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15篇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17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15篇。

编辑精选的“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或许能够增加您对该话题的认识,我们应该怎么写好一篇作品的观后感呢?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电影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观看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的见解。观后感是追寻内心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期待信息能帮助到你谢谢阅读!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

矮矮的石桥垄断了浅浅的小河,它们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圆,上半圆是碧绿的稻,下半圆是碧蓝的天。

他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也是一个绵延数百里的农村邮递员。如果生命有尺度的话,他生命的尺度就是漫长而曲折的邮路。然而,岁月是一座翻天覆地的大山,腿脚不便让他在邮路上的日子越来越长。

于是他把那个沉重的包裹交给了他唯一的儿子。可他又何曾放心,他坚持要走最后一次。

蜿蜒的小径,深浅不一地横穿苍翠的山峦,紧靠溪流,紧靠水车,又靠近太多的风景,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乡村图。

树荫婆娑,映在路上,两个摇曳的身影缓缓出现在镜子里。他们的路线不是沿路走,而是穿过河流。为了抄近路,他不知趟过这条小河多少次,深谙那波光荡漾下潜藏的冰寒。

年轻的儿子也毫不犹豫选择了趟河而过。儿子灵巧地跃下河,接过他手里重重的邮包,高高举过头顶,颤颤巍巍地渡了过去。待把邮包安置好以后,儿子又趟回对岸,到了父亲的跟前。

儿子微微屈膝,扎稳了马步,然后回望了他一眼,示意他上背。他有些扭捏,但几经推让,儿子还是将瘦骨嶙峋的他稳稳地背在了背上。他默默地感受着多年来从未触及的属于儿子特有的温度,悄悄抹了把夺眶而出的泪。

长长的路上,儿子用树枝挂着收音机不时听上一段儿,偶尔问他:“这么长的路你一个人不觉得无趣吗?”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总惦记着赶路,哪有闲工夫在意有趣没趣的。”

他的确是一个称职的乡邮员,几百里的邮路,即使有无路的山崖,即使有刺骨的河水,即使没有一个人跟他说话,一踏上就是几十年。

最后这一趟,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乡亲们介绍交待:“这是我儿子!以后,这条邮路就由他来跑!”语气里充满了骄傲,眉宇间满含着信任。

青山绿水,花草芬芳,河水清澈,泥泞的小路继续蜿蜒前行。在最后一条邮路上,孤独的身影更加浓烈,脚步更加踏实。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2)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读后感_

第一次看见影片中的那位父亲,脑海里一幕幕飞闪的画面便定格在了曾经读过的一篇有关“皮鞋人”和“草鞋人”的故事上,仿佛这位其貌不扬的父亲,便是从那个故事上走下来的。同样瘦削的身躯,同样饱经风霜的脸。

故事与文中人物的跋涉从一个典型的江南清晨开始,一切画面都好像中世经欧洲浓墨重彩的油画,而在这绚丽的背景前上演的父与子的故事。却仿佛清洌的溪流,沁透心脾。但是流水过后,并不是彻骨的寒冷,而是微微的,如油画色彩一般的暖意。

作为一对父子,影片中的这一对,倒更像同路的路人,交谈甚少,有的只是不断的行走,只有到达村子的时候,父亲才会和儿子说起许多关于送信的事,我不禁有些疑问,这位瘦小的老人怎么会把这一个村子里的事记得清清楚楚,一丝也不混淆。

影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父子俩去一个村子,不是去村委会,而是去盲人婆婆家。显然父亲在给那位婆婆念信时,只是顺口编了几句讲给她听,但老婆婆显然没有丝毫的怀疑,也许对山里这位邮员的信任,早已成为她的一个习惯。甚至连父亲告诉她,自己的儿子将要接过他的班时,老婆婆还会担忧以后没人帮她写信。

给老人看信,甚至编造信仰,显然不是老邮递员的工作。他平日送信的辛苦,也很少能有时候允许他这样做,但他却坚持了如此长的时间,并把这份工作继续交给他的儿子。我不知道这位父亲心里的想法,但无论他怎样想这样的行为却又一次使我对他肃然起敬。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有一幕我永远不会忘记。父子俩站在黄昏暮色中的山坡上,父亲略带悲伤的和儿子伫立在那里,儿子放飞了一只纸飞机,于是父子俩的目光便随着那只纸飞机四处飘移。这时父亲在黄昏中的脸显得更加苍老与憔悴,眉宇间拧成一团,目光却紧随那只在风中飘摇不定的纸飞机,仿佛那上面承载着他一生的梦想。

后来父亲说了一句话:“过日子必须得有想头,就是理想,缺了想头生活便会变得没有意思,”这话很像流沙河那首叫做《理想》的诗,我想这诗里的寓意,已经被这位乡邮员父亲诠释了,或是在他的一生中,被找到了最好的印证。

电影末尾,儿子又在一个清晨上路了,还是那只沉重的邮包,还是那条一路相随的狗,但却少了父亲,这个儿子终于卸下了父亲一生的重任,扛在了自己肩上,继续在永无止境的邮路跋涉。

爱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有着无数个答案。在这部电影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家庭亲情和爱。

并没有直言不讳的表白,也没有出生入死的拯救,甚至没有父子俩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场面,有的只是一幕幕平淡的画面。但正是在这些细节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想到这里,我重新又想到了那篇“皮鞋人”的故事,影片中父亲向乡亲们介绍儿子的场面也与那个故事中的颇有相似,同样是两个淳朴的父亲,同样是对儿子无言的爱。

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影片中的父与子,也有着对彼此如邮路上连绵不断山头般的,深沉的爱。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3)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这是自己第二次看这部影片了,但看完之后,仍是感觉想要流泪,也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但又或许是因为为的太多了吧!电影介绍的是湖南某山区的极为普通的一件事情,儿子接父亲的班去跑邮路,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但却是这样一段平凡的,艰难的路,使得原本不相理解的父子俩的心走的更近了,儿子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艰难与不易,父亲也终于因为这最后一次的邮路得到了太多的欣慰。

影片最后儿子母亲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可谓点睛之举,“为什么要让孩子再去跑这段路”,“不交给他交给谁啊,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其实父母都知道孩子要走了这条路,怕是要一辈子的走下去了,但又有什么办法啊,为了这世世代代的淳朴厚实的山里人,父亲真的是付出的太多了!影片从孩子出发讲起,到父亲因为担心的陪同,一路上父子俩相互关心的沉默;再到孩子对没有人迎接的失望,后又对山里人相送的难为情;后再到父亲对五婆善意的谎言,以及孩子对五婆孙子的责怪;又到侗族姑娘的热情,父亲的回忆******这一路无不充满了父子之情,无不充满了山里人的那种单纯,那种纯朴,热情,观后感《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分享好文章充满了相互的爱、宽容和理解。影片中没有华而不实的场景,但却如此感人、发人深省。也许正是这种原汁原味、朴素的乡村风格真正打动了我。

其实影片中涉及到的故事,所要阐发的,所要表现的一些事情与情感绝不是我一个涉世太浅的稚幼之子所能理解所能完全领悟的,但它确确实实的让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真真切切的领悟到了一些事情。那些原本所谓的关心,所谓的真诚,所谓的爱,原本就在我们身边,对一些事情我们常常忽略不计。我总是在想,我其实是一个人,任何感情,亲情都与我无关;我总想要自由,总以为只要这些东西在,就会束缚自己;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自以为上了几天学,就懂得了好多乡里人不知道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无知,多么的狂妄啊!

原来,情感这东西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并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在你抱怨的时候,在你受伤的时候,在你伤心的时候,在你开心的时候,在你成功的时候,只要稍微的注意一下身边的这些对你默默关心,无私奉献的人,你就会知道你们之间的这种联系真的不是可以随你的意愿所能改变的。也许时时的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人,真真切切的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有时候或许事情就会真的如你所愿。

生活也会自发的稍微有点不同!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4)

在这个炎热的能让人抓狂的日子里,我有幸加入了广东好太太科技集团****,随即而来的是顶着烈日的军训历程,让人每天汗如雨下,叫苦不迭。就在前几天,我们这批新来的小伙伴组织看了一场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这就像是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流,让我瞬间有了很多种感触。

这部电影没有弘大的特效,也没有著名的明星,但它逐渐勾勒出美好的精神过程画面。故事讲述了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即将退休,儿子**当了乡邮员。儿子上任第一天非常兴奋,期待着迎接他们的热烈场面,但结果大家对他们到来的反应都很平淡。

父亲、儿子和狗相伴走了这趟三天两夜的山区邮路,从内心深处的真情到辛苦工作的回报,二人也从陌生、隔膜走向体贴、理解,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一生的甘苦和一个普通乡村邮递员默默无闻的风雨人生。

这部电影里的很多话语大多都是表现亲情、爱情、乡情的流露,但是还有很多激人向上的励志语句,“想头儿,也叫理想,越苦越有想头儿,人有想头儿啊就什么都有了,要是没有想头儿在好的日子也没滋味儿,就像咱们在跑的这条邮路,说苦够苦的,可干得久了,记挂的人多了,遇上的事多了,就觉得有干头”。现在这份工作是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跑的最远的一个城市,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心中的这份“想头儿”,为了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有一个好的生活,当然肯定有苦的时候,有不如人意的时候,但是正如片中父子的经历,只有坚持,在田野间历经各种困难之后将信送到乡亲们手上,就如同我们取得成功,此时,一路的艰辛都会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喜悦和成功感。

我很感谢好太太集团给了我一个平台,能给我一个用我所学,学我所用的机会。前期刚接触社会的时候自己会有摔跟头,会有不习惯,但是只有自己坚持心中的理想,学的东西多了,给自己、公司带来的价值多了,这时自己得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自己薪资,更多的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之后的那份荣誉感。

所谓名利,人之一生不止是利,更多是名。为了请人喝酒,片中的邮递员拿出钱吃饭,这也说明他们的工资不高,但他们为这份工作付出的是村民们的欢迎、关心和尊重。我现在说这个话可能为时过早,但是自己也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在岗位上的付出,最终得到公司的关注,得到公司的认可!

亲情、爱情、乡情在这部片里简简单单的故事里呈现出来,但是同时也呈现出了为人处事,工作的价值观,无须更多的言语,在这个离家2000公里之外的城市我会非常思念家人,但是既然到了外面的大都市,就是带着一份年轻的、向上的、拼搏的心在闯,闯出一个海阔天空!加油!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5)

*那山篇

对于湘西,我只在书中见过,比如沈从文的**系列,但我能感受到淳朴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风景。影片将这种感觉传达得淋漓尽致,山的美丽与宁静真的令人惊叹!看整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浓浓的绿:

绿色的米、绿色的树、绿色的远山、绿色的邮包和邮递员的衣服也是绿色的。所有的一切全都浸在这绿色之中,山里人的那份淳朴也如这绿色一样浓。网上说是在湖南省绥宁县一个苗族村中拍摄的。我想找个机会亲自去**看山。

其次,在那山的秀美之后,是实实在在的苦。那山路太长、太难走。父亲去一趟邮差,外县得三个月,一路跋山涉水,除了一个铃铛和那只狗陪伴外,剩余的全是孤独。

为了抄近路,父亲需要淌过冰冷的河水,以至于落下腿疾;为了按时送信,父亲曾滚下山坡,为了保护信件,父亲过河总是把邮包顶在头顶。这是一位多么敬业的邮递员!父亲很清楚那山的一路艰辛,怎么也不放心儿子的第一次上班,说什么也要陪儿子走一趟那山,既是为了告别那山,更是为了一路的嘱托。

那座山是那种感情的寄托;那座山是那人的归宿;那座山是那份爱的延伸

*那人篇

世上最浓的东西恐怕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父子(女)之间,因为大部分父亲不善于表露父爱,大部分孩子也将自己对父亲的爱放在内心最深处,所以有“父爱如山”之说。父爱,向来是深沉的。

影片中父子感情的表达巧妙细腻,让观众无意识地、不止一次地泪流满面。

一开始,父子俩总是走得很远,告诉我们这支队伍的父子之间有差距。是的,对许多家庭来说,父亲只是一个头衔。比如,在农村,留守儿童一年看父亲几次?

想起儿时的我虽然半月或一周能见父亲一次,但印象中父亲仍然很陌生,在心目中对父亲一直有一种怯怯的怕,从来没有敢亲近过。滕汝骏的父亲和我父亲一样,瘦削,不苟言笑。

第一次流泪,是儿子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背上不仅回忆起儿子小时候在自己背上的情景,何时儿子已经长大?这里有一个非常细腻的表现:父亲用嘴轻轻地搓着儿子的头发,但他的眼睛用力地挤,想把眼泪挤回去!

父亲下来时,那手却不舍得立即放下来,而是悄悄摩挲着儿子的肩膀,那是心疼儿子。父亲的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了,但父亲很隐蔽,儿子一转身,他就回头过去了!这一扭,我的泪哗哗的留下来:

父亲,你的爱和痛苦总是由你自己承担!天下的父亲几个不是如此?片中的父亲有句话“不兴自己叫苦”应该是父亲们的共同心声吧。

我第二次流眼泪是当我父亲抽着烟斗看着儿子快乐地睡着的时候。当我的儿子像小时候那样把腿压在他父亲身上时,我父亲笑了,我哭了。其实,父爱是细腻的,但却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送给你,父亲偷偷在背后的笑,那种骄傲、那种满足、那种幸福,让你看到绝对会哭!父亲,表面上严肃而冷酷,其实是需要你的亲昵和温暖。也许,你的一句话言巧语,会让父亲完全感动。

无论孩子多大,在父亲身边,永远是孩子,当你长成像父亲那般伟岸的身躯时,代替父亲的工作时,父亲一下子是不适应的,也许父亲觉得,自己好像永远像山一样保护着一个家,好像总觉得自己不会老似的。

父爱如山,有时也如水,浓的化不开。

*那狗篇

狗一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今天,他们也是许多人的伙伴。前天我在车里遇见一位老人。他的儿子来国外学习。这对老夫妇的搭档是家里的两只狗。他们每天和老人一起散步。老人说,狗,就像自己的儿子。

曾经看过日本电影《忠犬八公》,被里面八公的忠诚和执着感动的稀里哗啦。同样,这部电影中的狗也是主人最亲密的朋友。山上的人们把狗当作信使。他们能听懂狗的吠声,像老杨一样对待狗。那条狗,使父亲不再孤独,也使山路不再艰辛;那条狗,使父亲倾诉的对象,对儿子不敢说,可以对狗说,狗和人一生相依。

那条狗,陪伴着父亲的一生,旁边陪伴着儿子。电影结束时,父亲就像交接自己的班一样,把狗猛地推向儿子,告诉那狗,以后,你要好好给我儿子带路吧,就像跟随我一样。那狗好像明白主人的意思,虽然留恋,但义无反顾的跟着儿子走了,它知道自己作为狗的职责,凭着这点,不亚于八公的品性。

狗,同样冲满了浓浓的情义。

整部影片充满着浓浓的情和爱,父子间由隔阂到互解,再到爱的升华,这种人文情愫温暖而自然流露,中间还捎带出父亲和母亲的纯真爱情,现在这样细腻表达感情的电影少之又少,为霍建起能拍摄出这部电影而欣慰。我也希望更多的好电影能打动人们的心,拨动他们心弦的柔软,**出更动人的声音,完美他们的灵魂。我想,这也许是电影真正的使命。

20xx/8/13下午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6)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青年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不情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因为儿子是第一次去送邮件,父亲不放心,所以就跟着去了,在中途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让儿子和父亲的关系由陌生到熟悉。

影片中画面很美、情节朴实、情感真挚!父亲对儿子一直默默的关怀,儿子也慢慢理解了父亲。其中有几件事让我十分感动。父亲和儿子在走到一个分岔小路的时候,父亲突然说:“要从这里走,送一封信。”儿子只好跟了过去,他们来到一个老人家里送一封并不存在的信,五婆是一个失去儿子,每天都坐在门前等她的孙子回来的孤独的老人。父亲给了老人10元钱,把信上的内容“读”给五婆听,父亲“读”了一半,让儿子继续“读”。老人刚开始并不信任青年,但是后来对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因为老人觉得他读信的时候就像从自己的孙子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父子俩人出了老人家的门,父亲还对儿子说,要经常来看五婆,把信上的内容“读”给她听。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热心、善良、有责任心的人!

在他们需要趟水过河的时候,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在儿子的背上掉下了眼泪,他觉得儿子长大了!儿子却觉得父亲老了,小时候觉得父亲是那么高大,现在却还没有邮包重,他心疼并且理解了他的爸爸。

这部影片让我收获很多,父亲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父亲的朴实、善良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7)

2005-4-25茶峒是个美丽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秀秀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给进城的人渡船是他们唯一的工作,有时祖父进城打酒,秀秀就和她的小黄狗为客人渡船,而小黄狗也听话地为主人拉绳引船,动作娴熟敏捷。这样,生活过得平淡而又快乐。不知不觉秀秀到了要嫁人的年龄,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尽头。我觉得那是个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当看到秀秀第二次遇见了二老的时候,我开始幻想他们以后甜蜜的恋爱,可是当向秀秀提亲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秀秀的快乐将一去不复返了。的确,自那以后,秀秀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发生着改变,致使最后永远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为人过渡的那条船。合上书,我的心里很难过,为秀秀的遭遇,也为她的祖父,因为他们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乐的人。秀秀常要爷爷唱歌给她听,而爷爷又粗又哑的嗓子唱起山歌来却又显得那么质朴、那么憨厚,总逗得在一边和黄狗玩耍的秀秀开心地笑。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有山,有水,有鸟鸣,有歌声,有欢笑,……而现在全被打破了。故事虽然用灰色的背景为秀秀的未来打上了一个省略号,以悲剧收场,但我却非常喜欢《边城》,喜欢《边城》里每一个善良朴实的角色,尤其是秀秀的爷爷。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管理这艘渡船,却从来不收人家一分钱,有时客人想答谢他放了些钱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几里也一定要把钱还给人家,所以人们拿这位倔强的老头也没办法,只好在他进城买东西的时候多给他加些肉,加些酒来酬谢了。平时他还会托人买些上等烟草,过渡的时候谁需要就慷慨奉献;到了天热些他还会和秀秀准备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给每位客人喝。爷爷是个老实人,为秀秀的未来担心,却从不把烦恼告诉她,只是紧锁在眉头里一个人承担。可以说在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爷爷走得是不安心的,因为他并没有把秀秀的终生大事操办好。还有秀秀的不食人间烟火,顺顺的慷慨大方,傩送二老的朴实真挚,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间每天都在发生悲欢离合,这和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但撇开那些令人伤心的悲剧去看里面的每个人、每个风景、每个生活片断,你会惊异地发现,沈从文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多么美丽的世外桃源,那里纯朴的民风是我们这个霓虹闪烁的大都市里所没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缕清风,吹走了我脸上的尘土,带来一丝温馨。多么希望在边城能看到秀秀像以前一样地快乐地生活着,而那条祖父渡了大半辈子的船会依然来往于溪间,那条黄狗也应该守在门前等待一桌喷香的晚饭……在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却相对弱化。我们呼唤文学作品中的纯净而美好的风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话变为现实”。(陈和霞)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8)

前些日子,我读到了一篇名为“那山那人那狗”的小说。这篇小说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其中,感同身受,忍不住沉思良久。

“那山那人那狗”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它描绘了三个关键性格:山、人、狗。其中的“山”,代表着自然界,是一个无声的旁观者;而“人”则代表着人类,是世界上的主角;“狗”则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辅助角色,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个小说以一只狗为引子,给予了我很多思考。故事开始的时候,这只狗就经过了一条河流,它悠然自得地瞪着眼睛,看见了河流之外的山峰。小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并不知道山峰在自己的身后。这个细节点透露了故事中的核心思想——真相总是隐藏在某种意想不到的地方。但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缺乏知识或信息,更多的是因为人类的想象力往往让我们产生了偏见和误解。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打破这些偏见和误解的思想、洞察力和勇气。

除此之外,这还是一个描写自然的小说。在这个故事中,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山、水、树木、天空和海洋等等,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魅力。每次描述中,既有生生不息的自然景观,又有自然的恶劣影响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态度以及如何与它共处。尽管自然界常常是一块危险的游乐场,但它仍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也许我们应该多关注、学习、关爱自然界,而不是一味地挑战它。

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还让我深思人类的命运。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个乌鸦和三个人类。三个人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在布满陷阱和天险的旅途中,每个人的遭遇都不一样。正是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命运的差异,极大地丰富了这个小说的内涵。或许这也正是我们的命运如此精妙,有着人力无法抗拒的漩涡,但在其中,我们仍然有机会选择并创造更好的未来。

最后,在这个故事中,狗是一个非常有趣并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只狗被描绘为舒适、独立、温顺、好奇心旺盛。它经历了许多事情,但始终坚持着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事实上,这个小说的开始就是因为这只狗——它坚持着自己的好奇心,去了解这个世界,见到了许多事情,让包括我在内的众人都着迷不已。也许我们应该像这只狗一样,继续保持好奇心,去解开自然的许多谜团,同时也不要放弃对世界的自信。

总之,这个小说以真实的层次,让读者们领略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同于一般简单故事,它通过揭示一个平凡日常中的故事,给人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令人始料未及的,也是世界上最难忘的体验之一。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9)

昨天,领着学生观看了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影片情节简单,但片中那山那人那狗,那淳朴的乡情,那浓厚的父子亲情,那一路美丽的景色深深的打动了我。

一条在今天这充满浮躁与喧嚣的时代显得那么乏味与孤独的邮路,书写着老邮员的一生和即将开始的儿子的人生。老邮员陪着儿子走过曲折而漫长的邮路,父子俩于邮路上完成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儿子终于读懂了父亲和这条邮路的意义。一条狗,两代人,寂静的山路,洒下一路无声的爱。那被风刮起的书信,儿子紧紧抱住邮包,父亲和老二扑向那书信的情景,父子的责任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看望孤苦伶仃的五婆,念着无字的书信,善意的谎言寄托着五婆对孙子无限的牵挂,也表现一对父子拳拳的爱心,虽然天各一方,但关爱相连。纯朴善良的车娃,用自己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最真挚的爱,对面山上传来的声声呐喊也诠释了他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邮路,一条洒下一路深情与挚爱、通向爱和希望的桥梁。

一条邮路,爬不完的山,蜿蜒曲折,下不完的坡,忽上忽下,高低错落;青翠的树叶,高挺的松树,弯曲狭窄的山路,镶嵌在山路上泛着亮光的台阶;那石桥,那清澈透亮的小溪,那水边不断翻转、高大而又古朴的水车;那湘西的小屋,那红红的灯笼,那飘飞的纸飞机;那晨晖下的恬静乡村,那夕阳下的碧绿的稻田;还有那美丽的侗族姑娘,那善良的车娃,那欢快懂事的老二,那一前一后的父子

一条曲折的邮路,一路美丽的乡村美景。

一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邮路,一首淳朴乡情的生命赞歌。我爱那山、那人、那狗。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0)

《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现在回过头去欣赏又会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下面的这篇《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一起看看吧!

《那人那山那狗》讲述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邮差想让儿子**他工作的故事叙述。

纵观影片,它就像一副乡村风景油画。故事情节简单,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主人的老父亲,传统中国严厉的父亲的形象被浸透。

自我观影后感可以简单分为三部分叙述:

一。父母之爱: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我父亲作为一名公务员邮递员,在去山村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帮助生产队放牛的母亲,由于在雨天被困在山上,父亲把她救了出来。

在那个淳朴的年代爱情似乎很简单,你对我好就行了。母亲就这样嫁給了父亲,走出大山外。也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等待及思念的路。

2. 父子情感:因父亲常年在外送信件,陪伴在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父亲年轻时走的是外线经常一走就是一个月,影片的回忆叙述里面孩子对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只记得父亲每次归来时带的玩具礼物。

长期的情感陌生,让父子之间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父亲是疼爱儿子的但是因含蓄没有表达出来,其实儿子对父亲又何尝不是呢?

三。传统传承:父亲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工作人员,他致力于在邮递员的路上为人民服务。

为了让村民早点拿到信,他们选择了一条水路走捷径,因为他们多年来一直走这条水路,让自己陷入风湿病的根源。即使雨天下山时意外掉下山下,被乡亲找到自己仍觉得不好意給乡亲添了麻烦,从这些细节看出父亲是个要强的人,踏实做事不求回报。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奉献多年却一直没有升职。

后因落下病根被局长已年事已高为由让他早点退休。儿子替他不平,他虽然也深知,但还是自我安慰,为了乡亲们他觉得值得。

跟乡亲多年的来往产生了感情,影片中被孙子遗弃的老奶奶,父亲见她可怜就善意的谎编孙子的来信还自己倒贴钱給她。刚开始儿子不理解,当老奶奶握住他的手时,才深知是这亲情支撑着一个人活下去的精神支点,无形中父亲也教会他什么是孝道。

送件的路途中还有“老二”那条忠诚尽责的狗,陪伴父亲的时间比儿子还多。都说陪伴是最好的礼物。动物跟人之间其实是存在真的感情的。

送件途中全程靠双脚,其实有些路是通车的,但是父亲执意要走路,说是心理踏实。虽然很古老,但它也告诉我的儿子要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工作。

这条短距离的水路让我特别感动。当儿子背着父亲过河时,父亲慢慢地背着儿子回忆过去。深感这些年未能陪伴在妻子跟儿子身边忏愧不已,此时两行滚烫的泪水情不自禁的在他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脸上缓缓流下来,看着儿子如今已经长大**,心中甚是宽慰。虽然那些年缺失的父爱已经无法补回,但这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紧紧的栓住父子两人的心,这趟亲情的旅途没有白陪着儿子行走。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1)

《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奇妙互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关系。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性和个性,让人难以忘怀。

首先,电影中的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峦连绵,山顶云雾缭绕,风景美不胜收。电影中的主人公为了找到一棵珍贵的树种,不惜背着沉重的物品、越过险峻的山峰,一步一步往前走。山的静谧与沉默中却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力量,令人感慨万千。

其次,电影中的人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主人公抱着对植被的爱,冒着生命危险,挖掘在山上的珍稀树种;解放军战士为了保卫国家,舍去家乡,终身奉行保家卫国的信仰;老山民为了能让自家家庭更好的生活,排山倒海地做出种种努力……每个人物都体现着人性中最基本、最纯粹的一面,他们的执着、坚守,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更是让人感到敬佩。

还有电影中的狗,如影随形地跟随主人公的脚步。弹指间,狗狗和主人之间的感情便成了一道流光,既温暖又感人。尽管是在荒山野外,但狗狗永远不会离开主人的身边,始终保护着主人不受任何伤害。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山区,狗狗和主人之间建立的感情羁绊也实在是太过珍贵了。

总之,《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十分感人的电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羁绊。它教给我们:在一片荒凉的山脉中,人们仍然有温暖的爱情和愉悦的生活。人们应当像主人公一样,去圆自己的植物梦想,像老山民一样,努力在孤岛上生活。同时,《那山那人那狗》也告诉我们:在外在的恶劣环境下,只有团结、相互关爱,才能在中困难中走出一条通往希望之路。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2)

荧幕里的深白:

那山,是绿的让人妒忌的。

那人,是朴实的让人心疼的。

那狗,是忠实聪明的让人喜爱的。

如果没有一起走过这条路,他们的爱还要隐忍多久……

已忘了初次看这部电影是何时,应该年纪还很小,但是那山那人那狗仍在脑海里留下过印象。如今自己已经初长成,慢慢逼向大人的年纪,去过几座山头,感受过那里的人家,再次看这部影片,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触动。

一条难而漫长的邮路,隔阂的是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看不见的是艰辛。没有过多的累赘,邮包打好了,我们就上路。

一条邮路,包含了成长,包含了理解,包含了默默的关怀和爱。每当父亲看到儿子时候那种自然而会心的笑,我的心就会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样朴素的爱,大概只在这山水路间。好多话,都说不出来。儿子连爸爸都不怎么叫,仿佛觉得没法开口。父亲关心儿子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心系脚下的路,更何况,深山里的父老乡亲的寄托的传递都需要他来完成。这样责任深重的事情,还是交给自己的儿子来做吧。跟自己走过一回,他或许就能理解。儿子背父亲过河那个让人潸然泪下的瞬间,一切的爱都释然开来。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3)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座山、一个人、一条狗的故事。

那那一个人是一位邮递员,他的家就在山脚下。每天早晨天一亮他就出发了。他有一条狗叫阿欢,每天上山的时候,他都会把这条狗绑在自己的皮带上。这样他和狗就上山发邮件收邮件了。上山的时候要过一条湍急的大河,而且水下的鹅卵石非常滑,通过的时候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狗摔到河里。每次过河他们都会胆战心惊。上山下山要用三天的时间,经常都是风餐露宿,十分辛苦。这样过去了几十年,大明老了,走不动了。他就让儿子接班,经常带他熟悉路线,还把自己最心爱的狗给了儿子。儿子从此就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

这本书还有两位主人公就是一匹骆驼和老于。老于是一个诚实憨厚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把自己的骆驼送给了老于,并且叮嘱他要疼爱这匹。后来这匹骆驼有了份工作,每天用嘴巴修剪树叶,而老于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人与动物就这么和谐的相处着。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有高尚的品格,永不磨灭的舍己为人的精神。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4)

小时候住在外公家,那是一个被城里人称为乡下的地方。但是那里有****、有特殊的朋友、有亲爱的人们和蘸着旧时颜色的回忆——曾经广袤的田野中有一座竹良园,那个园子估计是我外公一辈子的牵挂。十年后竹良园被永远的镇在了公路下,掘除的竹子像燕子被拔光的羽毛一样四散丢弃,而签下公关协议的依然是我的外公。

因为爷爷不明白有多少怨恨,因为心中有怨恨所以忘了爷爷的温柔。到最后分别的时候都难于释怀。

竹梁阿园,竹梁阿园,外公老了糊涂了还一直用闽南语唠着的存在了50多年的老地方在冥冥中又等了外公5、6年最后一起尘埃落定。

那山是那人的山,那狗是那人的狗。大山不曾多情,只是那人的眷恋陶醉了自己也陶醉了我们!因为身心投入过多所以眷恋,因为眷恋所以执着。

砧子山下的牧民没了灵魂都离不开砧子山,因为他们祖祖辈辈生养在山脚下,即使**的鹰隼带走了他们对幸福的想头,但骨子里的眷恋仍旧伴着他们的后代留给了大山。这样的生生不息令人不解,也令人感慨纠结。

没有那条邮道人们就会自己走出大山,而那家人没准儿就不用让那身为妻儿的盼夫那身为母亲的盼子了。

这样的大山过于沉重。山里人生活在山里心里踏实了,但是肩上命运的担子就重了。《变形记》里的大山、纯洁绿意的大山,孩子们的脚步可以停歇的大山——因为我们曾经是孩子所以义无反顾的爱那大山。

但是成年人很累。除了他们的责任和生计,大人的世界再也负担不起一座大山了——爷爷已经是大人了,我那时还只是个孩子。

夕阳下如水的女子,在归去的路上,渴望外面的人儿走进她们的世界!但我不会要,不是因为她们土,不是因为她们穷,是怕要了反害她们一辈子想念家乡······大院家的孩子呦,过了这个处暑就回城里上学,乡下不是立足的地儿呦——虽说非池中之物自当离去,但是那会儿我离开外公家多少带走了别样的乡愁。好在我还是个孩子,不懂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不去眷恋,不去执着就不会有挣脱不了的痛苦,就不会有循环不止的纠缠。但这个人的生活就像那个人为那座山而活。也有的如我一般不去眷恋,不去执着······

那人那山那狗观后感(篇15)

周六我们一起观看了《那山那人那狗》这部电影,电影取材于一个很朴实的故事,却演出了一个不平凡的意义,还有那份淡淡的父爱。觉得故事主要就是讲一个父亲默默无闻的为大山里的村民奉献自己的一生以及对自己儿子的爱。

电影里的两个情节让我特别的感动,一个就是老婆婆坐在门前等信哪个镜头,另外就是父亲和儿子一起在路上送信,儿子背着父亲过水这个情节。

在儿子给婆婆读信的时候,婆婆眼里都快闪出了泪花。一位老人在自己的晚年没有亲人在身边,就靠着一封信,过着余生。对婆婆来说,孙子就是她活着的希望。或许她相信孙子总会回来吧。感觉片中的父亲,也就是老邮递员很善良。其实,哪信根本就不是孙子写给她的,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而父亲却不愿意去捅破这个谎言。每次,都按时送信给婆婆,给婆婆送去钱,很认真的给婆婆读信。对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让她活在一个善意的谎言里,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她送给婆婆的信,难道就是一张纸而已吗?不是的。对婆婆而言,按时的来信就是一种希望。这个情节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句话:人生要有所期盼,生命才能够有所延续。

在父亲和儿子一路送信的过程中,感觉父子之间关系是那么的微妙,父亲话不多,儿子的话也不多。都说父爱很深沉,在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确实是那样的。在过水的时候,儿子背着父亲过。让年迈的父亲想起了儿子小时候的往事,眼里的泪水禁不住流了出来。在这泪水里,饱含了太多的感情

看这部电影,还有一点让我感觉父亲特别的伟大。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的大山里,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能够用自己的一生去坚持做一件那么平凡的事情?在父亲看来送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不是在为自己而活着,他带给人的是希望。他是一座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他用自己的爱去传递着爱

人生只要有了爱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有了爱就不会觉得孤独,觉得乏味,父亲正是心中装满了爱才不会觉得走在长长的山路上觉得苦,觉得累。相反,他过的很快乐,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