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王维的诗教案精华

王维的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4-09-03

王维的诗教案精华。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写好教案课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份“王维的诗教案”是大学生范文网编辑倾心打造的希望您会喜欢,把这些参考资料当作你学习工作的伙伴愿它们能助你一臂之力!

王维的诗教案(篇1)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

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

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

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王维的诗教案(篇2)

《王维的诗教案》

序言:

《王维的诗教案》是针对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位重要诗人王维而编写的教案。王维是唐代诗人,被誉为“凌虚先生”,他的诗作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并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一部分。本教案将从王维的创作风格、主题和艺术理念来分析他的诗歌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

第一部分:创作风格

王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含蓄为特点。他擅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和意境,具有出色的描写能力和思想深度。例如他的《山居秋暝》一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这首诗,王维以几笔写出了秋日山居的景象,同时在形式上注重字句的平仄,并运用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

第二部分:主题

王维的诗歌主题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然、山水和禅意。他善于以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例如,《画》一诗中他借鉴了佛教的思想,以画像为主题写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可奈心情好,与山常自宜。”通过描写山水和花鸟的景物,王维传达了自己对于心灵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第三部分:艺术理念

王维的诗歌注重画意,他借鉴了绘画的审美和表现方式。他追求的是一种以字句画面的形式来呈现诗意,通过形象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终南山》一诗中,他写道:“太液汇清源,往来成古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通过这几句诗,王维以绘画的方式写出了安静的山林和夜晚的急风。同时,王维的诗歌还表现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他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和存在本身的思考和感悟。

结语:

通过对王维的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而深邃的创作风格、多样而丰富的主题和追求精神境界的艺术理念。王维的诗歌作品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在学习和欣赏王维的诗歌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创作方法和思想,尊重自然,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平静,并以更加敏锐的艺术触觉去感悟世界。

王维的诗教案(篇3)

王维的诗教案

王维是唐代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是以“山水田园、幽思清怀”为主题的诗人,他的诗歌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他的诗歌教育价值非常高,可以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本文将从不同的主题角度来分析王维的诗教案,旨在揭示其在教育中的运用方法和意义。

一、诗教案中的“自然”主题

王维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描绘,体现了他深厚的自然境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感。他的诗教案可以通过自然主题来开展,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和谐之美,鼓励他们保护环境,增强生态意识。例如:

1. 奉和圣制云涛诗(节选)

浩渺东海波,

千山暮云低。

飞鸟没何处,

青山空自迷。

这首诗歌表现了东海的广阔和壮美,暮云低垂的景象犹如画卷般展现在眼前。这样的描述可以通过图画或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然之美,进而引导他们保护环境。

2. 山居秋暝诗(节选)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歌突出了秋天的悠闲和宁静。可以让学生捧着这首诗走进秋天,感受秋的美景,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诗教案中的“思乡”主题

王维在官场上受尽屈辱,他的内心很不安定,渴望回到家乡。他的诗歌中“思乡”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也是诗教案中可以开展的主题之一。学生可以通过王维的诗歌,了解到追寻家乡记忆的重要性,思考家乡和离乡背井的义务和理想。

1. 清平乐·别来春半

丁未南渡,已亥中秋,四叶为萤光,九枝仍拂琼。

不知老之将至,人亦忘其所以。

此诗歌叙述了王维怀念家乡之情,表达出离乡背井的艰辛。可以在教育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记忆和离家之后的情感寄托。

2. 登岳阳楼诗(节选)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五里带花城,

九重春色浓。

这首诗歌表现了王维思乡的深层次感情,也是对家乡的一种怀念和缅怀。让学生通过这首诗歌,了解家乡的美好,增加对家乡的深情向往。

三、诗教案中的“人文”主题

王维的诗歌中不仅有对自然的描绘,还有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表达,这种有关人类生存的主题可以成为诗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化传承和生活的感悟,了解人类情感、道义、伦理等方面的启示。

1. 杂诗十首·长安岁时七月十日夜赠张功曹

远送从此别,

青山空复情。

相思两处隔,

海水各东西。

此诗歌表达了王维与好友之间的相思之情,表现了一种真挚和深情的交往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的重要性,从而加强情感文化教育。

2. 登高诗(节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歌表现了景色的美丽和壮观,同时也蕴含了王维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可以通过这首诗启发学生关注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他们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结

王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自然之美、人文情感、思乡渴望等主题,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通过王维的诗歌,选择不同的主题来开展诗教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人生价值、情感文化等方面的启示,达到对学生的文化传承和情感教育的深入渗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王维的诗教案(篇4)

王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婉约清新、抒情淡雅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富有艺术性,而且深刻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从人与自然、禅意境界以及天人合一三个方面来探讨王维诗歌的主题。

一、人与自然

王维的诗歌作品往往以山水为背景,或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或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人与自然的融合,展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表现作者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禅意境界

王维的诗歌中常常融入了禅宗思想,表现出淡泊宁静、超脱尘世的心境。他将自己沉浸在自然之中,以超越尘嚣的心态观察世界,表现出一种超越凡尘的禅意境界。

王维的《终南别业》诗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展示了王维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三、天人合一

王维的诗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他通过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物我两忘的心境,描绘出一种超越个体的宇宙观。

王维的《登鹳雀楼》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

王维的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后人的心灵,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托物抒情等手法,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主题以人与自然、禅意境界和天人合一为中心,展示了一种清新淡雅、超脱尘世的诗歌风格。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性,更从中体现出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对心灵世界的追求。

王维的诗教案(篇5)

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与推崇。王维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以山水田园景物描写最为著名,他以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性的关系。他的诗作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作为文学的素材,更能够引发学生对自然与人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本教案将从主题入手,带领学生了解和感悟王维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10分钟)

1. 利用多媒体或展示板展示一幅王维的山水画作,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谈谈他们的感受。

2. 引导学生回想一下他们对王维的诗歌的印象,引发对王维的诗歌更高层次的认知和思考。

二、正文(30分钟)

1. 分组阅读与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阅读一首王维的诗歌,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如何表达和展示主题?

- 你们认为王维选择这个主题有何用意?

2. 主题筛选与归纳(10分钟)

要求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归纳出不同的主题,并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

3. 主题范文分析(10分钟)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一个王维的诗歌主题范文,对其意象、语言和表达手法进行解读与分析。

三、拓展延伸(15分钟)

1. 针对学生分析范文的主题与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以拓展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 让学生互相分享并讨论自己心目中的王维诗歌主题范文,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并给予适当指导与点评。

四、总结与展望(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后拓展】

1.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写一篇关于王维诗歌主题的文章或论文,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与讨论。

2. 通过查找相关诗歌资料,学生可以选择一首王维的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翻译与创作,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王维的诗歌主题,并在深入分析中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创作能力。此外,通过自由发挥与分享,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与他人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感受,增强对文学的关注与欣赏。

王维的诗教案(篇6)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解】

1、空林:疏林。

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3、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这里指蔬菜。

4、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5、饷:送饭食到田头。

6、东: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漠漠:形容广阔无际。 阴阴:幽暗的样子。

7、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8、啭(zhuàn):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

9、黄鹂:黄莺。

10、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槿(jǐn):植物名。落叶灌木,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11、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12、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

13、野老:指作者自己。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14、“海鸥”句:古时海上有好鸥者,每日到海上从鸥鸟游。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再往海上,鸥鸟飞舞而不下。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韵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翻译】

因为积雨日久,林中无风而且湿润,故而做饭的炊烟升起时显得有些缓慢。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啭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和村里的那些相处的很随便,没有什么隔阂;淳朴农民为什么还要猜疑呢?

【评析】

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画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

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据传李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句,但李集中无此。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李与王同时而稍晚,谁袭谁诗,难以说清。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王维诗中的意境,显然要比嘉佑的来得开阔,深邃,色彩更为明朗。

【讲解】

这首诗是王维在隐居辋川蓝田期间所作。 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隐居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物我相惬的境界,可以说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描写了一幅怡然自乐的田家生活画卷。“烟火”,炊烟,“迟”,不仅写出了连日的雨天使得树枝与空气都极为潮湿,柴禾不易燃烧,同时也形象地表现出在这样潮湿的空气中烟气不能直上天空,只能迂回漂移的状态。后一句写山中农妇正忙着蒸藜煮黍,为在东边田里劳作的男人送饭,这也正是烟火的来由。短短两句诗,既写出了秋天常有的天气,又巧妙地把这种天气和农事活动结合起来,让读者于仿佛亲临现场,营造了一种近乎真实的氛围。也只有只有内心宠辱不惊的人才能把普通的景物写出这样的韵致。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碧绿、雪白、浓翠、金黄,如此美的色彩搭配只能出自既是诗人又为画家的王维笔下。不仅如此,王维还为这美丽的画面配上了黄鹂动听的歌声,将雨中的辋川点染得更加生机盎然。这两句诗色彩明丽,画意浓郁,后世有人将之与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道评为“极尽写物之工”。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朝槿”,即木槿,因其花朝开暮落,故称朝槿,古人常以它象征人生无常。“清斋”,吃素。“露葵”,一种野菜,霜露时最鲜美,故称露葵。《旧唐书.王维传》说王维“居家蔬食,不茹荤血”在这里得到了印证。这两句写诗人静静地坐在空山之中,观木槿花迅速凋谢而苦思冥想,体悟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习养心性,在松树下采摘带露的绿葵,素食清斋,保持身心之净。诗人也正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思考中得道入佛,彻底远离了世俗红尘。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称,“争席”即争夺座位。这里运用了《庄子·杂篇·寓言》和《列子·皇帝篇》里的两个典故,一正一反,把自己处世心态和对人世间一些现象的讥讽隐含其中,末尾以“海鸥何事更相疑”来表露自己没有丝毫争夺名禄的想法,抒发自己淡泊的心志。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形象鲜明,韵味清远,将诗人那种亲近自然,耽于山水之乐,与世无争,与人无碍,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展示了出来,代表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后世有人称“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还有人将之推为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样的评价不一定完全恰当,但也足见此诗清远、淡穆之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王维的诗教案(篇7)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注解及译文

《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王维

【原文赏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解

1、空林:疏林。

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3、藜:这里指蔬菜。

4、黍:这里指饭食。

5、饷:致送。

6、东菑: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本指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

7、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8、啭:鸟的宛转啼声。

9、黄鹂:黄莺。

10、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

韵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王维的诗教案(篇8)

王维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围绕王维的诗歌进行教案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2.学会分析和欣赏王维的诗歌;

3.掌握王维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和修辞手法;

4.通过模仿和创作,加深对王维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

1.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王维的诗歌风格和常见意象;

3.王维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王维诗歌欣赏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入课堂主题。

2.知识讲解

①介绍王维的诗歌风格和常见意象,包括山水、禅意、季节、咏物等;

②分析王维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包括意境深远、意像丰富、意义深刻等。

3.案例分析

选取几首王维的诗歌,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例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

4.实践操作

①以“思山水”为主题,让学生按照王维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模仿创作;

②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季节”或“禅意”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5.总结归纳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总结王维的诗歌特点和艺术风格,以及学生在创作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王维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采用模仿创作和自由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堂辅助材料,如王维诗歌选集和欣赏指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王维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实际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欣赏能力;

2.搜集学生的创作作品,以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成果;

3.通过课堂讨论和辅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诗歌创作和欣赏能力。

王维的诗教案(篇9)

第 1 课 王维诗四首教学目标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3、揣摩诗歌语言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④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2.简介作者: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后迁居蒲州 ( 今山西永济 ) ,开元九年 (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 (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二、学习《积雨辋川庄作》1、读诗歌。2、看注释,大致理解内容。[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3.写作背景: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4、基本解读 :1)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主旨)2)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积雨,久雨不停。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炼字)2)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3)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4)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 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野老,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写诗人澹泊宁静的心境。5 .鉴赏要点① 2+2式结构: 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② “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③ 用典。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争席”、“海鸥”二典,曲折见意。。6、小结: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诗中用典,曲折见意;语言富于色彩之美,鲜明的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7、课外作业探究: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也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你如何看?

王维的诗教案(篇10)

王维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情感深沉,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还描绘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内心世界。以下是一篇关于王维诗歌主题的范文:

王维诗歌主题研究

王维的诗歌作品涉及广泛的主题,尤其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达情感体验为主要特色。他通过对山水、季节、动植物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示出自然的美丽、变幻与宏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以下主题分别从自然景观描写、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自然景观描写主题

王维的诗歌常常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对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壮丽。他以诗意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给予自然景物以生命的力量和灵感。例如他的《山居秋暝》一诗中有这样的描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秋天的山居景色,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宁静。

二、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主题

王维的诗歌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沉思考。他对人们的生活、命运、欲望和追求等都有所思考和反思。他的作品中经常通过对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来传达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例如他的《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对人们离别时的感叹和思考:「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通过描绘花草的生命和命运,反映出对离别的悲伤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三、情感体验主题

王维的诗歌也表达了他对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他通过对心灵的感受和情感的流露,传达出对爱情、友情、乡愁等情感的深沉体验。他的诗作经常使用细腻的语言,独特的形象和意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所表达的情感。例如他的《登鹳雀楼》一诗中有这样的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热爱。

总的来说,王维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体验。他的作品不仅美丽唯美,在情感和思想上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通过研究王维的诗歌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追求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王维的诗教案(篇11)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情为主题,温婉清新,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了极致的美感和思考。王维的诗教案围绕王维诗作的主题展开,通过解读和分析王维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以及诗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思考。下面是一篇关于王维诗教案主题的范文,供您参考。

王维的诗教案

【导言】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情为主题,温婉清新,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了极致的美感和思考。王维的诗教案围绕王维诗作的主题展开,通过解读和分析王维的作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王维的诗歌艺术以及诗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思考。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2.分析王维的诗歌主题,并解读相关诗作;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一、王维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特点

1.背景介绍:唐代文化繁荣、士人文化意识的觉醒;

2.特点分析:兼收并蓄、意境深远、咏史抒情。

二、王维诗作的主题解读

1.人生思考的主题:对生死、岁月流转的思考;

2.自然景物的主题: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表达的主题:对友谊、爱情的表达和思考。

三、范文赏析与写作练习

1.范文赏析:选取王维的经典诗作进行分析和赏析;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选取主题进行创作,并班级内交流和欣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讲解王维的背景,介绍王维的诗歌特点;

2.展示王维的诗作,引发学生对王维诗歌的兴趣。

二、主题解读

1.人生思考的主题:通过解读《登鹳雀楼》等诗作,探讨王维对生死、岁月流转的思考;

2.自然景物的主题:通过解读《山居秋暝》等诗作,了解王维如何描绘自然美景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表达的主题:通过解读《相思》等诗作,分析王维对友谊、爱情的表达和思考。

三、范文赏析与写作练习

1.范文赏析:老师选取王维的经典诗作进行分析和赏析,展示王维的诗歌艺术;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选取主题进行创作,并班级内交流和欣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

1.总结王维的诗歌主题和艺术特点;

2.展望诗歌创作的发展,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教学材料】

1.王维的诗作选编;

2.范文赏析选编。

【教学评估】

1.课堂参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

2.写作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是否能准确表达主题,并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王维的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王维的诗歌越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王维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进一步加强写作指导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王维的诗歌艺术。

王维的诗教案(篇12)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③。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⑤。

【注释】

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迟:缓缓地升起来。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③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形容树木茂密,环境幽深。④朝槿(zhāo jǐn):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幕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⑤野老:自称。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社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想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文学知识】

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诗、乐、画无一不专。其山水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

【参考译文】

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仪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神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声是那样甜美快活。我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阅读训练】

1.首联描写田家生活,透露了诗人自己________的心境。

2.颔联中水田飞白鹭,夏木转黄鹂原本是他人诗句,诗人加了漠漠、阴阴,显得换面_______,渲染了积羽天气的________。

3.颈联写诗人________的生活。

4.尾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表现自己__________。

5.诗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 首联写田家,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B.颔联写自然,两种景象互相对比,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C. 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正反,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D. 在这首七律诗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6、这首写景诗主要写了那些景物?

7.首联和颔联所写内容与诗人心情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闲散安逸

2.广阔而幽深 空濛迷茫

3.隐居山林

4.典故 隐居山林,脱离尘世的闲情逸致

5、B(解析:是映衬不是对比。)

6、写的景物有:树林、烟霭、庄稼、白鹭、黄鹂等。

7、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模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惘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

阅读练习二:

(1)王维,字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是盛唐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2)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分)

(3)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意境?(3分)

答:

(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答田园也可)

(2)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3)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阅读练习三:

1.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1)动静结合(以动写静):广漠空蒙的水田,蔚然深秀的密林,此为静;白鹭翩翩起飞,黄鹂互相唱和,动静结合,体现田园风光优美,富有生机。

(2)对比、映衬: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浓绿的夏木,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相映成趣。

(3)多角度描写:绘形绘声绘色,阴阴写夏木茂密之形,飞写白鹭翩翩起飞之状;啭写黄鹂啼啭之声;白鹭、黄鹂、浓绿的夏木,色彩鲜明。

(4)运用叠词: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突出强调了景物的特点。

(每点3分,答出两点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2分)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3分)

赏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认为王维添加的两个叠词使诗句更加精彩。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不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深深眷爱,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