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谈修养读后感(必备十三篇)

谈修养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13

谈修养读后感(必备十三篇)。

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也许以下内容“谈修养读后感(必备十三篇)”合你胃口!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修养读后感(篇1)

无意间在网络上翻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这本杂文小集,利用空余时间读完。文中句句是先生对广大青年的肺腑之言。虽然写作背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但其中的道义在今天仍有很深刻地教育意义。

关于治学态度

翻开书本,是作者自序。便能从中深刻体会到朱先生谦虚的态度,这是我所仰慕和钦佩的。他对青年寄予的厚望是深沉的,对于青年人的积习看得明白瞧得仔细。

摘录几段:“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着”,“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

放眼我曾经的经历,总的概括而来时目标定的太高,又多出几分懒散,不愿从基础做起,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自信心慢慢损毁殆尽。正如先生所说“要个人在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份子,必须有德有学有才,而德行学问才具都须经过坚苦的努力才可以得到。”苏轼一代文豪,也是通过抄书熟读四书五经的枯燥方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所以,作为青年的我更应该拿出勤奋的态度克服懒惰,且懒惰人人都有,不必自责,但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总结来,我对于治学的一点看法是:其一,勤奋,专注,不可偷懒;其二,多从自身找问题,不可推卸责任于人;其三,立志做一件事就应马上行动(“那件事的成功经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

关于读书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选书应从经典开始。系统学习,勤做笔记,读得彻底。

摘要:“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而目前的状态是,书读得不多还蜻蜓点水,留于心的书籍寥寥无几。而读书也无从下手,随波逐流,喜欢哲学却没有读过柏拉图的《对话集》,研修经济学的却没读过亚当斯密的《原富》,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便成了消耗战,自己却无丝毫长进。

此外这句话我非常喜欢:“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因此,以后读书不能以数目取胜,而应关注书中对自己的点滴影响。这才是更为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所认为的“言之有物”。现在的读书状态一一被先生点到,想要改还需刻苦努力的精神,这是场持久战。

于是乎“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深思子自知”应当是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读书也需要方法和技巧,比如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每次读书应带有目的有系统的阅读。例如,小说,第一次求故事结构,第二次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都可以如此逐次研求。读书避免囫囵吞枣,不可急功近利。阅读前学会提问,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关于如何生活

“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该有它的生活。”

人终有一天会老去,得独自面对寂寞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青年,美育、体育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人的心灵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艺术才能给人生的空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谈修养读后感(篇2)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谈修养》有感1000字

导读:本文是关于读《谈修养》有感1000字,希望能帮助到您!

读《谈修养》有感 文/衡艺

一个月前我曾经粗略地读过这本书,甚至不能叫做读,只是大概地浏览了一下。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未觉得有太多的收货。近来重新从书架上信手拿下来一读,却获益匪浅。原因是这次认真读了,而不是走马观花地读。认真读书和不认真读书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前者能够让你疑难问题获解,心灵获得寄养。后者却只是让你 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读过某本书了,其实功效却是近乎于不曾读过。

《谈读书》这个章节让我对于如何读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待一本好书,自然要认真读来,读个透彻。不仅要读,而且要多次的读反复的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光读,甚至是多次的读也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不辜负了一本好书作者的心意。另外,在读之前,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合理的书籍来读。因为书籍很多,人的一生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本书都读,所以要学会选择。作者批判了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读者只把读书当做享乐和消遣,遇到感兴趣的书籍则打游击似的一读为快,虽然让读书成为乐事,甚至养成不凡的思路。但是却不能有很系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统性训练,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亦有之。“一人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兴趣的书他必须得牺牲,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要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对我而且,目前似乎缺少这样一个系统化读书的理念,往往东打一耙,西打一耙。确少系统性的结构知识。应该引以为戒。那么如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呢?关键在于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定一个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有组织。 《谈立志》。我也曾经有过许多的志向,立志要干这个,立志要干那个。结果到头来,好像很多曾经立的志向,实现的并不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生出许多的烦闷,苦恼,郁闷甚至是恐惧来。朱光潜分析了这种过程,称之为人生悲惨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孵化。所以这是一个“追求-彷徨-堕落的”悲剧三部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 首先,立志要兼顾事实,不要立理想与事实背驰的理想;其次,立志当度德量力,一个人应该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第三,切勿犯“志在将来”的错误,而应抓住现在,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所谓“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想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所以人要有志向,而且立志当合理,且要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才可以。

人终有一天会老去,得独自面对寂寞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青年,美育、体育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人的心灵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艺术才能给人生的空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谈修养读后感(篇3)

《谈修养》是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朱老书中从不同角度给我们阐释了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朱老用他对现代社会的原创性语言和见解,向我们阐释了一个真实的社会,以及我们的青年在当今社会如何提高自身修养,这种修养与当代青年的品格、心理、到的、文化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朱老就对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也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其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对我们也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引导我们青年向积极健康与理想的境界前行。

其中的“谈青年的心理病态”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在学校这样相对单纯、平静的小世界,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渴望建功立业,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但是当我走向社会后,就好像是梦想照进现实,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生活的压迫,我开始迷失自我,我虽不向现实屈服,但又不为之付出实际的行动,慢慢的我也只能沉浸与自己的幻想中虚度光阴。有时候我会存在侥幸心理,反正不做也没有别人知道,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而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后,让我引起最大共鸣的就是护理工作中的“慎独”精神,正所谓“君子也慎独也。虽无人,德行无变也。能慎独者,方为大修行者。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其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出独也。

”意思是说,由于最隐蔽的地方也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也最能显示出人的灵魂,所以当“君子”单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也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而对我们护士来说,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仍能坚持医德信念,自觉地履行各种护理操作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救治患者。

首先,慎独精神在病情观察中必不可少。除观察t、p、r、bp外,还应观察皮肤完整性、意识、排便及各种管道。除了使用各种监测仪器外,更多的病人需要护士自己及时观察和判断。

病情复杂,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压力大。在这些神志不清无陪护的病人身上,我们心存侥幸,或许护理做得不到位也没人知道,或者病人不会出现不良后果。但是没人知道,不出现不良后果,不代表你所做的就是应该的。

现在没人知道,不代表永远没人知道。君不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我们只有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在无人监督时严格按道德标准、按操作规程来要求自己,使慎独成为我们护理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其次,慎独精神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icu的危重患者对于用药剂量要求更为精确,给药时间及用药速度要求更为严格。而在全封闭护理单元的icu,护士的工作往往缺乏来自上级、同事及患者家属的有效干预和监督,要做到安全、合理地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护士不仅要具有相关的药物学知识及给药技术,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具备慎独意识及慎独行为,不能一味图快捷,求大概,私自简化操作程序。

记得有一次夜班上,从乡镇医院转来一个脑外伤、脑水肿很严重的患者,乡医院也建立了静脉通路,但用的是一次性七号针输注的。患者因脑水肿需用甘露醇脱水消肿,但疗效只能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250毫升溶液。作为临床护士,我知道7号针在30分钟内不能完成250毫升。

当时,有一刹念想为了图省事,就不想给患者重新扎针了。但刹那间,我想如果我不小心处理这个问题,患者将无法达到应有的疗效,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生命。本着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本着自己的职业道德,不能图一时省事而忽视患者的病情以及合理正确用药所能起的疗效。

通过再次注射留置针,快速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水肿,为今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慎独精神在基础护理中也很重要。icu护士不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安全用药,还要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全身擦洗、鼻饲等复杂的基础护理。如存在懈怠心理,少更换一次体位,少换一次床单位,少换一个牙垫,往往会增加患者发生压疮和感染的几率,以致延长患者的疗程,造成其不必要的痛苦。

因此,在护理工作量大、人力有限、夜班频繁的icu中,要有高度的修养和爱心,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护理工作。

其实,慎独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可能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求和努力。作为医名医务人员,除了精湛的业务技术外,还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生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准确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神圣性,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下功夫,不断调整、评价自己的护理行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从今天起,让慎独在前辈的光辉思想指引下,让我们的内心信念和平凡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谈修养读后感(篇4)

《谈修养》 朱光潜

朱先生是20世纪伟大的美学家,他一直钦佩自纪的名声。再一次,这本书的书名很熟悉,而且感觉很高,所以他打算去看看。虽然这本书完成到现在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来看,依然不过时,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精华,这就是大家的作品,完全和现在的作品不在一个档次。

这本书看完后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高屋建瓴,语言朴实,不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是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看待事物,让人在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同时能学习极具实用性的知识。作者不是一个只喊口号的爱国者。他是一个真正的、脚踏实地的、务是的爱国者,热爱土地、热爱人民、热爱国家。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深情、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懒惰,万恶之源,人性中存在的熵,在以人为本的中国,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只有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提高个人修养,改善社会风气。懒惰无处不在,到处都有它存在的痕迹。我们要从现象中看到它的本质,多思考它,坚持走反对懒惰的道路,不要轻易屈服。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大家都习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时候,我们不像其他人那样懒得去思考,稍微动一动我们的脑袋,根据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好好思考下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这已经就很了不起了,也就踏上了与懒做斗争的道理,长此以往,你的个人修养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从而感染到周围的人,慢慢扩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不定你在一不小心之间已经改良了社会风气,改变了世界。

这是一本适合年轻人阅读的书,一本适合真正的爱国者阅读的书,一本适合内心充满爱的人阅读的书。

谈修养读后感(篇5)

最近,我读了***社出版的《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令我深有感触。这本书是43位共产党员对新时期党员培养的回顾。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时期党员培养的深刻内涵,揭示了新时期党员培养的时代特征,回应了社会对党员培养的关注,引导党员深入思考关于党性修养。通过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一书的阅读,我明白了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是决定其生机活力乃至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来说,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进而不断实现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生活中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本书阐述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方面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另一方面,要注重道德品质,把自己的理论、宗旨和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

我认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素质修养,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应该首先从我们的本职工作做起,通过努力地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完善思想意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严格按照党性原则办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统一,“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党性修养。

通过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和现实事迹的阅读学习,我认为,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做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共产党员只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入党问题,才能担当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加强党性锻炼,首要的问题就是信仰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靠学习、实践来确立。学习理论应提高到加强党性锻炼的高度来认识,要自觉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

二是牢记宗旨,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员要经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考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根本。

三是学习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实践是提高素质、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向优秀党员学习,真正为人民服务,真正把工作做好、落实到位。

谈修养读后感(篇6)

小编希望 《谈修养》之读后感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然而,当我读到第一篇演讲时,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

我想这正是我作为一个大学生所需要的,一个有梦想并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我怀疑,我困惑,希望从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

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还提到了“斗争”一词。我想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本意和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我们在年轻时设定目标,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迈进。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一些磨难,这是对生命的考验,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据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但是,我认为,只要人们理性对待困难,认真思考,不要傲慢、浮躁,困难就容易解决。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和强大,就必须有人站起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现在,还取决于未来。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

因为我们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的人,应该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尽可能地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朝朝好的方向发展。朱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学上培养对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

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所以我非常赞同朱先生的观点:“我们必须抛弃和消灭社会上所有的幸运儿、颓废者和幸运儿。"。

谈修养读后感(篇7)

文/衡艺

我大概一个月前读过这本书。甚至不能称之为阅读。我只是浏览了一下。因此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未觉得有太多的收货。近来重新从书架上信手拿下来一读,却获益匪浅。

原因是这次我读得很仔细,而不是一味地读。认真阅读和不认真阅读有很大的区别。前者能够让你疑难问题获解,心灵获得寄养。

后者却只是让你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是读过某本书了,其实功效却是近乎于不曾读过。

《谈读书》这个章节让我对于如何读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待一本好书,自然要认真读来,读个透彻。不仅要读,还要反复读。

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光读,甚至是多次的读也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认识。实现一本好书作者的愿望。

此外,在阅读之前,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本合理的书来阅读。因为书多,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每本书都读,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作者批判了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读者只把读书当做享乐和消遣,遇到感兴趣的书籍则打游击似的一读为快,虽然让读书成为乐事,甚至养成不凡的思路。

但是却不能有很系统性训练,这个问题在我身上亦有之。“一人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他来说,读书不仅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更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有些有兴趣的书他必须得牺牲,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要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对我来说,目前似乎缺乏这样一个系统的阅读观念,往往是东耙西耙。确少系统性的结构知识。

应该引以为戒。那么如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呢?关键在于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定一个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有组织。

《谈立志》。我也曾经有过许多的志向,立志要干这个,立志要干那个。结果到头来,好像很多曾经立的志向,实现的并不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生出许多的烦闷,苦恼,郁闷甚至是恐惧来。

朱光潜分析了这一过程,称之为人生悲剧三部曲。一是悬挂很高的理想,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分是理想的消解,意志的事实求是,不改革社会,而被社会孵化。所以这是一个“追求-彷徨-堕落的”悲剧三部曲。

那我们怎么才能走出这个怪圈呢?首先,要兼持事实求是,不搞违背事实的理想;其次,立志当度德量力,一个人应该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起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第三,切勿犯“志在将来”的错误,而应抓住现在,想到应该做,马上就做。

所谓“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想中的另一地位去做。所以,人要有志向,决心要有道理,要脚踏实地地实践。

总有一天人们会变老,不得不独自面对孤独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一个青年,美育、体育和德育对智育同样重要。

只有强壮的身体才能支撑人们的心灵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只有艺术才能给生活的缝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谈修养读后感(篇8)

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本简单190多页的小册子,充满作者对于本民族本国家青年的,殷切教诲与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时代间,中国青年的问题与出路。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问题故在。

然,今日无亡国灭种的危险罢了。

全书由关于若干个小主题的文章汇集的,看似散笔、逻辑性又十足。书中的道理娓娓道来,让人不经意地读进心里去,而这些道理或许自己本来就知道,只是有些没做到,有些做到了。 在这里只是对颇有感悟的几点谈谈想法。

关于朱先生成此书的时间,序中提到是在四十年代,故先生在书中提到的某些有关时局和百姓生活现状的内容,今天看来有点于实不符了。比如,在谈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时,书中提到,学生的膳食大多是白米和绿色蔬菜,缺乏营养,生理问提到致心理问题。关于这一点,我认为现今国内大多食堂还是已经有所提高,起码不至于让学生“黄皮刮瘦”。

但问题倒也还是存在,比如仍存在安全隐患,还有饭价问题等。

关于读书。

先生书中提到:“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以此提醒我曾经读过《蜂蜜》的人。

采蜜式读书,也就是全凭兴趣去读书,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好坏。但是很容易产生读而不专的现象。书中所言“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一语惊醒梦中人。人最可怕的是难以自知,读书也如此。认为读的很多,懂得很多,但却腹中无物比没读书的人还要显得没有修养。

因为其缺少最起码的踏实,认真。倘若一个人踏实认真,而另一个读书万卷却只夸夸奇谈。我还是仍会选择前者作为朋友。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这句话还是能够体现出朱先生对于“只按兴趣读书的”一种不太赞许的态度的。

另外有关恻隐之心,我倒是比较赞同罗素的看法。现今怀有恻隐之心的人的确太少了。别说去帮助不认识的陌生人,即使是周边的人,拒绝伸以援手或直接躲开的现象也不是没有。

某个社会事件发生了,微博、新闻到处见跟风的人。这些人或言辞激慨,或持道中庸,但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事情原委的,是真正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事件的,是怀抱一个恻隐之心去评论的?或许像作者说的,不乏人其实是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凑热闹”。

而我自诩也是做不到作者所说的“悲天悯人”的境界的。毕竟这是恻隐之心的最高境界。胸怀天下,悲济苍生很高大,让人瞩目。

这样的人,我想应该也是“圣人”级别吧。我对这种人是由衷的崇敬!

我真正觉得看了这本书竟然升起幸福之感的,是一些儒释道三家见解相左的问题,以老先生的见解作参考,觉得特别靠谱。

比如道家认为:儒家讲以德报怨,那以何报德?所以要“以直报怨”。

佛家更远,简直就无怒无怨的,什么心都不起,始终清静。我自己觉得只能做到“以直报怨”,所以看到朱老先生也持这个观点时,简直高兴。

还比如佛家讲痛苦皆因“我执”,如果去掉“我执”,就离苦得乐了;道家跟这个差不多,“无为”,不执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没有差别心;只有儒家,一整套礼义仁智信,全然入世的。调和三家,“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说起来简单,怎么才能做到呢?

朱老先生认为:无“我”便无主见,无人格;执“我”便是持成见,逞意气。——恰如电光闪过脑门,心里直说对啊对啊。

去我执,是一回事,但不能去得连我都没有了,因为人若未出家,没有主见哪成呢?

谈修养读后感(篇9)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其中的“谈读书”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

文中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选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

在读到“谈冷静”这一章节时,我也有许多感触。WWW.1467.cOM.cN

文中说“一件事常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头脑不冷静的人处之,便如置身五里雾中,觉得需要处理的是一团乱丝,处处是纠纷困难。一个冷静的人常是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张皇失措。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风格向来当作一种美德来欣赏赞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班级由于学生众多,性格各异,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个别学生行为怪异,言行让老师和学生无法接受,不时惹得我们勃然大怒,但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发怒后,除了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影响了教师形象之外,对学生有何教育意义呢?不仅没有,有时甚至因我们的发怒,反而伤害了学生的心,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业绩,老师只有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才会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有的老师就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的想一想,他们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不犯错误,老师教书育人从何谈起,就因为学生容易犯错误,老师能有效的帮助他纠正错误,才体现出老师工作的重要性。 从《谈修养》中我还读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传千古,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同样,在工作中,一个和谐的集体,不是仅仅只靠一个人就能创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优点、缺点,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工作和生活都会很愉快的。

谈修养读后感(篇10)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他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书籍是过去人类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和学术进步的丰碑。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的开头作者便提出读书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愈浩繁,读书就愈不易,接着作者便罗列现今读书的两大流弊,一是,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二是,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真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怎样读书?朱光潜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赅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文学作品的阅读以作家为中心,历史作品的阅读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范畴。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个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重要的书仍须全看,其余的这里看一章,那里看一节,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丢手。”

读文章需要细细玩索、用心品读,《谈修养》从性情、学问交友、处事等方面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原来每个人都活着现实的枷锁中,不同在于智人能通过性情的陶冶、情操的提升突围有限开拓无限。

谈修养读后感(二)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然而,当我读到第一篇演讲时,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想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并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

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

我怀疑,我困惑,希望从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

首先,朱老师就用朴实的文字,谈了自己对立志的看法,其中,他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给了我很深的影响,而我又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的总结为: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

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还提到了“斗争”一词。我想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本意和价值。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

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我们在年轻时设定目标,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迈进。

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一些磨难——这是对生命的考验,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据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但是,我认为,只要人们理性对待困难,认真思考,不要傲慢、浮躁,困难就容易解决。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和强大,就必须有人站起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取决于现在,还取决于未来。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

因为我们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的人,应该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尽可能地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朝朝好的方向发展。朱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学上培养对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

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所以我非常赞同朱先生的观点:“我们必须抛弃和消灭社会上所有的幸运儿、颓废者和幸运儿。"。

几天前,我做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活动。让我拿着像机,跟着主持人问:“你高兴吗?”?"这个主题的相关问题。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观:

学生的幸福是建立在自己是否学业有所成,毕业后是否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教师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自己是否有好的科研,自己的家庭是否和睦,孩子是否学业有成;工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家庭是否幸福,工作是否顺利;老人的幸福则是建立在身体的健康,儿女的孝顺……每个人,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幸福观。而幸福来自于什么?朱先生说,幸福是一种享受,不仅是身体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享受。

一个人的思想有多深,他的幸福有多深。

《谈修养》这本书不仅在文字上面给了我极大的享受,而且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鼓舞,让我改变了很多。它让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走阻力最大的道路,摒弃“懒”的思想,坚持自己的“三个原则”;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必须是真诚的、有修养的。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往往体现在一些小事上。

同时,也让我知道,在工作中,在一个个人能力较强的集体中,只有一个人不能发展,必须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辉煌和成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学习,相互体谅关心,只有人与人的关系融洽,生活才会愉快。

谈修养读后感(三)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

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

读完这本书,我的分析思维更加清晰,对一件事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这正是因为该书对当时一些社会问题的深刻分析和详细解答。如:

《谈立志》中,先生分析了抗战以前和抗战以来青年心里的区别,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似乎能找到社会变坏的原因:人的惰性。

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说: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生计;懒,所以随俗沉浮,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

懒是万恶之源!这本书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我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

这些对我能更加深刻而有条理的分析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帮助。朱光潜先生不仅是一位美学大师,他对于当时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对青年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表说明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总之,我就吃惊在在一本谈个人修养的书籍里找到了关于国家、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答案。

修养,修身养性也。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外在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作风。

要想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风,就要做到"四自"、"四慎"。"四自"是"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四慎"是"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我觉得,"慎独"尤为重要。

"慎独"通俗的讲就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但是他们两个又不完全相同。"慎独"讲的是在没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是否能继续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比如,一个人可能在有人在场的情况下比较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但是在没人在场的情况下,他是否仍能做到这一点呢?

如果不能的话,就说明他的修养还没有达到很高的境界。独处才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

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谈《谈价值意识》。虽然是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其中很多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在现实中任然存在,也很实用。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是"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而幸福**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和"要复兴中华名族,我们必须在青年心理中养成对于个人努力地信任"。

印象深刻是因为第一句话我现在还不太理解;第二句话是太理解、太赞同了。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一,也就使得每个人追求幸福所努力的方向不一。幸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饥饿时能吃上热喷喷的饭是幸福;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幸福他们就幸福……

总而言之,之所以朱光潜先生能在当时那样一个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真、善、美的修养,并能深刻的理解当时社会上的不正的现象和风气,是因为他的内心是美的。而这种美的价值是不可测量的。正如先生所说,"全社会都坏时,如果有一个好人存在,它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可测量的"。

正是当时这些黑暗之中的星星之火将我们民族引向了现在的光明。

谈修养读后感(篇11)

朱老前辈,是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著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谈修养读后感(篇12)

今年十月,我读了朱潜光老先生的《谈修养》,收获颇多,但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以为这种书,又是在讲什么大道理,与自己可能相距甚远。然而,当我读到第一篇演讲时,我不得不承认我被这本书征服了。我想这正是我——一个大学生,一个有梦想并想有所作为的大学生,现在需要的。

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字,却能引燃心中的热火。当读到"长夜漫漫何时旦"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几辈人对于"三部曲"的无奈而又无助的心情;当文中谈到几个认识的时候,我又沉重的感受到作为青年人的重担——祖国的明天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但是,现在的我,担当此任嘛?

我怀疑,我困惑,希望从下面的文章中找到答案。首先,朱先生用简单的语言谈了自己对决心的看法。其中,他的三个原则,即这个机构,这个时候,这个地方,给了我深刻的影响,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简要总结如下:

力而能为、即做不延、尽职尽责。这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履行的信条。文章还提到了“斗争”一词。我想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奋斗,我们就会失去生命的本意和价值。

懂得奋斗的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困难。俗话说的好:"有志者事竟成"。

如果我们在年轻时设定目标,我们就必须努力向前迈进。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一些磨难——这是对生命的考验,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困难。据说一个人的生命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但是,我认为,只要人们理性对待困难,认真思考,不要傲慢、浮躁,困难就容易解决。

接下来,给我影响较深的是朱老先生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谈及。一个国家要想复兴和强大,就必须有人站起来。曾经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所以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取决于现在,还取决于未来。祖国的未来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为什么我要引入这段话呢?

因为我们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作为经过层层选拔的人,应该勇于承担重任,勇于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别人,尽可能地改变周围的环境和氛围,使之朝朝好的方向发展。朱先生还指出,我们必须在心理学上培养对个人努力的信任。因为许多人仍妄存侥幸的心理,许多人都把立国的希望借助于他人的身上。

如果这样,国家只能是衰退,受他国**。所以我非常赞同朱老先生所说的,"必须要摒弃而且消灭社会上一切侥幸苟安者、颓废因循着和夤缘幸进者。"。

谈修养读后感(篇13)

小编希望 《谈修养》的读后感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读完他的《谈修养》,我感受颇深。在朱先生看来,作为一代年轻人,我们都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应该尊重理性和意志,不应该轻视情感和人格。

在朱先生看来,这本书就像一朵浮云,一次出现,一次消失。但这本书,确实能在它出现的片时呈现一篇灿烂的光影。下面,我着重挑选出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几个章节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书中的第一谈《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现代中国青年》中,朱老先生谈到,现在的大学生平庸的固居多数,他们大半被一个共同的命运注定有关做官,无官教书,就了职业就困于职业,正当的工作消磨了二三分光阴,人事的应付消磨了七八分光阴。它真正反映了大学生的现状。令人心碎,但没什么可做的。

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在未来过上稳定的生活?又或是为了赚取大量的金钱,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求得个人的荣华富贵吗?

我觉得若仅仅是如此,就显得有些浅薄了。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培养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我希望我们将来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上同样的共同和阴暗的道路,这无疑将辜负我们国家的期望。

我们应该知道,如果国家没有出路,个人就没有出路;如果我们想为个人找到出路,首先必须为国家找到出路。我们必须觉悟,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磨练自己,培养健全的身体和优良的品格、高深的学术和熟练的技能,把自己造成社会中坚力量。只有这样,个人的价值才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中得到诠释,才能不辜负自己最初的理想。

书中的第三谈《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朱老先生谈到,他自己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这是一种失败,一个人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的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