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古都观后感分享五篇

古都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17

古都观后感分享五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古都观后感分享五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古都观后感(篇1)

断断续续读了川端康成的《古都》,喜欢得立刻又读一遍。

正如李渔谈到女人之美在“态”,这本书也写出了“态”,无论是女主角千重子,还是家人,乃至整个京都的风貌。试想和服职人的千金,行走在樱花杉树,阵雨细雪之间,是何等的画面。然而书中既没有描摹衣香鬓影,也没有诗词歌赋的咏叹。不仅是以自然为美,更是以美为自然。就像书中人苗子所说的:“千重子小姐很擅于梳头,所以她的.头发一直这么好看。”没错,就是这样,旁人认为出众的事物,在这里一直这么美丽,成为一种习惯。此外,吸收了西洋元素的新衣带和稍嫌朴素的和服,看似不够美,缺乏古都味道,却正是通身之美的点缀,就像调味料。美人既非浓妆艳抹,也不粗服乱头。就这样自然地美着。

川端很赞赏三岛由纪夫的《春雪》,誉为“现代的《源氏物语》”。但那书就像一捧晶莹欲融的春雪,美得有些刻意。主角对感情的态度也让人遗憾。《古都》则是美中有平和。千重子的亲切,苗子的谦逊,父母的慈祥,三位追求者深情又有礼,让人感觉他们无论怎样组合,都能幸福地生活下去。

用本居宣长的话说,这些人都“知物哀”。开头的紫花地丁体现千重子对身世和亲情的思索,中间杉树林体现苗子清幽纯朴的心境,都是很优美的。最后苗子在晨雪中飘然而去,尤为迷离。姐妹相知能否相见?两位少女花落谁家?都没有最终答案,()让书中人和读者都很牵挂。但这种微妙的惆怅也是很有滋味的,正如紫花地丁和杉树的寂寥是很美的。

以沧桑男子之笔,写娇柔少女,写得这样好;以娇柔少女之事,写沧桑古都,写得这样好。川端康成真是大手笔。此外,就像贾政说的,并不堆砌光彩晶莹等字眼,以清淡悠远的手法写出,才是古都风味。

鲁迅明天读后感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读后感《古都》读后感

古都观后感(篇2)

《古都》讲述的是一个生意衰落的绸缎批发店的收养女儿与自己的孪生姐妹相见、相识、分离的过程。其中涉及亲情、友情、爱情,古都东京的风土民俗。文章开篇便以千重子家前一棵枫树洞里的两株紫花地丁在春天里开放,象征着千重子和苗子两人。以自然界变化为明线,标题如“春花”“秋色”“松林的翠绿”“深秋的姐妹”“冬天的花”一些意象来牵引出另一条暗线“千重子和苗子的相识、相知、分离后的各自安好”。

整本书读后给人安静、悲戚的感受。作家将凡人心中波涛骇浪的情感以细腻的笔调轻描淡写,使人感到安静,也许是因为这些情感的发生都是在樱花漫天飞舞、杉树葱郁的环境的衬托下,才变得如此内敛而深沉。千重子既有着对姐妹的急切相识之情,又有着对寄养父母的不舍之情。她是一个在古都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享受美好年华,面对真一兄弟两的爱慕难以选择的娇羞少女。而勤劳、漂亮、坚强的苗子在贫苦山林忙于耕种,山林的封闭以及身世的不堪让她自闭不已,面对千重子及家人的热情,秀男的追求,她渴望又谨慎。这也暗示着日本当时的城市和农村差异也很大,地域的隔膜也是终不成圆满结局的一个原因吧。因此“苗子摇摇头”。

文章中花的隐喻也很好。在“深秋的姐妹”篇中,“那棵老枫树上长着的苔藓,依旧是绿油油的,而寄生在地上的那两株紫色花丁的叶子,却开始枯黄”。暗示着两姐妹即将分离。冬天的花终将抵不到炎夏,在短暂的开放的幸运后,便不再有。

古都观后感(篇3)

《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它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

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

论人物,我最欣赏的就是千重子。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虫,是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

《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来。古都里的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的,就算是在一开始千重子与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宫赏樱花,场景里却仿佛只有千重子和真一两个人,婉婉地却掷地有声地道出各自的台词,纹丝不乱,这种与年龄不符合的沉寂的心,在这儿却比比皆是。年轻俊美的千重子喜欢那些清素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一座座参观古老的寺庙、神宫,一次次赏析古都里的自然风光。而这些想必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因为整篇的笔法也都如此,清透无华,澄静质朴。

而《古都》的结尾却是最令人心醉的。苗子的离去就好像细雪消融一样,无声无息。一切都会继续。淡淡的忧愁,隐隐的无奈,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全文。

从《古都》中,可以读到千重子父亲太吉郎江郎才尽的哀怨、母亲阿繁想放手女儿去追寻自身却又依恋不舍的矛盾的哀怨、千重子得知自己是弃儿的哀怨、苗子找到自己亲姐姐却不能与她亲近的哀怨,真一因为门第而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哀怨……所以《古都》上空的天气是清新的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霾感,看不见惊喜的太阳。所以他才会在文中隐隐地透露出过“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不觉得道出“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永久的”的念头。

因此,《古都》从一开始就渲染着淡淡的感伤,枫树上的紫花地丁是一开场出现的景物。“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虽然这是千重子的美好愿望,事实却不尽如此,这正如文章以后的故事,人生别易聚还难,太多无奈,太多叹息……

古都观后感(篇4)

在夏日的阵雨中重温了《古都》,川端的笔调淡淡的,仿佛在蒙蒙细雨中故事一笔一墨晕染开来。千重子家的古树上,寄生了两棵紫花地丁,咫尺天涯,正如千重子和她的孪生姐妹苗子。身负弃儿这样不祥的命运,千重子的气质里带着抹不掉的哀伤,但这并不妨碍身边的人如此爱她。水木真一,是千重子的青梅竹马。年龄相若的二人,情窦初开。两人言谈相处之间,还带着稚气未脱的羞涩。后来千重子的父亲谈及结婚的事,千重子心中浮现的是真一的模样,内心深处应该对真一有着这样的期待吧。两人之间大概是默默的喜欢,然而也许是青梅竹马太过顺利,迟钝的真一似乎没有把和千重子的感情看的特别重要。和真一不同,真一的哥哥则是如此珍视千重子。“若是真的,那扔在我们店门前就好了……真的,扔在我们店门前就好了。”龙助满怀深情地反复说了两遍。”虽然未直接提及爱情,这样发自内心的话语也让千重子觉得窒息般的心动。龙助甚至也愿意为了千重子而放弃继承家里的遗产。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最倾心的是真一。

这一次读才感受到龙助对千重子的感情,与真一那样轻松的谈天说地不同,龙助对千重子是更加现实的、成熟的关注,这份感情也更加强烈和急切。这深深地击中了我。然而川端的小说习惯了没有结局的,人生确也如此。“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在千重子的前发上飘落了少许细雪,很快就消融了。”千重子和苗子会怎样选择呢。还希望她们都能幸福地生活,不再孤单。

古都观后感(篇5)

《古都》一书中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背景京都民风民俗的描写。川端通过抚触古都的自然美、传统美去追求残照因战败而荒芜了的日本美。他在书中提到了日本著名的寺庙,例如平安神宫,清水寺,著名的节日例如:袛园会,葵节。以毫不夸张的伤感,动人心弦的手法,将神社佛阁、工匠荟萃的古老街衢、庭园、植物园等种种风物,敏锐而精细地表现出来。京都是日本文化的荟萃地,在战后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而京都又是川端的故乡,所以川端对于描写日本的民风民俗充满了热情。

而最吸引我的则是川端康成的心理描写,在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满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情愫。“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面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以上这句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心里描写,它富有想象力并且透着些许的伤感。

而贯穿全文的则是千重子与其孪生姐妹苗子的悲欢离合故事,有人说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女性的同情,无论是《雪国》中的驹子还是《古都》中的千重子,都将她们的悲哀与朴实相融合。

然而最令我心醉的则是《古都》的结尾,让人有些意犹未尽却从心底涌出一股悲伤的情绪,那种悲伤与郭敬明的悲惨小说不一样,那种淡淡的忧伤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的每一个缝隙里,一直渗透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结尾是这样的:

“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细小的雪花有些飘落在千重子的前发上,很快就消融了。大街还在沉睡中。”

读罢川端康成的文字,我只觉得心中一片宁静,原本非常浮躁的内心现在已经如一潭止水般平静,也许这就是川端康成文字的最大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