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青春电影观后感(必备8篇)

青春电影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09

2024青春电影观后感(必备8篇)。

这篇文章将带您领略“青春电影观后感”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有哪些重点是需要我们写进作品名的观后感里的呢?观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电影的情境和氛围,如果你觉得这个想法值得一看请分享给你的社交圈!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1

我从他们的青春旁走过

--电影《芳华》观后感

张庆梅很奇怪,对于这部很多人都说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我竟然没有掉一滴眼泪。

我低头复习,是不是我老了,不容易有动感?后来一想,不对呀,前几天看样板戏《红灯记》的《痛说革命家史》时,我还陪着李奶奶哭了一场呢。

还有,同样是严歌苓的**改编的电影,看《归来》的时候,我也哭湿了一包纸巾啊。

想完这些,我得出一个坚定地结论,那就是这部电影确实没有打动我。

因为这部电影很快就要上映了,我不怕你骂我捣乱。我们先介绍一下情节。

故事始于1975年初春。文艺团团员刘峰从北京雷锋标兵大会回来,带回了一位名叫何小平的女战士。

何小萍的亲生父亲参加了劳动改革。她在继父家长大,受到了委屈。她到了文工团,仍然没有受到战友的待遇。

刘峰是一个比雷锋更雷锋的人。他没有缺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因为她爱着组里的歌手林丁丁,忍不住抱住她,被送到了伐木公司。

一直暗恋刘峰的何小萍对刘峰的处理方式不满,在演出中因病被调到卫生队。

刘峰为了救同志失去了右臂,何小萍成了保护伤员的英雄。

何小萍被突如其来的荣誉打晕,精神失常。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在养病的何小萍对刘峰说:“你能抱着我吗?”?刘峰毫不犹豫地揽过了她。

不能说这部电影根本没有打动我。有两个地方我还有感觉。

一是何小萍读父亲留给女儿的遗书时,父亲对女儿的爱与无奈,内心的孤独,让女儿感到温暖。

第二处,是精神失常的何小萍,看着昔日文工团的战友们,在台上表演舞蹈《沂蒙颂》,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走出礼堂,在外面的空地上独自跳起舞来。

不甚明朗的灯光下,穿着病号服的何小萍翩翩起舞,那感觉,真的很凄美。

多年前读过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其中曾经提到他的文工团情结,女兵情结她的长相我已经记不清了。

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脖子十分的光洁。

因为是在8月里,天很热,她没有穿白衬衫,空堂穿着的确良夏装,光洁的颈部优美地立在军装的小翻领中,使脖子看上去更白,领章看上去更红。

女兵这种穿军装的方式在夏天里很普遍。

洗完澡,他披着湿头发,光着脖子,空着身子,穿上军装,把帽子放进书包,走出营地。

严格地说,这种着装方式是不符合条例的,但看上去却是楚楚动人。

现在只要提到**这个词,我想到的第一张**就是上面的描述。

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样一个细节拍一部电影,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

电影《芳华》,让冯小刚了结了自己的心愿,他把他心目中的**诠释得淋漓尽致。

穿着绿军装的,拥有天鹅一样优美脖颈的女兵们,跳着优美的芭蕾舞,很是赏心悦目。

然而,他了结的终归是他自己的心愿,对我这个旁观者来说,那些画面只能说的确很美,但很遥远,没有带给我感同身受的代入感。

从头到尾,我都是局外人。从头到尾,我清楚地知道我在看电影,看别人讲故事。

看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时,就不是这样的感觉,冯婉喻、陆焉识,虽然也是那个时代电影中的人物,但他们的感情纠葛,让我觉得撕心裂肺。

我会一直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我是冯婉玉,我会怎么做?假如我是陆焉识,我又会怎样。

看《芳华》时,就不是这样,我的内心很麻木,没有被触动到。

还有那段战争戏,也觉得很假。

与之前冯小刚拍的《集结号》没有可比之处。

我觉得这样的战争剧是为电影故事的需要而设的。

虽然也很惨烈,却不惊心动魄。

改变刘峰命运的感人事件值得一提。

我也很理解林丁丁对刘峰的感受。

一个身上毫无缺点的活雷锋,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物,突然对自己表白,并且说出自己一点也不高尚,心里也有很多龌龊的想法,那种神像突然崩塌的感觉,足以让一个少女目瞪口呆反应过激。

就像直到现如今,有人爆料伟人的私生活如何如何,还是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是一样的道理。

神,怎么可以走下神坛等同与凡人呢?

我明白,哭得稀里哗啦的人,自有哭的道理。

我没有哭,因为电影没有触动我的眼泪。

据说严歌苓的原著比电影的表演复杂得多。我想我最好买本书。

《芳华》里的青春很精彩也很曲折,然而我只是一个过路者,我从他们的青春旁默默走过。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2

对于这部民谣歌手卢庚戌初执导筒的作品而言,更给人感觉最多的还是惊喜二字。虽然临时换档期,从《怒放2013》成为了《怒放之青春再见》,但是有东西一脉相承,那是对于过往青春的追溯和经典音乐的回忆。

所以既是导演的处女作,不得不让人想起题材相似的赵薇作品的《致青春》,同为描述象牙塔生活的电影,难免不忆起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将这二者的交集,加以简化,更纯粹的答案就是这部《怒放》。这三部影片很有趣的互补着,女导演触及不到的男生情谊,陈可辛开启的Beyond大门,被卢庚戌加上自己的乐队经历融合在了一起,好看之极。

这种怀旧电影在过去一年的集中出现,证实了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70后一代的迷茫与怀旧,在开始寻找出口时,搭上了主流文化中的商业电影这一班快车。于是,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比起后宫争斗和婆媳关系,电影比电视应当肩负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显得高大上,又可永留你心底。所以这边组成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们一众7080后在现实中碰壁不解需要释怀,那边掌握了话语权的圈内人将个体的遭遇集中处理放大加工,就开始了大银幕上接连出现,却每每都一击即中很有效果的怀旧和回忆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适合每个70后和80后。这才是当你又一次被现实碰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你需要为你私人订制的青春回忆。因为它看似为你量身打造,却殊不知每个为车子房子票子孩子奔走的中年人,都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卢庚戌很聪明,它没有拍摄一部平铺直叙的影片,而是让故事采用在现实与过去间不断切换的手法,带领我们时光倒流二十年。一会儿是逆光遍地的纯洁象牙塔,而后又切换到危机四伏的四兄弟中年生活。在象牙塔时,此为片子的致青春路数,青年人意气风发,故事也满含对理想的追求。摄影很好,用光漂亮,布景具有时代感,不输任何青春片。

年轻演员里的吕聿来去年还有一部同样的小人物电影《有种》,此番驾轻就熟,十分贴合男主角马路这个人物。张晓晨扮演出众,棱角分明气质不俗的诠释了摇滚歌手郑天亮。女演员方面温心的李爱是矿泉水,王思思的刘云是鸡尾酒,纯的纯,烈的烈,再加上王啸坤和杜海涛的插科打诨,小群戏的路数很吸引人。那个时候的大学校园更是每个场景都温暖,每件道具都是打开记忆库大门的钥匙:舞会、群架、歌手大赛、卡带、随身听、针织毛衣,女生宿舍楼下的你侬我侬到位,有趣,让人欢喜不已又感慨颇多。

至于回到现实,就是老男孩套路,潘粤明胖了自己胖了角色颓了一代人的形象。刘孜接着《等风来》让人习惯了尖牙利嘴的中年主妇戏路,秦昊扮迷惘更是手到擒来,大银幕上这个故事挺写实,大家一起咬着牙活着。不得不提的是现实压力的铺陈应该再加强,片中对于男主角马路的中年角色塑造还不够,所以这个部分总是被青春版的他们抢走光芒,但是好在真实不已。

当然,必须有东西贯穿这过去与现实,片中依靠的是音乐,一座再好不过的桥。

卢庚戌还原了两件事,首先是《怒放》这个片名与汪峰之间关系的诠释。迷惘与彷徨不仅仅是新闻对于汪峰音乐的一种另类解读,也代表了这批当年誓要做流浪歌手的中年人的共性。但是用到电影里,人物会联想到整个北京摇滚音乐圈的故事,台词中的窦唯身边不乏尖果儿,严宽客串的摇滚歌手用一条项链征服女歌手的伎俩,都有一种不能说的秘密被揭开之感。卢庚戌除去重现了内地摇滚当年的辉煌,片中的音乐运用,尤其是对Beyond元素的贴合运用更是神来之笔。尤其放在2013家驹二十年的大背景里,使得片中的每场演唱都让人不自居的嗨起来。

就这样,你永远高唱我歌,你的泪行遍千里了。

这就是《怒放之青春再见》。这种怀旧电影每个导演只能拍一部,复制不了,无法重来,像极了青春本身。每个人的青春确实只有一次,但是想回溯,人人就会给它一个非常主观的定义与模样。好在有些电影是准确的,用某些东西抓住了所有人青春的共性。比如用爱情,比如靠音乐,但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共性就会共鸣的,比如谈回忆,比如聊梦想。

《怒放》很好,有梦就一切不晚。它还提醒当年做过梦的人们:我们,都欠青春一场演唱会!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3

当初看完这本**的时候感触也很深,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关于青春,关于命运,写下了一长篇自己的感悟。青春这根弦拨动着多少人的心,我们每个人的青春,不管是平淡的抑或是轰烈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主演着自己的故事,光这一点,青春也够让人刻骨铭心的了。

看完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怎么说呢,有点小失落吧,因为有些看**时很期待的,很触动的情节电影里没有拍出来,像职场戏,,但是在电影里省略了一些具体情节,电影还是在爱情戏这方面着墨过多,不过也能理解,毕竟130分钟的电影不可能像书一样慢慢给读者铺开很多具体的情节,而且每个人对事物的触动点不同,观众和导演的想法必然会有很多不同。

虽然有些方面有些失落,但有些地方还是有惊喜的。例如,女主人郑微被认为是现代版的燕子。比如饰演阮莞的江疏影,气质与我心中的阮莞很一致。

还有韩庚点的表演,让我再次刷新对他的印象,他真的会演戏,他真的是个很好的演员!虽然他的戏很少,但他的表演很出色。当他扮演林静时,我看到的时我眼中的林静,而不是韩庚。他的台词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内心的戏,他能把眼神中的情感写出来,让观众感动。

一般的电影,感动我们的好似主要是戏里主角的故事,但这部资:料;来/源,于gzu521学:习;网 xxgzu52电影,除了主角的故事,还有很多人的故事都在感动着我们。

比如阮莞对赵世永的爱,始终不渝,当赵世永告诉他他让别的女人怀孕了,她很冷静处理了,在送他上火车的那一刻,只说了一句:“既往不咎,下不为例。”要有多深的爱才能说出这句话!

比如老张对郑微的爱就像明星们的花语:愿意做配角。而又是要有多深的爱才能甘愿做配角?

当老张拿着一束满天星出现在阮莞坟前的时候,我听见影院的人都“啊”了一声,这确实是这部戏安排得很精彩很成功很打动人心的一个地方。比如朱小北对许开阳的爱,从一开始女生宿舍在八卦的时候她就说了她喜欢的人只把她当兄弟,当在饭堂看到许公子搭着她的肩膀打听郑微消息的时候,她表现的若无所事,当最后她在做一名记忆讲师的时候,许开阳上前去认她的时候她却矢口否认了自己是朱小北,否认了自己认识许开阳,又是要爱得多深才能在多年以后还如此逃避?

还有一些感悟是针对戏中人物的一些做法的不认可。比如陈孝正,在郑微声泪俱下的说能跟他一起吃苦的时候,他很斩钉绝铁的说但是“他不能”,当初跟她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说“他不能”,当一个女孩子把什么都给他的时候他为什么不说“他不能”,这种爱最伤人!比如郑微,在她哭着跟林静说完求他跟她结婚后,最后却又离开他,把他推给了施洁,一个很爱林静但林静却不爱她的人,如果说当初那个很勇敢的郑微让人喜欢的话,那么这个没有勇气去爱的郑微最让人讨厌,她是爱林静的,林静也是爱她的,她俩本可以很幸福的在一起,但她就这样不负责任的把林静推给了一个林静不爱的人,让自己爱的人去选择一个不爱的人,这种想法是多么的自私!

青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评价,但正如电影所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4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电影给人的感觉,清纯、青春、美好、向往;其书给人的感觉,更加犹如自身渡过一段精彩的爱恋,那种甜甜的感觉更让人不由得欢喜,这,就是青春吗?我认为是的,但也不是。那么,青春是什么呢?

在疯狂的篮球场上,我们挥汗如雨;在安静的夜晚,我们努力学习;在父母的唠叨中,我们顽强抵抗。这估计就是普遍人的想法吧。可是,我认为,青春相当于一生。

在开始步入时,我们如同新生婴儿不懂实事;慢慢理解他时,又自以为是的流失,这不正是荒唐青春?当我们进入自我世界时,我们开始抱怨大自然和人民;青春还没有结束。从我们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当青春逝去的事候,我们身后的路也成为同样不变的事实。同时,每个人的青春也是同时实现的。

我的青春还没有结束,但我仍然坚信我的青春会是美好的,我的同龄人也会如此。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像淡水,只会变成各种口味的冷饮,因为它总是冰冻在深深的记忆里。有一个朋友曾跟我说:

“你说人做梦会像播电视剧一样该有多好,天天看一集。”这话虽然很好笑,但是不正如青春吗?如电视剧一般吸引人以及多种多样。

人生就像一场梦,但最好的时光是在青春的路上。

珍惜青春吧,人不狂妄枉少年,为自己的青春搏一把吧。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5

我是最不善于写观后感的,尤其是真正有感触的影片,总觉得自己拙劣的文字使原本美好的作品黯然失色了,这篇也不能算是正规的观后感,只是随意的小记罢了,语言什么的,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美化了。

这部电影的开场歌很长很压抑。图为广袤麦田中的白衫少年。美丽的意境根本看不到悲剧的存在,却在不知不觉中减缓了思考的速度。

你想用黑色的背景,陌生的文字和网上论坛的聊天记录来表达什么?我不明白。

主人公出现,那个白衣少年,连染发也不干、背书包常不发一语的乖孩子,与伙伴们进行着盗窃活动。

周莉莉的名字反复出现,透露出十足的神秘感。莉莉周、以太,这些才是现实?可笑之极。

因为自己家道中落而报复世界,伤害身边的人,这实在令人痛恨,是的,痛恨!

无辜的女孩子,成为心理扭曲的男孩伤害的对象。活泼开朗的女孩开始看不起自己,怀疑真爱,最后追逐风筝的踪迹,飞向天空,飞向死亡,这是一种解脱吗?在这个法治被消灭的可怕世界里,唯一的解脱。

在她张开双臂跳下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圣洁的天使,尽管羽翼已折断,却洁白、没有一丁点的污垢。才华横溢而清高的女孩,则毁掉了自己外表的美丽。其实,外表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依旧才华超群,依旧清雅脱俗,依然是这世间的公主。她的自尊、自爱和毅力使她更加美丽。

至于那些男孩,令人不齿。懦弱的英雄,无法改变现实,沉迷于周莉莉的世界,逃避现实。他一个人把梦中的公主推入地狱。在阳光下,他的眼泪让人恶心。另一个疯狂地报复着社会的怪物,悠然的吐着烟圈,露出邪佞的笑容,享受着复仇的快感。

泯灭了人性。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6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如是说。

有人说,既然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那么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青春是什么呢?

充满活力的大一同学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青春路要走,有些人整天沉迷于网游,或许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的青春,可是像这样消极地对待青春,同样的,青春也会消极地对待他们。”

勇敢面对未来的大二同学说:“我觉得青春应该是有梦想的,要勇敢地追梦,即使结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我们一定会享受那个追梦的过程”

踏踏实实的大三同学说:“借用朱光潜的话‘此身、此时、此地’,这一世应该做的事,不会推给别人去做;这个时刻应该做的事,不会推到下个时刻去做;这个地方应该做的事,不会推到另一个地方去做。”

即将迈向新的人生旅途的大四同学说:“青春二字,‘青’代表‘苦涩’‘不成熟’,‘春’代表新的希望和力量。对于逝去的青春,我会视之为财富和心境。”

年轻的辅导员说:“青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不惑之年的老师说:“青春如歌,尽情跟随自己的心灵,利用美好的青春,追求心中的目标。”

从心所欲的退休老教授说:“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在这样一段时间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但是,同样的道理是,我们都怀着好奇心一步步前进;我们有亲爱的家人、亲密的朋友、亲爱的老师陪伴着我们;我们都尝过酸甜苦辣咸的成长。在这段日子里,我们用心描绘着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有梦想,并努力地去将梦想变成现实;我们疯过、傻过、出糗过,但当我们暮年时,说起这段“无厘头”的岁月,是不是能为青春的彩色画板添上珍贵的一笔呢?

青春转瞬即逝,那么,你会因为自己在青春的日子里没有做过而且以后也没有办法弥补的事情而后悔吗?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7

近日,在院党办的组织下,我观看了电影《守望青春》,观看之后深深体会到了大学辅导员的不易,守护着莘莘学子的青春,盼望着未来道路能够平顺。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铸就不凡,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正如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需要“守望健康”。

影片主要讲述的大连海事大学“思政”教研室主任刘威,在新学期开学前被告知患上恶性肿瘤,而手术存在巨大风险,手术前他决定让学生辅导员王一凡陪自己看望几位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加上不肯离校的“问题毕业生”丢丢,三人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是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师生重逢之旅,一路上辅导员刘威见到了当年那个因贫困而自卑的穷学生张生,见到了大学时期沉迷于打架斗殴的“废柴”许冠,见到了迷失在金钱和权力欲望下的学生徐平,也见到了当年被社会大哥纠缠勒索几欲自尽的校花张倩,时光流转、世事变幻,他们都遇到了不同的困境,在辅导员刘威老师的帮助和指引下,他们从自卑走向自信,从虚度走向奋起,从迷茫走向坚定,从冷漠走向亲情……,一代代年轻人成功地跨越了青春成长的“关口”。在学生的心目中,他是引领者,也是唤醒者,他平凡而伟大,严肃而温暖。

作为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时刻以辅导员刘威为榜样,学习他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团结同事,认真负责作文吧,爱岗敬业,不能只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用更精的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态度帮助患者走出病痛、渡过难关。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这是值得我们一生追求的格言。有太多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蹉跎半世,一生碌碌无为,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我深刻领会到,使自我由心浮气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变为积极主动,真正把热爱事业、热爱岗位、全心全意履行岗位职责落在实处,就是最好的立足岗位坚守初心。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我的领域里出类拔萃,这也是敬业精神的直接表现。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个人层面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不论工资是高还是低,都应该坚守这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也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就应披荆斩剌,耐得住寂寞,不断使自我变的强大。

作为医护人员,患者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了我们,我们何尝不是肩负重担,如果没有敬业的精神,怎么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怎么对得起岗位赋予的职责;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怎么对得起患者的信任和嘱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守望健康”。

青春电影观后感 篇8

让爱心穿越时空让青春闪亮人间

电影《青春雷锋》是一部试图将“雷锋”请下精神圣坛的传记性电影。影片讲述了雷锋22年短暂生命中最感人的青春故事。它真诚地创造了一个真正的雷锋,一个可爱的、尊中的、学习的形象,闪耀着当代精神的光芒。

虽然如此,让人好奇的是导演、剧组何以万人海选一个“外国人”(外籍华人)出演在中国人民心中神级的雷锋形象?要知道,雷锋的扮演者胡家华,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成长于德国,据他自己说在接戏之前,从未了解过这个人物,对他的生平是一无所知,更加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个“外国人”把雷锋演得“神似”,征服了中国观众,何以成为可能?当然,他似乎和雷锋有缘。他不仅长的像雷锋,而且和雷锋出身相同。

时隔51年,他在大荧屏上出演雷锋与雷锋的去世也恰恰相隔51年;再有他的成功肯定与他对演技的虚心揣摩和向老演员的虚心学习有关。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人类高尚精神的交流。雷锋生于中国,“雷锋精神”却绝非中国独一份的土特产。

中国人向雷锋学习行善,西方一些人也为社会无私奉献。令人汗颜的是,许多去过国外的人会发现,西方某些国家似乎遍地是雷锋,而中国的雷锋们似乎越来越成为“少数派”。2012年在东莞,来自巴西的老外抓小偷被暴打,却引起数十国人围观,治安员竟称不在服务区;经常见到北京地铁里老外主动为老人、残疾人提包,而他们身边的中国年轻人却无动于衷。

非常戏剧性的是,2011年7月,来自美国的一位小伙在广州市区连追四条街抓小偷被誉“洋雷锋”。如此看来,超越胡家华和雷锋之间的国家、民族、宗族、代际的这种神秘力量恰恰在于“雷锋精神”的普世价值观。雷锋所选择的道路也是“雷锋精神”,实在是人类任何一个人类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任何个体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青春雷锋》表现的“雷锋精神”的标本意义还在于这是一条实现“抽象的人”与“具体的人”结合的唯一现实之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系曾经在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批判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庇尔等极端革命者只爱“抽象的人”而不爱“具体的人”,是导致法国大革命走向血腥清洗的重要原因。的确,古今中外掌握了道德制高点的人很容易走向“道德绝对主义”,要么以火疯狂改造社会,最终走向***的邪路。

雷锋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与精神追求,但他以一个现实主义者的高尚情感与冷静理智几近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具体的人”带领一群“具体的人”向克服人类的缺点从而达到完满,实现幸福的传奇人生。他不但向往彼岸的“理想社会”,而且对彼岸的生活充满热爱,感恩社会,珍视生命;他不但爱抽象的“理想的人”,而且爱有瑕疵的“具体的人”,不抱怨,不气馁,以其脚踏实地,可亲可敬的现实主义态度与激情飞扬的浪漫主义情感相结合的巨大榜样力量,感染人,帮助人,使爱的温暖传遍每一个角落。

点评:该片直视社会痼疾,清正廉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小作者立足影片《青春雷锋》,切中时弊,警醒世人:

我们应坚守道德地线,弘扬正气,让社会风清气正,和谐美满。本文从思想价值和道德倾向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一些人的精神缺失。在鲜明的对比批评中,有建设方向、思想引导、清浊除恶,是一项很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