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最新韩非子读后感(热门十篇)

韩非子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10-22

最新韩非子读后感(热门十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韩非子读后感”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当我读完了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剧情真的精彩绝伦。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韩非子读后感(篇1)

原文安术有七,危道有六。安术:一曰,赏罚随是非;二曰,祸福随善恶;三曰,死生随法度;四曰,有贤不肖而无爱恶;五曰,有愚智而无非誉;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七曰,有信而无诈。

危道:一曰,斫削于绳之内;二曰,断割于法之外;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所祸;五曰,危人于所安。六曰,所爱不亲,所恶不疏。

如此,则人失其所以乐生,而忘其所以重死。人不乐生,则人主不尊;不重死,则令不行也。(《韩非子·安危》)

注①安:使安全。术:

途径,手段。危:使危亡。

道:途径,方法。按:

作为同义词,“术”强调人为因素,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道”则强调自然因素,符合客观规律自然会达到目的,违背自然规律则无法达到目的。对于君主而言,所谓“安术”需要刻意为之;而“危道”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造成国家危亡。②随:

跟随。这里是依据的意思。是非:

正确和错误。这是社会价值体系的评判。③善恶:

这里指行善还是做恶。这是人性道德的标准。④死生:

死亡和生存,让一个人死去还是活着。这是法律层面。⑤贤:

贤明,有才德。不肖:与“贤”相对,不贤。

爱恶(wù):喜爱和厌恶。按:

“爱”与“好”在适用对象上有别,《韩非子》中“爱”共出现187次,其对象多为指人名词。⑥非:指责。

誉:称赞。⑦尺寸:

本指丈量长度的单位,引申指规矩,标准。意:料想,猜度。

度(duó):量。引申为揣测、估计。

“意度”是同义词连用。⑧信:诚信。

诈:欺骗。⑨削:

用刀削。斫(zhuó)削:砍和削,是木工的工作。

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法则。

砍削木材应依据墨线,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材料,所以“斫削于绳之内”指在墨线以内的部分砍削,是指徇私枉法。断割:截断。

引申指裁决。法外裁决是指不依法办事,而是任意裁决。按:

这两句前一句用比喻,与后一句相互补充,似可理解为互文。⑩利:动词,以为利。

害:动词,以为害。利人之所害:

把别人觉得是祸害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利益祸:以为祸害。乐人之所祸:

喜欢做别人觉得是祸害的事情危:危害。安:

以为安,觉得安适。“人于所安”是“危”的宾语。“于”字道藏本、张鼎文本、迂评本均作“之”。

“人之所安”是指人们觉得平静安适的生活所爱:指君主喜爱的人。亲:

亲近。所恶(wù):指君主憎恶的人。

疏:疏远。按:

这里“所爱”“所恶”似主要指君主对家族成员和身边近臣而言,与前文“无爱恶”是论用人的标准不能依据君主的主观爱恶不同如此:像这样失:失去。

所以乐生:乐于生活的原因。忘:

通“亡”,失去。重死:以死为重,看重死。

所以重死:看重死亡的原因尊:以为尊,尊重行:

实行,推行。

稳定国家的方法有七种,危害国家的方法有六种。使国家安定的手段:第一种是指奖赏和处罚是跟随做事的正确和错误而来的;第二种是指灾祸和福是跟随为善还是为恶而来的;第三种是指死和生是跟随是否合乎法度而来的;第四种是指用人只有贤能和不贤能的标准,而没有喜欢和讨厌的主观臆断;第五种是指用人只考虑是愚蠢还是智慧,不考虑别人的非议和称誉;第六种是指行事只遵循准则,而不凭借私意揣度;第七种是指施政完全凭借诚信,绝不依靠欺骗。

使国家危亡的做法:第一种是指在法度之内胡乱作为;第二种是指在法度之外随意裁决;第三种是指把别人觉得是祸害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利益;第四种是指喜欢做别人觉得是祸害的事情;第五种是指危害别人平静安适的生活;第六种是指对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不亲近,而对自己厌恶的人也不去疏远。像这样的话,人们就会丧失乐于生活的依据,失去了看重死亡的原因。

如果人们不喜欢生命,君主就得不到尊重;如果人们不重视死亡,法律就无法实施。

读后感七种安术,前三种讲赏罚、祸福、死生各自依据的标准,第四和第五种讲贤不肖和愚智在君主择臣时的重要性,第六种说明君主一切行事都须遵从规矩,第七种说明君主施政要注重诚信。六种危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

一、必须依法行事,不可破坏法制;第

二、行政应顺应人情的自然,不可肆意妄为。

在韩非子看来,****的关键在于君主能否以法治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第一个因素是统治者对法制的破坏。一个社会的法制被破坏了,为政者随意妄为,必然使整个国家走向危亡。

所以,七种安术,前三种和第六种主要强调治国行政应当有法度规矩,任何情况下不能凭借一己的主观情感和臆断。

用人方面,韩非所强调的同样是“有尺寸而无意度”。韩非认为,贤能和不贤能是需要通过办理具体事务的检验加以判定的,绝不可以凭借君主喜爱还是厌恶。

第七种安全技术是诚实,韩非反复强调。因为法无信不立,君主言出必行,才能在全社会建立起信赏必罚的牢固信念,而赏罚是法令的核心内容。诚信和法令都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手段。

君主倘若靠欺骗愚弄百姓来行政,也就意味着摧毁了君主和法令的权威,可以得逞于一时,但需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而且一定不可能长久。

韩非在谈到安全之道时,主要分析了法治与民心的关系,提出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稳定有序的,这是符合人们的爱心的,因为人们更喜欢生活在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法律是达到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

因此,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治,去之而思。”(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忠于法律,他制订的法律忠于民众的心愿,所以用它来治国,国家就能治理得好,去掉了它,民众就会思念。

)如此说来,“利人之所害”云云,其实都是指君主做事颠倒是非,无法无天,导致社会动荡混乱。人们朝不保夕,自然“不乐生”“不重死”。一个民不乐生、民不重死的国家,其安危也就不言而喻了。

韩非子读后感(篇2)

《韩非子》,这绝对是一部巨作,虽然是在几千年前,但是,其中许许多多的思想至今受用。

从小便听过《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等等,直到有幸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竟均出自《韩非子》。

这次,我看的是《外储说左上》,主要讲的是“君之外谋”,其中“说一”的第二段尤其令我感悟颇深。

这段主要讲的是墨子做木鸢与葵与射稽唱歌的故事,就拿第二个故事来说吧,葵唱歌时,大家都轻松又愉快,而射稽唱时,大家又吃力又疲惫,但有人注意到吗?事实上,射稽唱时的效率比葵唱时的效率高出了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良药苦口,不要对苦涩的事物产生厌倦,事实上,这往往是最妙的灵药,葵所唱的歌是一颗甜味的糖,让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药,虽苦,但功效甚好,这便是甜苦之分。

那到底该如何抉择呢?忠言逆耳,聪明的人会去鼓励别人,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英明的人会去聆听它,因为他知道,这能创造出最好的功效。

墨子,连他也会做过愚蠢的事,但他,就是聪明人,他知道做木鸢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平常的事后,却隐藏着良方。

生活中,社会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诚恳的`劝告,总是不那么顺耳。家中,父母随时的关照与提醒,总是对你最好的话,但在我们耳中,总是那么唠叨,平日,老师的循循善诱,潺潺教诲,是枯燥和无味的,但这又是最富哲理的话语。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让我们记住这两句话吧,这是我所理解的,但这将永远伴随你左右。

韩非子读后感(篇3)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每个人的诞生也就铸就了不同的我们,但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必定有长处与短处之分,如何以长续短,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韩非子》观行篇很好地诠释了这则道理。为了取长补短,余补不足,西门豹佩韦以缓之性急;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不同的伟人在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后都及时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以长续短,最终成为一代豪杰,也给人留下深远的启示。

但仍有许多人因只看到自己不足于人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长久地沉溺于自卑的心理中不能自拔。观行篇的后半部分就能消除这种忧虑,它开篇就说:天下有信数;一日智有所不能立,二日力有所不能举,三日强有所不能胜。意为:天下有三种道理:一是智慧,总有不能办成的事,二是力气,总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实力再强,也有不能战胜的对手。一个人的才智,力量都是有局限性的,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这正如宇宙万物有虚和实,利和害,生和死两个方面一样,是不能凭借主观愿望而改变的。我们应该为自己拥有的天赋、才能而感到高兴,而不是和别人攀比谁的才能更多,不要掺入利益的因素。文章后面也有提到: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乌获之劲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喷、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所以形势总有不能具备的,事情总有不能办到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是重中之重。当然人们也各俱欠缺,自己做不到的是不要强加于人,更不能强人所难,只要尽力了,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就足够了,可以把办不到的事给有这方面才能的人做,我们可以根据能成功的形势,找出容易成功的法则,这样就能轻松许多。

“以长续短”是韩非在执“法”时所推崇的,其他篇目中也有提到执“法”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之道,总而言之,韩非提到的许多观点也被后人纳用,有很强的逻辑性。此外,他的文章观点鲜明,笔锋犀利,分析精辟,文风峻刻而且富有文学色彩,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欣赏。

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中度过的,只有在短暂的一生中将长处用到及至才能使人生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若一味地苛求一应俱全,到头来便只能一事无成,消磨了大好光阴,终将贫苦一生。

韩非子读后感(篇4)

《韩非子》,这肯定是一部巨著,虽然是在几千年前,可是,其间许许多多的思维至今受用。

从小便听过《滥竽充数》《弄巧成拙》等等,直到有幸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竟均出自《韩非子》。

这次,我看的是《外储说左上》,首要讲的是“君之外谋”,其间“说一”的第二段特别令我感悟颇深。

这段首要讲的是墨子做木鸢与葵与射稽歌唱的故事,就拿第二个故事来说吧,葵歌唱时,咱们都轻松又愉快,而射稽唱时,咱们又费劲又疲乏,但有人注意到吗?事实上,射稽唱时的功率比葵唱时的功率高出了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这便是良药苦口,不要对苦涩的事物发生厌恶,事实上,这往往是最妙的灵药,葵所唱的歌是一颗甜味的糖,让人感到舒坦,射稽的歌是苦味的药,虽苦,但成效甚好,这便是甜苦之分。

那究竟该怎么选择呢?忠言逆耳,聪明的人会去鼓舞他人,由于他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英明的人会去倾听它,由于他知道,这能创造出最好的成效。

墨子,连他也会做过愚笨的事,但他,便是聪明人,他知道做木鸢是件傻事,而那些看似往常的过后,却隐藏着良方。

日子中,社会上也是如此,那些最诚实的`劝说,总是不那么顺耳。家中,爸爸妈妈随时的照顾与提示,总是对你最好的话,但在咱们耳中,总是那么啰嗦,素日,教师的循循善诱,潺潺教导,是单调和无味的,但这又是最富道理的言语。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罢了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致使功也。让咱们记住这两句话吧,这是我所了解的,但这将永久随同你左右。

韩非子读后感(篇5)

这几天,我阅读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面《曾子杀彘》的内容令我印象最深。

《曾子杀彘》讲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门买东西,儿子缠着也要去,于是妻子骗他说,他不跟着去,回来就给杀猪给他吃。儿子就留在家里。曾子回来听说了此事,就要去杀猪,妻子拦住了他说只是骗儿子的。但曾子还是把猪给杀了。

曾子做到了讲诚信。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豆腐。我来到卖豆腐的阿姨摊前,说:“要两块豆腐!”阿姨一听,顿时就来了精神,装了两块豆腐给我,还找了我一元一角。我看到那一角钱,心想一角钱算什么?能买到什么?于是就不屑地说:“阿姨,这一角钱就给你了吧,我不要了!”阿姨听了,对我说:“干我们这行的,哪能多贪图你的钱呢?做人要讲诚信。”我听了,红着脸低下了头,拿了钱,脚踩西瓜皮似的溜走了。

回到了,我把豆腐给妈妈,突然发现我的一块钱不见了。这时,我对卖豆腐的阿姨改变了想法:阿姨怎么这样呢,刚才还教着我要讲诚信,现在又拿我一块钱……

这时,门口传来了几声敲门声,我走过去打开门。一看是阿姨,正愁一肚子气没处撒,刚想破口大骂,阿姨气喘吁吁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让你拿一角钱你就不拿一块钱呢。”我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似的,说不出话来。阿姨把一块钱塞在我手里,转身就走了。等到阿姨的身影消失在转角的地方,我才回过神来,有些结巴得说了句:“谢……谢谢阿姨。”

原来是我错怪阿姨了。

我想:阿姨不就是“曾子”吗?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带着诚信,与诚信同行。

韩非子读后感(篇6)

第一点,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法家之于儒家,最大的争端在于仁爱与法制。在法家的角度看来,仁爱可以说是不仅无用甚至是有害的。这点可以参见母亲溺爱儿子的后果。

同时纵观历史,最不济的君主并不是暴虐之主,像秦皇汉武,甚至隋炀帝,虽然将国家治理到满目疮痍,怨声四起,但是他们的成就依然不失一代雄主之名。而最差的君主,反而是那些看起来仁慈的皇帝,而朝代的破落,常常也是从他们开始。仁慈,则不能明辨臣下的过错,所谓的权臣,其实都是皇帝自己栽培出来的。比如汉朝成哀两帝,把乳母也赐予爵位,可谓仁爱不忘本的典范了。而当时外戚权臣之跋扈,也是前朝所未有的。

第二点,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1467.CoCn

这点可以说,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是没有想到的一点,原来千年前就有批判过儒家的守旧思想,所以这千年来,朝代如何变更,历史不断重演而没有改变本质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第三点,法家伦理思想中最具主题色彩的就是相关人性论的主张。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从传承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法家的人性论观念是对荀子人性恶思想的承续。荀子的性本恶思想主要表现为:人的感官欲望的无法满足状态,他在《荀子·性恶》说:“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他认为,正是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人的财产占有欲和好利之心。

这一点对于人性的透彻度也是理解的非常恰当,一味的礼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贞观之治之所以犯罪率低,与其说是礼教不错,倒不如说是人们经济水平与人们的需求基本保持平衡,才能够达到这点,而这点也符合上面提到的趋利避害。

总之,韩非子是一本非常值得的书,其中一些思想碎片非常叫人叹为观止,同时也希望本国的依法治国这条路能越走越好。。。

韩非子读后感(篇7)

二、赏罚

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韩非子.初见秦》

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韩非子.饰邪》

在《韩非子》中,韩非子认为君主必须要善用“赏罚”这把双仞合剑来治理臣民,并且要赏罚有度。

无论是小到一家企业还是大到治国的层面都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赏罚制度,这样才可以让人令行禁止,同时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活力。在现实生活中,对功过之人赏罚什么是件很容易做到的,难的是如何判别确定谁是该受罚或受赏之人。人往往容易被事物的现象所迷惑而把握不了其本质甚至本末倒置,从而导致该赏的人被罚了,而该罚的人却受赏。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上述问题:东河乡和西河乡的乡长都是同学,估计夏天会有大洪水。东河乡的乡长每天组织群众修筑抗水工程,西河乡的乡长整天在打麻将和出入歌厅,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眼里。

夏天到了,洪水爆发了,东河乡毫发未损,百姓安然无恙;西河乡损失惨重,百姓人心惶惶,乡长积极组织大家抗洪救灾,表现那是相当英勇。另外,因为受灾严重,上面拨款,全国捐款,西河乡乡长私人的腰包里多了100万之多;再最后,市里面要提拔县长,因西河乡乡长抗洪救灾表现好而提拔为县长,东河乡的乡长依然是一届不起眼的乡长,群众自掏腰包进行着自力更生的生活。除了上述问题外,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对待既有奖惩又有惩罚的人。我的态度是:

量功抵过,赏罚分明。对于赏罚共存的人,我们不应该因其功而忘其过,更不可以因其过而抹其功,适当的做法是功过相抵,功赏过罚。例如在前不久发生的王家岭矿难中,其负责人在救援过程中发挥了相当重要正面的作用,该赏,但却不能因此忘记ta同时是今次矿难中该罚之人!

我认为其功不抵过,应该对ta作减刑的处罚。最后,要有一定的奖惩,否则奖惩机制就会失去作用。

韩非子读后感(篇8)

势。权威只能有一个**即地位和权力。君主统一权威的存在是国家治理的前提。

《韩子》如药。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操申韩之术,平暴安民,攘奸除凶,驱逐鞑虏,为华夏立奇功不可胜数。然《韩子》乃药石中烈者,沉疴痼疾,非此不救,用之失当,立可杀人。

遍览《韩非子》,遵君抑民之意可谓登峰造极。所有人都有为君主服务的唯一使命。所有的个性和个性都必须熔入君主的欲望之中。所有人都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韩非说:

上下一日百战。这种斗争哲学一经提倡,阴险残酷的政治斗争就会愈演愈烈,这将大大增加社会成本,对中国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因其固有缺陷,两千年来,《韩非子》饱受诟病。近代以来,国势羸弱,民族危亡,法家思想作为“药”的作用又日益受到重视。常燕生认为,法家思想的复兴是“中国起死回生之道”。

韩非子的法治,民族主义和实力力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新法家学派也应运而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新战国时代”,如何从《韩非子》中吸取营养,过滤毒素,为中国开出一副纵横五洲、争雄列强的新“处方”,还看我辈。

韩非子读后感(篇9)

《韩非子》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当然本书著作初为研究帝王之术,进而辅佐弼王富国强兵而一统天下。读国学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韩非将法、术、势结为一体,推行法治以使秦国统一六国,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亦可使当今的我们反观自醒、日日精进。

在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战略方针之下,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仍然值得借鉴。“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此外,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大重要内容。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思想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其中《八奸》一章对于人主的自查之见鞭辟入里,“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雍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人人都有喜好的事物,但如果喜好被他人利用,将有可能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古代君主因声色犬马而国破家亡,当今多少干部利令智昏而贪腐…。

《有度》中写道“国无常强,奉法者强则国强”,其中之法就是一套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从上到下执行,君主公证明察,大臣依法办公。此强国之法。

治国和自制毕竟不同。治国重罚而轻赏,以人的趋利之心不若避害之心,惩罚的效力要大于奖赏。自制的对象是自己,罚则生厌,生厌则难行,所以要以赏为主,以罚为辅,赏罚明确而又有信用,对自己的法治就能够成为现实。自制是意志与潜意识的斗争,斗争都是长期和残酷的,要讲究技巧,讲究应变。人生是漫长的竞争,终日行健不移的来适应环境,人必定会有所成就。以法自制的效力,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最佳的,而“法”的精髓就是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多以历史上的失败经验为例,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深入浅出但发人深醒,读书时反向自己或曾如其中之人,鞭策之力令读者深思。

面对诱惑我们往往不能及时觉察,知过能改亦是一种进步,读韩非可以让我们有一种自我危机意识,进而不断反思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界限,我们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正直为人,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和国家都是一种人文素质的提升。

韩非子读后感(篇10)

在《韩非子.南面》的最后一段中曰:“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毋易赏’。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可。”对于“该不该改变古法常规”这个严肃的问题,在这句话后又列出了几个历史著名人物故事的例子。都是因为他们勇于改变这些古法常规,才有如此多人的成功。而“凡人难变古者,惮易民之安也。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改变必然是有些困难的,但若不实施,或许也很有可能酿成大祸。“苦小费而忘大利也”,这是许多民众的弊病。我们是如此平庸、如此愚昧、如此鲁莽,以致于常常贪恋一时,不顾一世。

死亡离我们其实很近,它随时可能发生,我们也可以随时做出这可怕的选择,但我们没有。因为这世上有太多太多让我们牵肠挂肚,有许多事需要去完成,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留下了守望。所以哪怕现实再残酷,我们也要活下去。对我来说亦是如此。小学的时候,我真的不算差劲,虽然并非是全校最好的学生,到了初中,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就明显了,这难免让我有些自卑。从小到大,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怀揣着这个脆弱的梦,走过了五年的岁月,回首,才发现自己从未改变过那一次次的怠惰和懦弱,多少次,我错失了靠近这个理想的机会……于是我选择了沉默,选择把伤痛藏在心底,因为我不配。没有谁会同情我或者知晓我的本心,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因为害怕失败,不愿努力和受苦,我才只能变为一个平凡的人。既然这样,又与古代那些民众不安于改变后的古法常规有何区别呢?

最亮最美的星辰只有登上最高最险的山峰才能摘到。失去它是如此容易又如此痛心,图得一时的享乐,逃避挫折的人,往往都不成大器。古代民众不应该忘了国家,我们不应该忘了梦想和未来。我们不可不顾一世!很多时候,改变自己,才能创造更辉煌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