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人民教育读后感(汇总10篇)

人民教育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8-31

人民教育读后感(汇总10篇)。

随着我们的知识面不断扩大,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人民教育读后感(汇总10篇)”,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

读《叶圣陶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教师发展》收获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的目的。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的一生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70多个春秋,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加上他同时作为新文化运动战士、著名文学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极其丰富而又相互交融的社会实践和人生修养,从而形成了他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教育思想最主要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不追求教科书式的抽象、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植根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与广大师生的教育与学习生活息息相通,不断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懈地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以及传入中国的外国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并以中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其对中国现代教育的真知灼见,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叶圣陶认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受众人的供养”。

(一)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以育人为本,以兴国为旨,面向全体国民和每个学生,着眼整体人生和终身受用,培养能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习惯的现代中国人。

(二)教育的过程和本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教育就是教人自我教育,同时教学相长,互相教育。

(三)教育的发展和重点:顺进化之理,应未来之需,充分发挥教育开创文化的功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实现教育自身的创新

(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确定的六大行为习惯:

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2、孝敬父母;

3、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

4、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5、认真写字;

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这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应特别关注的,其目的就在于帮助督促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增强生存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2014年11月21日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2

立德树人

——在诵读古诗文中学做有德真人

中国古典是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基础。读古诗词对于提高人们的境界、丰富人们的内涵、开阔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古诗文简洁而不简单,寥寥数语却韵味悠长、意境深远。

孩子在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中,不仅积累了文学知识,更从中明理得知,从圣贤大儒身上学做有德真人。

读古诗,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必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在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中,我们发现习惯养成和诵读活动可以巧妙结合:以诵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影响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早、中、晚每天三次的诵读中,学生已经习惯每到诵读时间就积极主动地诵读诗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务力为艰”,这古训时时教育着老师们、孩子们勤俭节约。学生们在诵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了解到农民耕种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学校的餐厅就餐时,孩子们都将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浪费一粒米一颗粮。

在课间吃营养餐时,也可以避免浪费一滴牛奶和一个鸡蛋。孩子们也互相监督。当他们看到其他学生浪费食物时,他们会来告诉我:老师,琳琳又把馒头扔进了垃圾箱。

当我们班的学生诵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知道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花坛里的花不再有人去摘,也不会再跑到花坛里去踩踏花草。

水抽完后,水龙头会拧紧,每一滴水都不会浪费。当孩子们在操场上看到垃圾时,他们会把它们捡起来扔进垃圾箱。许多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诵读古诗文中开始的。

诗歌表达愿望。孩子们从诗歌中理解情感和美德。

在经典阅读活动中,既要注重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经典中有许多道德名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将其落实于道德实践,对学生的自我反思和道德修炼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每天读古诗词都能有新的体验和新的感受。

他们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读懂了母爱的伟大;从“莫等闲 , 白了少年头 , 空悲切”中懂得了要珍惜时间;从“投我以桃 , 报之以李”中学会了互相尊重,知恩图报;从“读书破万卷 , 下笔如有神”中懂得了阅读的重要性;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读到了要感恩父母。在一次汉语口语课上,我问孩子们你的理想是什么?

班上一个安静的小女孩说我想当厨师。我觉得奇怪的是,其他孩子说当科学家、警察或医生是一个伟大而成功的职业。我追问她为什么要做厨师?

她说:当我长大了,我不必每天为我做饭。我每天都得给他们做饭。这是留守儿童最简单的心愿,却深深地表达了她对祖父母的孝心。

多读优美有节奏的诗歌,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语言形式的魅力,而且能让他们更喜欢学习汉语。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可以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在学习《赠汪伦》时,我给他们讲了“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 的故事,学生被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经典美文诵读到了一定阶段,学生们就积累了一定量的语言,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是水到渠成的。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等等。这些警世名言,或是一种规范、或是一种精神、或是一种品质,学生在观赏、诵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受到了教育,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深化着道德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书是从业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职责所在,立德树人更是学校和老师应该做好的。诵读古诗文是树人之根本。

在阅读古诗词时,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渗透着他们,中华民族的团结凝聚着他们。古诗文像一阵硬朗的风,清新的雨冲刷着孩子们身上的唯我独尊、狭隘自私的小气,使他们树立起为他人、为集体、公而无私的信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有道德的堂堂正正的人,才能承担民族之大任,真正成为民族的栋梁,国家的希望。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3

读一本好书就像喝一杯好茶。书越精彩,茶越香。《人民教育》就是一份越品越有味的杂志,它象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迪。

作为一份权威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杂志,真的很喜欢《人民教育》,她有政策指导,有典型经验,更有教育理念的引领;因为她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有真实的教育名人报道,有贴近普通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教育改革的制度伦理》到《“尊重教育”与儿童发展》,从《文学经典教学的两大硬伤》到《何谓数学好课》……每一篇都定位鲜明,独辟蹊径,紧锁教育,瞄准孩子,扣住教师和家长,令人受益匪浅。她的这种引领,既蕴含着崭新的思想、观念,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她有理想的追求,又没有陷入“理想主义”。毫不讳言,读《人民教育》,开阔了我的视野,丰盈了我的心灵,也让我对教育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人民教育》,它高屋建瓴,前沿远瞻,它理论广博而精深,内容深刻而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每次拿到新一期的《人民教育》时,它那油墨的芬芳总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温暖,多次翻阅《人民教育》总能欣赏到教坛大师们的理论佳作。领略到名校名师的风采。

每读到经典之作时,更是豁然开朗,荡气回肠,如同醍醐灌顶,令我回味无穷。读“理论”篇时,使我了解到前沿的教学动态,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了最珍贵的教育第一信息。

感慨最深的便是万伯翱的几句发人深省的话语,他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子女,但要看怎样爱。是把你关在温室里像鲜花一样保护你,还是把你防在革命的实践中去体验风雨?

”“现在的孩子最欠缺的就是经受吃苦耐劳的教育。没有努力的幸福生活是脆弱和脆弱的。牢记那句话:

被喂饱的熊是死熊。”说得多有道理啊,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对“吃苦”二字大都比较陌生,许多父母也只重视让孩子吃好玩好学习好,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苦,导致“脆弱”成了许多孩子的“致命伤”。 “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意识地对孩子加强吃苦耐**育,让他们感受生活的艰辛,这样他们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通过对《人民教育》的阅读理解,使我深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忠诚党的事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我是一名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了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注意认真阅读学习《人民教育》,学习《人民教育》中新的教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竞争环境、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堡中小陈银池

2013、1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4

谁都有过金色年华,谁都有美好回忆。如撞拐、跳绳、挑着灯笼跑在大年夜里也许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回忆了。我儿子悄悄的告诉他的姐姐:太郁闷了,老师像看贼一样看着我们!和女生说句话,老师就怀疑早恋了,郁闷!郁闷,我怎么是老师的孩子,刚一有点错误,就拿老师说事!老师是神,孩子也得是神啊!诸如这样的话语很多。这样的话语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们什么?读了《生命的礼赞》,我发现,我们遗失了对孩子的尊重!

一、尊重生命

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弱的。5.12,刹那间夺走了那么多孩子的生命,而当一所所学校拔地而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洋溢孩子脸上的笑容!看到流露在脸上的浓浓师生情!这真情的流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师爱绵长。

爱孩子就学会走近孩子的内心

孩子们性格迥异。有的上课喜欢表现王岩。每次上课,他都在教室里追着展讲学生来回跑,目的是挑刺找出展讲的破绽。但是他却学会了分析。有的上课喜欢沉默于东洋。每次上课,他都默默的在听别人展讲,自己很少发言。但是他提出的问题是很深刻的,他学会了思考。有的喜欢辩论孙建喜。每次上课,他总在提出看似古怪的问题,但是他都能亲自参与进去辩论,用几种方式去思考,他学会了创新。有的喜欢动手王欢。几何课她喜欢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寻找解题思路。喜欢表现的可能不扎实,喜欢沉默的可能丢失自信,喜欢创新的往往钻牛角尖,喜欢动手的可能对代数的理解不够。但是当我们把他们的心思猜透,让孩子教育孩子,就会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潮。他们互相比拼,比教师空洞的教育不是更有时效性吗?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们空间

霍欢喜欢上网,但他对班级事务感兴趣。段征硕离家出走了,家长急得犹如热锅蚂蚁。霍欢说:老师,让我上会网,我跟他聊会,或许我能知道他在哪里。打开电脑,他和隐身的段征硕说:老师把我轰出教室,让我回家思过!我上课睡觉,老师生气了。轻易赢得段征硕的信任,找到了他所在的网吧。我问他:你上网都跟谁聊天呀?他回答:聊天就是同学,很少有别人。其实我们手机都开通QQ了。孩子的空间里不允许教师去吆五喝六。或许他们的空间宁静一点,我们远离一点,他们会更和谐。你看,他们宁可相信孩子们骗人的话,也不想听老师的教诲,为什么?因为在他们自己的空间里,他们可以有平等。

爱孩子,就要公正的评价

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这也是中考天平的威力。其实,公正的评价更能拉近师生距离。如果抛开成绩,我们和学生都能成为好朋友。但是当成绩成为杠杆的时候,我们发现,评价被扭曲了。我们也愿意评价孩子的点滴进步,但是我们却发现,点滴的进步敢不上知识的上升,当进步的激励遇到知识的迁移的时候,孩子的上进心再次受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内心是痛苦的。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必须的,因为他成长了,他进步,他就应该得到赞赏。哪怕2分钟后,他再次进入混沌。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创设安全课堂

孩子们不想上课,是因为他害怕课上出错。而我们的课堂一直在强调暴漏。有问题暴漏了才好解决。但是这个暴漏处理不好,会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这里说的安全,应该包括:情感安全、心里安全、身体安全。

二、尊重个体

学生固然有学习好与差之分,但是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往往关注优生而忽略了其他。且看宋淑萍老师,因为适时表扬了一个爱打架的女孩子而改变了一个女孩子的一生。刚接受2.1时,我还能做到大面积的辅导,现在呢,越来越多的睡觉族困扰着我,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尊重他们。王海顺在平移与旋转学习中,知识基本能掌握,也只因为我给了他一次机会,让他展讲。郭红利现在对几何特别感兴趣,也源于几次把展讲的机会给他。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王伯南、辛佳佳呢?因为我给的关注和尊重太少了。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奇迹。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5

承德县第三中学黄颖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本月我认真阅读了《人民教育》这一刊物,刊物中内容真实,材料实用,道理深刻,真情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新教育,读经典,只是因为学校的要求,我一直担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然而在读的过程中,渐渐觉得自己的人生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也不期而遇地进入了自己的心灵,使心灵随之而得到了净化。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知之者。”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只要想到看书,你就会从中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发生变化,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会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就会在一般人感到沮丧苦恼的时候,一如既往地拥有“乐而忘忧”的情怀。

文言文阅读对教师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上,而且影响到教师家庭。所谓家和万事兴,有了心灵的和谐,就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而长期的和谐和超然,就会在体内产生一种想象不到的能量,它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就会让生命展示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我认为我读过一些书,但我总是缺乏知识。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不知怎么讲起,甚至很多时候根本不敢讲。究其原因就是读书太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不仅要读本专业的书,还要读其他种类的书来开阔视野。

书籍是哺育灵魂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传承文明的桥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知识和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6

———吃苦是福

曾令霞的好老师看了,好老师很苦。有一首诗:剑自磨,梅香自寒来。看完人民的教育,我深深体会到这首诗的意义很深,教育很深,受苦是福!

我19岁就参加工作,走上教师这个行业,刚开始自己毫无经验,水平很差经验不足,我于是向我的老师求救。怎样才能管好学生?他们怎么能学到更多?

怎样传授他们做人的道理?你怎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一个字“苦”。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于是我主动学习,一边教,一边读,一边领悟,通过几年的学习。终于有了起色,我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在最后几年的教学成绩,一直是片区第一,学生们很喜欢我,他们的家长也说我是好老师,听到耳边的夸奖声。

回想起这几年的苦是值得的,

因此,我想说教师要不怕吃苦,要敢干,学校需要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干什么就能学到什么,多干不仅多了贡献,而且也学到了很多,也许还能创造一条新路,创造奇迹,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7

《人民教育》杂志,我认为它就是经典作品。陈琴在《“素读”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生邂逅的书籍,哪些作品曾经把种子留在了我们身上?

那些作品可以在我们的想像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将种子的能量存储在我们的深刻记忆中?只有经典作品!”

《人民教育》,它高屋建瓴,前沿远瞻,它理论广博而精深,内容深刻而丰富,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有效性。每次拿到新一期的《人民教育》时,它那油墨的芬芳总能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温暖,多次翻阅《人民教育》总能欣赏到教坛大师们的理论佳作。领略到名校名师的风采。

每读到经典之作时,更是豁然开朗,荡气回肠,如同醍醐灌顶,令我回味无穷。读“理论”篇时,使我了解到前沿的教学动态,掌握了最先进的教育观念,获得了最珍贵的教育第一信息。

在《以大气成就大器》一文中让我明白了要给学生打好的三个基础:一是身体基础,健康第一;第二,道德基础,宽容,阳光和向上;第三,要有扎实的基础和知识,思维要敏捷。读“管理”篇时让我感受到教育专家们对教育的深度解读与**,犹如在聆听谆谆教诲,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积淀了学养。

于利伟老师的《走进教育丛林,捕捉心灵风景》一文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朴素平凡的爱情不是惊天动地的,而是蕴含着我和孩子们的快乐。

”班主任工作很平凡,但只要怀抱教育理想,用心去**,就会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无尽的创造灵性,让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育人的因子。读“教学”篇,那一篇篇带着浓厚讲台气息的、浸透着名师们心血的教育教学经验之谈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扉,令我受益匪浅。朱华贤的《期待“素课”》使我明白,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宽松而随意的,态度是自由与平和的,不需一惊一乍,噱头连连,悬念迭出,也不必滔滔不绝,更多的是清淡、简介、自然,没有雕琢痕迹的,真实而原始的本色。

读“文化”篇让我了解到名师们的艰辛。 吴心田老师的《使我终身愉悦的事业》一文使我明白了:“人生之旅,不管是顺利多,还是坎坷多,是阳光多,还是风雨多,或者顺利坎坷参半,阳光风雨共有,我想回顾人生只要是理智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在往事情景再现的时候,总会得到一些比当时更深的认识,或者产生一些新的感悟,甚至会莫名地得到一种新生。

通过对《人民教育》的阅读理解,使我深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最出色的老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要忠诚党的事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日益激烈,而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里,最核心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我是一名刚刚从事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为了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注意认真阅读学习《人民教育》,学习《人民教育》中新的教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竞争环境、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要热爱学生。这位老师是一位雕塑大师,但只有当他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他才能将其雕塑成一门艺术。从本质上看,学生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肯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只要我们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肯定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感到温暖。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样,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就会有质的飞跃!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8

3、 在教育的舞台上,学生永远是主角。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来进行,紧紧围绕学生的个体发展来决定,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实施,这已经是共识。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忘记了学生。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

找到一种教学方法,让老师少教,学生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9

我是从2010年开始读《人民教育》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读了十几期了,其内容之真实,材料之实用,道理之深刻,真情之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这篇文章作者是孙双金校长,他提到: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并且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最深,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不读书到想读书,从广泛地读到有选择的读,中文这个专业给我提供了知识的平台,给我创造了读书的条件,所以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我也不忘读书,而且还让我的学生读书,因为我从中获得了快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他——“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孙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他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有时还是觉得知识匮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片段,连不起来。究其原因,第一,读书时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以致读完印象不深。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更应该多读本专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素养。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孙校长说“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要读好本专业的书籍,还要读教育类的书籍。从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因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哪个出自哲学家之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可有一些人,就是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但我以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有用在哪里。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三、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读书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特想看书,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可以让自己丰富了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当阅读时,我会抛开一切的烦恼,就好像是被作者悄然的带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感觉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就会慢慢溶入到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

读书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让你减轻负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

人民教育读后感 篇10

《最美的教育对话》读后感

读《最美的教育对话》一文后,我认为所谓的教育对话即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其中不仅仅是课堂的对话、校园生活的对话,更应该是师生内心世界的对话,而后者师生之间心灵上的碰撞才可称得上为最美的教育对话。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个眼神。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微笑与宽容,那样我们的学生会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温柔的提醒,那样我们的学生会为自己一时的马虎而羞愧;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鼓励与期许,那样我们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才是课堂的主角;假若我们的眼神中充满信任,那样我们的学生会更愿意把自己的心扉向老师敞开相反,在我们身边太多的是教师尖锐、严厉、不耐烦、不理解的眼神,想象下在这样的眼神中成长的孩子内心又将会是怎样的呢?这又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个手势。也许我们摸摸孩子头的一个鼓励要比苍白的语言更能打动孩子内心;也许我们微微一笑为孩子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赞许,会更能让他们体验收获的快乐;也许我们拍拍孩子肩给出的加油信号,会更容易让他们扫除比赛前的紧张感;也许我们摆摆手和孩子打个招呼,会更能让他们感到师生关系其实是平等的。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老师的一句关切的话语。孩子,来这么早,吃早饭了吗?;天冷,骑车的时候戴上手套;我相信你能做到;没听懂,不着急,我再给你讲一讲;没关系,给自己个机会,试一试吧相信这样简单朴实的话语,能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

最美的教育对话就是心灵通向心灵的美妙过程,相信这样的对话能成就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