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2024三个白痴观后感精选九篇

三个白痴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21

2024三个白痴观后感精选九篇。

就算时隔多年,再次观看仍然充满感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我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经常写观后感,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丰富,到底该如何写好有关作品名的观后感呢?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三个白痴观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1

《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讲述了兰彻,法涵,莱具三个“傻瓜”的大学生活。有喜有忧,既幽默又沉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做我们想做的事,还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借助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导演强烈地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揭示了填鸭式教育下抹杀人性,让无数学生沦落为只知道竞争,只会赚钱的丧失了快乐与自主思考能力的工具的罪恶事实!

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初看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很简单,但未必做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感受都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我们被太多的东西牵制着,金钱,工作,亲情,友情……我们越来越难做出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决定!就如同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我们拥有自由的空气,为什么不能自由的呼吸?拿电影里“病毒”的二女儿做例子吧,她从小就做着父亲希望她做的事情,按着父亲的意愿长大——好好读书,做个医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久而久之,她甚至麻木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而更恐怖的是,她不是一个个案,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像她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朝着长辈们为我们规划好的生命轨迹前进,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寻找自己的方向!

在国内,现在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就被父母们放在了一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胎教,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学画画……有谁问过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然后,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要与其他孩子们竞争,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考公务员,当官发财……这些父辈们的期望是多么的美好,而这些美好期望的寄托者又是多么的悲哀啊……在这个既定的轨道上行驶的孩子们,稍有偏离轨道的,就会被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又强制性地押回了原来的轨道,所有的改变都是那么的单薄无力……孩子们不断地被灌输着那个唯一的“未来”,一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就会视为另类,被视为没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创造力,放弃了抗争,放弃了对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的主动权,沦为一个个“风光的奴隶”!我记得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鲁豫有约》中说过,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变成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可是,当我们成为了公务员,官员,医生,律师,证券分析师时,自己又在哪里?电影中的法涵一直想做一个摄影师,却硬着头皮学习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程学,只是因为那是父母的希望,正如同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所谓的目的地,到头来却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它……可悲的是,麻木的人多了,那些少数几个保有生命的主动权的人就显得很另类,如电影里的兰彻。“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在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想,让每一刻壮美不凡!”电影里的兰彻就是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精灵,他的自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上,而是他的思想上。当所有的学生在苦背那些教条的公式定理时,他把定理运用在了实际的操作中;当所有的学生为了相互竞争而处心积虑时,他却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而我们在看到这部电影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真正的自己还是在做别人要求的自己,都没有扪心自问过“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正如我们之前辩论过的一个话题——大学学习中老师辅导更重要还是自学更重要,我们正方的观点是自学更重要,其中一个核心立论就是自学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而现在想想,何止是在大学学习中,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些决定权都取决于自己!虽说长辈的指导必不可少,可是能够跳出各种成规旧俗,跳出各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从而找到自己成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像兰彻一样置身圈外,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小圈子是这么的僵化,原来自己一直都掌握着主动权却这样莫名地交了出去……或许,像法涵说的那样: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会赚很少的钱,我的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我会更幸福,我真的会更幸福的!试问一下,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为谁而活?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我们嘲笑某些人是傻瓜时,有没有想过谁才是真的傻瓜?是的,人生不应该只有金钱,而是应该追求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这是死板硬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指挥棒下指向的道路,是这个追逐名利的社会给我们制造的海市蜃楼。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质疑它,怀疑它,不要总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成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够拯救自己!!!(wWW.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也许将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牵制着你,也许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拉力,永远不要忽视自己!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2

一是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制作。改编自畅销小说保证了剧本的高水准,影片各种精致的桥段夹杂着层出不强的笑料又给观众提供了愉悦的观影感受,而紧凑的剧情、张弛有度的节奏、精美的画面、优越的配乐无疑给《三个白痴》贴上了优质影片的标签。

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本片的喜剧风格。它的诙谐幽默,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是另一种极具印度特色的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三个白痴》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几乎发挥到极致,甚至在影片最煽情的时刻也不忘幽一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片尾出现的旖旎风光,蔚蓝的天空、无暇的白云、悠悠的远山、湛蓝的湖……我很诧异印度竟能有这般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百度一查,原来是素有小西-藏之美誉的拉达克地区。据说那里仍保留着古老的宗教、原始的人文、保守的民风,加上它的云淡天高,我不禁心驰神往起来。

另外,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是中印争议地区。《三个白痴》正因为涉及中印领土问题,始终未能在国内公映,实为一大遗憾。

二是影片直指印度教育体制弊端,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影片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揭露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的谬况,宣扬一种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此外,它还触及了印度很多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人才流失、拜金主义等。这跟中国的现状极其相似。

片中对填鸭式教育及“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抨击,道出无数莘莘学子(就是我们)普遍的心声,影片在网上流传后随即引发中国网友的强烈共鸣,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狂热追捧。

影片描述的“印度皇家工程学院”,虽不如咱们这些学校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但一样唯成绩论成败。我们体验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所以对片中几个学生面临的各种挂科焦虑、排名压力、未来恐惧,我们简直感同身受。而影片宣扬的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更令我们神往。也只能神往。

三是阿米尔·汗的加盟。他是印度的当红巨星,在印度影坛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他的加盟也是影片在印度票房大卖的重要原因。

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兰彻”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片头曲的歌词正适合给他做注脚: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3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好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读书。这是一所印度传统的名校,这里的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只有第一(指成绩)!成绩不好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兰彻却不随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开朗、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整部电影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延展开来,丝毫不觉这时间过得缓慢。影片主要反映的是印度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带给学生的压力、恐惧与不科学。也反映了学生时代的友谊情比金坚。双手伸直向上触摸,永远有一片天空是你所无法触及的。因此,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大的,只要有勇气,努力过后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慢慢人生路,当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因为只有勇敢面对,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个成功的人,他的周围必定有一个甚至几个忠实而又能够帮助到你的朋友。他们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你的生活及人生态度!必须坚持真正的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培养自己的兴趣,这a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自己有限的人生创造出最高的财富!走有意义的人生路,你会感谢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朋友,也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做做真正的自己!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4

多久没看过这样好的一部电影?或者说,从未看过这样好的电影。

影片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寻找兰彻。我觉得更贴切。

兰彻是谁?

他是所有的入学新生屈从于高年级的欺侮和羞辱时,唯一一个以自己的方式抗争的人。

他是教授在大肆颂扬太空用钢笔这一耗资数百万的伟大发明时,唯一一个举手问为什么不直接用铅笔的人。

他是在看到校友因不堪留级压力自杀时,唯一一个站在教授身边说这是谋杀的人。

他是看到教授女儿那个衣冠楚楚却虚荣物质男友时,唯一一个对她说他配不上你的人。

他是在看到自己考得年级第一,而朋友倒数二名时,唯一一个质问教授公布成绩有什么意义的人。

他是唯一一个鼓励法兰放弃工程学去追求自己喜欢的野外摄影的人;

他是唯一一个鼓励出生贫寒的拉杜击败恐惧,勇敢面对未来的人;

他是学院里唯一一个对残酷的竞争、对所谓的成功、对汲汲营营的人生提出质疑的人

他是一个喜欢对自己,对朋友说alliswell的人。

兰彻是如此特别

而他身边的朋友法兰、拉杜却平凡如你我。

一样被世俗的价值观所束缚

一样的有烦恼、有恐惧、有伪装、有顾虑。

所以当我们看到法兰终于对一心希望他成为工程师的父亲说,你让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将来无非是房子小一点,车子差一点,但我会很开心时,我们是那么激动。而他父亲在愤怒过、反思过后说把电脑卖掉的钱够不够买一架好相机时我们真的忍不住哭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家境贫寒,身肩重担的拉杜放下恐惧和压力,对面试官坦言他曾经自杀,但他对未来充满自信时,我们是那么激动。而在面试官微笑着对他说我很久没看到这么坦率的应聘者,你被录取了时我们和他一起泪流满面。

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教授,当他固守了几十年的信念终被兰彻撼动,当他的僵硬的心灵终于有所苏醒,他把那支他曾说过要送给最优秀的学生的太空钢笔送给了四年来他一直恨之入骨的兰彻,他颤抖着声音回答了这个学生四年前提出的那个曾让他在众人前尴尬无比的问题:研究太空钢笔是有意义的,因为铅笔在太空中发生断裂,铅芯会飞散进宇航员的口鼻!他哭着对早已泪流满面的兰彻说:你也不是每次都是对的!

这时我们怎么还能控制得住眼泪。

兰彻是谁?

他教我们坦诚地对待自己的心灵

他教我们反思这追名逐利的世界

多幸运遇见这部电影,遇见兰彻。

ps:非常非常喜欢片头曲

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

路途艰难又毫无忧烦

我们为明日愁言他只顾畅想当今

让每一刻壮美不凡他来自何处

触动你我心弦却消失不见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烈日当下他犹如一片林荫

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绿洲

对受伤的心他是良药一剂

恐惧着我们都泥足于井底

无畏着他畅游于海天之际

毫不迟疑的迎接潮汐

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不会放过你我们还要继续要继续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5

前几天看过《未知死亡》,从此对宝莱坞刮目相看,于是下了几部口碑较好的宝莱坞大-片,其中就有《三个白痴》。

昨晚跟阿茂吃饭时,正好提到《三个白痴》,不由兴趣大增。回宿舍后便看了起来。我惊奇的发现男主演竟然又是阿米尔·汗。

在《未知死亡》里,他精彩地演绎了一位兼具力量与智慧的硬汉,将男主角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风度翩翩的幻音公司总裁与凶神恶煞的复仇者)诠释得几近完美。而在《三个白痴》里,年过40的他将一位20岁左右的大学生“兰彻”演绎得活灵活现恰如其分,不禁感叹他深厚的“装嫩”功力。

20xx年《三个白痴》在印度上映后,不仅超越了《阿凡达》,还创下了印度的票房纪录。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制作。改编自畅销小说保证了剧本的高水准,影片各种精致的桥段夹杂着层出不强的笑料又给观众提供了愉悦的观影感受,而紧凑的剧情、张弛有度的节奏、精美的画面、优越的配乐无疑给《三个白痴》贴上了优质影片的标签。

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本片的喜剧风格。它的诙谐幽默,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是另一种极具印度特色的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三个白痴》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几乎发挥到极致,甚至在影片最煽情的时刻也不忘幽一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片尾出现的旖旎风光,蔚蓝的天空、无暇的白云、悠悠的远山、湛蓝的湖……我很诧异印度竟能有这般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百度一查,原来是素有小西-藏之美誉的拉达克地区。据说那里仍保留着古老的宗教、原始的人文、保守的民风,加上它的云淡天高,我不禁心驰神往起来。

另外,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是中印争议地区。《三个白痴》正因为涉及中印领土问题,始终未能在国内公映,实为一大遗憾。

二是影片直指印度教育体制弊端,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影片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揭露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的谬况,宣扬一种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此外,它还触及了印度很多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人才流失、拜金主义等。这跟中国的现状极其相似。

片中对填鸭式教育及“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抨击,道出无数莘莘学子(就是我们)普遍的心声,影片在网上流传后随即引发中国网友的强烈共鸣,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狂热追捧。

影片描述的“印度皇家工程学院”,虽不如咱们这些学校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但一样唯成绩论成败。我们体验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所以对片中几个学生面临的各种挂科焦虑、排名压力、未来恐惧,我们简直感同身受。而影片宣扬的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更令我们神往。也只能神往。

三是阿米尔·汗的加盟。他是印度的当红巨星,在印度影坛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他的加盟也是影片在印度票房大卖的重要原因。

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兰彻”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片头曲的歌词正适合给他做注脚: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6

影片讲述了三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印度最高学府一印度理工大学学习期间的一些趣事!影片诙谐幽默、情感表达细腻、谌称是一部励志的青春喜剧!

作为印度最高的学府,在这里教导着永远要当第一,处处充满着竟争的气息,学习只是为是拿高分,争夺第一!只是面对应试教育,死记硬背,没有学习后的思考,没有创新!也没有学以致用!更多承载着的是家族的荣耀! 影片中的拉杜从小是个好学生,家庭生活贫困,父亲瘫痪,凭着自己的努力考进最高学府,因为心理压力太大,面对未来始终活在恐惧之中,导致成绩总是倒数第一!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活好当下吗?总是在追悔过去,恐惧未来!唯有活好当下,认真努力地做好当下每一件事,未来才会更美好! 当拉杜因为一件小事,而被”病毒”院长无情、苟刻的要求退学时,拉杜的内心摊塌了,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希望!他选择了跳楼自杀!但是他的好朋友兰彻、法汉没有放弃他,用各种办法想要把他唤醒,当听到此时唱着不抛弃,不放弃、壮志未酬不可以时!已经感动到热泪盈眶!剧中朋友之间的这种用心相助的友情鼓舞着我,在生活及工作学习中,任何时候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剧中的法尔汗也是带着家族的荣耀与期盼学着自己不喜欢的工程机械学,成绩在学院排名倒数第二!他向考第一的兰彻取经,问自己为什么考这么差,兰彻一语击破,因为你不喜欢,并鼓励他去学自己喜欢的摄影、让他活出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这让我也联想到,有多少人一辈子是在为别人活,为金钱,地位、权力!又有多少人是快乐的!其实我们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就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记住一定要做你自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及工作,因为兴趣与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让你的兴趣变成你的职业!

再来谈一下兰彻,剧中的灵魂人物,只有他把学习当成享受的过程,从不在乎考第一还是最后,因为热爱工程学,喜欢思考,并学己致用创新!在学院总是排名第一!也是因为他改变了院长的教学,改变了好朋友的命运!

最后送给大家剧中的精典语句:"学习是为完善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7

电影里的印度人表演确实很夸张,但夸张只是形式,任何电影只要内涵上面是庄重的,揭示的哲理是广泛可接受的,只要能让观众看到真诚的一面,就是好电影。一部好电影是需要一定的哲理作为支撑的,纯粹恶搞的电影是不会让人怀念的。

《三个白痴》在诙谐中描绘出了印度现行教育体制的状况,跟中国教育现状挺像的,就是从根本上来说的“舍本逐末”,从表现上来说的“揠苗助长”,为了赚钱而上学,为了攀比而竞争,人们学习的动机不纯。

我对印度的教育体制不了解,但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牺牲者,我也是有发言权的。现在的孩子太苦了,经历那么惨烈的高考,上了大学,出来后竟然仍是连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没有个明确的了解。学校只教给我们死读书不教我们去主动了解社会需求,了解怎么去运用书中知识,培养了大批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说实话,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学习行为本质上说,跟街上收破烂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garbagein,garbageout”。学校教育和社会基本脱节这是一方面的悲哀。

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对于选择专业上的无能为力,不是我们选专业,是专业选我们,或者是我们在掷骰子。高校设置的那几百号专业,哪个高中毕业的毛头小子能够清楚是做什么的,选专业不就是在掷骰子吗?能否上那个专业,也不以你之前的相关积累作为决定因素,而以那些扯淡的语数外数理化课程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很荒唐,其实国外的做法已经是很好的参考了,人家高考只有选学校的担忧,进去后第一年不分专业,第二年才开始选择专业,只是我们所谓的教育体制改革一直雷声大雨点小,跟不上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的步伐。可怜的同学们花了几年时间学语数外数理化,到大学几乎大多数知识被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努力学习大学专业知识,毕业后这些知识又被社会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到最后真不知道还剩下些什么,或许真的只剩下一颗冰冻的眼泪吧。

至少,在前面两场重要的赌博之中,我没有掷对骰子。

《三个白痴》中有直面这些不合理的东西,男主角是个极其有个人信仰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反抗着不合理的制度,感染着身边同是受害者的同学们,他自信,聪慧,极具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他非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身边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鼓励身边的朋友反抗不合理的现状,追求真我,虽中途会遭到好友的猜疑和背弃,但仍然坚持不懈的以事实证明打动对方相信自己。

他的执着让人感动,他救了两个人,都是因为他的执着,他救了两个一般人觉得必定无救之人。

他的感染力让人敬畏,他释放了两颗心,都是因为他以身作则循循善诱,他释放了两个被束缚却渴望高飞的心,两个不敢正视自己渴望的人。

电影有褒便有抑,电影的抑表现在对于那些死背书的人的讽刺,其实死背书的人只能说是可怜,倒不至于可恶,可恶的是那种自己明明是愚蠢的还嘲笑讽刺挖苦和自己不同的人,如果一个人死读书但有自知之明,懂得谦逊礼让,倒也不会让人唾弃。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8

真是部好片子,老师介绍的可真是不错啊。

可是假兰彻(旺度)这号人物,少见,或者说根本就是绝迹。为什么呢?

现在的学生和旺度的另外两个死党一样,一个呢累赘太多,抱着家里所有的期望,苦学无用,第二个,兴趣不对,被逼着学,本非所愿怎么学得好呢,只为一纸文凭。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自己找上门。我更觉得应该是追求兴趣。

兴趣的力量很大,我想不少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呢?全都在苦于高考制度,中国外国都一样。人才,素质教育这个东西,不好说。一是,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社会不齐心协力啊。二是凡是学生受尽高考制度,长大了,谁还会去管它,自己过了这个卡,只会记得高考是条好路,只是自己走不好,虽然心里还是知道它怎么讨人厌,但还是会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知道劝孩子看开,却只会说这是为孩子好,孰不知……什么是真的为孩子好?

发挥兴趣。现在的我们为何不去做,被弄得没兴趣啊,被学习搞的完全没了兴趣,题目让人失去一切,麻木。对学习有兴趣的大多是成绩好的学生,被好成绩熏陶出来的,一旦没了,脆弱呗。除非在失去前把自己内在的境界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真那样,绝对是个人才,但未必是教孩子的好手,因为自己成功的太多,就以为一定好吗?在学习成绩上成功的,其实大多都未必知道自己依何而胜。大多拿老师的那一套传授给他人。当然啦,既然有了境界,这些想必不在话下,说不定很懂教育呢。可这类人毕竟也少啊。

实践,又是这个问题。不是不知道道理,只是苦于实践。这实践,第一点——意识,所有人的意识。第二点——基础,物质基础。第三点——团队,志同道合,各大领域。第四点——实践。

三个白痴观后感 篇9

《三个白痴》是一部描绘人性、友谊和爱情的感人剧作,由印度名导拉库马尔·希拉尼执导,上映于2009年。该影片讲述了三个好友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来寻找其中的一个人的故事,影片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意义。以下是对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影片中的三个主人公,即Farhan、Rancho和Raju,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Farhan是一名有才华的画家,但他在选择职业时却违背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他父亲想让他承续的工程师。Rancho才华横溢,懂得多种语言,理论知识也很丰富,但他放弃了学位,选择了自己的梦想。Raju是一名穷孩子,来自贫困的家庭,他努力工作以支持家人,但他的生活却充满了压力和绝望。这三个好友之间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他们的友谊,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能够找到一份真正的友谊,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其次,影片中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电影的一条主题线一直在探讨人们为何而活,以及人们该如何活得更有意义。Rancho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要用来改变世界,而不是为了换取更高的工资”。而Farhan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真实梦想,在他终于开始画画时,他的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Raju则从他的朋友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愿意帮助他减轻负担,也因为他们给了他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生活。这些“白痴”不仅成为了好朋友,还教会了彼此如何活出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最后,影片通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展现了友情和爱情的力量。Rancho和Pia之间的爱情是一种真挚而又鲜活的感情,在面临重重困难时,他们仍然坚持着对彼此的爱。在Farhan收到了一个“谎言”的电话后,Raju和Rancho一起保护和鼓励他。在电影的高潮戏剧中,Raju因车祸濒临死亡,三个好友终于在这时才认识到他们的友情和家人的重要性。影片中的这些情节让我们无法避免地流下了眼泪,也让我们看到了友谊和爱情的真正力量。

总之,电影《三个白痴》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动和启示,让我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生命的真谛。这部影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友情和爱情的力量,还为我们揭示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部影片是一部经典之作,不仅仅是因为它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更是因为它在深度和表面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