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魏书生文选读后感五篇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26

2024魏书生文选读后感五篇。

读书可以升华我们的思想,充盈我们的知识,读了作品,内心被其触动。是不是现在对作品读后感还无头绪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魏书生文选读后感”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篇1)

我认真阅读了岭头中学徐老师送的《魏书生文选》上下两本书,真是受益匪浅。我认为他的成功得益于他适合了我们当前的政治,他怀着感恩的心态,他不批评,不怨天忧人,而且注重人为的修养,从自己做起,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我认为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个人修养,他的教法,他的管理方法,换个人可能就不灵了,看的很清楚,因此他没有大力的推广。我佩服他的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做事,我佩服他的个人修养耿直,以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下面就肤浅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魏书生曾在文中这样写到:“人人从改变自己做起,外界就一定发生变化。埋怨外界不好,常常是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自己不豁达;埋怨环境太恶劣,常常是我们自己没能力,主观努力不够;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自己适应环境。

魏书生做到了这一点,他还说:学生坐在咱的教室里,是咱的学生。咱无法选择学生,而选择的应该是自己的施教方法。他在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时,就采用的是互助的平等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特别是在辅导学困学生时,他也尝试过不少失败,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忘了给学生当助手,而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和学生搞得很僵,师生心里都很不愉快。认识到这一点后,再辅导学困生时,总是事先叮嘱自己:老师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找他们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强迫命令,才能避免师生对立。

读到这里使我想到,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现实,学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应该向人家魏书生学习。多想点办法,少产生点埋怨。少发点脾气,多帮助点学生。把帮助学生的过程成为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过程。

二、与人相处,取长补短。

魏书生说:“大家为了共同目的,好不容易凑到一起了,应该多找别人长处,勿抓别人短处。那怕这人有千条百条的短处,不抓不吃亏;有一条长处,不抓就吃亏,因为这个长处你学不到手。”因此在与人相处时,不要与人争,不找别人的缺点,节省时间学习别人的长处,埋头干自己的事,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发展。

不仅老师要和谐相处,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想方设法勉励他们。记住魏书生的话: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就是缺表扬和奖励。我们的差生不就是考试分数低了点吗,但那也是靠他们诚实劳动得来的。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很多的长处,只要我们能找到他们的长处,有可能就会成为优生,因材施教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热爱学生,培养自信。

崇高而无私的爱心,是魏书生身上熠熠闪光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内心深处颓废、阴暗的角落。他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他教的学生并不是都不犯错误,而重要的是学生犯了错误他都有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方法。例如:学生上课说话,他把学生写检讨书改为了写心理说明书。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改正了学生的毛病,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把迟到的学生让他们唱歌,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密切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他把骂人的学生,让他们做一件好事,这样不仅起到了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而且起到了分散学生犯错误的精力,使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自我的作用。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里,我体会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德所在,是建立教师和学生友谊的桥梁。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惩罚他,不是目的,而是想让他改正坏毛病。我们不妨学学魏书生,换种纠正错误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感到错了,老师在惩罚他,另一方面学生还能接受了,而且还能培养了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学习魏书生做一个乐观的人,当遇到困难时,就想想过去自己取得成绩时的心态和过程。这样就有可能由悲观转为乐观,进而激发新的开拓进取精神。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篇2)

进入这个社会,我发现这个社会并不象我想象的那样阳光明媚,也不象我一直认为的那样。有很多我看不透的地方。我不理解,朋友,父母给我讲的社会上的险恶,我都不以为然,我觉得世界就是美好的,直到我碰了钉子。

我也曾止步不前,怕再被伤害。是自己太不成熟了,看到了这篇文章,我似乎明白了很多,是呀,我应该看到好的一面世界就是这样的,我没有办法改变它,就要努力适应它。我可以避免看复杂的地方。

如果你是简单的,那么你的世界就是简单的。

《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中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各种角色,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换个角色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很容易成功。“

是的,态度就是一切。你对生活微笑,它也会对你微笑。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篇3)

魏老师能看那么多的书,而我呢?真是天地之差!

就因为他看书多,知识多,所以他就能把学习与写作结合起来。有目的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他写的文章有《论改造世界观》《论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发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各种论文日记,笔记累积起来有200万字。等等。

通过自学,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魏老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我没有。

在教学过程中,魏老师特别注重锻炼身体,不仅自己锻炼,更教育学生锻炼。每天让学生跑步10里,做课间操,眼保健操,练气功,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磨练了同学的意志。他还教学生研究自身生物钟,教学生善于比,教学生怎样去对待委屈,教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真善美,教学生自信,教学生怎样劳动,教学生遇到困难时想着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心去对待生活,教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如:学习《国外科技动态》,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学生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教学生认识国外学生的学习,教学生自学,教学生办班级日报,教学生点燃思想的明灯,教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等等。魏老师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幸福的种子,这不正是我们现代的教学理念吗?魏老师早在七八十年代就是这样教书育人的,而我却还在拼命的,苦苦的只让学生考好成绩,而把最重 要的东西都忽视了。

看了这本书,我的收获甚大,他不仅让我学会了怎样面对生活,而且知道了以后怎样工作,知道了以后的努力方向,使自己能过上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篇4)

刘金英 虽没有把《魏书生文选》第二卷仔仔细细地读过,但里面的精彩部分,特别是修身篇的某些内容让人过目难忘。魏先生的思想、言行朴实,让我感触颇深,也给了我启迪。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在修养方面,魏先生谈了自己的经历:1978年,经过6年的努力,他实现了教书育人的夙愿。我们能面对的环境是两间平房之间的低洼操场,四周没有围墙。

刚开始,韦先生抱怨,灰心并等待。 他想等环境好转,好教和改革。然而,抱怨、气馁、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脾气越来越坏。他清楚地知道,他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也不能用**这样宝贵的时间来交换许多无用的指责和抱怨,他说:

“埋怨自己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抱怨别人太狭隘,往往我们不够开明;抱怨天气太坏,往往我们的抵抗力太弱;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很难教,但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了。”他决定“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面对现实,他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于是“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班级的学生也和我成了好朋友

读了魏老师的这段经历,让人不由得不思考这个问题:为何同样的学生在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前后会有明显的变化?关键在于什么?

答案是教师,而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自身。由此想想自己,不是也经常责怪天生丽质的人吗?“我真是倒霉,当了这个班的班主任”;“为什么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这么差?

”;“为什么我花费这么大的力气?成绩仍旧不见起色?”……然后,魏老师的所做所感给了我启迪:

当你处在一个不太理想的环境中时,如何应对?一味地埋怨、责怪环境或学生的差,那是无济于事的。当你无法改变外部的环境时,那就要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学生),进而尝试着去改变环境(学生),哪怕这只是丝毫与点滴的。

相信只要你努力工作,总会有收获的喜悦。

因此,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会多对自己说这句话:多改变自己,少抱怨环境。

二、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俗话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当你嘲笑它时,它会嘲笑你;反过来,你哭它也哭。魏老师说:

“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要笑对人生,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与班中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处理大大小小的事件,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累,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甚至进退两难,这真是得不偿失呀。那么该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呢?魏老师自有高招,那就是多笑。

怎样才能做到“多笑”呢?他谈了几种做实的方法: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看到自己的长处,尤其是少想自己的短处等等。

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笑,这“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当我们以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看待一切时,什么烦恼、痛苦,也只能是我们的丰富生活中不唱主调的调味品而已。因为,笑对人生可以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积极进取,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

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是的,做好自己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想法,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于美玲我用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爱心与教育》,这是一位名叫李镇西的一线老师所写的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用随笔形式记录下他所经历与探索的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点滴事例。阅读过程中,我数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学生们能拥有一个如此懂教育的老师而庆幸,也为***如此爱学生而感动。在这本书中,通篇感受着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一腔爱心,以及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无论是所谓的"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能享受到***发自内心的爱,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

正是因为他深知学生之心,他的教育才卓有成效。

书中有一段对“素质教育”的定义,给了我很多启示。“素质教育就是‘民主、科学、人格’的教育!它是'民主'的教育:

把学生当作精神上的人,而不是“学习机器”;从心地爱每个学生,而不仅仅是几个“优秀学生”;教师视自己为人格、尊严、情感与学生平等的朋友,视自己为求真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它是“科学”教育:严格遵循教育本身的规律,而不是僵化的经济规律,使学校可以建成工厂,学生可以看作商品;同时,要符合学生心理现实和认知发展规律,把教育学生的过程简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

这就是“个性”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情感、思想的独特性,特别是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要求教育工作者摒弃“应试教育”中的“一刀切”,真正做到“一键一锁”;尊重学生的个性,还意味着不用升学与否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而是尊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老师来说似乎很熟悉,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了解。我们中的许多人,作为教师,仍然为学生设定分数或学科竞赛成绩的评价标准。但事实上,人的发展是多层次的。与情商相比,智商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

**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制片人詹未说,曾举办过几期招聘大学生的节目,在节目中,许多外企和大公司人力总监不仅看大学生的履历和成绩,更引入了新面试方式--eq考察。有不少成绩优异的尖子生却在eq测试上栽了跟头。专家分析,企业关注的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企业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融入企业的速度。

因此,我在想如何在小学进行素质教育?

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运用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合作的能力。俗话说“三臭匠,诸葛亮之最”,实质是合作的力量大于独立的力量。现代社会强调“团队角色”。在班级管理或学生培养中也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

而"合作能力"也好,"团队意识"也罢,都离不开对学生的"如何做人的教育",特别是"后进生"与"尖子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后进生"的自悲与尖子生的自满,"后进生"的反判与"尖子生"的自傲,等等,都是经常呈现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去关注,去疏导。

***所言的以"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中运用得恰如其份,才能使"后进学生"不仅在iq上尽情发展,同时,在eq上更有良好的培养。"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之火熄灭"、"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建立'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生观。"等等都是***用来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民主"的指导思想,才使他的思想工作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心灵,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他分析了"后进学生"的成因,有家庭方面的(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离异),有学校方面的(教师的歧视、教学的失误、多次尝试失败),有个人方面的(街头结交不良少年、身体状况不佳、智力状况较弱)等等因素,他在注重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家庭的沟通,特别是他与学生心灵的交融,才有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他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1。

2、填"报喜单"。3、游玩。4、集体评议。

5、写"每日九问"。6、写"灵魂的搏斗"。7、安排当干部。

8、对手竞赛。9、学生作文表扬。10、推荐好书。

这一系列的措施使他的学生惊呼他们像佛手掌中的猴王一样-无法跳出!这本书描述了万同这个后进生的教育过程,特别感人。他为了使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协同任课老师一道,共同为万同的变化提供土壤--"降低要求,增强信心,逐步提高,帮助成功"的教学方法对万同进行"扶贫"。

万同在老师们的教育下,虽经历反复,但还是成长了,成熟了,向好的方向变化了。我想如果老师们能读全文,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摘录几段我最喜欢的文字:

素质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受孩子们爱戴的老师必须是最人道的人。只有童心才能滋养爱,只有爱才能滋养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赢得人心不仅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己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激励"优生"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教师要尽力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学生应具备四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教育要有四个支柱:

学会认识,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魏书生文选读后感(篇5)

今天看了《魏书生文选》,又扩宽了眼界。他说,每课书的学习重点,既要从本课文的角度去看,更重要的是,他喜欢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至于从语文总体知识的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这样,他们就敢于抛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从而牢牢地掌握那些不能抛弃的知识。

再反观自己,视野实在是狭隘,备《一棵大树》时,只研读了这一篇文章,虽然把整册书都看完了,但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其实我根本还不懂得怎样去研究,“研究”这个词用在这儿我都感到惭愧,我只会一遍又一遍地读、背,将课文熟记于心,写写自己的感受,找找相关的资料,如课件、教案,查查作者及其作品,然后该怎么做?拿着本子写教案,却不知该如何写起,总想把最好的用最有趣、最易被接受的方式教给学生。

而我又着深厚的中国情节,也能契合内心的感情,却陷入了死胡同,一片空白。我忽然间觉得自己有点不像是老师,倒像是个读者,感觉自己备课与写教案的能力倒退了一样,不,不是这样的,我要好好儿想想,自己该如何改进,找回最初的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至于从语文整体知识的角度思考一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期末复习,这是我理所不及得。

语文总体知识是什么?期末复习有会复习些什么?我竟不知道。

思之至此,我又一次感到了自己的肤浅,作为一个满怀着深情与斗志的语文老师,这些基本的知识竟如此薄弱,我实在该好好反省。我想到了,我还要读书,读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书,读一些提升语文老师自身素质方面的书,如何备课,评课,如窦桂梅、李镇西、王崧舟等名师的著作,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师修养。

而且,魏老师真的把教室还给了学生。他的学生是如此的独立,独立和善于学习,这让我感到惊讶和羡慕。但是,我也知道不可能直接复制。在他的班上用他的教法是极好,可用在137班,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为学情的不同。

因此,我认为读他的书更多的是学习他的思想观念,积累知识,开拓视野,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方法。

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必须从前人那里汲取各种营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有所进步。所以,即使现在的自己还很稚嫩,见识也很肤浅,但若能一直怀着这样的初心不变,不断进取,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名师。

徐凡辉湘南幼儿园师范学院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