环境,烘托一种气氛;“伊人”指代作者心中的美丽女神。

(2)“蒹葭”不一定指环境,可以是指一切不好的东西,阻止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东西;而“伊人”也不一定指作者心目中的美丽女神,可能是指作者所追求的美好生活一类的东西。

8、《蒹葭》一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点拨:根据“蒹葭”和“伊人”这两上意象的理解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不同。

(1)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苦闷心情。

(2)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追求不到时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9、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点拨:

(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语言品析

《诗经》语言体现出一种优美的旋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章叠唱

第二章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与下文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左右毛之,只改了一字,这就叫重章叠唱。这种写法,可以使的诗篇回旋跌宕,造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突出了诗歌的形象,取得情深味长的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2、偶句入韵

在音韵上,除了重章叠唱以外,还使用了押韵,一般都是偶句押韵。如《关雎》中,首句鸠”“洲”“逑”韵角中都有ou,下文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全篇三次换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3、双声叠韵

诗歌在用词上也非常讲究,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参差”是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拓展延伸请阅读下面几首诗歌,分析它的表现手法。

(1)(《孔雀东南飞》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兴)

(2)(《秋浦歌》(其十五)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比兴)

(3)(《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赋)

(4)(《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兴)。

(5)(《行路难》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比)

思考讨论。

加深对赋比兴这几种表现手法的认识。

巩固提高

1、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xx篇,包括xx、xx、xx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1)《诗经》305风雅颂。

(2)赋比兴。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下面加点词语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雎(jū)鸠参差(cēnchā)跻(jī)

B.窈窕(yǎotiǎo)坻(dí)湄(méi)

C.溯洄(sùhuí)涘(sì)芼(mào)

D.寤寐(wùwèi)沚(zhǐ)晞(xī)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听。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关雎

听听:关关雎鸠。

看看:在河之洲。

想想:窈窕淑女。

愿望:君子好逑。

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

蒹葭苍苍。

蒹葭萋萋。

采采。

起兴。

宛在水中央。

伊人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

诗经的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2、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一吟品其物

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吗?

莫止不遑启居

靡盬烈烈归聘

孔疚彼路骙骙

象弭所腓雨雪

2、请复述这首诗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要求:1、按时间前后顺序;

2、100字以内。

二吟品其情

1、这首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尽可能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吟品其法

1、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补充:古人对最后一章的评价: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方玉润《诗经原始》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方玉润《诗经原始》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

四、由此及彼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六、课外作业

1、必做题:

阅读《语文读本》第十课《国殇》,体会诗中所歌颂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选做题:

(1)将你的困惑写出来,然后查找资料,试着去解决。

(2)把你的收获也写出来,利用课外的资料验证、巩固。

诗经的课件【篇9】

诗经氓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二、教学重点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三、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氓》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二、题解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国风”,民间歌谣。“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表现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赋”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

⑴听录音。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qiān qiāng cú shāng

愆期 将子无怒 徂尔 淇水汤汤

⑵自由朗读。⑶齐读。 ⑷背诵。

2、重点字词:

⑴将子无怒 将,愿,请。 ⑵泣涕涟涟 涕,泪。 古今异义

⑶于嗟鸠兮 于,通“吁”。⑷犹可说也 说,通“脱”。

⑸女也不爽 爽,过错。⑹言既遂矣 言,助词。

⑺隰则有泮 泮,通“畔”。 ⑻总角之宴 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

3、内容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婚恋悲剧。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个女子的婚恋悲剧。

情节线索:“恋爱” ——“婚变” ——“决绝”

⑵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⑶从诗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对于往事是一种什么心情?

女子在回忆往事时,心情是很复杂的。

从一二两章详写他们恋爱时的幸福可看出她对“氓”仍怀有一些感情。

从三四五章写他们婚后的痛苦可看出她对“氓”非常怨愤。思前想后,对“氓”反感到极点,断绝关系。

四、析诗中女主人公形象

1、在这个悲剧故事中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女子的形象?

点拨:大家自由发言,尽量用原文中的`诗句来佐证我们的观点 ,学生讨论发言,可以说到勤劳,善良,温柔,忍让,刚强等

温柔 热情——“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勤 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重 情——“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清醒、刚烈、坚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你最欣赏女主人公的哪一点?(可以进一步谈她的个性,有思想,对爱情有自己的追求)

老师总结: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纯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别的,它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氓》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首弃妇诗,其关键就在于通过两个鲜明的形象的刻画,通过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深刻地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

3、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恋悲剧?你认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是什么?(讨论)

观点一:他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得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家庭、对感情不负责任的丈 夫,那她的悲剧是难以避免。

观点二:男女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虽有它的社会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可忽略的。从他们的恋爱过程看,两人虽是自由恋爱,但女主人对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了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蒙蔽,轻率地答应了他,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

4、归纳主题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五、写作技巧

1、对比手法

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⑴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 幸福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载笑载言。”

婚后: 痛苦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劳累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⑵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

婚前:忠 厚——“氓之蚩蚩”

婚后:变心 凶暴——“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⑶作用:

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的悲惨生活。

2、分析比兴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重点聚焦: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2) 总结“比兴”手法的作用。

结构上: 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 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 比兴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了诗歌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以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

(3)拓展延伸

A、《诗经》中其它诗句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如: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宨淑女 / 君子好逑

六、小结

这首诗以“恋爱 ——婚变 ——决绝”为线索进行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温柔、勤劳、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七、作业

背诵全诗,默写全诗。

诗经的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⑵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⑶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2、能力目标:

⑴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⑵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二、资料助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

教师小结: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电视连续剧的一首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指名给下列词语中粗点字注音。

蒹葭伊人溯洄唏湄跻坻涘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逆着曲水去找她,清早露水变成霜。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人儿正在水那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一片芦花照眼明,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逆着曲水去找她,露水珠儿不曾干。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逆着直水去找她,那人正在隔水滩。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深远,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成果展示:

⑴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⑵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①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②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③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④ “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⑶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

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明确:

《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六、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其中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板书】

含蓄美

蒹葭、意境美

朦胧美

诗经的课件【篇11】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指要: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传统。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卫风氓》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4、培养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在诗中的表现,体会其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

今天我想考考大家,“风骚”一词是什么意思?一指人举止轻佻;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二泛指文学修养;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那么最初的意思是什么?它是两个词,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风是指《诗经》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这两部都是经典的文学著作,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这个单元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诗经》两首中的《卫风氓》。

二、看课下注释,把握重点信息,请同学简介《诗经》,教师补充。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由周王朝通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撰而成的。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五经》中以《诗经》最有文采。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葩”,此作华丽有文采解。后来《葩经》被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的段落称之为“章”)。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歌曲或者山野传唱的民歌。(共160篇)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就像奥地利歌剧一类的高雅音乐。(共105篇)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即直陈其事;指铺陈排比,也可以是直接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例如:、《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比,即比喻,就是打比方;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即景生情、托物兴感,由具体事物引发想象和联想。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以《关雎》为例。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谓之‘思无邪’”。

二、第一教学板块――诵读:了解诗意,理清情节。

1、放录音

第一遍,让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2、字词正音,指名学生朗读。

3、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4、可再指名同学朗读,大家指正。

二、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

1、学生轮流翻译课文。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每一章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课文的行文思路。 板书小结:参考一参考二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一节许婚 第二章:相思相恋占卜结婚(赋)第二节迎娶 第三章:以桑为比劝诫痴女(比兴)第三节劝诫 第四章:以桑为比控诉移情(比兴)第四节控诉 第五章:倾诉苦楚表达悔恨(赋)第五节反省 第六章:回顾甜蜜表达决绝(赋比兴)第六节决绝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全诗分六章,每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

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

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三、分析人物形象,体悟情感

1、学习“恋爱”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提问: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点拨: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3)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点拨: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

“乘彼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4)提问:“尔卜尔筮”等四句表明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点拨: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 (5)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从女主人公的这段回忆来看,她的婚姻是否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点拨:•(板书)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不是。从她的回忆看,二人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6)要求学生朗读

一、二节。

2、学习“婚变”这一部分。 (1)小组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 点拨:议论、抒情。

(3)提问: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点拨:比兴的艺术手法。 (4)提问:比兴的艺术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直,举一两例并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氓》中的比兴句应该怎样理解?用比兴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关雎》《蒹葭》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

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章紧承上节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开头就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下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

结构上:①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②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①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从“抱布贸丝”一句来看,她养蚕做丝),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

三、四章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5)提问:第三章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点拨: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6)提问:结合文章的

三、

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点拨:(板书)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7)齐读这一部分。

3、研习“决绝”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

(2)提问:女主人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点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点拨:(板书)清醒、刚烈。

(4)提问:同学们可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 点拨:对比(板书)

(5)提问: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对比?

点拨: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6)关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点拨: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伪装忠厚——喜新厌旧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深情专一——二三其德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温柔软弱——清醒刚强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幸福甜蜜——悔恨沉痛 (7)齐读第六章。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的? 点拨:(板书)勤劳、善良、温柔、贤惠、坚强。

恋爱时的情深意切――婚变中的委屈求全――被弃后的伤情无奈――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5、提问:文中三次出现了“淇水”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心境? 点拨:“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恋爱时,两情依依的甜美;“淇水汤汤,溅车帷裳”,这是婚变后形单影只的凄楚;而“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更是被弃后撕心裂肺的哭诉了。同一条河,映衬出的是不同处境中同一人物的不同心境,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坚强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热情、活泼的女性,她不顾家庭的反对,没有过高的物质要求,和“氓”自由恋爱,结为夫妻,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人。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

7、谈谈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

四、课堂总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第三章为全诗的转折,诗中肯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一炉而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则应遭到我们的唾弃。 [板书] 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

一、二章第三至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四章。

2、完成《氓》的同步双测。

3、翻译《采薇》。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心校长述职报告,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1

本人于xx年9月任上xx学校长,xx年9月调至xx中学担任校长至今。自任职以来倍感教育使命的神圣和光荣,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能始终坚定素质教育办学方向,坚持教育创新,坚守办学底线,不辱教育使命,以营造 和谐、幸福校园 为抓手,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充满智慧与温馨。现借年度述职之机,回眸一年来办学管理的心路历程,有助于进一步提炼经验、拓展思路,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德、能、勤、绩、廉情况:

(1)、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制定了 上xx学新三年发展规划 和 中长期发展规划 ,确立区级重点课题,构建了上虹新一轮发展愿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项目化推进办学各项工作,也为办学规划实施寻求科研支撑,作为校长领衔申报了区级重点课题《构建初中学校内涵发展 绿色--长效 机制的实践研究》,本课题试通过学校 绿色发展 机制的构建,以形成学校 绿色环境 、 绿色管理 、 绿色师资 、 绿色教学 和 绿色德育 ,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可持续发展。

(2)、积极梳理,科学定位,创新实践,寻求超越。上半年的办学水平综合督导,是对xx中学前五年办学的大检阅,站在全新的起点,我和管理团队、教师共同研究,基本确立了以 创新教育 为办学特色,以教师队伍成长为突破,以新基础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打造和谐幸福校园为载体,以创建新优质学校为目标的办学策略,具体规划正在积极酝酿之中。述职报告范文

(1)、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整体科研水平。根据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制定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成立校教科研中心组,通过 课题研讨 、 实践研究 、 校本研修 等方式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项目化、课题化。两年来,上虹有多名教师在区教科研论文评比和区大、小课题研究中立项并获一、二等奖。本学期,xx共有十多名教师申报的区级大、小课题已立项。

(2)、搭建展能舞台,关注梯队培养。继续以学科组为主阵地,深入开展基于课堂的校本研训活动。针对教师不同年龄和学科特点,多角度推出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项目,如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教师命题能力指导研究及评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年级学情研讨、学校德育论坛、教研沙龙活动等。积极推选青年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区级班主任和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另外,定期聘华师大金中明教授开展 教师专业发展 系列讲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境界。

(1)、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完善 两纲 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xx年中学校长述职述廉报告各类报告。学校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主题教育,营造民族精神教育氛围,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述职报告范文

(2)、以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上虹作为 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学校 ,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主阵地,继续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拓展课程,设立 班级心理委员 工作制;编写《于无声处调心法》校本教材,并在中预、初一年级使用。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确立《构建 网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学困生教育》重点发展项目,顺利通过 区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 的评估。学校积极推进青春期科研工作,年内承办市区级青春期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并在区域内形成示范辐射效应。

(1)、加大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运行。将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纳入新三年发展规划,将课程建设列入教学工作和教研组建设的重点,成立探究型学科教研组,确保学校对课程的领导力和教学各层面对课程的执行力。机器人、足球、管乐、日语等特色校本课程已经形成。如期开幕的校园科技、艺术、体育节已成为亮丽的文化名片,阳光体育运动已是幸福校园创建的重要组成。实践体验类课程的开设有力推进了xx校园文化建设,四大文化主题节日已成为展现xx师生风采的亮丽名片。

(2)、聚焦有效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继续优化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将智慧教学落到实处。开展学生作息时间、作业量、课堂教学满意度等调查,及时反馈信息,落实措施,实现 减负增效 ,各科成绩稳中有进,初三中考进步显著,其中数学均分跻身区前十行列。

(3)、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年级组管理功能,认真实施过程监控及学情分析,综合治理年级的教育教学问题。学校承办 六校教研联合体 命题研讨活动,召集共同体内教师开展学科命题研讨交流,以命题研究为抓手,提高了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

通过共同努力,基本达成年度奋斗目标,实现了校园和谐幸福、师生共同成长。上xx学综合办学稳定在A级水平,多年保持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市平安单位、市花园单位、市红旗大队、闵行区文明单位、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区科技特色校等称号;两年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优秀骨干脱颖而出,教师先后获市 双名工程 提名1人,区师德标兵1人,一批区骨干、骨干后备、希望之星、镇园丁骨干脱颖而出;通过 绿色教学 实践研究,教学过程管理更科学,减负增效显成果;课程领导力与执行力明显增强,三类课程同步推进,科、艺、体、心理等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体教结合、艺教结合工作成果斐然,管乐社团成为区级特色 三团一队 ,并在区艺术节舞台上屡屡获奖,学校被命名为 全国阳光体育上海市足球运动布点学校 、 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联盟理事单位 ,富有特色的足球校园文化已逐步形成;学校教育生态不断优化,育人资源得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已融入社区、家庭,办学质量得的家长、社会广泛认可。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期,xx中学师生将以新一轮发展为契机,实行新的跨越,近期 和谐校园创建既党建专项督导 检查反响良好,刚结束的昆山国际发明展览会上,我校摘得1金2银4铜,本届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喜获精神文明奖、广播操优胜、男子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佳绩,市中运会手球赛已跻入四强,区中学生集体舞赛获三等奖。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2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X中心校副校长,今天我向您汇报我们学校的工作情况、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汇报

1. 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学校财务管理:我们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学校财务稳健。同时,我们积极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学校安全管理:我们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学校安全。

二、廉洁自律情况

1. 学校财务管理:我们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从未违规报销费用。同时,我们积极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教师待遇: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制定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积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3. 师生福利: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发放福利,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积极加强师生福利保障,提高师生生活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1. 学校管理不够完善:我们还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学校组织管理不够严格,人员配备不够合理等。

2. 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学校安全。

以上就是我今天向您汇报的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希望您能够满意。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3

中心校校长年度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中心校校长,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我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

一、学校实施情况

过去一年,学校在各位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面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重视课程改革,开发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我们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各类优秀人才。过去一年,我们招聘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我们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岗位晋升机会和培训课程,激励他们持续进步。

三、学校管理情况

学校注重规范管理,强化制度建设。过去一年,我们加强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全面的学校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学校管理效能。我们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建立了家校联络机制,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学生学习情况

学校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过去一年,我们加强了学生学习指导,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我们推行了错峰作息制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五、学校文化建设情况

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良好道德风尚。过去一年,我们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传统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师德建设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注重教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养。过去一年,我们深入推进了师德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加强了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还设立了师德奖励机制,激励教师持续提高自身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学校社会影响情况

学校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过去一年,我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服务社会的活动。我们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机会。我们还加强了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合作,开展了师生互访和学科研讨,促进了共同发展。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将继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持续推进师德建设,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我们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我谨代表中心校向各位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一年来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够再接再励,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

谢谢大家!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4

琐琐碎碎,千头万绪,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辛勤中品尝着耕耘的酸甜苦辣,前进中记录下跋涉的艰辛足迹,收获中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一年来,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认真贯彻执行的教育方针,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依靠团结教师,自觉履行职责,勤奋踏实工作,勇于开拓创新,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

一、自加压力,坚持学习忙充电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想带领全校教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真正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校长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理论修养。如果校长仅凭原有的认识、经验,甚至落伍的、错误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不仅难以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更严重的是贻误一部分,不,是一大批学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学年,我积极参加了ra市“十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wz市首期校长新课程通识培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培训,听取了三个十六大专题报告;同时,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学习计划,学习了四本专著:《十六大报告辅本》、《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通过学习培训,观念更新了,端正了,思路清晰了,方向明确了,信心增强了,干劲鼓足了。闲里偷忙,不亦乐乎!

二、身体力行,树立正气讲奉献

大量事实警示我们:一个充斥不正之风、邪气压过正气、只讲私利不讲奉献的组织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里树立正气刹邪气,服从大局讲奉献的关键在校长。我认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班子;有什么样的班子,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校长,我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以律己不损公肥私;履行职责不玩忽职守;宽以待人不包庇姑息;一视同仁不亲疏有别;坚持原则不感情用事;发扬民主不独断专行;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求真务实不贪慕虚荣;善于自省不固步自封;勇于改革不因循守旧;一心为公不图谋私利;讲求奉献不斤斤计较;深入一线不高高在上;厉行节约不铺张浪费。

在森拉克台风袭击我市时,我坚守抗台第一线;在无偿献血、爱心捐款活动中,我身先士卒;在执行制度中,不搞双重标准,对于自己的两次值日迟到坚决扣罚;在作风建设中,我自觉改掉工作时间上下棋的恶习;在节假日的修理督工中不拿补贴;金钱面前我不动心,毫不犹豫将岗位补贴降为每月150元,工资册审核时严把自己的工资关,不该拿的决不拿;待公款如待自己的钱不随便挥霍,购物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出差不坐专车、不住高档宾馆;不用公款做人情、请私人的客、拉私人的关系;自掏腰包合资在学校装宽带上。

在别人的眼里,我很傻,傻得可怜甚至可恨。但我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是人民公仆的形象。

三、积极激励,建设队伍出新招

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渴求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依赖于高质量的学校的培养,高质量的学校依靠一大批高水平的教师的支撑。所以我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

我相信:“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一年里,学校酝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

(1)评选师德标兵。学校制定师德标兵评选条件,每年一次评选师德标兵。

(2)设立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奖。学校制定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求,凡达到要求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对掌握课件制作技能并开出一节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在ra市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中,成绩优秀的教师获得一次跨地区的省内外出学习机会。

(5)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对于课题被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如果课题研究成果第一个获ra市一等奖的,那么该课题组组长直接吸收为班子成员并担任学校教科室主任。

(6)在ra市教坛新秀评选中,过一关的教师获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并加奖500元;过二关的教师获二次外出学习机会并加奖1000元;获ra市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师,每年获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并加奖XX元。

(7)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取得大专学历予以1500元的奖培金。

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求实效

规章制度以其强制性约束着大家的行为,能防止滥用职权,避免暗箱操作,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更好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完善的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前提和保证。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制度约束了校长的权力,我想校长的权力不在于逃避约束、逃避监督,而在于把大多数人的意愿、利益体现在完善的制度之中。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公示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民主评议班子成员制度,班子成员坐班制度,评先评优制度,听课制度,德育月工程制度;完善值日制度,门卫制度,请假制度。

班子成员坐班、教师民主评议班子成员,树立了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按实绩评先评优,大家纷纷反思自己的工作找差距、知不足,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听课制度,促进了教师间互相学习、交流,保证了校深入一线。分学段管理制度,调动了老师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了大家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月工程制度,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创造条件,服务师生转职能

我们知道,人具有很大的潜能,一个人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关键在于他的潜能是否得到很好地开发。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为教师专业成长机会,满足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迅速推进之时,为满足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提倡的新理念,掌握新课程理论的需要,学校审时度势,制订了“走进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为每位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的《课程标准解读》培训,购置新课程教师培训光盘进行校本培训。

为满足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需要,学校不惜血本花了4万多元安装了多媒体教室,为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了可能。

为满足教师开阔视野,及时了解教改动态,提高自我专业水平的需要,学校出台了教师外出听课计划,使每位教师三年中至少有一次跨地区的省内外出听课学习机会。

为满足教师展示自我才华和风采的需要,我们向学区争取到了大型公开课活动承办权,期望籍此使青年教师更加自信、更快成熟。

为满足教师解决教学中困惑的需要,我校请教研员、名师为他们开导。

六、警钟长鸣,常抓安全不松懈

安全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安全工作。一直以来,我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的高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把三月份作为安全教育月,以“大力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主题,采取开主题队会、收集安全知识资料、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刊出专刊、组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展出交通安全知识图片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家庭生活、户外活动、社会生活、交通、消防、禁毒、预防传染病等安全知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为配合安全教育,学校还订购了《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片》、《小学生安全知识须知》。

加强校园周边占道经营、违规摊点整治,坚决禁止“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健全了门卫管理,防止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坚持点名制度,严明校规校纪,防止学生在校外发生伤害事件;加强节假日值班护校,做好防盗工作。

学校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如召开后朱学生家长会研究接送车超载问题,配合交警治理超载接送车;严禁接送车进入校内;禁止未满12周岁学生骑车上学;在教室里安装电风扇,便于通风,降低闷热天过高的室温;规定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加固旗杆、风雨操场铁柱;在排水管边安装铁栅栏;改建南河小学厕所;筹建教学楼、办公楼隔热层等。

七、循规蹈矩,公开校务行廉政

校务公开是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入开展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我很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教职工及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学校的改革、教职工的奖惩办法,召开教代会通过;多媒体教室小平台的配置通过政府采购;2千元至5千元的物品采购、维修项目在教师会上通报;评先评优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教育收费、教师聘任实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校务公开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经常化。

厉行节约是我使用学校经费的一条主要原则。学校按公务接待的规定,认真执行七个不准,落实四项制度;不用公款向上级赠送礼金、礼卡、礼券;由学校自行组织公开采购的,力求货比三家、价廉质优;加强对电话、用电器的使用管理;裁减报刊的征订;辞退不必要的工勤人员。

与此同时,我还狠抓班子的廉洁自律工作。大幅度裁减行政岗位补贴,不巧立名目乱发补贴,严格审核差旅费的报销等。

一年来,有限的经费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回顾成绩,体验成功增信心

有付出总有回报,有耕耘总有收获。学年,我校被评为ra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学区一等奖3、二等奖3、三等奖3;获ra市二等奖4,三等奖23;获wz市优秀奖3;一项教育科研课题被ra市立项; 3位老师进入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1位老师进入wz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5人取得大专学历(现今,大专以上学历和大专在读的占教师总数的50%);27位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乙以上(48岁以下的达标率为64%);十六大主题教育演讲比赛,2人分获学区一、二等奖,1人获市鼓励奖;十六大主题教育征文比赛,1人获学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学区教工乒乓赛,获女子团体第6名,女子单打第8名;“交通安全”征文比赛,2文章分获学区二、三等奖;市艺术节,2位学生分获书法二、三等奖;学区科技节评比,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小学生实验操作比赛,2人分获学区二、三等奖,1人获市三等奖;学区学生乒乓赛,获小学男子团体第4名;学区元旦文艺汇演获三等奖;学生课本剧表演获市二等奖; 3位学生在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展中获奖。

一次次的获奖,一次次的体验成功。大家暗下决心,鼓足干劲,把握机遇,再创新高。

九、自我反省,直面困难找不足

事必躬亲,常被事务所困,易因小失大;不重创造良好的外部人际环境,学校硬件建设后劲不足;缺乏小学一线工作的经验,难以对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指导;档案建设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完小的管理缺乏力度,完小的人事调配是当前的一大困难。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5

各位领导:

一年来,我镇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标尺,以构建和谐的峪口镇教育为目标,力求贯彻上级文件精神,让全镇家长满意。

,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在全镇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目标。

下面向组织及各位领导、同志们作如下述职,并诚恳地接受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逐步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和谐发展。

一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自觉把它们做为自己的思想理论源泉。

迎合新课改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学习,进一步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扎扎实实工作,兢兢业业从教,为努力办好使全镇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我镇严格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施教,严格落实县教体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编制课程表,课外活动表,开齐上足教好所有应开课程。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在校时间,各校根据要求对备、教、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每月的专题检查与随机检查结合做到无流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无乱收费现象,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建立健全了各项责任制度,强化明确责任追究的力度,并把法制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展经常性宣传工作。

抓好全镇教师的培训工作。

今年,我镇围绕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新课程标准有关理论知识,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下载,落实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VCD等多种形式。

通过培训和学习,广大教师明确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课改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暑期,我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学习,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和钻研,坚持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用实践去证实自己对理论的认知,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

建立健全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责任制度》等各项制度。

在学校事务管理中,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政务公开,执行财务公开制度,不用权力谋私己,树立团结和以全镇教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才能办好教育的思想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开创中心校与各中小学校长之间和谐的工作局面。

一个好的班子,肯定能领导出一个好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一年来,我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学校领导岗位的责任制、承诺制,使每个学校校长都明确了自已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

使各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1、完善班子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事,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既不主观臆断,又不议而不决。

2、要办好教育事业,首先得培养一批中小学校负责人。

今年暑假,我们组织人员对全乡中小学负责及中层管理干部进行了民主考核,针对各学校不同特点,分别调整了部分不能胜任工作的中层干部,中心学校对各学校中层干部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目前,我镇小学校长队伍相比来说比较精良,都能够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能够履行好本职工作,为教育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3、我镇教师编制紧缺,学科不配套情况严重,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岗位培训,共安排23人次参加各级级新课程培训,先后五次请县教研室及县直学校专家来我镇全面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全镇共有35名小学教师参加高学历提升培训,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以远程教育、实验室、图书室为切入点,改变学校软件和硬件,实现了本地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在远程教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我镇中心校认真组织,精心布置,专人负责,专人培训,力争让每位教师能够利用远教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

全镇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都能能够全部投入使用。

这项工作使当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大大提升。

体育方面,我从上到下加强督导,促进训练,多次组织了各学校单项体育项目对抗赛,合作互动,全面提高。

抽调正规体育教师做裁判,投入资金,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

这些举措都为运动会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安全工作一直是我镇各学校的重点工作。

我们牢固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

本年度我镇制订了“安全实施方案”与各校签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责任书”,每学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课间活动安全,消防安全,同时对校舍场地等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安全检查。

每学期“安全教育周”制度落实,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根据防火、水、电、中毒,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各学校召开一次主题会,出好一期黑板报,邀请派出所同志安全讲座,组织师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及灭火演习,及时检查消防器材。

平时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的安全工作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过去的工作在县教体局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教职工的通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的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上还做得不够,尤其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应该使他们真正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体育工作下一步将强化组织机构,严格考核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的投入。

各位领导、同志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的道路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效益,团结出生产力。

我愿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教职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图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铸师魂,养师德,树师表,以全面推行新课改教育理论思想为契机,为巨陵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述职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6

岁月的长河在奔流不息,历史的洪钟在耳边回响。又到了工作述职的时间,回想起这一年的中心学校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总结和发扬:

1、以良好的品质感染人

一个人能否得到同志们的拥护,不仅要看他的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道德品质,所以我一直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大公无私、乐于奉献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遵守党的纪律,坚持与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保持一致,从不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坚决做到政令畅通。

“说实话,办实事,说了就做,做就做好”——这是我对自己的另一要求。我一直要求自己讲实话,办实事,做好事,不辜负同志们对我的期望。定期召开例会,反思言行举止中的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用诚心对待每一个人,用真心做好每一件事。不惟亲、不避疏;不惟上、不避下;不惟己,不避错;从不拉帮结派,自以为是。在生活中,经得起诱惑,顶得住人情,管得住小节。

2、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人

良好的素质和渊博的知识是治理好全镇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督学的岗位对自己是新的,要想早日进入角色,必须加强学习。首先是向书本学。一年来,我读过的书有《新课程理论与研究》、《名校管理制度集》、《教师的10个怎么办》等教育专著10册。此外,《人民教育》、《湖北教育》、《襄樊教育》、《南漳教育》每册必读。其间描述校长的胸怀坦荡,为人公道;校长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校长的才华横溢、治校精湛;校长的为人师表,处事巧妙无一不使我陶醉其中。其次是向他人学。盘锦的魏书生、上海的郑杰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其视频讲座都一一聆听;他们独特的习惯,潇洒的外表,幽默的语言,灵敏的反应,渊博的知识,丰厚的积累,无一人不说独具匠心、精彩绝伦。再次,就是在实践中学。进课堂听课是我的喜爱,课前独自思考,课中与学生合作,课后与教师探究是我下校听课的三步曲,教师们精准的讲解、学生稚嫩的回答、知识的升华等也无一不是最好的学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是有益于自己的东西做好印记,必要的内容摘抄,定期写读后感,每次学习,我都做到认认真真、一丝不苟。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大大提高了自身素质,自己也明显感觉到管理越来越科学、有序、有效,工作也张驰有道,运用自如,游刃有余了。

3、用以身作则的行为带动人

个人的威信不在于其权力的大小,而在于其是否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要求校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机关干部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带头执行单位规章制度,所有的会议,我从不迟到、早退,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不动笔墨不开会,凡开会,不管大会小会,事先都要做好准备。要求校长及机关干部的工作要专业化,自己在新岗位上就不断学习提高,不停的反思积累,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大的提升,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在全县教师交流工作和正高职评、副校级干部公选等工作中,连续三次被邀请参加研讨、定稿、评审等事宜。要求校长及机关干部多学习,多动笔,多投稿,仅一年多的时间,我写下的读后感及心得30余篇,共计5万多字,其中《新校长的四大忌》被《湖北教育》发表;《学校的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策略》县政法委录用并予以了奖励。

也许就是这种无言的“引领”,所以默默地带动了全镇教育上上下下都倡导引领,尽职引领,推行引领,搭建起了“互学”的平台。

1、互帮互助-----激活教育资源的利用

我镇地处皇城脚下,优秀教师云集,学生生源拥挤,办学条件优越,教育信息前沿,构成了城关教育之独有的教育资源,作为中心学校,其中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让独有的教育资源得到互补。为此,我们选择了“互帮互助”的点子:在人员上予以交流,交流班子成员,交流专业教师等;在物资上予以帮扶,帮扶学生床铺,帮扶电教设备等;在理念上予以引领,引领管理治校方略,引领高效课堂建设等。今秋开学,临沮、张营、殷庄等中心学校教师尤为紧张,中心学校给城区学校和大型学校、教师富裕学校下达了交流教师任务,各个学校校长想尽了办法,做细了工作,确保了开学的顺畅,圆满完成了教育局给我们下达的交流教师指标数,其中还有3名学校中层干部被调任其他学校任副校长;再者,金庙中学、胡营中学分别为凤凰、张营、太平中心小学等扶持了床铺、桌凳数十套;另外,殷庄中心小学是城关镇的最边缘学校,胡营中学、城关实验小学分别给予了人、财、物力的帮扶。

用诚心督办。督办是中心学校主要职能之一,本学年初,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中心学校在重点工作落实上了也予以了诚心督办,实话说,中心学校计划的落实大多是通过镇内中小学的工作来践行的,中心学校拟定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德育实效、建设高效课堂、推广教研成果六大方面的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也是各个学校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一是年初讨论落实计划和方法。将其按落实需要的时间长短分成a,b,c三类,第一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第二类是通过学校自身努力能够完成的,时间要得比较长的;第三类是要通过向上争取才能完成的;对第一类要求各个学校制定准确的落实时间;对第二类要求各校拟定具体的落实方案,按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予以落实;对第三类要求各校找准落实关键及争取的大致的时间和方法。二是下学期初,汇报落实的进度。要求已经落实了的收集好相关的资料,并通过职工会公示落实情况,没有落实的抓紧落实和督查。三是校长考核通知发下来时的友好提醒,提醒各个校长反思自己的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正是因为我们的诚心督办,学校的齐心协力,所以全镇11所中小学的整体工作和重点工作都完成得都很出色,如:我们积极配合学校努力从中小学建设中共争取有效资金761万元,彻底解决房屋老化和学生就餐、就寝问题。全镇11所中小学都以本校的人文基础,全方位收集,集中筛选,编排了适宜本校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特别是城关实小、太平中心小学、凤凰中心小学、徐庶小学等编排的校本教材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好评。

用实心协调。城关教育涉及的摊子大,情况多,工作的协调成分也很多,政府与学校之间,教育局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很多时候都需要参与,我们把握的态度是实心实意为学校服好务。需要教职工出资出力的,我们能争取少出的的争取少出;需要学校承担责任的,我们能承担的承担;校长陷入困境时,我们在第一时间里为其出谋划策,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善于了解校长们和工作人员的疾苦,广泛征集各校面临的困难和窘迫,做校长们的贴心人,尽最大限度的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做到不给校长们找麻烦,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竭尽所能确保各个学校工作的顺畅。

过去的时间一去不复返,新的一年,新的要求:我们决心顺应历史的潮流,乘长风,破巨浪,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中心校长述职报告 篇7

今年年初,根据工作需要,教育局党委调我到本校担任校长职务。在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回顾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把我履行职责的情况向全体教师进行述职,接受大家的评议,总结成绩经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觉得是一件十分有益、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向各位老师进行汇报,请全体教师评议。

xx学年是新一轮“三年办学目标”的第一年,也是两校合并后的第一学年。通过上个学期的工作,两个校区在硬件与软件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全面达成学校三年办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学期的学校工作以继续巩固取得的成绩,不断开拓进取为指导思想,制定了“1-2-3-4”工作总目标,即:贯穿一个主题: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教师的素质;体现二个重点:美育特色与信息化;促进三个提高: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展现采一学生的风采;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树立采一教师的良好教育教学形象;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活动,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树立采一的良好学校品牌;落实四项工作:规范学校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学校特色。围绕这一总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1、积极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系列活动。组织教师深入开展《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开展有关学习和讨论。组织全体教师及六年级学生参加区《公民道德规范》的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四、五年级的学生到某某公园参加区少年宫“童心所盼(十)共建美好家园——公德妙语进万家”主题活动和区中小学“实践五爱要求,争做四有新人”读书教育展示活动;三年级学生举行了自编儿歌和美德宣传画的比赛;四年级学生开展设计公德妙语的活动,并制作成宣传卡片,走上街头向广大市民宣传《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和《杭州市民守则》;五年级开展“讲文明礼貌,塑美好形象”主题活动。六年级进行了编美德小报比赛,并组织学生参观,还召开了“尊老花儿红艳艳”等主题队会,成立了学雷峰小组,开展慰问烈军属和孤寡老人和与残疾人结对子等活动。同时,学校还组织参加校、区级的'演讲比赛和“道德规范教育电子小报”编报比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组织学校中层干部认真学习等级评估方案,分解要求,责任到人,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为下学期学校上等级打好基矗

3、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教师每月考核制度》,加强检查,制定落实细则,规范各项常规工作,促进学校工作的规范化。

4、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正副班主任职责,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保证班主任待遇;及时总结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评比优秀班主任活动,学期末评出校优秀班主任8名。

5、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组建“星星河”系列社团的活动。成立9个一级社团,69个二级社团,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通过社团活动、社团展示、社团艺术节等形式,给每一个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了个性,培养了能力,展示了才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同时,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深化。

6、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网络。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向家长发放《真诚服务卡》,紧密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继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本学期,召开了二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5个班级分别开了课,向家长展示我校的教学水平,学校还对家长进行了调查问卷,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7、加强学校少先队工作。大队部紧紧围绕“跨世纪雏鹰行动”,以完善少先队“十有十率”为核心,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雏鹰小队活动”为主渠道,推动各项活动的全面开展。注重活动品牌意识,“星星河”系列活动已逐渐形成品牌,提高了学校声誉。少先队室被评为区优秀队室,大队部被评为省红旗大队。

1、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学习,将教师师德状况列入重点考核项目,每月进行考评,对师德优秀的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奖励。一学期以来,良好师德蔚然成风,学校也多次收到了家长的表扬信和感谢信。同时,继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和普法教育活动,提高教师法制意识,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自觉性。

2、党、政、工、团,多方配合,共同塑造采一教师良好的形象。继续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单位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团员义务岗”,开展教职工“每月之星”评比等活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增强了教职工凝聚力。

蝴蝶课件汇编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或许"蝴蝶课件汇编"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蝴蝶课件 篇1

活动目的:

1 认识蝴蝶的生长过程。

2 尝试制作对称画。

3 了解蝴蝶花纹的用途。

活动准备:

课件、计算机、画纸、彩笔、各种种子、水彩、图片胶水

活动过程:

1 今天老师要考一考咱们班的小朋友谁最聪明好不好?那咱们先来一个谜语。

猜谜语: 身穿花衣爱打扮, 两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只跳舞, 花丛里面跳的欢。{蝴蝶}

谁猜出来了请悄悄的告诉老师。请小朋友一块告诉老师是什么?

2 谁能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蝴蝶?(丰富幼儿词汇)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呢?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1)你发现了什么?

(2)蝴蝶两边翅膀的形状、颜色、花纹是怎样的?(翅膀是对称的)还有什么是对称的?(书桌、门窗、课本)

(3)谁知道漂亮的花纹有什么作用吗?(蝴蝶身上的图案和色彩跟它所处的背景很相近,这样它的天敌鸟就很难发现它们,起到了保护自身的作用)

3 教师重点示范,对称的蝴蝶,先拿一张纸对折,然后在纸的一边画半只蝴蝶,最后把另半边纸覆盖在图上,在用手按几下,打开图纸便会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

4 a.小朋友蝴蝶漂亮吗?你想不想用你手中的材料来做一只蝴蝶呢?让我们来行动吧!(把幼儿分成组来做,分别是对称组、绘画组、粘贴组、生长过程组),做自己喜欢的美丽的蝴蝶。

(1)绘画组:用图纸画画可添画上花草。

(2)粘贴组:用各种子添画蝴蝶。

(3)生长过程组:把生长过程的顺序排列,在用画笔把生长过程画出来。

b.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鼓励幼儿有条理的操作,耐心、细致。帮助个别幼儿。

(2) 教师以蝴蝶的`身份介入游戏,鼓励幼儿为小动物做出各种各样的蝴蝶。

(3) 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在蝴蝶的基础上添加漂亮的背景或是花纹.

5 游戏“蝴蝶要飞走了”

每组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蝴蝶拿在手里,说我的美丽蝴蝶要飞到ⅩⅩⅩ去了。

蝴蝶课件 篇2

一、故事导入。

先给幼儿讲述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得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欣赏的内容。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播放一次音乐,让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并说出各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

2、播放音乐的第一段,让幼儿听,并说出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3、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么了?在做什么呢?它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4、播放第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

5、再次播放第二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怎样了?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律动表演。

让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毛毛虫悲伤孤独的形象和蝴蝶自由欢快飞舞的形象。有能力的幼儿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跟着音乐跟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唱和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节奏、力度和感情色彩的变化。

活动延伸:

以《毛毛虫和蝴蝶》为背景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画。

蝴蝶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说出总数。

2.能按1—5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愿意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1.教具;背景图一张(小明的家,5盆花)

2.学具:第一二组,每人一只分类盒,一只小筐(筐内有1-5的小花卡片)15只塑料蝴蝶。

第三组,人手一个小筐,筐内有数量1-5的5种不同颜色的塑料卡片。

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

1.活动导入;

师;今天早晨小明朋友对我说;"老师春天到了,我家种的`花都开了,好漂亮。请你们班的小朋友到我家去看花吧。”你们想去看吗?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盆花的数量。

师;小明家的话真的好漂亮呀,有红花、黄花还有......

请你们看看这里有几盆花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师;第一盆花里有几朵小花?(1朵)第二盆花呢?(2朵)第三盆花呢?(3朵)第四盆花呢?(4朵)第五盆花呢?(5朵)

(幼儿回答后,教师着重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说出第四盆花和第五盆花的数量。)

3.学习从1—5小花实物卡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

(1.)出示蝴蝶卡片。

师;小明家的花开的又漂亮又香,小蝴蝶飞来找花做朋友了。一只小蝴蝶找到了一朵小花做朋友,这盆花有两朵小花会有几只蝴蝶飞过来呢?(幼儿说教师摆放)

(2.)请个别幼儿给另外三盆花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其他幼儿评判是否正确。

师;三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来找她做朋友呢?谁来帮蝴蝶找花,找到后说一说;几只蝴蝶找几朵花做朋友。同样请个别幼儿给两盆花匹配相应数量的蝴蝶,其他幼儿评判是否正确。

师;现在蝴蝶都找到了朋友,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明"几只蝴蝶找几朵花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一只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五只蝴蝶找五朵花做朋友)

师:做游戏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和小明说再见。

二.小组操作活动

1.第一组第二组:蝴蝶找花

师;先请小朋友看看每张卡片有几朵花,然后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把卡片插在分类盒的格子中,插好后看卡片上有几朵花?会有几只蝴蝶飞来找她做朋友,然后一边找出相应数量的小塑料蝴蝶放入格子里,一边说几只蝴蝶找几朵花做朋友?

2.第三组;分花片找点卡。

师;先把盒子里的花片都拿出来放在桌上,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想一想,应该谁放在最前面的格子里,谁放在后面的格子里。放好后再找点卡,送给花片。

活动反思:对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偏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爱不起来。如果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或者能将数学问题巧妙的“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话,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又能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因此,在活动中,我已带小朋友去《小明家看花》这一生活化的情景贯穿整个集体活动部分,借助让幼儿看小明家有几盆花开?每一盆画中有几朵小花?蝴蝶飞来找朋友等环节。将本次教学活动的教学重点悄然融入其中。同时,我还注意小组操作中游戏的多样性、层次性,把原本枯燥的简单重复的点数练习和数的匹配因游戏变得生动有趣。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训练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让小朋友学的轻松,愉快。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愿望和操作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说出点数,能按1-5实物来匹配相应点数的物体并能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但也有个别幼儿会操作但还不会用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这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加以引导,培养。

蝴蝶课件 篇4

1、知道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来的

2、有初步听辨音乐节奏和力度等基本元素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先给幼儿讲述一个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得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欣赏的内容。(二)欣赏音乐(1)完整播放一次音乐,让幼儿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并说出各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2)播放音乐的第一段,让幼儿听,并说出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3)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是怎么了?在做什么呢?它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4)播放第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这段音乐的节奏是缓慢的还是快速的?歌声是欢快的还是低沉的?(5)再次播放第二段音乐,这次让幼儿说说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后怎样了?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让幼儿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三)律动表演让幼儿跟着音乐进行律动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毛毛虫悲伤孤独的形象和蝴蝶自由欢快飞舞的形象。有能力的幼儿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跟着音乐跟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唱和表演的过程中注意节奏、力度和感情色彩的变化。五、活动延伸以《毛毛虫和蝴蝶》为背景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根据歌词内容画一幅画。附: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只蝴蝶将自己卵产在了一棵树上,她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便飞走了。许多天后,这颗卵孵化了,周围的动物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新生儿,便议论了起来"天呀,它长的好难看,'太丑了最好让它离我们远点。的确,它长的十分丑陋,身上有好多脚,而且周身布满尖刺,它是一条毛毛虫。小毛虫很伤心,无论走到哪都被别人嘲笑,欺负。小毛虫白天不敢出来,躲在角落里,只有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食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小毛虫也逐渐的长大,而且越变越变丑,连鸟儿都不敢吃它。一天,小毛虫在角落里晒太阳,看着天空飞舞着几只漂亮的蝴蝶,心里想:我要是能变成漂亮的蝴蝶那样该多好呀。这时一只蝴蝶发现了它,飞到了它的面前,小毛虫很惊慌,连忙躲了起来,害怕蝴蝶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别怕,你看你长得好可爱!蝴蝶对着小毛虫说。小毛虫惊呆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被别人夸,它好奇的问蝴蝶:我的样子这么丑陋怎么会是可爱?傻孩子,你以后会变的比我还漂亮,蝴蝶说完便飞走了。毛虫以为是好心的蝴蝶姐姐在安慰自己,便没放在心上。几天后,小毛虫感觉很累,便吐了一些丝丝,倒吊在树上睡着了,(其实它现在已经变成了蛹,可它自己却还不知道)又过了几天,小毛虫睡醒了,它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只要冲破黑暗,便能重见光明,于是它憋足了劲用力一冲,冲破了蛹壳。阳光好刺眼,它连忙用手挡住了眼睛,这时它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而是两对美丽的大翅膀,它可以飞起来了。它快速地飞到水边,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居然真的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它高兴的要疯了。原来蝴蝶姐姐没有骗它,自己真是一只蝴蝶。以前嘲笑它的动物,再也不讥讽它了,而是变成了羡慕的眼光。从此这只蝴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活动反思: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蝴蝶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分析资料: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幼儿园**类课程的大班科学活动。教科书指出,科学应该应用于儿童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情。

结合时节特点,蝴蝶成了孩子们观察和崇拜的对象。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欣赏、了解、**、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欲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分析学情:我班幼儿处于大班的下学期,对周围事物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欲望,在认知方面他们能通过图书等途径对蝴蝶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更进一步学习蝴蝶相关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二、说目标:

1、认知方面:

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观察蝴蝶的形状特征,探索蝴蝶翅膀图案的对称性特征。

2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方面: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对蝴蝶外形特征的观察,发现了蝴蝶翅膀图案的对称性特征。

突破难点:在理解蝴蝶翅膀对称性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用拼贴的方法设计出对称的图案。

四、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收集大量蝴蝶,或标本、蝴蝶生长过程的短片等。

心理准备:掌握蝴蝶知识。

孩子和家长的准备:收集蝴蝶或标本,阅读有关蝴蝶的知识,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要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情境学习法、观察法、演示法、操作法等。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观察欣赏,探索发现和实际操作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蝴蝶(包括视觉感知、运动觉感知等)。

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之中,通过多****短片的欣赏了解蝴蝶成长过程-**发现蝴蝶翅膀的对称性-动手设计对称性图案,让幼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感知了解蝴蝶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六、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第二个环节:观察蝴蝶的外形特征,找出蝴蝶翅膀的对称性。

第三个环节: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开始设计、粘合、突破困难。

第一部分:蝴蝶成长过程三部曲:

提问式导入,激发探索欲望。

**科教**,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蝴蝶的成长过程。

1我的问题是: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蝴蝶?

蝴蝶是怎样长大的?

这两个提问是为了掌握幼儿对蝴蝶相关知识的原有经验情况,并激发幼儿对蝴蝶的兴趣,以蝴蝶是怎样长大的“为主线”让幼儿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 带着问题2通过欣赏**短片《美丽的蝴蝶》让幼儿初步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

**科教片:短片长达两分多钟,这是一部科教片,里面清楚地讲述了蝴蝶的四个成长过程,即:卵-毛毛虫-蛹-羽化成蝶,幼儿通过短片科学又直观的了解了蝴蝶的成长过程。

我的问题是:蝴蝶的成长阶段是什么?

请完整描述蝴蝶的成长过程!

通过第一遍**短片,幼儿能粗略的讲述蝴蝶的成长过程,为了让幼儿清除记忆蝴蝶的发育成长过程,我在提问后根据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次完整的欣赏了短片,加深了幼儿对蝴蝶成长过程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第二次欣赏结束后,幼儿能清楚连贯有序的讲述蝴蝶的成长过程,这时我完整展示了蝴蝶成长四阶段**,意图是给幼儿在记忆和表象上留下知识的完整性。

3、 运用演示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我用简单的故事讲述,幼儿用动作表现蝴蝶的一生,加之优美的**,孩子们都融入到表演中,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

第二个环节:观察蝴蝶的外形特征,找出蝴蝶翅膀的对称性。

为此我将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和标本,布置成了美丽的蝴蝶展,让幼儿自由参观,讨论,发现蝴蝶翅膀的对称性特点。

我的蝴蝶翅膀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将幼儿的语言归纳总结:“蝴蝶两边的翅膀形状、大小、颜色、图案、斑纹的位置都是一模一样的,我们说它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纲要》中指出:我们要让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将美延续到生活中,我在教学的第三大环节中,请幼儿为有对称性翅膀的小昆虫设计拼贴对称性图案,在众多图形中,幼儿能选择相应对称的图形在对称的位置上进行愉快的拼贴。工作完成后,孩子们戴上自己设计的昆虫翅膀,快乐地跳舞。活动在愉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将教育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在本次教学活动之后,我利用多种手段将活动延伸,例如:

利用蝴蝶的生活创作短篇**、剪纸蝴蝶、寻找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做记录等。孩子们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七、课后反思:

优点:1。选材符合季节特点,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也很感兴趣。

2目标定位准确,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三。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孩子获得科学准确的知识观。

4教学中的问题简洁明了,能起到引导儿童思维的作用。

5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关注每个孩子,注意个体差异,体现教师主导、孩子为主体的理念。

不足:1、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幼儿自己通过**短片发现蝴蝶的成长过程中,我该给幼儿更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让幼儿更自主学习。

2我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应该更严格。

蝴蝶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运用图形组合画出蝴蝶,并用点、线条以及各种图形装饰蝴蝶、花朵。喜欢蝴蝶,知道春天里各种常见的昆虫(蜜蜂、蝴蝶)。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事先说说看看各种蝴蝶。 (材料准备)课件、范例、砂皮纸、刮蜡纸、蜡笔。

教学过程:

一、美丽的春天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走走看看吧!

(出示课件)春天来了,小燕子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来,小熊小蛇青蛙从冬眠的洞里钻出来游戏。柳树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一个个绿绿的小嫩芽,柳条披上了绿衣裳。迎春花、樱花、桃花、白玉兰、山茶花都开放了。天气渐渐暖和了,我们脱去了厚厚的棉袄帽子手套,穿上了轻便的衣服,一起高高兴兴地春游去!我们来到了一片绿色的大草地!哇!你们看是谁飞来了?(蝴蝶)

二、美丽的蝴蝶

1、看看蝴蝶:让我们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蝴蝶身上有什么?蝴蝶身上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图案呢!

2、说说画画蝴蝶

今天这些蝴蝶还飞到了中一班,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些美丽的蝴蝶吧!(出示范例)你最喜欢哪一只?

蝴蝶还有一个小秘密,他的左边和右边的大小、花纹和颜色都是一摸一样,就叫对称对称,高。

让我们一起来画画这些美丽的蝴蝶吧。先画蝴蝶身体,蝴蝶的身体很苗条,然后加上长长弯弯的触角。接着我来画翅膀,先画右边的翅膀,上面大大是前翅,下面小小是后翅。画好左边画右边,左右两边一定要对称,翅膀一个大一个小,蝴蝶肯定要飞不起来了,要摔下去了,一样大小,最后加上各种好看的花纹,同样左边右边也要对称。

我们的面前有这么多美丽的草地,请你快让小蝴蝶飞上草地吧。(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纸:砂皮纸、刮蜡纸)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各种方向的'蝴蝶,蝴蝶的翅膀、花纹要对称。

2、不同的线条装饰(刮蜡纸),运用不同色块涂色(砂皮纸)。四、延伸活动:将美丽的蝴蝶放入美工区让孩子们继续完成,将完成的作品剪下布置教室。

蝴蝶课件 篇7


蝴蝶结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它常用于发饰、领结、礼服等场合。学习如何制作蝴蝶结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手工创造力和耐心,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在这个教案中,将详细介绍如何制作一个精美的蝴蝶结。


教学目标:


1. 学会制作简单的蝴蝶结。


2. 发展孩子们的手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教学准备:


1.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和标尺。


2. PowerPoint演示或白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介绍蝴蝶结的形状和用途(15分钟)


步骤:


1. 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蝴蝶结图片,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蝴蝶结的特点。


2. 向学生解释蝴蝶结的用途,例如作为发饰、领结、礼服等。


第二课:制作简单的蝴蝶结(30分钟)


步骤:


1. 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蝴蝶结的制作步骤,并解释每个步骤的关键部分。


2. 让学生按照步骤制作自己的蝴蝶结。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纹理。


第三课:设计个性化的蝴蝶结(30分钟)


步骤:


1. 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彩色纸张,以及如何利用剪刀和标尺进行精确的测量。


2.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蝴蝶结样式,并用彩色纸张制作。


3. 提供素材和工具让学生加入更多装饰元素,如珠子、亮片等。


第四课:用蝴蝶结装饰礼品盒(15分钟)


步骤:


1. 向学生展示一些包装盒的图片,并让他们思考如何使用蝴蝶结装饰礼品盒。


2. 引导学生利用之前制作的蝴蝶结为一份礼品盒增添美丽和个性。


3. 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蝴蝶结当做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分享他们的创作成果。


评估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学生设计的个性化蝴蝶结的创造力和美感。


3. 评估学生使用蝴蝶结装饰礼品盒的完成度和技巧。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陈列馆,欣赏不同类型的蝴蝶结艺术品。


2.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材料制作蝴蝶结,如织物、丝带等,拓宽他们的手工技能。


通过这个蝴蝶结教案,学生将学会制作蝴蝶结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制作完美的蝴蝶结需要细致的操作和精确的测量,这些技能将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一起探索蝴蝶结的奇妙之处,并享受手工创作的乐趣吧!

蝴蝶课件 篇8

很久以前,一只蝴蝶将自己卵产在了一棵树上,她看了看自己的孩子便飞走了。 许多天后,这颗卵孵化了,周围的动物们都用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新生儿,便议论了起来"天呀,它长的好难看~~,'太丑了~~最好让它离我们远点。 的确,它长的十分丑陋,身上有好多脚,而且周身布满尖刺,它是一条毛毛虫。小毛虫很伤心,无论走到哪都被别人嘲笑,欺负。...小毛虫白天不敢出来,躲在角落里,只有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食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小毛虫也逐渐的长大,而且越变越变丑,连鸟儿都不敢吃它。 一天,小毛虫在角落里晒太阳,看着天空飞舞着几只漂亮的蝴蝶,心里想:我要是能变成漂亮的蝴蝶那样该多好呀。这时一只蝴蝶发现了它,飞到了它的面前,小毛虫很惊慌,连忙躲了起来,害怕蝴蝶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别怕,你看你长得好可爱!蝴蝶对着小毛虫说。 小毛虫惊呆了,自己生平第一次被别人夸,它好奇的问蝴蝶:我的样子这么丑陋怎么会是可爱? 傻孩子,你以后会变的比我还漂亮,蝴蝶说完便飞走了。 毛虫以为是好心的蝴蝶姐姐在安慰自己,便没放在心上。

几天后,小毛虫感觉很累,便吐了一些丝丝,倒吊在树上睡着了,(其实它现在已经变成了蛹,可它自己却还不知道) 又过了几天,小毛虫睡醒了,它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只要冲破黑暗,便能重见光明,于是它憋足了劲用力一冲,冲破了蛹壳。阳光好刺眼,它连忙用手挡住了眼睛, 这时它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而是两对美丽的大翅膀,它可以飞起来了。它快速地飞到水边,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居然真的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它高兴的要疯了。原来蝴蝶姐姐没有骗它,自己真是一只蝴蝶 。以前嘲笑它的动物,再也不讥讽它了,而是变成了羡慕的眼光。从此这只蝴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蝴蝶课件 篇9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蝴蝶泉的传说,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蝴蝶泉

2.简单介绍“蝴蝶泉”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短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读懂句子,理解句意。

1.自读短文,借助下面注释和译文,自己解决重点字的意思,不理解的字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圈画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积累。

2.小组学习,共同解决难题。

【设计意图】: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合作学习、同学间的互补加以消化,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生掌握根据注释学习古文的方法。

3.通过学习,你们知道这篇古文的大体意思吗?

4.集体交流,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明白短文一共有四句话。(1合欢树下的清泉。2花奇。3蝶美。4游人多。)

5.读短文,进一步理解句意。

四、拓展练习。

1.简单介绍本文的作者——徐霞客。

2.让学生展开联想,根据古文的内容,把它改编成白话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的深入了解以及用语言表述古文的内容后,对短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蝴蝶课件 篇10

(一)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活动《毛毛虫变蝴蝶》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白板课件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蜕变过程,丰富毛毛虫变蝴蝶的知识经验。

2.愿意用肢体大胆表现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三)重点难点:让幼儿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生长过程

(四)活动准备:白板ppt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猜测激趣)

(1)出示毛毛虫(谈话)

T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是哪里呢?我们来瞧一瞧。(拉下)

T这是什么地方?(森林)森林里面有什么呢?(小动物、草、树)

出示毛毛虫的头。

T这里来了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你们来猜猜看?(幼儿猜测)

(2)毛毛虫哭了

T你们看毛毛虫他怎么了?(哭了)你怎么看出来的呢?(有眼泪)为什么会难过呢?(幼儿猜测原因)

T到底为什么毛毛虫会这么难过呢?我们来看看发生了什么?

2.听一听(情景演示)

(1)师讲解情景。

故事:毛毛虫走在森林里,看到一只小鸟飞来了,它想和小鸟做好朋友,小鸟对他说:你长得太丑了,我不要跟你做朋友。(点击声音链接)小鸟飞走了,来了一只一蹦一跳的小白兔,毛毛虫想和小白兔做好朋友。

T:毛毛虫想和小白兔做好朋友,你觉得小白兔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幼儿猜测)

T小白兔是怎样说的呢?我们来看看吧(点击声音链接)

(2)出示毛毛虫哭的图片

T:毛毛虫这么伤心的原因你们知道了吗?(幼儿回答)

T如果你看到毛毛虫这么伤心,你会对它说什么话呢?(幼儿回答)

T这时候有一个朋友飞来了,是谁啊?(蝴蝶)你们猜猜她会对毛毛虫说些什么呢?(幼儿猜测)

T我们来听一听看蝴蝶姑娘对毛毛虫说了什么话呢?(点击声音链接)

3.看一看,讲一讲(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T刚才蝴蝶姑娘说毛毛虫长大以后会变得像她一样漂亮,你们觉得毛毛虫会不会变呀?(幼儿猜测)

T怎么变的你知道吗?(幼儿回答)

T到底是怎么变的,我们来仔细的看一看吧(播放视频)

T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4.动一动

(1)排序

T看来你们都看懂视频中的故事,那么我要来考考你们了(幼儿讲解图片,师讲完要求请幼儿上来操作)

(2)操作结果来问毛毛虫和蝴蝶,错了再看一遍视频纠正排序,正确再看一遍巩固排序。

(3)师总结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4)模仿(音乐)

T我们现在是小小的卵,变呀变,变成了小小的毛毛虫,吃好多好多的树叶,爬呀爬,给自己做一个茧,睡一觉,哇!我们变成蝴蝶飞出来啦!

师幼共同随音乐模仿毛毛虫变蝴蝶的蜕变过程。变成蝴蝶飞舞

5.想一想

T小蝴蝶们坐下来休息一下,我们的小客人要有问题来考考你们。(放大毛毛虫)

T毛毛虫小时候是这样的,小小的(放大蝴蝶)

T长大之后啊变成了蝴蝶(点击问号)

T你们来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像他们一样,小时候和长大之后长得完全不一样呢?(幼儿回答)

T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好不好。

6.结束活动

最新浣溪沙课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最新浣溪沙课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浣溪沙课件 篇1

《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作品之一,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通过描写山水之美和感叹岁月流转,晏殊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本文将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作品以浣溪沙为背景,描述了山水之美。晏殊通过写景描写,展现了浣溪沙的美丽和壮丽。全词以“千古江山”的豪放气象开篇,通过描绘江山之大,表达了自然壮美的感叹。“红豆诗中最有名,一来人老二枯乾”之句则以红豆形容山川之美,细腻地描绘了浣溪沙的景色。“天长雨管闲逢,周回翠竹青芜芳”一句描绘了浣溪沙周围的环境,清新雅致,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整首词通过以浣溪沙为景,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宏大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其次,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晏殊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光阴易逝的思考。“浣溪沙”一词的题目中便包含了这种思念的情感。浣溪沙即指流动的河流,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千古江山”一词也暗示着时间的积淀。“红豆诗中最有名,一来人老二枯乾”这句词语切中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对时光的感叹,晏殊表达了对逝去时光难以挽回的惋惜之情。

最后,诗人还通过描写山水和思考时光的流转,抒发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全词通过描绘山川之美和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诗中“红豆诗中最有名,一来人老二枯乾”一句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含蓄意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命运无常的思考。整首词通过山水之美和思念时光,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之情。

综上所述,《浣溪沙》描绘了自然山水之美和对光阴易逝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思考时光的流逝,抒发了对命运无常和对光阴易逝的感慨之情。这些主题使得《浣溪沙》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思考和内涵的词作。

浣溪沙课件 篇2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呤诵,并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词。2、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3、感受诗人伤春之情。课前准备:了解晏殊的生平。教学流程:一、复习背诵曾经学过的诗词。二、初读出示《浣溪纱》,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齐读。讨论:这首是诗还是词?从哪里看出来?这是一首宋词,浣溪沙为词牌名,它的格式一般为每句七言,共六句。三、自学轻轻读一读,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师在旁点拨提升: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指导朗读。带一丝淡淡的忧伤。指多名学生朗读。四、补充资料。这首词是晏殊一百多首词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其中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晏殊路过杨州,在城里走累了,就进大明寺里休息。晏殊进了庙里,看见墙上写了好些题诗。他挺感兴趣,就找了把椅子坐下。然后,让随从给他念墙上的诗,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会儿,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去找这个王琪。王琪被找来了,拜见了晏殊。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小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王琪连忙问:“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晏殊就念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听了,马上就说:“您干吗不对个————‘似曾相识燕归来?’”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晏殊对这两句非常喜欢,还在另一首诗中也用上了这两句。《示张寺丞王校勘》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多种形式读这两句。五、反复诵读。分组读、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背诵。

浣溪沙课件 篇3

1、作者作品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州 ( 今江西临川 ) 人。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 ( 宰相 ) 兼枢密使。为官清廉,秉直从政。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 ( 长短句 ) ,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2、诗词大意

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诗意对照: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夕阳西下几时回。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3、诗词赏析

赏析上片: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

浣溪沙课件 篇4

《浣溪沙》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唐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溪河边绣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女子美丽的赞美之情。本文将从诗的情景描写、主题以及时代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浣溪沙》中所涉及的主题。

首先,晏殊的《浣溪沙》以其精细的情景描写而著称。诗中写道:“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些字句充满了画面感,在读者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个恬静的画面:细雨落在女子身上,衣裳被湿透,而她凝神细绣,仿佛完全不觉得雨水的存在。同时,花儿静静地落在地上,没有丝毫的声响,再加上她的静静等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静谧而美好。这种情景描写的细腻生动,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溪水旁边,感受到了雨水和花朵的存在。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女子美丽的赞美之情。诗中写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叹,他感慨自己无法阻止花儿的凋零和鸟儿的飞去,暗示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和无常。而诗中的女子则被赞美为美丽动人,如燕归般不断回旋出现。这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丽的赞美之情,并暗示了女子将逝去的青春和美丽一并编织成了绚丽的图案。

第三,《浣溪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审美追求。宋代是一个儒家思想盛行的时期,注重传统道德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浣溪沙》中的女子既体现了儒家道德中所追求的女性贞良之美,又突破了束缚女性的局限,以完美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女子的勤劳细腻也展现出了宋代社会中的审美追求,即要求文人儒士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理解。

综上所述,《浣溪沙》通过情景描写、主题表达以及时代背景的呈现,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女子美丽的赞美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浣溪沙》都是晏殊的经典之作,被后世文人儿女津津乐道。

浣溪沙课件 篇5

《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一幅湖光山色、闲适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厌倦。以下是关于《浣溪沙》主题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浣溪沙》作为北宋时期的一首田园词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整首词以浣溪沙为背景,具有明朗清新的韵律和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现情感,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生活的失望之情,以及对现实社会不公和人际关系的不满。

词的开头描述了浣溪沙的美景,以及湖泊和山峦的清秀壮丽景色。这种描绘使人感到一种自然祥和的氛围。整首词主题贯穿始终,以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失望。接着,词人以丝丝眷恋之情描绘了词中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纯朴美好的生活态度。这种美好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然而,词的后半部分则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词中运用了反讽的手法,通过描绘宫阙和江山的繁华富贵,以及官宦富商的繁忙与奢华,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和失望。作者以对比的手法,将浣溪沙的宁静与现实社会的浮躁做对照,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纯朴田园生活的向往。此外,词的结尾以一种深情的语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情人的眷恋之情。

《浣溪沙》这首词通过对浣溪沙景色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将作者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社会对立巧妙地结合起来,传达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之情。这种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也是晏殊词作常见的主题之一。

在《浣溪沙》中,晏殊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景物描绘、对比、反讽等,使词作中的情感更加生动真实。通过对浣溪沙景色的描绘,作者展示了自然与人性的美好,呈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同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浣溪沙》以其清新明快的韵律和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通过词中所描绘的美景和情感,晏殊将自然与人性的美好揉合在一起,传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之情。

浣溪沙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导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了解本诩的内涵,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链接

【作家作品】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写作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知识预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这些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①夕阳西下:

②无可奈何:

③似曾相识:

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1)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2)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3)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示例一:看着夕阳西下了,我又无可奈何的叹息着,在这似曾相识的天气里,我曾经有过多少的徘徊和等待。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等待。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示例二:或许生于夕阳西下的缘故,面对落日,只有无声的叹息,我早在无可奈何中牺牲自己,在那一片似曾相识的欢乐中遗失了微笑,孤寂的影子映在夕阳下显得那么地苍凉,仿佛似一个失了心的魂魄在徘徊、在流荡,在漂泊……

二、说出诗的大意。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课堂探究

一、导入新课

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你可知道他是谁?

二、整体感知。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

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 文章脉络梳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富贵闲适的生活

去年天气旧亭台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 ——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 ——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

5.本词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 情景理 结合,浑然一体。

7.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了怎样的哲理?

浣溪沙课件 篇7

晏殊的《浣溪沙》是一首描写乡村景色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诗中以清秀、美丽、优雅的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下面是一个关于《浣溪沙》的主题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浣溪沙》是晏殊的词作,一共八句,形式上是五言绝句,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乡村景色的深深眷恋之情。《浣溪沙》通过对乡村丰美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以此来表达对于现实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绿杨烟外晓寒轻”描绘了清晨乡村的景色,用绿杨和烟雾交织的景象来展示早晨独特而美丽的氛围。这一景色描绘给人以一种清新、宁静的感受,使人们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抚琴吟诗,享受一份宁静与美好。

“誓扫黄金台下尘”是诗中的第二句,表达了作者对世间纷繁琐碎事物的厌倦之情。这一景色描写以宏伟的黄金台为背景,以清扫尘土的动作来表达对于世俗琐碎事物的排斥,并倡导虚怀若谷、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诗中第三、第四句,描绘了田园中一名美丽的农村女子。这里的垆边是指村庄舍门口的河滩,借月色的柔美来展示了农村女子的美丽和纯洁。作者通过描写农村女子的美丽,展示了农村生活的优雅和纯朴之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第五、第六句,这里通过描写母亲为儿子缝补衣物的场景,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作者把母爱与乡愁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描写衣物缝补的场景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来展现对母亲的感激和依恋。

“臣家三百口,关山度若飞”是诗中第七、第八句,通过写自己家庭的众多成员远离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的眷恋和对家庭的思念之情。这里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于家庭的重视,同时也通过“关山度若飞”的形象揭示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浣溪沙》以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清晨乡村的美丽、宁静的景象以及对家乡、农村生活的深深眷恋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词写实而细腻,深深地触动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也引起了读者对于美好生活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词中融入了诗人对家乡、对亲情的热爱,以一种幽雅、清新的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味道,也勾起了人们对于乡村的眷恋之情。

浣溪沙课件 篇8

晏殊的《浣溪沙》是一篇豪放、豪情的抒发自我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作者的宣泄情感、倾诉心声的诗歌风格。从主题上来看,它可以表达出多种情感和思考,包括爱情、离愁别绪、人生哲理等。以下是一篇关于《浣溪沙》主题的范文,供参考。

晏殊的《浣溪沙》主题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位北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晏殊,他的词作主要表现了内心反叛的个性和对爱情的热情。而在他所有的词作中,《浣溪沙》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将从爱情和离愁别绪两个主题角度来分析《浣溪沙》中所抒发的情感。

首先,作者在《浣溪沙》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渴望和深情的呼唤。词中第一句“烟花残柳已成灰,泪痕点点近清辉。”就以一种极其悲凉和绝望的笔触描绘了苦悲的情感。接下来的诗句“倚天长偎只有香,不释自去轻烟微。”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无尽思念和渴望。他无法忘记爱人的香气,即使是稍纵即逝的烟雾,也深深地留在了他的心中。这种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守,使得《浣溪沙》成为了一首真挚而深沉的爱情之歌。

其次,离愁别绪是《浣溪沙》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在宋代,战乱频繁,人们经常要分离,去到陌生的地方,难免会有离别之苦。《浣溪沙》正好表现了这种别离之情。首三句“青光缘绕梁渚间,红树烟沙万里关。暮天深意感凄然。”贯穿着离愁别绪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在边疆的离别之苦。诗句中的“青光”、“红树烟沙”、“暮天深意”等词语,都展现出一种萧瑟和寂寥之感。这种寂寥和别离的情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够感同身受,而与《浣溪沙》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晏殊的《浣溪沙》通过对于爱情和离愁别绪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澎湃的情感。爱情的喜悲与离别的哀伤相互交织,使得这首词作成为了一首动人心弦的抒发自我的作品。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也会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产生共鸣。这也是晏殊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