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奇偶性课件合集

奇偶性课件

发表时间:2024-08-17

2024奇偶性课件合集。

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让我们跟随我们一同了解“奇偶性课件”吧,烦请您关注本文内容!

奇偶性课件(篇1)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小学生对实物、色彩、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在学生试一试时,教师先问:“你想得到什么?”几个学生试过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教师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表扬他们问题提的好,有思考价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提出“为什么他们拿到的奖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实用价值的奖品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提供探究问题的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因此,当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时,我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因为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形成与发展。

奇偶性课件(篇2)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

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

(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

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初步验证刚才结论的正确性。

(1)有了刚才的“列举法”和“图示法”,你能自己判断“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3)初步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能与同学充分交流。

1、刚才得出的结论正确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我们可以找一些大数再试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4小题。

(1)猜一猜。

(2)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预设:奇数×奇数,就是奇数个奇数相加,所以和仍然是奇数;奇数×偶数,就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所以得到的是偶数;偶数×偶数,就是偶数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释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6小题。

(1)改编问题,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奇数+=偶数”;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偶数+()=偶数”。

(2)分析解答: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奇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偶数。

【设计意图】这是一题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来解决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改编问题情境,有效降低难度,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奇偶性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并利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知两数之积的奇偶性。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验证寻求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尝试、验证”的过程,体会用“数形结合”解释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判断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的方法,并验证自己的结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要求我们对哪些方面作一些探索?

2、想一想,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整理和改编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经历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用简洁的方式表达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简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奇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1)我们先来探究“奇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有什么办法?

(2)独立思考,展开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我们可以随意找几个奇数和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5,7,9,11,…

偶数:8,12,20,24,…

奇数+偶数:5+8=13,7+12=19,9+20=29,11+24=35,…

和都是奇数,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这个结论正确吗?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尝试其他方法呢?

方法二:图示法(用奇数和偶数的特征来判断)。

因为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没有余数,所以奇数加偶数的和除以2仍余1,所以奇数+偶数=奇数。

大家如果理解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用画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列举法是同学们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但这样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示表示奇数和偶数相加的特征,利用直观来推断出结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初步验证刚才结论的正确性。

2、探究“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的奇偶性

(1)有了刚才的“列举法”和“图示法”,你能自己判断“奇数+奇数”“偶数+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方法一:列举法。

方法二:图示法。

(3)初步得出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设计意图】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并能与同学充分交流。

(三)回顾与反思

1、刚才得出的结论正确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我们可以找一些大数再试试。

(2)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四)练习与拓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4小题。

(1)猜一猜。

(2)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预设:奇数×奇数,就是奇数个奇数相加,所以和仍然是奇数;奇数×偶数,就是偶数个奇数相加,所以得到的是偶数;偶数×偶数,就是偶数个偶数相加,和也是偶数。如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释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2、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6小题。

(1)改编问题,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奇数+()=偶数”;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实际上问题就是“偶数+()=偶数”。

(2)分析解答:因为“奇数+奇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奇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奇数;因为“偶数+偶数=偶数”,所以当甲队人数为偶数时,乙队人数也是偶数。

【设计意图】这是一题用“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来解决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改编问题情境,有效降低难度,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奇偶性课件(篇4)

一、说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4-15页《数的奇偶性》。《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数的奇数和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安排了几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我将教材改为学生翻手掌,得出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通过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过程,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二、说学生分析

五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通过前侧,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所学知识,我通过下面的教学,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学习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3、在学习“数的奇偶性”的活动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发现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游戏——翻手掌),大家玩过了吗?其实在翻手掌中也有许多数学知识,你留心了吗?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翻手掌中获得数学规律,大家有信心吗?

二、探索新知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奇偶性

活动一:师生互动,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规律(翻手掌)

1、让全体学生做游戏(翻手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所有学生手心向下,然后依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再把手心向下,这样来回翻。

2、思考你翻5次后,手心向下还是向上?

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要解决翻100次后你的手心向下还是向上?该怎么办?1000次、9999次怎么办呢?

(1)独立思考

(2)集体汇报交流

(3)老师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列表或画图。

4、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翻奇数次后,手心朝。

翻偶数次后,手心朝。

5、学以致用:翻100次、1000次、9999次,手心向上还是向下?

6思考:只要确定第几次的位置,就能确定所有奇数次的位置?也就能确定所有偶数次的位置?

7、思考:有人说手心翻了999次后,手心向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8、同桌问一问:手心翻了()次后,手心向(),为什么?

活动二:扩展延伸、巩固所学

1、原来利用数的奇偶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1)请同学用手里的杯子,完成第14页的试一试(课件出示: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翻动19次后杯口朝。尝试说说理由)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2)体会奇偶数的相对性

改变杯子开始状态杯口朝下,看有什么规律

质疑:为什么刚才奇数次杯口朝下,现在奇数次的杯口确向上呢?

小结:因为每次的起点不一样。所以的奇数次位置也会发生改变。但我们只要记住第一次的位置,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2、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二)自主探究奇偶性在计算中的作用

1、出示下面的数,让学生判断圈里、方框框里的数各是什么数?

1、11、21、49、21、25、37、3、101、87

2、12、18、20、6、34、80、16、52

偶数奇数

2、探究奇偶性的规律:

(1)你们从圆中任意选两个数相加或相减,我就能判断它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不信或信)

想知道老师这么快说出来的奥秘吗?

(2)让学生从正方形中任选2个数相加或相减,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再写几组两个偶数相加减的算式,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5)如果从圆中任选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还是偶数?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

当两数都是偶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

(6)如果要使两个数他们的和或差是奇数,该怎么办?

个别学生可能说:我想从圆中任选一个数再从正方形中任选一个数,他们的和是奇数。

让学生尝试验证并得出结论当两数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3、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对于确定的两个数,无论加法还是减法,运算后的奇偶性是一样的。

(2)、当两数的奇偶性相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偶数;当两数的奇偶性不同时,加减后的结果一定是奇数。

4、考考你:完成数学书上15页第(7)题: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xx 11387+131 268+1024

287-163 357-168 1024-268 1024-267

思考:你是怎样判断的?

5、你敢来挑战吗?

2+4+6+8+10……+998+1000

2+4+6+8+10……+998+1000+1

同学们学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秘密。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1、小小编辑

你能从我们天天翻看的数学书里发现有关数的奇偶性的问题吗?

a、独立思考。

b、集体交流。

打开和闭合书分别对应着翻的次数;奇数页在正面,偶数页在背面……

2、开关的秘密

一天晚上,淘气在家做作业时停电了,(此开关为一开一关)淘气按了12次开关,等到来电时,灯亮着还是不亮?假若按了201次开关呢?

(1)独立思考,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

四、畅谈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的布置

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07-13

207-13-11

207-13-11-43

207-13-11-43-25

207-13-11-43-25-49

板书设计:

列表法画图法

上面

五、说课后反思

我的感受是: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

奇偶性课件(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奇偶性》(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我从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以领悟为目的,练习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及数学联系生活的能力。即实现数学教学的知识目标,又实现育人的情感目标。

二、说教材

《函数的奇偶性》是人教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全面介绍了偶函数的定义及判定,奇函数的定义及判定等两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目标:

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及新课标要求,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数学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是: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函数的概念,高一年级的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三、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

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归纳总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印导学案;学生预习课文,观察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物体或图像。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从导、研、练、拓、升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3)、

该环节,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蝴蝶、太阳、湖面倒影等具有对称性的图像,再让学生举例函数图像是否有类似的属性?通过评价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标题:函数的奇偶性。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采用问题探究导入法,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便于环节二的开展。本环节需要3分钟

环节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研20)

该环节,我分两个模块进行。

模块一:完成偶函数的定义。(板书知识点的小标题)。该模块中,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3.7并思考,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相应的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进而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相同,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偶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模块二:完成奇函数的定义。(板书知识点的小标题)。该模块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偶函数的定义,根据偶函数相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奇函数的定义,即: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模块三:完成例题5讲解。在引导学生复述偶函数、奇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完成例题5中的1)2)小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函数定义域的范围,掌握函数奇偶性判定的方法。在完成1、2小题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两个小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采用讲授、研讨、探究、评价、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达成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本环节需要25分钟

环节三:强化训练,目标达成。(练12)

该环节,让同学们拿出之前下发的练习题,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然后教师对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其他同学小组内互相批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本环节需要12分钟

环节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拓5)

这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在教室中具有奇偶性的具体实物,提高学生将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升5)

教师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完成课堂达标测评试题,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一课的收获。最后布置两种作业。基础型作业为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扩展型作业为学生自主查询函数奇偶性的相关资料。

本环节通过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所布置的作业,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把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直观具体形象地将本节课的学生重点呈现在黑板之上,方便学生理解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老师!

附:板书设计

奇偶性课件(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14~15页《数的奇偶性》。

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5 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索。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

教学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学习中加强方法的理解与灵活运用。3、数学文化的渗透与感受。

难点:使学生应用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先做个游戏,大家都知道我们班一共有8个小组,现在听好老师的口令开始做游戏,准备好了吗?

师:看来大家对奇数和偶数已经掌握,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没有信心?就让我们进入本节探索的内容:数的奇偶性(板书)。

(1) 体育课里有一个项目叫50M往返跑,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合学生所说,课件展示示意图。

(2)如果我们把跑50米叫跑一次,现有我从南边出发,跑了11次后,想一想:我在哪边?为什么?大家都明白?我还是不太相信,我跑都没跑,你怎么就知道我在北边?我出去跑一下?这样,想想办法,把你们的思路直观地表示出来,让我心服口服。

(4)全班汇报。师写算式,我也有一种方法,能通过这个算式解释吗?根据这个道理继续想一想:

(5)如果超人来回跑了100次呢?10001次呢?

想一想,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人的位置?

看来,数的奇偶性决定了人的位置。怎么决定的呢?

当跑奇数次时,就在北;当跑偶数次时,就在南边。

如果从北边出发呢?你又有什么想说的?

(1) 利用上面的发现,请大家观察并思考;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一次,杯口朝下。翻动两次,杯口朝上。 (教师演示)翻动10次呢?翻动100次?10005次呢?

(2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3)现在我想让杯口向上,可翻动多少次?如果想要杯口向下呢?

(1 )你能举出和今天学习的类似的例子吗?

总结:这样的情况很多,大家说得很好。虽然情况不同,但却有共同的特点,

(可提示,南北、南北正反正反)只有两种状态。今天学习的知识,其实就是周期为2的运动,正好能用数的奇偶性来判断物体最终的状态。

4、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我们对数的奇偶性是有特殊感情的,生活中,我们常把奇偶说成是单双或阴阳,比如好事成双。再比如,十二生肖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师:大家真棒,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为了鼓励大家,老师给你们带来了2个抽奖箱,可不是随便抽的哦,听老师的规则,(投影)装有奇数和偶数2个箱子,你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盒子里任意抽取2张,如果2个卡片上的2个数的和是奇数,你就可以上来转转盘,转盘停在哪,那的奖品就是你的哦!

师:是他们的运气不好吗?还是这里面隐藏着秘密??想一想,如果继续抽下去,有转转盘的机会吗?

生: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板书)。

师:现在大家发现了原因,你能不能修改一下游戏规则,保证能有转转盘的机会呢?

1、停电了,正在教室过道上经过的37人每人都去按了解一下开关,请问来电后是开还是关,

2、冲锋舟每次可运送救灾物资1吨或群众20人,摆渡101次可运送多少物资和群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数的奇偶性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其它问题能解决吗?掌握好规律,就能。老师希望大家能多动脑筋,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数的奇偶性”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过了质数、合数等知识,也认识了奇数、偶数概念以及特征,本节的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本节课主要目标是学生对规律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

告知学生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数的奇偶性,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生活情境,发现奇偶性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通过生活化的活动,学生能明白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数的奇偶性。让学生通过翻杯子游戏,来感受数的奇偶性,这个活动学生很熟悉,很快能发现规律。用符合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发现规律:“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偶性课件(篇7)

1、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翻手掌的游戏活动,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非常感兴趣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但在翻100次后,学生试过几十次之后,停下了,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要急于发现规律。这时学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到探究的问题中。

2、重视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用“经历尝试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解决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3、本节课,教材上仅有两个活动和两个“试一试”,练习几乎没有,两个活动的探索过程也非常简单,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翻杯子游戏”和“探索整数加减法得数的奇偶性”进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练习,使内容更加丰满,但是练习的典型性、层次性仍然不够,还需要改进。

4、对于数的奇偶性的运用的举例有些不恰当。我应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

5、数学课上的板书必须要能诠释重点,疏通难点。我的板书太简单了。

6、我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让学生在乐中玩,玩中思,充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7、对学生适时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可以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练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资源。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处理好课堂随机生成的随机情境,加强对学生及时准确恰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