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民俗作文19篇

民俗作文

发表时间:2024-08-02

民俗作文19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民俗作文19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民俗作文【篇1】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青少年宫的教室,因为老师说今天要带我们去民俗博物馆参观。我好奇是因为我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样子。

(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感受,简洁的心理描写,表达出了自己"好奇"之情)

来到了门前,扑入眼帘的就是望山门,再往里走,就看见了两个屋子,一个是陈伯炎老屋,另一个是吴翰章老屋,陈伯炎老屋在望山门的右边,吴翰章老屋在左边,他们住的都是天井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伯炎老屋,因为他里面的"庆衍稀龄"和"横幅"使我入了迷。"庆衍稀龄"匾牌的主人曾经在河南南阳连任五任知府。可惜这个庆字被原来保存这块匾的主人锯下来烧毁了。

("使我入了迷",简短的几个字道出了陈伯炎老屋的特色,也点出了其与众不同之处)

横幅挂在中堂,也就是主人会见客人和祭祖的地方,这条横幅就挂在最上方。横幅上的"福星高照"和"八仙过海"都是用金丝绣成的,凹凸有致,立体感非常的强,人形具备,惟妙惟肖,更绝的是八仙的头发和胡须都是用真人的发须镶成的。再往里走,就是主卧室,这间屋的床是用牛骨制成的,上面的雕刻技艺精良,雕刻着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景物。这间屋的对面,也是一间卧室,这里的床是用一张嵌骨绣花雕刻制作的。工艺非常讲究,主人把嵌骨、绣花、雕花,这三种传统的工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就表明了我们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唯美的生活情趣。

(重点介绍了横幅和床,小作者惊叹于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艺。目睹这一切,使人大开眼界,感慨万千)

虽然这次参观的时间不久,但我依然很高兴,因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兴山人们的智慧及兴山悠久的历史文化。

民俗作文【篇2】

在甘蔗有一个民俗园,是闽侯的一大特色。里面的石像充分地体现了在过去年代人们生活的场景,仿佛身临其境。里面的每一株每一草都散发着劳动人民的气息。

还未踏进一步,远远地便看见了三个凹陷的大字——民俗园。字是刻在硬石上的,大概有二三米长,加上下面的底座有两米多高,宽一米多。最顶端弯弯曲曲的小波浪像是远处的山。底座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像是个大柜子。整体来说既随性又不失庄严。

我走进去,右手边就有个房子,装修很像过去年代的屋子。又有古时味道又有现代整洁。完美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若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真是美妙极了!

再往前走,正在举行一个游戏,叫跳竹竿,热热闹闹的。竹竿旁边还放着音乐,每个节拍两根竹竿就会碰在一起,这时候人就要跳起来,两只脚分别站在竹竿的两侧。再一拍的时候就要跳到两根竹竿的中间,这样反反复复。在游戏开始前,会有工作人员示范一遍。她们穿着民族服装,在竹竿上跳来跳去,如鱼得水,看似很轻松。随后,年轻人们们跃跃欲试,结果却满头大汗,倒的倒,夹的夹,喊的喊,一片狼藉,可见跳竹竿也是有技巧的。游客们一个个都蠢蠢欲动,连老奶奶老爷爷都玩得不亦乐乎。

在大门口,‘‘民俗园’’三个大字被刷上红漆。在昔日的阳光下,又变得闪耀无比!

民俗作文【篇3】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固然一切都很平凡,绝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惹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尾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整理。我的家乡大年节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需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热潮无疑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天然就离不开灯,家乡有一个持续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中央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恰是由于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人,真可谓是人隐士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

……

我的家乡虽是个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一份世界上唯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俗作文【篇4】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希奇的风俗,好比: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贴五毒之类的。不外我不是个心细的人,天然做不了这些,我最感爱好的天然就是吃粽子。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品之一就是粽子。老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小时候的我,每到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外我的软磨硬泡,老是无奈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说是良久良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奸人陷害,对当时朝廷布满了失望,然后就跳江自杀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有打到。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但愿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得有一次,妈妈由于忙碌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兴奋,故意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妈妈有些无奈的看着我,突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材料自己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回来后将材料都逐一处理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两片大小相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外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过糯米缓缓倒入其中,不外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我只好找往返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接下来便是要更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牢牢的立体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部门,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看着不是由自己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服气,但仍是把它压了下去。找来针和线,开始进行最后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清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这就是我记得最清晰的家乡的风俗,吃粽子!

民俗作文【篇5】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个个都笑容满面,他们没有忧愁,没有悲伤,他们的内心只有一股说不尽的欢乐。春节的来临,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是的,要想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收获,就必须在新年之时制定好新一年里的计划、目标。新的一年,新的世界,将带给你新的生活与成就,我们要以一个崭新的自我去勇敢面对那些机遇与挑战,闯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一片天地,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清明的脚步临近了。每当我回忆起这句诗,我就想起在地下的“熟睡”了的祖先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让我们与我们的祖先的一次聚会,在那一天,我们一行成群结伴地迈向山坡上,带着那一缕缕的怀念到祖先的面前祭拜,希望他们能保佑我们幸福健康,永远快乐。

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为的是纪念我们的民族英雄——屈原。屈原为人正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却使他难以在社会立足,他遭到了身旁那些奸臣小人的排挤,怀才不遇,一心只想为国家做贡献,却无处施展,最终只能怀着悲痛的心情随江水漂流。两千多年后,人们还在怀念他,纪念他的忠贞爱国,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作为他的纪念日。

中秋节,代表着团圆,每年的八月十五,每个人都将团聚在一起,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节日,无论有多远,他们的心都永远地、紧紧的在一起;晚上,他们就在那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欣赏那圆圆的月亮,许下自己心中最美好的愿望。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这些传统节日伴随着它一路走来,让它更有明显的中华民族色彩。

民俗作文【篇6】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让我们走进傣族,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沐浴更衣,家家户户的门框,窗户上,都贴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搭起了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征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上,为佛洗尘。然后,青年男女提着木桶,一时间水花四溅。他们要借这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据说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所以被别人坡道越多水,就说明他受到的祝福也越多,被泼到的人也越高兴。这样精彩的泼水节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哦。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五腊嗬”;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泼水节真是丰富多彩啊!

民俗作文【篇7】

东冬风俗东北有许多风俗,好比东北的衣饰等,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东北的大秧歌和饮食。“正月里来是新春呀,青草芽儿往上升哎呦,天凭上日月你就人凭上心唉人凭上心唉,哪哈咿呀嘿……”伴跟着欢快的歌曲,广播前面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开始跳起来了。他们边唱歌边舞蹈,又扭又唱,动作一致,就像一个人跳的一样,越跳越欢快,他们还拿着五彩的扇子,跳啊跳啊,就像一道亮丽的彩虹。每当这时,人们都聚过来观看。有的把小板凳拿出来,坐在那里看;有的坐在那儿唠起了家常;有的看得很高兴,竟手舞足蹈起来;还有的在给他们打拍子。来来往往的人越来越多,小孩子们也上前凑热闹,戴着头具。有的是男孩子的样子容貌,很帅气;有的是女孩子的样子容貌,很可爱;还有的是白叟的头像,很慈爱。他们七上八下地跳起来,很有趣。人越聚越多,仿佛这不是在扭秧歌,而是在开一场盛大的舞林大会。东北的扭秧歌让我印象深刻,当然,饮食也很好吃。东北最出名的饮食莫过于酸菜了,每到冬天,家家都会腌酸菜,拿一个大缸把白菜放进去,等到了冬天,每家每户都有酸菜的香味。我热爱东北,更喜爱东北淳朴的民风民俗。

民俗作文【篇8】

在客家过春节会感觉到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万象更新,到处布满了喜庆的气氛,客家的春节600字作文。在大年节5:00左右每家每户都会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那是大年三十吃团聚饭的前奏。5:30正式开饭,大家在餐桌上吃饭,尽量坐紧凑一些,这样比较暖和。年三十的饭菜是最惹人注目的,那刚刚出炉的盐犋鸡,光彩金黄,香味扑鼻,肉香骨酥;那清蒸鸭,鸭肉有嚼劲儿,耐人寻味;还有那糖醋鱼,在一层橙黄橙黄的酱汁上洒一些豆鼓,光彩金黄;客家酿三宝,分别是酿青椒、酿茄子和酿豆腐,有青紫白三种颜色,十分厚味,是应有尽有,每盘都十分开胃。到第二天早上天刚刚蒙蒙亮,在村头便响起了难听逆耳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家听见而起穿上了大红色的新衣与新鞋,三步化做两步跑过来看热闹,那场面是格外热闹!而后,各自回家吃早饭行早礼,然后全家一起大翦灭。年初二,出外造访亲朋挚友,收个“利是”,讨个吉利。年初三,我们称为“穷鬼日”,如果,那天有人来家里做客,则客人称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年初四,可以出外旅游观光。年初五、年初六大家不出外,街上也冷清了许多。正月十五——元宵节,又一个热潮来了,每家每户都出外赏花灯,大家在街上摩肩相继,站在高处往下望,那犹如是蚂蚁换上了红装,在街上猜灯谜。此外,我们还要煮汤圆,所谓汤圆汤圆,吃了则会团团聚圆,汤圆也有各式各样的,有豆沙芝麻馅儿的,有花生米磁馅儿的,还有绿豆馅儿的,玲琅满目,能让你大饱口福。在客家过春节,能让你感触感染到一种格外热闹的气氛,客家人是热情好客的,请多来客家坐客,特别是在春节。

民俗作文【篇9】

我的家乡在洛阳,那里有闻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习俗,今天,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习俗。

我说的家乡,当然就是中国,大家可能会奇怪,我说的是洛阳,怎么跟中国扯上关系啦,别急,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洛阳是中国的一个地方,习俗嘛,当然跟洛阳有关系。

中国的习俗,(也就是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重阳节:

据说,重阳节的来历是关于一个叫桓景的人,那年,河里出了一个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他决定为民除害。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名叫费长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练习剑法,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一天,瘟魔又来捣乱,桓景急忙回家,让大家拿着茱萸叶又让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后带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来啦,他追上了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感觉头晕眼花,这时,桓景用宝剑在后面把瘟魔给扎死啦。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民俗作文【篇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风俗是喜庆的,热闹的,但众多的风俗中,我最喜欢的还要属春节。

说起春节的来历还挺有趣味呢!小时候就听爷爷给我讲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年的怪兽,头上有一对触角,十分凶猛,每当到了春节的除夕夜,这个怪兽便出来吞食牲畜,伤害人们。大家都拿它没有办法,十分畏惧。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于是有一位老人在除夕这天晚上敲锣打鼓,贴春联。年兽十分害怕,荒忙逃跑。原来,这怪兽怕红色和响声。从那以后,每年除夕夜晚人们都会在自家门口放烟花爆竹、贴春联。

春节的风俗有很多,其中一项也是最重的项,就是吃团圆饭了。每当这时,无论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还是移居他乡的工人,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人们举杯大笑,忘掉一年里的烦恼。

放爆竹烟花是孩子们的最爱的活动了。那"噼里啪啦"的几声,天空中便出现几朵"花",虽然没有真正的鲜花那么艳丽,但是也有绚丽与烂漫。天空中的烟花盛开了,一阵欢呼声,孩子们又蹦又跳。

家家户户门窗上这些红色的春联,为过年又增添了几分年味。

家乡的风俗,是一份温暖又持久的回忆。

民俗作文【篇11】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一)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

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习俗真有趣!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二)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三)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民俗作文【篇12】

我的家乡在阳江,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大人小孩都要“拜月亮”。

中秋节前几天时,家家户户都要买好月饼、水果等东西,准备中秋节时“拜月亮”。凡是认识的人都会互相送几盒月饼,说上一句“中秋节快乐”的祝福。

当中秋节晚上到时,家家户户都拿一张桌子放在能看见月亮的地方,把月饼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里,再拿几支香点起来,插在桌子前头,然后,一家人轮流的站在桌子后面,抬头看着皎洁的圆月,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并拜几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东西了,把桌上的东西搬到屋子客厅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月饼水果。

吃完吃饱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个个都提着闪闪发光的灯笼,成群结队地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谁的灯笼最亮。有时,还三五成群提着灯笼走夜路,像冒险似的,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那些比较胆小的马上跑出来,只有比较胆大的小孩继续“冒险”,真是有趣极了!

我爱我家乡的中秋节,因为有趣、热闹。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中秋节!

民俗作文【篇13】

感谢那一碗热腾腾的米粉

老舍曾说过:“人是为明天活着的,因为记忆中有朝阳晓露”。而我记忆的长河里有一碗热腾腾的米粉,在那寒冷的冬日给予我温暖,影响我一生!

记得当时的我,成绩不尽人意,不愿回家面对父母那失望的表情。于是我偷偷来到了外婆家,踏进了那熟悉的门内。一幕幕场景如潮水般涌来,记得小时候我最爱在这里嬉戏打闹,和外婆说说笑笑。

外婆寻关门声走了出来,她还穿着那件酒红色的上衣,只是脸上多了几道皱纹,看上去矮小了许多,我惊觉此时的我已经比她高了半个头,不禁有些惭愧。

“乖孙女,什么风把你给刮来了呀?”外婆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眼泪控制不住从地眼眶里涌了出来。我弯下腰,一头埋进了外婆的怀里,又闻到那淡淡的雏菊花香。

“哎呦,别哭,别哭,我给你煮碗米粉吧”把我安顿好,外婆便向厨房走去。

她先拿出米粉,放在水中浸泡了片刻,再放进水已烧开的锅中,用筷子掺和着面。此时,我发现外婆的右手竟有些颤抖“哎呦,年纪大了,手脚不听使唤了”外婆嘟囔着。锅内冒出的热气直往脸上扑,米粉在锅中沸腾着,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但我感受到生命的热望!这时外婆把切好的蒜撒了进去,再煮上个30秒,快速从锅里捞了出来,放进碗中,端了出来。

我接过碗,拿起筷子,把米粉夹起来往嘴里一放,米粉掺夹着一些酱油和蒜头的味道,细嚼便发现米粉是如此Q弹可口,“真是太好吃了!”我不仅感叹道,外婆看着我笑着说“你看这米粉经过高温的烹饪,才能变得如此Q弹可口,人也应是如此,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吧,总会遇到困难吧,但是只要你能熬过这些困难,熬过这些折磨,不被他们打倒。那明天的你或许就是一个更好的你。”我瞬间释然了,冬日里的这碗米粉,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而且让我的心灵有所顿悟。吃完米粉后,我向外婆道别。回家的路上,只觉天空是那么广阔,万物都那么美好,对未来我更加期待。

感谢那碗热腾腾的米粉在寒冷的冬日温暖了我,更要感谢那一直爱着我的外婆,是她让失意落寞、无精打采的我重拾希望!

民俗作文【篇14】

上周日,在班主任赵老师和家委会共同组织下,二五班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到济南九顶塔春游。

九顶塔分为三个部分:民俗风情园,游乐园和风景名胜区。我们主要参观了民俗风情园。民俗风情园有苗族、朝鲜族、藏族、佤族等十六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每个村寨除了介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演员为游客表演。我们参观了大部分的村寨,其中表演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苗族和佤族了。佤族的特色表演名为“甩发舞”。单看字面就能理解它的意思:甩头发来跳的舞蹈。没错,在跳这个舞时,一定要跟着舞蹈的节拍,将头发甩来甩去,以此表达欢乐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很独特呢?苗族的特色表演叫做“上刀山下火海”。一根又粗又滑的大木棍,两旁插着刀子,当上下踩的撑子,表演者居然可以抓着刀,踩着刀爬上去再爬下来!真是太酷了。

这次春游让一行人感觉很舒服,整个的风情园就是一个村庄,上午是各自家庭的演出,中午,所有的家庭就汇聚到了民族广场,小家就锁门了,游客也都集中到了现场观看。陕西窑洞里的大叔很忙呢,先是唱民歌又是地道站,估计好多演员都是这样来回赶场的吧!经过了各个不同的寨子,看了不同风情的表演。觉得很心满意足。像是在一天之内游览的祖国大大江南北,感受了不同的民族风情。

在大巴车上,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带的小零食,大大方方的表演,这是难得的情商教育;最令我感动的是,归途时赵老师讲的她宝宝的一些趣事,令我理解赵老师的幸福与辛苦,本来周日是赵老师休息,照顾自己孩子和家人的时间,为了这次春游,为了组织者的责任,付出很多。非常感谢赵老师,您辛苦了。

民俗作文【篇15】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入目是缀满千万户的火红……翘首以盼的春节正向我们走来,是新生,是希望,亦是温暖。

大街上高挂的红灯笼,树上牵着的彩色电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无一不在拨动着归途者的心弦。平日里热闹非凡的商店此时却大门紧闭——原来,老板早已按捺不住归家的心,此刻正与家中亲人们团聚,享受着节日的美好时刻了!

春节里,家中发生了许多格外有趣的事,其中,我最难忘的是春节前的除夕夜——一个特别热闹的夜晚。在厨房里忙活了一天的妈妈,像变魔术一样把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展示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眼前一亮,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我、爸爸妈妈和弟弟一家四口,欢乐地围坐在饭桌边,忍不住大快朵颐。每年的这个时候,桌上摆的菜都比平时丰富许多,鸡禽肉蛋,山珍海味,极其诱人。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人一起窝在桌旁聊天、喝茶。桌上摆了许多瓜果点心,有橄榄、瓜子、李子、橘子……温馨的气氛让满足感蔓延在每个人的心中。

临近八点的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即将开始,我们全家人都迫不及待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候。热闹的晚会节目里,演员们载歌载舞,还有令人开怀大笑的小品、相声、杂技……可热闹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生怕错过每一个节目。这场晚会简直妙趣横生,节目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好看。我们全家人看得满心欢喜,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手舞足蹈。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十二点。这时,家家户户都放起了喜庆的红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每个人的耳边散开来,犹如山崩地裂,响彻夜空。待鞭炮声逐渐变小后,墨色的夜空已逐渐被五颜六色的烟花占满。“嗖!嗖!嗖!……”一簇又一簇绚丽多姿的.花火从夜空中散开、降落,亮丽颜色让人看了就无比的欢喜。我情不自禁地仰望着天空,只见天上的烟火秀像极了一个七彩的花园,红的烟花像玫瑰,黄的烟花像菊花……新年的夜空被这场烟花妆点得分外美丽!

看了一段时间后,我放烟花的欲望已经压制不住了,立刻冲回屋里拿出了一捆烟花棒,还把爸爸拉出来为我点火。成簇的烟花在我眼前飞速冲上天空,像一匹骏马在霎那间凌空,一会儿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花,一会儿又变成一把伞。看着自己放出的朵朵绚丽烟花,我心里满足极了。

纵观全国,每个人的家乡习俗各有不同。但是,只要家人们都欢聚一堂,对于全家人来说,也是一件极其美好的事情了。

民俗作文【篇1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个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仅仅是民族,就连每个地区的习俗都是与众不同的,傣族热闹非凡的泼水节,东北的民间艺术-大秧歌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风俗。每个风俗都代表着每个地区的民俗特色,所以我们也应该尊重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

在我美丽的家乡,也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习俗:每当办喜事时,都要放最响亮的鞭炮。喜家会诚心诚意地给村民们递上请帖,收到请帖的村民便会准备好彩礼上门祝福。喜家还会请来许多亲朋好友共同来喝喜酒。大伙儿欢聚一堂,人们坐在结实的长板凳上,听着屋子里延续不断的笑声,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人们面前放着一袋喜糖和一杯热乎的香茶。据说,这是喜家为了感谢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特意精心准备的,希望来喝喜酒的人家也沾沾喜气。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放鞭炮!喜家的男人提着一大摞鞭炮大步走向前,到了大门中间后,从裤袋里掏出一把打火机,将鞭炮小心翼翼地轻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随后,男人轻松地按动着手中的打火机,火苗便快速地竖立在火机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好像随时有可能熄灭。男人将跃跃欲坠的火苗逐渐对准大红色的鞭炮。顿时!噼哩啪啦的炮声响彻云霄,惊动了在大树上栖息着小鸟,它惊恐地飞走了。正在嬉戏的孩童们纷纷被可怖的炮声吓得魂飞魄散,个个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拼命冲进里屋。炮声的威力太大,地面上有时会轻轻震动,令人毛骨悚然。但是炮声越大,代表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红火幸福,所以这也是一个好兆头。

各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希望大家能多多体验一下这些颇有趣味的民族呢!

民俗作文【篇17】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风俗,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白族、蒙古族、傣族……我故乡的风俗也毫不逊色。

过年啦,家家户户都要吃美味的腊八粥和吃那鲜美的饺子。腊八粥有许很多多的干果熬成的,就像呢璀璨的星空,豆、米、花生、核桃……那都是漂亮星星,在汤汁这个漂亮的“宇宙”中闪烁着。

当然,还要吃祭灶神,吃祭灶火烧。祭灶神当然要用十八个祭灶火烧和一些菜,给灶神当上天路上当干粮吃。祭完灶神,就要把这些食物瓜分。过年了,串门可是少不了的啊,到了亲戚家,小的都给老的拜年,还能得压岁钱。过年娱乐也少不了,家家户户都在放炮竹,城市里也有人舞龙。在漂亮的夜晚看烟花,在繁华的城市看舞龙,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这就是我故乡的风俗,你记住了吗?

民俗作文【篇18】

关于跳大绳,是我们家过年必有的传统。

不知道是谁定下的,也许是外婆,或是妈妈的外婆,总之,我们家就是有这个传统。

我们之中,属妈妈最厉害,究竟外公外婆年纪也大了,只能甩甩绳,计计数。我们家的绳是大红色的,外婆说,谁被打倒的次数多,谁就可以去灾辟邪,我被打倒好多次,似乎鞭子抽在身上,火辣辣地疼。妈妈老是巧妙地避开,她老是跳良多,其实跳不动了才停下来。

跳大绳,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第二次,是由于体育要测试,才又接触到了童年最喜欢的跳大绳。

现在都不叫跳大绳了,而叫跳长绳,不外我仍是喜欢叫跳大绳。

那次风波,几乎每个人都买了长绳,我也不例外。天天中午,不管是烈日,仍是寒风,我们都准时下楼跳大绳。这里的和我家的有些不一样,这里只有粉色,橘色,绿色,却绝没有大红,这里也没有去灾辟邪的作用,只有比谁跳得多,谁跳得好,我的心中有些失踪。

这已经是五上的事了,离现在好远,不外记忆仍是挺深刻的。

一年不跳了,今天,大课间,跳长绳。

刚开跳那会儿挺默契的。王老加入了男生队,misszeng加入我们女生队,有了老师的加入,我们简直如虎添翼,没多久,就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对长绳的热情与喜爱愈甚从前。

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家的跳大绳是最独特的。

由于我家的绳是大红的。

民俗作文【篇19】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