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9-22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书读的越多,我们才能成为灵魂丰富的人,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1】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读后感1000字!

芥川龙之介是我在上大学时,通过日本文学史的课程第一次接触就被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深深吸引并着迷的第一位日本大家。他是日本《新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时代不安的象征、是夏目漱石的入门弟子、,是日本现代文学的终结,而日本文学最高奖“芥川奖”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罗生门》、《橘子》、《竹林中》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而真正让他站稳日本文坛的佳作是鲁迅先生曾经翻译过的《鼻子》。纵观他的作品,时时处处都在用文学诠释着人生价值,诠释着人性的微妙性和复杂性。他用文学包容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他作品的基本特征就是用讽刺、嘲笑、有趣的风格来反映现实,解释人生。而他对人生和社会产生的怀疑主义无不跟他的亲生经历有关。

毕业于东京大学的芥川龙之介,出生在东京一个每况日下,世世代代为下士官的家庭。自他出生八个月后就疯掉的母亲给他的人生留下了永不泯灭的记忆、侍奉德川将军家茶道的养父培养了他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气质、读书时父亲事业的失败和生活重担的压力给他造成了严重的神经衰弱、在旧道德重压下短暂的初恋因人为干扰失败告终……这些对他的人生和文学观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带来了漠然的不安,导致在1927年7月吞服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仅35岁的生命。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是以20世纪初的日本为背景的。随着日本逐渐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人们的思想领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越来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酷、与人为恶的社会心理成为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一大问题。作为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品《鼻子》是一篇借历史题材来影射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现实的小说,作品虽不长但结构严谨,通俗幽默,讽刺滑稽。它讲述的是一个有着五六寸长鼻子的内供和尚禅智,因为鼻子给他带来嘲笑伤其自尊,于是尝试将鼻子变短并成功,但却遭到更明显的敌意和嘲笑,最后鼻子回到原样,另其恢复神清气爽的故事。

全文将“我可以同情你的不幸,但我更希望你不幸”体现的淋漓尽致。主人公禅智本应是一个四大皆空看淡万物的得道高僧,他有着“长有五六寸,从上唇的上面直拖到下颏下面的粗细一样,像香肠一样的鼻子”这让他很是苦恼,但他苦恼的并不是长鼻子带来的不便,而是被这样的鼻子伤到的自尊心。这种身份和形象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讽刺。在捍卫自尊心时,尽管他在人前裝做若无其事,企图维护自己超凡脱俗的高僧形象,可还是会被世俗的眼光所困住,他会自卑、会不自信,他会观察别人,寻遍典籍,得知蜀国的刘备长耳垂肩时就用奇人异象来安慰自己。他暗地里想尽办法使鼻子变短,尝试各种偏方,只因他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让自己的自尊心掌握在他人手中。

当鼻子治好时,他因摆脱了容貌缺陷和不幸而高兴的像花几年时间抄写完《法华经》一样,然而傍观者的反应却是荒诞而不可理喻的,他们不但没有替禅智高兴,反而无一例外更为露骨的嘲讽他,这让禅智感到不安和困惑,变短的鼻子都算不上暂时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他就这样让别人随意的把玩和蹂躏着他的自尊心,他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不进行反抗只是盲从,这也进一步助长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因此对他来说残疾的不是鼻子而是他的内心。惶惶不安中终于发生了奇迹,禅智的鼻子又长回原来的样子,这让他又像鼻子变短时那样心情舒畅。可是变长的鼻子会不会再次被别人嘲笑呢?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2】

《鼻子》是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山崎富士夫是一位拥有一切优点,唯独鼻子过于低贱的年轻人。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斥着虚荣心、势利眼和排斥异己的时代,也通过富士夫的创伤经历向我们诠释了“相由心生”的道理。

在这个商业繁荣和人情冷漠的时代里,富士夫是一个“完人”,他长相俊美、才华横溢、修养高尚、品德优良,有众多的朋友和钦佩他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只是一个缺陷,就是他的鼻子太低贱,因此他的生活和他完美的外貌形象相比,显得格外悲惨。他每天都要面对着残酷的现实,被众人排挤孤立,直到他的鼻子奇迹般地消失,所有的人都忽然间对他倍加尊敬和关注。

这本书的内涵其实是很深刻的,它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虚荣,整篇小说是在讽刺这个时代和人类,写的是一个很典型的人类的自扫门前雪的故事。正因为富士夫鼻子太低贱,所以他的优点被掩盖了,所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更多。他希望自己因为内在的丰富和独特的个性得到注目和认可,而不是仅仅因为外表迎合众人的口味。但是,他并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这种人情冷漠的现实和思想观念使得他心灰意冷、感到失落和疏离。

此外,小说中也呈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富士夫依旧热爱美,他渴望得到自己的理解和别人的理解,他期待有人能够共同分享他的理想和信仰。他对美的向往和羡慕,也成为他坚持追求内在美,为美而战的动力。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正面和美好的一面。

总之,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在揭示人性丑恶和虚荣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向往。我们应该通过富士夫的故事,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虽然鼻子是富士夫的缺陷,但是好的外界环境和理解,可以令人的优点光彩万丈。换言之,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内在的美好,展现自己的价值,不为外在的浮华所迷惑,也不要轻易妄自菲薄和放弃自己。

因此,在这个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代,我们也应该时刻牢记这些道理,让自己的心灵和品质更加升华和完美。从小事做起,善待身边的人,尊重不同的品味和想法,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一切,为建设人类的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就像富士夫一样,我们一定能够在“鼻子”的困扰中,发现人性的真谛,建立我们自己的人生信仰,实现我们内心的追求。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3】

《鼻》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同时也带给读者深度的思考。在我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不禁产生了许多的共鸣和感悟。

首先,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自卑感。鼻子是人们的身体器官中最不起眼的部分,但在《鼻》中,它却成为了主人公的困扰和痛苦。由于他的鼻子异常巨大,引发了他一系列可笑且悲惨的遭遇。这使得主人公从小就拥有了自卑感,并对自己形象缺乏信心。他不敢正视自己的鼻子,也因为害怕被他人嘲笑而闭塞了自己的内心。

与此同时,作者对社会的讽刺贯穿全文。在《鼻》中,作者通过夸张和荒诞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虚幻而荒谬的世界。人们对主人公鼻子的反应无异于疯狂,追捧和崇拜之情亦令人匪夷所思。这种对权力和面子的追求,将人性中的丑陋一览无余。这种讽刺的手法令人深思,也让我意识到,人类社会中的某些价值观和行为,并非是真正的正确和美好。

另一方面,本作品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身份认同和自我接纳的思考。在《鼻》中,主人公因为自己与众不同的鼻子感到非常尴尬和不安,这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于个体差异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和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不要因为某个外在特征而否定他们的身份和价值。

在读完《鼻》之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卑微和渺小,并思考了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我们都曾为了适应整体而隐瞒自己的缺点,甚至丧失了独特的个性。但是,《鼻》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的价值不应该取决于别人的看法,而应该来自于内心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

《鼻》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社会的讽刺,也是对人性和自我认同的深刻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细腻而准确的描写所吸引。他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小事情通过夸张和戏谑的手法呈现给读者,引发了我对自身身份和社会认同的反思。这使得我深感芥川龙之介作为一位作家的深度和思想的力量。

总的来说,芥川龙之介的《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自卑感、社会讽刺和自我认同的探讨,这部作品引发了我对于个体差异和社会认同的反思。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接纳和珍视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不是试图适应他人的标准。这种思考方式将伴随我一生,并且在我与他人的交往中起到指导作用。感谢芥川龙之介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它将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4】

谈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无人不晓。它有五六英寸长,从上唇顶部一直到下颚。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艺儿从脸**茸拉下来。

内供是内供奉的简称,也叫内供奉僧,侍奉主佛的僧侣。

内供已年过半百,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直到升作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当然,表面上,他假装不介意。不仅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应该专注于净土生活的和尚,他不应该去想自己的鼻子,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在关注自己的鼻子。

平素言谈之中,他最怕提鼻子这个词儿。

内供腻烦鼻子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因为鼻子长确实不便当。首先,连饭都不能自己吃。

不然,鼻尖就杵到碗里的饭上去了。内苏让他的一个**坐在对面。吃饭时,他让他用一块一英寸宽两英尺长的木头抬鼻子。可是像这么吃法,不论是掀鼻子的徒弟,还是被掀的内供,都颇不容易。

一回,有个中童子来替换这位徒弟,中童子打了个喷嚏,手一颤,那鼻子就扎到粥里去了。这件事当时连京都都传遍了。然而,这决不是鼻内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

说实在的,内供是由于鼻子使他伤害了自尊心才苦恼的。

中童子是寺院里供使唤的十二三岁的童子。

池尾的老百姓替禅智内供着想,说幸亏他没有留在尘世间,因为照他们看来凭他那个鼻子,没有一个女人肯嫁给他。有人甚至议论道,他正是由于有那么个鼻子才出家的。内部供述认为做和尚鼻子带来的麻烦并没有减少。

内供的自尊心是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他是不会为娶得上娶不上妻子这样一个具体事实所左右的。因此,内部忏悔试图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恢复自尊。

他最初想到的办法是让这鼻子比实际上显得短一些。当没有人在场的时候,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镜子,专心于猜测。他时而觉得光改变脸的位置心里还不够踏实,于是就一会儿手托腮帮子,一会儿用手指扶着下巴额,一个劲儿地照镜子。

可是怎么摆弄鼻子也从不曾显得短到使他心满意足。有时候他越是挖空心思,反而越觉得鼻子显得长了。于是,内供就叹口气,把镜子收在匣子里,勉勉强强又对着经几诵他的《观音经》去了。

内供还不断地留心察看别人的鼻子。僧供经常在汕尾寺讲道。寺庙里有许多禅房,僧侣们每天在浴室里烧洗澡水。

这里出出进进的僧侣之辈,络绎不绝。内供不厌其烦地端详这些人的脸。因为哪怕只有一个人是好人,他总想找一个鼻子长的跟自己一样长的人聊聊天。

所以他既看不见深蓝色的丝绸,也看不见白色的单纱。至于橙黄色帽子和暗褐色僧袍,正因为平素看惯了,更不会映入他的眼帘。内供不看人,单看鼻子:

鹰勾鼻子是有的,像他这号儿鼻子,却连一只也找不到。总找又总也找不到,内供逐渐地就懊恼起来。他一边跟人讲话,一边情不自禁地捏捏那尊拉着的鼻尖,不顾自己的岁数绊红了脸,这都怪他那惆怅的情绪。

最后,内供竟想在内典外典里寻出一个鼻子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好排遣一下心头的愁闷。可是什么经典上也没记载着目键连和舍利弗的鼻子是长的。龙珠和马鸣这两位菩萨的鼻子和普通人一样。

内供听人家讲到震旦的事情,提及蜀汉的刘玄德耳朵是长的,他想,那要是鼻子的话,该多么能宽解自己的心啊。

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内供一方面这么消极地苦心**,另一方面又积极地想方设法要把鼻子弄短,在这里就无须赘述了。他几乎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他喝过老鸹爪子汤,往鼻头上涂过老鼠尿。

但不管怎样,五六英寸长的鼻子不是还耷拉在嘴上吗?

一年的秋天,内供学徒到北京做生意,从一个熟悉旋转的医生那里学到了缩短长鼻子的绝技。医生原来是隔着海从震旦来的。当时他是长乐寺的和尚。

内供跟平日一样装出对鼻子满不在乎,偏不说马上就试试这个办法。可同时他又用轻松的口吻念叨着每顿饭都麻烦徒弟,未免于心不安。其实,他心里是巴望徒弟劝说他来尝试这一办法。

徒弟也未必不明白内供这番苦心。这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反感。相反,利用这个计划的隐险意图似乎赢得了学生的同情。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起内供来。

内供如愿以偿,终于依了这番热心的劝告。

方法极其简单,只要用热水烫一下鼻子,然后让人用脚踩上去。

寺院的浴室照例每天都烧水。徒弟马上就用提桶从浴室打来了热得伸不进指头的滚水。要是径直把鼻子伸进提桶,又怕蒸气会把脸(火通)坏。

于是他在木纸的纸盘上打了一个洞,把它放在桶上,把鼻子从洞里伸进热水里。惟独这只鼻子浸在滚水里也丝毫不觉得热。过一会儿,徒弟说:

烫够了吧。

内供苦笑了一下。因为他想,只要听这句话,没人会想到会指着鼻子。鼻子被开水(火)烫得发痒,好像被跳蚤咬了一样。

内供把鼻子从木纸托盘的窟窿里抽出来之后,徒弟就两脚用力踩起那只还热气腾腾的鼻子来了。内供侧身躺在那里,把鼻子伸到地板上,看着徒弟的脚在自己眼前一上一下地动。徒弟脸上不时露出歉意,俯视着内供那秃脑袋瓜儿,问道:

疼吗?医生说得使劲踩,可是,疼吗?

内供想摇摇头表示不疼。可是鼻子给踩着,头摇不成。他就翻起眼睛,打量着徒弟那脚都皴了,用慢怒般的声音说:不疼。

说实在的,鼻子正痒痒,与其说疼,毋宁说倒挺舒服的呢。

踩着踩着,鼻子上开始冒出小米粒儿那样的东西。看那形状活像一只拔光了毛囫囵个儿烤的小鸟。徒弟一看,就停下脚来,似乎自言自语地说:说是要用镊子拔掉这个呢。

内供不满意般地鼓起腮帮子,一声不响地听任徒弟去办。当然,他不是不知道徒弟是出于一番好意的。但自家的鼻子给当做一件东西那样来摆弄,毕竟觉得不愉快。

内供那神情活像是一个由自己所不信任的医生来开刀的病人似的,迟迟疑疑地瞥着徒弟用镊子从鼻子的毛孔里钳出脂肪来。脂肪的形状犹如鸟羽的根,一拔就是四分来长。

错了一通之后,徒弟才舒了一口气,说:再烫一回就成啦。

内供依然双眉紧蹙,面呈温色,任凭徒弟做去。

把烫过两次的鼻子伸出来一看,果然比原先短多了,跟一般的鹰勾鼻子差不离。内供边抚摸着变短了的鼻子,边腼腆地悄悄照着徒弟替他拿出来的镜子。

鼻子那只耷拉到颚下的鼻子,已经令人难以置信地萎缩了,如今只窝窝囊囊地残留在上唇上边。上面满是红斑,兴许是踩过的痕迹吧。这样一来,管保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

镜子里面的内供的脸,对着镜子外面的内供的脸,满意地腴了腴眼睛。

可是那一整天内供都担心鼻子又会长了起来。不论诵经还是吃饭的当儿,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轻轻地摸摸鼻尖。鼻子规规矩矩地呆在嘴唇上边,并没有垂下来的迹象。

睡了一宿,第二天清早一醒来,内供首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内供恰似积了抄写《法华经》的功行,心情已经多年不曾感到这么舒畅了。

然而过5两三天,内供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有个武士到池尾寺来办事儿,他脸上摆出一副比以前更觉得好笑的神色,连话都不正经说,只是死死地盯着内供的鼻子。岂但如此,过去曾失手让内供的鼻子杵到粥里去的那个中童子,在讲经堂外面和内供擦身而过的时候,起先还低着头憋着笑;后来大概是终于憋不住了,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他派活儿给杂役僧徒的时候,他们当着面还毕恭毕敬地听着,但只要他一掉过身去,就偷偷笑起来,这样已不止一两回了。

内供最初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相貌变了。然而光这么解释,似乎还不够透彻。当然,中童子和杂役僧徒发笑的原因必然在于此。

同样是笑,跟过去他的鼻子还长的时候相比,笑得可不大一样。倘若说,没有见惯的短鼻子比见惯了的长鼻子更可笑,倒也罢了。但是似乎还有别的原因。

内供诵经的时候,经常停下来,歪着秃脑袋喃喃地说:以前怎么还没笑得这么露骨呢?

这当儿,和蔼可亲的内供准定茫然若失地瞅着挂在旁边的普贤像,忆起四五天前鼻子还长的时候来,心情郁闷,颇有叹今朝落魄,忆往昔荣华之感。可惜内供不够明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当然,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

说得夸大一些,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于是,虽说态度是消极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内供尽管不晓得个中奥妙,然而感到不快,这无非是因为他从池尾的僧俗的态度中觉察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内供的脾气日益乖张起来了。不管对什么人,没说上两句话就恶狠狠地责骂。最后,连替他治鼻子的那个徒弟,也背地里说:

内供会由于犯了暴戾罪而受惩罚的。那个淘气的中童子尤其意他生气。有一天,内供听见狗在狂吠不止,就漫不经心地踱出屋门一望,中童子正抡起一根两尺来长的木条,在追赶一只瘦骨嶙嶙的长毛狮子狗。

光是追着玩倒也罢了,他还边追边嚷着:别打着鼻子,喂,可别打着鼻子!内供从中童子手里一把夺过那根木条,痛打他的脸。

原来那就是早先用来托鼻子的木条。

鼻子短了反倒叫内供后悔不迭。

一天晚上,大概是日暮之后骤然起了风,塔上风铃的嘈音传到枕边来。再加上天气一下子也冷下来了,年迈的内供睡也睡不着。他在被窝里翻腾,忽然觉得鼻子异乎寻常地痒,用手一摸,有些浮肿,那儿甚至似乎还发热呢。

内供以在佛前供花那种虔诚的姿势按着鼻子,嘟囔道:也许是因为硬把它弄短,出了什么毛病吧。

第二天,内供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醒了。睁眼一看,寺院里的银杏和七叶树一夜之间掉光了叶子,庭园明亮得犹如铺满了**。恐怕是由于塔顶上降了霜的缘故吧,九轮在晨曦中闪闪发光。

护屏已经打开了,禅智内供站在廊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就在这当儿,内供又恢复了某种几乎忘却了的感觉。

他赶紧伸手去摸鼻子。摸到的不是昨天晚上的短鼻子了,而是以前那只长鼻子,从上唇一直垂到颚下,足有五六寸长。内供知道自己的鼻子一夜之间又跟过去一样长了。

同时他感到,正如鼻子缩短了的时候那样,不知怎地心情又爽朗起来。

内供在黎明的秋风中晃荡着长鼻子,心里前南自语道:这样一来,准没有人再笑我了。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5】

《芥川龙之介鼻》读后感

《芥川龙之介鼻》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于1910年创作的一篇小说。这个标题充满了神秘感,并且与一个人的面部特征,鼻子,相关联。通过阅读这篇小说,我被芥川龙之介独特的写作风格所吸引,并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意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芥川龙之介鼻》以一个奇特的故事开始,讲述了一个叫高频寺鼻的中年人突然失去了自己的鼻子。这个鼻子奇迹般地消失了,而故事接下来却揭示了这个失去鼻子的中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挣扎和痛苦。高频寺鼻由于失去了自己的鼻子,被社会和他人视为怪物,在职场和社交场合都备受歧视和嘲笑。在这个社会中,鼻子被认为是一个人地位和声望的象征,高频寺鼻失去了鼻子,也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与价值。他感到自卑、孤立和绝望,但在这一切背后,却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主题。

通过高频寺鼻失去鼻子的遭遇,芥川龙之介向读者抛出了关于身份认同和人性的深刻问题。鼻子作为一个人身体的一部分,本应仅仅是表面上的外貌特征,但在小说中,它承载着那么多压力和期望。我们不禁想问,一个人的价值难道只是因为他的外貌吗?这个世界是否存在着对那些不符合社会期望的人的压迫和歧视?通过这个寓言般的故事,芥川龙之介向我们提出了这些困惑的问题。

除了主题,小说还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芥川龙之介的描写充满了细节和画面感,给了读者一种沉浸式的感受。例如,在描述高频寺鼻被发现失去鼻子时,作者用大量的形容词描绘了周围人的惊慌和惊奇,使得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一幕。此外,芥川龙之介通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描写来展示他的痛苦和内心冲突,这种细腻入微的刻画使得故事更加真实感人。

《芥川龙之介鼻》让我不禁反思了社会中对外貌的过于重视。它提醒我们应该超越外貌,去关注一个人真正的内在。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无论他们的外貌如何。此外,这个故事还向我展示了一个人的自我认同对自信和幸福的重要性。高频寺鼻之所以感到痛苦和绝望,并不是因为他失去了鼻子,而是因为他迷失了自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找到自己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芥川龙之介的《芥川龙之介鼻》是一篇充满深意和思考的小说。通过它,我不仅体验到了芥川龙之介独特的文学风格,也对社会对外貌的过于重视和一个人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思考。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并且我们的价值不应该仅仅取决于外貌。《芥川龙之介鼻》不仅仅是一篇小说,它更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寓言,给我们提供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重要洞察。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6】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重要作家,短篇小说巨擘,也是当时新思潮文学流派的柱石。他的短篇小说并不像我们所熟悉的众多短篇小说那样有个完满的结局,而往往给读者带来的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也正是芥川龙之介之所以被称为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鬼才的重要因素之一。《罗生门》里发生的故事就好像是大千世界中截取的一个小小片段,实质平常所见的事情,却在特定的环境下放大来看竟显得如此这般的丑恶与突兀。

主人公设定为一个刚被主任辞退出来的家将。本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人,当他面临衣食不足的窘境时,他心中萌生了一个的念头“倘若不择手段的话”。来到这罗生门时,这个念头仅仅是一个“倘若”,事实上他是没有这样的勇气与魄力的,他毕竟只是一个良民,连他自我也对自我是否真能够“走当强盗的路”而产生了怀疑。当他来到门楼上,看到那个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的时候,他的正义感告诉他无论如何,在雨夜罗生门上拔死人头发已经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于是刚才那些“当强盗”的念头消失了,他上前抓住那个老太婆,就像每个正义英雄在遇到邪恶反派时会做的那样。老太婆害怕了在要给自我开脱时,她告诉了家将关于她拔头发是为了做假发,及被她拔头发的女人其实生前也是干过坏事的。

作者在《罗生门》中细腻的描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

从性本“善”到最终的恶,过程中看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转变,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内心的懦弱。人们相信正义鄙视邪恶,在现实中却不能坚持正义,并存侥幸心态为自我的软弱找借口,最终屈服于邪恶且不自知。人性的丑恶在这本书里被淋漓的刻画,我们看到的故事如同被人一件件撕扯下了外衣一样,狭隘、自私、卑鄙,人们不想也不敢直视的东西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7】

人性本恶唯恕而已

——读《罗生门》有感

翻开这一页,我们面对的是深恶痛绝,令人不快。

罗生门,因为感到很熟悉的一个词语,所以在图书馆看到的时候,便将它借回来,很好奇它写的是什么内容。结果,我遇到了我眼中最烦人的主题之一:挖掘人性的黑暗。

这本书分为两个内容,前面是作者写的**集,后面是作者的一些评论,都将人心中深深隐藏的黑暗明明白白的表述出来了,无所遁藏。书上的一字一句,仿佛都在说着:“人性本恶,人生来便有七大原罪:

愤怒,嫉妒,贪婪,懒惰,欲望,暴食和傲慢。

每一篇**都能感受到作者置身之外的冷静,他通过奇思妙想想将一个个故事凝结于笔端之下,将人性的丑恶冷冰冰地剖白于天下。**中时时刻刻都有着作者本人的存在,让人无法忽视,让人无法沉迷于故事中,只能随着文字,跟着他的步骤去欣赏这篇**。人内心的欲望、良知、利益与纠结,就这样被他玩弄于笔端。

这几篇**内容含蓄却深刻,构思严整缜密,立意独辟蹊径,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不愧其“鬼才”之名。

书后面的一部分——《侏儒警语》——写的是一些评论,林林总总,涵盖了人生、道德、艺术、政治等等一些方面,篇幅都不是很长,但每一个字都在对人性恶意的赤裸裸的揭示和冷冰冰的剖析。读到每一个字,人们的背都凉了,心禁不住发抖,灵魂开始蜷缩起来。

是的,人性本恶,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愤怒,嫉妒,贪婪,懒惰,欲望,暴食和傲慢。这是人类的原罪。这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罪恶。

正因为如此,因为我也是一个人,所以在认识到这些原罪之后,恐怕我也有这样的原罪,讨厌别人的原罪。

我讨厌这种**的题材,并不是我不能与作者写下的故事产生共鸣,也并不是我不相信人性会有那么多的恶意,只是无法直面在人性在冷冰冰的剖析之后自己的内心。所以,我更喜欢温馨的文字,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要相信人性的善良。

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引导我认识到人性的丑陋,也让我认识到人性中的纠结之处。虽然不多,但也让我看到人性善良与恶意斗争的一面。人性的恶意与善意的纠结,也更加让我全面地认识人性,所以啊,即使害怕、厌恶,但是最后的最后,我所能想到的也唯有宽容与饶恕。

人是万物的灵魂。一只手可以做任何事,一个人的思想可以带来任何事。然而,当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后,人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人类有了人性,无论是恶意的还是善良的。我们不能害怕和厌恶我们的原罪,这和我们的影子一样荒谬。

我们所能做的唯有接受所有的罪,接纳所有的人,即所谓的“恶其罪,不恶其人”。

最后,我只想说:人性是**的,只有宽恕。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8】

《鼻》是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这部小说通过虚构一个严重畸形的鼻子脱离主人的奇幻故事,表达了对自我认同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探讨。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克莱门特的年轻医生,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鼻子竟然在一天早上离开了自己的脸,变成了一个有独立思想和行动能力的人形鼻子。克莱门特惊恐万分,试图找回自己的鼻子,却陷入了一系列离奇、笑料和荒谬的事件中。鼻子对主人的自负、虚荣和压迫态度感到厌烦,决心独立生活,展开了一系列与主人斗争的故事。


通过这个荒诞的故事,芥川龙之介探讨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主人公克莱门特虽然是一个医生,却表现出极度的虚荣和自我膨胀,以至于连自己的身体都无法控制。而鼻子的离开也讽刺了社会上一些自以为是、自大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忽视他人感受、只顾自己利益的人。芥川龙之介通过这个奇怪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一些缺陷和社会问题,引发了读者对自我认知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在这个故事中,鼻子最终回归到克莱门特的脸上,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改变了。鼻子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主人的附属品,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与主人可以平等相处。而克莱门特也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和自大是多么可笑和荒谬,他对自己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通过这一转变,芥川龙之介告诫读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过于自负和自大,要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鼻》是一部充满荒诞和幽默的小说,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思考。芥川龙之介通过虚构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一些弱点和社会的一些问题,引发了读者对自我的思考和对社会关系的反思。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也给予人们深刻的启示,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和深思。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9】

《罗生门》的故事取材自平安时代的故事集《今昔物语》,其小说内的时代背景也是平安时代末期,芥川龙之介以古材写今事,将一幅人间炼狱般的场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内容充斥着对社会风气的讽刺和对人类善恶观的思考,道出了一个生存需求的“无奈”。

小说开篇就写道:

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在等待雨的过去。

空旷的门楼下,除了他别无旁人,只有一只蟋蟀伏在红漆斑驳的粗圆的桂木门柱上。

寥寥数语,就将一股浓重阴翳的气氛描绘了出来,漆红的粗圆的桂木门柱与伏在上面渺小的蟋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罗生门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

之后小说对罗生门为什么变得如此破败进行了解释:原因是京都连年遭灾,天灾人祸不断才至于此,原本热闹的朱雀大路变得人迹罕至,盛金箔银箔用的木箱也变得如柴火般廉贱。

日暮之后,这里更是犹如一座鬼城,狐狸作窝,乌鸦觅食,强盗流窜,死尸遍地。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落魄的仆人,望着沉沉的黑夜,孤寂的等待着,他被大雨困在罗生门前,身后罗生门更是像一座修罗殿一般可怖。

被雇主辞退的仆人无处可去,纵使雨停了他也不知道该往何处生存,为了寻一个过夜的地方,他被逼无奈进入了罗生门内。

罗生门如传闻的一样,死尸遍地,充斥着“恶”,仆人进入罗生门是受迫于这个黑夜,在罗生门内的选择则是他自己做出了选择。

他意外的在尸横遍地的阁楼上发现了一个老妪。老妪满头白发,又瘦又矮,正在一具死尸头上一根一根地拔着头发,仆人不明所以,也不知该将老妪的行为归为善还是恶。

他出声质问老妪为何如此,老妪却对他说:只是想取这女尸的头发做个发髻,倒腾些假发生意。

这时仆人的心中升起了一丝憎恶与轻蔑的情绪,因为仆人之前对于生存的抉择,是做一个强盗还是活活饿死,他一直在犹豫,出身于大户人家,纵使他已经被解雇,但他认为自己还是应该比强盗要高尚一些的,此时看到了老妪的行为,内心的鄙夷不免油然而生。

老妪见其露出这样的表情,就又对他说:这具尸体生前也曾把蛇切成段晒干当成鱼干卖给禁军军营,在大家看来也是缺德事一桩,但是自己不觉得这是缺德事,无非都是为了生存,就像自己现在拔她的头发一样。

仆人听完了老妪的叙述,思考一番后,内心也仿佛得到了答案一样,他粗暴地上前推到老妪并抢走了她的衣服,他说:自己同样是为了生存。

人的本性暴露无遗,仆人也在生存的需求面前做出了选择。

小说的结尾写道:

过了好一会儿,死一样倒着的老太婆才从死尸中撑起裸体,发出不知是呓语还是呻吟的声响,借着仍在燃烧的火光爬到楼梯口,垂下短短的白发朝门下张望。外面,唯有黑洞洞的夜。

仆人的去向,自然无人知晓。

此时的老妪已经和这里的死尸没有区别了,作恶者自有更恶者惩罚,死去的女尸是这样,苟且偷生的老妪是这样,夺门而出的仆人也一定是这样的结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强者怯懦,挥刀向更强者,弱者怯懦,却挥刀向更弱者。

我对这段结局的理解是,它既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悲观情节,对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感到深深的绝望,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心中尚存的一丝希望。

外面只有黑洞洞,不知何时会亮的天,以及无人知晓去向的仆人,结局的不明朗更容易令人产生遐想,在这个黑夜里不知还有多少人会失去生命,又有多少人会放弃信仰沦为强盗,我们无从推测,但是我们知道天总是会亮的,雨总是会停的。

人生善恶一念之间,罗生门好比是人间和地狱间隔的一扇门,地狱之门只需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理由便会为你打开,当生存成为第一需要的时候,人便沦为了兽。

芥川龙之介借这个故事批判了社会上自私的利己主义,也写出了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上生存之艰难,这让我想到了《狂人日记》,同样也写出了社会吃人的本质,人在黑暗的夜色下分不清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在满是“吃人”的历史上也分辨不了其他的字眼。

关于小说的感受就写到这里了,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社会的人们对黑夜的心得理解更加丰富了,只是更容易迷失在追逐光芒的路途中,错付了光。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10】

山药粥解读:习惯了当一只任人凌辱的丧家之犬,唾手可得的幸福反而使人心生不安。

五品是一只任人凌辱的丧家之犬,被同行欺负,被小孩看不起,可无奈性格软弱,别人闹得再凶,自己嘴里也挤不出一句怨言,人怂志短,最大的愿望就是饱餐一顿山药粥,幸运的是,他突然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饱食山药粥这个执念让他跟着利仁跋涉到敦贺。

到了可以吃到山药粥的前夜,温暖的床榻,加上几杯酒带来的醉意使他感觉梦幻,唾手可得的幸福使他心生不安,像他这样的人,只会去讨好别人,根本没有自己追求幸福的能力,明天喝完药粥,他又得重新上路,继续以前那样的生活,施予的幸福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如果人没了想法,只是一天跟着主人的狗,明天的生活全得靠着别人施舍,就像路上遇到的狐狸,行动物之道,却要替人办事,即使别人施予它药粥,也不假思索去吃,狐狸吃肉,却要违背本性,就像五品作为人,却违背本性因他人而活,人若舍弃了自由意志,真正的幸福便遥不可及。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11】

谈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无人不晓。它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颚下。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艺儿从脸中央茸拉下来。

内供是内供奉的简称,也叫内供奉僧,侍奉主佛的僧侣。

内供已年过半百,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直到升作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当然,表面上他也装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样子。不仅是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应该专心往生净土的和尚,不宜惦念鼻子,更重要的还是他不愿意让人家知道他把鼻子的事放在心上。平素言谈之中,他最怕提“鼻子”这个词儿。

内供腻烦鼻子的原因有二:一个是因为鼻子长确实不便当。首先,连饭都不能自己吃。不然,鼻尖就杵到碗里的饭上去了。内供就吩咐一个徒弟坐在对面,吃饭的时候,让他用一寸宽两尺长的木条替自己掀着鼻子。可是像这么吃法,不论是掀鼻子的徒弟,还是被掀的内供,都颇不容易。一回,有个中童子来替换这位徒弟,中童子打了个喷嚏,手一颤,那鼻子就扎到粥里去了。这件事当时连京都都传遍了。然而这决不是内供为鼻子而苦闷的主要原因。说实在的,内供是由于鼻子使他伤害了自尊心才苦恼的。

中童子是寺院里供使唤的十二三岁的童子。

池尾的老百姓替禅智内供着想,说幸亏他没有留在尘世间,因为照他们看来凭他那个鼻子,没有一个女人肯嫁给他。有人甚至议论道,他正是由于有那么个鼻子才出家的。内供却并不认为自己当了和尚鼻子所带来的烦恼就减少了几分。内供的自尊心是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他是不会为娶得上娶不上妻子这样一个具体事实所左右的。于是,内供试图从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来恢复自尊心。

他最初想到的办法是让这鼻子比实际上显得短一些。他就找没人在场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照镜子,专心致志地揣摩。他时而觉得光改变脸的位置心里还不够踏实,于是就一会儿手托腮帮子,一会儿用手指扶着下巴额,一个劲儿地照镜子。可是怎么摆一弄鼻子也从不曾显得短到使他心满意足。有时候他越是挖空心思,反而越觉得鼻子显得长了。于是,内供就叹口气,把镜子收在匣子里,勉勉强强又对着经几诵他的【观音经】去了。

内供还不断地留心察看别人的鼻子。僧供经常在汕尾寺讲道。寺院里,禅房栉比鳞次,僧徒每天在浴一室里烧澡水。这里出出进进的僧侣之辈,络绎不绝。内供不厌其烦地端详这些人的脸。因为哪怕一个也好,他总想找个鼻子跟自己一般长的人,聊以自一慰。所以他既看不见深蓝色绸衣,也看不见白单衫。至于橙黄色帽子和暗褐色僧袍,正因为平素看惯了,更不会映入他的眼帘。内供不看人,单看鼻子:鹰勾鼻子是有的,像他这号儿鼻子,却连一只也找不到。总找又总也找不到,内供逐渐地就懊恼起来。他一边跟人讲话,一边情不自禁地捏一捏那尊拉着的鼻尖,不顾自己的岁数绊红了脸,这都怪他那惆怅的情绪。

最后,内供竟想在内典外典里寻出一个鼻子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好排遣一下心头的愁闷。可是什么经典上也没记载着目键连和舍利弗的鼻子是长的。龙树和马鸣这两尊菩萨,他们的鼻子当然也跟常人没什么两样。内供听人家讲到震旦的事情,提及蜀汉的刘玄德耳朵是长的,他想,那要是鼻子的话,该多么能宽解自己的心啊。

震旦是古代印救对中国的称呼。

内供一方面这么消极地苦心自一慰,另一方面又积极地想方设法要把鼻子弄短,在这里就无须赘述了。他几乎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他喝过老鸹爪子汤,往鼻头上涂过老鼠尿。可是不管怎么着,五六寸长的鼻子不是依然耷一拉到嘴上吗?

一年秋天,内供的徒弟进京去办事,从一个熟捻的医生那里学到了把长鼻子缩短的绝技。那位医生原是从震旦渡海来的,当时在长乐寺作佛堂里的供奉僧。

内供跟平日一样装出对鼻子满不在乎,偏不说马上就试试这个办法。可同时他又用轻松的口吻念叨着每顿饭都麻烦徒弟,未免于心不安。其实,他心里是巴望徒弟劝说他来尝试这一办法。徒弟也未必不明白内供这番苦心。这倒也并没有引起徒弟的.反感,毋宁说内供用这套心计的隐衷似乎赢得了徒弟的同情。于是,他苦口婆心地劝说起内供来。内供如愿以偿,终于依了这番热心的劝告。

办法极其简单,仅仅是先用热水烫烫鼻子,然后再让人用脚在鼻子上面踩。

寺院的浴一室照例每天都烧水。徒弟马上就用提桶从浴一室打来了热得伸不进指头的滚水。要是径直把鼻子伸进提桶,又怕蒸气会把脸(火通)坏。于是,就在木纸托盘上钻了个窟窿,盖在提桶上,从窟窿里把鼻子伸进热水。惟独这只鼻子浸在滚水里也丝毫不觉得热。过一会儿,徒弟说:“烫够了吧。”

内供苦笑了一下。因为他想,光听这句话,谁也想不到指的会是鼻子。鼻子给滚水(火通)得发一痒,像是让屹蚤咬了似的。

内供把鼻子从木纸托盘的窟窿里一抽一出来之后,徒弟就两脚用力踩起那只还热气腾腾的鼻子来了。内供侧身躺在那里,把鼻子伸到地板上,看着徒弟的脚在自己眼前一上一下地动。徒弟脸上不时露出歉意,俯视着内供那秃脑袋瓜儿,问道:“疼吗?医生说得使劲踩,可是,疼吗?”

内供想摇摇头表示不疼。可是鼻子给踩着,头摇不成。他就翻起眼睛,打量着徒弟那脚都皴了,用慢怒般的声音说:“不疼。”

说实在的,鼻子正痒痒,与其说疼,毋宁说倒挺舒服的呢。

踩着踩着,鼻子上开始冒出小米粒儿那样的东西。看那形状活像一只拔光了一毛一囫囵个儿烤的小鸟。徒弟一看,就停下脚来,似乎自言自语地说:“说是要用镊子拔掉这个呢。”

内供不满意般地鼓起腮帮子,一声不响地听任徒弟去办。当然,他不是不知道徒弟是出于一番好意的。但自家的鼻子给当做一件东西那样来摆一弄,毕竟觉得不愉快。内供那神情活像是一个由自己所不信任的医生来开刀的病人似的,迟迟疑疑地瞥着徒弟用镊子从鼻子的一毛一孔里钳出脂肪来。脂肪的形状犹如鸟羽的根,一拔就是四分来长。

错了一通之后,徒弟才舒了一口气,说:“再烫一回就成啦。”

内供依然双眉紧蹙,面呈温色,任凭徒弟做去。

把烫过两次的鼻子伸出来一看,果然比原先短多了,跟一般的鹰勾鼻子差不离。内供边抚一摸一着变短了的鼻子,边腼腆地悄悄照着徒弟替他拿出来的镜子。

鼻子——那只耷一拉到颚下的鼻子,已经令人难以置信地萎一缩了,如今只窝窝囊囊地残留在上唇上边。上面满是红斑,兴许是踩过的痕迹吧。这样一来,管保再也没有人嘲笑他了。——镜子里面的内供的脸,对着镜子外面的内供的脸,满意地腴了腴眼睛。

可是那一整天内供都担心鼻子又会长了起来。不论诵经还是吃饭的当儿,一有空他就伸出手去轻轻地摸一摸鼻尖。鼻子规规矩矩地呆在嘴唇上边,并没有垂下来的迹象。睡了一宿,第二天清早一醒来,内供首先一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鼻子依然是短的。内供恰似积了抄写【法华经】的功行,心情已经多年不曾感到这么舒畅了。

然而过5”两三天,内供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有个武士到池尾寺来办事儿,他脸上摆出一副比以前更觉得好笑的神色,连话都不正经说,只是死死地盯着内供的鼻子。岂但如此,过去曾失手让内供的鼻子杵到粥里去的那个中童子,在讲经堂外面和内供擦身而过的时候,起先还低着头憋着笑;后来大概是终于憋不住了,就噗哧一声笑了起来。他派活儿给杂役僧徒的时候,他们当着面还毕恭毕敬地听着,但只要他一掉过身去,就偷偷笑起来,这样已不止一两回了。

内供最初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相貌变了。然而光这么解释,似乎还不够透彻。——当然,中童子和杂役僧徒发笑的原因必然在于此。同样是笑,跟过去他的鼻子还长的时候相比,笑得可不大一样。倘若说,没有见惯的短鼻子比见惯了的长鼻子更可笑,倒也罢了。但是似乎还有别的原因。

内供诵经的时候,经常停下来,歪着秃脑袋喃喃地说:“以前怎么还没笑得这么露骨呢?”

这当儿,和蔼可亲的内供准定茫然若失地瞅着挂在旁边的普贤像,忆起四五天前鼻子还长的时候来,心情郁闷,颇有“叹今朝落魄,忆往昔荣华”之感。可惜内供不够明智,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当然,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说得夸大一些,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于是,虽说态度是消极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内供尽管不晓得个中奥妙,然而感到不快,这无非是因为他从池尾的僧俗的态度中觉察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内供的脾气日益乖张起来了。不管对什么人,没说上两句话就恶狠狠地责骂。最后,连替他治鼻子的那个徒弟,也背地里说:“内供会由于犯了暴戾罪而受惩罚的。”那个淘气的中童子尤其意他生气。有一天,内供听见狗在狂吠不止,就漫不经心地踱出屋门一望,中童子正抡起一根两尺来长的木条,在追赶一只瘦骨嶙嶙的长一毛一狮子狗。光是追着玩倒也罢了,他还边追边嚷着:“别打着鼻子,喂,可别打着鼻子!”内供从中童子手里一把夺过那根木条,痛打他的脸。原来那就是早先用来托鼻子的木条。

鼻子短了反倒叫内供后悔不迭。

一天晚上,大概是日暮之后骤然起了风,塔上风铃的嘈音传到枕边来。再加上天气一下子也冷下来了,年迈的内供睡也睡不着。他在被窝里翻腾,忽然觉得鼻子异乎寻常地痒,用手一摸,有些浮肿,那儿甚至似乎还发一热呢。

内供以在佛前供花那种虔诚的姿势按着鼻子,嘟囔道:“也许是因为硬把它弄短,出了什么一毛一病吧。”

第二天,内供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醒了。睁眼一看,寺院里的银杏和七叶树一一夜之间掉光了叶子,庭园明亮得犹如铺满了黄金。恐怕是由于塔顶上降了霜的缘故吧,九轮在晨曦中闪闪发光。护屏已经打开了,禅智内供站在廊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就在这当儿,内供又恢复了某种几乎忘却了的感觉。

他赶紧伸手去摸鼻子。摸一到的不是昨天晚上的短鼻子了,而是以前那只长鼻子,从上唇一直垂到颚下,足有五六寸长。内供知道自己的鼻子一一夜之间又跟过去一样长了。同时他感到,正如鼻子缩短了的时候那样,不知怎地心情又爽朗起来。

内供在黎明的秋风中晃荡着长鼻子,心里前南自语道:“这样一来,准没有人再笑我了。”

芥川龙之介读后感【篇12】

《芥川龙之介鼻》读后感

《芥川龙之介鼻》是一部讽刺小说,具有浓厚的幽默和讽刺意味。这个故事以一个异样的鼻子为中心展开,通过描述这个鼻子给主角田村铁之介带来的身份认同危机和社会压力,展现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伦理的虚假。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意。

首先,小说中的田村铁之介这个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身份认同的焦虑和社会压力的力量。在小说中,田村铁之介一直觉得自己的鼻子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不匹配,他认为自己是个低下的地位和身份的人,而他那高大的鼻子是不应该存在的,因此他真切地感到了自卑和焦虑。这种对身份的焦虑和对不和谐的渴望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共鸣点,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这真实而深刻。

其次,小说通过对社会伦理的讽刺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虚伪。故事中的田村铁之介最后发现他那个鼻子从一开始就是假的,这个发现让他彻底失去了身份认同的依据。而更讽刺的是,社会上的人们对他的态度随着他的鼻子的不同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不满和冷漠到最后的仰慕和狂热。这种变化不仅揭示了人们对外貌的极度关注和拜金主义的本质,同时也暴露了社会伦理的虚假和道德的崩溃。作者通过对外貌和社会压力的揭示,让我们思考人性中的虚伪和弱点,同样也让我们反思社会伦理的真实与虚假。

最后,小说在幽默的基调中隐含了一种对人性的启示。通过对田村铁之介一次次追逐自己鼻子的过程的描写,作者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然而,最终的结局却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奢求一切都完美无缺,也不能追求别人对我们的认同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我们要用真实的自己去追求自己的内心真正的渴望,而不是拿外貌和社会定位来衡量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幽默却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外貌和社会地位的过度追求,并鼓励我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综上所述,《芥川龙之介鼻》是一部富有深意的讽刺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田村铁之介和他的鼻子的描写,小说揭示了人们对身份认同和社会压力的焦虑,对社会伦理的虚假和人性的弱点进行了讽刺,同时也在幽默中给人们以启示,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外貌和社会地位的过度追求。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