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境界观后感13篇

境界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06

境界观后感13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境界观后感1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境界观后感 篇1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

    读完《教师的五重境界》,“格局”一词,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格局是什么?作者做了这样一些诠释:格局是一种观点和态度;格局是一种对自身的定位;格局是一种战略眼光;格局是我们生存的空间。

    格局跟什么有关?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格局与他的经历有关。从‘书香门第’‘将门虎子’来看,格局不可避免地有遗传的成分,而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可选择的结果。”“学校教育则是学生格局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格局也就是教师的格局,而学生的格局是由教师的格局决定的。”

    读到此处,不由得深思。作为教师,我拥有怎样的格局?如何改善教师自身的格局,来帮助学生提升其人生的高度?

    一、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

    如果教师能从学生格局出发,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对自身的一种定位。为学生读书,就要去读教育、教学类的好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

    关于教育类的好书,有这些好书值得一读:《教师的五重境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56号教师的玄机》《读书成就名师》《做最好的老师》《六项精进》《静悄悄的革命》《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时,明确了教师服务学生的定位;读《第56号教师的玄机》,被这位外国同行的敬业精神打动;读《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从陈大伟教授的案例写作指导中,学会了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中的案例做理性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以下这些好书给了我智慧与力量:《解读语文》《名作细读》《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蔡明讲语文》《王君讲语文》《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等。《名作细读》给我个性解读的勇气,《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给我写作教学方面的引领,余映潮老师的“80讲”给我教学细节的科学指导……读书时,我总会用铅笔在书上做批注,如果时间充裕,我就把读书心得成电子文档,发表在博客上。

    除为学生读书外,我们还应为自己读书。为自己读书,就是去读自己喜爱的、能充盈生命、让自身幸福的书。木心点评狄更斯的作品时,引用托尔斯他的话:“如果谁落在忧悒中,不妨试试:沙发、巧克力、狄更斯。”木心的说法不仅仅是幽默,更有丰富的人生趣味在其中,内心活力可以借助阅读这个渠道去取得。关怀理论大师内尔诺丁斯说:“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与日落……”王栋生老师读书很杂,更鼓励教师的非专业阅读,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

    每读一本书,就会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找到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为学生读书,其实是在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自己读书,可以不断更新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为改善学生的人生格局打好“底子”,开阔视野。教师读书,为生为己,乐在其中。

    二、专注一件事,向深处漫溯

    书中有一篇《成功源于专注》,其中引用了中国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侯逸凡的一段话:“我好像一直以来就不是特别看重胜负,所以影响可能自然就没那么大,情绪也没有那么大的波动。我自己不太在意是不是能够打破纪录,下棋时全部心思都放在思考怎么走好下一步棋,结果没想太多。”

    侯逸凡的话道出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共同品质,那就是专注于事情本身,追求过程而看淡结果。这是心理学家曾研究过,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专注做十年必定成为专家。因此,如果我们专注的内容正确,专注的时间足够长,我们在这个领域迟早会有发言权。这就是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吧!

    专注一件事,谈何容易?

    我在博客里读到这样一个例子。1997年春,在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教学艺术研讨会上,余映潮老师作了一个长达两小时的发言,话题是“胡明道老师教学生动的艺术”。发言结束后,胡老师问余老师:“余映潮,你讲话的这些资料是从哪儿来的呀?”我说:“我有专门研究您的卡片呢!”并给胡老师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上面有胡老师四十多篇文章的目录及出处——这份目录,连胡老师自己都没有。

    余映潮老师能成为中语界的巍巍高山,与他对名师的研读是分不开的。他曾坚持数年,研究过中学语文界非常多的名师。在《“名师研究”法》这篇文章中,余老师这样写道:

    很多年前,我不仅有研究胡明道老师的专题目录卡片,还有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的专题目录卡片,还有对张建华、章熊、黎见明、洪镇涛、徐振维、陈钟梁、蔡澄清、陆继椿、鲁宝元等名师的研究纪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一批名师,可以说是被我“尽收眼底”,即使是上海本地的老师也没有像这样研究过他们。……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何等雄奇壮丽的队伍啊;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何等才华横溢的队伍啊!

    这是何等专注的精神!这是何等广采博取的韧劲啊!从这一长串名单里,我明白了余映潮老师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我更读懂了“专注”的含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专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专注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专注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专注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撑一支竹篙,向更深处漫溯!

    三、探究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思维方法,给我以不同的启示,促使我在思考中逐渐成长。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万玮是一位数学老师,我读到他带有数学思维方式的智慧点滴,觉得深受启发。

    《寻求最佳途径》中写道:“我大学读的是数学系,有一门课教运筹学,讲的就是如何寻找最优解。”“面对一个具体情境我首先思考,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确定了最好的结果,我接着思考,要得到这个结果有哪些,其中哪些途径是可行的,有没有最佳方法。这是很难的一步,需要经验的积累。我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才养成这样的习惯,慢慢形成正确的判断与决策。”真的很佩服这位数学老师的思维方式,多中选优的方法,如果用在教学中也许就是一课多案,两个切入角度,三个导语,或四个结束语,诸如此类,那将丰富我们的备课。这种方式,如果运用到课题中,就是头脑风暴,延伸出多种研究思路。

    其次,万玮老师在《数学日记》《积累》《作业留言》等文章中,也展示出了一点语文老师的思维特点。

    《积累》一文中,他提出要积累两类内容:“一是积累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它们往往稍纵即逝,一旦产生我就会马上就近拿一张纸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不用过多长时间肯定会忘光。二是积累可以用来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观点等,我非常喜欢读文摘类的报刊。采用四步积累法:保存,,分类存放,经常温习。”关于积累,我自己深有体会。工作中的感悟,我经常积累,我的论文多出自随手记下来的感悟。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多感悟,或课堂上的精彩片段手一懒,就没记下来,之后再回想,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作为课例来积累,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还是要及时记,哪怕是一张纸,也要顺手记下来。第二类我之前做得还不够。阅读积累,美文、故事、案例,写出感想,确定用途,分类存放,经常温习。这一点,我要有意识地去积累了。

    另外,《预演》、《拖延症》、《破框思维》、《体验》等文章,也给我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比如:“预演”,就是“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教育任务之前首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其实,预演也可以从打算一件德育小事、筹划一节公开课,延伸至为一段时间的工作列提纲、做计划,为课题的开展做预设。“拖延症”,差不多人人都有一点,书中对如何克服拖延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几点方法,于我是十分有益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专注一件事,向深处漫溯,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探究中反思,反思中成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

    生命中最优美的姿态,是成就别人。教师改善自身的格局,就是为了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境界观后感 篇2

20161009徐东遥老师--我是微商之微商的四重境界读后感

万人迷微商培训营创始人徐东遥先生曾总结出微商的四个领域:1。朋友模式杀人;2。**模式放大;3。品牌模式-吸引蝴蝶;4。共享模式-裂变;

东遥老师这个总结非常精辟!但凡微商做得有声有色的大咖们,绝大多数是走过这样的成长之路,而但凡微商之路上遇到瓶颈的,甚至坚持不下去的,也多数在这条路上。微商小白,朋友圈没有太多人脉,多数是同学,同事,朋友,甚至**商,这些强关系的朋友们也会因为我们接触新的事物而感到新鲜,站在对我们的鼓励与信任的角度,他们也会很快成为我们的第一批客户,当然,这些强关系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第一批客户,也是基于之前与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对我们的人品的信任。

毕竟熟人是有限的,微商小白遇到第一个瓶颈,如何将自己的圈子放大,于是需要全网引流,建立自己的团队,因为微商团队不似公司组织,不能用诸如签合同等形式的约束,团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仅只是合作关系,团队成员可以今天跟着你做,也可以明天不跟着你做了。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那么如何保持团队的稳定和发展呢?

除了团队领导者需要为团队成员制定一些原则性的规则外,类似于所谓的团队规则,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向团队成员输出价值,增强团队黏性。

微商再微,说到底,也还是商人,只是一群特殊的商人群体,利用特殊的工具,以及与传统商人不一般的思维模式进行商品销售,所以说到底,也还是需要跟利益挂钩,不一定会抱死一种产品或一个品牌。事实上,那些较早进入微信行业的大人物和前辈都有过品牌变革的经历,这与互联网的作用和微信业务从产生到逐渐规范和成熟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微商,尤其是团队领导者,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市场意识。如果你遇到一个好品牌,你可能会以一种连你都无法想象的速度前进。

比如,2016年8月,我遇到了立白净博士的洗衣膜,一天要花2亿元。这是什么概念!所以,找好品牌真的很重要!而如果一个有着良好口碑的大品牌刚刚进入微商世界,而你正好抓住机会,恭喜你,偷走快乐!

人们都说欲壑难填,尝到了甜头的你,肯定希望能够做得更大更强一些吧,这就需要将你的团队裂变,吸引更多的粉丝成为**;但同时,人们还说,有舍才有得,这就需要你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或思维方法分享,而且需要坚持不懈,要学会社群营销,要敢于走出去,线上线下展示自己。优秀的讲师可能不是优秀的微商,但优秀的微商必须是优秀的讲师。想把微商做好,一定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充分展示自己,这时的微商大咖,已经不怎么卖产品了,他卖的是个人经历,互联网思维技巧,个人魅力,当然,这些都是以分享的形式,成为客户心目中的明星,所以微商大咖大多数都是分享者,分享是最好的销售,并且还是一对多的批发式销售,每次分享完都会有一大批的微友被吸引过来,产品的销售以及团队招募都是瞬间裂变的。

所以做微商,不应一味地想着销售产品,而是应做个人品牌、销售自己,然后通过某一种健康的销售思维模式,做到产品不销而销。其实要达到这种境界没有那么难,当你真正打通建立个人品牌的任督二脉时,一切也就都简单起来了。

境界观后感 篇3

《治学三境界读后感》


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中,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除了艰苦的学习之外,还需要一种对学术研究的领悟与深刻。近日闲暇之余,我读到了一篇名为《治学三境界》的文章,让我对学术知识的追求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文章中,提到了治学的三个境界,分别是“身为法师时代感”、“大处身心时代感”和“心体归一时代感”。作者谈到了“身为法师时代感”,即学者只是专注于堆积自己的知识储备,追求博士学位,但并不关注学术的深度和实际应用。这种时代感对于一个刚刚踏入学术领域的人来说是普遍的,因为他们需要首先固守自己的领域,深入研究,并通过发表论文和参与学术会议来获得声誉。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积累,一位学者将逐渐进入“大处身心时代感”的境界。这个境界体现在学者已经有了足够的理论基础,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学术领域。这样的学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试图跨越学科边界,站在更高的位置上鸟瞰整个学术领域。他们思考学术研究的意义、价值和方向,开始尝试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以及跟踪社会发展的动态。这种时代感突显了学者们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对学术的热爱。


作者谈到了“心体归一时代感”,这是一种只有极少数卓越学者能够达到的境界。这种时代感不仅仅是对知识和学术的追逐,更是对学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深入领悟。学者们已经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实践。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出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并带领社会走向更为科学和进步的道路。这种时代感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对学术复杂性的洞见和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阅读完《治学三境界》后,我思考了自己目前的学术状况。我意识到,我正处于“身为法师时代感”的初级境界中。我对所学专业的知识储备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积累。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朝着“大处身心时代感”迈进,尝试跨越学科边界,与其他领域的学者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学术的意义和价值,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治学三境界》,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术研究不仅仅是追求学位和声誉,更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精神。无论身处哪个境界,学者们都应该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学者们才能在学术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将继续努力,追求学术的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

境界观后感 篇4

第一境界热爱教育工作,敬业,不能玩忽职守: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把教师作为一个事业,一生就是要桃李满天下。热爱这项事业,献身于这项事业,无论风雨,无论贫富,都始始终如一的,就像魏书生一样。

这是非常让人佩服的。一个教师,倘若能自觉地肩负起教育的历史使命,有一份师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为“敬业”之本义;能爱学生、爱教育,继而爱天下,有一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当为“乐业”之思想基础;能在教海中游刃有余、学识渊博、人格高尚、驰骋教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唤起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良知,开启智慧和美的大门,引领社会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当为“精业”之最高境界。

第二境界恪尽职守,对学生公平;作为教师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老师最根本的职业道德,在学生眼里,“公平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好恶偏爱,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

第三境界师爱。文章中所说的师爱包括“母爱”,“父爱”,“友爱”这种师爱,特指教育的爱,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爱,一种爱满天下的爱。只有这种博大无私的爱,才能造就一个博大的教师胸怀。

与爱相伴的是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教育承载着社会和每个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其责任也应该孕育。一个不具备“爱教育、爱天下”之情怀的教师,一个不愿担当起“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教师,其师德水平是令人怀疑的。“责任”应该是为人师者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教师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于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渊博的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永不满足的精神。教师的魅力是德才兼备的升华。

境界观后感 篇5

佛经上说: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万物循环往复,世事沧桑变幻,人生沉浮不定,均在舍得之中达到和谐统一。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得与失之间,要做大胆地舍取,是我们中华名族五千年古老智慧的精髓。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哲学书,名字叫。这本书涵盖了人生哲理、职场、官场、理财、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独特的视角阐明舍得是一种大境界;是人生各个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掌握的生存艺术;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

着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得与失当中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们有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

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因此我们应从不同角度、方向诠释舍得的真谛。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因此我们做人不要太过抱怨,太过悲观,做事不要斤斤计较,只谋私利。要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舍得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人爱无私的境界,让我学会了舍得

境界观后感 篇6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心得

卫东区行知小学杨丹

教研活动月里,有幸拜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其书,如听其课,如见其人。书中呈现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如此生动,每一个文本设计都是如此自然、和谐、润润物声,这是自然的。老师们深厚的文学积淀,教材的掌握、挖掘和拓展,课堂的控制和学生的引导,让我惊叹不已。

踏上讲台三年了,可我对一直对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感到迷茫,期间也被学校推荐出去听优质课,看到课堂上老师激情饱满,学生小手如林,兴趣盎然,一节课的教学往往“热烈的”氛围下落下帷幕。于是我就认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课堂。直到读了干国祥老师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它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它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规定的教学内容,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师生同步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第二个层次是探索知识的内在魅力,这是学生再次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第三个境界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的深层次共鸣。

阅读时我也尝试着做一些思考,下面粗浅地谈一谈我对“三重境界”的理解。

一、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已经成为我们许多人的口语。但事实上,在我们的课堂上,强大的牵引力仍然远远大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多时候,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转圈,难以给学生真正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也就成了虚假的主体。

事实上,知识有它的魅力。只要老师善于当向导,他就会让学生们发现它的兴趣所在。在干老师执教课文《少年王冕》时,“这里有一个‘舍不得吃’,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王冕孝敬母亲。但是后面还有一个‘舍不得花’,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

”学生逐步推理:渴望读书——买书——学***——成为有用的人,报答母亲。干老师总结:

“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对自己有用的人。……所以,人小志气高。舍不得花——自强不息啊。

”这是学生读书所没有想到的,也是我读书时所没想到的。可充满智慧的干老师看见了,更妙的是他引领学生一步步体会到了,并欣然意会到了。这个“看见”,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让学生也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

二、课堂需要关注的是“这一群”。

干老师在书中说: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学生,优质的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围绕在“问题——知识——文本”的周围,来进行一次艰苦的探索。他心中有学生。在课堂上,他注重学生的学习。所有的指导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我很欣赏干老师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通过共读共写,师生、亲子间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很感动的是,一个“共”正是体现了班级授课的理念,全体师生共同学习,课堂应该把目光放在“一群”上,而不是特殊的“一个”,当“这一个”在呈现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其他的学生和他共同面对问题来学习、**,使得“这一群”都动起来。

3、 课堂应该是学生探索知识的神奇之旅。

这段旅程是怎样的?我们来听听干老师的表述:“这段旅程,将充满着怀疑、困惑、挑战,也不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羞辱感,但是,它的核心永远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是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涌现时的惊奇与喜悦,是对复杂问题形成新的理解时的豁然。

”这是理想课堂的第二重境界,阅读此章节,感受到了干老师的神奇,他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孩子们探索一片他们未知的领域,而这片领域或许是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孩子们无法达到的境界,而他竟然做到了!比如,他可以将《月光启蒙》中母亲的形象与月光的意象叠加,让孩子很容易就理解“月光”与“母亲”、“母亲”与“故乡”之间和谐的统一,能细细体味这诗样的意境下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崇敬,感受故乡文化对作者的滋养。他借一根哨棒,就能唤出一位真实的民间英雄——个性鲜明的武松;一池荷花,就将《论语》中“君子务本……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儒家的“孝”、《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以及《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这些抽象的概念浅显地还原在王冕的个性中。

反思自己所走过的教育之路,对照《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渴望在教育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积淀,通过自己的学***力去练***自己的教育舞步。即便过程艰苦,但我愿意付出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那朵花可能有笨拙的模仿或不成熟的做法,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我努力去体验和实践,我最终会收获属于我的花。

境界观后感 篇7

作者:毛志刚杨宏涛

**:《河南教育·职成教》2017年第12期河南省工业学校每年都会为教师选购教育方面的图书,促使教师提高业务能力。今年,学校为我们挑选和购买的书中有班主任专家万玮的最新教育随笔集《教师的五重境界》。

作者总结了为师从教的五种境界,即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系统地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笔者对此书认真地读了几遍,对其中一篇《“负数”教育》感触颇深。

在文中,作者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大学入学一年的军训对自己的影响谈起,说明“好的教育就应当是这样的,对人的影响积极而久远”;接着引出了“负数课堂”的概念,即“有些课能带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有效的东西,效果是正数;有的学生等于不上,很多年后都忘光了,效果是零;有些課还不如不上,因为最终负面效果占上风”。这段话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学会了学习方法和态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最终受益终生,这就是“正数课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什么都没学到、或者前学后忘,这就是“无效课堂”或“零分课堂”;有些学生在课上睡觉、玩手机、说话打闹,不仅什么都没学到,反而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和性格,这就是“负数教育”了。

近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为了改善中职课堂教学现状和教学效果,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习过程由传授型转变为引导型。我校教务处会同各系部相关人员通过学习考察、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活力课堂的实施方案即“541”课堂教学模式:“5”指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超过一节课时长的50%即25分钟,该时间教师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分阶段使用,主要完成复习、新课讲授、布置任务等;“4” 指学生主导课堂的时间不低于一节课时长的40%,即20分钟,该时间段主要以学生为主,建议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1”指教师课堂小结、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布置作业的时间不超过一节课时长的10%,即5分钟。

境界观后感 篇8

如果说弗洛伊德精神学派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本能甚至病态的一面,沃森学派则向我们展示了物理和化学的一面,那么马斯洛人文主义学派则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健康、积极和活跃的一面。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从而,马斯洛心理学又被称为“第三思潮”。

他对整体人性研究的重视,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为什么社会上只有少数人能够自我实现呢?怎样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作曲家必须作曲,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永远难以安静。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必须是什么样的人,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

面对人性能达到多高的新问题,他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科学否定了人的价值的极端危险,否定了一切科学不道德技术化的严重后果。他发现传统科学有太多的怀疑,太冷酷和不人道。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作出选择”。

当涉及人性对事实的认识时,科学常常表现出一种对潜能、对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马斯洛要求,在对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科学不能排斥价值,不能给人以生命的意义和理想。一般科学模式都是承启于事物、物体、动物以及局部过程的非人格科学,因此在理解整体与单个的人物和文化时,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

非人格模式的科学不能解决个人、单个和整体的问题。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伦理规律,一个价值体系。

马斯洛认为,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友谊、宁静和幸福,这主要是因为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成为社会主流,而对精神价值的渴望却一直未能获得满足。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个社会上,值得信仰和终身奉献的东西太少了。每个人都为物质财富的目标而奋斗。一旦他们得到它,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追求的虚幻本质,然后陷入精神崩溃的绝望。

马斯洛指出许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症”,惊呼在我们的时代,“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世界上是不存在让所有人的喜欢、满意的人的,每个人都应该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勇敢的做自己。这也是马斯洛毕生研究的思想,他成功树立了先锋形象。

境界观后感 篇9

东缨老师在《教育大境界》中还说到:有思路才有出路,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底气才有灵气,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智慧才有机会,有作为才有座位。细细品味这几句话,真的能悟出很多道理。

正确的思路、博大的眼界、充盈的底气、厚重的实力、高超的智慧、脱凡的作为究竟从**来呢?这些来自于别人或自己的教育和科研实验。

本书还有一处亮点就是他教育观念的创新,他率先提出了问题牵动磁力、思维引发张力、智慧饱含活力的理想课堂的三力说以及创设激励教学的学习场、享受学习的创造场、彩排生活的演练场的三场说&&这些独创的教育理念来自教育前沿的实践,来自教育先驱的创造,来自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不倦的摸索与追求,因此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极具可操作性和参考价值。作者用行云流水般诗化的语言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训教和干巴巴的说理,而是旁征博引,寓理于实,寓情于境;作者笔触激情四射,文采飞扬,词章字句更是华美、灵动,如诗如画般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理的启迪。

读完《教育大境界》,从中吸取了思想、理念、精神上的营养,也留下了很多的反思。作者诗化的语言和对教育独到的见解与主张,叫人阅后,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教育大境界》是一部优美的教育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深邃的教育哲学专著,作者的思想莫不过于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

境界观后感 篇10

银河园中一班范婷婷

利用暑期,我阅读了《教师的五重境界》这本书。觉得这本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该书从五个不同的介段详细介绍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第一个阶段:教知识。第二个阶段:

教方法。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第四个阶段:教人生。第五个阶段:

教自己。在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些很好的方法和案例分享,让我看了以后受益不浅!

比较受益的内容:

p10: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树摇一棵树,云推另一朵云,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老师说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做的,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露出的内心情感,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并决定了他的教育到底是正数,还是零和负数。

p15:教师是教师,为学生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一开始听起来很极端,但它显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影响和教化,不是命令或指示。我们要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自己必须先具备坚毅的品质;为了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首先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

p52:无论孩子做什么,无论与我们的价值观有多么严重的冲突,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接受。孩子们是无辜的。任何对孩子的看法都是他们生活经验的产物,根源往往在于我们的教育者自己。

即使孩子的情况很糟糕,一旦我们发自内心接受,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顺利沟通的条件已经具备。

p92;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

p105:理性、理念、理想是人生的三个关键词:青春充满激情,最需要理性;中年不缺乏经验,最需要经验;老年过于保守,可重温理想。人生一世,总是要大步向前,勇攀高峰,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满腹牢骚。

p186: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受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当然,和表扬相比,惩罚更加困难,对教育者的要求更高,它“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读第二个阶段:教方法——“如何做一个不累的班主任”,我得出的感悟是:放下“架子”。

书的开篇写到:“当班主任累不累?”这个问题几乎不用回答。一旦老师被任命为班主任,他就不会放松,除非他根本不想干得好。

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除了教学活动外,还包含着很多教学内容。老师与幼儿的关系、班主任与配班老师的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孩子的关系都需要用心建立,悉心维护。

因此,对于工作中的“累”,身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学会转变观念。不防学习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因为班主任过于能干,抑制了其他老师的能干。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的几点心得:

一、放下“架子”,做有亲和力的班级管理者

人们之所以“摆架子”就是要让自己显得威风、了不起,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处处一副盛气凌人,居高临下的样子。在我们身边,很多班主任喜欢“摆架子”,甚至把这种“架子”当作管理班级的重要手段,认为孩子们只有“怕”你,才会听你的话,于是他们在孩子面前颇有威风,让孩子天天“提心吊胆”。事实上,如果我们的班主任不摆架子,不友好,就更容易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和支持。

二、放下“架子”,展示新教师的能力,建立其任职自信

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最怕的是出错,如果班主任总是对她说“这样做不对”“你不应该……”就会使得新教师没有自信,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长期接触孩子,班主任熟悉班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爱好,知道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孩子。因此,新教师到岗第一天,首先指导她们从熟悉和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角度进入幼儿的学习生活,进而通过班主任的带班示范使其明白每一个常规培养的目的、方法,每一个环节设置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方面,边示范边讲解并按照“多说不如多看,多看不如多做”的原则对其进行培训。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发现新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结和具体案例加以指导。例如,我常常将孩子分成两半,通过上相同课的对称性教学方式,让新教师在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教学技能等方面都有快速提高。

此外,班主任还应帮助新教师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比如,在孩子们面前大声称赞新老师唱得很好,画得真的很好,新老师是个故事王!让孩子们尽快喜欢上新老师,新老师也会乐于面对孩子,从而形成新老师和孩子们的良性互动

同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新教师的闪光点,帮助新教师发现自己的长处,放大自己的长处,不断增强自己的长处。例如,我们可以抓住家长开放日和所有老师的观察机会,让新老师展示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放手让新教师顺利开展;在晚会上,我将给新老师机会,让她们在同事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和能力,让大家看到她的长处。此外,在领导和同事面前,我们更应该肯定和表扬,而缺点和问题则应该通过私下面对面的交流来解决。

这样,新教师才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减轻压力,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其实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潜意识当中都在强烈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班主任在与其他老师相处过程中过分表现的高他们一等,就是在无形中对其他老师的自尊和自信带来伤害,其他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是敌意。

所以说,班主任如果想真正管理好班级,必须放下“架子”,培养自己的亲和力。

三、放下“架子”,将命令口吻变成商量语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让家长配合工作,千万不要表现出“命令”的姿态,更不要以为只要下达命令就没问题了。作指示、下命令是必要地,但要注意用商量的语气去下达命令。比如,班主任可以这样说:

“你看,如果这次事件我们采用这个方案,大家觉得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同时要告诉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用商量的语气和家长对话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并虚心改正自己教育方面的误区,同时也维护了家长的自尊心,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他们才会乐意听从班主任的意见,乐意为班级服务,而不是用抵触的情绪敷衍老师的命令,应付老师交给他们的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知道: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和教师的事;另外,现在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被宠坏了,所以有些工作做的不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班主任对班级很多的事情都拥有决定权,但如果总是独断专行,难免显得太过主观,不容易得到老师、孩子和家长的拥护与支持。如果班主任善于征求别人的意见,就会给别人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增强班主人的影响力。

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忙碌是班主任生活的主旋律,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如何与孩子们交谈做朋友上;与家长沟通、理解上。让我们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做好儿童工作;在轻松的环境中做父母的工作。

亲爱的班主任:忙碌的身影是我们工作的写照;心情愉悦才是我们工作的境界。班主任加油!

境界观后感 篇11

米龙的理想教室是什么?我想我们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会在心里问这样的问题。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我真正领悟了理想课堂的含义:最大可能的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也是将课堂的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的关键所在。

每个角师都应该从这个角度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理想的课堂。

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

一、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

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3、 知识,生命,生命的共鸣。我认为第一重境界是基础,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上好每节课都要实施的步骤,唯有真正深入浅出的解读教材,解读课堂,解读学生的学习,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能力提高的舞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真正理解教学大纲,敢于对教材中不合理的编排给以调整,同时能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适合学生智力的发展水平。

并且我们必须在科学上有深厚的基础,使我们的教学在我们对学生的深刻理解中可以容易掌握。同时,做好反思,只有更多的反思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二是探索知识的内在魅力。

这个过程的主题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知识,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中,教师不应该将知识和学生割裂开来,而应该和学生、知识融为一体,我们共同来体会发掘知识的美好,而不是学习知识的美好。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发掘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学的知识,会变通,能领悟,同时会纠正和辨析所学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才是灵活的有生命力的知识,而不是老师强加灌输的知识。

我们从干老师的每节课中都可以充分的体会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他对每节课深刻的感悟和细腻的体会,他对字词的理解,对课文的解析,对学生的深入浅出的引导,都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理想课堂的魅力,真正达到了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这应该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有了对知识的无限的热忱和不懈的探索,我们会发现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即使是一篇普通的短文,也能开出绚烂的花朵;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定义也能引起我们无限的探索。或思考,或陶醉,或顿悟,或狂喜。总之,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奇迹诞生的地方,我们的老师应该是与学生一起创造奇迹的天使。

让知识在课堂上绽放,让思维在课堂上升华。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课堂,让我们在探索中前进,在坚持中体验,真正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境界观后感 篇12

这本书是著名班主任万玮的最新教育**集。尤其是升旗仪式和班会课上。于是,以此做标题记录阅读这本经典之作的所思所悟。

痴心坚守十年,终于创造“奇迹”:不用农药不用肥料而种植出全日本都想“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苹果。在苹果树不开花的日子里,木村带着全家去抓昆虫。昆虫层出不穷。一天,木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苹果树也想活下去啊!虫子到处都有,只有让苹果树自己变坚强了,才能真正抵御那些害虫。

为什么以教育为基础的百年计划如此困难?是不是我们太“聪明”了,缺失了木村的那颗“傻心”:“把苹果树真正地当生命来看待”!

在波澜壮阔的课堂改革大潮中,我们忘记了:学生也是思想的芦苇!

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北师大肖川博士曾写文反思: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应把人类文明的精华、智慧结晶如同传递奥运圣火一样传承到孩子们的手中。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我觉得,上海名校长万玮老师的新著作《教师的五重境界》,给出了很好的注解。

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成为我们想要的人的过程。教师的思想丰富而深刻,学生的思想就会丰富而明亮。

万老师就是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头脑看着事物,就像照相机在拍照一样。 它具有取景器和焦点。

我们只看到帧中的场景,而忽略帧外的对象。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用心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遇到的学生是非常不同的。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缺点。就像我们班的马刘帅一样,他打球的心很重,课堂上的小动作不断干扰着学生的学习,这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也经常迟到,而且爱在课堂上捣乱。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在课堂上讲话。 我在桌上睡觉。对待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肯定会生气。

但是学习用破框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身上也并非一无是处。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下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喜欢工作。

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明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能够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帮忙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忙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一名教师,学会用破格思维对待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的问题,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减少学生问题的发生。同时,也要用用心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这张白纸上有更多的资料去写,也让孩子在简单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境界观后感 篇13

佛经上说:“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万物往返,万物变幻,人生跌宕起伏,都在牺牲中达到和谐统一。

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得失之间,大胆放弃,是我们五千年智慧的精髓。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哲学书,名字叫。这本书涵盖了人生哲理、职场、官场、理财、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独特的视角阐明“舍得”是一种大境界;是人生各个阶段必须面对的挑战;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掌握的生存艺术;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

着名作家贾平凹说:“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树舍灿烂夏花,得华实秋果;鸣蝉舍弃外壳,得自由高歌;溪流舍弃自我,得以汇入江海。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得与失当中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艰难而痛苦的事,所以,需要我们有“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

一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因此我们应从不同角度、方向诠释舍得的真谛。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因此我们做人不要太过抱怨,太过悲观,做事不要斤斤计较,只谋私利。要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体现出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明朗大气的做事风格;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

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付出是一种美德,一种态度,一种无私的状态,让我学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