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师观后感(系列12篇)

教师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03

教师观后感(系列12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教师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好的电影可以激发我们浓浓的兴趣,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教师观后感 篇1

其次,要明确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如政治公众人物教材中四项技能的词汇和句子。借助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教师需利用多种手段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如书中倡导的利用单词图片等。

2、第二套大纲提供“智力背景”

在整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课外阅读和其他信息来源。他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

”,因而他竭力提倡教师“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阅读可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另一种记忆——不随意识记,它“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从而使人脑的识记能力更强。

其次,第二套大纲可为学有余力及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更为深奥的学习内容,这种“智力背景”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它是对基础部分的拓展。而这些“超大纲”的内容不仅受益于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也能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

更为重要的是,书籍可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产生极大的帮助。其一,形象鲜明、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课外读物使这些“后进生”也能对周围世界产生疑问,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其二,这些课外读物可使“后进生”感到惊奇和赞叹,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个建议真的给了我以个新的视角,坚定了我的信念:

激励“后进生”,治疗他们的“大脑萎缩症”,如写“让我感动的事”等,定能促进“后进生”的情感和学习。只有倾注了自己智慧、活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因而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必须得有“第二套大纲”的资源意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二、认真钻研教材资源

《给教师的建议》指出:“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在我们现今条件下,实现这第一套大纲的最佳途径是教材。

由此可见,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而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文本资源,是一种可变的、发展的、开放的文本资源。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各种教材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

1、重新编排原有教材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复习阶段,对pep教材进行系统地整理,使学生对教材又多了份新鲜感,激活了学生认知的兴奋点。如对色彩、动物、水果等进行分类总结,使教材重新激活,以省时、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应该做的是教材的建设和调试,而不仅仅是教材的实施。

2、合理使用多套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他对这个“智力背景”极为重视,他认为许多情况下学生对材料的不可理解是因为缺少“智力背景”。

因而本人认为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既需要强化pep教材,又需要合理性地选用其他各种教材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选材时,可选择与原教材相关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有新鲜感,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教材中,学生不仅可从大量阅读获得乐趣,而且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捕捉一定信息,更多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对学生的口语的书面表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适时引领学生资源

在第93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类似的观点随处可见:

“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如果有些人的思想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永恒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必为没有完成原课而深感遗憾。相反,对待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对于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要适时引领,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幸福的成长故事,使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之而更充实。

在我看来,新东方英语学校的成功,不仅在于知识传授的成功,更在于人们在教育中的鼓励和感染,更在于给人们带来成功的信心。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注重以学生为本,及时指导,抓住机遇,努力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给他们成功的愿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四、充分丰富教师资源

若教师具有极好的素养,那是最为难得的一笔财富。因此,教师要挖掘自己的资源,发现自己的亮点,充实自己。在第87号提案中,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

1、教材素养。具有教科书素养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深厚学科知识的人。他注重学生,能根据教学大纲(而不是课本)备课,感情丰富。

2、理论素养。教师要懂得去研究儿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近学生。

在这里我想我们在培训教师时是否也可以参考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不仅是自学或校外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在实践中帮助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3、语言素养。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时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不当表达而导致学生理解的偏差,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克服语言培养的问题,如自我录像语言跟踪、同伴帮助语言跟踪等。

以上教育素养是教师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学生敬佩的对象。同时,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开发自己的资源,比如利用师生之间的信息鸿沟,创设情景,像主持人一样采取自嘲或自恋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极其关注学以致用,强调实验、生产劳动等学习过程等,如“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再如他讲“光合作用”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学问,“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他把生活与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备课时努力找到能使“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课后带学生到田里去研究这些现象,进行实践证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在于它是“支持思想展翅翱翔的空气”,在于其“驾驭知识的情感”更加强烈了。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学生的生活资源更为宝贵。由于缺乏英语环境,我们的教师需要借助生活资源来创造情景,使英语教学更加有趣。如校园英语环境的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的创设等,都有利于学生自然习得语言,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只有充分开发这些生物资源,才能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这终生备课便是读书,以读书获取教育资源。是的,阅读可以获得两套教学大纲和丰富的教学大纲资源;阅读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成长;阅读可以丰富教师素养,开发教师资源;阅读可以了解社会生活,挖掘生活资源。

今天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获得了这些感想。今后,我将细细品味,丰富我的精神生活,点亮我的教育信念,照亮我的教育事业!

教师观后感 篇2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具有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

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读过这本书后,更觉得这句名言说得好: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比如,赏识教育。赏识教育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整个成功的教育思想中,它提醒我要时刻把赏识放在心里。

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同学,我们称之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浇灌,用爱心培养。教师要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学困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师也要善于为他们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引导他们,使他们获得成功。只要他们成功一次,他们就可能改变他们落后的面貌。所以赏识在转化学困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没有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失败时,当学生害怕尝试新事物而缺乏信心时,当学生正在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给学生一个微笑,告诉他:“你能做好,老师相信你……”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会感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而当学生产生什么事都来做的想法时,当学生学会认识第一个汉语拼音“a”时;当学生争先恐后地劳动时;当学生有一次作业得“优”时,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做老师的不要吝惜表扬,应该由衷地肯定学生的行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我为你的行为感到骄傲…… ”马卡连柯说:

“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

赏识教育使学生获得自由、快乐和舒适,回归课堂,回归自信、创造和成功,在师生之间架起沟通、理解和爱的桥梁。

又如《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

教师语言是一种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专业语言。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是指语言要文柔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调要和蔼可亲,使学生听完后有愉快的感觉,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

语言健康是指在使用语言时,要避免一切粗俗和低俗的下流行为。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素养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充满真情,爱什么,恨什么,赞美什么,反对什么。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讨论简明扼要,提纲诚恳;分析精辟透彻;画作描写清晰明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只有这样,语言才能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像春雨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才能把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凝聚在一起。

例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

怎么说?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教学对象是一群小学生。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

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了很多次,这对这些学生没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

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赞扬他的诚实和勇敢。我相信,如果他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他将来一定能做大事。

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

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每一次教学实践中都得到磨练。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

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更多的经验也有,比如,让孩子多读书,让孩子多去大自然,太多了,不一一列举在这里。总之,读过这本书后,我收获不少。古人云:

“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教师观后感 篇3

看《教师成长的秘密》可以使我平静下来,丝丝清凉的甘霖,也慢慢渗入,书的养分更加深入。看着目录,依稀回忆起每个部分里面作者所记载的事例。看完后,隐约能感受到作者的坚持、执着、志气、不服输的个性,十年磨一剑,最终从一个普通农村小学教师炼成了一个特级教师。

那么,这个特级教师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翻开书页,很快被跳入眼帘的序言中的“幸福在哪里”的诗篇深深吸引,序言竟也是朱永新写的,猜测着作者杨斌应该是位不简单的教育实践者,果然,循着字迹,看着既是感性又是理性的生动叙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为我敞开了新的视野,哎,好书读来是多么欢喜,欲罢不能……

其中有一节“那一枚优雅迷人的贝壳”,在探寻教育规律之美的话题中,杨老师用一句话“人类可以刊出一粒贝壳的魅力,但是栖息在贝壳里的生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贝壳形成这样的形状是为了给壳内的生命提供最佳生存环境。”巧妙比喻教育之美就是那没优雅迷人的贝壳,贝壳的真正价值在于给壳内的生命提供一个最佳生长环境,教育之美所最求的,就是让一个个生命个体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最佳空间和最佳环境。这个比喻真是巧妙而形象!我的眼前居然有一幅美丽画卷出现,我立刻感到爱意涌上心头的柔情,自己就是是那孕育珍珠的贝壳,我遵循着教育规律,我爱着我的学生,我呵护着他们,我的学生个个不同个性飞扬,他们幸福快乐,珠圆玉润。不是吗?教师的幸福感能和学生分离开来吗?他们幸福的成长,为师的才会有职业的幸福感啊!

那么孩子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作为老师你了解吗?有些老师或者家长总是试图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幸福评定标准,将孩子自己的观念替换掉,平日里不论在和学生谈话,还是和自己的孩子说教时,总也会说到,今天你们还体会不到我们的苦心,将来你们一定会感谢我们的。当追求规范和成绩至上的同时,把孩子们所有的幸福都消灭在了她们所谓的“爱”里了。这种外在的动力是难以维持孩子获得真正幸福的。

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因此当我们知晓教师职业的秘密,当我们学习做一枚优雅迷人的贝壳,无条件的爱学生,信任孩子并放弃完美主义,不违背孩子好动的本性的,多一些慷慨,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轻轻摸一摸孩子的头,给责任,看似付出很多,其实回报更多。责任,一种最智慧、最优美的投资。责任,能将我们的人生“最优化”。

教师观后感 篇4

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

20xx 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记得在读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倍觉晦涩,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拥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参透个中深意。就这样,求之不得购买的书被搁置在书架上。

20xx 年,我在学校科研处任副主任,因为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面临结题,学校安排我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这时,我又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打算从中寻找关于“志趣”方面的理论。一章一章地读,肯定读不下去,我就采取目录检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兴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对 “兴趣”做了详尽的描述,对写研究报告没多大用处。这一次成功地阅读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阁。

20xx 年,我调任教导处主任。20xx 年,学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学校组织了“相约星期二的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

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的理由,我开始每天一页或者两页逼迫自己去看。于是,这样的一些字眼开始在我的头脑里盘旋:第二套大纲、智力背景、思维课、思维训练、让知识活起来、阅读自动化等等。

老师们多以书中观点加经验感悟进行交流,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意义不大。后来,学校决定改变这样的方式,组织全校的读书会,由发展处冉泽明主任主持。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经验: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主持网络学院,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员必须提交当年三千字的阅读史方能加入,课程设置包括啃读经典书籍和文本解读,学员如果不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就会被自动除名。

于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也进入我们的耳膜。这是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干国祥老师经过数次研读,总结的苏式教学理论的精髓,即“生命在劳动/ 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责任感与意志力以及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 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简言之,生命是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这次还是没有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但就是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中,我又了解了其中很多观点。

20xx 年,我参加了长寿区读书会,共读的书目发生了变化,《给教师的建议》被放到了一边。

这几年,我先后读了《构筑理想课堂》《窗边的小豆豆》《静悄悄的革命》《第56 号教室的奇迹》《帕夫雷什中学》《学校是一段旅程》《教学勇气》《童话人格》《教育的目的》《构筑合宜的大脑》等等。这些书比起《给教师的建议》,浅显了许多,而且方便嫁接。比如我把《静悄悄的革命》里面关于“教研”的观点用于我校“教研文化”的建设,把“润泽的教室”的观点用于我的课堂教学。这些书籍里面最难读的《教学勇气》我也能耐着性子读完,从中深刻地理解到课堂上“聚焦伟大事物”和“发掘知识的魅力”的含义。

为什么几年后能沉下心来阅读?原来,《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初始阅读给了我一些营养元素,在我不知晓的情况下已经根植于我的大脑。

20xx 年开始, 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在周末养成了早的习惯 。随手拿起《给教师的建议》,可能是经过这几年共读生活的磨练,这时读起来感觉好理解多了。仅靠周末时间,这本书就被我重新阅读了一遍,仿佛是久别的恋人,每周末就陶醉在这美好的相遇里。

20xx 年的寒假,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在里面找寻到很多困惑问题的答案,也能与自己的教学管理和班级教学建立起联系。

比如,我发现学生虽然到了高年级,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于是,我在书里寻找答案,结合第62 章“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的建议,提出了20xx 学年度的教研主题“让思考在教室里回荡”。并摘取书上的建议,在20xx 年的开学会上做了培训。

诸如“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的”“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等富有启发的观点成为我思考课堂的利器。

发现学生课堂上缺少精彩的生成,我从书中获得答案,“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提出了“让惊奇、赞叹回归课堂”,这些理念让老师们的课堂在“思”的层面上有了可喜的变化。

学校一直提出要开发校本课程,但是一直不得要领,书的最后一章“系统化是思维之母”,让我茅塞顿开,“系统化也是课程之母呀!”

就这样,通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攀升;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希望通过这次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见《新教育之梦》)

整整八年,我才走近了这本书。什么时候,我才能走进这本书,岁月会给我见证!

教师观后感 篇5

今天我继续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仔细学习了其中的四、五、六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位教育大师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教育影响力。这主要源自他热爱阅读、用心发现、潜心研究、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也因此成就了他是这样一个知识渊博、想法超群、教法独特、手段新颖的世界著名教育家。

下面我还是从三方面谈谈今天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这就像盖一座楼房,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不管怎么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也无济于事,因为楼房始终处于由根基不牢而随时倒塌的威胁之下。

作为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学生构筑一个牢固的知识地基。教师不管教哪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必须了解其他年级的本学科教学大纲,注意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衔接、贯通。还需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知晓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等学科的教材,再了解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明白要使学生以后能顺利地学习,那么在自己任教的年级学生应当知道些什么。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基本读写能力。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读写能力的“骨架”。如果学生在小学里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思考,把好学生基本读写关。

二、“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这个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他教物理学科教了有吸引力的书籍。在教电流定则时,他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教材研究十分透彻,如果自己不热爱学习,潜心钻研,何来渊博的知识,又怎么能给学生推荐那么丰富、有趣的书籍呢?

三、对“学困生”的工作。

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应该没有哪一位教师不认同的。有些学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普通学生多出几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是司空见惯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他建议给每一个“学困生”挑选一些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书籍和文章,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教过名叫费佳的学生。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让我震撼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学困生补过课。平时我们每个教师都在忙于补差,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我才明白我们补课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是治标不治本。而真正应该让学困生阅读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越多,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教师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通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后我一定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文化、业务素养,做一个教育有心人。

教师观后感 篇6

最近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本书从教和学、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终身学习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读这本书使我认识到“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老师的爱是一滴露珠,即使枯萎的心也能醒来;老师的爱是融化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融化。”

这本书以生动的例子和哲学小故事的形式,引发了对教师和教育的深入思考。全书行文洒脱地叙述了八个专题,即做卓越的、幸福的、会育人的、会上课的、会当家长的、会培训教师的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培训,涵盖了教师的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写作、研修组织、家庭教育、魅力师训等,读来受益匪浅。

在本书中,“为人师表”不仅指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要为人师表,在衣着打扮、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方面,均要为人师表。学生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未来将被描绘成什么样的图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为人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

教师为人师表,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这样学生才能更全方位的发展。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中华民族延绵千年的优良传统。作为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有高度的涵养,就需要遵循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我们只有多读书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好书才能为自己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好读书我们才能感染学生读书的兴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一名知识功底深厚、教育观念、教法灵活的教师,在课堂上方能拔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曾看过一部电视剧,一位老者对一个年青的创业者说:“你要时刻提醒自己,除此以外,我一无所有!要多想想,今天,你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这一句话不正道出了一个真理吗?那就是要爱岗敬业,要有责任感。

要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也就是要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这平凡与平淡的背后,却蕴含着无限的艰辛以及丰富的内涵,这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进行持久不懈的探索。这就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深厚的热爱。

无论遇到挫折或障碍,永不放手,永不回头。

一代代卓越的教师,大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才成就其毕生追求并甘愿为之付出一切的教育事业,这中间最可贵的就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只有爱,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爱,才能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只有爱,才能肩负起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责任。

做老师要有三心,即爱心、童心、责任心。时刻把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事业、一种艺术,终身去研究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动心灵的教育过程。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把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经营,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会用心来和学生交朋友,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每天进教室前,扪心自问:今天,你要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准备引领他们走向**?

每天离开教室后,扪心自问:今天,带领孩子追求幸福有什么效果?孩子们是否都感到幸福快乐?

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我们也可以从工作中得到快乐。

我们应该学会在教育生活中做有思想的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幸福。教育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只要你注意挖掘和睁开眼睛,你一定会发现并拥有很多幸福。

教师观后感 篇7

在收到有用的建议后,我开始寻找中国教育向美国教育学习的地方,于是我开始研究美国中小学合作学习的几种模式。本章共有三种模式:第一,小组访谈模式。

小组面试是由斯坦开发的。他是教师资源中心的顾问。它可以用于熟人活动、组团、查泛读模式或组书报告模式。第二,拼图模式。拼图是一种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结构,在当中小学生把对老师提问的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并要交上去是,拼图是一个极好的用来检查理解、训练评估成效的方法,或者来做一个非正式的布置任务的需要。

第三、思考、配对、分享模式。该模式是一种简单而又很有好处的模式,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与改善对信息的保持,使用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学会从别人那里试着不接受他们的观点,在使他们的观点更大众化之前,学习者的信心改变了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少数的志愿者,提供班级中参与的途径,对于教师的好处包括增加了人物的时间。这对于学生的班级讨论质量也大有提高,师生都对于期待和注意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参加到班级讨论中来。

读过之后我想,合作学习不是仅在开公开课作秀时的时髦用语,而是实实在在的在美国课堂实行了近一个世纪,异质配对,拼图式小组,如何评价,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值得中国的课堂加以借鉴。

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作为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里面的建议与忠告值得我细细体会,我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能拥有别样的风采!

教师观后感 篇8

默认分类2009-11-22 20:14:33阅读1021评论0字体大小:大、中、小订阅0建议

1、 通过阅读,我觉得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通过阅读,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一名教师,要处处做一名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带动学生。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和句子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结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直接影响他们。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都强调自学生于言教的原则。他们要求学生做的是,老师首先要做,做的更好,更具示范性,无形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品德、行为,都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学生。

学生是一个高度模仿的群体。他们时刻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

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真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

明天,当我去校园的时候,我看见这个学生在草地上摘树叶。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

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2、 通过阅读,我有很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

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教师必须信任、尊重和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 ,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我们智障学生需要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

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对一等生严格要求,对二等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心引导。

教师观后感 篇9

据调查统计在对大学生进行店铺经营风格所考虑的因素问题调查中,发现有50%人选择了**便宜些,有28%人选择服务热情些,有30%人选择店面装潢有个性,只有14%人选择新颖多样。如图(1-5)所示

自制饰品是一种反传统的饰品消费方式,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饰品文化,很容易被我们的年轻女孩所接受。要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无私地把爱传播给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然,理解学生不应该体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

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师生之间有一种真挚的爱,有了爱,我想没有比这更有凝聚力的了。了解他们独特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总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对他们努力得肯定,以及学习的喜悦和成功。

当老师给学生一颗真诚的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爱和温暖时,学生的心就会融化在老师的爱中,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快乐地接受教育。

大学生对手工艺制作兴趣的调研

2、你大部分的零用钱用于何处?

三、做有思想的老师

年轻有活力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我们的diy店应该处理时尚,有独特的新奇感,这是我们年轻女孩的优势。

6。你买手工艺品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童心和爱是远远不够的。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很重要。***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

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仔细考虑这件事并非没有道理。当我们想到教书的日子,不就是缺乏思考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和听专家讲座时,只被***接受,很少主动思考。

这对于个人成长而言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因此在以后的学***经常问一下为什么?如何改进?

让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焕发新的色彩。

我相信没有最好的,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加强思考。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教师观后感 篇10

这个暑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在大学里学过一些教育理论,大部分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自从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我就觉得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这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一条条建议,让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很受启发。

很多人都说教师是很轻松的一个工作,每天两节课结束后就可以很轻松的下班了,但是真实的教师并不是这样的。教师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起早贪黑,并且还要时刻为学生操心。所以,在这本书中,我读了很多,学到了很多。我为教师的职业感到骄傲。

苏霍姆林是本书的作者,他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 是一本非常有益的书。书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让我感觉好像是有一位长者在向我传授经验,讲解道理,好似他想把他知道的所以传授给我,帮助我干好教师这个职业。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谈到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践案例和精彩的理论分析,其中不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的实例,有利于我们的教师开阔视野,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以下建议:如何让学生注意

作者以27个幼儿到草地上去参观,学生时常思想开小差,不集中注意力听他说话这个案例,引出了这条建议。

他说:“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为了能够控制注意力,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没错,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时刻跟着老师的思路,这样他也就有心思去掌握和消化新的知识。

而我认为,一堂课的好坏,生动与否,与教师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教师讲课时如果激发不出学生的热情,这节课可能就会是一节失败的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思考的那种热情,孩子们上这样枯燥的课会更加疲惫不堪,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总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必须努力备课。在教师的路途上,我们还任重而道远~林玲

教师观后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思考,不要死记!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的确,要思考,不要死记!多年的教学使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难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中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中主动探索,达到发展思维、学会思考的目的。

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是的,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会面对问题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教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们要记住学过的教材这么困难呢?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中,我发现学生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很难保存在记忆中。

不懂的东西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是啊!如果我们没有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识,学生就会很快的把我们教过的知识“还给我们”。

因此,让学生体验思维,教会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观后感 篇12

静心想想,每个人这一生都要走很长一段路,一路走来,你在意的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是更在意你是否到达的目的地?它也在爬升。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一步一步慢慢爬,而另一些人喜欢乘缆车?选择的路径不同,沿路看的风光自然不同。

因此,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关键是当你到达目的地时你更关心什么

在上班的路上,当被教育过或正在被教育的学生向我问好或父母向我问好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也许今天我对我的孩子没做什么。然而,只要我心中有爱,我就想把这份幸福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尚金岭____(省、市、区、县)第四初级中学

2014年10月

可,从而获得职业幸福感。

我经常给同事们这样讲,我们换位思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我们的抱怨就会少一些,宽容理解就会多一些。当学生成名时,我们可以实时体验幸福。我校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文艺表演

签发人:李贞签发日期:2014年3月2日

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

***这两篇文章中的这些句子让我对自己行为进行了一下反思,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总感觉给他讲过几遍了,他应该会了。

反省:我们不能用**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更不能用**学***解决方案来指导孩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不能够强迫学***种,应该用有趣的方式,激起孩子内心主动学***趣,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读管建刚《不做教书匠》有感

一场世界级的台球比赛,一位哲人“满齿不存,舌头犹在”的启示,管老师告诫我们:“立志如山,行道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只有不断锻炼柔弱的坚强,才能体会教育行走中的幸福。

面临风暴的货轮只有负重才最安全、内讧的中国人向老板提出:“要么平均分,要么大家都不加薪。”管老师深沉地呼唤:教育需要责任感,携着同伴的手共同行走,方可品位教育幸福的甘甜。

利用时间的能手——华罗庚、用好残边料角的时间——魏书生,管老师感慨:在终身学***代,把工作和学***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

只知砍树,不知磨斧的伐木工人必然又苦又累、从早晨一直到深夜不间断工作的学生,面对卢瑟福“你什么时间思考”的问题而无语,管老师呼吁:读书和教育实践结合形成思考,而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拿起笔吧,一个人如果***没,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你手中的笔谁也无法夺走。让我们享受写作思考的快乐吧!

沃尔玛的微笑、《窗边的小豆豆》,管老师让我们顿悟:教育在欣赏中微笑,只有发现学生的美好,在人性中微笑,在宽容处微笑,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才能享受相悦相长的幸福。

在整本书中,管老师用如此生动的文字和深情的呼唤,帮助年轻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教育斗争的力量,从而阐明教育生获得价值和幸福,以及如何去追求她??

化用周从刚老师的序做尾吧: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我很幸福,踏上了教育这条道路。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存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望无愧于天,不看不起人,二乐也;得天下之才与教育,三乐也。

”大意是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自信心。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

幸福是什么?自古有人只羡鸳鸯不羡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能够相扶到老,是幸福的;贫者举家共食一锅粥,你推我让,笑语满堂,其乐融融,是幸福的;处高堂者怀寂寥和忧戚;居陋室者时闻窗外梅花而心旷神怡是幸福的,幸福的概念有很多,老师的幸福是什么?

场景,会让年轻的心灵不再战抖,得到升华。

怀着阳光的心态和学生愉快相处,交流中多了一点人性味,少一点火药味;平等地、端端正正地看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去理解问题,在赏识和鼓励中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