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19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你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记录下来自己的读后感吗?读了作品后,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为了更好地记录我在书中汲取到的知识,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是栏目小编在网络世界里寻觅到的一篇精选“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文章,分享可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多的认识把这个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1】

近期,读了于丹的著作《人间有味是清欢》。她用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态度,以她自身的经历,为我们解读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化解困惑,如何面对文化,如何面对生活。

生活本身包含着人生百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亲自经历品尝,才能懂得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才能懂得什么是我们所要的真正的幸福。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我们的内心时常被狂风暴雨所侵袭,被无常的困惑和遗憾所困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力量,一种来自内心的温暖,如何驱散阴霾,如何融化寒冬,如何化解忧愁和悲伤,如何**心灵的伤口,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拂去尘世的凡尘,让我们的心温暖、宁静、快乐、幸福。正如于丹在书中所说,很多人说这个时代太浮躁,其实,身处浩渺的大千世界中,每个人只是其中一员,我们能做的是静下心来真诚地面对生活。

你可以把自己置身于行走、绘画、阅读的世界,也可以养花、养鱼、养歌剧、养茶。我想没关系。只要你允许自己致力于和平与宁静,你就会找到生活的平衡。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富裕了,却失去了欢乐,反而回忆起那些没钱的日子,原因就是在没钱的时候,生活得很朴实,感受的是真心;因为是真心,活得更踏实。

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无需羡慕灯红酒绿的醉生梦死,我们也无需依附那些狂嚣一时的达官贵人、爆发土豪,我们只需寻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只要你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只要你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厚的感情。豪华总不长久,得意也只是一时,持久的、持之以恒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平平淡淡的生活。

只有我们细细地用心品味,才会发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即使是凡人小事,哪怕是花花草草,或者是一本书,一杯茶,我们都能从中品味出清新的芳香。正因为我们用心思索,我们真心追求,我们懂得珍惜,哪怕没有钱,我们一样有精致的人生,哪怕不富贵,我们一样过着优雅的生活。优雅的生活,不是来自于金钱,也不一定就是豪华排场,而是有丰富的内涵和涵养,而是有一颗丰富的善良之心,而是懂得互相珍惜,而是有滋有味的百味人生。

懂得珍惜,理解生活,不是没有困惑,不是一帆风顺,仍然需要追求,仍然需要付出,在人生路上依然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风雨雨,但因为心里种植着百花的种子,我们的周围迟早会散发着百花的清香;心里有一个能够盛得下潮起潮落的大海,我们的生活自然不会畏惧各种狂风暴雨惊涛巨浪;心可以充满太阳,月亮和星星,我们的心自然会有一个广阔的天空。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2】

其實我以前很不喜歡讀古文的。我的文言功底極差,是為了考試而學。看到那些詩句,我們一致認為他們都在無病呻吟,但日後再回想起,其實不過是因為我們被強逼去讀他們的作品。離開了學校,再也不用碰詩詞,頓覺一身輕,卻有點惆悵,我讀了這些多年的東西,以後真的再也不見了。後來偶爾在微博上讀到數句詩詞,頓覺古文很美,一個衝動就決定要再讀古文,於是我想到了蘇軾。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那時不知道這首詞的名字,只記得這一句和作者,也許是因為太簡單了吧。林清玄說他喜歡蘇軾,因為他的詩詞易懂。

眾多詩人,我最喜歡的是蘇軾,因為我喜歡他的豁達,也因為我只認識他這個人,但也僅限於豁達而已。所以我想更了解他,便有了接下來的讀後感。

「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讀到這裡不禁微微一笑,原來大家所崇拜的蘇軾也曾是個自滿的人。大家都是凡人,有了一定成就免不了會自滿,何況是個乳臭未乾的少年。可是他後來的發憤,大概不是人人有之,我們都樂於沉浸於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我很是佩服他的行動,而他成功了。

我想提起蘇軾,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他的多次被貶及豁達,於是我誤以為他天生是個樂觀的人。但原來他也曾失落過,會為此而憤憤不平,只是他必須從悲傷中走出,於是接受現實,學會看開,從中作樂,也就練就了後來為人所熟悉的豁達。所以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是這樣的,我們經過打磨,有人成了小圓卵,有人成了寶玉,有人鬱鬱不歡,有人擁有自由,我們的差別是這樣來的。

痛苦從來都只是痛苦,只有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於是蘇東坡才成為我們後來認識的蘇東坡。若他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我們不會如此佩服他,而他的半生亦只會沉浸於悲涼中。但不得不說的卻是,儘管知易行難,他依舊實踐出這大道理。

我更佩服的是他為民請命的心,原來他也是勞碌命哈哈~他如此的樂觀,身於異鄉卻仍有心情四出遊玩,又深信及時行樂,應該如陶淵明般自由,卻沒料到他始終有愛民之心。放不下百姓,一心要為民服務,只好一直就在他所厭惡的官場中浮沉。他是注定不屬於官場的,不圓滑、不「堅忍」,難怪屢被奸人所害。所以他是有多麼愛民,才使他捨不得放下那官位,尋一地歸隱?我真喜歡他的堅持,也喜歡他的認真。

蘇軾有那麼多好友,又與妻琴瑟和鳴,想必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一個樂於放下身份與平民交談的人,大概只要道相同就可同枱共飲,進而成友。不拘小節的人之所以快樂,不過是因為他們不用那麼多條約框住自己。

我曾聽說過蘇軾與其妻王弗的關係很好,只可惜紅顏早逝,我那時以為他們是自由戀愛的幸福產物。不過是否有愛情,婚姻卻不是談戀愛,是相守,要磨合,所以很多相愛的人卻步不進婚姻殿堂。想必王弗的性格和順,又與蘇軾互補,才成就一段佳話。

讀過傳記以後,蘇東坡在我心中的形象又立體了一些,多帶點人間氣色。他終於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若問我最想成為怎樣的人,如蘇軾般是也。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3】

在红尘市井的街头,在四季流转的光阴里,去试图抓住一些让人温暖的琐碎小事。也许是母亲精致的一碗冰糖芋泥,晶蓝的芋泥里蕴含着母亲的爱与童年的回忆;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深夜遇到的一位喇叭手,分明生着塞满街巷的老人的脸,却由一支歌结下了一种名为乡愁的奇妙情愫;也许是合欢山里默默无闻而又伟大的巫伯伯,为救冒雪登山的年轻人们,好几次差点将自己埋葬于风雪之中这便是《林清玄散文精选》了。虽然是由一个个短小的故事组成,但个个都典雅且富含哲理。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清欢这个故事了。

清欢,一个很优雅的字眼。正如苏轼所言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本篇中的作者,年轻时很爱到处游玩。或啜一盅茶,或到山海里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在故地重游时,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使清欢那种感觉,销声匿迹了。于是,作者便想找寻从前的珍贵的清欢。

那么,什么是清欢呢?作者说是清淡的欢愉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可能是在专心的看一本书;可能是在静静品一壶乌龙茶;可能是在自己的小小天地里,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掩卷,我不禁沉思。身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似乎早已忘了何为清欢,加上忙忙碌碌的日程安排,心早已结成一团乱麻。因为我们都畏惧乱麻,所以便用娱乐消遣来麻醉自己,整天以放逸的生活为欢乐。可是,这样做真的快乐吗?我们从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对人情世故的敏感,一切事物无感,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的。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书中所说的清欢,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啊。当然,如果想享受清欢,觅到清欢,林清玄老师也告诉了我们唯一的方法我们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尘世中给自己留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净土,让自己有时间来喘息,来休整。再以像他一般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去面对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书画琴棋诗酒花。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一个安静的早晨推门出去,去看看这个养育了我十三年的城市。听啊,到处都是小鸟清脆的叫声,万物皆有灵。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街边的包子还冒着腾腾热气。原来生活、世界是这么美好。平时没注意到,大抵是因为被快速的发展洪流冲走了,无心留意生活吧。看着一切,感觉清欢是离我那么近,同时,也感知到了自己的初心。

希望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在自己逐梦的时候,不要丢了那份难能可贵的清欢。葆有自己的一份初心,淡淡的处事,优雅的生活。愿各位都能从容的面对生活,谱写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心灵的清欢,或许能在这新时代里,保持着一份优雅。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4】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于怀念旧友、品味人生、感悟人间之味道的感受。这首诗通过描写旧友离别的场景及对人生的领悟,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以及对真挚友情的追忆。下面将从题目“人间有味是清欢”中的几个关键词出发,分别阐述该诗的主题思想。

一、“人间”

“人间”意指人生、世间,也是人们所处的地方和环境。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人世间人情冷暖、荣辱得失,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比如,他写道:“人生自是有别离,/此事只须看尽情。/须看今日眼前人,/无使远离近如情。”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于生命中别离与相聚、快乐与悲伤、爱与恨等方面的感悟,凸显出人生离别、相逢、相知相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人、把握好当下。

二、“有味”

“有味”指具有滋味、情趣的事物。也就是说,世间的万物不仅有其自身特点,更有引人入胜的品味和魅力。白居易通过对钟情的美景、佳酿、诗词歌赋等进行简明赞美,抒发心中对于美的向往之情。

比如,他写道:“世上无难事,/只怕不把心;/人心不明白,/井底又捞井。”这些诗句传达了他对于人生价值及人性修养的认识。笔者认为,他文章表达的人生哲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思想价值观,而且对于我们今时今日的人们来说,也具有指导意义。人的心态、内心追求、心灵的净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生命意义与人生幸福的关键所在。

三、“清欢”

“清欢”指的是自在、闲适、富有情趣的生活状态。白居易笔下的清欢,一方面是对于诗人洒脱超脱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是对于诗人从美的角度上获取精神享受的一种诉求。比如,他写道:“湖上春风千万里,/别时容易见时难,/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些诗句看似平常,实则有一定的意蕴。它表现了一个富于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也就是说,当诗人在自己悠闲地品味着物品和景致的时候,心中那种如丝般的喜悦,只有自己所感受到,别人是无法分享的。也正是这种精神向往,使他的生命愉悦而有意义。

总之,白居易这首《人间有味是清欢》诗朴实而含蓄,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沧桑、时过境迁,以及对于生命价值、情感沉淀、精神追求的思考与领悟。这首诗思想深刻,富有诗意。越是岁月催人老,越需有这种放眼世间、抚慰心灵的力量,让生命变得更加生命。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5】

曾记得多年前,初识着名文化学者于丹老师,是在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中。她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引领芸芸众生回归古代先哲所提供的生存智慧里而不能自拔。而今天,当我打开电脑,开始阅读人民网推荐的于丹老师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欢》,顿觉倍感亲切自然,一种温馨油然而生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对人生、文化、社会、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来一改以往风格自剖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笔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生命的意义为重点,让我体会到生命流逝中的温馨与感动。 犹如一个丰富而简单的人,我喜欢。因为有她,无数个沉寂暗淡的日子被照亮,我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阳光进来,豁然开朗。

本书中延续了于丹老师作品的独特风格,细腻宁静、娓娓道来,以小见大,意味深长,处处引经据典,她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与读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有许多学者的哲思,小到一本书、一碗牛肉面、一座城、一个节日等等,她都赋予了生命,这需要静下心来阅读,这种阅读带来的是凝思沉想,撩拨生命的律动,是与内心相呼应的东西,体现了中国梦的一部分。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更凸显博大。《人间有味是清欢》包含着人间真爱、大爱、至爱,不仅让我感动,更催我行动。她就像深山老林中汩汩流淌的那汪清泉,慢慢滋润了我的心;她又像一盏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我人生前进的方向。

喜欢在居室外的阳台上放一把折叠椅,闲暇的周末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我打开电脑开始阅读《人生有味是清欢》,沉浸在她带来的美妙阅读中,而窗外,白云朵朵,飘飘转转。

这真是一种美好地享受。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6】

瓦尔登湖是

他寂静的追求

淡淡的欢愉

浅饮慢酌出

人生有味

心中有味

才是清欢p>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海子说梭罗是天上的云,就像鱼有水,鸟有翅膀。梭罗的思想植根于他的灵魂之中,扎根并萌芽,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如果说梭罗是海天之云,那么瓦尔登湖就是梭罗的灵魂居所,身体的居所,灵魂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它给了他活力、灵感和和平。

我看的是林志豪译的版本,看到书时第一感觉很厚重,很少有人能写这么厚的散文集,开始时我还担心自己看不下去半途而废,但真的开始阅读,便直觉自己摒弃了周遭的所有,灵魂被深深的吸引了,似乎连时间都凝结在空气里了。瓦尔登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呼唤着我的灵魂去接近那片神池,去穿越历史了解梭罗。这个人,他舍弃了世间繁华,抛却了万丈红尘,只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偏安一隅,寂静的欢喜,淡淡的欢愉,从此,人生有味是清欢。

他说,我们被迫如此认真和彻底地生活,害怕自己的生活,拒绝任何可能的改变。我们说这是唯一的方法;事实上,有很多种生活方式,直径可以通过圆心画出来。

看着梭罗的一生,我很惊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但他并没有选择像同学一样的职业,而是选择了平静的瓦尔登湖,自由而悠闲的心灵。他建起木屋,开垦土地,写书读书,隐居过着枯燥有趣的生活。而他隐居时居然只有28岁,那正是大有一番作为的黄金年华,在别人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梭罗却选择了独自偏居一隅思考人生哲理,从此不问世事。

这就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随波逐流,远离尘世,融入自然。

很遗憾的发现自己的前十八年都一直循规蹈矩的活着,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什么,但我肯定,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这样的“我们”还在不断地被复制,或者说被克隆。我们不断地被告知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然后逐渐相信认可,然后再告诉我们的下一代。有想过挣扎,也想过逃离,但结果却不得不屈服,因为我们生活里还有太多的所求,这些使我们无法完全抛下一切去追溯本源。

我们为了“所求”,便要学着适应这所有,于是,也只能告诉自己,生活本该如此,我们便是如此悲哀的挣扎着,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他说,不管把我搁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在那里生活,景色便相应地从我这里伸展出去。

他说:“我好像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据说梭罗是瓦尔登湖的孩子,他的灵魂注定属于大自然。他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他的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而他的文字像智慧的源泉,清冽幽香,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浮夸的呻吟,他只是用着朴实无华的文字陈述自己的心,心中有景,字中便有情。

而只有瓦尔登湖的孩子,才能融入瓦尔登湖的心。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那宁静、欢畅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体里的血液。

所有的瓦尔登湖都融入了梭罗的血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并不是注定要成为瓦尔登湖的孩子,因为我们不能不受干扰,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这为人类提供了几乎任意的舒适。水泥路干净干净,灰尘少,而地下水不断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了我们的视力。即使我们能放下一切,在哪里能找到这样一片净土?

他说,只要可能,就过自由自在的,不受拘束的生活,为献身一座农场而禁锢自己,或者禁锢在监牢里,二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今天的物质流中,我们很难有时间享受生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于我们来说也变成了一种奢望。有多少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失去了初衷,有多少人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禁锢自己。

纵使我们很向往梭罗的生活,向往那片白湖,但也终究只能自我安慰,在城市纷繁的生活中忙里偷闲偶尔去耕耘下自己的那一片净土,毕竟,那片湖,终究是不属于我们这样的凡人的,我们能有的,只是一个念想罢了。

他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出门在人群中比在自己的房间里更孤独。

他说,孤独不能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衡量。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的孤独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所有的表情。平日里,我们戴着面具在不同的人之间走动。为了生存,为了各种目的,我们学会了平和、忍耐和微笑。虚伪的也早已不是那一个面具,而是我们每一个人。

于生命来说,活着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这无疑是很累的。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乐此不疲的学习着社交,努力把不完美的自己装饰成一个完美的残次品。它之所以是完美的次品,是因为我们注定是不真实的。即使完美不是我们真正的自我,但只有我们失去了人性的精神,它才能被视为一种缺陷产品。

他说,我不希望过不是生活的生活,活着是这样珍贵。

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从数亿个细胞中脱颖而出,这是一个奇迹。我们的生命如此珍贵。在短短的100年里,我们没有理由为了迎合别人而浪费我们珍惜的时间。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就去追求吧。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他用两年的时间去追求他的幸福,去感受他的内心。

也许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当我们端着一杯茶拿着一本书,突然想起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我们也会有莫名的心悸。心里会有个声音在呼喊,幻想着自己正站在瓦尔登湖边,闭上双眼,感应湖上微起的波纹,湖岸的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波纹在湖中和心中摇曳,让不加任何阻拦的思绪在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体会着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的灵动的体验。

虽然我们不能像梭罗那样舍弃一切去完成我们的精神生活,但我们可以偷走半天的闲暇来完成我们的精神追求,品一杯茶,读一本书,听一首歌,暂时忘记工作或生活中的纠结。这样便很好,雅致,安宁,无欲无求,享受生活,享受浅淡的欢愉,精神乃至灵魂上的欢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算有味,才不至于索然无味的日复一日忙碌着奔波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欢,淡淡的欢愉,如同梭罗的那片湖。我们都要追求这一点,因为,只有在这种梦幻般的自然情调中,生活才是那么美好而不复杂,简单而不苍白。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7】

洗尽铅华,最是清欢

——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于丹老师2015年出的新作,书中剖析了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本书出版之后就登上了各大高校2015年推荐书单。

这本书的扉页上这样写着: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实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实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生活、幸福、成长、行走、休闲、流年。依旧延续着于丹细腻的笔法,从身边小事开始,一顿晚餐,一个节日,一座小城,慢条斯理地剖析,唐诗宋词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地道出生活的种种道理,引起读者的共鸣。

书中谈人生的成长:人生这条路上,充满着偶然与必然,每一处拐角,都无法**蓦然撞见的风景。我们感慨生命无常,其实无常中一定有着一些恒常的期许,有很多人是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

人生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是顺着每一步才终于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生命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自己的未来应该要成全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和托付,你怎样才能一步一步在无常之中把恒常走得更好。生命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并得到满足的人会继续用仁慈去满足别人。

仁爱是人性中最旺盛的种子,可以代代相传。

关于抚养孩子: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教育是形成个人价值观的基础。孔子提出,人的成长和学习应分为三个阶段:

一,“入则孝,出则悌”,对父母要孝顺,对长辈要尊敬,这是家庭教育;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言语谨慎,信守承诺,与人为善,亲近仁德之人,这是社会教育;三,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前两个阶段,才能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是知识教育。现在的教育,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在学校接受十几年的知识教育后,再到社会上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甚至被我们直接牺牲掉了。

谈经年的感悟:“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

”真正的美丽一定会带有一点感伤,乍相逢时太匆匆,而懂得之际,只剩别离。这种味道年轻时是无法理解的。二十多岁的时候,觉得欣喜若狂就是美丽,其实人到中年才知道,如果没有一点惆怅和感伤,这种美就不够隽永绵长。

好比喝红酒,二十多岁的时候,喜欢喝一倒出来就入口的酒,但四十多岁时你就会懂得,喝酒之前要先让酒醒一会儿,让酒真正地松开,这样才能散发出酒的芳香和色泽。那柔软的长度最终将成为铭刻在生命记忆中的一个印记。

谈传统文化的美:昆曲在服饰、步态、手势、身姿上很有特点,这些叫程式之美,能够在舞台上体现一种虚拟之美。昆曲的表现力是空前的,天地万物皆可呈现。

比如旦角,把手一并,就是关门;把手一拉,就是开门。中国戏曲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把万水千山都带在了身上,程式一出,眼前纤毫毕现,活色生香。这种写意表达是中国的真正美。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的情人节,我总是问自己,我们有多少理由彼此思念?牛郎织女“银河迢迢暗渡”,那样的守望,一年才能盼到的这一刻,那该是多虔诚!

一年的时间,把所有的心灵编织在一起,等待七月七日的重逢。而今天,空间上的距离不再是问题了,坐上飞机,飞过大半个地球也花不了多少时辰,高铁在不断提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即使我们不能见面,开发的通讯工具也可以随时随地把我们联系起来。

手指一动、短信、微信和**聊天可以让我们即时连接。但是,解决相思之苦的工具都具备了,时间不是问题了,空间不是问题了,通讯不是问题了,速度不是问题了,相思本身却不在了……

最初被这本名字有点怪异的书吸引住是因为自己喜欢苏仙的一首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认为于丹老师用这首词的词眼一句作书的题目,是因为这首词的意境和这本书的主旨是相得益彰的。

这首词是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四年之后,与友人登南山时有感而发的作品。上阕似一副泼墨山水,明明是寒冬腊月,却一点没有感到“独钓寒江雪”的寂冷氛围,相反词中的“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给人一种勃勃生机的感觉;下阕才拨云见日,道出人最需要的是生活的朴素与志向的高远,当远离钩心斗角,争名逐利,不去想迎来送往,纸醉金迷。

书中展现给我的是,“清欢”并不是一种消极、退隐的人生态度,而是让我们用文化充实自己,抵御来自社会的负能量,回归到一个积极又淡然的心态,有一个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心境:遭受过人生的不幸,仍期待幸福;被别人背叛了,还敢去爱;见过世间的丑恶,仍会付出善意。“清欢”的心态,最大的好处是在独自一人生活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孤独,能和自己独处,能享受一个人的状态,充实并怡然自得,不至于六神无主方寸大乱而恣意纵欲麻醉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里,andy被关禁闭,在暗无天日的禁闭室里呆了三个月,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他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呢。

对于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也要学习于丹抱着信仰、勇于荆棘的精神。当我们面对冷眼和嘲笑时,我们能放弃心中的理想吗?人生中踏出的每一个坚实的步伐都会留下痕迹,走得远了,蓦然回首,那些或深或浅的脚印延绵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真当踏入社会之后,会发现,人生的道路上少有鲜花和掌声,印象中最多的时候,是咬牙默默地坚持,可是年轻的人就要敢于在坎坷、崎岖的人生路上奋勇拼搏,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柳暗花明、海阔天空的时候回望这些经历,一定可以感谢那个非常努力的自己,这样的自己,才会在记忆中永远鲜活生动,永不退色。

没钱的日子,同样可以有欢喜的流光,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只要心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日子同样可以过得饶有情趣。人的一生、财富、名利都无法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自己一生的体验,因此,将精神过得富足才是我们该追求的事。

追求“清欢”的生活、工作状态,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是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的先决条件。于丹在字里行间也体现着做人要遵守真诚的原则,不能虚与委蛇,因此,追求“清欢”的升华,是要把“三严三实”讲话精神与自己工作相结合,牢记“严是爱、宽是害,实是福、虚是祸”,始终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标准来要求和提醒自己。要做好分内工作,既做到履职免责,更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在工作中时刻牢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不图名不图利。

人生在世,不迤逦蹉跎,当洗尽铅华,不忘初衷,克己奉公,廉政为民,才能感觉到人间有味,最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8】

ricu 冯琳

“什么才算是正正的拥有?一念既起,拼尽力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的拥有了。”这是于丹的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好像这样一个安静的午后,我捧着这本书,闻着书香,体会书中的安宁,这一刻的安宁就是我真正拥有的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这六个部分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娓娓道来。不难发现,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却不坚持生活的人。她热爱生活,对美好生活有着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不单体现在婚姻,爱情这些人生大事上,也会体现在一碗牛肉面,一本书,一杯酒,这些生活的细枝末节。

每一样普通的东西,平常的小事,都能被她细腻的语言描写的细致入微,灵动鲜活,不知不觉中自己也会闭上眼睛,陷入对如此惬意生活的无限遐想之中,犹如醉酒一般,模糊了现实,清晰了梦境,梦醒,恍然。。。。同时,她又不执著于生活,她让我们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能够真实、坦率地活着,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就好,她让我们将年轻时的青涩、荒唐、鲁莽当成财富储备起来,不用妄想超越年龄,强迫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目标。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

正如她在书中所说的“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活可以随遇而安。”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于丹将她五十载的人生浓缩,沉淀,酿成了这一杯美酒,浓香四溢。

而我们,或许没有机会踏遍千上万水,或许没有机会尝尽世间风霜,却依旧可以凭借着对生活的热爱,酿造我们自己的最美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9】

珍惜那个明天——读《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的心不安不安,被各种压力和忧虑堆积在一起。

直到我看完了第一则散文。

在这个不谙世事的年华,谈珍惜的确看起来有些故作老成,因为毕竟我们现在经历的,得到过的还太少。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者平淡无奇或跌宕起伏,可以随时谈论和珍惜。

首先,是青春。很快就要离开高中顺利毕业了,人们总会想起自己的三年青春。青春的起起落落是人生第一次真正实现人生。在这里,有誓言,理想,回忆

青春的记忆,无疑是令人无比珍惜,可能在毕业后的明年今日,在聚会盛宴里又一次相聚,你会发现有些疏离,曾经的人渐渐陌生,那不是青春在消退,只是现实把曾经压在土里,时间给回忆抹上一抔黄土。青春活在你的心里,你懂得珍惜。你认为你懂得珍惜因为失去。事实上,你长大了。

小时候,我曾经从市中心搬到城北,但不知道杭州半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失去了许多儿时玩伴的身影。两个小时公交车的距离与繁忙的学业,让我与他们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逐渐忘记了彼此,熟悉的玩闹变成了社交软件上寥寥几句的关心、甚至不再往来。我们啊,终究是被这条时间的长河给冲散了。

失去这个之后,我渐渐开始懂得珍惜。

所以珍惜也是一种成长,失去也是一种成长。

星爷的大话西游里那段经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那只猴子没有珍惜,当带上那个圈他就不是猴子了,当他学会了珍惜后他却变成了个可怜人,他照着剧本成为了那个应该成为的人,就如最后那句他好像一条狗啊。他成了一条狗,也许代表着一种必要的经历和现实的无奈。懂得珍惜过程是痛苦的,有时也是无奈和悲伤的。

也许五六十年后,当年的老朋友们也会去七八个地方,三四天之后他们会聚在一起,畅谈这两段记忆的真情。

也许这就是什么是懂得珍惜。人生的路不长,珍惜也慢慢从一种心情变成一种心境,一种人生态度。你我都懂,小河向东而你我终归黄土,唯一能亘古长存的是懂得珍藏的那份记忆,那份懂得珍惜心。

那就是停留在时间的河流中,生根成长,这也为人类图腾的不断成长奠定了基础。人类的辉煌历史并不是世世代代珍惜的全部回忆。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10】

人生百年,有时候我们觉得三万六千个日日夜夜是那么漫长,有时候我们却觉得多少美好的岁月转瞬即逝。究竟我们的心中有多少真挚的深情,能够经得起岁月的等待;究竟我们的一生中有多少没有实现的梦想和愿望,还能够经得起沧海桑田!

于丹的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用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态度,以她自身的经历,为我们解读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化解困惑,如何面对文化,如何面对生活。

生活本身包含着人生百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亲自经历品尝,才能懂得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真谛,才能懂得什么是我们所要的真正的幸福。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我们的内心时常被狂风暴雨所侵袭,被无常的困惑和遗憾所困扰,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力量,一种来自内心的温暖,如何驱散阴霾,如何融化寒冬,如何化解忧愁和悲伤,如何治愈心灵的伤口,如何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拂去尘世的凡尘,让我们的心温暖、宁静、快乐、幸福。正如于丹在书中所说,很多人说这个时代太浮躁,其实,身处浩渺的大千世界中,每个人只是其中一员,我们能做的是静下心来真诚地面对生活。可以将自己置身于行走、绘画、音乐、读书的世界中,或者去养花、养鱼、听戏、喝茶,我觉得都可以。只要让自己倾情投入,从中获得宁静从容,你就一定能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为什么很多人生活富裕了,却失去了欢乐,反而回忆起那些没钱的日子,原因就是在没钱的时候,生活得很朴实,感受的是真心;因为是真心,活得更踏实。

生活的每一天都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无需羡慕灯红酒绿的醉生梦死,我们也无需依附那些狂嚣一时的达官贵人、爆发土豪,我们只需寻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生活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你有一颗热情善良的赤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情。豪华总不长久,得意也只是一时,持久的、持之以恒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平平淡淡的生活。只有我们细细地用心品味,才会发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即使是凡人小事,哪怕是花花草草,或者是一本书,一杯茶,我们都能从中品味出清新的芳香。正因为我们用心思索,我们真心追求,我们懂得珍惜,哪怕没有钱,我们一样有精致的人生,哪怕不富贵,我们一样过着优雅的生活。优雅的生活,不是来自于金钱,也不一定就是豪华排场,而是有丰富的内涵和涵养,而是有一颗丰富的善良之心,而是懂得互相珍惜,而是有滋有味的百味人生。

懂得珍惜,理解生活,不是没有困惑,不是一帆风顺,仍然需要追求,仍然需要付出,在人生路上依然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风雨雨,但因为心里种植着百花的种子,我们的周围迟早会散发着百花的清香;心里有一个能够盛得下潮起潮落的大海,我们的生活自然不会畏惧各种狂风暴雨惊涛巨浪;心里装得下日月星辰,我们的心灵自然会有一个浩瀚无垠的天空。

哪怕是一朵花,也有一朵花的精彩;哪怕是一顿饭,也有一顿饭的清香;即使是一个温暖的瞬间,也值得令人回味;纵然是一段普通的感情,里面也包含着无数的喜怒哀乐。当我们一步步地走过,当我们一次次地跨越,当我们转过身回忆,当我们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一路走来,原来我们走过的那条小路上开满了精彩纷呈的美丽小花,即使是我们曾经流过的痛苦泪滴,也化作了晶莹剔透的一粒粒珍珠。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篇11】

来生嫁给苏东坡

读完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转》,写了一篇《恋上苏东坡》。要说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只想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的情劫!

关于东坡词文,我借用作者话说: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只不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东坡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有了放达的东坡,便有了“豪放”的苏词。“豪放”二字,似乎全然是“大江东去”的豪情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不羁。可是翻开他的词集,会发现这种印象与真正的东坡相差太远。”

“还是王国维的评价贴切:“东坡之词旷”。“旷”才是苏词最重要的特点。东坡的清旷之气,让本为“艳科”、“小道”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从此,词方可登大雅之堂。”

“有真性情,方有真文字。元好问说东坡词是“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他就像口无遮拦的孩子,心中所想,都流入笔端。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到了词中,全成诗意。读东坡词,可以爽口,可以怡情,可以遣怀。”

关于东坡其情:

首先,虽然“天涯倦客”是东坡诗词中反复吟咏的调子。但他屡屡“望断故园”、屡屡寻觅归路,但并没有真的归隐,甚至没有做过归隐的准备。不为贪恋俗世繁华,只为不负胸中抱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则儒,入则道;进则治国经邦,退则修身齐家。在庙堂与江湖之间,他不断寻找自己的位置。一生中,东坡不仅是爱民之官,而是内心深处对百姓的同情,与百姓同忧同喜。在凤翔府,他上书朝廷呼吁免除百姓欠官府的债务;在扬州,他停办芍药万花会,以免官员借机搜刮民脂民膏;在杭州时,他自掏腰包,用五十两金补助公库,在城中设置病坊,取名安乐坊,惠民无数。

其次,我说,历代文人最烟火、最温暖、最温情莫过苏东坡!东坡其情流之于笔端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是《赤壁赋》,也不是他画的墨竹,而是他自己——他那美丽、丰富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如果要在东坡的诗词中选一句来形容他这一生,那么最贴切的非“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属。

东坡其诗其词其人的可贵与可爱,在于他总是在人间寻找自在和快乐,而不追求彼岸。东坡说:“人生不过百年,索性笑他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

东坡让我明白了:人只要自得、坦然,无处不是快哉亭,无处没有快哉风。也让我明白了一代代人就像在一轮轮梦中流转,任你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难逃循环的宿命。面对浩瀚宇宙,绵绵历史长河,个体的人本就是一渺小的匆匆过客。百年一瞬,所有爱恨情仇到头不过一梦而已!何必纠结那么多?所以,阳光、空气、山川、草木、明月、清风、流水、鸟鸣,还有柔情、温暖、关怀、爱——经历生命的过程,尽享生活的赐予!

作者说:对于苏轼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在风雨中坦然走过一遭。他最伟大的功业,是从来没有失去自己。因为我知道,他懂得只有放下浮名浮利,那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才属于自己。

正如本书题目:《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最是深谙清欢之味的达者。“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清淡是所有味道的糅合与归宿。好比苦和乐都不可长久,苦乐过后的清欢才是最值得品咂的。

就像东坡早在密州做太守时,他在《超然台记》中写的:“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哺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游于物外,不凝滞、不苛求,自然无往而不乐”。而这正是东坡之清欢也!也正是生活在当前这样一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喧嚣浮躁世界中的我们所应当追求的一种生活的境界!

欲与东坡品清欢,最好莫过嫁于他!

[调皮][调皮][调皮][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