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五彩池作文汇集

五彩池作文

发表时间:2024-08-04

五彩池作文汇集。

写作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和思想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入了解“五彩池作文”并理解它的背景接下来请阅读。希望我的想法能够启发您的思考!

五彩池作文(篇1)

自古以来“五彩池”的传说留传到21世纪。但我终于发现了“五彩池”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在我们的新会的玉湖呢!

假期里,一个阳光灿烂的一天下午,我和父母到玉湖游玩。突然,我发现了一个传说中的“五彩池”。你别以为玉湖这只是普通的一个湖,充其量就是湖中有喷水装置,成了喷水池,其实它是真正的“喷水池”呢。

让我说给你们听玉湖的“五彩池”是怎么样的吧!“五彩池”它一定就有五种颜色,黄的、绿的、蓝的、红的、紫的。站在湖边一看,那清澈透绿的湖水吸引了许多游客,再看看湖中的鱼儿,有黄的、红的、白的、半黄半橙……在水中游来游去。湖中倒影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真叫人喜爱。在微风中吹拂下,湖面泛起波纹,湖中景色的倒影,时而湾曲,时而伸直,时而拉长,时而变短,变化多端,真有趣!

到吃晚饭的时候,我随着父母到玉湖的餐厅吃饭。饭后,我又路过湖边。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湖中倒影着五彩缤纷的彩灯,显得热闹非凡,再加上喷泉水声,一会儿小声,一会儿大声,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成了一首美妙的小乐曲。这个晚上的“五彩池”也非常逗人,令人流涟忘返。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回眸着那美丽的景色——“五彩池”。

五彩池作文(篇2)

8月16日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婆婆、姨妈、姨父还有大哥哥一起去黄龙玩。我们先坐索道到半山腰上,然后走到最高点五彩池。五彩池那里海拔3900米,那里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还产蓝莓,那儿的蓝莓味道真不错。

走着走着我隐隐约约的在树林里看到了五彩池,于是我大声叫到:“这儿能看到五彩池!”于是大家都跑过来看,其实这儿离五彩池还很远,我们不停的走,每走一步风景都不一样,当我走到第十步时很多人都说这儿太美了,可以说是人间仙境。我有一点认为这是人间仙境,但又有一点不认同,因为九寨沟才是最漂亮的。

我们一上山就惊呆了,因为五彩池很壮观,而且每一个池子的颜色都不一样。那为什么叫五彩池呢?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因为有五种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是黄色、绿色、浅蓝色、蓝绿色。那又为什么叫黄龙呢?因为远看每一个池子都像“龙鳞”,池子的泥土钙化了,地下的矿物质是黄色的,从高处往低处看你会觉得下面的池子就像一只龙,一只五颜六色的龙,所以就得名黄龙。我们看完黄龙的五彩池,我自己觉得太美了。

吃完午餐后我们继续下山,下山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松鼠和许多漂亮的小鸟。那只小松鼠一点也不怕人,圆圆的小眼睛看着我,可爱极啦!刚好有个阿姨丢了两粒坚果给小松鼠吃,我才真的看到了小松鼠最可爱的一面。

黄龙真美呀!水在树中流,树在水中生,这句话真说对了,你想去黄龙玩吗?

五彩池作文(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很高兴能带领大家游览藏龙山的五彩池。我叫后黄旖旎,你们可以叫我旖旎。要说五彩池啊,那可是很神奇的哦。等一下,我就请大家一起去游玩五彩池,可是你们要记住不能把垃圾扔在地上。

现在我们来到了藏龙山,你们看,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在巨幅地毯上的宝石。这里的水不足一亩,用小拇指就可以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小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盘子的……这里的颜色也千变万化,有的是天蓝色的,有的是柠檬色黄的,有的是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样什么颜色都没有。因为池底长着石笋在阳光照射在,他们就会有黄色、绿色、红色……所以会有五颜六色的色彩。

这就是五彩池,是不是很美丽呢!你们等会儿要细细游玩哦。

五彩池作文(篇4)

小时候,长辈们总爱给我们讲故事,而最吸引我们的往往是那美妙的神话故事。作者也不例外,当奶奶给他讲起昆仑山的瑶池时,他也被深深地吸引了。昆仑山在新疆、西藏和青海境内。

为什么作者认为瑶池“只在天上,不在人间”?

其一,美丽的“瑶池”总是出现在奶奶给“我”讲的神话故事中。据了解,“瑶池”是神话中西王母所住的地方。传说中的西王母瑶池有多处。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专门在此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来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而美猴王孙悟空则偷吃蟠桃,大闹天宫(《西游记》)均出于此。触景生情,也确实感受到昆仑神话妙不可言的韵味。所以,作者说“那是神仙住的地方。”其二,“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平我们时看到的水都是绿色的、蓝色的,而这里的水就像被神仙施了魔法,有五彩的颜色,因为从未见过颜色如此丰富的瑶池,所以作者认为它“只在天上,不在人间”。其三,五彩的瑶池是“我”梦中的天堂。“腾云驾雾”是这一段的重点词,原意是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现在用来形容奔驰迅速。从这儿可以看出我对“五彩池”的向往。

也许正是因为五彩的瑶池一直是作者无法实现的梦,所以当他在藏龙山看到五彩池后,才会这样细心观察,慢慢品味,甚至去探寻五彩池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五彩池”神奇的原因有:

第一自然段:我认为五彩池是“神仙住的地方”,处处是风景,处处如诗、如歌、如画。

第二自然段: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第一句和第二句话是五彩池留给作者的总印象。“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写出了五彩池带给自己的震撼。将山野比作巨幅地毯,将五彩池比作宝石,“漫山遍野”“无数”写出了五彩池的数量多,“不同颜色”写出了五彩池颜色多。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大片的彩池闪耀眼前,映着更远处的雪峰,波光浮影,别具韵致。在阳光的映射下,彩池映出一串的色彩——蓝、深蓝、浅蓝、普蓝,绿、浅绿、草绿、黄绿相间。五彩池的光辉射进了作者的心房,这幅画面在他的心中永远定格。接下来,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把五彩池描写的生动形象,多姿多彩。第三句写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浅,作者用对比的方式将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浅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得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对五彩池的向往,才会有如此细微的考量,才会有如此精当的比喻,才会将这看似五彩池的形状和大小细致入微地写进了我们的心坎上。第四句写五彩池形状的多,“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儿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如果仅仅是这样,不足为奇,关键是“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所有不同形状的水池都由这些金黄色的彩带围成,仿佛是神来一笔,让人不得不感到惊奇。作者用省略号表现五彩池的形状多得数不清、道不完,剩下的空间留给读者慢慢去想想吧。这好比国画中的留白,笔断意连。

第三自然段:具体写五彩池的颜色让人惊奇。惊奇有三:第一、同一条溪流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相同;第二、同一个水池里的水的颜色也不相同;第三、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样,什么颜色也没有了。“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这就是奶奶嘴里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奶奶故事中的“瑶池”是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而“五彩池”呢,也许颜色远远不止这五种:葡萄紫、樱桃红、象牙白、玫瑰红……那色彩、那搭配、世上再也不可能有人能够调,真是巧夺天工、神来之笔的杰作!在阳光的照映下,绚丽多彩的五彩池仿佛是一个个彩色的大染缸,各持赤、橙、黄、绿、青、蓝、紫。蓝色的像一颗颗蓝宝石,使这清澈见底的雪水充满了幽幽的梦幻;绿色的像翡翠,给这万倾森林增加了无穷生命;红色的像一颗颗玛瑙,给这巍峨雄壮的大山注入了几多温馨;颜色的丰富已经令人惊奇不已,但是当发现舀起来的水和普通的水一样,这才是更令人惊奇的地方。

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惊奇,来源于他认真地观察,而之所以会悉心观察,是因为五彩池一直是他梦里寻找的地方。五彩的颜色,令一层层的彩池全都活了起来,神了起来,愉悦了起来,像是一座含苞怒放的雪莲花,与蓝天、白云、雪山、雪水与绿茵交相辉映,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彩。作者正是因为有了认真地观察,才会有这么惊奇的发现,才会有后面的探寻五彩池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他的好奇成促使他认真观察、思考,而认真地观察与思考成就了他惊人的发现。

第四自然段:作者揭示了五彩池之所以会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这是他童年的一个谜,也是他追寻的一个梦,最后梦实现了,谜也揭开了。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有三:第一、池底长着许多形态各异、高低不同的石笋;第二、阳光折射的作用;第三、池边茂盛多彩的树木花草在池水中的倒影,是池水瑰丽多彩。

第五自然段:结尾讲“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与开头呼应,给人意味深长之感。此时此刻,真是天地融为一体,分不清哪能是天上,哪是人间了。那真是:天上的瑶池是美丽的神话,人间的瑶池是真实的惊叹。

作者因为五彩池“神奇”而对它“神往”(一心向往),所以才会在梦中渴望“神仙”来帮忙,才会在梦想成真的时候探寻它“神秘”的地方,最后写出了这样一篇颇具匠心,有“神韵”的文章。

溶入自然,人生就具有五彩池般的魅力,也应该是旅游的一种美丽的收获。

五彩池作文(篇5)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地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理解“更”字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对照教师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投影片上的一段话中少了一个“更”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这个字与没有这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时感到很惊奇,看到池水瑰丽多彩时感到更惊奇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段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4自然段,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了解池水出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课题的认识,并将五彩池与天上瑶池进行比较,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五彩池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象,比天上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更令人陶醉,再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1

五彩地。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60页,再看看书,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读书,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交流前,让学生读书,能结合预习,做好交流的准备。)

师:想好了吗?谁先说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师:通过预习你自己读出了水池形状多。

师:(板书:水池形状多)真不错,就像他这样,直接把你读懂的意思说出来,谁还想说?

生:我读懂了五彩池的池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自己读懂了池水显出各种颜色的原因。学到这里的时候,就请你来讲给同学们听。(板书:原因)其他同学还读懂了什么?

生:五彩池有很多颜色。

师:也就是池水颜色非常多。(板书:颜色多)哪位同学还想说,不用举手,站起来就可以讲。

生:我知道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对。(板书:四川藏龙山)

生:我还读懂了五彩池里的水其实都是清水。

师: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各种颜色呢?学习课文时请你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稍加引导,紧扣预习要求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预习。]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自己读懂了这么多,那预习当中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师:其他同学注意,要认真听这位同学提问题,看他提出的问题你想到了吗?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你是不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板书:在人间?)

生:为什么池水会有那么多颜色?

师:你是不明白池水有那么多颜色的原因。(板书:原因?)同学们看,这位同学不懂的问题正是刚才那位同学读懂的,一会儿我们相互交流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谁还有问题?

生:为什么叫“五彩池”?

师: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板书:五彩池?)

生: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

师:看来你对石粉是哪儿来的感兴趣。(板书:石粉?)

(此时学生举手提问十分踊跃)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若能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归类提示,可以有机地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这样吧,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看你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好吗?我们先看大家读懂的,想一想,这些内容分别和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有关?

[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时读懂的内容齐答相应的自然段,教师在读懂的内容前标序号。]

师:根据这些内容,结合预习,谁来汇报一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说说第1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生:第1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在哪儿。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也就是说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五彩池的位置。(板书:位置)第2自然段呢?

生:讲五彩池的样子。

生:水池的样子。

师:对,主要讲水池的样子。(板书:水池)谁来说说第3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讲池水的颜色。

师:非常好。(板书:池水)第4自然段呢?

生:讲池水呈现多种颜色的原因。

师:对。(板书:原因)你能接着说说第5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吗?

生:第5自然段讲五彩的瑶池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说得好。(板书:在人间)

师: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大家都读懂了,结合预习,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试着给课文分段的?

生甲:分三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2至4自然段,第三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一4)三(5))

师:谁还有不同分法?

生乙:分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自然段,第三段是3、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

(板书:一(1)二(2)三(3-4)四(5))

师:同学们看,这两种意思第一段一样,最后一段也相同,那么分歧主要在哪儿呢?

生:2、3、4自然段。

师:究竟怎么分合理呢?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能自己做出选择。

[分段产生的分歧不立即处理,是教师教学的匠心。这节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产生分歧在情理之中,简单地处理不能使学生得到训练,而通过阅读具体的段落,让学生自悟就扎实了。]

师:从刚才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大家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看通过进一步学习,同学们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我们首先看第2自然段。(出示第2自然段投影)

师:刚才,同学们都没有提到有关这一段词句理解方面的问题,看来大家都读懂了,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自己读读这句话(在第2句下画曲线),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甲:水池很多。

师:你读出了水池很多,其他同学呢?

生乙:水池像宝石一样,很美。

师:水池还非常美。

(板书:美丽)

师:如果这句话这样说(出示投影:“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自己读读,感觉怎么样?

生:去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我们就想象不出水池美丽的景象。

师:那加上“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出示原句投影)你看,有了这部分内容,怎么样?

生:更能看出水池的美,更能帮助我们想象出漫山遍野的水池是什么样的。

师:根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地的水池总共693个,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

师:你读得太美了!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的教学,训练目标明,层次清,淡化了内容的分析,着力于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的美。]

师:(打全段内容投影)同学们,刚才,我们读出了水池很多,很美,那么,这些像宝石一样美丽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再来读读后面的这几句话,看你还能感受到水池怎么样。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接读。老师读句子的前半部分,同学们接着读,咱们先来试试。

师:水池大的——

生: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

师:小的——

生: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

师: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

生:一圈圈彩带。

师: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生: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师:有像——

生:葫芦的。

师:有像——

生:镰刀的。

师:有像——

生:盘子的。

师:有像——

生:莲花的。

师:大家知道该怎么读了吗?我们再来读一遍,这次要求大家要带着感情来读。

师:(最后一句读完后)还有像……同学们,还有没有啊?

生:有。

师:大家根据什么说有啊?

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什么?

生:水池除了这四种形状,还有其他好多形状。

师:大家很会读书,都注意到了这里的省略号。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那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生:有像花朵的。

师:你想象得真美。

生:有像树叶的。

师:像树叶,真奇呀!

生:有像圆月的。

师:啊,还有像圆月的,真是太美了。

(此时,学生举手十分踊跃)

[省略号的教学设计精巧,学习标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者有机统一。]

师:同学们,水池竟然还有那么多形状,可能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大家见过这么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的水池吗?除了读出水池多、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甲:水池很奇特。

生乙:水池非常神奇。

师:是啊,这些水池真是太神奇了!(板书:神奇)

师: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师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想象到了吗?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五彩地啊?

生:想!

师:好,大家看这儿。(放录像)

师:刚才看录像时,我发现同学们都被五彩池深深吸引住了,那大家想不想把这美丽神奇的景象读出来呀?谁愿意读啊?(许多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想读啊!这样吧,你觉得怎么读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就怎么读,放开声音自己读。

[第二段的总结,先后采用听、看、读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感情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

师:同学们,预习时大家自己就读出了水池的形状多,通过刚才反复认真地读书,我们又体会出水池的美丽、神奇,这就是大家新的理解,新的感受。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大家还会有什么新的理解。请同学们看第3自然段,结合板书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池水的颜色。

师:池水的颜色怎么样呢?自己再读读第3自然段,看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池水颜色多。

师:对,那池水都有些什么颜色呢?除了多,还可以看出池水怎么样?

生:池水很美。

师:是啊,池里的水五颜六色,十分美丽,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池水啊?同一个水池里,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除了感受到池水很美,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神奇。

师:这一段应该怎样读才能把池水的美丽神奇读出来呢?自己试着读读。谁愿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大家不但体会出了池水的美丽、神奇,而且还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真不错。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这样一段话(出示少“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你看,这段话和书上的那段话哪个地方不一样?

生:这段话比书上的那段话少了一个“更”字。

师:这位同学读书很认真,马上就发现少了一个更字。(出示有“更”字的第3自然段投影)自己再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没有这个“更”字行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更”字不行,因为有“更”字,就看出作者更加惊奇了,没有“更”字就看不出来了。

师:抓住这个“更”字,就能看出作者更加惊奇了,这是一点。其他同学呢,你们为什么认为没有这个“更”字不行?

生:有“更”字,就能看出作者在看到水池时就感到惊奇了,看到池水就更加惊奇了;没有“更”字,只能说明作者看到池水时才感到惊奇。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他自觉地联系了第2自然段的内容。那这个“更”字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谁知道?

生:把2、3自然段联接起来了。

师:对,大家看,一个“更”字,就把2、3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在水池、池水、美丽神奇之间连线,表现2、3自然段之间的密切联系)你们看,这个“更”字多么重要啊!

[“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抓住对其进行训练,是因为通过“更”字能使学生认识到2、3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另外,这一内容的教学还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师:那么,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预习时有同学也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来看第4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有哪几个原因,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然后请前后位的同学组成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刚才有同学预习时就读懂了这些原因,可以先给小组的同学说说,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提的这个问题?现在你懂了吗?能不能代表你们小组汇报?

生甲: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池底长着许多石笋,形状不同,第二个是阳光照射,第三个是池边的树木花草的倒影。

师:他们小组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他小组呢?

生乙:我给他们补充一条,还有石粉的原因。

师:同学们想一想,没有石粉行不行,为什么?

生:没有石粉不行,因为阳光照到石笋上,是石笋上的石粉反射阳光的,没有石粉的话,阳光就无法反射了。

师:看来,石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形成五彩池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有哪几个?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齐答。)

师:你看,通过讨论,我们自己就弄清了形成池水美丽神奇景象的原因。

[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学生感兴趣,理解也无难度。放手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符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也很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师:预习时,同学们的分段意见有分歧,读到这里,你认为哪种分法更合理?为什么?

生:我认为第一种分法合理,因为2、3、4自然段都是讲五彩池美丽神奇,应该归并为一段。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谁能再来说说为什么要把2、3、4自然段归并为一段?

生:2、3、4自然段主要讲五彩池的美丽神奇,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要把它们归并为一段。

师:看来大家对前面学习过的归并法掌握得不错。

[预习时分段的不同意见得到了统一,水到渠成。]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谁知道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生甲:瑶池在天上,是神仙住的地方,而五彩池在人间。

师:在哪儿啊?

生: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

师:这一点不同找得好,还有什么不同?

生乙:瑶池只有五种颜色,五彩地是五颜六色的。

生丙:瑶池只有一个,五彩池却有许许多多的水池。

师:由此看来,现实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了由衷地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说“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在明白了吗?谁来说说这里五彩的瑶池指什么?

生:指五彩池。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还解决了这些不懂的问题(用红笔在已解决的问题上打V),大家学习得不错。还有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没关系,老师向大家推荐《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课下,同学们看一看,我想你自己就能弄清其中的奥妙,同时,也会对五彩池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关于“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读课外书自已解决,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内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延伸。]

板书设计:

副板书:

一(l)2水池形状多在人间?

二(2-4)4原因原因?

三(5)3颜色多五彩池?

1四川藏龙山石粉?

一(1)3清水

二(2)

三(3、4)

四(5)

(以上是根据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正板书:

11五彩池

位置

水池

池水——美丽神奇

原因——

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