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精选:“大学生责任意识”

精选:“大学生责任意识”

发表时间:2022-03-08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往往会涉及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精选:“大学生责任意识”,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12月2日晚上六点,参加了编辑1101与教技1101联合举办的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理论讨学习会,在这次活动中,同学门有演讲关于责任的诗歌,有因小月月事件引起的反思,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看到各种不负责的现象会有小愤青‘的感想: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呢?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一次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到底什么是责任?到底怎样做才是负责任?面对各种不负责任的事情,我们是否还能积极的起了一些责任,还是也会想别人那样冷漠的面对这个世界?

当我们看到那些不负责任的人,我们会气愤、会说别人不负责任,可是反过来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有没有好好履行号自己的责任呢?我们知道自己的责任是什么吗?我们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少吗?那些看似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事件就真的与我们没有关系吗?置之不理,高高挂起是我们该有的对待他们事件的态度吗?到底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很空,很傻,可是我们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那为什么会出现说别人不负责任或者认为别人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呢?这种判定方法到底是什么?做好事是不是负责?

我个人认为责任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除了做好还要用心做。然后就是对象问题,除了自身外还应该有一个广泛的责任,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应该有一份责任,是一种关爱他人的责任,把他人的不幸或者是灾难堪称之自己的事情,施与同情和双手。这应该也是自己的责任,责任是一种行动,不是动动嘴皮就称之为责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责任中,实践也是检验责任的唯一标准。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责任担好,这个社会就会美好很多。

当灾难来临,拷问着很多人的责任心,有的人为救他人牺牲自己,有的人为救他人而没能救自己的家人。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脊梁,站着是一座山,倒下是一座岭。相反的也有一些人利用灾难的时机发着不该发的财,投机提高物价,散布谣言,唯恐天下不乱,这些人是缺乏责任心的吗?他们是缺乏那种站在国家的角度上的责任,只有自己那点小家的责任意识。这就是所谓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当个人与集体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就会产生很多的人群。。

现在的假冒伪劣产品更是层出不穷,这在一个层面上也反映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我们抛弃责任的底线到底是多少?作为大学生,掌握知识是我们的责任,被誉为国家的栋梁的我们如果有着冷漠的心态,与之相关的则是国家的责任心态问题,如果我们积极的承担起责任,这将会给社会提供一个强大的动力,如果我们青年一代就已经蔑视责任的问题,那么社会将是无法想象的恐怖。

经责任,承担当,我们是大学生,虽然我们羽翼没有丰满,但是则摁是我们随时都要做的事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学生,这样让这个社会多一份爱少一份冷漠。

【关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心得体会】

1467.Com.cn扩展阅读

大学生作文分享 关于醉酒驾车与安全意识社会责任Drunken Driving


醉酒驾车与安全意识、社会责任

醉酒驾车与安全意识、社会责任

思路点拨

图画中一个已经喝得烂醉如泥的司机,车顶上还驮着一瓶巨大的啤酒,汽车却依然在路上飞驰。虽然这幅图有点夸张,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安全问题:醉酒驾车。写作时可以按照以下的脉络展开论述:

第一段:描述图画;第二段:分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提高安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第三段:建议措施、强调后果。思维拓展

实际上,本文的内容和行文思路,不仅仅适用于醉酒驾车,还适用于所有关于安全事故和社会责任的图片话题。

例如,火灾、漏油事故、施工事故、违反交规等等一系列与安全或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话题,都可以参考此文。

只需要把第一段中间那句图画描述替换掉即可。

参考下图片:

参考图片

高分范文

What a scary and sensational scene it is! In the drawing, the driver, as drunken as a fiddler①, is driving fast on the road, with a large bottle of beer on the top of his car. What is conveyed by the picture has both realistic and alarming implications for each member of the country。

这是一幅多么可怕的触目惊心的场景啊!在这幅图中,烂醉如泥的司机正在马路上飞速行驶,车上还顶着一大瓶啤酒。这幅图所传达的意义,对我们国家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现实和警醒的意义。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vivid drawing can be elaborated in terms of both awareness of secur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one thing, consciousness of safety should be one of our top priorities. Life is one-way journey: you cannot experience it twice. So life is to be respected and awed②. It is cruel to and inhumane to spell the end of any life, with a careless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DUI)③. For another, to act as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the society, each of us should bear social responsibility. We do not live only for ourselves but also for those whom we love and who love us. It is irresponsible to claim either lives of drivers or lives of other victims are not important, leaving the families and relatives into deep grief and, may be, great living burden④。

这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的深刻意义可以从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两个角度阐释。一方面,安全意识应该是我首要重视的问题。生命是一次单程旅行:你不能经历两次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敬重生命、敬畏生命。由于醉酒驾车的疏忽而宣告任何一条生命的结束是残忍的、不人道的。另一方面,作为这个社会负责任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我们也为那些我们所爱的和爱我们的人活着。无论是声称司机的、还是受害者的生命不重要,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会给他们的家人和亲戚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生活负担。

In short, it is imperative that legisla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by the authority to punish drunk drivers severely such as suspending their driving licenses or even putting them into jail. Besides, the mass media, such as TV, radio and website,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secur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reduce the rate of car accident。

简言之,官方应该制定立法措施严厉地惩罚醉酒驾车的司机,例如吊销驾照或进行监禁。立法措施势在必行。此外,电视、收音机、网站等大众传媒应该共同努力来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名师点评

① as drunken as a fiddler: 醉得像一个游荡者。实际上是一个比喻,相当于汉语中的烂醉如泥。用语非常形象生动,一个酩酊大醉的司机形象跃然纸上!

② Life is one-way journey: you cannot experience it twice:非常富有哲理性,语言优美、地道。respected and awed: 敬重和敬畏,语言简洁、有力、到位。

③ DUI: 醉酒驾车,也可以写成:drunk driving。

④ leaving…:动词的ing形式作伴随状语。句型经典。

大学生作文分享 责任心 Responsibility(参考)


Responsibility is a valuable quality, most people lose it when they chase for fame and reputation. Without responsibility, there will be no trust between people, in that case, there is no wa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On my opinion, everyone should be responsible to themselv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need to responsible to others, too.

责任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大多数人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失去了责任感。没有责任,人们之间就没有信任,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在我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同时,他们也需要对别人负责。

On the one hand, people should be responsible to themselves. We need to take care of our own physical safety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in this way, we can make ourselves live happily. Some people become frustrated when they meet setbacks, they just give up themselves, hurting their bodies. This is very irresponsible to themselves, one shall be good to himself, so he can take let others happy.

一方面,人们应该对自己负责。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情感的健康,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人在遇到挫折后变得灰心丧气,伤害自己的身体。这是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一个人应该对自己好点,这样他就能让其他人开心。

On the other hand, besides taking care of ourselves, we must also learn how to show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There was a news about a bus driver, he died of heart attack when he was driving a bus, he let the bus stopped at the sidewalk and then died. The bus driver shows us what is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he saved many people’s liv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others helps us win people’s respect.

另外一方面,除了照顾好我们自己,我们也必须学着对别人负责人。有一则关于巴士司机的新闻,讲的是他在开车的时候死于心脏病,他在死前把巴士停到了人行道上。这个巴士司机给我们展示了对别人的责任是什么,他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我们对别人的责任让我们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In conclusion, responsibilit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we should not only be responsible to ourselves, but also to others, we can create a harmonious world.

总的来说,责任很重要,我们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5篇


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的一些实用知识供大家参考,欢迎您来到这里我们的网站会持续更新新内容。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但很多书籍会给我们心灵启迪,读完作品后我们对他的作品变得更加了解更加深刻。 读后感是我们和书籍之间的对话和沟通。

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篇1】

大学生《历史与阶级意识》读后感【一】

历史研究指向未来。人们希望通过研究历史找到解决人们将遇到的问题的方法。然而,研究历史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透过历史的表层抓住其本质,然后,基于对这种本质的认识,展开对社会历史总体的把握; 另一条是经验主义的或实证主义的对历史表象的热恋。

卢卡奇主张走第一条道路,他说,马克思的名言:“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历史地了解社会关系的方**的出发点和钥匙。

在卢卡奇看来,是从整体出发,还是从孤立的部分出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形成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从孤立的部分出发,结论必须是抽象的,从整体出发识具体认识的保证。

一切以追求真理为宗旨的科学, 都必须清楚地和准确地掌握对象的实际存在同它们的内部核心之间、它们的表象和关于它们的概念之间的区别。这种差异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为只有认识到这种差异,才能把握其联系。但是,资产阶级的科学,特别是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是不知道区别的。他们把现象和本质混淆起来,把那些仅仅是物体的外表的现象误认为是物体的本质。

事实上,这些现象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的幻觉。然而,资产阶级的科学是建立在这些幻想之上的。因此,资产阶级科学的真理是很值得怀疑的。

科学的这种状况有自身的原因,即局限于现象的范围, 以获得对现象的认识而沾沾自喜;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与现象的分离,用社会的繁荣掩盖了深存于内部的矛盾和危机。生产者同生产总过程的资本主义分离,劳动过程被肢解为不考虑工人的人的特性的一部分,社会被**为无计划和无联系盲目生产的个人等等,这一切也必定深刻地影响资本主义的思想、科学和哲学。”[1]所以,科学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篇2】

卢卡奇把总体的观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之间决定性的区别所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范畴,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在黑格尔那里,总体范畴是绝对精神的别称,绝对精神是普遍的、统一的、 完整的总体,世界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既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又是其本质的表现, 绝对精神之外无物存在,它就是世界的总体本身。因而总体就是实体, 是作为万事万物本质的精神实体。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总体观作了独创性地改造。也就是说,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总体观,但不是把总体理解为精神实体。马克思的总体范畴是根源于经济分析的对人与人关系的总体把握。就把历史看作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一点而言,马克思和黑格尔是一致的。再进一步,人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从经济范畴出发去把握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这是完全不同于黑格尔独断论的绝对精神总体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抛弃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的神秘主义成分,正确地指出了,历史无非是人与人的关系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的根源都只有到人的实践中去寻找,一切社会关系都象麻布、亚麻一样,是人们生产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理解, 这种理解应根据人与人的关系,把主体和客体的全部社会运动作为历史的基础, 突出人的物质存在活动的实践性、社会性。如果我们需要理解某一特别的历史事件或过程, 我们就必须把它看作一个具体的整体的一个方面。比如,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都是人的关系的具体体现,它们都可以归结到人的关系的总体中。作为总体的环节和不同要素,它们之间的不同是统一体内部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卢卡奇认为,辩证的总体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真实状况,在认识社会历史的现实中赋予总体观以现实性。他说唯物辩证法是最现实的科学, 它所反映的是:事实及其相互联系的内部结构的真正本质。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是能够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方法。比如,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不停留在表面的批判,而是深入到这个社会的深层,揭示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对抗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矛盾性质。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所追求的是对世界的完整的把握,即通过总体范畴赋予一切各别的认识以现实性。

辩证总体观的现实性也表现在自身的理论总体上。辩证法的一切概念都不可能被明确严格地界定,任何对辩证法的概念作出界定的努力都将失败。因为,辩证法的本质就在于扬弃,辩证法的一切概念都只有作为在总体中被扬弃的环节才有意义。所以,必须从总体上来理解辩证法,任何一个单独的概念都不可能成为直接走向理解辩证法的通路,它只有在总体中,作为在总体中被扬弃的环节才能成为理解辩证法的工具。

辩证的总体观是具体的。也就是说,总体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为许多所共有,为一切所共有,是最丰富的具体。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的具体性,有时干脆把总体范畴规定为具体的总体范畴。卢卡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总体范畴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性的全面的理解, 即在全部的社会历史运动的基础上来把握人的物质存在的实践性、社会性。总体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孤立的事实必须在总体中才能得到理解,如果我们要把握某一个别的历史事件或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过程,就必须把它看作是具体的总体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只有总体观才是具体地把握各种社会现实的科学方法。

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篇3】

卢卡奇说:作为总体的历史(一般历史)既不只是个别历史事件的机械总和, 也不是一个对立于个别历史事件的先验的观察原则。历史总体性问题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把握任何历史事件在历史过程中的真正作用,都离不开历史的总体性问题,这个问题在对极短的一段历史的描述,或对历史片断的描述时,都是必然要出现的。

之所以研究个别历史事件时离不开总体问题,是因为历史总体蕴含于历史事件之中,而又不断地冲破个别的历史事件。因此,历史总体是对历史事件的扬弃, 一切蕴含着总体的个别事件都是历史总体借以实现自己的中介。每一历史事件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作为历史总体的特定环节的位置,但这些环节却不会叠加组成历史的总体,也就是说个别历史事件不能够被理解成历史总体的机械的部件。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

虽然历史的总体性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始终, 但只是随着无产阶级的出现才完成了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观点为看到社会的整体提供了有用的出发点。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本性决定它认识历史总体就是阶级的自我意识,即无产阶级的觉醒。因为对无产阶级说来彻底认识它的阶级地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因为只有认识整个社会,才能认识它的阶级地位;因为这种认识是它的行动的必要前提,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才同时产生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和把现实理解为社会进化的总过程的学说。

无产阶级的自我认识是和对总体的认识一致的。因此,对历史总体的认识并形成总体范畴也是历史的产物。也就是说,一方面, 由于历史的发展把历史的总体性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了;另一方面,历史的发展创造出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又提出了建立本阶级的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这种方法正是辩证的总体范畴。卢卡奇说:历史唯物主义来自无产阶级的?直接的、自然的?生活原则,对现实的总体认识来自无产阶级立场。不过,卢卡奇接着指出:这决不是说这种认识或方法论观点是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所天然固有的。总体范畴的产生,也需要从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理解。当无产阶级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时,尽管它有着冲破资产阶级罗网的愿望, 但却无法成为现实,即使在这个阶段中会产生出某些思想体系, 也只能是在方法论上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空想主义。只有当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成长为一个自觉的阶级,即成为认识社会总体现实的自觉主体时,才能够提出科学的历史总体范畴。

历史总体范畴的提出,打破了概念僵硬的自我封闭性。历史的总体范畴在概念的历史生成中来理解概念,认为造成概念独立性的一切因素都在历史生成中被消除了, 任何概念的结构都由于建立在具体内容上而不断获得新的性质, 从而迫使概念的结构不得不时常通过变化来适应内容,达致与内容的统一。

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篇4】

历史研究是指向未来的,人们希望通过研究历史去找到解决那些人们将要遇到的问题的方法。然而,研究历史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透过历史的表层抓住其本质,然后, 基于对这种本质的认识,展开对社会历史总体的把握; 另一条是经验主义的或实证主义的对历史表象的热恋。卢卡奇主张走第一条道路,他说,马克思的名言: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历史地了解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的出发点和钥匙。

在卢卡奇看来,从整体出发,还是从单独孤立的部分出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出发点完全可以形成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结论。从单独的孤立的部分出发,其结论必然是抽象的;而从整体出发才是认识具体性的保证。

一切以追求真理为宗旨的科学, 都必须清楚地和准确地掌握对象的实际存在同它们的内部核心之间、它们的表象和关于它们的概念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因为只有认识到了这种区别才能去把握其联系。但是,资产阶级科学, 特别是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并不知道这种区别,他们把现象和本质混同了起来, 误以为那些实际上只是对象的表象的现象就是对象的本质。其实,这些现象只是一些假象,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产生出来的假象。而资产阶级科学却恰恰是建立在这些假象的基础上的,所以,资产阶级科学的真理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科学的这种状况有自身的原因,即局限于现象的范围, 以获得对现象的认识而沾沾自喜;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质与现象的分离,用社会的繁荣掩盖了深存于内部的矛盾和危机。生产者同生产总过程的资本主义分离, 劳动过程被肢解为不考虑工人的人的特性的一部分,社会被分裂为无计划和无联系盲目生产的个人等等, 这一切也必定深刻地影响资本主义的思想、科学和哲学。[1]所以,科学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的、暂时的性质。

总之,资本主义社会在两个方面决定了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专门化,使资产阶级科学把对一些特定科学和方法上是必要的、有用的抽象概念作为本原。进而,又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存的各种关系,或者对这些关系的规范,看作是来源于这些抽象概念的;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把人变成了抽象的、孤立的个人,而资产阶级科学又恰恰是从个人的观点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

资本主义社会把全部人与人的关系都变成了物的关系,物化遍及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了整个社会唯一的表现形式。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和官僚机构都成了物化的合理保障,即使在人的精神世界和伦理领域中,占有和出卖也表现为一种普遍现象。总之,整个社会都服从于一种永恒的、铁的规律,其它一切都成了偶然的、不合理的假象。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本质的方面都被物化的形式所遮蔽,片面性就成了这个社会最明显的特征。

卢卡奇通过对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片面性的批判,提出了总体范畴,期望在总体范畴的基础上获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建立起无产阶级意识,从而超越资产阶级科学和资本主义物化。

大学生历史阶级意识读后感【篇5】

卢卡奇认为,总体观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科学的决定性区别。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具体的总体范畴,“总体范畴,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 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为一门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

在黑格尔那里,总体范畴是绝对精神的别称,绝对精神是普遍的、统一的、 完整的总体,世界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既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又是其本质的表现,绝对精神之外无物存在,它就是世界的总体本身。因而总体就是实体,是作为万事万物本质的精神实体。卢卡奇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总体观作了“独创性地改造”。

换言之,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的整体性概念,但没有把整体性理解为精神实体。马克思的整体范畴植根于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整体把握中的经济分析。在历史被看作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时,马克思和黑格尔是一致的。

再进一步,人们就会发现,马克思从经济范畴出发去把握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这是完全不同于黑格尔独断论的绝对精神总体的。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抛弃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的神秘主义成分,正确地指出了, 历史无非是人与人的关系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的根源都只有到人的实践中去寻找,一切社会关系都象麻布、亚麻一样,是人们生产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进行整体的全面的理解, 这种理解应根据人与人的关系,把主体和客体的全部社会运动作为历史的基础,突出人的物质存在活动的实践性、社会性。如果我们需要了解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过程,我们必须把它看作一个特定整体的一个方面。例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可以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整体关系。

作为一个整体的环节和不同的要素,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统一内部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

卢卡奇认为,辩证的整体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真实状况,赋予了整体观认识社会历史现实的现实性。他说,唯物辩证法是最现实的科学,它反映了事实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在结构。

马克思辩证的整体性是在思维中再现和把握现实的唯一途径。比如,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中,马克思的辩证总体观不停留在表面的批判,而是深入到这个社会的深层,揭示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对抗性, 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资本主义社会总体的矛盾性质。马克思的辩证整体性所追求的是对世界的全面把握,即通过整体性范畴把一切不同的认识都赋予现实。

辩证整体性的现实也反映在其自身的整体理论中。辩证法的所有概念都不能明确而严格地界定。任何界定辩证法概念的努力都将失败。因为辩证法的本质在于扬弃,辩证法的所有概念只有被看作是扬弃的整体环节才有意义。

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理解辩证法。任何一个概念都不能直接理解辩证法。只有在整体上,它才能成为理解辩证法的工具,作为一个环节在整体上扬弃。

辩证的总体观是具体的。也就是说,总体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为许多所共有, 为一切所共有,是最丰富的具体。卢卡奇特别强调总体的具体性,有时干脆把总体范畴规定为“具体的总体范畴”。

卢卡奇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总体范畴是对人类社会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即在一切社会历史运动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物质存在的实践性和社会性。总体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孤立的事实”必须在总体中才能得到理解,如果我们要把握某一个别的历史事件或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过程, 就必须把它看作是具体的总体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只有统观全局,才是把握各种社会现实的科学方法。

【三】卢卡奇这部著作的名称叫《历史与阶级意识》, “历史”无疑是该书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打开这本书,我们看到通篇都是对“总体”问题的强调,可见卢卡奇是用总体的观点来研究和理解历史的。同时,在总体规定中,历史是最基本的方面。

历史范畴和整体范畴是相互规定的。历史是历史的整体,也是历史的整体。

历史辩证法的主旨是理解统一的历史过程。历史是由许多历史是件组成的。然而,在长期的流动历史中,历史是件只是表面上的泡沫,主流就在这些历史是件只下。如果仅仅在历史研究中看到这些历史事件,就不可能把握历史的真实本质。

相反,不揭示历史的本质,就不可能对历史事件有正确的认识。辩证法把整个历史过程看作一个整体。它在研究历史事件时,旨在通过这些历史事件来把握历史的本质。同样,它把历史事件作为整个历史的一部分,用整体的观点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卢卡奇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是认是理史的真正基础和充分基础。然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历来都是从人出发来理解历史的,但为什么他们陷入人与历史事件的直接性而失去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呢卢卡奇认为, 关键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人自身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同,由于资产阶级思想把一切有意义、有目标的东西从历史过程中排除出去; 人们就不得不停留在历史时期的及其社会的和人的载体的纯粹“个别性”上。

整个历史不能建立在个人或个人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或个人,我们不能掌握整个历史。因为根据人的个别性来理解历史,历史就会“表现为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对象。历史被按照形式主义僵化了, 这种形式主义不可能按照社会历史结构的真正本质把它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被推离了历史理解的真正起源,并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被隔绝起来了。

”卢卡奇认为,把握历史总体的第一步就应当是把握人的总体或总体的人,正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才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发展根源,使历史表现为一个总的、流动着的统一过程。

人与人、人的意志、人的思想的关系作为历史的整体现实因素,必须体现在人的活动中。“历史一方面主要是人自身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是一连串的过程,人的活动形式,人对自我的关系就在这一串过程中发生着彻底的变化。”马克思认为,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人的全部现实都是历史的,反过来说全部历史都是人的活动,我们考察历史, 那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人的活动。

对于人类活动来说,整体性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问题。人类的一切活动,无论是以一个阶级、一个群体的形式进行的大规模社会变革,还是以个人的身份进行的日常活动,都具有无可争辩的整体性。人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其一切活动都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活动,,人的活动本身就在创造着历史的总体。

同时,人的活动使人的整体性在人自身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越来越强。

历史的总体性既不是一个已实现的总体性,也不是社会运动中日益接近的目标。也就是说,历史总体并不固定在某一社会整体的形式上,人类社会以往的发展打破了对总体的形式化理解,而人类社会的未来任何形态也不可能是总体最终完成了的形式。整个历史始终是历史本质的总和,它是历史生成的。

它一方面是人的活动的目标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人的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五】

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是总体的主观方面。

无产阶级作为“认识社会总体现实的自觉主体”与一切个人主义的立场格格不入。个人主义往往立足于个人的观点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环境,因此,个人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立面的,而这个世界则是肆意凌虐个人的无情的命运。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在本质上是一种相异于人的、难以捉摸的和完全不受人的行为能力影响的人的环境, 对于它,人们在理论上往往称作“规律”,即看作是不可理解的合理性存在;而在现实中则是以宿命论的方式接受了它。

这样一来, 就把人变成了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完全消极的存在物。

马克思主义从阶级的立场出发看待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 它把无产阶级自身与这个世界视为一体,视作总体中相互规定的总体因素。作为阶级的人是总体的主体,它把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都看作是属人的而加以改造, 而人自身的改造又有赖于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因此,阶级的观点是历史总体观的基础,正是由于无产阶级有了自觉的阶级意识,总体范畴在科学-方法上的优越性才表现了出来。

总之,根据卢卡奇的观点,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形式的哲学实在论都可以彻底的寿终正寝了,任何关于世界的实体性规定都只能导致无谓的纷争,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观念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不仅无产阶级革命,而且整个人类问题的解决都将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唯有这一科学的观念可以引导人走向全面发展之路。

精彩英语作文:大学生社会责任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参考)


Directions:

study the following picture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in which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picture, ?

2) interpret its meaning, and ?

3) point out its implications in our life.

The scene above depicts multiple rows of students in the midst of a graduation ceremony. Their academic caps and gowns signify that they hav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ir courses and are preparing to enter into society. The hand in the foreground holds two small screws, implying that such students are the screws that hold society together and ensure it functions properly.

上图描述了在一次毕业典礼上的几排学生。他们的学位帽和学位服证明他们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学业,正准备踏入社会。最显著的地方有只手高举着两只小螺丝钉,这象征着这些学生也会做为社会的螺丝钉——连结起整个社会并使它正常运转。

Such an analogy encourages us to consider our purpose and place in life. While many people harbor grand desire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ir respective communities and countries, not a single unit could stay together without the screws that hold things in place. Success, therefore, depends on the smaller tools, or pieces, that keep structures from tumbling. Just as screws are the small yet essential objects that strengthen and sustain, we should strive to steadily support the society we live and work within. Without our earnest efforts, communities could not be so securely maintained.

这个比喻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定位。虽然很多人心怀增进民生、改变祖国的宏伟抱负,但如果没有“螺丝钉”来使事物各就其位,那一切将会是一盘散沙。所以,成功依赖于那些稳固住整体结构不动摇的小工具、小零件。螺丝钉虽小,但却是巩固和支撑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也要像它一样努力为我们工作、生活其中的社会提供稳固的支持。没有我们严肃认真的支持,社会就不会正常维持下去。

The screws also promote a particular sense of perspective. Human society is vast and seemingly boundless, and it also important to be modest. Regardless of how great one's achievements may be, one is still only a single screw in the large machinery. But if you must be a screw, be a strong and shining one!

螺丝钉还赋予我们一种从整体出发来看问题的意识。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广阔的,仿佛无边无际,所以心怀谦虚是很重要的。无论一个人做出多大的成就,他也只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而既然你必须是一颗螺丝钉,那就做一个结实而闪闪发亮的螺丝钉吧!

我的地盘 我的责任【精选】


初听到这个题目,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会问:"哎,这不是年轻人非常熟悉的广告词吗怎么被你用到这儿了啊"没错,这的确是广告词,但是请大家注意了:我这个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广告词,后半部分则是我自己发明创造的!我只是想用最简单的八个字告诉现场的各位,在荣辱兴衰面前,人人有责.在今天,在这个时代,你要大声地告诉世界:在我的地盘,就是我的责任,我,决不推脱!

的确,当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使我们越来越迷恋于物质,而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荣辱观的时候;当机器猫,铁臂阿童木快要成为我们童年的全部记忆,而忘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拥有中国式童年的时候.这一切一切都在我们心目中划着巨大的问号:我们的责任哪儿去了

就在20xx年3月4日,也就是学习雷峰月的前一天,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学习号召.我想,这个学习号召足可以回答前面那个巨大的问号了:责任,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我记得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二便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难道不是吗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抬头仰望那浩瀚的星空,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到震撼,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大,以及我们自身的渺小.

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拒绝责任,选择逃避;也不是让我们在危难来临时,当天可能快要塌下来的时候,说:"瞧,我这个儿才一米七,还有一米八,一米九顶着呢!我着什么急呀!而是要我们这些80年代的新一辈勇敢地站在阳光下,去挑起那份属于你的责任,为了这个国家和你内心深处那不朽的高尚!"

下面就请大家随着我的话语去回忆一下.

一个个平凡而又值得感动的故事,也许只不过是个新闻,今天上午的新闻到了下午就会过时,印刷新闻的纸张也会发黄,变旧,甚至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被你我遗忘,但当一切浮华散尽的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正是这颗心将你,我连接,将真诚的品格传播到社会的四面八方.

朋友,勇敢地扛起你肩头那面责任的大旗吧!也许,它一直躺在你脚下,但我相信你只是一时地将它遗忘.今天,你再重新将它拾起时,你就不再孤单!因为,我们都会为你加油,因为,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光荣!

我们刚才上台演讲的每个人,和台下的每一位同学,都已迎来了崭新的学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就从每天早晨别再匆匆忙忙冲进教室开始,就从每个月底当我们收到父母给我们寄来的生活费的那一刻——心存感激开始!也许你会说:这不都是小事嘛!而今天我想说的是:真的,每天的生活对我们而言都是平凡的,但是如果你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做不好,又哪来成功的那一天呢今天我们所学习,所提倡的"八荣八耻"表面上看只不过112个字而已,可谁又能说它仅仅就是112个方块字那样简单呢

它背后的东西,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求索!

今天,我站在这里,也许并没有讲许多深刻的道理,我只是试图从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视角去重拾起"责任"的背囊,去品评这个我所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世界!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轻易把人打动,但,除了,责任的力量!

大学生作文分享 Keep Pets, Keep Responsibility 养宠物就要有责任【推荐】


Many young people trend to keep pets, who can treat the pet as their friends and don’t feel lonely. Pets are lovely and loyal to their masters. Many touching stories have been happening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 being. When we keep pets, we have the duty to take care of them.

许多年轻人想要养宠物,他们可以把宠物当作他们的朋友,不会感到孤独。宠物是可爱的,忠于他们的主人,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发生在动物和人类之间。当我们养宠物的时候,有义务照顾它们。

When we are watching touching stories among human being and animals in the screen, while cruel incidents are happening in the real life. It had been reported that some pets were abandoned by their owners because they did not want to raise these creatures anymore, so the fastest way to get rid of the pets was to leave them directly. The abandon behavior was criticized by the public, they felt sorry for these lovely animal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blamed the cold-blooded and irresponsible pet owners.

当我们在荧幕上看到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时,而残酷的事件却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生。据报道,一些宠物因为主人不想养了而被抛弃,所以摆脱它们的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遗弃。遗弃的行为受到了公众的批评,他们对这些可爱的动物感到遗憾,同时,他们指责冷血和不负责任的宠物主人。

When we keep pets, we need to keep our responsility. Pets’ lives are as precious as our human being, so if we don’t want to keep them, at least we need to find someone to look after them instead of abandoning them.

我们养宠物时就要有相应的责任。宠物的生命和我们人类一样宝贵,如果我们不想养它们了,至少需要找到人照顾它们,而不是抛弃。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合集


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阅读一本好书能够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当你看到此文,即表明你在寻找作品读后感吧!也许"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就是你要找的,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1)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

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道出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他们有的写道:“凡卡睡醒以后,他偷偷写信的事被老板发现了,结果遭到了一顿毒打,他那虚弱的身体承受不住而死了。”还有的这样写道:“凡卡每天翘首期盼爷爷到来,但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它没有怜悯这可怜的小孩,凡卡的希望在一天天无了期的等待中扑灭了,凡卡在绝望中饱受老板的折磨,最终死去。”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但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的典型文章。

因此,在学习本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2)

一提起名师,大家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窦桂梅的著作《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后,我内心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最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看完这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

第一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二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读书。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三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文章,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

第四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要知道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五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是这样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我能认真研读教材,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交流教法,上完课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今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但就是没有及时动笔写出课后反思,结果一到要写年度论文、期末写教学总结、教学反思时,就得挠头扣脑,半天蹦不出一个字来,往往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的。

第六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3)

想想自己毕业快三年了,作为一名师范类的中文系毕业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岗位。很庆幸自己还生活在校园中,这样感觉自己还能经常和书本打交道。因为,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爱书,也爱读书!

书,都弥漫着香气。读书不仅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戏,秋日田野里的散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读书,能够慰藉心灵,让寂寞封存在书香中;读书,能够洗涤心灵,让高尚的人格在书中升华;读书,能够播撒期望的种子。让生命结出丰硕的果实;读书,能够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生命自由飞翔!

读小说,在经典里感受豪气与浪漫;读散文,在优美里感受平实与真情;读杂文,在议论中感悟哲理与生活;读杂志,在故事里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欢在清晨读诗歌,在脍炙人口中感受音乐美与结构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我感受到亲情的真挚;刘兰芝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让我感动于感情的坚强与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让我想到以前离开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感悟到生命与理想的碰撞、在诗歌中沉醉。

风清云淡的日子,独自倚在窗前,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低头一回眸,桌上的书,窗前的树,树叶上跃动的阳光,一齐憩息在心灵中。蓦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无形的书,伴我们成长。母爱是一部书,是世间最美丽的一部书,我们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润泽呵护中,父亲是一部书,一本厚重的书,我们要用一生去读懂它,读懂那如山的父爱。朋友是一部书,一部精致的书,共同记录下了友谊点滴。家乡是一本纯朴的书,却又是根入心底的书,“落叶归根”是对家乡的眷恋,“家乡魂”又是对家乡的热爱,读懂这部书时,我们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乡明”的真谛。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书和无形的书,让梦境也丰富多彩,真是“夜半有梦书当枕”啊。有书香的地方就有美丽,心灵也会在书中憩息。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白怎样来诠释生活,但在书里却能够发现生活的真谛。

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好处。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习氛围必定是十分浓厚的,教师必须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学习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学习的学生。

读书能提升教师心灵修养。读书不仅仅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底气。教师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知识分子群体,虽然待遇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会看教师的眼光却很高。人们往往把教师看作是有学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得高标准,严要求,不能跟社会上的人一样。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能够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书能让教师博学多才,悟性提高。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这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潜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简单施教。

读书能让人持续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话的确有道理。工作累了,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平淡,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比拟的。当你对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会觉得读书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心浮气躁、鸡肠狗肚、名利熏心的人是干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读书不断,不良的思想气质是能够改变的。

读书的好处当然很多,我个人认为,对教师而言,还是就应有所选取的。除了就应读一些文学方面的名著外,更就应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籍。文学书籍要读名家名著,经典名著经历了岁月的淘洗而流传至今,凝聚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读来能够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更深的启迪。专业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师,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其次要熟悉当下一些实力派教育专家,如李希贵、张文质、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学习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如李镇西、窦桂梅等人的教学随想。当然,读书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个性有选取地阅读。相信,读名家的书,肯定会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真的期望我们的老师都能喜欢读书,让读书来提升我们的品质,促进我们成长。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下面我谈谈我的心得: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二、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容易转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在课堂中应尽量让读书的形式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时的轻声读,练读;巩固提高时的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此外还要在读的过程中鼓励全体学生参加,是人人会读,愿读,读出意境,读出自己独特的领悟,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四、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着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六、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朋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5)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6)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语文教师如何彰显语文意识读后感(篇7)

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x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如果你是蜥蜴,看着这群好奇的小甲虫们,你会如何向它们讲述外面的大千世界呢?它们会向你提出那些新奇有趣的问题?在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那奇异的想象得到驰骋,加上受到作者文中童心童语的感染,有了作者笔下草虫的世界这个大环境的渲染,学生练笔的情感被激发了,必然又产生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当然学生的语言也得到了有质量的训练。

二、丰润文本空白处——为文本主角代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而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插入文本“空白”填补,让孩子们充当故事的主人翁,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填补故事中主人公心理、语言的空白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直接进入了角色,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和主人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是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与主人公的融合,这样的练笔带动的是孩子们真实的感悟和思考,在思维与情感引发主动积极的情态下,学生所言就会言之有物,言之动情,让文本生色不少,同时也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模拟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情景,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和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老人生前视海鸥如亲人,从他十年如一日般坚持给海鸥喂食中,从他对海鸥一声声熟悉而亲切的呼唤中,可见他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然而海鸥们十多天找不到这位与它们相依相随十多年的老人,它们心中是多么的焦急、忧虑啊!

当它们眼前出现老人的遗像时,它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当时可能说些什么呢?当海鸥们意识到人们要把遗像带走,它们要与老人永别了,“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再一次“大声鸣叫着”,它们多么希望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遗像能多留一会,它们的大声鸣叫想对老人说什么?想对人们说什么?此情此景,海鸥们的伤痛、无奈、焦虑,千言万语让学生们流泻于笔下,人鸥情深的一幕便永远定格于学生的脑海中。

三、延续文本意犹未尽处——续作者未言之意

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这些语言的空白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也使小读者能过把小作家的写作瘾。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给高尔基照成相了吗?如果他来,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果不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在此练练笔,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

又如《凡卡》一文的结尾处余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在凡卡熟睡在那甜美的梦中结束了,然而梦总是要醒的,为此,我设计这样一次练笔:凡卡美梦可以成真吗?当他醒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延续了故事的情节。

四、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曾看过一同行说过,“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总分结构等模仿。仿写时,首先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因此,在学习课文后我马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家乡的传统节日,主要训练点落实到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以及内容详略的处理方法上,结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然有些文章的精彩片段的仿写或迁移写法也不容有失。例如《穷人》一文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真实描写的片段,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示了穷人宁可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尤其段中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更能逼真地写出了桑娜当时时断时续、忐忑不安的心理。学习本段后,我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遇到过的焦急、忧虑、担心、害怕的生活情景写一写,例如早上睡过头而迟到了、一个人处于黑暗无助当中、进行比赛前的紧张状态中等,让学生在练笔中实现语言迁移的运用,在先扶后放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随文练笔”的切入点皆于文本中,我们要潜心会文,识于慧眼,找准落点,让我们的学生妙笔生花。

读后感教育责任9篇


书籍是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智慧的工具,作者的作品读过之后会一直留在人的心里。 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将读书心得整理成一篇读后感,怎样才能把读后感写好?根据您的要求,大学生范文网为您搜索整理了读后感教育责任,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1

大家都知道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个人、家庭、民族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而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识字不多,对阅读的兴趣不一。一年级老师应该基于孩子成长需求、社会发展需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为孩子建立广阔的阅读背景,其中最简单便捷的途径便是“为孩子们读书讲故事”,因此需要我们的老师有一张“灵巧嘴”,为孩子们娓娓动听地朗读或讲述,吸引他们进入其情境,产生美好的遐想。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一年级老师就全员坚持每天中午提前10分钟到教室,为孩子们进行整本书的午读;傍晚,又踏着西下的夕阳的余晖,老师们又为孩子们开启了二十分钟晚读的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要知道,没有一分钱报酬为孩子读一天书不难,读一周书也不难,但坚持一个学期天天如此无私付出,还真不简单。但本着这份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基的爱与担当,老师们默默地、无私地、不懈地坚持着。相信多年以后,每个孩子回忆起自己启蒙阶段老师为自己读书的场面,一定会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声音、最温馨的画面哦!而这一本本好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将紧紧扣住孩子们的心弦,合上书本时,他们的性格已受正面的影响。这又是多么的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呵!

老师们是这样,员工也是这样。就说我们小学部楼的邓红星师傅吧,仅只是个内保,却坚持在每个课间站到一楼,发现有小朋友追跑打闹,立即制止,十多年如一日……瘦小的身材里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当然更多的老师与员工是默默无闻的,他们不是英雄模范,他们的名字也并不为人熟知,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老师的爱与责任。

是的,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辛苦,我们清贫,有过急躁,有过彷徨,但是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努力爱上这份职业,视这份职业为成长自己的平台,感恩每个家长的信任,将孩子们送到我们手中;感恩每个与我们相遇的孩子,愿意用生命中的时光陪伴我们成长……有着这样的心态,才会更愿意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

我们愿零落成泥,只为香如故。在教育的路途上,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用无微不至的爱、无处不在的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2

这个教师节,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花配书。一看书名《拨开教育的责任》,心想:这会是一本怎么样的书呢?原以为,这是一本说教“责任”的书籍,但是我错了。读着读着,我欲罢不能,被书中诗意的语言、简洁的插画、深刻的哲思、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一则则的教育故事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我时不时会把自己置身其中。读这样的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不仅在引导着我们思考教育的本质问题,更引导着我们反观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似乎在那瞬间被唤醒,一切都在自然中生成。

一、让我们学会“放手”

班主任工作琐碎,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凡是都会尽量做到亲历亲为:地上一片纸屑、黑板没擦干净、座椅没摆整齐、上课学生偶尔走神、下课学生间嬉笑、午休有人讲话、跑步队列不齐、放学某个同学磨蹭没按时出教室,周末和哪些同学外出了几个小时……诸如此类的小事情,都会成为一些班主任心头上的疑云,口头上的提醒,你说,他不是要比总理还累了吗?还有的班主任“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学生出现一点点差错就揪住不放,反复“管教”。要知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些小小的错误很正常,要允许学生犯错,提醒他们并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机会。不可救药地追求完美的班主任,可能累坏了自己,管傻了学生。

是的,反观我的班主任工作,正如书上所说,我每天都在为班级的各种琐事奔波着,劳累着,繁忙着……一天下来,整个人都觉得很累,很烦。还要像个警察一样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学生的一举一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琐碎的杂事后,一个人显得烦躁,对于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的关注则相应减少了许多。在转过来看看自己所带的班级,我这么努力的“付出”,孩子们成长了多少?我似乎没有看到了多大的改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班干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我还是每天当着警察的角色,真的很累。读了《拨开教育的责任》一书,让我发现是我的“负责”,我的“好意”让孩子把它当作了理所当然。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有些事是不是可以放一放的,还有一些事情是不是不要那么细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不妨来点狼性教育

书中有这样的一个章节,名为《不妨来点狼性教育》,我对这个题目十分的感兴趣。说是网上有个“史上最厉害小孩打架”视频,一度广为流传,争议颇多。拍摄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打架,边上拍摄的大人不断的鼓励孩子打,用脚踢。男孩子打不过女孩子,大人就不停的激那个男孩。这个鼓励孩子打架并拍摄视频的男人是女孩的父亲,男孩的姑父。据他所说,他这样做是学习了狼教育子女的方法,为了锻炼孩子在逆境中成长,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其实,像这样的“狼性教育”,我们不能去标榜这位家长的做法,但是我们可以去探讨狼性教育的本质。狼性教育的论述就是要在逆境中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永不服输的气概。

它把我们现在的教育比作“羊”的教育,培养的是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的人。而西方是似狼的教育、培养的是个性张扬、敢于挑战、不断超越的人。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对狼的性格的剖析,教育我们的孩子要成为强者。 看看我们的家长,他们帮孩子包办着一切,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像对待温室中的盆景那样,怕他们累着了,饿着了,热了、冻了,摔伤了……不让他经历任何风雨,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谁知,这些孩子在顺境中成长,无衣食之忧,他们在父母的庇护下,有了依赖思想,已经失去了竞争的意识,变得不敢面对社会,害怕竞争。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那么,怎么激励,怎么唤醒,怎么鼓舞,中国教育信奉的“温良恭俭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可以鼓励孩子向狼学习,在狼的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应该像狼那样,从小就培养他们强者的心态、舍我其谁的自信、逆境奋发的精神、敢拼能赢的气概、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这样的强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时代精英,这不是宠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而是在逆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熟,在时代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在细细地品读中,我们还回有许许多多的发现: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值得我们深思。

做真感谢学校将这样一份优质的精神食粮送到我的身边,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每每当我困惑时,当我失败时,当我挫折时都会翻开看看,找寻适合我的答案。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3

“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问心无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作为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贵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空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4

20xx年的暑假,学校里又为我们准备了精神干粮——《剥开教育的责任》,照例读书写感悟,由于假期事情多,也由于自身的惰性,即使把书放在了床头边,也一直未看,直到快入学了,我不得不翻开看看,没想到,书的封面、书的内容格局、书的导言竟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把书读完,深深反思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自觉的违反了哪些教育规律。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封面设计很独特,没有绚丽的色彩,一位恬静少女,背倚大树,默默阅读,远离尘嚣,身心入境……这幅画面让人舒心、静心,画面旁边,黑体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开教育的责任。淡雅的封面,一下抓住了我的心,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读书的习惯煞费心机,可是一年来,教育书籍发了好几本,我们忙忙碌碌,可曾有这样的心境静心阅读呢?没有。书名很让人沉重,特别让从事教育的我们这些老师,感觉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闻被曝光,怀着忐忑之心认真阅读书籍,看看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的?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何在?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目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教育中,没有正确的目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本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如在《精神培育刻不容缓》一文,直言学校教育中孩子"精神"品质"培育"的重要。用"培育"而不用"教育",强调"育"在孩子精神养成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现实学校中,误"教"为"育",以"教"的方式企求实现"育"的目标的现象几乎是通例。于是大大小小的班会课、学科课堂、团队活动、政教工作等,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师、主任、校长高谈阔论,宣传演讲,或爱国,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共产主义理想……这样说,从来都是不错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孩子的变化有多少?这些是"教",而非"育".真正的"育",应该是优秀文学或文章的内蕴精神的感染,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校环境资源的熏陶,有关制度、规则、要求和公约的限制和调节。优秀的"育"几乎都是无言无声,都是春风化雨的。所以该文中老师被学生"惩罚"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潸然泪下’"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育"的方法。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立精神"、"平等思想"以及行为中的表征,才是对孩子的最好的"育".道破真相,追求真实,实行真的教育,这才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会在新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尽一个教师真正地责任,少一分伪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每一天。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5

今年教师节,我们收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面对这份特殊的礼物,很多老师都感到了诧异,惊讶之余,也没真正把这书当回事。直到学校把它当成一件作业任务,我才拿出了那本在办公桌上躺了好久的书。闲暇之余,静下心来,翻开书细细品读,却嚼出了许多滋味出来。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让人反思,原来在我们的工作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又有那么些细节我没有留意到。真的是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其中,“请喊学生的名字”这篇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个小课老师,每学期都会接触不同的学生,喊出学生的名字也就成了我一大难题,年年都要认识新面孔,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么些名字呢,所以每个班表现优异的学生我记住了,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记住了,至于那些听话乖巧,默默无闻的学生,那只能她记得住我,我记不住她,更谈不上喊出名字了。喊学生的名字,这是一名教师最普通的功课,但是又有谁思考过这里面竟然承载着很重的教育之责?上课时常惯的把名字换成了“你、你、你”,或是随手的一指,连“你”都省略了,而对一个任教两个班级以上的科任教师来说,能叫上几个学生的名字?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喊出学生的名字,是亲密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其实更是教师发自内心想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育学生的表现啊。响亮的喊出学生的名字,是教师的责任。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面对着一张或许不很熟悉的面孔,脱口而出一个清晰的名字——这是传递一个确定无误的讯号:我在乎你,你很重要!今年刚接上这个5班,我对他们是一无所知,备课班期间,我刻意的记了几个有特征的学生名字,开学第一天,我喊出那几个学生的名字,在他们惊讶的同时,我也惊奇的发现,他们会比其他同学学得更自觉、更自信。

教师能熟记并且能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就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往往会更佳。反思我这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接触的学生可以说不少了,但真正记得住,喊得出名字的却不多。看来今后我得注意这个问题,不能漏掉一个学生。

爱学生,就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记住学生的名字就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这是树立教师个人威信的途径,也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热爱教育,热爱孩子,改进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就让我们从记住孩子们的名字开始吧!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6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7

当我趁着月休,把学校发给我们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后,一曲《爱的奉献》涌上我的心头。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书中用他们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们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们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读完这本书后,联系自己从事教育14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深。

意融融,亲情浓浓

去年学生来到外国语学校后,昔日在父母身旁撒娇的宠儿远离家乡,远离父母,那滋味可想而知,在一两天的新奇感过去后,这种角色的突然变化使他们很难适应,生活上也一团糟(吃方便面,零食充饥),有的同学还控制不住想家的念头,一天一个电话,哭哭啼啼,以至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教师顿感肩上责任重大,班主任们更是心急如焚,但又怎能横眉冷对,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啊。

于是,我们的班主任尽量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大家畅谈心曲,相互交流,在短时间内让班级、学生寝室充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在闲暇之余,班主任们也都深入到学生宿舍,和他们一同整理和布置;早上与他们一起晨跑;晚上帮他们关好门窗;天气变化,提醒增减衣服;课余常找他们聊聊,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出现在生活、饮食、住宿、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们非常感动,不久便适应了新的环境,渐渐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脸上又露出了他们甜美的笑容。

尊重个性,润物无声

去年,我校学生从不同的乡镇学校来到这里,学生所受的教育基础各不相同,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他们独特的禀赋和才能,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和自信。我班有一个女生,去年进校后便显得异常沉默,成绩更是甚差,面对这样更需要尊重和关怀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力去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不久,我便发现她的作业本一直做得非常认真工整,于是我让她担任学习小组长,并经常鼓励她,她进步很快,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在后来的单元测试中,她获得了A等级的好成绩,宣布成绩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那晶莹的泪珠。

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初来到外国语学校,他们的自理、自立、自护、自强的能力较差,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时间上都难以适应。我们老师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说服和感化他们。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书面材料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赖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激励学生,用宽容的爱心接纳学生的一切,对犯错与重犯错的同学不简单处理,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润物无声,用宽容和期待这剂良方医治了不少同学,在学生洁白的纸上谱写人生最动人的弦律。

爱中有严,严以导行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我们要做到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采劝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取得一定进步时,他迫切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总之,师爱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无形中又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在班级建设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尊重和理解,期望和要求,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传达给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起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肩负着如何把士兵引上元帅之路的重任。我也深信,每位学生都是聪明可爱的,我们期望绿树成林,期望士兵成为元帅。只要我们细心地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他们会成为参天大树;让我们用爱架起一道情感彩虹,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吧!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8

作为一位新老师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教育类书籍,这个是我第一次认真的阅读这样的书籍,说实话看完后,感触良多。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就是一位低调但又深沉博爱的智者。与这位智者的谈话,也许还是比较肤浅,但是却也是我迈向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一小步。我觉得这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一针见血。作为一名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的爱。记得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爷爷说过:作为老师的前提的,你要爱你的学生。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从事的就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工作!所以,走在这条充满阳光,散发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播撒的注定是无私的情与爱,付诸的注定是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要对学生满怀关爱之心。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学,就证明了对咱们的信任。信任的同时也把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不仅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吃、住、学习,我们更要能够俯下身子和孩子们谈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多观察他们,多思考他们。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我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和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老师,有时候在楼道里与学生相遇喊出他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惊奇。这种看似微小的事情都会体现出理想的师生关系,平日里的一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兴趣的定义是,它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已有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等等。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比如,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这一点在我个人身上即有所体现。在我学生时代刚接触到英语的时候,因为没有摸索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成绩很不理想,哪怕是简单的单音节单词的记忆都显得尤为困难。然而一次平日里的小检测,一百分的试卷考了九十九分,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一番,从那以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接下来各阶段的英语学习都如鱼得水,现在它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这就是一个反作用力。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读后感教育责任 篇9

我读了肖川教育随笔《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其中的一篇文章《微笑是一种力量》,感触颇深。微笑是一种力量,当我们看到真诚和善意的微笑时,我们的心灵会绽开一朵朵玫瑰。微笑富有魅力,微笑招人喜爱。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师生间、学生间可以进行动态的对话交流。这种对话的内容包括知识信息,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各个方面。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表情,也可以是动作。而教师的表情尤为重要。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不难看出教师焦急的情绪无意中感染、影响了学生。以致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愿说。其实,从课后了解的情况来看,并不是都不会。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如果教师能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争辩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些微笑,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临近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热情低落,学习效率下降。作为老师都很着急。王明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平时很贪玩,上课经常走神,回答问题是答非所问。但是仅仅一道小小的练习题让王明在同学们心中刮目相看,是这道练习题改变了他的学习生活。题目是这样的:小林买了一辆汽车玩具花了46元,找回4元,他付了多少元?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几人上黑板板演,结果发现有的用加,有的用减法做。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都没人举手,我很着急。这时,我发现王明像似有话要说,在我的注视和鼓励下,他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用减法算是错的,因为他付的钱肯定要比买车的钱多,找回的4元就是多付的,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是啊,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微笑的笑脸,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小小的奖励都有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做法,让他们体会到爱时时存在,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仅仅一道练习题让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走近他们,多表扬他们,让他们的才智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微笑如阳光缕缕,微笑似春雨点点,微笑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好的礼物。在新的学期里,让我们用多一些灿烂、温馨的笑容来迎接明天,来迎接我们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用微笑为孩子播撒爱的种子,愿我们每一次的微笑都成为孩子心中的阳光,为他们的成长加油!

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读后感4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读后感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读后感(篇1)

拜读完 张康桥老师的处女作《为什么做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时代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布寺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着。

现在,新型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与冲击。只要看看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我们就能看到一种态度:教师无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但又时刻不忘生命与国家的需要。虽然作者也没有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说书中“各种需要”之间的悖论所带来的困惑,但给身处各种困境中的教师指出了一种思考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人生姿态。因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够成为一位大众的教育哲学家。这样的教育者,也许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时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结合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第一章“为学生做教师”给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本书让我认识到,教师的本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本来就是谋求幸福之学、引领高尚之学。因此,学校本来就应该是“首善之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为别人服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许多细节进行反思,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们不能理解为学生偷懒,不用心,而应该理解为教室布置的作业不合适或者工作没有到位。实际上也确实有学生是偷懒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把问题归因于教师,教师就要不断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唤醒学生、帮助学生,这样的爱,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与此同时,教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学生生气勃勃、充满朝气,一有机会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嚷嚷,并且相互“传染”,这时,有的老师县表扬一些较好的,然后批评甚至训斥一两个“闹”的最凶的,像我就会说“请大家安静下来”;

或板着脸不说话。然而,过不了多久时间他们就会忘记教师的“教育”,逮到机会又“故态复萌”,教师只好又以类似的手段恢复秩序。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认为这是学生精力十分充沛,并且把学生的这种“生命活力”引导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要求、批评、威胁等。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是选择满足教师的需要而是选择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时,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篇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好像在做游戏一样,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本领。从而,通过这一过程,使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学生是活的精灵,他们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他人的尊重,作为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师,我们要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需要,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同样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转换思维,努力做一位让人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读后感(篇2)

《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一书告诉我们从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入手,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科学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必须培养的。“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研究教学规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使命。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育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精神的这些内在价值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突破,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个性,要增强教师的个性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个性思维。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必须培养创新的品格。个性依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是个性化的教师。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进取向上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奉献精神。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准备一节课要花若干个45分钟,还有批改、辅导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个45分钟,教师只有肯奉献时间与精力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读《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我再一次感触到:不论何时,有奉献精神是当好一个教师的重要条件。

科学素养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读后感(篇3)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xx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一: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别人的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经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片段二: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过孩子生活中的活动,我们会认识到,每个孩子状态背后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帮助到一个孩子成长,了解孩子状态背后的一些缘由,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获: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原本走的路就会不一样,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使得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才会渐渐地了解这个世界的。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让一个有困难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帮助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指,对着孩子微笑,问他我可以帮助你吗,实际上,帮助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是需记住的事情。我们不仅仅要蹲下身来看孩子,更要蹲下心来看孩子。

片段三:“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成人要带着一种敬畏和理解这个孩子的态度去感受他、帮助他。同时,还要看这个孩子的状态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帮助的范围,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帮助,我们都有必要了解他状态背后我们看不到的那部分东西。”

我的收获:面对这类孩子,我们需要的还不只是接纳这个孩子,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么方式在和他交流,还有他的生活环境、饮食、作息规律等都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和具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还需要帮助他的人给他提供可以学习的情景。让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对待一条金鱼,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鱼缸,如何与人一起做一个事情,如何表达自己……当他看到这样的场景,会从中学习到怎样真正地去照顾一条鱼,会学会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渍,会学会协助同伴做一个事情,会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温馨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捣乱,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马老师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像她学习,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汇在一起。

幼儿园老师,绝对不是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能带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样,幼儿教育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工作经验,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个人魅力,创造才华。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有“爱心”就足够的`。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要成为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儿园教师。

教师的责任与担当读后感(篇4)

具体内容记得不是很清楚,大致讲的是李老师一直担任学校的行政职务,领导职务越升越高,但是教学任务一点没减少,依然爱岗敬业。凭着寥寥几句,瞬间有了想去了解感知这位“强人”的想法,也许是因为自己曾面临如山的工作,也像李老师一样忘我的工作,或者说曾经这样过吧,瞬间有了共鸣的感觉,虽然我们的岗位从性质、从内容上讲差异性还是挺大的。笔尖识人,我就想通过读李老师的书谈谈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老班”(请允许我像您的学生一样称呼您)的看法。

程局长在序言中写道: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教师,就向“四有”教师的标准看齐,对于这些,李先军老师无疑是做到了。我特别认可这句话。李老师在书中摘录了很多学生“眼中的他”,依然非常真实。李老师爱学生,爱教育。笔尖识人,教育早已成了李老师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组成部分。襄阳四中有这样的好老师值得骄傲,我为襄阳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很骄傲。

逐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大到一个国家要有梦想,小到一个人都要有梦想。读李老师的书,给我最大的体悟是,他是和孩子、和家长一起的逐梦人。在耳边,一直有段理论是批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不敢直接说这种理论全然不对,但是人要有目标,一个家庭要有目标。希望孩子学有所成我认为至少从出发点上是没有错的,也许在推进目标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或者方法或者其他方面。尤其是读了李老师的书,我想作为老师,作为一个和学生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能为了孩子的未来、家庭的梦想如此的拼尽全力,作为学生、作为家长怎能不为逐梦拼尽全力。逐梦先筑梦。筑梦的过程必然有苦有甜。李老师在一届一届的带学生中,总结了很多经验,给了学生、家长、其他老师少走弯路的良策。他是千家万户逐梦家庭的导航员,为他点赞!

闲暇时分,草草几笔,为了缅怀我那没能实现的上襄阳四中的遗憾,为了感谢不相识的李老师的书带给我的收获,为了记录我盼望熊孩子学有所成的逐梦之旅。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集锦6篇


如果您对“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有疑问不妨阅读大学生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看完作者的作品后,很多人的一定会因其哲思而有所触动。读后感的内容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篇1

在常规课尤其是公开课上,经常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经常将发言的机会给能讲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而对可能回答错误的“举手”视而不见。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都心知肚明:老师了解自己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底细,知道让谁回答问题,可能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尤其是一节好不容易准备的公开课,可能会因为某个学生的回答而出现败笔,贻笑大方。所以老师一般都会从“大局”出发,为了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失败,剥夺有些同学的发言机会。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不管是家常课还是公开课,老师到底是为谁上的?我们一直在说,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愿望得不到实现。促进发展,不仅包括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课堂是孩子们的,如果有可能,一节课应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一次发言锻炼的机会。教育的公平不是嘴上的高调,应当落实在每一件事上、每一个细节中;教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孩子进步,他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

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丢失教师的良知;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违背教育的本质。让我们时刻警醒、时刻反思,真正承担教育的责任,无愧于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良知。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篇2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篇3

接着市教育局的推荐书籍,看着局长大人的亲笔签名,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祁智先生所着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惊异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一步一步深入,跟随着一个个的鲜活案例,渐渐明确什么是真责任!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篇4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卢梭

十八岁那年,我在中考志愿那行填写了“英语教育”这一专业。憧憬期待,带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教师生涯之路。冥想当初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放在之前,我的心情会黯然失色,为何这样说,因为我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以成人的心智来思考他们,换来的是不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没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甚至换来我在教育生涯的第一次的迷茫。转眼间快工作十年,我发现已适应了他们的顽皮和粗心,不会再轻易的对他们发火,我意识到发火也许会伤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甚至使得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就这样我学着时常反思教学中的挫点,抓住孩子的心、温暖自己。

父母、家庭、社会都渴望孩子德才兼备、成龙成凤,这无疑就要求孩子有坚强的性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成为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所以教育的意义就显而易见,而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可谓诸子百家、门派杂呈,各成一说。《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行,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即使时机,内容,方法都不一样,或是因人而异,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我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不能妄加评论教育,我在这里只能以有限的学识以及他人的教育观点,说一说对小学低年级培养的想法,我认为两点最为重要,第一是智力的培养,然而当前的许多家长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即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仅是教会了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拓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第二是性格,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优秀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否找到心目中真正的教育本质,我以自己六年多的师范教育学习生涯和十年多的教学经验给出一个粗浅的内心答案:“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不是选拔(不是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考研的选拔,这是我本人经历的教育阶段,这也是我本人所认为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小学教育最好让孩子回归自由天性。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时为了赶进度的确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是我更觉得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两点也是我现在迷茫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在当下能够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用赏识之眼光发现孩子细微的美,宽容之心胸包容成长中缺陷,我希望他们能够自信并快乐。我希望他们能够成长,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学会成长。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篇5

起先看到这本书名是《剥开教育的责任》,以为又是长篇大论,便是枯燥无味,翻开一看目录,第一个小主题《请喊学生的名字》就把我给吸引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请喊学生的名字》中的故事让我震撼,克拉克老师竟然可以在短时间里就能喊出全班的名字,这是很令人佩服的。我不禁想起来我教的几个班级,我教了他们已经一个学期多了,但是班里大部分同学的名字我都喊不出来,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氛围不够活跃、甚至有些学生还不够配合的缘由之一吧。

《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我们对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估计不多,却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悲与自闭。但他们都都是高度敏感的生命个体,一个热切的期盼,就能点亮他们心中的灯。

《种子都有萌发的权利》“留守儿童”我们要格外细心地呵护他们。我们的一言一行要慎重,可能会让一个善良变得千疮百孔,也可能会发现麻烦背后潜藏的美好。有了阳光、雨露,贫瘠土地上的种子也会萌芽。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文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我们启发,给我们正确指引。我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能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篇6

在我的印象中,那些繁复的教育理论总是因为被高度概括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所以,在看到书名时,我也因为“责任”二字所附带的厚重感而产生畏惧之意。却在翻看之后,感到惊喜,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心就会变得柔软的书。

书中的每一句有关于教育的呼吁,均来自于细碎然而真实的细节,而非倚仗那些晦涩生冷的教育理论来凸显自己的权威与价值。我相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那么,在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状况时,便更容易以理智和稳妥的方式,运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手段”来解决。但我更愿意相信,一个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她在处理问题时,不会只遵从那些条条框框,那些所谓的“应该”和“不应该”,一定会去繁从简,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而《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正是要肯定和推广这种行为和理念。它用一个又一个具体而鲜活的事例来告诉我们,教育最应该遵循的规律是人性,比如:请喊学生的名字,孩子的手很小,让学生脸上有笑容等等。每一章节读来,都让人如沐春风。

在感动之余,我也有了很多反思。作为一个工作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书中所举的很多不好的例子,似乎我都有份,这就让我不由得想到了“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个更深层面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也揭露了很多教育的弊端。最击中我内心的就是它的“伪责任”一说,简直是对现今的教育模式一针见血的评价。我想,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了一些个人乃至社会的原因,而模糊了教育真正的要义。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一旦实现,学生就会成为主人。”当我们努力想要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用自认为最佳的方式,以“告诉”的形式,来引领学生在书海中披荆斩棘,从而走出一条最便捷畅通的路时,我们的教育便失败了,我们只是在劳苦功高的负着“伪责任”罢了,因为“迅速”和“精准”从来都不应该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学习本身是一件与自己心中的困惑相抗争的事情,抗争的愈激烈,收获的便愈多。所以,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去“战斗”,任何有违独立意识的教学行为都或多或少有着“伪责任”的嫌疑。

一本好的书,它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它还应该担负起启示和呐喊的责任,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良知,也是一本书最大的价值,而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做到了。而且它不是用空泛的教化来达到这个目的,只是用温和的言语来呈现它那深刻丰富的批判意识。批判是一种最坚定的立场,最强硬的态度,最高责任感的体现。拜读了像这样的带着批判精神的书籍,真是受益匪浅。我会努力改掉原本的“陋习”,成为一个真正肩负教育责任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