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重门读后感5篇。
阅读是点亮智慧的火炬,知识犹如明灯照亮生活的道路。当我们阅读完一部作品后,必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这次阅读的体验。在作品中,有哪些内容能够让您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呢?大学生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份关于“三重门读后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为您解答疑惑。或许,这篇文章能给您带来启发!
三重门读后感 篇1
《三重门》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十年了,我才有机会读它,可见韩寒所说不假。我的确是由于父母很看重学习的缘故,过去很少读**,像《三重门》这样被许多人称之为遗毒学生的书,自然是读不到。读了这本书,我应该是韩寒的粉丝,因为我过去的情况和韩寒批评的很相似。
的确,我过去也反对我的父母不让我读**,如今也这么认为,唯一的区别是我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因而,我认为韩寒的《三重门》思想的确深刻,但还是有些偏颇。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选材制度使许多学不好但又有突出能力或其他才能的学生淹没在人海之中。例如,如果我是菲尔普斯,更不用说八块金牌了,我就不会去游泳池好几次。我只会把时间花在补课上。
因此看来高考制度是一个大问题,但是我们还能找到另一个更好的教育制度吗? 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
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选拔需要标准和比较。如何让这些在某一方面去得巨大成就的学生获得社会认可?这很难。打个比方,你说你业务能力强,想有一个业务能力大赛让你脱颖而出,可这很明显不现实。
其一,让还未走向社会的同学去比拼业务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业务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还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而,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而之所以高考有那么多的弊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太多,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住洋房,开宝马,怎么办?于是,高考这样的竞争机制就诞生了,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去努力,就会成功。
唯一不好的是,像韩寒这样的**,大部分都不能像韩寒那样发光。可这赖不到高考身上,这些人不发光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找到“文化课学习”和“潜能开发”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像韩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归根结底,虽然高考制度有太多弊端,但从中国国情来看,这一制度是这个社会能够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但是,好归好,缺点还是不少。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抱怨的那样,如今的教育过于僵化。举个例子,曹禺的《雷雨》,这篇话剧其实怎么看都行,但老师和教参就是要让你死板的理解为社会的黑暗什么的,我就认为雷雨反应的是命运不可阻挡,不可战胜这一主题,但考试时如果这样答,肯定就错了。
所以我觉得这样僵化的教育其实是禁锢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这对我们思想的成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场化,花钱进重点就像过去的男子进妓院一样稀松平常。最后再报怨一句,**能不能像给**配好车一样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点?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适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毒害。学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门》,看了你们会更叛逆,会被遗毒,当然,如果非要看的话,还是先看看我这篇伪书评,得到免疫保护后,再去看《三重门》。
三重门读后感 篇2
三重门这本书在大概十年前我上小学的时候就闻其名,那时此书才出版没多久,有的人大赞此书反映出了中国目前教育的弊端,而有的人则抨击韩寒只是一个无知的叛逆少年,接受不了游戏规则就转而去批判他。那时,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我不明白中国教育的缺点。我只知道韩寒是高中辍学写书的。在我看来,这是一件我既喜欢又不敢做的事。当时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想看一看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的书是有多么惊世骇俗,然而这样的想法仅仅只存在了一小段时间就被接踵而来的各种作业、补习、考试、升学等事淹没,直到十年后的今天我才真正好好坐下来将这本已出版了10多年的韩寒处女作体味了一遍。
合上这本书林雨翔那悲剧的身影仍然浮现在脑海中。“手攀住一块凸石,脚下是深渊,明知怕不上去,手又痛的流血........不知道该放不该放,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里”林雨翔最终不知何去何从,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因为一次夜不归宿。
起初的时候我不禁想他如此的厌恶这样的素质教育,还不如就此解脱出来去做点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去勇敢的追求一次susan,尽管他与susan的初恋看起来那么幼稚。但林雨翔没有,他选择逃避父亲的责骂、学校的惩罚和苏珊的审问。许多小说中的一些人物都那么高大,他们不怕死,敢于大胆,敢于为理想抛头颅,是一个英雄。
有的风流倜傥,学富五车,人品无敌,姑娘们的芳心为之倾倒,是万人迷。然而书中的林雨翔是那样的窝囊,面对同学的嘲笑他只敢在背后暗骂,面对小流氓丢过来的生煎包他只敢小心翼翼的躲避,当面对他最喜欢的susan时满腹的情话却又憋在口中说不出。面对父母、老师、学校他更是只能不不退让选择妥协。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句话放在林雨翔身上再适合不过了,无论在哪仿佛事事都与他过不去,都在与他作梗。文学社社长没当多久就名存实亡,举报高年级同学倒卖劣质随身听却把自己夜不归宿的事给暴露了,好不容易进了市重点想与susan会和到头来才知道susan最后去了县重点。林雨翔真是个小人物。他总是有那么多麻烦,那么多退却,那么多妥协。
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生命是必须妥协。林雨翔虽然看起来很悲伤,但他并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现实生活的缩影。三重门已出版12年,上一次课程改革已走过近7年。但是,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增长路径有没有本质性的变化?
答案是没有,不经没有变化负担反而越来越重。现如今教育已经产业成熟化,21世纪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今有些小学生周末的日程安排丝毫不逊色于大企业的ceo,早上英语下午奥术,可能晚上还可能来个什么弹琴、舞蹈什么的美其名曰素质教育。
诚然凭借着家长们不懈的努力如今小孩德智体美方面的发展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自此小学生走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14岁的初中生踏上了嫩模的追星梦,路都还没走稳的孩子抱起了篮球,背后是家长们四处砸钱买奖项,劳心劳力的扶持着自己的孩子上位。然而angelababy、姚明、阿尔法都只有一个,疯狂的追逐过后剩下的路又该怎么走?为什么好孩子进了大学后变了,比如泡吧、熬夜、逃课?
真的之归咎于学生自甘堕落和当今的学生没有理想而已?我觉得不全然或许真的是他们压抑了太久,太需要释放。
我们的父母从小就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清晰的道路。如果我们不考试或不学习就没有出路。12年寒窗苦读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花在了教室里,最快乐的时间却在回家的路上。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想念理工大学后山的操场,为了在初中多打20分钟的魔兽遭遇战,在放学前疯狂地抄政治题,高中自学结束后在篮球场上流汗。
尽管那时很穷零用钱是那么的少但我们依然欢笑、快乐。尽管当今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仇富是一种酸溜溜的心态,但我还是想说有钱真不一定能得来曾今的快乐,尽管那是穷开心,是苦中作乐,但那样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同时也是回味无穷的,哪怕是12年的学生生涯换来的仅仅是现在的忆苦思甜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我不清楚现在孩子还有没有以前那种足质足量的童年,亦或他们依然快乐只不过我们想法落伍了。可喜的是我没有像林雨翔那么悲催,没有什么知心的朋友,生活也显得郁郁寡欢。可悲的是我也并不比他强多少,在大部分时间里我还是选择了妥协,妥协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不选择妥协的往往难以善终。
就像游戏有规则,生存有法则一样,在这个社会中这个体制下如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妥协都遵守了正确的游戏规则,而你却离经叛道拒绝妥协那么最终的结果是要么你出局没得玩,要么去自己玩一个人的游戏。
尽管看完《三重门》后我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只恨自己不能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可惜命运就是必须妥协,生活依然还是要正常继续。只是我希望能在妥协的这条路上不至于走的太远、太深,偶尔有的时候也能为自己挣扎一下。
三重门读后感 篇3
说起来也着实汗颜,在《三重门》出版这么久后才第一次拜读。你我的认知或许以前一样,认为韩寒是一个狂人。但看完后,他觉得很难过,想哭。韩寒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强壮。谁知道他的无助!
《三重门》的文笔中,你几乎看不见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晓,我或许会误认为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练、成熟,令人惊叹。理一理想,林雨翔其实是韩寒,这个迷茫固执的年轻人。
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争意识。林雨翔的学习和韩寒的停学形成鲜明对比,其事实韩寒的无奈。他选择了一条极为坎坷的人生道路,执着前进。
虽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还能闪亮多久。但我坚信,在无数学生心中,韩寒是最自由最令人羡慕的。
首先,我肯定的是如今的教育制度的确有问题。正如韩寒所说,高考选材制度使许多学不好但又有突出能力或其他才能的学生淹没在人海之中。例如,如果我是菲尔普斯,更不用说八块金牌了,我就不会去游泳池好几次。我只会把时间花在补课上。
所以看来,高考制度是个大问题,但我们能不能再找一个更好的教育制度呢?我觉得不可能。我从韩寒的后记中感受到,韩寒是想让大家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去发展,而不是去全面发展从而全面平庸。
然而,社会对人才的选拔需要标准和比较。如何让这些在某方面去得成绩的学生获得社会认可?很难。打个比方,你说你业务能力强,想有一个业务能力大赛让你脱颖而出,可这很明显不现实。
其一,让还未走向社会的同学去比拼业务能力,不妥,其二,人和人的业务能力又能差多少,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还不是要像考高考那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此,高考的存在是必然的,高考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弊端,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人太多了,每个人都想过上好日子,住洋房,开宝马。我们该怎么办?因此,高考这样的竞争机制应运而生。高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只要你努力,你就会成功。
唯一不好的是,像韩寒这样的黄金,大部分都不能像韩寒那样发光。可这赖不到高考身上,这些人不发光的最大原因是没有找到“文化课学习”和“潜能开发”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像韩寒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成功道路”。归根结底,虽然高考制度有太多弊端,但从中国国情来看,这一制度是这个社会能够提供的最好的制度。
思想的敏锐,是小说的第一个特征。韩寒用了第一人称,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以及周围的一切,发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见解。韩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极为挑剔,对于社会不良风气和应试教育的批判辛辣却又叫人心服口服。
但思想却不能弥补韩寒对社会认知的浅薄。像小说中的一些打斗场面一样,韩寒可能没有经历过。文字苍白无力,有时他只是一笔一划,这也让很多人批评。的确,阅历是人生的经验,是永远无法代替的。
但请记住,韩寒当时只是个孩子,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的孩子。成熟的写作掩盖不了年龄的事实。我们为什么对他要求这么多?
但是,好归好,缺点还是不少。正如韩寒在《三重门》中所抱怨的那样,如今的教育过于僵化。举个例子,曹禺的《雷雨》,这篇话剧其实怎么看都行,但老师和教参就是要让你死板的理解为社会的黑暗什么的,我就认为雷雨反应的是命运不可阻挡,不可战胜这一主题,但考试时如果这样答,肯定就错了。
所以我认为这种僵化的教育是极上束缚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这对我们思想的成熟极为不利。还有,如今的教育官僚化,市场化,花钱进重点就像过去的男子进妓院一样稀松平常。最后再报怨一句,政府能不能像给官员配好车一样在教育的投入再多一点?
小说的结局颇为耐人寻味,殊不知无言的结局亦是最好的结局。没有人能猜到未来的世界,所以最好给自己留一个幻想的空间。韩寒做的真是绝。
其实,我觉得《三重门》这本书适合大人去看,尤其是那些教育部门的权威,那些有免费好车的人,希望他们从中能得到一点毒害。学生呢,最好不要看《三重门》,看了你们会更叛逆,会被遗毒,当然,如果非要看的话,还是先看看我这篇伪书评,得到免疫保护后,再去看《三重门》。
三重门读后感 篇4
《三重门》读后感-
《三重门》大家应该都很少有看过的吧!但是听过的却不少!还记得起初我也是经常听人说这本书,但是我却一直兴致缺缺。
直到我第一次开始读这本书,一些人终于被迫,在我们可爱的语文老师细心地希望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的母语。
在这一点上,对于已经开始感到言语贫乏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种损失,所以我只能点头鞠躬和握手表示同意。说来奇怪,我只是想看一看简介,然后草草决定的想法立刻消失在我看到第三章的地方。一点影子也没有。《三重门》完全不符合当今正在流行的校园青春风和古代穿越风;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关系。
但我不知道什么魔法能让我一直不愿意看评论风格,几乎痴迷了一晚,直到看完为止。当时,当针慢慢指向12点时,我轻轻地关上电脑,向后靠在椅子上试图放松自己。但不知怎么的,脑子里面乱如团麻。
不得不说我对于《三重门》最后的结局感到困惑和不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滚雪球一样。
在故事中,韩寒把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点都凸显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围的朋友身上。学生们错误的把读书理解为为了以后好挣更多的钱,而并非为了充实他们的内在和培养他们所散发出的气质。可见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并非了灌输什么正确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样。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当林雨翔其中的一个朋友自豪地对他说读书有屁用,读书不就是为了有钱吗?都有了那还读屁书?林雨翔不语,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揣摸出他当时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认同就是辱骂他太过骄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钱就到处鬼混。
“反正我爸有钱…”“反正我认识谁谁谁…”“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有本事去找我爸妈…”自打出生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听过多少个人用一种傲慢,居高临下的语气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自己差的同学或是学校任课老师这样说了。但公平地说,这些钱真的是你的吗?很明显,钱不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
如果不是父母努力工作四处奔波,今天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快乐呢?
不光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局限而出现偏科问题。就连老师和学校也是对于很多容易给别人带坏榜样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学生”整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对就对,就是错了也勉强算对。
随着这样的现象逐渐增多,那些每天都被欺负、说不出话来的人,只能默默承受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扛在嘴里。林雨翔就很明显的成为了众多“牺牲品”中的一个代表。别人泼了水他没阻止也要被训;明明是对方先跟他过不去却反而因为一点小小的抵抗落了一个准备接受处分的下场。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三字经》说:“儿子不教书,父必带路。”。正所谓孩子如果有问题,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于他的父母。
林雨翔的父母从小对自家儿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经纶;却很少真正的给予他过专属于家人的温暖和爱。林父不懂装懂,只收藏而不看书。虽然韩寒没有描述林雨翔受父亲的影响有多大,但我坚信,这种行为只会导致孩子犯错,甚至迷失方向。
作为家长和老师,最重要的事让孩子们在快乐朴素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不是像一棵歪脖子的树一样站在悬崖边,不知如何营救。有时倾听孩子的想法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帮助他解决困难,缩小代沟,同时增加他的感情。一举多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结局的部分,在经过多次反复地思考和仔仔细细地把整本书又嚼了一遍后,我终于发现为什么韩寒只留给人们一句“一张落寞的脸消失在夕阳里”,而不是把结局写的皆大欢喜,光明的这一边终于战胜了**势力了。这本书是一本可以称之为文学现象的书;同时,它真实地反应了中国中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如果韩寒真的把结尾写的太过美好反而会让人觉得有些虚假,毕竟在全中国现在还依旧肯说实话,又有胆量把它写说来的人不多了。
三重门读后感 篇5
初次开始阅读这本书,并非出自我本意,甚至准确点来说有点被逼迫的倾向。当然,不用说,我们可爱的语文老师细望我们在不忘母语的情况下学习英语。在这一点上,对于已经开始感到言语贫乏的我来说,实在是一种损失,所以我只能点头鞠躬和握手表示同意。
说来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简介然后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云飞雾散,一点影子都没有了。《三重门》完全不符合当今正在流行的校园青春风和古代穿越风;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关系。却不知有什么魔力能让一直不愿意看批判风格的我,几乎痴迷的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直到看完。
当时,当针慢慢指向12点时,我轻轻地关上电脑,向后靠在椅子上试图放松自己。但不知怎么的,大脑一团糟。不得不说我对于《三重门》最后的结局感到困惑和不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滚雪球一样。
在故事中,韩寒把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点都凸显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围的朋友身上。学生们错误的把读书理解为为了以后好挣更多的钱,而并非为了充实他们的内在和培养他们所散发出的气质。可见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并非了灌输什么正确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样。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林雨翔的一个朋友自豪地告诉他读书没用。不就是为了钱吗?都有了那还读屁书?林雨翔不语,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揣摸出他当时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认同就是辱骂他太过骄傲,只知道仗着自己父母有钱就到处鬼混。
“反正我爸有钱…”“反正我认识谁谁谁…”“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有本事去找我爸妈…”自打出生到现在,我都数不清到底听过多少个人用一种傲慢,居高临下的语气对一些家庭条件比自己差的同学或是学校任课老师这样说了。但公平地说,这些钱真的是你的吗?显然,钱不是自己掉下来的。
如果不是父母努力工作四处奔波,今天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快乐呢?
不光是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受到了中考,高考制度的局限而出现偏科问题。就连老师和学校也是对于很多容易给别人带坏榜样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学生”整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说对就对,就是错了也勉强算对。
凭着这样的现象逐渐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负又有苦说不出的学生只能默默忍受着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里。林雨翔就很明显的成为了众多“牺牲品”中的一个代表。别人泼了水他没阻止也要被训;明明是对方先跟他过不去却反而因为一点小小的抵抗落了一个准备接受处分的下场。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三字经》说:“儿子不教书,父必带路。”。正所谓孩子如果有问题,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于他的父母。
林雨翔的父母从小就对儿子寄予厚望,强迫他每天背诵古文典籍;但很少真正给他家庭的温暖和爱。林父不懂装懂,只收藏而不看书。虽然韩寒基本没有怎么描写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亲的影响,但是我坚信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走进误区,甚至步入迷途。
作为家长和老师,最重要的事要让孩子在快乐简单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不是跟株歪脖树一样,都站在悬崖边上了也不知道抢救。有时候听孩子们的想法并不一定是坏事;这不仅可以帮助他解决烦恼,同时也可以缩小代沟,增加感情。一举多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结局的部分,在经过多次反复地思考和仔仔细细地把整本书又嚼了一遍后,我终于发现为什么韩寒只留给人们一句“一张落寞的脸消失在夕阳里”,而不是把结局写的皆大欢喜,光明的这一边终于战胜了**势力了。这本书可以称为文学现象;同时,它也真实地反应了中国中学生最真实的一面。如果韩寒真的把结尾写的太过美好反而会让人觉得有些虚假,毕竟在全中国现在还依旧肯说实话,又有胆量把它写说来的人不多了。
《三重门》不尊为经典之作,却也是一本少见难得的好书。希望这本书在开导了我的过程中,同样点化了下一个即将要看或是已经在看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