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本站收集了《读后感范本: 活着读后感1000字大学范本 月度范文精选》,供您参考。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但也只是粗略的看了点,故事情节也是听我妈告诉我的,但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活着。这个名字,十分简短,十分好记,十分平凡,又十分深刻,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与当时隔了有四年了吧,我终于在前几天想起了,终于在今天下午,一口气读完了。
只看前言,我就已经被余华文字之中所体现的那种深刻所折服,他内心的挣扎,以及为了摆脱这挣扎而进行的思考,我相信,每个真正喜欢文字的人,都能感同身受。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余华如是说。
福贵,一个曾经地主家的少爷,喜欢逛青楼,喜欢赌博,挥金如土,不学无术,有着一个宠溺他的娘,一个和他一般模样但如今却恨铁不成钢的爹,还有一个对他言听计从,低眉顺眼的媳妇,这三个人,谁也管不了他。他爹说,我们徐家就是老祖宗养了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这样发起来了。他爹把徐家败成了一只鹅,到了福贵,他把徐家又变回了一只鸡,于是,他不再是少爷了,他爹被他气死了,他们家要开始过苦日子了。其实,福贵还是有良心的,他没有再向从前那样游手好闲,他开始像个穷人家那样开始过日子,他们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但亲人在身边的日子,他们不觉得苦,只是,命运从来不可怜任何人。他娘死了,他闺女病了成了哑巴聋子,后来,他有了儿子,后来他老婆得了治不了的病,后来,他儿子死了,到这的时候,我心里有个声音说:够了。他已经受尽折磨了,可是余华嫌不够,命运嫌不够,女儿终于找了个好归宿,后来女儿生完孩子大出血死了,后来他老婆死了,后来女婿也死了,后来孙子也死了,后来,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再后来,他买了一头牛,牛的名字,就叫福贵,他自己给牛起的,他觉得他跟这头牛像,两个老不死的。
我不知道,作者为何要赋予此人如此坎坷悲惨的命运,为了什么,为了诠释“活着”?也许,作者当初也想过说:够了。让苦难停下吧,但似乎不足以诠释“活着”,于是,选择了继续残酷,最后,只剩他自己,依然活着,也没有想过去寻死,似乎过去的一切苦难都只是他的经历,是他用来回忆,思考,感叹,不是让他去寻死的,似乎真的就像余华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贵活着,和他老不死的牛一起,为了活着而活着。
1467.CoM.cn编辑推荐
《活着》读后感500字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不妨试着将读后感写下来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活着》读后感500字(一)
生活的苦难永远没有尽头,这是我看完《活着》这本书一个的感触,朴实而简单的文笔却能够刻画出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作者笔下的主人公福贵,从他家道中落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开始,生活就一次次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如果说刚开始的苦难是因为福贵的性格和玩世不恭导致的,那么后来的苦难就是因为贫穷。我深刻记得福贵的爹将所有的钱都装在筐中要福贵抬去还债的情节,那不仅仅是全家所有的财产,更是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这个刚刚成熟的少年身上。或许悲剧的结局永远让人印象深刻,生活就像一座大山一样给这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有庆长大上学还是凤霞出嫁,在作者余华刻画的这样一家人当中,好像幸福的生活永远是短暂的,而悲剧却随着一个个家人的离去而变得更加长久,我仿佛能感受到书中福贵这个老人从嚎啕大哭到最后的淡然面对,只和一只老黄牛作伴,我仿佛明白了活着的真正含义,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原本抽象的话语也在这个故事当中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人的一生当中所经历的苦难绝不会比这本书中的还多了,每当想到这里在面对那些小挫折的时候,都会觉得已然豁达了很多,这也许就是作者余华的另外一层含义,希望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活下去,终会找到人生的意义。作为选煤厂员工,虽然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工作岗位,我要具备那种敬业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更要明白平安的意义,保证好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为了家人。
《活着》读后感500字(二)
我总是看见一个老人,牵着那头老牛缓慢的走着。有时候,他们在耕地;有时候,老人坐在草地上,老牛在水里安静地洗澡;有时候,他们一前一后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没有剩余的言语,他们只是相互依偎着走过余下的时光。
我想,对于福贵来说,没有什么美丽人生,活着才是他全部的力量,也是他的期望。坚忍地活着,顽强地活着,苟延残喘地活着……
我想,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什么美丽人生。我也默默地忍受过孤独,我也一个人承受过失意,我也独自地等在黑暗中,在悲痛欲绝的时候,我也彷徨过,痛苦过,挣扎过,也感受过生活的无常活着。可是欲绝,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因为我明白,人生下来便带有一种力量,不是与命运抗争,而是与命运为友。人是世界上最脆弱又是最顽强的生物。如果我们不能将人生过得完美,我们能够将人生过得完整。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失意与痛苦,从来就不是消沉的理由,它们只是人生路上一块小小的石子,或许会硌脚,或许会绊倒,可是我们依然能够向前走去。它们或许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美丽,可是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活着》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过不了的命运,只要能活着,我们就该好好的活着。人生的沧桑可是如青石板上的刻痕,岁月流转,水珠滴过而又了无痕迹。以往的挣扎可是是过眼云烟,而事到如今,我们才明白,我们要的从来都不是美丽的人生,我们要的,是一步一步走过的故事。
《活着》读后感500字(三)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杯具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
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齐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向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所以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
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职责。”职责,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可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所以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职责。
《活着》读后感500字(四)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小说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经历。他的人生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说是凄惨的:不仅没有他名字中的“福”、“贵”,还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个亲人、爱人从身边离去,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境地,但福贵却依然平静的生活着,没有陷入预想中绝望的泥潭。或许正是因为这一次次离别使福贵,更使我们看清了活着的意义。
作者在书的后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其实活着本身就是美好的,因为活着我们就拥有着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生命。还记得和孩子们学习完《生命生命》后组织的一次主题班会,核心话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活着,又为什么而活着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为理想而活着,有的说为知识而活着,还有的说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而活着,真的是这样吗?我读完这本书后,渐渐认识到,其实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让我们迷恋,足以让我们为其而活着。当然,梦想、抱负、知识、财富等也都是美好的,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吗?
《活着》读后感500字(五)
《活着》这本书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这样,福贵还是活了下来,活着——心中永存希望,只要心中有希望,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作者在书中说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自己去感受生活,不可以看别人是怎么说的。希望在心中是不会破灭的。
书中的福贵小时候家里非常的有钱,他经常出去赌博,把所有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他们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活着》给我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的幸福!
《活着》读后感500字(六)
《活着》是一本有生命、有感染力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待——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终。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刺目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从一个少爷吃喝玩乐到最终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终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
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终,白嫩嫩的,却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的肯定与颂赞。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通用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每个人对作品这本书都有各自的见解。写观后感是梳理自己的思路,可以向给潜在读者一些参考。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的文章,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最新消息!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1
“你说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活着。
我在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怎么读过国内大家的作品,读的一直是西方那种批判性很重的文学。不是觉得国内作家不够优秀,可能更多的是出于不感兴趣吧。
但是这个观念从大一也开始慢慢转变过来了,我也开始试着读一些国内知名或小众作家的作品。
偷偷安利一下迟子建的作品,读她的作品能有一种很深的归属感,这可能就是东北作家给予我的些许温暖吧。
言归正传,我大学第一本国内作家的作品是余华的《活着》,为什么是这本书呢?应该是出于一位女同学的推荐。
《活着》的故事结构其实并不复杂。
故事是以“我”的口吻展开,“我”去乡下搜寻一些关于民促的材料,遇到了一位叫作福贵的老人和一头老到不能再老的牛。
富贵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也就是他的一生:他本是一个纨绔子弟,年轻时好赌,散尽家财,爹在上厕所的时候摔死了,娘也生了病。
在为他娘抓药的路上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兵,在被解放军俘虏回到家乡之后得知娘已经死了,媳妇家珍带大了一双儿女,但不幸的是女儿因发烧成为了聋哑人。
本以为能过上清贫但却充实的日子后,家珍患上了软骨病无法干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死;
女儿凤霞在介绍之下和万二喜喜结良缘,在产子的时候因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女儿凤霞死后家珍也在软骨病的折磨下离开了;万二喜则是因为吊车出了意外而被水泥板活活压死;
最后外孙苦根与福贵搬到乡下过起了艰苦的日子,福贵给苦根煮豆子吃,不料苦根因为吃豆子活活撑死……直到最后只剩一头老到不能再老的牛陪着福贵过完最后的日子。
我记得那本书很薄,百十来页,我一晚上读完了。当时还在被窝里偷偷的抹眼泪,我实在没有想象到这本书能写的这么惨,这是我最初对于这本书的印象——十分单纯地在写惨。但是什么时候改观的呢?大概是太奶的离去吧。
打我有印象起,我的太奶是一个身体极其硬朗的人,每次吃饭都能吃上满满一大碗米饭,尽管她的牙也不多了。
太奶一直住在我爷爷家,大概住了两年。当时我还小,不知道爷爷那辈人和太奶有什么恩怨,知道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因为一套房子才把太奶像皮球一样推到其他人那里。
在太奶离开之后,我和她几乎没什么联系,只是听妈妈的话得知,太奶身体不如从前了,我听着还十分不得劲。
噩耗是从某天晚上传来的,我从妈妈焦急的对话中得知太奶走了。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只是觉得很悲伤,只是很悲伤。我们第二天急忙奔赴齐齐哈尔去备她的后事,在这期间我并不知道我看到一具亲人的尸体之后的感受,我也不敢去想象。
直到出殡那一天,我看到那具冰冷的尸体的时候,我脑袋完全空白,紧接着就是无止境的哭泣。在仪式结束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再去想当天的感受,可能是我无法接受那个事实吧。
太奶死后,家族里的很多老人都离开了,虽然我没去送他们最后一程,但那种真正离别的感受我依旧能感受到。
想到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离他远去,或许他已经麻木了,或许他也想过一死百了,但他没有。他是为了什么活着吗?可能是为他的外孙子吧。但外孙死后他又是为了什么活着呢?
人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猜是“活着”。
余华也在书里写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本身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这里我们抛开英雄们的豪言壮志和帝王们的功业宏图,“活着”是一种最原始也最让人肃然起敬的力量。
或许这也是我们国家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存在的国家,而其他三个国家都成为遗迹的原因吧。
现在我看到亲人的离去也会悲伤也会哭的稀里哗啦,但哀其离去的同时,我可能会更珍惜活着的机会。
像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有时候活着就是那么回事,简单而纯粹。所以不如珍惜当下,好好活着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慰藉。
最后,不要学福贵一样去赌博。有那钱孝敬孝敬父母不好吗?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2
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但是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好处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我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理解了自我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好处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就应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透过自我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应对解放军是选取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时他选取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取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齐,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明白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齐。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但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样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那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样会如此荒唐怎样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但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期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我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我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好处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就应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光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期望,态度也许至少是能够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能够告诉自我,我们活过,也以前努力过。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3
长久以来,余华的作品总是尖锐,毫不留情地敌对现实,如一把匕首,血淋淋地割开生活中最丑陋,最血腥的生命本相。终于在《活着》中有了转变,我们得以看到在生命既定的苦难中,一个人是怎样的击碎命运的定数,也看到了人性的温存与力量在一切苦难的暴风骤雨中,力挽狂澜,创造了“活着”的奇迹。
也许是余华看惯了潮湿、阴暗的角落,即便是在他转型后的作品《活着》中,作家还是不动声色的将人物推向一个又一个的灾难,然而与以往的作品不同,作家已经开始向读者“展示高尚,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所以在这部以苦难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人性的力量与温情。也看到了在命运既定的困难中,是什么可以扭转乾坤,搅动起命运的旋窝,化腐朽为神奇。
作为一个拥有一百多亩沃田的地主家的独苗少爷,也许在浪迹于赌场妓院的少年福贵心中:他这一生是注定富贵的,一百多亩地,哪是那么容易花光的呢!所以他充分暴露了他的性之恶,忤逆父母,虐待妻子,极尽荒唐无耻、顽劣放荡之能势,结果却不知道命运注定他生在富贵家,却也注定他一生与厄运相伴,一切皆是定数。
虽然活着“是一个死亡的故事,但却不乏温情”,而这温情便是福贵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生离死别后仍会大彻大悟,而后通达乐观的活着的变数,不得不说,福贵有一个好老婆,那般逆来顺受,死心塌地,任劳任怨的家珍。当福贵浪荡于妓院赌场时,“她也只是在心里打鼓,从不说我什么”,就连福贵自己也坦白地承认“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到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是这种温情,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着生命之重而无怨无悔地活着。
知也未知的命这便是余华的命运观。正如他所说:“谁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
生命其实是一个圈,走来走去也走不出这个圈,由生到死,这个是命运唯一可以掌控,而圆的直径,便是人的变数,即便命运又奈之何?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4
读了余华的《活着》,我感到了生命的伟大,读懂了活着的不易。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能活着是一种幸福。书中讲诉了福贵经历了三反五反,大跃进,等社会变革,饱经风霜,经历了各种生离死别,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留下一份对生命的沉重敬仰。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阔少爷,可是年轻不懂事,贪玩,爱赌爱嫖,被龙二设局骗光家产。败光家产后,妻子仍旧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奋发图强。谁知给生病的母亲抓药而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最后被共产党活俘,最后得钱回家。可是母亲没钱治病死了,唯一的儿子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而被活活抽光了血死亡。当知道了县长是他的战友春生,想报仇都没有办法。他的女儿也因为生产而死在了同一个医院。女婿也因为工伤而死。本来想和孙子苦根相依为命,可是孙子却因为吃豆子被活活撑死 。
当我读完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岁月的无声叹息,一种历史的印证。中国过去六十年代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发生在福贵身上,也许我无法理解那个年代的缺衣少食,为了活命,为了挣一口饭吃而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但我懂得了活着的不易。
福贵为生病的母亲抓药却被无故抓去当壮丁,母亲无药病死,年幼的儿子又被活活抽光了血而死,女儿生产而死,女婿也因工伤而死,老婆家珍也过度操劳,没钱治病而死,孙子吃豆子被活活撑死,一切又一切的打击接踵而来,给我心灵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叙述者血淋淋的轻描淡写,可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那个时代又有多少个家庭像福贵一般,又有多少条生命因此而逝去。活着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吧。
当好运来临的时候,我们微笑着坦然面对。当厄运来临时,我们也许会黯然神伤,但或许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悲剧总是出其不意,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但这就是活着的真谛吧。
有时我也会感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福贵被龙二设局骗光家产的时候,他的父亲让他扛换好的铜钱还债,让他明白钱来得不易。“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他的老母亲这么说。亲情陪伴在他身边,就像是他身后的大山一般,支撑着他。只是命运待他如此不公,他的父亲死了,母亲也没药治病死了。活着,一半是亲情支撑着他,福贵也因此下定决心开始改变。
福贵的爱情令人羡慕,家珍不论贫穷富贵始终陪伴着他。人们常能够说:“患难见真情。”我想这样的爱情也给福贵带来莫大的精神鼓励吧。家珍当初大着肚子求福贵回家,不要再赌博,可是福贵对她拳打脚踢,没有丝毫怜惜之情。家珍一个人捂着肚子里他的儿子有庆,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随着狗吠声,呜呜的哭着回家。在福贵输光了家产的时候,家珍只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这是一种多大的鼓励。当家珍被他父亲接走又回来时,福贵心里才开始学会心疼孩子和家珍。家珍脱下漂亮的衣服换上粗布衣服,和他一起干农活,没有丝毫抱怨。在即使是最困难的时候,家珍得了软骨病,但是仍然坚持去田里干活就算走不了只能躺在床上,她也坚持为孩子和福贵缝补衣服,丝毫不会闲着。
福贵与战友春生出生入死,一起经历了枪林弹雨,是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生死之交。富贵的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孙子苦根陪他经历了很多苦难的生活,可最后一个又一个相继离去。
亲情,友情,爱情,也许就是人活着的意义。人生就是让你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挫折,直面一次又一次死亡,但是仍旧不愿放弃活着的希望。就像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因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全献给了人类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活着是不向命运低头,不向死亡认输。
活着,就是对死亡的一种抗争,一种沉默而最有力的打击,一种不服输的信念。
小说的结尾让我难忘,孤零零的老人福贵给他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老人和老牛在暮色苍茫中消失,留下叙述者独自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想女人召唤者她们的儿女,同样召唤者读者。”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5
我是一天读完《活着》这本书的,一开始没有多少感觉,还自言自语道,有什么好的呢,大家这么吹捧一本书,什么“熬不下去就看看《活着》这本书,说的那么神乎其神的”,不就是一个输光了祖辈家产的败家子吗?
耐着性子往下读的时候,曾经养成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的习惯搁置了,到点的锻炼不做了,家务活也放弃了,甚至做饭都感觉到了浪费时间,午休也停止了,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如此的宝贵和紧张。
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恍如进入了情节中,望见了福贵娘踮着小脚一扭一扭地牵着凤霞到地里挖野菜,看见了家珍穿着粉红色的旗袍,背着半岁的有庆站在福贵家的茅草屋前,看见了福贵娘把手放在腿上,抬起头使劲呼叫福贵的情形,高兴着福贵一家团聚的幸福。
又恍如和苦难的福贵走在了一起,痛苦着福贵的痛苦,哀怨着作者如此执笔写下福贵这么多苦难。
恍如时间穿梭到了六十年代的光景,看见了全家吃野菜充饥的样子,看见了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看见了冬天冻伤了的脸和双手,看见了众多在田地里干活上不起学的小伙伴,看见了炎炎夏日在河边割草,因中暑差一点没命的自己,看见了,看见了,很多很多过去的模样。
人到中年,经历过风风雨雨,虽没有福贵的苦难之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是有的,困难是有的,感同身受的情感是有的,半辈子的艰难困苦随之涌现出来,情感上再也也难以控制自己,泪如雨下,难以自控,不但承担了福贵的苦难,连同我的艰难生活在一起,我和福贵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福贵的感受。
正如余华写下的那两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福贵的讲述如此平静,如此幸福和欢乐,活着的福贵熬过来了。
现实生活中,磨难是有,不是在所有的努力之下都欣然解决了吗?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别人怎么议论,自己还是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结婚,工作,养育孩子,家务活,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上班和下班和管理孩子和做家务之间,整天累得喘不过气来,还要忍受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就像福贵娘说的:“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现在的生活终于见到了光明,丰衣足食,有车有房,全家人的奋斗苦尽甘来。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的感受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其他的人,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
人到中年,经历过生活中各种困难:吃不上喝不上的年代;为生活打拼顾不上孩子;攒钱还账;不努力就要下岗;拼命读书考取学历;熬夜加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为做的比别人更好一些,就像福贵说的“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要笨鸟多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和自己的经历和解,学会自己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
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时间改变了福贵,一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少爷”变成了一个勤劳踏实能干的佃户;时间改变了福贵的思想,让他的内心充满了亲情和温暖;时间改变了福贵,让他把苦难藏在了心里,脸上透着笑容,展示着福贵强大的活着的力量。
我们不是也在改变吗?逐渐脱离掉年轻时的青涩,走向成熟;逐渐和过去的困难和解,变成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大笔财富;经济上慢慢走向富有,生活美好幸福,时间改变了我们,时间也教会了我们“活着真好,要为自己而活。”
到今天为止,我为《活着》这本书写下了8篇属于自己的感悟,因为自己的浅薄认知,理解得不到位,忐忑之中夹杂着太多的惶恐,不当之处敬请前辈批评指正,诚挚的谢意送上。
本来今天想写一篇真正的《活着》读后感,有写成了这样,心底流露出来的想法只最真诚的,我此刻的想法就如我写下的一样。
有时间再读一遍《活着》,可能有更多的理解,那时候再写对《活着》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6
人越惧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而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越。人因为孤独而痛苦,又因痛苦而孤独,在冥冥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因果。看了余华的《活着》,才开始觉得自己从未真正的活着。
《活着》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悲欢,表达了福贵一生的起落盛衰,读它,我们会顿悟活着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要靠记忆来慰藉,要靠倾诉来释然,要靠平静来概括,要靠回首来彻悟。
悲怆的残阳微弱的呼吸着,无意感染了那一个午后的黄昏,带着些许的惆怅,带着些许的悔悟,带着些许的淡然,福贵讲述了自己的一生。
枯草衰杨,曾为歌舞场。曾经像一部经典被缩成了记忆。年少的福贵是富少,有着刘村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宠。人往往在满足和拥有中堕落,福贵也变得焦躁不安了,烟花柳巷像无形的磁场,福贵一步步陷进其中,当他让青楼女子背着穿梭在大街上之时,他不顾一切,包括他妻子的父亲。他也许从未想到此刻的逍遥只是昙花一现,也许他从未感觉到烟花易冷时的凄凉。他不顾娇妻,他忘怀于纸醉金迷的世界。人总是忘乎所以,放浪形骸,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去时,繁华也就悄无声息了,福贵不知道自己正在给自己挖陷阱,这一陷,福贵再也没有出来过。
烟花柳巷太柔情,而金牌赌场才是富少挥手洒金的地方。福贵比钟爱他的妻子还要钟爱于赌场,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而金钱就是利的实体。赌场上的输赢就像梦一般若真若幻,福贵不知道他正在输掉自己的人生。叹息之余,我感叹人生换位的易,福贵不再是富少了,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奇幻。当他把家财输地一无所有之时,父亲并没有大打出手,相反他的父亲很平静。其实,人表面的平静是虚伪的,人内心的惊涛骇浪才是真实,福贵父亲的死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人一旦被上帝关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遗弃。那一抹悲伤的气氛还未退却,又增加了一份妻离之痛,家珍之父罗鼓声张的接走了女儿,带着福贵未出生的孩子。福贵木讷了,哑然了,没有说一句话。男人一旦犯错就难以让人原谅,男人一旦倾家荡产就少了拥有时的霸气,福贵看着妻子走了,默默耕种着租来的五亩地,他要养活一家人。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时候不安分地活,而在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福贵学会了耕地,看着年迈的老母蹒跚在旁福贵心中也许很痛;看着伶俐的女儿凤霞,福贵也许在狠狠地咒骂自己。我一直认为:亲情是人内心中无形的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累时,人的自责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贵也如此。福贵的人生轨迹从圆滑优美的弧线变的曲曲折折、颠簸不平了,而他在一直竭力的想要好好的活。此时的福贵叫富贵,带有点讽刺性的悲凉,但此时的福贵很真实,很认真的在活着。
人一旦真实得活着,那不真实也变的真实了。
当福贵的妻子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里被自己痛打痛骂的妻子竟好端端的站在门前,带着那份执着的微笑,福贵终于明白了自己有多么的浅薄。女人是水做的,有着太多的柔情和牵绊,而女人又是坚强执着的,有着太多的深情。在人拥有时,人就会很容易忽略她的存在,在他失去时,他才想起她的好,但此时的福贵再也不会不顾妻子了,他开始变的疼爱自己的妻子了。他们的爱情不再是奢侈的形式,而是情深似海的患难夫妻,为了一家人活着,他们真实的在劳作。
而人生总是悲喜杂剧,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他们的母亲因劳累过度卧病在床,请医治疗是必须。福贵进城了,没请到医生却被拉去当壮丁,这就是人生必然中的偶然,福贵欲逃不能,看着离家越来越远,福贵越来越感伤,这也许是上帝故意搞的一处闹剧,活生生的让一个人经历些许的生离死别,尔后彻悟人生。
在战火纷飞时,福贵更想活。之后遇到解放军,他幸免回家,看着那依旧的茅草屋,福贵也许感到从未有过的亲切;看着眼前的一双儿女,福贵也许才真正体会到活着有多么的重要。眼泪是思念的载体,是欢欣的背面,是情意绵绵的流淌,夫妻两人劫后余生相逢是让人感动的人生场景。福贵在死亡中的挣扎是有价值的,是对生的期盼,是超越了孤独和痛苦的勇敢。
但命运似乎并不赞赏他的坚强和勇敢,无情的夺取了有庆年轻的生命,福贵心中那升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了,看着静静躺在病床上的儿子,福贵的坚强被失子之痛冲磨的所剩无几了,他也许自责自己给儿子起的有庆这样带着嘲弄的名字吧,但福贵还在活着,因为还有家人。随后女儿、妻子、女婿、小外孙相继离去,留下了他孤独一人,怀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经历着孤独。但这些并未将他打倒,因为他还有老牛,在凄清的岁月中,他和老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思念全都寄托在牛身上。人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人可倾诉、可理解的情况下,他往往将感情转移到他物,人是情感动物,再怎么受打击,也磨灭不了他真实的性情。福贵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我想,他已经超脱了那样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带半点掩饰痛苦的虚假。
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实是另一种的生,那么人就活的真实、宁静、淡然,就像福贵在静静的午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一生。其实,福贵一生的悲摧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一个不成熟时代的,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有着太多的躁动与不安,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潮流中显得摇摇摆摆,难以把握。那是一个不成熟、不理性、不民主的时代,而人总是被动的接受那个时代,人权也许遭到了上天都难以容忍的程度,福贵就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儿。个人虽然超越了生死。但却难以超越时代,而福贵却在那个悲摧的时代里好好地活着,带着份别人看不懂的释然。
《活着》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书中,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诡异,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大,越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和活着的不易。那层出不穷、一波接着一波的苦难象风一样袭向人的生命旅程之时,才让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坚韧不屈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生命虽是脆弱而无常的,但在书中,却让生命的坚强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命运,可以感激,也可以仇恨,但是它不可违抗。带着与生俱来的印记。生活的意义与幸福的标准,永远没有答案。《活着》向我们昭示了平静从容生活的可能,绝望的不存在。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作家史铁生,年轻时因一次意外,双腿残疾,之后又频发重病,生活坎坷,然而他在《我与地坛》中曾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它还说:活着是自己的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活着,为什么还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伟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们透过泪水观察到了微笑,通过苦难体会到了生存。
福贵一生的悲剧是自身命运与社会变迁的交织,活着,为了什么,为了这让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吗?不!正是这种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觉更加强烈。希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个希望更加真挚,使得来的幸福更加珍贵。人生来就注定要伴随悲伤,但正是悲伤使我们更清醒地活着。正如余华自己说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他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坚持活着,再苦再难也要活着,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其实,自己的生活别人难以懂,别人的生活自己也不会刻意去懂,在这个时代中,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无需惧怕死亡和时代的局限,只需真实的活在当下。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7
也许每个人都想像泰戈尔笔下的夏花与秋叶一般,优雅地“生活”,优雅地生存并活下去。但事实上却不能如此,比如《活着》中的富贵。
《活着》这部小说的情节十分悲惨,阅读的时候犹如从山峰跌入无底深渊,心不由得跟随着主人公富贵从奢靡到绝望,再从绝望的泥潭中艰难爬出,望着一生狼狈的自己,却觉着似乎明白了什么。
富贵本就腰缠万贯,却因嗜赌,最后捞得家徒四壁,他似乎不仅仅跟人在做赌注,还跟老天和自己在做赌,赌掉一屋钱财,赌掉百亩良田,甚至赌掉一家的性命,妻子,女儿,儿子,孙子一个接一个离开人世,看上去与富贵没有直接关系,但好像是老天真的在一步步收回与富贵下注时所赢得的战利品,也正是富贵在为自己的命运一步步付出代价,而诸多赌注中,富贵唯一赢得一次,也是在最后一次,他救下了一头老牛。
小说的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富贵在田野中望着眼前的老牛并轻喊着。
“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这牛有多少名字。“
“这牛叫富贵,就一个名字。“
有的人说富贵疯了,但这不正是我们该去思考的吗,富贵在历经命运与生活的双重打击后,仍选择保留一颗善良的心,坚强地活下去,作者这样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任何事物所活着,富贵喜欢回想过去,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我也一样,喜欢回忆往事,尽管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地枯燥,无味,但就如同富贵一样,每一次回忆就可以“重活“一次。高中毕业后,一次在坐公交回家的路上,脑子空荡荡的,眼中也是失了神,望着车窗外的如梭的车流与行人,每一个他或者她似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未续写完的故事,而我,显得一无所有。从那时也想着去写自传,写一些回忆录,我曾对一位看完我第一篇自传的他自嘲:”可能这就是我来这世上的唯一证据吧,你看完了,就要帮我证明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与这世界存在着一根羁绊,是记忆与感情让我们本就索然无味的生活富有灵魂,让生命更加有意义,又或者为我们早已编下一个合适的理由,一个简简单单活下去的理由,而最后斩断这根羁绊的刀刃,是自己。
第一次翻完《活着》这本书时,实话实说,只是看了一篇故事而已,可能是“活着“的意蕴太深奥,包括后来师长的讲解,我却始终无法正真解读作者的心境;又或者我没有相同经历,没有经历过所谓的生与死,就无法感同身受。在前段时间,一次深夜与姐姐看电影回到小区时,公交站旁冷冰冰地躺着一躯尸体,血泊即使早已变黑,但在嗖嗖的冷风和冰冷的月光下格外醒目。
“十六楼的陶婆婆因为长期煎熬于癌症,但不想连累家人,昨晚就跳了。”
“啊,这样的吗,哎……”
其实她不是第一个从这跳下去的老人,但也许更不是最后一个。我的奶奶,就在前段时间收到病危通知,当在我与我母亲通话时,一顿沉默后,电话这头是阵阵抽泣。
“你周末有时间就回来一趟吧,也许,是最后一面了。”
记得那天老家下着细雨,整座城市被压抑得灰色笼罩着,显得格外死寂,下火车后几乎是冲向了医院,那一刻,我是那样畏惧时间,是的,我怕。那一刻,我是那样畏惧死亡,是的,我怕。来到床前,奶奶如同襁褓中的婴儿般蜷缩着身躯,我用冰冷的手像儿时她用那双糙手摸着我一样轻抚着她的额头,凌乱的头发被汗水浸湿,一定很痛吧。
“一定很痛吧,但只要你认真学,我就天天接你。“
我永远记得儿时学跆拳道,下课时已是黄昏,那条回家的的马路正对着太阳下落的方向,我永远记得,她牵着我的手,一次次带我向着夕阳的方向走去。但如今她走不动了。我母亲总说,她最敬佩的就是奶奶,苦了一辈子,到老时还要受尽疾病的折磨,但每一次都是那样坚强,从没有选择过放弃,我也看过很多次她从血液透析仪艰难地爬下来地场景,一定很痛吧。奶奶成功度过危险期,我再一次去看她时,已经能坐起来,她看我一脸严肃,突然笑着说:“你看你爸,把我两颗牙齿弄断了,真是害人。““我帮你说他,叫他赔你两颗,金的!”我爸在一旁偷着笑,我也笑了。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陶婆婆,奶奶,不同的选择下是不同的命运,也许都坚持了很久很久,以笑得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我似乎能感受到作者在写到这句话时对生的意义的肯定,但从来没有否认死亡的错误,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今年年初,我接连收到三位好友丧父或丧母的悲闻,其中一位是我的发小,母亲身为医生因为常年劳累,突发脑溢血去世。一次聚餐时,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怕吗。”“我怕,但我依然要活下去。”
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的脊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波浪。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8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小时候,我曾想过自杀。自杀,现在一想,咳!一个惊心动魄的词语!那是小学时,我的数学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数学老师罚留堂。我写的作文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永远都是次等货。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惊胆战的,每天都期待着可爱的老师们不要当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的面对我一个人实行鞭策,但老师们还是这样做了。我没了面子,没了自信心,没了立足之地,没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没了一切。世界没有了任何色彩。但我还有一条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结束她,结束了她我就可以逃开一切。但当我站在家里阳台向下望时,当我一步一步爬上长城时,我突然发觉,我并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阳台上的栏杆一跃而下,在长城上可以将扶紧栏杆的两手松开,往后一躺……那是多么触目惊心哪!我不想死了。
后来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对我有了几分羡慕,自然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我的心情如同拥有了一切一样兴奋。庆幸当初我没有做愚蠢事儿啊!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9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题记
“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召唤着黑夜的来临。”合上书,脑海中仍是书中结尾的画面,老人和牛渐渐远去,老人粗哑却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如晚风般飘扬,向每个人,讲述着那苦难又真实的故事,传诵着生命的重量与活着的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富贵在年轻时挥霍光了家产,当他决定和家人重头开始努力时,又被国民党抓去打仗。他在军营目睹着生命的脆弱与易逝,经历着土地改革,人民公社,_等动荡的历史,又亲手无奈的埋葬一个个离他而去的亲人,直到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只同样苍老的牛继续在岁月未知的洪流中前行,去揭示活着的意义。
刚拿到这本书时,便不由得为“活着”这个词语的沉重与力量所唏嘘,甚至以为这是一本被深奥难懂的语言所充斥的哲理书。但真正读进去,才发现恰恰相反。作者的笔触朴素粗粝,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平缓语调,没有议论,没有抒情,仅仅是貌似冷漠的人物描写,就简单的织就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动荡的历史,有无奈的生离,心酸的死别,更有单纯的快乐,与平淡的幸福。在这样一个坎坷而真实的命运面前,其实根本无需煽情,字里行间便自有感动的力量。也许是将小凤霞送人时留下的两行泪水,也许是有庆为了剩鞋在雪地上光着的双脚,也许是矮矮的坟墓旁被月光照亮的蓬蒿,无不刺痛内心深处最柔弱的地方,让人也随着富贵的起起落落而或喜或悲。又或许,正是这样没有抒情的单纯描写,才使读者自己去窥探那些生活与我们如此不同的小人物的心灵,去主动问问自己:“何为活着?”
活着,可以是以云卷云舒的慢节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也可以是以充实忙碌的步伐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但它绝不碌碌无为,芸芸众生;活着,也许是一夜醒来便可以看见阳光飞溅的满足,也许是劳累一天嘴边可口的饭菜,它可以不惊天动地,但它足够美好幸福;活着,也许是昂扬前行去实现远方的梦,也许历尽风雨起落但未来依旧迷茫,它可以无奈,不满,悲伤,但它绝对有一个在等你满身风尘前来认取的梦想。活着,可以不伟大,但一定要有意义。浑浑噩噩不是活着,行尸走肉更不是活着,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喜欢的生活,余华也说过:“生活是属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生活正需要我们为自己而活,去享受内心的悲喜,感受那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活出自己的的意义。
《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每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我们活着在幸福快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坎坷,也许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困难与逆境,才让我们的生命在磨砺中变得更有意义。在《活着》这本书中,有着时间的漫长与短暂,生命的动荡与宁静。在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也曾在黑暗的角落用泪水浸湿一个人的夜晚,我们也曾被一抔黄土与那布满皱纹但却温暖的手掌隔绝,我们也曾在困难的荆棘丛中畏惧退缩,但是,我们是否也能坚持下去,像富贵一样,有着无法被剥夺的活着的意志与战胜困难的勇气?
合上书,手心早已沉甸甸的,那是活着的意志,是生命的重量。其实,“活着”并不是只有哲学家才能去解释的词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人公,而我们的故事,不都是对“活着”的诠释?看,时间正翻着书页,请我们着笔。让我们将故事续写出属于自己的意义吧!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10
今天刚刚读完余华的书《活着》,可以说《活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激动和悲伤,而是震撼和感叹。感叹主人公富贵的命运的坎坷,震撼人的生存能力,当生活一次次苦难要打垮富贵时,他又顽强地站了起来,好好地活着。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开始,让“我”遇到了一位开朗乐观的老人富贵,富贵给“我”讲了他的故事。虽然之前我已经知道《活着》是个悲剧,但看到富贵在喊他的牛“富贵”干活时,为了让牛不偷懒,他还故意喊着其他牛的名字,来激励他的牛。我不免还觉得《活着》还有些好笑。看到后面才发现富贵喊另外牛的名字,都是他死去的亲人的名字。
富贵的回忆最初他和父亲是两个败家子,父亲败掉了100多亩地,而到他这又赌掉了剩下的100多亩地。读到这里,我甚至觉得这么一个地主家的大少爷,一点不值得可怜,这也不算什么悲剧,尤其是他打自己怀孕的妻子时,我感到愤慨。可随着往下看,父亲被富贵气死了,母亲生病富贵去城里找医生,结果被抓去当了国家民党,九死一生回到家。母亲死了,女儿哑了,我就有些同情富贵了。当霸占富贵家产的龙二被枪毙时,我有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富贵这个地主少爷因为把家产败光了,反倒捡了一条命,还以为富贵的命也不错吗,尽管日子很苦很艰难,但一家相互搀扶和关心,我甚至觉得他们比家里有钱时更幸福。可当富贵家中唯一健康能干的儿子有庆,为给县长的夫人输血而死,富贵背着儿子瞒着病重的妻子埋了,而没瞒几天,妻子也知道,我无法再看下去了。稳定了好长时间才让自己止住眼泪。可再往下看,还有更悲哀的事情,多病的妻子去世,聋哑的女儿凤霞有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却在生孩子时死掉了,女婿二喜又被砸死了,相依为命的外孙因为吃豆子又撑死了。这人间的一幕幕悲剧怎么全发生在富贵的身上,而老年的他却如此的乐观。
我觉得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个故事,都苍白无力似的,而作者用《活着》这两个字,再恰当不过了,是啊,富贵他还活着,苦难也没有把他击垮,这就够了。现在人们活在这个时代,生活是富裕了,不会像富贵他们天天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可精神生活却感到空虚和失落了,有些人没了生活的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富贵告诉我们,活着就有意义,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
真希望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就是财富,活着就是意义,活着就是幸福!不要总是纠结在“我为什么而活”、“我为谁而活”的问题上,记住活着就好,没有什么理由让你放弃活着。好好活着吧!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11
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为了快乐吗?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吗?但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价值的?一遍遍地追问自己,一遍遍地获得答案,可转眼间又一遍遍地否定,然后,又开始了追问、寻找答案、否定的循环。我就如同无头的苍蝇般,在思维的怪圈里找不出合理的出口。最近读余华的小说《活着》,蓦然间如沐浴了神奇的佛光般,混沌的心顿时开窍了。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
其实,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快乐,也不是为了实现价值。活着,就是因为活着,仅此而已。就如小说《活着》中的福贵,曾经富贵一时,又将家底败尽,经历过战争的慌乱,也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如此跌宕与惨痛的人生,福贵既没有表现出过分夸张的悲痛,也没有过分的乐观。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的本身。福贵叙述自己故事,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余华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福贵的叙述。偶尔也来几分幽默,冷冷的,让人想笑却也只是嘴角微微扬起而已。小说的结尾,老人福贵牵着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走在乡村泥泞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继续。
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我们,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很多迷茫,很多选择。我们活着,可以庸庸碌碌,我们活着,也可以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活着。
不要再问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抛开曾经的烦恼,不再纠缠自己的心灵,好好地活着。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 篇12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有《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贴近生活,十分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内心的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一书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小说《活着》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家的少年,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似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加上半年来的赊欠,福贵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从此一蹶不振。
日子越过越苦,厄运也纷至沓来:父亲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老娘买药时被抓了壮丁,两年后才死里逃生;回家后母亲已故;女儿凤霞因高烧失去了说话的本能;唯一的儿子有庆在一次采血事故中被医生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嫁了个好丈夫却死于生产;妻子家珍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最终死于软骨病;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连他年仅七岁的孩子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离他而去。他身边亲人都死了,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乐观地活着,因为他始终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是平淡的,像一杯凉白开,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笑对生活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懂得追求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需要我们懂得渴望的幸福和羡慕,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力量,力量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还亮,苦难就不算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与不幸,而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开心生活,去享受生活。
《活着》是一部永远的传奇,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感谢《活着》!感谢余华!
读后感范本: 《爱的教育》读后感季度范文精选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本: 《爱的教育》读后感季度范文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阿米奇斯的名著。它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了4年级学生阿里科9个月学期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很平凡,但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一种爱的力量。同学之间的爱,兄妹之间的爱,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爱。任何爱情都不寻常。故事的主人公安利可住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里,他很善良,很享受帮助别人,但有时不明白道理,经常和父母顶嘴,尽管如此,他的父母还是非常爱他。《爱的教育》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壮烈的英雄事迹。卖木炭的,石工,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生病上课的教师。而且是他们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种平凡的生活表达了那份爱和期待。作家用笔把读者带入爱情世界,在爱情中接受教育。除了这个小故事,还有一些父母的回帖和月刊故事。父母的评论对安利科犯了错误,父母对安利科的批评也是一个小小的启发。每个月的故事都是老师每个月要给同学们读的爱国故事。这些文章和故事对我很有帮助(一个家庭)。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爱情,谁都可以。好了,同学们,让世界充满爱!
活着读后感大学通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大学通用”,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1)
余华的这本《活着》被几个朋友推荐过了,不知道我是出于偏见还是什么,总觉得这本书大抵描写的也是五六十年代农村的故事,就像《白鹿原》,这类书大多称之为名作,但我好像就是一个单纯喜欢读故事的人,喜欢情节迭起、迂回曲折,对这类太深刻的作品反而是不大感冒的。
和朋友聊起读书,这本《活着》再次被提及,我想是应该看看了,从下载下来到读完,两天时间,像着了迷似的,越读越被深深的打动,越是停不下来。
一个人的一生装进了一本仅仅几百页的书,没有对人物心理浓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简单的叙述。讲的人娓娓道来,平静的叙述,听的人心里却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这大概就是余华的高明之处吧!
福贵,又富又贵,多好的名字啊,这也是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贵,可他的一生却是潦倒穷困、厄运相随。年少轻狂,仗着家里吃喝玩乐,等到输光家产,父母离世才幡然醒悟,但觉悟、改变并没有阻止厄运的脚步,在那个年代生活本就难以为继,儿子、妻子、女儿、女婿、外孙又相继离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与一头老牛为伴,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活着不是为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对福贵而言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他的心经历太多苦难,已变得波澜不惊,看透人生的磨难,才豁然开朗,才能够平静的叙述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安静的度过人生的黄昏。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2)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有《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贴近生活,十分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内心的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一书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小说《活着》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家的少年,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似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加上半年来的赊欠,福贵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从此一蹶不振。
日子越过越苦,厄运也纷至沓来:父亲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老娘买药时被抓了壮丁,两年后才死里逃生;回家后母亲已故;女儿凤霞因高烧失去了说话的本能;唯一的儿子有庆在一次采血事故中被医生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嫁了个好丈夫却死于生产;妻子家珍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最终死于软骨病;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连他年仅七岁的孩子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离他而去。他身边亲人都死了,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乐观地活着,因为他始终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是平淡的,像一杯凉白开,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笑对生活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懂得追求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需要我们懂得渴望的幸福和羡慕,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力量,力量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还亮,苦难就不算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与不幸,而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开心生活,去享受生活。
《活着》是一部永远的传奇,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感谢《活着》!感谢余华!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3)
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但是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好处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我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理解了自我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好处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就应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透过自我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应对解放军是选取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取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此刻想想,如果那时他选取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取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齐,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明白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齐。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但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样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那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样会如此荒唐怎样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但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期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我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我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好处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就应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光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期望,态度也许至少是能够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能够告诉自我,我们活过,也以前努力过。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4)
我是一天读完《活着》这本书的,一开始没有多少感觉,还自言自语道,有什么好的呢,大家这么吹捧一本书,什么“熬不下去就看看《活着》这本书,说的那么神乎其神的”,不就是一个输光了祖辈家产的败家子吗?
耐着性子往下读的时候,曾经养成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的习惯搁置了,到点的锻炼不做了,家务活也放弃了,甚至做饭都感觉到了浪费时间,午休也停止了,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如此的宝贵和紧张。
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恍如进入了情节中,望见了福贵娘踮着小脚一扭一扭地牵着凤霞到地里挖野菜,看见了家珍穿着粉红色的旗袍,背着半岁的有庆站在福贵家的茅草屋前,看见了福贵娘把手放在腿上,抬起头使劲呼叫福贵的情形,高兴着福贵一家团聚的幸福。
又恍如和苦难的福贵走在了一起,痛苦着福贵的痛苦,哀怨着作者如此执笔写下福贵这么多苦难。
恍如时间穿梭到了六十年代的光景,看见了全家吃野菜充饥的样子,看见了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看见了冬天冻伤了的脸和双手,看见了众多在田地里干活上不起学的小伙伴,看见了炎炎夏日在河边割草,因中暑差一点没命的自己,看见了,看见了,很多很多过去的模样。
人到中年,经历过风风雨雨,虽没有福贵的苦难之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是有的,困难是有的,感同身受的情感是有的,半辈子的艰难困苦随之涌现出来,情感上再也也难以控制自己,泪如雨下,难以自控,不但承担了福贵的苦难,连同我的艰难生活在一起,我和福贵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福贵的感受。
正如余华写下的那两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福贵的讲述如此平静,如此幸福和欢乐,活着的福贵熬过来了。
现实生活中,磨难是有,不是在所有的努力之下都欣然解决了吗?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别人怎么议论,自己还是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结婚,工作,养育孩子,家务活,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上班和下班和管理孩子和做家务之间,整天累得喘不过气来,还要忍受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就像福贵娘说的:“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现在的生活终于见到了光明,丰衣足食,有车有房,全家人的奋斗苦尽甘来。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的感受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其他的人,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
人到中年,经历过生活中各种困难:吃不上喝不上的年代;为生活打拼顾不上孩子;攒钱还账;不努力就要下岗;拼命读书考取学历;熬夜加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为做的比别人更好一些,就像福贵说的“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要笨鸟多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和自己的经历和解,学会自己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
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时间改变了福贵,一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少爷”变成了一个勤劳踏实能干的佃户;时间改变了福贵的思想,让他的内心充满了亲情和温暖;时间改变了福贵,让他把苦难藏在了心里,脸上透着笑容,展示着福贵强大的活着的力量。
我们不是也在改变吗?逐渐脱离掉年轻时的青涩,走向成熟;逐渐和过去的困难和解,变成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大笔财富;经济上慢慢走向富有,生活美好幸福,时间改变了我们,时间也教会了我们“活着真好,要为自己而活。”
到今天为止,我为《活着》这本书写下了8篇属于自己的感悟,因为自己的浅薄认知,理解得不到位,忐忑之中夹杂着太多的惶恐,不当之处敬请前辈批评指正,诚挚的谢意送上。
本来今天想写一篇真正的《活着》读后感,有写成了这样,心底流露出来的想法只最真诚的,我此刻的想法就如我写下的一样。
有时间再读一遍《活着》,可能有更多的理解,那时候再写对《活着》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5)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6)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它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老人的一生,他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平实的叙述中,诉说着主人公的一生的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穷光蛋。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为了一家人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如此荒唐,如此草菅人命,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而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是个偏头,却极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活着读后感大学(篇7)
通读全书阅读之后,为了更好的写出来,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只看了电视剧《福贵》,电影《活着》的一些片段,和几篇读后感,全书虽然在平静的叙述,但是全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悲剧,从福贵败光家产气死他的.父亲,到他为了请医生而进城却被当壮丁抓走,因为贫穷把女儿送人,后来的儿子因献血被而死亡及后来凤霞、家珍、二喜、苦根每个亲人的离去等,仅剩下福贵和老牛孤独的生活,活着的意义也是仅为活着。
但是换一种想法,福贵败光了家产,也没有了龙二的结局,抓去当壮丁,后来回到了家珍身边,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虽为贫穷,但有家珍的陪伴和温馨的家庭,不也是幸福的吗?活着,幸与不幸,又是如何定义呢?
由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限,《活着》给我的启示是,无论外界生活如何,都应该乐观、积极去面对。上帝在关了一扇门的同时,肯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面对不喜欢的外界环境,要做到既来之,而安之。从容面对,总会得到收获的,面对喜欢的外界环境,要保持谦卑之前,不要过于骄傲,我总是认为好运和坏运是1:1的,如何过于骄傲,会造报应的。
[读后感模板]《三国演义》读后感学生作文范本 月度范文精选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读后感模板]《三国演义》读后感学生作文范本 月度范文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划过;花开花落,英雄们的回响似乎仍未停息。回顾历史,那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把我带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是大战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风平浪静;月上东山,皎如白日;江水东去,如横素练;万樯林立,如箭在弦。再东视柴桑,西观夏口,南望樊山,北觑乌林,江天空阔,怎不令人灵感生发。想到顷刻之间,挥手即可扫平江南,一统华夏,这叫伫立江头的那个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万分?于是横槊,于是赋诗,这个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几何,全然忘却了身后的大战,已然成为了一个诗人。
每每读到这儿,我总会联想到“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而曹操,不仅有李白飘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赏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战前夕,依旧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后来历经劫难之时,仍就仰天长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迈的一生。
自桃园结义到温酒斩华雄,再到三英战吕布,关羽在一场场战争中成为了一代名将。然而,此时此刻,被擒的关羽站在土山上,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面对兄弟之情、君臣之义、托付之责——他追求并恪守的信条,他提出了“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一个不似降者之约,却似胜者之规的惊人约定。这就是关羽,一个从皮到骨都充斥着“义”的壮士,一个在他投降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败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败者的人。他不拘泥于权利,更不为地位王权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忠义”二字而已。知关羽者曹操,未与关羽相处,曹操仅知其武艺,当与关羽相处之后,才深知关羽的忠义之心!对于关羽,后人的崇拜,历代君王的加冕,虽说动机不一,但标准却是一致的,取其忠心义胆,“英风突兀山河壮,正义凭陵日月高。”
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仁义的刘备、羽扇纶巾的周瑜、老当益壮的黄忠,乃至二袁、刘表、孙坚等辈,都在乱世中寻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绎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这就是《三国演义》,一部最成功的战争英雄史诗,它给予了英雄们一个的舞台,在那里上演着他们的《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直至今日,虽然浪花淘尽英雄,他们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产生的影响却远未停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知引发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热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让多少企盼天遂人愿的人长歌永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不知蕴涵了后人对英雄们多少的景仰与遗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精选10篇
您一定在想办法写好自己的读后感吧?当我们通过作者写的作品,获得了一些心得感悟之后。 把所感所思写成文字,记录下人生的轨迹,关于“《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心汇总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1】
人为什么而活着?是为了快乐吗?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吗?但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价值的?一遍遍地追问自己,一遍遍地获得答案,可转眼间又一遍遍地否定,然后,又开始了追问、寻找答案、否定的循环。我就如同无头的苍蝇般,在思维的怪圈里找不出合理的出口。最近读余华的小说《活着》,蓦然间如沐浴了神奇的佛光般,混沌的心顿时开窍了。
这故事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都进城里的赌馆赌钱。赚得不多,输了的不少。终于有一天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一次福贵爸上茅厕时死了。也许这是报应,他是地主,是败家子。地主位置被一个以前经常借钱给福贵赌博的人坐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因为为救母病去城里抓药,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当兵。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已经成了哑巴,母亲死了,家里一穷二白。福贵的儿子意外身亡;后来女儿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时被板车压死了;外孙子吃豆子时死了。福贵老了,故事结束了。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然后挥手而去了。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然后,教给我们:如何让这根发丝不断裂。
其实,人活着,不是为了追求快乐,也不是为了实现价值。活着,就是因为活着,仅此而已。就如小说《活着》中的福贵,曾经富贵一时,又将家底败尽,经历过战争的慌乱,也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如此跌宕与惨痛的人生,福贵既没有表现出过分夸张的悲痛,也没有过分的乐观。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的本身。福贵叙述自己故事,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余华用平实的语言叙述着福贵的叙述。偶尔也来几分幽默,冷冷的,让人想笑却也只是嘴角微微扬起而已。小说的结尾,老人福贵牵着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走在乡村泥泞的小路上,生活依然继续。
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我们,也许会面临很多诱惑,很多迷茫,很多选择。我们活着,可以庸庸碌碌,我们活着,也可以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因为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要我们活着。
不要再问活着是为什么,活着,就是因为活着。抛开曾经的烦恼,不再纠缠自己的心灵,好好地活着。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2】
《活着》这本书其实很简单,它就告诉我们两个字——活着!
书中的主人公福贵有着一个坎坷的命运,从年少时的少爷,再到后来的落魄,看着亲人一个又一个地离开自己,直至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面对着这些悲伤,主人公坚持活了下来。
在一开始的部分中,主人公变成了一个农民,地位的变化悬殊并没有使他放弃生命,他逐渐适应了贫穷而又辛苦的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其实在现在的社会中,经常有人会因为企业破产倒闭而终此一生,但是失败衰退又能怎样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说得好,古人对于生命的珍惜热爱从中而出。生命,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即使世界上有着无数的生命,即使地球上有几十亿人类,即使你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那些人中的一员,也不要看轻自己的生命。对于生命的热爱,应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呐喊,是灵魂的呼唤!
另外,作者书中所用的语言也很有地方特色,带有山东地方特色的粗犷,文中的语言更加贴合实际,读起来更加真切逼真,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地方特色,感受真真切切的农村气息,这对于描述一个农村的背景拥有着巨大的作用。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3】
我是一天读完《活着》这本书的,一开始没有多少感觉,还自言自语道,有什么好的呢,大家这么吹捧一本书,什么“熬不下去就看看《活着》这本书,说的那么神乎其神的”,不就是一个输光了祖辈家产的败家子吗?
耐着性子往下读的时候,曾经养成的好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的习惯搁置了,到点的锻炼不做了,家务活也放弃了,甚至做饭都感觉到了浪费时间,午休也停止了,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如此的宝贵和紧张。
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恍如进入了情节中,望见了福贵娘踮着小脚一扭一扭地牵着凤霞到地里挖野菜,看见了家珍穿着粉红色的旗袍,背着半岁的有庆站在福贵家的茅草屋前,看见了福贵娘把手放在腿上,抬起头使劲呼叫福贵的情形,高兴着福贵一家团聚的幸福。
又恍如和苦难的福贵走在了一起,痛苦着福贵的痛苦,哀怨着作者如此执笔写下福贵这么多苦难。
恍如时间穿梭到了六十年代的光景,看见了全家吃野菜充饥的样子,看见了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看见了冬天冻伤了的脸和双手,看见了众多在田地里干活上不起学的小伙伴,看见了炎炎夏日在河边割草,因中暑差一点没命的自己,看见了,看见了,很多很多过去的模样。
人到中年,经历过风风雨雨,虽没有福贵的苦难之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挫折是有的,困难是有的,感同身受的情感是有的,半辈子的艰难困苦随之涌现出来,情感上再也也难以控制自己,泪如雨下,难以自控,不但承担了福贵的苦难,连同我的艰难生活在一起,我和福贵一样,呜呜地哭了起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福贵的感受。
正如余华写下的那两句话:“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福贵的讲述如此平静,如此幸福和欢乐,活着的福贵熬过来了。
现实生活中,磨难是有,不是在所有的努力之下都欣然解决了吗?不管别人怎么看,不管别人怎么议论,自己还是自己,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
结婚,工作,养育孩子,家务活,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奔波在上班和下班和管理孩子和做家务之间,整天累得喘不过气来,还要忍受着经济上的巨大压力。
困难是暂时的,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就像福贵娘说的:“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现在的生活终于见到了光明,丰衣足食,有车有房,全家人的奋斗苦尽甘来。
正如余华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生活的感受属于自己,不属于任何其他的人,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
人到中年,经历过生活中各种困难:吃不上喝不上的年代;为生活打拼顾不上孩子;攒钱还账;不努力就要下岗;拼命读书考取学历;熬夜加班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为做的比别人更好一些,就像福贵说的“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要笨鸟多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会和自己的经历和解,学会自己奋斗,赢得属于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
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须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时间改变了福贵,一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少爷”变成了一个勤劳踏实能干的佃户;时间改变了福贵的思想,让他的内心充满了亲情和温暖;时间改变了福贵,让他把苦难藏在了心里,脸上透着笑容,展示着福贵强大的活着的力量。
我们不是也在改变吗?逐渐脱离掉年轻时的青涩,走向成熟;逐渐和过去的困难和解,变成了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大笔财富;经济上慢慢走向富有,生活美好幸福,时间改变了我们,时间也教会了我们“活着真好,要为自己而活。”
到今天为止,我为《活着》这本书写下了8篇属于自己的感悟,因为自己的浅薄认知,理解得不到位,忐忑之中夹杂着太多的惶恐,不当之处敬请前辈批评指正,诚挚的谢意送上。
本来今天想写一篇真正的《活着》读后感,有写成了这样,心底流露出来的想法只最真诚的,我此刻的想法就如我写下的一样。
有时间再读一遍《活着》,可能有更多的理解,那时候再写对《活着》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4】
我总以为一个人与一本书的邂逅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缘分。我时常想着一本书的力量,纯粹的文字却冲击人的视听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灵,撞击思想,潜入意识。
《活着》就是这样一本有生命的书。我深深记得初读《活着》的感受,从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动书页的手指愈渐迟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种隐秘的期盼呼唤着一个转折,一个让主角福贵走向幸福的转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残忍与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地读到最后。当我满心酸楚地合上书页,猛然望见封面一袭鲜血般的暗红:一如长长伤口上的血淋淋般刺目,却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动;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浓重的叹息,又仿佛一阵热烈的律动我的泪直直地落下来了。
书中,随着福贵悠长的笑,娓娓道来他的一生。从一个少爷吃喝赌到最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战争、内战、饥荒、大跃进、文 革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他挚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后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应是一个悲剧吧。然而他淡淡地讲述着,没有大悲大恸,这个被厄运磨砺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书里作者与读者一样是一个聆听者,他没有评论,甚至没有一声短短的叹息,他只是呈现着,但他想说的都悠悠地说了。
回味的时候,我常常惊讶,这仿佛是望见一绺极纤细的发丝被逼迫着承受千万斤的重量,然而它却没有断。这种生命的韧性似乎讲述着人生绝望的不存在。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
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却留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的肯定与颂赞。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们无法断言,也许在旁人的眼里,福贵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许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贺拉斯说: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5】
活着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忍受困难,战胜挫折,让我们变得勇敢的力量。
题记
《活着》这本书中的福贵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他的一生是那么坎坷,他的父亲在他赌博赔光家产的时候离世,这无疑是一种双重打击。他的母亲在他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离世,他的儿子因为血被抽干离世,他的外孙吃豆子离世最后,只剩下他与一头老黄牛为伴。这种种看起来是那么不可能同时发生,可全都真实地发生在了他的身上。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活着》,我好像身临其境一般,走进了福贵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贫困时代,吃不上好饭好吃,为了供儿子上学,曾把女儿送给别人。我不禁扪心自问,现在的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如果还不努力学习,怎么对得起那些劳苦百姓呢?在打仗时,老全被子弹打中,可见战争是多么残酷啊,你永远不知道死亡在何时何地等着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和运动给福贵带来了无情的打击,但他仍然没有屈服,默默忍受着这一切。我认为,他是坚强的,是无谓的。
或许,从我的角度看,福贵的一生是坎坷的,因为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难就是苦难。但是,如果从福贵自己的角度出发,他可能不会这么认为。也许,当他多年以后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时,他会感到幸福和快乐:他有着幸福的家庭,并与他们拥有美满的生活,尽管亲人们都已离他而去,但回忆仍是美好的。他不会忘记浴血奋战的日子,更不会忘记和亲人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他不会忘记生活的点点滴滴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含着细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其实,自己的生活别人难懂,别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要好好活着无需惧怕死亡和时代的局限,只需真实的活在当下。
在最后,老牛与牛渐渐远去,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体现了一种平静,惬意而又自然的乡村生活。此时的福贵与这头老牛一样,只有一个简单的目的活着。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6】
长久以来,余华的作品总是尖锐,毫不留情地敌对现实,如一把匕首,血淋淋地割开生活中最丑陋,最血腥的生命本相。终于在《活着》中有了转变,我们得以看到在生命既定的苦难中,一个人是怎样的击碎命运的定数,也看到了人性的温存与力量在一切苦难的暴风骤雨中,力挽狂澜,创造了“活着”的奇迹。
也许是余华看惯了潮湿、阴暗的角落,即便是在他转型后的作品《活着》中,作家还是不动声色的将人物推向一个又一个的灾难,然而与以往的作品不同,作家已经开始向读者“展示高尚,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所以在这部以苦难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了人性的力量与温情。也看到了在命运既定的困难中,是什么可以扭转乾坤,搅动起命运的旋窝,化腐朽为神奇。
作为一个拥有一百多亩沃田的地主家的独苗少爷,也许在浪迹于赌场妓院的少年福贵心中:他这一生是注定富贵的,一百多亩地,哪是那么容易花光的呢!所以他充分暴露了他的性之恶,忤逆父母,虐待妻子,极尽荒唐无耻、顽劣放荡之能势,结果却不知道命运注定他生在富贵家,却也注定他一生与厄运相伴,一切皆是定数。
虽然活着“是一个死亡的故事,但却不乏温情”,而这温情便是福贵可以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生离死别后仍会大彻大悟,而后通达乐观的活着的变数,不得不说,福贵有一个好老婆,那般逆来顺受,死心塌地,任劳任怨的家珍。当福贵浪荡于妓院赌场时,“她也只是在心里打鼓,从不说我什么”,就连福贵自己也坦白地承认“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到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是这种温情,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着生命之重而无怨无悔地活着。
知也未知的命这便是余华的命运观。正如他所说:“谁创造了诞生和死亡,创造了幸福和痛苦,创造了平静和动荡,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记忆和感受,创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后创造了故事和神奇。”
生命其实是一个圈,走来走去也走不出这个圈,由生到死,这个是命运唯一可以掌控,而圆的直径,便是人的变数,即便命运又奈之何?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7】
在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福贵,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富家少爷因为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毁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终于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可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特别眷顾或是另一种惩罚,他活了下来。在历经了那么多另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学会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压。他只是很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记得有那样一句话: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苦难都会长成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的双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到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静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说“……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确实有点令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现实中痛苦和快乐的人们不禁要问,生命的意义难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当绝望和痛苦如狂风骤雨消失在宽广的海岸线,温暖而和煦的阳光总会相聚在某个云淡风轻的下午,让我们都去到山涧,望着无垠的天边,恬静而从容的呐喊出心中的那一缕缕不凡和坚持——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8】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有《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第七天》……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贴近生活,十分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内心的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一书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小说《活着》用平静而缓和的语气叙述了主人公福贵悲剧的一生。福贵年轻时是一个地主家的少年,经常在城里吃喝玩乐,夜以继日地豪赌,并乐此不疲,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这一切看似风光,然而好景不长,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很快让他付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代价——由于把祖辈留下的家产在一夜之间输得精光,加上半年来的赊欠,福贵由远近闻名的阔少爷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从此一蹶不振。
日子越过越苦,厄运也纷至沓来:父亲在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死了;他为病了的老娘买药时被抓了壮丁,两年后才死里逃生;回家后母亲已故;女儿凤霞因高烧失去了说话的本能;唯一的儿子有庆在一次采血事故中被医生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女儿凤霞终于长大成人,嫁了个好丈夫却死于生产;妻子家珍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最终死于软骨病;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连他年仅七岁的孩子苦根也因吃豆子撑死离他而去。他身边亲人都死了,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乐观地活着,因为他始终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活着》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是平淡的,像一杯凉白开,这种平淡不是说生活无趣,而是指它不是异想天开的一步登天。而是需要我们懂得用一颗平常心去笑对生活的成败得失;需要我们懂得追求理想,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需要我们懂得渴望的幸福和羡慕,其实就在身边,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力量,力量就是不屈。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灯还亮,苦难就不算什么。相信逆境和磨难不是憾事与不幸,而是人生最宝贵的营养,因为只有经历磨难的洗礼,人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去开心生活,去享受生活。
《活着》是一部永远的传奇,因为它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叙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
感谢《活着》!感谢余华!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9】
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就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但也只是粗略的看了点,故事情节也是听我妈告诉我的,但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活着。这个名字,十分简短,十分好记,十分平凡,又十分深刻,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与当时隔了有四年了吧,我终于在前几天想起了,终于在今天下午,一口气读完了。
只看前言,我就已经被余华文字之中所体现的那种深刻所折服,他内心的挣扎,以及为了摆脱这挣扎而进行的思考,我相信,每个真正喜欢文字的人,都能感同身受。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余华如是说。
福贵,一个曾经地主家的少爷,喜欢逛青楼,喜欢赌博,挥金如土,不学无术,有着一个宠溺他的娘,一个和他一般模样但如今却恨铁不成钢的爹,还有一个对他言听计从,低眉顺眼的媳妇,这三个人,谁也管不了他。他爹说,我们徐家就是老祖宗养了一只小鸡,小鸡长大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这样发起来了。他爹把徐家败成了一只鹅,到了福贵,他把徐家又变回了一只鸡,于是,他不再是少爷了,他爹被他气死了,他们家要开始过苦日子了。其实,福贵还是有良心的,他没有再向从前那样游手好闲,他开始像个穷人家那样开始过日子,他们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但亲人在身边的日子,他们不觉得苦,只是,命运从来不可怜任何人。他娘死了,他闺女病了成了哑巴聋子,后来,他有了儿子,后来他老婆得了治不了的病,后来,他儿子死了,到这的时候,我心里有个声音说:够了。他已经受尽折磨了,可是余华嫌不够,命运嫌不够,女儿终于找了个好归宿,后来女儿生完孩子大出血死了,后来他老婆死了,后来女婿也死了,后来孙子也死了,后来,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再后来,他买了一头牛,牛的名字,就叫福贵,他自己给牛起的,他觉得他跟这头牛像,两个老不死的。
我不知道,作者为何要赋予此人如此坎坷悲惨的命运,为了什么,为了诠释“活着”?也许,作者当初也想过说:够了。让苦难停下吧,但似乎不足以诠释“活着”,于是,选择了继续残酷,最后,只剩他自己,依然活着,也没有想过去寻死,似乎过去的一切苦难都只是他的经历,是他用来回忆,思考,感叹,不是让他去寻死的,似乎真的就像余华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贵活着,和他老不死的牛一起,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大学范文【篇10】
《活着》其实很简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更好的活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活着”最宝贵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会“活着”,艰辛,本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当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亲情的美好被死亡无情的撕碎,他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坚毅与执著活着,没有被厄运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读过《活着》,看到福贵的亲人一个个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别离剜割着福贵的心,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由纨绔子弟变成了有坚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对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决不是无目的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将活着演绎为生命的升华,去战胜一切失败,痛苦,永不放弃希望。
[优质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大学范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为了帮助大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质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大学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前不久读完了傅雷家书。直到读到傅雷夫妇的遗书时,内心不免有点痛惜,即便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最近一直在阅读傅雷夫妇的文字,难免出现一种错乱。多亏作者对傅雷一家的书信费心收集,能有幸一瞥傅雷这一家人的思想,实属珍贵。
我也曾有过几年的书信来往。所以十分明白写信、寄信、等信、拆信的心情。书信中,人们多半会吐露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以及一些在生活上所理解的东西。而父母给孩子的信,则更多是寄托着思念与望子成龙的心情。傅雷家书里,满是傅雷夫妇对儿子的牵挂与孜孜不倦的教育。在了解了傅雷的教育后,我才得以增长我的见识,见识到一个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对生活的看法,对艺术的态度,对感情的思考。
其实让我写傅雷家书的读后感,我肯定是写不好的。因为有很多语句还未能深刻的理解。虽然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并没有切身经历以及感悟。平时的书也读的少,里面提及的部分文学作品,我也没有涉猎过。所以也只是在仅有的认知范围内尽可能的去理解,必然会狭隘许多。
关于自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做人这一个问题。觉得人生当中,做人是最难的。因为感情牵动或是生存环境,都难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前我一直在想何为真正的“人”,觉得人的定义应该是勇于追求自由。真正自由的人不会牵制自己的感情,真正自由的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自由的人不会被阻挡去路。只是这个自由是要建立在人人平等这个基础之上,否则自由将会变成放纵,成为罪恶的摇篮。所以,我一直认为追求自由的人是真实的人。在我心中艺术家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们追求着自然,追求着自由。在生活中,在作品里,无不表现出纯粹又不乏内涵。好似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且不留下痕迹。
关于自然
人也是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那在自然中表现出自我,也不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现在的人一直妄想超越自然,这也许是人畏惧孤独的一种表现。我们无法超脱自然而活,但是能为尽可能的接近自然。不断的超越着自我,追寻着自然的过程,应该是我们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至于自然是什么?我认为是趋向于完美的事物。人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全,人也不可能成为自然,但可以无限接近于自然。
回到傅雷家书里,傅雷教育傅聪。“先要为人,再为艺术家,最后是钢琴家或演奏家。”这里我认为是傅雷对人生三个层次的看法。一个钢琴家,可能后天的勤奋就可以完成。而艺术家,则多多少少需要天赋和对自然的感知。而成为人,这里的人肯定是指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的人是最繁琐最难达到的。钢琴家最易,艺术家次之,学会做“人”最难。而现在的人为了达到目标、某种名誉不择手段,却恰恰忘记了如何先成为一个人。“超凡脱俗是自由,沉淀于自然,是追求着完美。”这才是我对如何成为一个“人”的理解。
而傅雷对艺术家的理解,也颠覆了我原来的认识。傅雷说艺术家要控制情感,要理智。之前我一直以为艺术家是充满了情感,然后把情感舒展出来。而傅雷说要控制情感,演奏的时候(艺术创作的时候)要保持理智。我想理智的东西如何打动人呢?后来才明白这是我的逻辑错误,其实艺术家依然是富有情感的,只是高度的情感需要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样才能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来感染感知的人。这么一想,艺术家确实不是一般人能为之。一般人能有一个高度的情感已经是不容易,更别说高度的理智来控制这些。
我很喜欢傅雷家书,里面可圈可点的太多,我没有办法一一赘述。需要丰富自己的见识后,再来品读,应该会有很多更深层次的理解。读完傅雷家书的第二天就买了一本克里斯多夫,这是家书中多次提及的一本书。此外,我在这一次的阅读中,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见解。只是觉得自己稍微一读书,就一堆的感触。不知道是情感上的敏感还是我见识太少。可能这本书真的很优秀吧,而我最近很少读到这么优秀的作品了。尤其是夹杂着这么多思想的作品。想必是十分诚意的,傅雷夫妇也没有想到这些书信有一天会汇集成书,供后人去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