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谈话记录咋写好

谈话记录咋写好

发表时间:2024-09-26

谈话记录咋写好。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1

一、从作者入手,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出示几段话请学生来读:

a我年届七十,有机会又读了一遍安徒生童话,颇有以前没有过的感受。因此我深深领悟到,安徒生童话真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书。(任溶溶)

b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虽然他并不经常给你一个甜蜜蜜的大团圆──而是让女孩点完所有的火柴冻死,让锡兵为了得不到的爱情甘心熔化,让小人鱼化成美丽的海水泡沫,让刚刚爱上公主的.穷人失手烧掉自己的飞箱──但掩卷之后,我们觉得他的童话世界仍然充满了善良和爱,充满了感动和美。

c丹麦大物理学家奥斯忒看到了安徒生的才能。他对安徒生说,如果他的长篇小说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话将使他不朽。

d列夫?托尔斯泰曾意味深长地问高尔基:“你读过安徒生吗?我读过,十年前,我没读懂,十年后,我终于读懂了,他很孤独,非常孤独!”

e我相信,用生命写作的作家无论多稀少,安徒生都是其中一个,他的生活、经历、情感、血液、梦想……一切都在文字中,这使得他的童话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儿童和成人的世界里都广受欢迎。仅此一点,就可以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童话作家和安徒生区别开来。

1、关于安徒生,你了解了什么?

2、关于安徒生,你不解什么?

二、从故事走近安徒生

1、简介《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2、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四、检查朗读,听写生字。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2

一、导入:闭上眼睛听雷雨的声音,引出课题

二、预习:

自己读读课文,那几段是写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

(教师的语言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的任务。)

三、检查预习:

1-34-67-8

读了课文,你明白是一场怎样的雨?

四、默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句子写雨下得很大?能够用横线画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好习惯,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生:第五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树房子都看不清了。用因为所以说说。

生:因为……所以

师:还有谁会说?

生:因为雨下在窗户上,所以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

师:你会说吗?跟你的同桌说一遍。

很多小朋友这天很能干,一说好就坐好了。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错,很简洁,也很有效)

还有哪句话写出了雨很大?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师:你明白什么?

生:哗哗哗,说明雨很大

师:我仿佛看见有人用脸盆在倒水。谁能读出雨很大的感觉?

生:读

师:谁能读得更大一点?更急一点?

生:读

师:我们一齐读读好吗?(老师读第一个“哗”,女同学、男同学分别读第二第三个)

五、学习第一段:大自然会告诉我们一些现象,默读1-3小节

1、默读:找找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2、交流:云——压

结合写“压”:你写的时候会注意哪点?---竖撇点

老师示范,点明写字的要求:抬头

(老师示范的时候学生自己在写,没有到达示范的作用。呵呵,还要明确一点任务)

写好的同学想想,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它记住?

(怎样写,怎样记最好一齐教,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记。但是这是小节。)

怎样的云压下来了?(黑沉沉)

你能读一读吗?我觉得不够黑啊!

满天的乌云,说明什么?很多

学生:还有厚厚的云

师:很多、很厚、黑沉沉的云压下来,这时候是多么的闷呀?

出示:蝉为什么一点也不叫呀?(太闷了)

3、还有哪些也变了?——风

树枝会怎样乱摆?——摇来摇去歪了飘呀飘

大风还会吹到什么?——灰尘蜘蛛

学习“蜘蛛”

(训练学生的说话潜力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低年级这很重要。会连贯的.表达,自然语文潜力就得到了提高。)

学习:垂——想象一下,蜘蛛是怎样逃走的?

还有什么表现?——闪电越来越亮(用竖线表示)

雷声越来越响(用圆圈表示)

大家能读出来吗?

(这个创意很搞笑,对于调节课堂的氛围很有好处。)

训练:把“渐渐”放到下面的句子中:

天黑下来了。

粉红色的花儿开放了,真美呀!

太阳像个大火球,浅水洼中的水干了。

4、积累:学习下雨的词语:乌云密布等

六:下课

总体感觉:

1、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楚,思路明晰

2、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潜力的培养。如:说话、想象等

3、教师本身的素质很好,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指令明确

推荐:

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不错的,但是缺乏“主体性”:学生自己的学习、创造性的表现,这一类的东西很少。为什么?因为老师引导、指引、指令性学习行为过多了。也许这和低年级课堂教学特点有关。

在情景的营造上,学生是被动理解的,是不是能够创造一种互动的、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更快乐的学习。

当然,说说容易,做做难。听了阎春燕老师的课,还是感觉获益匪浅的。谢谢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3

执教班级:

一(13)班

执教时间:

20xx年4月26日

执教教师:

吴xx

听课教师:

赵xx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⑴下面这些词你能读准吗?开火车读。(出示)

着急,焦急,非常,一定,拍拍,翅膀,决心

⑵我们再来看一组描写小鸟的词语,你会读吗?指名读、齐读。(出示)

绿色,黄色,一闪一闪,羽毛,嘴巴,眼睛

【评:从分类认读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教者的巧妙用心,既巩固复习了旧知,又为下文学习小鸟是什么样子作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出示:这是一只()的小鸟。生自由读课文。

【评:抓住教学主线,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同时也让学生去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小鸟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出示: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一闪一闪的眼睛

指名读词组。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出了小鸟的样子,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非常可爱。

指名读,“非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个词吗?

再指名读。

【评:出示小鸟图,让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说、去思、去读,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读书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

(3)除了可爱,它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黑板句式)再去读一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指名说。

【评:再抓住教学主线,让学生中在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你们从第1自然段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

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给它食吃,给它水喝,可他一动也不动。

指导朗读:读出小鸟的伤心、孤独。自由练习。指名读。

【评: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说。

(2)出示:突然,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我抬头看去,原来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指名读。

“焦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和“着急”有什么不同呢?再读。指名说。师范读。指名说。

【评: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用同义词理解词义。同时不忘对同义词进行辨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出示句式: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

(出示句式:窗外也有一只鸟在叫唤,好像在说。)

想想如果你就是这只小鸟,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你会说些什么?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学习词语:心急如焚。(板书:心急如焚)领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

4、师引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此时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呢?你会怎么夸奖他呢?

5、出示:我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想,一定是小鸟的妈妈找孩子来了。

我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决心放它回家去。

轻声读读。你觉得哪一句读得最好,最能读出小男孩对小鸟的爱护,你就读哪一句。

【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6、他这么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为什么决心放小鸟呢?(指课题)

7、这时小鸟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飞回了广阔的天空,这时的小鸟又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指板书)

【评:第三次抓住教学主线,虽说是让学生说说此时小鸟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8、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爱护小动物,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9、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羽、非”。认读。

2、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非”。

“羽”不用老师教,相信你们也能写得很好。打开《习字册》,写吧。

【评:指导学习生字,先让学生比较,找出共同点,再重点指导一字,剩下的字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临写,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足之处是学生书写的时间少了一些。】

【评课】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吴琼恬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吴琼恬老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她的课,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将思维与语言得到了同步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所想、所感,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吴琼恬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阅读教学中,吴琼恬老师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能照顾暂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吴教师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吴老师给予他们鼓励、胆量,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四、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课文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4

一、导入

作者简介(教师介绍)

二、整体感知

重点字词的音、义。(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比较好。)

文中提到了哪些景物?作者着重写了哪些?

这些景物给人什么启示?

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我的点评:四个问题不是同一个理解层次的,应该让学生把写景的句子读一读。要把每一个问题做透,才能有层次的、水到渠成的完成文本的学习。思考:整体感知应感知到什么程度?

本文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总-分-总。分的三个部分都是前写物(景)后面感悟哲理,在这里应该让学生感悟到,从而为下面的解读服务。

三、研析课文

1、学生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的第一段。领读与齐读相间。

2、教师改写第一部分的123节,让学生比较。学生找出老师少写的句子。(教师如果要找关键的句子来品析,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直接提问。即:小白花是以怎样的姿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的`?)

3、哪些词语应该重读?有什么好处?

我的点评:这个板块把写作手法、朗读方法、文章的中心杂糅在了一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牵着鼻走,学得比较被动,没有生成,感觉课堂没有活水。这个板快就是让学生找出展现在眼前的图画美、分析精神之美、感悟哲理之美。第一部分教师领着学生学,第二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学使用摘书卡的形式学习,第三部分也可以用检测的形式来学习。思考:面对同样的结构的片段,应该怎样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有异?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的能力能有坡度的得到锻炼,使课堂越来越有活气?形式不同,侧重点不同。

4、依照此法学习第二、三片段。教师讲得太多太碎了。

四、拓展

写自然中的一物感悟哲理。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5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

1.

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 (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 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 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 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 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 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 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 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6

听课内容:几何题目讲评

形式:一节课讲了三道大题,都是以学生写,学生评改,老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的。

听教师:邱老师的教学风格很纯熟,指示清晰,看得出来是一位经验丰富非常优秀的教师。

下面讲讲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点。

1、简洁,简便。所以在同学讲了几种方法,迂回曲折之后要给予提醒,这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是有好处的。而且讲的学生声音太小,画线又多又乱,看着很不舒服。

2、用日常经验理解难懂的概念

邱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n边形的对角线有多少条。同学们想了一下,也做了许多猜想和演算,还是未能得出。邱老师运用“握手”的概念,说明“握手的时候,双方伸出手,但只算一次”,所以从一个角发出的a条对角线,应该要除以二。那么有n边形n个角,就应该是an除以2。那么一个角发出的a条对角线之前学生已经用图形推导过了是“a=n—3”,所以总的对角线数量应该是n(n—3)除以2。不过邱老师没有板书,所以有些学生只是听不一定能听得懂。

3、提醒学生步骤要明确,步步推导,不要缺少重要的部分。另外邱老师做的比较好的地方还在于他认真地走到学生中间,知道哪些学生在哪些步骤上出错,犯了哪种错误,能够点名说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也是非常好的地方。

邱老师作为级长,他的声音指示都是清晰易懂明白的,而且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照顾学生的感受,对激励学生,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听学生:数学困难真是困难。但是解决困难以后,却是非常快乐的。

1、直线思考,没有列举方法的可能性。

方法有很多,不应该是在给完一种方法之后才提出来。因为这不符合人的思维方式。人进行思考的时候,首先是观察,再寻找规则,进行运用,验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想的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当然考试的时候时间有限,找到一种方法就要匆匆用上。但是久而久之,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也就是思维定势。但事实上,题目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学生在遇到更有难度的题目的时候就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出现“卡壳”的情况。事实上,可以这样讲,在算面积的时候,我们有很多方法,要视乎条件而定。有……方法,这种要证的条件看起来有点多,我们先放一放。这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应该用这一种。好像有一种更为简单,而且特别,这种也不错。最后选择自己最好用的,最熟练的。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普遍的,就是思绪太乱,找不到头绪。觉得条件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比较好。这个时候就应该由繁入简,先把关系找出来,你是要找边的关系,还是角的关系,还是边角关系,心中要有数。

2、会运用规则,但不懂规则。

或者说是不能理解规则,更进一步,是不能用自己的话诠释规则。所有的同学都知道找对角线的总数要减去重叠的数目。但是并没有一位同学能联想到类似“握手”的诠释。这是一种类比的思维,也是我们人运用工具,学习规则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同学们好像沉浸在规则里,却把规则的推导,把规则到底是怎么来的给忽略了。就算不能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推导,用生活中的原理来做诠释也是一种好方法,千万不要舍近求远。这是针对解题的。如果你是学习,那当然可以慢慢来。

启示:

做数学题有点像在森林里迷路了。大家都在找路(观察、运用、验算)。有的人很快就能找到。有的人另辟蹊径,有的人利用工具(辅助线等等),有的人还在徘徊不定。但是大家都很急切,因为找不到出口,生存就成了难题(听不懂,意味着不会做,也就意味着成绩差,这是非常明显的,影响着自信,对自己产生怀疑)。

学语文就好像建房子。首先搭建一个架构,往里面放东西。多简单的居所也能住人,当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住豪华的大房子的。每一个人的房子风格各异。所以大家学语文不急,睡个觉,起床再装饰一下。刚开始大家都差不多,没看出哪个特别好,哪个特别差。(当然这是对于智力水平正常的同学来讲)

所以我看到很多学生做数学题,有的喜欢用铅笔,画了又擦掉。有的喜欢用黑色的水笔做标记,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有的简单的就动手指。我的建议是,便于区分,你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来做标记。或者把图拆解开来,画在旁边。一定要找最省力,最清晰地方法。你以为你日常所做的已经足够了,其实是不够的。因为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7

上课铃响后,学生还是比较吵闹,教师立刻采取措施——这堂课采取小组加分制,这决定今日小组作业的多少,放学的快慢;刚才第二小组坐的最端正,加三分。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齐齐读课题——“长相思”预备起。

2、“长相思”是词牌名。这首诗还是词,词又叫长短句,字数不对称,有长有短。

二、生字词

朗读古诗,回答诗中哪个字是多音字——“畔”

三、进入新课

1、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2、讨论中有什么问题

(学生):“风一更雪一更”什么意思?

(教师):哪个同学能够帮一帮他

除了这句不懂,还有什么不懂?好,都懂了,我来考考大家。

3、逐句品读

“风一更雪一更”,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天气是怎样样的?

(学生):当时下着鹅毛大雪……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

“山一程水一程”,读到这一句时,你能想象当时士兵们经历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是怎样样的,行军路上他们走过了什么地方

(学生):士兵们走遍了千山万水……山崖险峻,河上结冰,可是他们都没有放下。

(教师):还有其他表达吗?错了并不可怕,教师欣赏你开动脑筋。

这些环境描述都突出了什么——行军之难

当时诗人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可是行军之地仅有什么?

四、总结

本诗用了什么手法——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表达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

小练笔:假如你是纳兰性德,经历了行军之难。请你把当时行军的环境具体描述下来。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1、有效应用教具:小黑板。提前写好需检测词语,并背向学生。在适当时间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朗读。应用小黑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小组合作学生有充分准备。每组发放学习记录单,有利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听写词语。对大多词语进行听写,部分词语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拼音,让学生写词语。让学生动手书写,可检测学生是否到达会写的程度,对学生识字写字的本事起到了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8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

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

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③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9

一、 听课时间:

二、 授课老师:

三、 授课学校:

四、 授课年级:

五、 授课题目:《岳阳楼记》

六、 教学过程

(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解释对联的涵义。

(二)、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以往的作家所写的岳阳楼记进行对比。

(三)、导入

(四)、齐读课文

(五)、提问,这首诗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思想内容。

学生:(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什么意思?

(六)、自由讨论课文结构划分法。

文章有几个段落,怎样划分,划分的原因。

(七)、播放岳阳楼景色片段录像。(对岳阳楼的介绍)。

(八)、提问:为什么不写岳阳楼的盛况而刻画岳阳楼洞庭的烟波浩荡的景色,为什么这样选材。(选材要为中心服务)

(九)、解释“以物喜,以已悲”,人生有两种情景,提问“你赞同还是反对”,联系实际,“不为外物所动”表现了哪种品质。

(十)、忧国忧民之士,古往今来,有哪些人物。

(十一)、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背诵全文。

(十二)、作业:学习古人抒发感情的方式,写一点抒情文字。

七、 教学板书

岳 叙事作记缘由; 悲——阴 }

阳 范 描写景色 喜——晴 }以物喜,以已悲

楼 仲

记 淹

八、教学评析

(一)、是注重朗读感悟和背诵积累。这首词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感情丰富,教师没有一味的分解剖析,而是设计了充足的.朗读。以读会意,以读悟情。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当堂背诵,积累语言,真正作到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

(二)、是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感染学生如让学生观察画面,让学生观看课文录象,很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使教学生动而深刻。

(三)、是让学生收集课文的图片及对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是设疑,突出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10

授课教师:

xx

科目:

语文

听课时间:

xx课时

听课课题:

蜜蜂引路

听课地点:

xx班级

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样会引路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揭示课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二、自学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的读音

2、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景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用扩句法说一说。)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地去找。

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加点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听课评析:

课堂中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教学中,要把指导朗读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谈话记录咋写好 篇11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教学设计:

一、感受春天的寒冷

1、学生说春的字词,体会春天的美好。

2、找找课文中春寒的词语,读读说说给你的感受,再一次读好这些词。

3、找找课文中描写春寒的句子,读悟感受。

二、感受严寒中的温暖

1、找打动自己的句子。

2、步步深入读、悟。

3、充分谈自己的感受,及时的追问引导体会,悟后读。

4、动笔写写:如果你就是燕子,当你看到人们这样帮助你,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燕子专列开进学生幼小的心灵。

评析: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能及时的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和惑点,本节课执教的老师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学生感悟后能及时让他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板块与板块之间衔接较紧凑。

不足:政府如何帮助小燕子这部分理解还没有到位,对与学生的回答要有个整体的梳理,使层次更分明。小贝蒂那段的话与插图在教学时应交换顺序,让学生在感观图片中小贝蒂的形象后,再读文,可能学生的感受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