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精选。
在写作品读后感时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不少人阅读了作者的作品之后能从中收获不少。 读后感是记录和展示阅读过程中成长和进步的纪实和见证,基于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整理一篇“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1】
在假期中我读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育的重心是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本书中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是主动构建的过程,正验证了“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在我仔细阅读内容的同时详细的对教材的核心理念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分析,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以及教育活动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美国幼儿园给孩子创造的环境是:宽松的、自主的、积极主动地,这也提示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根据我们幼儿园的现状,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的,通过看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基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课程建设将以建设为核心,使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体,使学前教育课程真正成为儿童课程。作为幼教工作者,确实应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努力学习理论,反思多种幼儿园课程的长处和不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尝试和设计,使儿童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
一是要把创设环境、合家同堂教育和活动领域的经常性活动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使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幼儿园课程本身的特点。
二是在内容上,要选择有利于儿童发展、适合儿童学习的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充分让儿童积极建构。
建设性课程注重学习过程、生成、互动与合作,将过程与结果、生成与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与合作辨证统一,使幼儿与教师共同成长,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继续努力,不断研究探索,使课程变得更好、更适合儿童的发展。
在书中有两节唱歌活动课《小闹钟》《快乐的牧羊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原有的不足,以前在设计一节唱歌活动课时,目标确定好之后,就想只要达到了我自己预设的目标,就开始围绕着目标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幼儿“学”的这个过程,以往教学总是老师在教,实际上是在灌输,往往忽略幼儿学的过程,在余清海老师讲的这两节唱歌活动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中在慢慢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从易到难,一层一层的朝着老师设计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一节课的目标。在这两节课的授课上,老师通过设计音乐图谱引领幼儿自己感知音乐的节拍,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主动构建知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高,思维活跃,老师注重孩子对音乐的表现与兴趣,注重孩子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听得能力,注重孩子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整节音乐课下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们学的热情高涨,老师教的轻松自在!
总之,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一名充满爱心、体贴、务实、创新、善于思考的智慧型教师。我要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虚心研究每一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我想取长不断。认真钻研,努力搞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2】
这学期,我申报了《小班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社会领域关键经验的研究》的微型课题,为了丰富相关理论,我借来了《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精要》这本书,读了以后发现真的很有指导意义,对我如何实施课题帮助很大。
这本书分为了十一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教育,以及二者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第二章阐述了儿童自身、家庭与社区、学校教育课程模式对儿童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以儿童社会行为的真实表现为基础,逐一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全书自第四章起,开始深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经验,包括自我与情绪情感发展方面的关键经验、在与**关系中的关键经验、在与同伴关系中的关键经验和在社会文化中的关键经验。从第八章起,着力讨论如何依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经验实施社会教育,其中第十章是社会教育活动案例与评析。
之后,又针对当前实践中有特殊需要儿童比例不断增多、儿童的特殊需要与行为总是会在社会性发展领域集中表达出来、一线教师在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社会教育时困难重重的现状,特别**了特殊需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结合书中的阐述,我对目前班内幼儿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对小班幼儿交往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存在问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比如开学第一天,孟茜回家告诉妈妈,阿姨打了她!梦熙妈妈来和我们交流,我想起是梦熙小便很急,阿姨就赶紧把着她到厕所,因为第一天孩子对阿姨不熟悉,阿姨急匆匆地表现让孩子感觉有点害怕,所以会这样说。
这是孩子“智慧的自我中心性”的表现,他们不会区分事物的外貌与本质、常常混淆现实与幻想、以自己的好恶判断事物的好坏、美丑、认为凡是活动的东西都有生命等等,所以我们不能听见孩子的话,就急着下结论,要细致地进行分析判断。我以这样的观点和梦熙妈妈交流后,她也表示了理解。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孩子会故意把玩具扔到地上。事实上,这背后有着不同的动机。
它可能是由强烈的好奇心驱动的,由于专注于理解事物的结构,导致了所谓的破坏行行为。也可能是他们在破坏物品的过程中能即刻通过感官体验到自身行为的效果,而获得另类的“满足的体验”,我们不能一味去批评,而要恰当引导。
对班内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制订课题阅读活动计划就心中有底了。我在园内现有图书资源中选择与社会性发展相关的绘本,利用下午的阅读活动时间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期待能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持。当然,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经验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练习,并需要**的配合。
我要继续以本书为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反思,充分挖掘那些绘本的潜在教育价值,使它们成为幼儿获得“社会性发展关键经验”过程中的助推器。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3】
《幼儿园常规教育指导手册读后感》
《幼儿园常规教育指导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而全面的教育指南,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提供了详细指导。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内容所感动和启发。
首先,这本手册以简洁清晰的语言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方法。它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如培养孩子的兴趣、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信心等。同时,手册还给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如何制定课程计划、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这些教育经验和方法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踏入幼教领域的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指南。
其次,这本手册强调了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将孩子们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忽视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然而,这本手册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这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还能让他们在教育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此外,这本手册还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并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手册中提到了许多游戏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如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这些游戏教学的方法都是很实用的,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和生动,让孩子们能够在愉悦中学习。
此外,这本手册还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手册中提到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何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等。这些指导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共同的事业,只有教师和家长的紧密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总之,读完《幼儿园常规教育指导手册》让我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为幼教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同时也提醒我们教育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这本手册不仅让我具备了更丰富的教育知识,还激发了我对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这本手册将会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4】
我认真读过《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之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幼儿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其实,读过此书之后感受颇深。很多时候成人自以为是按照成人世界的法则教导孩子,而我们并没有发现是我们有意识的闯入了他们的世界,破坏了儿童世界的法则,还沾沾自喜的认为我们是为他们好。
孩子的敏感期即为关键期,而幼儿关键期的发展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各年龄层发展关键期的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注意正确的引导幼儿,最大限度促进幼儿更快更好的成长。
0-2岁:新生儿从刚刚出生就开始敏感的对待这个世界,无论从视觉、听觉、口腔、手、还是行走和语言方面,都是幼儿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关键期。当新生儿睁开眼睛的那一霎那他们就从视觉开始观察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这时的我们要为幼儿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这不仅单纯的是为幼儿锻炼眼睛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视觉敏感期的阶段的幼儿的视觉与大脑发育与治理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视觉是人脑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能显著影响脑部发育。这一时期的`幼儿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因此吃手指的现象不断出现。当我们发现吃手指的现象在幼儿生活中发生的时候,要正视这个问题,而不是绝对性的禁止。幼儿在不会用语言表达的阶段,他们用口去探索这个未知世界,从口到手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当我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采取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给孩子提供较硬的食物的科学方法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的退居二线了。
加对家长的宣传力度及宣传方式,例如通过家长会,宣传画册等形式把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灌输给家长。有条件的还可以请些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来幼儿园给家长们开讲座,积极引导。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机械形式,而是一个慢性及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做下去。其次,必须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5】
《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细节描述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教育现象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书中还透过这些现象深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秘密,如:幼儿的心理、家庭因素、教师行为的影响等等,对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有很好的借鉴与警示作用。
书中一文《如果你们不听话》中的黄老师常常会说:“如果你们不听话,就不许……”,“如果你们不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不能……”,这类话不仅像黄老师这样的新老师会用,其实仔细想想自己身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诸如这类警告语对幼儿来说效果很显著,能够很快就立好班中的“规矩”,而且对于年轻老师来说还比较的省力、有效。
但是文中却分析长期使用这类警告语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可能在外显的行为上遵从了教师,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但是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同,也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的意义,这样的“效果”仅是短暂的、无效的。其次,这样的警告使幼儿生活在“他律”的要求下,并没有帮助幼儿形成“自律”意识,而且警告与威胁也会让孩子时时体验对强制与压迫,没有幸福感。最后,经常使用警告性语言也会恶化师幼之间的关系,无法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氛围,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这些警告类的语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大忌,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不能经常地运用。
其实作为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已经有所认同。因此,对于这阶段的孩子我们应该让他明白在班级中 “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一张图文结合的班级作息表,让孩子明白每个不同的`时间我们该做些什么,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同时,再与幼儿一起为每个时间段应该怎么做,制定出一些应该做到的规则,提醒幼儿遵守,帮助幼儿养成自律的意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每个环节开展前做出一些简单明了、童趣化的指示,提示幼儿在自己的行为中应该做到什么。当然,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能力不同,我们切不可用一把尺来衡量,给予幼儿一些自己的空间,用纵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才能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尊重我们,愿意遵守班级中的各项规则,将规则真正做到放在心上。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6】
重塑儿童观
阅读了《幼儿园规则教育与幼儿发展》一书后,我再次强烈地意识到教师能否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都与该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到常见的集体教学活动的低效率、大到近期屡屡见诸于报端的虐童事件,这些大大小小问题背后其实都直接指向了教师的儿童观——是否真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顺应孩子的发展。
众所周知,尊重和理解儿童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在幼儿教育中,尊重幼儿是教师日常用语的高频词;《学期教育课程指南》和《3-6岁幼儿发展指南》也是案头必备书籍。但是能够正确理解其中含义并能身体力行的教师有多少呢?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期望幼儿认真听老师讲话,但是却很少倾听孩子讲话;我们总是要求幼儿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却很少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当幼儿出现与我们预期不符的行为时,我们总是马上制止而不是静观其变……
这些认识的误区反映在教学行为上就演变成了这样的现象:教师较多的关注自己说什么和做什么,而不让孩子说什么和做什么;教师较多的关注自己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让幼儿能够得到什么经验;教师较多地采用讲解、示范和指令等策略和方法,而较少采用启发、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教师较多关注幼儿与自己的一致性,而不是幼儿独特的想法和做法。
尊重是指教师必须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准确判断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如果你不了解幼儿,不管如何精心措辞、如何表现得温和和“尊重”,对幼儿的教育过程必然带有强迫的色彩,其本质还是不尊重幼儿,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要丰富和更新教师的知识和观念,重塑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和教学观。通过阅读《幼儿园规则教育与幼儿发展》一书,不但可以更新教师的儿童观,还可以在该书的各种案例中找到我们的影子,更能借鉴和尝试该书提供的教育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朱静莉2013/8/11
幼儿园教育读后感的范文【篇7】
最近在《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上读到“谭盾的音乐一点儿也不好听”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位老师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谭盾的钢琴曲《看戏》作为内容,进行了一次音乐欣赏活动,结果孩子们钢琴曲听了之后却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喜欢。”由此想到,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孩子们集体说“不”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遇到敢于发表意见的孩子也有不少。
一次社会课上,老师先以豆豆和莉莉的口吻简述了他们即将升入一年级时的诸多担心的事情,然后问孩子:“你们马上要升小学了,你们有哪些担心的事情吗?”老师的`心里相信孩子们还有半个学期要上小学了,肯定有许多关于小学的问题要问,没想到孩子们却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没问题。”还有一次,午餐结束后的5分钟是给孩子们发小红花的时间,老师要根据孩子们上午的游戏情况、上课情况、吃饭情况等发小红花,可是,因为一些事情老师没有按时的发放,下午的时候就有孩子毫不客气的说:“老师,你说发小红花的呢?说话不算话。”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说,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不是可以随便几句话就可以打发的了的。作为教师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活动内容要取材于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正如书中所说,在进行欣赏活动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欣赏经验,要把幼儿先前已熟知的作品与将要欣赏的作品的音乐要素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为欣赏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其次,要注意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如社会课中,老师之前并没有很好的让孩子感受到小学生活的美好,又怎么能激发他们去大胆问问题的兴趣呢?可以用积极的语言来启迪幼儿,如:“豆豆和莉莉长大一岁了,要上小学了,好兴奋啊,你们马上要成为小学生了,你们开心吗?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有不同的,你想知道小学里的哪些事情呢?”我想,老师以孩子为主角切入,效果也许会好许多。第三,老师要与孩子平等交流。如忘记发小红花了,要先对孩子说声“对不起”,然后再把原因解释给孩子听,或者找个时间发忘发的小红花发给他们,我想,孩子们一定会原谅老师的。当然,做好教育,我们还要做的更多,但无论怎样,都要时刻以人为本,与孩子平等交流,多反思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的改进,我想我们会进步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