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图书读后感(热门五篇)

图书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19

图书读后感(热门五篇)。

这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图书读后感”相关的最新消息。书籍是一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阅读完作品后,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作品的情节走向。 寻找文章传达的情感和感悟,是写好读后感的基本方法。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图书读后感【篇1】

近日我阅读了不少有关廉洁文化方面的书籍,其中四会市纪委、监察局编写的《廉润如玉》一书令我印象深刻。该书以玉喻廉,通过选编多个历史小故事表达出以廉为宝、廉洁正直的品德以及因贪致祸的理念,同时与四会玉器之城的称号相呼应,实为一本极有教育意义的好书。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廉者,有品行正直、不贪污之意;而玉有德,古人用玉德比喻君子廉洁高尚的情操;故廉润如玉寓意做人应当廉洁、正直、不贪污,像玉石一样廉洁正直、纯洁无暇。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各种形形色色的观念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我们要做到维持本心,引进于己有利的思想,摒弃有害观点,以廉律己,以玉喻己,使自身保持廉洁正直。特别是作为一名公务员,应当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不能在当今社会各种不良风气中迷失自我。从《廉润如玉》一书中,我得出一些体会:

一是以人为本,以德服人,喻玉之德。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如何与人相处乃是一大学问;而作为一名公务员,如何与群众打好交道实为一项重要问题。书中《干戈玉帛》一文有提及:古时夏氏部落的首领药鲧为了保卫自己,在领地上建立起高高的城墙,结果他的部下纷纷离他而去,各部落虎视眈眈;后来禹当首领后,拆除了城墙,把财产分给部下,毁掉了兵器,用道德的力量教化人民,于是天下归心,以干戈化为玉帛。从此不难看出,只有以人为本、以德服人,其他人才会爱护你、拥戴你、尊敬你,这也与当前和谐社会以及廉洁文明建设相契合。

二是清正廉明,严于律己,喻玉之廉。清正为官、廉洁做人,乃为人之基本准则。书中《子罕辞玉》以及《高朴贪玉》两篇文章,以子罕见玉不贪及高朴贪玉致祸两个故事,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写出了廉洁自律使人尊敬,贪而无德招致祸患的道理。告诫我们应该像子罕一样清正廉洁,以廉为宝,应好好培养自身的高尚廉洁品质,这个比玉石还要珍贵得多;而如果像高朴那样因一时贪念,从而丧失了道德良心,不但自己丢官送命,还祸及族人。另外这个小故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党纪国法的威严,表现出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决心。

三是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喻玉之洁。为人为事为官,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才能做出一番好成绩。书中《琢玉成器》一文提到,东汉杨震为官淡泊名利,别人深夜赠送他黄金,被他严词拒绝,这个就是着名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杨震一生公正清廉,其长辈让他为子孙开办产业,他拒绝了,并说要将清白的节操留给子孙。还有《冰心玉壶》一文,以一句经典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了诗人高风亮节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

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喻玉之直。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着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等,而书中《被褐怀玉》一文中提到的海瑞亦堪称个中典范。海瑞执法如山,对有恩于他的老丞相亦铁面无私,将其违反国法的两个儿子和家人依律治罪,同时多次冒死进谏,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得到百姓的广泛拥护。为人为官当如是,公正廉明受人敬。

以上是我在阅读《廉润如玉》一书后的一些体会,也是我们中国廉洁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谨记以廉为宝,以玉喻己,书写出我们清正美好的人生。

图书读后感【篇2】

一。主持人:广州市纪委、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协办:各区文广新局图书馆(优美句子网 111642.coM)

2.征文要求:

(1)题目:题目自拟。

(2)内容:紧扣本次活动“清廉修身、廉洁齐家”主题,围绕廉洁图书(务必在文末附注所读书籍名称及其出版社等信息),紧密结合反腐倡廉、纠正“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实际,自主撰写读后感。

(3)应征作品未在报刊、网络等**上公开发表过,不能一稿多投。严禁抄袭(主办单位将通过专门设备进行检测)。

(4)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篇幅过多的文章不纳入参评范围。

(5)征文对象:广大读者。

(6)截稿时间:2016年10月31日。

3.奖项设置:

**集共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4项。获奖作品将颁发证书和相应奖项。获奖作品将推荐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参加省级评选。

4.评奖方式:

根据本方案要求,组织专家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题。

5.有关事项:

(1)来稿新建邮件标题中请注明“廉洁图书读后感征文”字样,以示参赛。

(2)征文请提交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来稿不退。(来稿附联系人姓名、单位、职务、地址和**)。

(3)活动投稿地址和邮箱: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4号广州图书馆社会活动推广部,邮编:510623,邮箱:(4)总结表彰:

以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共广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办公厅的名义,对获奖者和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获奖者给予奖励。

中共广州市纪委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六年七月

图书读后感【篇3】

笑猫在寂寞的日子里,没有收到一点儿关于虎皮猫的消息。为了找到她,笑猫踏上了艰辛的寻猫之路。样子相似的虎皮猫到处都是,一场场误会和一个个故事,发生了。

为了找她笑猫爬上了高高的烟囱。然而,难道真是她狠心把笑猫推下?

是那祈福的钟声,把笑猫和他的朋友们引向了古老的钟楼。笑猫心中的虎皮猫,已经成为了一只敲钟的猫,她那美丽高贵的身影、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被钟声震聋的耳朵,都令笑猫悲喜交集……

笑猫喜欢用笑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它会微笑、苦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还会皮笑肉不笑,是一只性格活泼、开朗的猫,他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心地善良的精神和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表达自己的爱心。也希望大家可以乐于助人,讲义气,关键时刻,绝不退缩,帮助身边的人!

图书读后感【篇4】

几年前我玩过一款叫做《罗马:全面战争》的游戏,游戏内容是2000多年前古罗马文明和其它文明争夺霸权的故事。古罗马的故事我之前通过历史课本和影视作品知道一些,但是多是从政治和军事角度了解,而这款游戏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好奇,于是我就想更全面的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读完这套书后,我不禁对古罗马人所创造出的辉煌感到敬佩,也为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灭亡感到惋惜,也许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英雄总有落幕时。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古罗马帝国虽然灭亡了,但是罗马留给我们的遗产还在。它注重法律的精神成为了今天的契约精神,构成了人类社会诚信交往的基础;它在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元老院-市民大会”政治制度,成为了今天很多国家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注重公共基础x设,尤其是道路x设和供水系统,是今天每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南,等等。可以说,古罗马的辉煌是世界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之一,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一直影响着后来的世界文明。

在了解古罗马为世界带来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是什么使得古罗马从一个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小村落,最后扩张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帝国。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因素以外,我觉得宽容开放精神也是古罗马不断前进的成功经验。首先,书中介绍古罗马社会曾经一度有30万个神,但是社会并没有因为不同的宗教思想而陷入分裂,大家各自崇拜各自的神灵,没有强加他人改信自己信奉的宗教,这体现出当时社会的一种开放和成熟。其次,古罗马在战场上征服了它的敌人后,并没有隔离或压迫它的敌人,而是用接纳与吸收的方式归化曾经的敌人,使它们最终成为自己社会的一份子,就像书里引述的一句话:“没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做法更能使罗马强大了”,这体现出古罗马人的宽容和自信。当一个民族有着充分的自信,不怕外来事物对自身带来影响,并且带着积极的姿态来接纳外来事物,这民族才是一个成熟且能不断前进的民族。

最后我想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盐野七生女士。盐野七生1937年出生于日本,年轻时游学意大利,出于对古罗马文明的热爱,她选择在罗马定居并终身研究罗马史。在撰写过程中,她在参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同时还挖掘资料之间的联系和背后隐藏的信息,她不盲信资料书籍,对于怀疑之处给予大胆假设和创新,并且在欧洲各地实地寻访古罗马遗迹,收集了各式金银币(每本书里的封页都有介绍书中所属年代发行金币的故事)和雕像x筑而让读者直观感知古罗马的变化。此外盐野七生在序言中提到,论述罗马衰亡的史书很多,因此她在撰写古罗马衰亡部分时把重点放在“如何”衰亡,而未放在“为何”衰亡上。我想通过阅读,大家也能各自总结出古罗马衰亡的原因吧。

一个国家的历史犹如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想彻底了解它,就只能从它的诞生一直追寻到它的死亡。如果想了解古罗马的一生,不妨读读《罗马人的故事》,一部有血有肉的历史书。

图书读后感【篇5】

一张处方,无论多么灵验,也不能包医百病,只有熟谙处方背后的药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郑金洲在其新着《教育碎思》中《教育学本土化的追求》一文中的一个比喻。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教授的书,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这种教育学的熏陶。

对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学是枯燥的,然而《教育碎思》却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教育理论不能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不能被一线教师接受,在郑金洲看来,主要是因为教育“理论本身还不够成熟,还没有能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一定的平衡机制。”因此,“教育理论要敢于直面实践。”

郑金洲便是这么做的。《教育碎思》谈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乏教育学理论,但讨论更多的是教育实践、教育现象。诸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园暴力”、“师生交往”、“案例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科研”等等,都是广大中小学教师耳熟能详的话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师范大学的博导,郑金洲坚持到中小学去听课,既显示了一种做学问的方法,更表明了一种做学问的态度。难怪在短短的几年内,他便迅速成为一位在教育理论界着述颇丰、影响颇广的年轻理论家。

教育理论家看待教育问题的视角自然与普通教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同样是听课,在《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一文中,就不啻成了一门学问。“听课者一般要提前几分钟进课堂”,然后要“观察学生的状态”,“与任课教师攀谈”,“与学生攀谈”,“选择自己要坐的位置”,并“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听课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员特性”、“言语交互作用”、“非言语行为”、“活动”、“管理”、“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认知水平”、“社会方面”、“情感水平”、“教学材料的使用”以及“时间”等上面;至于课堂纪录,也是有技巧的,可以选择“实录式”、“叙述式”、“分类系统式”、“图式记录”等多种方式;下课铃响了,不要急着离开,因为“在课后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你理解和认识这堂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北师大的石中英教授曾经大力呼吁教师要懂一点“教育哲学”。确实,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能在经验的层次徘徊,而永远只是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教育碎思》中有很多文章涉及对基本教育概念的分析和阐释,如《何谓“教育观念”》、《何谓“案例”》、《“素质教育”提法的思索》、《“创新教育”的说法成立吗》、《“校本”是什么》、《“教育口号”辨析》、《教育现代化的正与悖》等,这些文章不仅让我们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理解这些名词,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在教育理论者努力要跟实践相结合的时候,教育实践者更要积极向理论学习,这样,中国的教育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