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18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范文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1)

【内容摘要】: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只有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这是教师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许这就是校本教研的本质

[关键词]:校本研究角色定位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觉醒

【正文】:“教育成就未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所以,从教书的第一天起,我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家。

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磨练,我就是在我校的“校本教研”这片沃土里茁壮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这样的机会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气氛中,互相学习,知识也就不断丰富起来,教态也更加自然起来,我也逐渐成熟起来。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我越来越感到“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话文化”,他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校本科研的深入开展,我发现那些困扰我的问题居然在不经意之间迎刃而解——于是,我明白了,光一头扎在工作中,光靠个人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教师,就一定需要是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这就决定了,一方面教学它应该是在“千差万别、百花齐放”。但它离不开教育教学规律的一般性。

另一方面,要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学习,积极承担科研项目,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回忆过去,我不知道如何写教案,自由设计自己的课堂;从不知道如何面对学生到成为他们的亲密朋友;从听别人上课到别人听我上课。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课堂管理上,他们都逐渐走向成熟。

这一切,使我深深明白,一个真正懂得“教学”的好教师,怎么离得开校本科研,这一“利器”呢?

校本教研的关键就是“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因此,探索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是抓好校本教研的前提。通过广泛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我知道学生想学什么,老师想教什么。针对收集到的材料,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学生大多数希望教师能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为他们营造快乐学习的环境,于是,我充分利用实验室器材、多**设备,满足了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需求,使学生思想更加活跃,有了更高层次、更有意义的精神取向,人生观,价值观。

有位智者说过,生活即课堂。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和老师生活的源泉,要真正做到“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进行教学研究,就应该充分回归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学校注重独特的民俗文化、家乡特色和学校特色,从生活中提炼校本教研成果

教学研究的最根本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服务,因此,在进行了多种教育的尝试后,我们教研组决定,将校本研究中所取得的各种经验回归到课堂中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处在转型时期的教育抛给教师一个又一个问题,也使我对校本教研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问。经过不断的学习我才明白校本教研就是以学科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知识。

一、教师角色要正确定位

只有你知道自己的职位,才能把工作做好。教师被看作是人的一生的引导者,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为了明确自己的位置,快乐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定购了书籍,供我们教师阅读,这使我对教师工作有了充分的认识: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情感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

理论知识的缺乏和思想观念的落后,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要多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积累。经过学习,我发现其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学习者。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作为学习者我不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向其他有学识的教师请教,利用现代化网络,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讲座、研讨等活动,不断地丰富自己。

校本教研是一个教学的大课堂,在这个教学研究的大课堂中,我和老师们一起认真的钻研、学习,**,经常为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设计而殚精竭虑,我们讨论、思考、争辩,只是为了怎样能够让学生不仅学好知识,而且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夯实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首先要练就一套扎实的基本功。这包括课堂教学,以及辅助手段:词汇、课件

第一,是我们教师的字,俗话说字如其人,要想写出眉清目秀的字,钢笔、粉笔字、毛笔教师在这方面要下功夫,教师被称之为典范,字是一个教师的门面,所以学校经常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字写好,写活。我校有许多教师的字都很好,这为我们年轻一代起到了活字贴的作用,使我们形成对比,不断自觉的写好字,在备课,写其他文稿时用心写,在学生面前也起到一个模范作用。

其次,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指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这方面基本功的欠缺应该归属于电脑知识的匮乏。因此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摸索,需要在网络上找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的电脑知识钥匙,虚心向这方面的专家学习。

通过大量的积累,完善自己在这方面的网络,使自己不断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科技的发展,多**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掌握更多的多**技术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现在我基本上能够自己制作出适合自己风格及教学内容的课件。在稳扎稳打辅助基本功的同时,不忘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讲座、讨论、小组内教研、备课等。

三 、加强校内外学习

学校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每一学期会场组织一些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观摩和学习,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其他学校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使我们能在其中得到一些启发来不断的完善自己,是自己能够在教学上得到提高。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常常**反思教学的真谛。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深感:

我们不仅在教书,而且在育人。教学是和孩子们心灵的交流,让智慧的火花在孩子的心上闪烁,让创新的种子走进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喜欢数学,让孩子体味成功的欢乐。

4、 实践讨论、备课、讲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校为了提高所有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在这方面,把全体教师分成听课、讲课、讨论、评课等科目,把大家的智慧融为一体。

所有的老师都分享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这主要是一次研讨会活动,以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在教研组中,教研组长带头组织教师备课,在备课过程中组织交流、讨论和讲座。然后抓住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改进这节好课,让老师知道什么是活动中的好课,以及如何做好准备。

在备课时,我也经常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与大家一起进行研讨,并将研讨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践,发现问题再反思、再研讨、再实践,不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五、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已为学校所采用。学校鼓励教师每月至少写两篇反思或案例,每天填写《课堂反思纪录(教案)》。反思备课时否遇到困难,是否调整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课堂上是否出现意外问题以及如何己是处理;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

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每次外出学习,教导处就要求出去学习的教师要写一份“外出学习心得”,以此来总结自己在外学到的知识,以书面形式交与教务处。来更一步规范自己的学习成果。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方能做到万事周全,作为教学“教后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自己在各各方面的思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面路途遥遥,我依然执着追索。青春已悄然逝去,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坚信:

燃烧的人生是美好的。明天的画卷在我们手中展开,与校本教研一起成长,用爱心、智慧和心血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明天的太阳辉煌、灿烂。感谢校本教研,它给了我畅所欲言的空间,使我这个步入中年的教师再次焕发了青春,使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巨大的能量可以挖掘,愿校本教研伴我不断成长!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2)

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

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3)

读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刚刚拿到这本书时,认为这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书籍,对自己能不能坚持读下去,能不能读明白有所顾忌。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住了。“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原来是一本帮助教师想事的'书,启发教师搞研究的书,使教师永远有兴趣与好奇心的书,永葆青春的书。感谢师校培训部的老师为我们学员选择了它。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循序渐进的介绍了“教师需要做研究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我们研究什么”;“我们如何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呈现”。

在第一章中,讲述了作者对于教师一职的理解。从对中学时一位名师的崇拜与模仿,到开始思考对“井井有条的课就是好课吗”的质疑,再到最后对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职业的研究。他提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思考为什么做教师、怎样做教师和做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联想到我的实际,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乏人过中年,却仍然孜孜以求、探索不止的“研究型”教师;但也有很多“未老先衰”、“吃老本”、“不思进取”的教师。这一类教师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很多教师认为自己把“书”教好了,就算尽职了,不琢磨探究“书”以外的事情,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是研究者的事情。可是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如果取其后者,如何能教育得了现在的学生?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只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规划,才能确认人生的职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究”中指出我们的研究不是简单地申报课题、写立项书、发表论文或出书,而是表现于“行动”中的对教育中问题思考解决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研究”有两种方向和方法。一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研究其细部,二是指向其来龙去脉,研究其发展。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通过学习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教育反思”。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可以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教育反思”的许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笔记、小品、日记、问题探讨的形式正式发表。而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或基础上,系统阅读教育科学的理论著作,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问题,把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所以,及时地系统学习尤为必要。

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叙事。记录每一天、每一堂课教育教学得失,大家相互交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坚持叙事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历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未必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却是让我们找到了讲述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激情、困惑、收获等的空间,以便尽早地吸取百家之精华,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4)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篇1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行动研究。教师应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大量的教学反思笔记,汇总一系列教育教学案例,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领悟,在实践中始终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持续不断地对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汇总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

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对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出了要求。这种自我反思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是教育实践中解决眼前问题的有效途径。

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研究的对象是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得目的在于透过科学方法的应用,以解决课堂内的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行动研究本质上是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统一。

教师研究问题的确定:从实际中来。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主要围绕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其问题的**从教育教学的疑难重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教师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教师教育科研活动的实施包括策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首先对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教师有意识地将行为纳入研究的框架,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教师在行动研究时不断反思与积累中,难免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也难免会有新的因素介入研究,从而影响原有计划的达成,教师行动研究时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在不断调整的。第三教师注重收集行动研究过程相关的资料,以备后续的反思、改进之用;最后教师对计划、行动和观察进行分析和思考,全面系统描述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理智判断和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向。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以这次培训活动为契机,提高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努力提高我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篇21、学习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生命的根须,教师只有让学***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驻。教师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信息源,应具有相当的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同时也是挖掘自己知识库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聪明的教师有智慧,这离不开原始知识的积累,也离不开长期的不断学习。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爱心

教师的智慧来自于爱。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感情。我们应该爱所有的人和我们的孩子。我们应该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有了心才能有智慧,有了学生才能有智慧。记得一位学者说“做教育爱是前提,爱是智慧,爱学生就是爱自己。

”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异,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不仅做学生的良师,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唤醒每个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也许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只要我们善于把他们的潜能发掘出来,就能促使其成才。要真正爱学生,永远要平和、友善、鼓励,平等地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爱之后,学会爱别人,学会用爱与人相处。

只有当学生的成长真正与自己的事业紧密相连时,爱才能得到提升;只有教育学生成长,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感受到爱。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

教育是一门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因此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应用到所有的孩子身上。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而难读的书,这就要求老师有足够的爱心去阅读,仔细阅读,用智慧和理性去阅读。

3、读书

智慧来自多读书。“读书万遍其意自现。”与书为伴,营造自我书香世界。

读书是成才的最好途径也是惟一捷径。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读书的时间,增加阅读量,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跨越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

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虽然人类教育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但教育的基础不会改变,教育培训的功能不会改变,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也不会改变。比如说,教育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但是现在关育创新教育的讨论可能还没有陶行知那么多。

因此,许多现代新的教育思想只是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大师和案例大师的对话。教师阅读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和教育智慧的源泉,更是情感和意志的冲击和交流。从过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教师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认真的教师要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学习中国共产党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人生理想和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老师更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让我们的老师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好。

4、反思

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是一种学习,反思是一种工作态度。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对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前进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华思想、凝结智慧。

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自觉性,增强教师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批评能力。并能突破经验、教学诊断、纠错、创新的桎梏。反思理论将指导实践并融入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将进一步完善。

一个经常有意识地反思自己教学的教师,很可能在教学中发现许多问题。他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致力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反思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学习考试、通过丰富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要根据自身实际,注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堂教学控制能力。

5、创新

智慧来自创新。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得到增强,智慧得到丰富,必然会造就一大批具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勤于思考,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将成为我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做研究型教师的读后感篇3最近学习了《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后感受很大,受益匪浅,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进步的动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为期一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使我更加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还有如何写教育博客,等等。

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

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5)

教师读书笔记

沂水二中(北校区)

高三英语组

陈建英读《新课堂文化建设》有感

新课堂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他应该努力学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建设新的课堂。

而《新课堂文化建设》这本书中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教学素养”;“着重培养教师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这些都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它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师在教学中教学重心要转移。

教学重心要转移就是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

在这里,学生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教学课程标准》所言“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学就是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幸福生活。课堂是师生共同生活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有必要重建新的师生关系和新的教学生活。

然而当前的形式是:对“学生主体”谈得多,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从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真实具体的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生活和潜在生活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贴近教材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产生共鸣。而常见的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

”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以适应新课堂的要求,做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2、 要淡化教师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包括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演讲主要是指导,指导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学习、反思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挫折的成功,我们就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

也应允许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参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

3、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和理解。

方法往往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会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6)

翠屏区凉姜中心学校王时春

读完了《教师如何做研究》的前三章,包括导论在内主要内容是解决为什么做研究和研究什么的问题。

文章讲到了学校科研存在的六种误区:1、求新求异;2、贪大求全;3、跟风追潮;4、课题至上;5、论文情节;6、穿凿附会。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标是1。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探讨了教师教育研究的定位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几个方面:1。从教育教学困难中发现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际中发现问题。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发现问题。

这些内容不仅解决了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的思想问题,也为实际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师的研究不需要形成或依赖于任何先进的理论,而只是从自己的工作和周围的事物出发。课堂教学无疑是首选。

他们从反思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开始,就在课堂听力和评价中相互沟通,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反思再到改进。可以以活动为中心,组织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活动中的收获就是我们的成果,而不必强求非以论文的形势出现。

说到听课和评课,我总有一个观点,如果每个听课人都能给讲课人一点意见,或者从讲课人那里得到一点灵感,对双方都是有效的。当然,首先,我们要解决想说却不好意思说的问题。同事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的,为了自己的工作,为了彼此。而该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采用了专题研究的方法与取向,没有试图兼容并包一切,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雄心,只是脚踏实地地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抽丝剥笋般的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作用、现状、定位、方法、要求、程序、表述方式等作了具体的论述。

平淡的同时,也成功避免了此类书籍容易出现大而全、空而退等缺点,做到了小而精、实用。理论有了,但是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 该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为理论而理论的境地,而是特别关注了实际操作问题,这也是一大特色。正是得益于生长于肥沃的现实土壤之中,所以该书对现实问题的把握是精准的,清楚地知道何处当长何处当短,做到了当长则长当短则短,不经意间,深入浅出地阐释相关理论。我们不忘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正师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更为实用的操作方法:

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交流中发现问题、从学校和学科发展中发现问题,既明确了教研课题当来自实践,又为教师确定题目树立了标杆,对实践有所助益;先计划再行动,继之以观察,终之以反思,有着水到渠成的自然;通过转换、细化、分化、调整,制定教研方案,举重若轻,浑似不经意间,大有运筹帷幄,破敌千里的气概;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花样多多,使教研成果不再囿于论文一种形式,也是教研工作总结成为畏途。如此种种,即使不能直接套用,指导一下总是很称职的吧。虽然我不指望这本书的内容能解决教研中的所有问题,但我认为它至少能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果能付诸实践,郑金洲所言教研“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改革的发动机”的目的大概也是虽不中,亦不远矣了吧。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7)

近段时间,在教学之余,我认真阅读《做个研究型教师》这本书,至今已完成第一二章的阅读,通过学习,我对做研究型教师有一些新的认识。

以前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与我们教学一线老师没有太大的关系。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要成长就必须走研究之路,并且知道了课题(特别是微课题)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有很多的课题都来源于一线教学中的实际困惑或问题。微课题的研究特点是“小”、“活”、“实”、“快”、“简”,时间不是很长,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果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不仅可以让自己成长,还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微课题的选题一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空,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课题最好,“问题即课题”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研究的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并且研究的过程也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调整,不断进行修正;行动研究同时也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实践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胜任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把本次工作室的课题研究当做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8)

教师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我非常赞同这一观点。

作为一个教了几十年的老师,如果我每天、每月、每年都重复同样的知识,那么我就会成为一个教育的工具,一个活生生的老师,一个没有活力的教学机器。那么,我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呢?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最近学校要求我们学习《做研究型教师》这本书,从该书中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学会从事研究,才会使我们的工作日新月异地变化着,才会让我们的工作处处充满挑战,处处充溢着新奇,处处洋溢着无尽的乐趣,处处尽显我们的智慧与才华。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如何从一名传统教师转变为一名有知识、会学习、善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是一个值得我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工作,对思考的理解不够。以前看到同事在搞课题研究感觉很深奥,自己想进行课题研究又觉得无从下手。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受益匪浅。

是呀,什么是研究型教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在当今的终身学习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学习和终身学习。每个人的知识和成就都是特定时间和条件的产物。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虚心学习”,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师的主观条件,也是研究型教师必备的一种心理品质。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多学习。实施新课程,特别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念和人才观,注重学习一般方法的理论书籍,以适应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从根本上确立终身学***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是教师专业化、自主成长和提升自己人生质量的重要前提。

2、 在教学研究中,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和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课后,我从学生学习的教度进行反思,与同事向互互动、合作碰撞,然后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形成了强烈的反思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技能,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使我离研究型教师又进了一步。

3、 做一名研究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研究。有的老师认为做“研究型教师”太难了,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搞研究呢!艾青说,为什么你总是热泪盈眶,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你爱数学,你会发现越来越多更好的数学科目;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只是爱自己。

只要我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会发现原来研究比教学更有趣,它促使我们反思,促使我们把“问题”变成“课题”,促进我们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与创新。有人夸华应龙老师勤于研究,他说:“其实我不是勤奋,我是在享受幸福。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在探索、研究中达到华应龙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成为研究型教师。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9)

通过学习我发现: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教育反思”。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可以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教育反思”的许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笔记、小品、日记、问题**的形式正式发表。而在“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或基础上,系统阅读教育科学的理论著作,系统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育问题,把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所以,及时地系统学习尤为必要。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如果我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需要不断反思教育和教学,只要我坚持,我就会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自己困惑的问题。

形成对自身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反思的习惯,是教师教育研究的基点。可以通过教学日记与教育笔记较好地记录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要学会写教育叙事。记录每一天每一节课教育教学得得失,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坚持叙述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也许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好处,但它能让我们在讲述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悲欢离合。

激情、困惑、收获等的空间,以便尽早地吸取百家之精华,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10)

双流县西航港小学赵兴蓉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者,在平时的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听说要做课题研究,很多老师就有了畏难情绪,觉得作为一线老师,每天要忙着批改作业、备课,还要完成学校下达的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应对家长们近乎苛刻的要求。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哪有时间做研究,再说,搞科研是很难的,应该是专家们的事。

大家产生这种情绪并不奇怪,因为,为了“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我们的确很忙,很辛苦。但是,这只能说明老师们对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认识上还有偏差。在拜读了刘旭老师的《教师这样做研究》一书以后,我对课题研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课题研究其实就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用来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水平。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课题呢?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和个人的发展来考虑。

首先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

其次是个人成长的需要。

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社会,我们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我们不但要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回头看路。

把路走好。

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包括教学实践、学生表现、学校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三。需要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研究的严密性也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

并勇于探索、实践。通过课题研究,大家还能学会许多本领。如数据采集、信息处理、课件制作、教材编写、写作**等。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11)

原以为“教育教学科研”离我们教师很远,是一件难以逾越的事情。然而当我拜读完了郑金洲教授著《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文章后,感触颇深。原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做的,教育教学科研并不神圣,只要用心和坚持,掌握方法,同样也可以搞出名堂来。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文章中提到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一句话提醒和警醒了我,难到自己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做一名普通教师吗?我不甘心,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应该有事业感,必须干点名堂出来,也要成为名师,至少要让众多的人在谈论的时候和学生回忆的时候:你是一个非常优秀和令人尊敬的教师。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一、我们也能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我们也能行。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的目的和价值取向。

我们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要以提高行动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不能是学科中的纯理论问题,搞什么学术论文,而是在日常生活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要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际工作者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

在日常实践中,我们不断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从而汇总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提升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必须围绕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展开。

要研究就要从问题的发现入手,提出问题往往是研究的出发点,解决问题则是研究的终点。我们要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或是从学校、学科中确定问题。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在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哪些值得花时间研究?自身能力能否完成?分析选择可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的基本程序:从计划到反思。

教师分析选择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后,就要制定计划。计划是自己对活动有意识的设计、设想、大算。计划不是一成不变,亦步亦趋,可随活动场景而动,依研究状态而移,有较强的变通性和灵活性。有了计划就要付诸行动。行动总是和情景结合在一起,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教师认识的加深,行动也是在不断调整的。收集行动过程的资料,对教师及行动的实际状态(包括背景、过程、结果、特征等)的全面观察。在行动和观察之后进行反思,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只要我们在这种从反思到问题到计划制订到采取行动到观察再到反思的螺旋式上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实践质量就会提高。

五、灵活多样的研究成果表达形式。

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多样的研究成果表达的形式,让我们老师能灵活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郑金洲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举例,让我们轻松上路,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蓝本。我认为教育日志、教育反思这两种形式非常好,也极容易做到。当然,无论什么事都要围着问题转,不断在反思、总结,不断解决日常实践中的问题。

总之,熟读郑金洲教授著《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既为我们教师如何做教育教学科研指明了方向,也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和实例让我们掌握了基本方法,让我们充满了搞好教育教学科研促进学校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增添了信心。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篇12)

二、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反思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和他人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成败反思。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使我在课后反思,从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双向互动的反思;与同事合作与碰撞的反思;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学反思。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形成了强烈的反思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技能,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使我离研究型教师又进了一步。

3、 做一名研究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研究。

有的老师认为做“研究型教师”太难了,平时工作忙,哪有时间搞研究呢!艾青说,为什么你总是热泪盈眶,因为我爱这片土地;因为你爱数学,你会发现越来越多更好的数学科目;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发现你爱的人只是爱自己。只要我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会发现原来研究比教学更有趣,它促使我们反思,促使我们把“问题”变成“课题”,促进我们不断地学习,更让我们在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与创新。

有人夸华应龙老师勤于研究,他说:“其实我不是勤奋,我是在享受幸福。”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在探索、研究中达到华应龙老师所说的这种境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一定能成为研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