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优选10篇)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14

2024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优选10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2024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优选10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1

当alex第一次去费米实验室活动时,令我惊呆。但美国顶尖的物理实验室令人羡慕地开放,尽管有些领域没有开放。去年,我的孩子们参加了国家科技夏令营,晚上在天文台看星星。

国内这方面的改善,也令人欣喜。)普通人很难想象这种顶级科普的激励效果,但它无疑会在一些孩子心中播下种子。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的故事,戴安娜在她的书中总结道: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不是教师在学校里单打独斗,也不是家长在家里造汽车的事情。学***方位的事,不是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为了一时半日的第一名而刻苦努力,而是要常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像感应器一样感应周围的信息,做出适当的反应。

教育是交响曲,绝不就应是独奏曲

正是这种强大的全社会基础,使得美国的教育选取余地很大,所谓在家上学模式,并非独自在家上学,而是能依靠许多可调用的社会资源。这种开放的制度本身也带来了教育评价制度的开放。国内没完没了关于通才与专才的争论,显得并非必要,在美国更广泛的尝试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成长,也将更容易找到属于自我人生的可能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所学校能带来完美的教育资源。哈佛鼓励学生在其他学校学习课程。尽管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有的,但从社会的职责来说,全社会的共同协作,不仅仅仅是带给商品好处的教育产品,而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可能。

美国教育并非万能,美国基础教育看上去弱,但是自有其系统性。正是这种制度化使美国的教育在进入高中和大学阶段后加速发展。

diana的记录,能够算是一个十分好的他山石样本,期盼她的后作。

end 无论这是因为他们卓尔不群,或是由于他们卑微无能。愈是完美的人愈受人尊敬。如果别人总是走在前面,而你只是随波逐流,那么,即使你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尊重也不过是剩菜而已。

月亮独挂天庭时尚可与众星争辉,而骄阳一出,它便光彩顿失不再显赫,甚至干脆消失。因此,不要接近那些让你黯淡的人,而要和那些能反映你风格的人在一起。马歇尔诗中聪明的法布拉之所以在她其貌不扬又不修边幅的女仆当中显得美丽不凡、光彩照人,也正是出于这个缘故。

不要自寻烦恼,也不要贬损自己徒增他人荣光。青少年时须多结俊友高明,成年后则当与凡人为伴。 即使最完美的人也有缺陷。

缺陷为什么与人形影不离呢?才智有其缺陷。一个智力超群的人最有缺陷,或者说最引人注目。

不是他没有注意到这些缺点,而是他喜欢它们。这是战胜自我的一种勇敢的方式。人们都善于看见他人的缺点。

他们不会佩服你的才华,只会注意你的缺点,用它来掩盖你的其它资质。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2

与diana相识已久,相识于网络那张密西根湖畔的书桌,到之后相知,戏称为同桌,彼此早已交心。

全书是早年博文的汇集,按主题重新编排,是整个《美国教育微观察》系列的第一本,与当初阅读的感受又是不一样,既感觉重温往事,又有豁然一新的感觉。

一、七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博客,是一个亮点。这是我最喜欢的教育方式。当然,这些不是美国教育的全部,更不是完美的教育,但是这些是可操作的好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从alex的课程资料,课程要求,能够明白:美国小学教育所有要求呼应着大学教育的要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某种考核。

最重要的是戴安娜的观点是罕见的。人力资源开发对一流企业的专业视角使博客包含了对生活发展的理解。

草根博客第一需求是自娱自乐,并没有个性想法,七八年一路写来,从博客到微博,成为了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的一个样本,平实地记录着孩子的成长,资料相当丰富,如同我多年前透过美国记者特克尔的《working》(国内译作《美国梦寻》)了解美国社会的体验一样,diana的笔触展现了alex所经历的教育中种种细节,相当精彩。

无论是网友,还是更近距离的朋友,都期望这些文字能出版。之前出版过一部分,但就完整性而言最终要感谢凤凰颐和,能为diana的记录独立出版,更加清晰地呈现。

二《没有围墙的学校》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展现了美国教育的一个潜在力量,即社会是教育的基石。这不仅包括概念,还包括主流社会价值观对学校的影响和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支持。美国社会非常重视商业,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量化。谈论金钱从来都不丢脸,但这并不影响全民教育中社会各阶层的社会责任。

整个国家对教育的支持不全是免费,但是却是近乎无死角。

当初第一次看到alex去西北大学优才中心上课,略微吃惊。尽管大学为小学生办夏令营并不新鲜,但将alex的校外课程算学分,这个就十分有好处了,这意味着基础教育阶段,即使学校资源有限,所有的外部补充是能够被认可的,这相对于我们还在执拗奥数加分还是不加分,理念的开放模式是截然不一样的。这件事情除了大学的社会职责之外,其实也能够包含一个些许的私心提前争夺生源。

当alex第一次去费米实验室活动时,令我惊呆。但美国顶尖的物理实验室令人羡慕地开放,尽管有些领域没有开放。去年,我的孩子们参加了国家科技夏令营,晚上在天文台看星星。

国内这方面的改善,也令人欣喜。)普通人很难想象这种顶级科普的激励效果,但它无疑会在一些孩子心中播下种子。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的故事,戴安娜在她的书中总结道: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不是教师在学校里单打独斗,也不是家长在家里造汽车的事情。学***方位的事,不是坐在教室的四堵墙里为了一时半日的第一名而刻苦努力,而是要常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像感应器一样感应周围的信息,做出适当的反应。

教育是交响曲,绝不就应是独奏曲

正是这种强大的全社会基础,使得美国的教育选取余地很大,所谓在家上学模式,并非独自在家上学,而是能依靠许多可调用的社会资源。这种开放的制度本身也带来了教育评价制度的开放。国内没完没了关于通才与专才的争论,显得并非必要,在美国更广泛的尝试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成长,也将更容易找到属于自我人生的可能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所学校能带来完美的教育资源。哈佛鼓励学生在其他学校学习课程。尽管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有的,但从社会的职责来说,全社会的共同协作,不仅仅仅是带给商品好处的教育产品,而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可能。

美国教育并非万能,美国基础教育看上去弱,但是自有其系统性。正是这种制度化使美国的教育在进入高中和大学阶段后加速发展。

diana的记录,能够算是一个十分好的他山石样本,期盼她的后作。

端上一杯茶,或一杯咖啡,放在你的桌上,你的心情特别愉快。你可以浏览当天的报纸,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潮流,甚至街头趣闻;或者拿着杂志,**你喜欢,从台词中得到特别的轻盈和愉悦。。。。生活是简单的,幸福是简单的。

经过精心的烹制,一桌可心的菜肴就在你的面前,你招呼家人快来品尝,再备上最喜欢的美酒,这是多么难得的享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清风送爽的金秋,你和家人一起,或是朋友结伴,走出户外,来一次假日的郊游,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美丽、芬芳。

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忘记城市的喧嚣,仿佛身心都被洗刷过,是一种怎样的轻松感觉!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久违的感觉带给你温暖和兴奋,你享受和回味着两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3

没有围墙的学校,我若有所思

张伟你对待孩子的方式,正决定孩子的未来!如何来实践教育的理想化?《没有围墙的学校——体制外的学习天空》诉说青嫩生命在自由环境中,生猛浑厚又细腻的成长故事;也道出满怀真诚的老师在缴械之后的困思笃行与笑泪天涯。

我们于是恍然大悟:开放教育所挑战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开放教育所成全的,不只是孩子,更是大人。

这是一部描述台湾体制外学习天空的全新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老师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湾全人学校的优秀的教师,他们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能通过细致深入地品读清楚地了解全人学校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些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用满腔的真诚,把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一个孩自信中的天空,陪着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走向自己美好的生活。

在书中读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整个老师真诚而平等地与孩子们相处,与孩子们交朋友,陪伴孩子们成长。如果说教师用包容为我们打造了一道又一道的靓丽风景线的话,那么他们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尊重”的真正含义。在这部书,无论是“狗脸岁月”中,对孩子们收养流浪狗的尊重与理解,还是“空移法德使用”中对学生处理男女生关系的独特指导,无论是“探索自我的旅程”的真诚地鼓励,还是“漫漫长路有人伴”的不离不弃,都让我们感受尊重的神奇之美。

是全人教师用他们并不张扬却深切的尊重唤起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冷漠,甚至对可怜的流浪狗都热情伸出了援助之手;是尊重使成长的孩子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正确对待友情;是尊重让孩子有信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是尊重让孩子感受到被人呵护的温暖。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胜过无数的掌声祝贺、赞扬和鼓励,也胜过苦心经营的教书育人,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人们振作起来,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

这不禁让我再次回到现实。想想我们平时谈的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行为有多少!今天想来尊重岂是用嘴来说说那么简单,那应该是无声地发自内心的伟大行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所以让我们学会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永远记住多尊重孩子,我们会得到更多的阳光。

在这本书中,整个老师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信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条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向着“传统”一条道走下去。从看到全人学校这个名字开始,我便思索究竟什么是“全人”。

书中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渗透着这个概念。他是一种自然地、无拘无束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甚至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悟出对与错的真谛。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他的示范,他明确的是非,是为学生树立一个标志。

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与下、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朋友,一位乐于倾听学生话语的朋友,只有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才不会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和童心,还学生以全人。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4

伊旗第四中学王俊莲

这是一部描述台湾体制外学习天空的全新著作,本书的两位作者李崇建和甘耀明老师都曾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台湾全人学校的优秀的教师,他们以朴实的笔调真实地记录了这些年各自在全人学校工作的诸多经验,使所有关心教育的人能通过细致深入地品读,清楚地了解全人学校每天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的人格特质,得到良好的自我实践、积极的审美趣味得以养成、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批判的能力得以培养,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惶恐后能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会用真挚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天空,用信心和希望陪伴着他们走向自己美好的生活。

徜徉于这本《没有围墙的学校》,我常常为李崇建、甘耀明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的特有的包容所感动。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尤其全人学校创办人大胡子那种当孩子犯错后,“只有宽容后,与孩子认真讨论,才能使他们对自身行为进行思考”更深深震撼着我的心。

从书中一个接一个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更莫说类似孩子损坏菜园、拆毁农舍这样严重事件,这样想来不觉分外羞愧。

著名教育家陶继新曾说过:天空中有每一朵云,无论它是美是丑,所以天空是辽阔无比的;高山包含了每一块岩石,无论大小,所以山体的行为是壮观的;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如果说教师用包容为我们打造了一道又一道的靓丽风景线的话,那么他们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尊重”的真正含义。在这部书,无论是“狗脸岁月”中,对孩子们收养流浪狗的尊重与理解,还是“空移法德使用”中对学生处理男女生关系的独特指导,无论是“探索自我的旅程”的真诚地鼓励,还是“漫漫长路有人伴”的不离不弃,都让我们感受尊重的神奇之美。是全人教师用他们并不张扬却深切的尊重唤起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爱,使他们远离了尘世的冷漠,甚至对可怜的流浪狗都热情伸出了援助之手;尊重使成长中的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正确对待友谊;尊重使孩子们有信心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是尊重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

这一份份发自内心的尊重,胜过无数祝贺、赞美和激励的掌声,更胜过苦口婆心的教诲,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振作,促人勇敢前行。

这不由得再一次把我拉回到了现实,想想平日里,我们常常习惯性把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挂在嘴边,可实际行动又有多少!今天,如果你想尊重它,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伟大行动。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所以让我们学会真正尊重每一个孩子,时刻记住给孩子更多的尊重,会得到更灿烂的阳光。

在这本书中,全人教师对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更具说服力。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此刻,尽管夜已深,然思绪依旧跟随者全人学校的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不住飘飞。也许昨日我曾在自己的芳草地迷失方向,留下了不少遗憾,但这段时间捧读《没有围墙的学校》,却如细品幽幽的清茶,潮润着自己那久久干涩喉咙。 我知道,在春天的夜晚,月光倾洒下的刹那,也把皎洁留在了我的心间。

就让自己像全人学校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的教师一样满怀着幸福与憧憬将自己心中阳光一路洒落在孩子的心田吧,那样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绚烂夺目的教育的春天。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5

此地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学校。

此地绿竹掩映,柳杉环绕,是绝佳的隐居环境。这里有野鸡、野兔、狮鹫、黄嘴猫头鹰等生态,仿佛传说中的天堂。

这就是台湾的“全人”学校,它让我知道了很多,也回忆起很多……

当学生的感想

老师——对我来说,像一堵墙,阻挡了猴子似的孩子奔向丛林,让他们收起野性,走向所谓的“方正”与“规矩”。在这条“正路”上,只要有微小的分歧,那双“如来”大手便会毫不犹豫地盖下来,将“**”**。

老师似乎永远在说服我,永远在要求我应该做某事,不应该做某事。即使是善意的关怀,背后也有绝对的价值判断。

记忆中,自己很少对抗过老师,面对老师的权威,我感觉自己很渺小。

作为一名学生,我不得不承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认为老师是一条毒蛇和野兽,而老师离得越远越好。但是,经过七年的求学生涯,我有了更深的体悟,作为一个小孩或一名学生,可能会与自己的师长发生如下三种关系:一是直接表现为冲突。

二是阳奉阴违,内外不符,表里不一。三是一切听从大人的,循规蹈矩。

也许家长和老师认为第三种孩子是最好的。事实上,当孩子们在这种模式下成长时,他们的创造力早已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自由与失控

自由与失控只有一线之差。

现在,如果你看到一个留着长发、染着头发、直呼老师名字的学生,你自然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学生。你会说:“学生本来就不可以这样。

”那么,这个“本来”是怎么来的,你能说清楚吗?你会说你以前当学生就是这样的。

... 突破限制要付出代价。学生为自由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多年的混乱。

成长意味着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会发生。大多数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布满了伤疤,这些伤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教导学生释放过去,超越消极的生活体验。当孩子拥有了健全的心灵,将能更自在地面对人生,学习也便不再是难事。

正向看待孩子的犯错。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和老师的惩罚只能让孩子感到恐惧、厌恶,甚至扼杀孩子尝试创新的勇气。当然,犯错误的孩子也不会自首。

以宽容的态度与孩子们讨论。只有当孩子们愿意思考自己的行为时,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6

此地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学校。此地绿竹掩映,柳杉环绕,是绝佳的隐居环境。这里有野鸡、野兔、狮鹫、黄嘴猫头鹰等生态,仿佛传说中的天堂。

这是一所专为十一到十八岁的青少年而办的学校。学校十分重视五个理念:对人类过去知识的总体认识、个性特征的自我实践、审美情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释放、批判能力的培养。

每个孩子的不同观点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尊重、容人和启发。大人和小资产阶级的观系是朋友,相互倾听,辩证地讲。让孩子不仅在思想上成熟,在个性上也有积极的发展,大人会给孩子长时间的期待,让孩子逐渐成熟。所以孩子快乐而有自信,不需太多的教训与管理,最后他们拥有的能力是真实的,而不是被训练出来的——这就是台湾的“全人”学校,它让我知道了很多……

流连于这本《没有围墙的学校》,仔细阅读这本书,我为李崇建、甘耀明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的特有的包容所感动。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著名教育学者陶继新老师曾说过:

天空接收每一朵云,不管它的美丽和丑陋,所以天空是广阔的;山接收每一块岩石,不管它的大小,所以山的行为是壮观的;海接收每一个波浪,所以海是广阔的。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更莫说类似孩子损坏菜园、拆毁农舍这样严重事件,这样想来不觉分外羞愧。我们知道,只要我们是孩子,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只要我们是学校,我们就难免会有问题学生,只要我们是老师,我们就难免要处理问题学生。

我们要理性、冷静,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成长意味着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会发生。大多数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布满了伤疤,这些伤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作为老师应教会学生释放过去,超越负面的生命经验。当孩子拥有了健全的心灵,将能更自在地面对人生,学习也便不再是难事。

正向看待孩子的犯错。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和老师的惩罚只能让孩子感到恐惧、厌恶,甚至扼杀孩子尝试创新的勇气。当然,犯错误的孩子也不会自首。

以宽容的态度与孩子们讨论。只有当孩子们愿意思考自己的行为时,他们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看过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后,我不得不要回到现实中来,我知道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我也会因为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而生气,但是我相信在生气的同时,我会想到全人学校的校长老胡子与三剑客的故事,会想到李崇建老师与蓝天、白云、阿凯、阿询等学生的故事,会想到曾经小错不断,大错也犯的超爱搞恶作剧的p的成长故事,想到这些,我想我会变得理智,变得心平气和,然后有效地与学生沟通。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条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似乎是我们大家的共识。尤其是在学校,面对那些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的学校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规矩。

这些规则可能是一些规则和条例,也可能是教育者接受的黄金法则。然而在全人教育者都明白:教育之路有很多条,你不能逼着孩子们都走相同的路。

书中有一个故事:阿询写得不认真,写了很多错字。崇建在作业本上圈出了30多个错字,规定每个错字写一行。阿询告诉崇建完不成,崇建说这是功课,必须完成。

阿询再次重申,崇建依然坚持。阿询无奈,回到座位上开始写字。过了一会儿说:

“我下周不来上课了,我要去户外学习。”崇建问:“不对吧,户外学习还要一个月。

”阿询赌气的说:“不管了,就是不来了。”然后哭了起来,泪水弄湿了作业本。

崇建问他为什么哭,阿询说:“告诉你有用吗?”“你不说怎么知道没有用?

”“刚才我说了,我写不完,你根本不听!”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崇建的内心。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老师或家长布置的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负担,遇到困难又没办法求助时,他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但当我总是得到一个冷淡的回答时,我不提我有多孤独和沮丧。如今,自己是一位老师却还有以前的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孩子,走入教育最惯常走的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向着“传统”一条道走下去。

从看到全人学校这个名字开始,我便思索究竟什么是“全人”。书中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渗透着这个概念。他是一种自然地,无拘束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甚至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悟出对与错的真谛。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他的示范,他明确的是非,是学生的标志。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与下、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朋友,一位乐于倾听学生话语的朋友,只有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才不会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和童心,还学生以“全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我一定会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阅读。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

“书香在,福就在。”温家宝总理也曾说过:“中华民族需要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经常仰望星空,他们能更多地为国家、为民族前途思考和奋斗。

”作为一名教师,徜徉在教海中,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潜心阅读、积累、思索,仰望教育的星空,为祖国的教育前途思考而奋斗!

窑店镇坳心小学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7

给孩子一个绚烂夺目的春天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李校长推荐的台湾李崇建、甘耀明合著的《没有围墙的学校》。书中的育人思想和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部书里,作者认为,“成为一个人”远比“学习”更重要!这本书给我留下影响最深的是作者的态度,坦诚、勇敢、真实、接纳,在全人学校,他从没有停止过自己的思考和追问,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与孩子共处的时间中藉由聆听、分享、反思,而完善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长。

我更深刻的感受是如何让孩子们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读完后,给我留下感触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孩子的接纳。

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甚至是错误。书中在老师的眼里,孩子们没有错误,没有过失,只有特点,只是方式的合适与否,孩子们的任何行动都是在试图弄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即使孩子真错了,也没有被粗鲁的对待。“我不想上课了”、“我的耳朵打烊了”,当学生说出这样违背常理的话时,老师的意识里显现的不是对孩子不爱学习反抗老师的批评等问题,而是及时反思自己,琢磨怎样与孩子一起面对这种学习的困难,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老胡子想向我们传达的是,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关乎教师。如果只是说教,孩子只能被老师的身份吓倒,不会说出自己的不满,但如果他不同意,只是敷衍你,对教育本身就不好。”

想想自己在现实教育中的做法大多时候却不尽人意。我记得去年,班上有一个男孩,因为他的父母离婚了,他妈妈要组建一个新家庭。小时候,他不能接受。当时,他情绪特别不稳定,上课无精打采,对一切都很敏感。有一天早上因为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批评了他几句,就借此缘由干脆不来上课了。

在与家长沟通后,更让人愤慨的是,家长竟然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了老师,说孩子太敏感,以为老师是故意针对他。觉得这个孩子平时不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几句就受不了的,所以不要来学校!我带他四年了。作为班里的一员,他是一个有责任敢的勇敢的人。他怎么会因为一两次批评而不来上课呢。

我想既然我的孩子这几天心情不好,我早上会去他家接他,但是我早上去接他,下午就不来上课了。经过几次沟通,我筋疲力尽。我怎么能说服我的孩子们不来上课。家长还是无理的的将责任推给了老师,那天我和家长打电话沟通时有点生气了说到:

“我该做的都做了,孩子不来,我也没有办法!”下午孩子的姑姑找到了我,才弄清了事情的缘由。原来孩子的妈妈为他找的这个“新爸爸”经常和孩子的妈妈吵架,她妈妈前几天腿不小心摔伤了,现在没有人在家照顾,所以孩子心理负担挺大的,想留在家照顾她妈妈,现在根本没有心思来学校学习,老师批评他没有完成作业只是刚好找了个借口而已。

了解完事情后我调整了心态,再一次踏进了他的家门,和孩子好好的谈了一次心,他向我恳求道现在真的没有心思去上课,想在家照顾她妈妈,并向我保证下学期开学会准时出现在班里的。在和家长、学校领导沟通后决定让他休学一个月。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我还会不时的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在qq上和他进行沟通、谈心。

现在这个男孩又回到班里上课了,对于他现在有的一点小“敏感神经”我也会及时观察、了解、沟通。对于班里同学对他的的误解,也在我的努力下渐渐消失。现在孩子已经顺利毕业了,我想如果我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也许就不是这么完美的结局了。

二、宽容的老师

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

看了《我的耳朵打烊了》一节,我感同身受,平时自己也不都是这样的吗?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希望身边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当班级在进行活动时,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周围的老师、家长甚至学生都能帮到我,这让我在班级管理中感到放心。

但是当我给予学生压力的时候,有时我却没有设身处地的想。原则上,我们都知道,只要我们是孩子,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只要我们是学校,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有问题学生,只要我们是老师,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处理问题学生。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老师的高高在上,这里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这里的学生犯错时,面对的不是老师的训斥或者居高临下的一通通大道理;这里有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这里有的是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极度宽容,这里有的是师生之间畅通无阻的心灵沟通与碰撞,这里有的是陪伴孩子快乐成长的大朋友,他们之间甚至会嘻嘻哈哈,互相倾诉秘密,这里的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因为这里的师生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这就是我们和人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差别。

三、坚强的学生。

在这本书中剪辑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这更是令人信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孤独的美感“、“步出暗沉的山林”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学校里的登山活动、登山训练、规划和任务,逐渐被有登山经验的大龄儿童所取代。

在3000米的高空,学生们暴露在风雨、疲劳和危险之中。他们也经历了互助、友谊、责任和分享。置身责任,参与每件事,学生在处理危机、困难时学会方法、技巧,也同时学习沟通、人际交往、组织领导、面对责任与义务,最后成长为富有创造力、行动力、有梦想、敢担当的个体。

想想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班上有一个男孩,在家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小皇帝”。校车接送、班级野餐活动全程由家长陪同,帮助搭建火炉、拾柴、烧烤等。

他就坐享其成,到处乱窜。

书中所展示的登山、节水、独行等活动很好地唤醒了我们,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要多组织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

四、做学生人生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

韩愈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书中的老师做到了真正的解惑,孩子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只是身边的陪伴着,同行者,引路人,而非指挥者,评判者,认真聆听孩子的问题,和学生一起想办法”。

例如在养成宿舍卫生习惯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这可是全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能够忍受长达一个学期的脏、乱、差,并接受孩子们的“私人空间”,这在我们看来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想想看,在我自己的课堂上,每次我去上课,我都会看到没有擦干净的黑板和到处乱扔的抹布总是狮子吼。这个问题将立己的到解决。但是书中的老师一直在和孩子们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

有一句话: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懂得宽容别人,在训斥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责备别人,在尊重中成长的孩子,在尊重中成长的孩子,在信任中成长的孩子,不仅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全人的老师是最明白这个道理的,也是最宽厚的教育者。

五、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书中的师生关系是令人羡慕的。在全人学校创始人“老胡子”的序言中有这样的句子:“我一直相信办教育,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当成一个人,也把受教育的孩子当成一个人,然后大家才能相互平等、自由地‘学习’,因为孩子的发展及成长,你不可能把什么价值灌输在他内心,教师和孩子都应该谦逊地注视激荡出来的火花。

”谦虚地注视彼此,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把学生和老师放在平等人的状态,在实践与互动中,成全师生的生命成长。这让我想起书中“三剑客”的故事:

几个孩子拔掉了老农的青菜,到教师跟前“自首”,描述故事经过的时候,嘻嘻哈哈,很随意的样子。老胡子面对犯错的“三剑客”,谦恭的样子,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来。最终,了解到三剑客实则是因为拯救小鸟而报复菜农。

老胡子的处理方式可谓一举多得,既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又给在座的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而他的这份从容不迫来自哪里?在未弄清事情真相之前,他并未先预设立场批判,也未直接给予教导,那是一份来自他心中真正的接纳。

是啊,一个老师能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真正接纳每一个孩子?能够接纳,就能够倾听,能够倾听就能够寻求到教育的智慧。而这一切,也是在沉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人说:

“好关系胜过好教育”是的,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应该谨记:好关系才能成就好教育。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良好的教育的绿色屏障,而这道屏障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

宽容的老师,相信经过努力,我能做到;坚强的学生,是我们培养孩子能力的一个目标;做学生人生的指导者,而非指挥者,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孕育学生美好心灵的土壤。所以我要让自己像全人学校这座没有围墙的学校的教师一样满怀着幸福与憧憬将自己心中的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迎来一个又一个绚烂夺目的春天。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8

还学生以“全人”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尹程娇

流连于这本《没有围墙的学校》,我甚至常常对李崇建、甘耀明老师及其同事对孩子特有的包容顶礼膜拜。无论是开篇的“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对待,都让我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尤其全人学校创办人老胡子那种当孩子犯错后,“只有宽容后,与孩子认真讨论,才能使他们对自身行为进行思考”更深深震撼着我的心。

《三剑客大闹江湖》中,老胡子沉着、镇定。三剑客犯错,而他在未弄清楚真相之前,并未先预设立场判断,也没有进行机械式的教导、警告,而是以不同于寻常人的耐心在接纳孩子的偏差行为。试问哪个人在儿时没有淘气过,没有种种的恶作剧?

孩子犯了错,我们老师一向是谆谆教诲不绝于耳,模式化的训斥、严厉的态度让孩子有的只是后怕,他们知道以后不能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但大多却不明了错误究竟出在哪里,学生不敢问,只是一味的遵守和服从。他们不再问为什么了。他们像老师和家长的好孩子一样糊涂。当然,他们总是缺乏好奇心和创造力。现在想来,自己多少有些后悔,后悔没有倾听孩子的心声,后悔浪费了这一个又一个极好的教育机会。

孩子一旦犯错,前一分钟还提醒自己要接纳错误,和声细语,然而一看到学生那副满不在乎,泰然自若的摸样,我的内心就已怒火中烧。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更莫说类似孩子损坏菜园、拆毁农舍这样严重事件,这样想来不觉分外羞愧。如果我能冷静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给他一个解释甚至反驳的机会,分清学生的是非,我想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但是教育常常使人走上同一条路”。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向着“传统”一条道走下去。从看到全人学校这个名字开始,我便思索究竟什么是“全人”。

书中每一个小故事无不渗透着这个概念。他是一种自然地,无拘束的,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甚至是触及灵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悟出对与错的真谛。

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他的示范,他明确的是非,是学生的标志。老师和学生并不是上与下、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朋友,一位乐于倾听学生话语的朋友,只有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他才肯向你展露心扉,才不会失去那份珍贵的天真和童心,还学生以“全人”。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9

阅读是心灵的感悟与享受

南大港第八完全小学董雅文

常常怡然地手捧书本斜靠于床边,或酌一杯清茶,或执一枚时果,任淡淡的茶香或甜甜的果香与幽幽的书香一起在身边萦绕,氤氲开去......

置身于室外桃源里,徜徉在字里行间的心语中......“此地两旁长着一片柳杉和孟宗竹,有小溪、竹鸡、松鼠、野兔等,没有路灯,有农家载种的各种果树,仿佛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看到这里,我有点儿喜欢这里了,而这也就是书中要说的没有围墙的学校——全人学校。

世外桃源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于是我带着所有的疑惑踏上了梦想之旅。

《没有围墙的学校》讲述的是老师与学生间的普普通通却又给人启发的小故事。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故事可能每天都会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胡子和卡路里的关于生理期的疑问、异性身体认知一段对话,我们习惯于用一组套装答案来答复孩子们的一些疑问,觉得那是我们的成功之道,是我们权威的象征。读了老胡子的教育之后,我很震惊。他完全让孩子们为自己着想。他只是起了引导作用,整个谈话很幽默。在这里,传授知识不是教育上最重要的事,因为他们认为很多知识只要一翻书就可以获得,甚至上网就可以找到,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看待世界,永远比他们告诉他,这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来的更有趣。

我想这也是每个孩子最希望、最希欢的教育!

全人教师用尊重、包容、信任、理解使每一个在这里学习和成长的孩子都能在不断地自我实践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们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惶恐后变得勇敢、自律、坚持,最后快乐、幸福地成长。全人的老师们用自己满腔的诚挚给了孩子一片自由释放、体验成长的天空,陪伴他们带着自信与希望走向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比传统的体制式教育学校,全人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是一所另类的、名副其实的“开放式”教育学校。所谓“另类”和“名副其实”,是因为全人的“开放”,不仅仅是“没有围墙,没有校门”的形式,而是一种打破权威与僵化体制的学校。在这里,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始终尊重和倾听他们,并且可以讨论所有师生的想法。

即使学生犯了错,也能被接纳。在教师的引导和等待下,孩子们一经成长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无论是“三剑客大闹江湖”毁农人菜园的处理,还是“谁把房子拆了”中对孩子的宽容地对待,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那份没有权威压制,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宽容与安全的气氛中逐一澄清的对成长中的生命个体的尊重。

尤其全人学校创办人大胡子当孩子犯错后,总是在未弄清真相之前,不先预设立场批判,也不直接给予教导预设,那是因为他有“一份来自于他心中真正的接纳”,他始终坚持“只有宽容后,与孩子认真讨论,才能使他们对自身行为进行思考”。

书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使人们想起了自己。在工作中自己曾经多少次为了孩子所犯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小错而大动肝火,以暴风骤雨代替理智与宽容,而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充分辩解以及同孩子商量的机会却微乎其微,这样想来实在觉得惭愧。著名教育家陶继新先生曾说:

天空包容着每一朵云,不管它的美与丑,所以天空是广阔的,无与伦比的;山上有每一块岩石,无论大小,都很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故大海浩瀚无比。愿自己今后面对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犯错的孩子时能以天空的广阔、高山的壮观、大海的浩瀚包容他们,为他们生命的天空涂抹一丝丝美丽,愿能时刻以全人教师为榜样,将包容牢刻心间。

在全人,传授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了解学生、认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引导学生直面人生、促使他们学会自我调试并主动融入社会、才是学校教育的旨归。在这本书中,整个老师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更是令人信服。无论是“用水的考验”、“步出暗沉的山林”还是“孤独的美感”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联系很多同学因为很小的事情就跳楼自杀的消息,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现在的孩子,在家多是独生子女再加上祖辈和父母百般娇宠,所以面对困难挫折表现得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而全人为我们展示的登山运动、节水活动、独自去旅行等等,都很好地点醒了我们,不能忽视对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有意的启示,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如今书虽然已经读完,但思绪却如同封面上的风筝依旧跟随者全人学校的一个个真实而又生动的故事不住地飘飞,不得不思考《没有围墙的学校》带给我们的课题:“教育不是只有一条路,教育还可以这样做......”

没有围墙的学校读后感 篇10

与Diana相识已久,相识于网络那张密西根湖畔的书桌,到之后相知,戏称为同桌,彼此早已交心。

全书是早年博文的汇集,按主题重新编排,是整个《美国教育微观察》系列的第一本,与当初阅读的感受又是不一样,既感觉重温往事,又有豁然一新的感觉。

七年前,第一次看到博文,就眼前一亮,这是我喜欢的教育模式。当然,这些不是美国教育的全部,更不是完美的教育,但是这些是可操作的“好”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从Alex的课程资料,课程要求,能够明白:美国小学教育所有要求呼应着大学教育的要求,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某种考核。最重要的是Diana的视角是少有的,一流企业HRD的职业视角,这使得博文包含了对人生发展的理解。

草根博客第一需求是自娱自乐,并没有个性想法,七八年一路写来,从博客到微博,成为了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的一个样本,平实地记录着孩子的成长,资料相当丰富,如同我多年前透过美国记者特克尔的《working》(国内译作《美国梦寻》)了解美国社会的体验一样,Diana的笔触展现了Alex所经历的教育中种种细节,相当精彩。

无论是网友,还是更近距离的朋友,都期望这些文字能出版。之前出版过一部分,但就完整性而言最终要感谢凤凰颐和,能为Diana的记录独立出版,更加清晰地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