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特产的作文精选7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写特产的作文精选7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写特产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广东省陆丰市,是一座繁华的城市。那里物产丰富,风景优美。今天,我是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红薯。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地区。万积年间,福建陈振龙、陈经纶父子偷回中国“繁殖”。
用窑炉焖烤的红薯,香喷喷的,味道非常好,入口酥软香甜,白烟嘴边飘绕,看者垂涎三尺,吃者回味无穷。
红薯对身体很有益。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抗癌,有益于心脏,预防肺气肿,抗糖尿病,有“长寿果”之美称。
红薯生长于地下,喜温,忌低温霜冻,生长期需一百二十个以上的无霜期。
陆丰的红薯,不错吧。好看,美味,又有故事。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红薯,更爱红薯的产地——陆丰!
写特产的作文 篇2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内黄,大家知道内黄的特产吗?下面就让我为你们一一介绍吧!
梁庄壮馍,产于内黄县梁庄镇,是用精制面粉擀成面片,将瘦肉、大葱等用调料拌成馅夹到中间,在煎盘上煎烤油烙而成。刚出炉的壮馍皮薄馅香,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来一个。wWW.1467.com.Cn
马蹄烧饼形状似马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颜色金黄,外酥里嫩,风格独特,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这是家乡的老百姓的独创!
而走在内黄的大街小巷,耳畔不时会传来这样的叫卖声:“内黄煎血、煎灌肠!”这就是内黄最具特色的小吃——煎血、煎灌肠,也是我的最爱。一个平底的大煎盘架在一个炉子上,炉子里燃烧的是事先劈成的小木条,火力适中,在煎盘上放少量的油,然后小心的将猪血或灌肠片放到上面,看似简单,但这需要人们眼疾手快,要不停用小铁铲翻动,否则很容易煎糊。随着“刺啦、刺啦”的声音,刚刚还鲜红的猪血片已经四周翘边,翻过来颜色已经变黑,并且一种奇异的香味传散开来。几分钟不到,一份煎血就做好了,夹起一块蘸着蒜汁,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非常爽口!虽然它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好吃不贵,深得老百姓的喜爱。
内黄的特产不仅只有这些好吃的,还有很多的手工艺品。比如红枣花生篮就是独具内黄风情的民间工艺品。以花生为主,用线手工穿制主篮,篮内置放红枣,篮外缀置尖椒,造型古朴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枣香三宝篮。
“谁不说俺家乡好”,在我的心中,我的家乡就是最美的地方,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写特产的作文 篇3
蔬菜的世界里,就绿油油的黄瓜味道清香,营养丰富,故乡的黄瓜,你成了我心中的蔬菜之王。
春天,农民伯伯把黄瓜秧栽倒了田地里,经历了多少次小雨的洗礼,小黄瓜终于有力量爬上了农民伯伯给他们搭的架子,就像一个个登山运动员!好棒啊!
过了一段时间,黄瓜秧苗长出了一串串小黄花,绽开了迷人的笑脸。花儿开到一段时期,就从花的底部,结出了一个个小瓜扭儿,绿绿的,手指大小,可爱极了。
到了夏天,是黄瓜丰收的季节,那架子上黄瓜成熟了,咬一下,水灵灵的,亮晶晶的,黄瓜的头上有一朵小黄花,它就像带上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仿佛在说:我就是蔬菜之王。
黄瓜的营养价值还很高,听奶奶说如果小鸡骨折了,就给它吃点黄瓜籽,骨折的地方就很快恢复好了。所以现在老年人常吃些黄瓜籽来补钙。
黄瓜还可以美容,每每到夏季,一些爱美的女士用它来做美白补水的面膜。而我却最喜欢是吃掉它,因为我的皮肤很白,不用美容了。
黄瓜这么多的功效果和营养,谁能不爱它?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长春来吃黄瓜,准保让你吃个够。
写特产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邵阳,古称宝庆,是一座山城,产蜜橘。宝庆蜜橘是出了名的,山多,水多,于是橘子也多。每到外地旅游,当别人问起自己的家乡时,一说“宝庆”二字,那人立刻就会说:“噢,你们那盛产蜜橘!”当外地人到邵阳时,也总是要先去尝尝那甘甜的蜜橘,看一看那巍峨的雪峰山。这蜜橘怎能不出名?它不光在邵阳,在全国出了名,在全世界肯定也是出了名的。古人都这样说:“果之美者,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屈原也在《橘颂》中写到了雪峰蜜橘,它是我们宝庆人的骄傲。
宝庆的蜜橘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生长于雪峰山下,资水上游。这里冬暖夏凉,空气潮湿,非常适合橘子的生长,又因雪峰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严冬时为棵棵橘树遮挡了寒风,酷暑时又阻隔了热气,因此生长得格外好。
宝庆的蜜橘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与别的蜜橘截然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核。有核和无核其实也没太多区别,但当你一口咬下去时,那甘甜的汁水在嘴中四溅开来,滑嫩的果肉和劲道的薄皮一起吞下去,白色橘络的苦味完全被覆盖住时,你仿佛被甜蜜、幸福包围。而在别的地方,橘子都是有核的。当你一口咬下去时,要么就是核里的苦味在嘴中久久不去,要么就是被那烦人的核磕到了牙齿。总之,宝庆的蜜橘让你吃了还想吃。
记得那一次在外地旅游,买了橘子吃。剥开一看,这哪叫橘子啊!颜色淡得不成样子,大大小小的橘瓣不均匀的裹在一起,核更是透过薄皮看得一清二楚,而白色的橘络包裹着橘瓣,本就颜色淡的果肉更看不出颜色了。而宝庆的蜜橘,果肉黄中带红,光这颜色就令人垂涎三尺。
每年秋天当橘子丰收之时,大街小巷全是卖橘子人的吆喝声,街上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全家都会出去挑橘子。橘子有什么可挑的?有!橘皮要油光发亮,而底部微微凹进去一点,这才代表橘子熟透了,很甜。吃橘子也是有多种吃法的,比如可以鲜吃。鲜吃时,你会觉得那滑嫩的果肉顺着喉咙,一直滑到肚里。这时,你会感觉身体的每一处都放松了。橘子也可以烤着吃。感冒时,将橘子放火上烤热了,当你吃下去时,觉得全身都暖烘烘的,感冒立刻就好了一大半。
吃完橘子,若把橘皮扔了,那至少是要被大人骂上几句的。橘皮可不能扔了,那可是一件宝贝呢!可以把橘皮放到冰箱里,鱼、肉等肉类散发出来的腥味就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是一股橘香。也可以把橘皮放火堆里烤了。冬天天冷,空气也凉凉的,这时,将橘皮丢进火炉里,烧了,门窗紧闭,满屋子都是清香,空气放佛也变暖了,吸进去,身体也暖暖的。
邵阳这座山城,产金银花、产百合、产油茶……但唯独这蜜橘令人念念不忘。我一直在想这究竟是为什么?也许,这座山城的人向往甜蜜美好的生活。
写特产的作文 篇5
花语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特产也丰富多彩。我的家乡是近代第一城——南通,它有着不少特产,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蓝印花布了。
蓝印花布颜色朴素清爽。一抹温润的蓝色,清纯沉稳。纯粹的蓝色,来自土地上生长的蓝靛草,之要把它插入温暖潮湿的泥土中,它就如春天的柳枝一般,抽枝长叶,长成一片葱茏浓郁的绿色。让我吃惊的是,那苍翠的绿色!绿色的植物里,竟然藏着深蓝深蓝的奥秘。
那灵动的蓝色之间掩映着一朵朵朴实无华的白色小花,小小的,细细的。虽然小,但又给这苍茫的蓝色增添了一丝灵动,拿纯粹的美好中,让每一个人的心都暖暖的。
秋天,蓝靛草的嫩叶被采摘下来,加入石灰,开始搅拌,用竹棍和木把在盆中拍打着,渐渐地,渐渐地,蓝靛草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仿佛秋日里高远的蓝天浓缩成这浓稠的深蓝。过个几日,这些蓝色的液体,沿着雕花的木板流向土织布。木板用棠板制成,经过几个小时的精雕细琢,一件鬼斧神工的工艺品就大功告成了。在它与土织布亲密接触的时候,蓝色的液体在纵横的河流上欢歌着,吟唱着,用手轻触,深邃的蓝色夹杂着一丝花香迎面扑来。你瞧,布匹上的图案多么动人:有可爱的孩子,妩媚的花朵,吉祥的凤凰……它们宛如大地上的花朵,淳朴自然。
去参观蓝印花布博物馆,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柔风里,高高支起的支架上,刚卸下来的蓝印花布沾哲哲靛花浓郁的芳香,在水里漂洗后,挂在竹竿上,布匹丛半空中悬挂下来,随着初春杨柳风中婆娑地曼舞着,印花的布匹,在阳光里飘洒着生活的宁静和惬意。
光影流动里,那温蓝的布匹与天空交相辉映,那一抹颜色叙说着一段过往旧事,那深郁的色调,走过战乱却还能依然如故,层层氤氲在流光的棉布上;时光,就此定格,镌刻在我的心中;蓝印花布,太多的故事在岁月里沉淀,纠缠着蓝色的温情。
写特产的作文 篇6
汪清,我的家乡!他是长白山脚下的边陲小镇。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四面环山。每当秋天来临,大山就像一位无私的母亲,将宝贵的资源奉献出来。
最出名的就是家乡土特产,松子、木耳、鹿茸种类繁多。可是,最富有胜名的,最给家乡添彩的,末过于松子、木耳儿了。
家乡是“木业之都”,山上的树木数不胜数,野木耳就长在枯树根上,像一朵朵黑色的小花。它营养丰富蛋白质高,形状如耳朵,吃起来清凉爽口。可是由于这几年,野木耳儿的数量急剧减少所以市场上已经很少见了。但是聪明的汪清人民发明了营养袋产木耳儿,味道不次于野生的呢!有的人就靠这个技术发家致富。
松子长在参天的松树枝上,每到秋天,果实成熟,山中就热闹起来。人们爬上又粗又高的松树,用随身携带的长棍将松子打下来,下面的人需眼疾手快,赶忙接住,就这样,松子一袋袋从山中运出。松子就如小堡垒,用木棒砸开,吃其果实,受到全国人民的青睐。
家乡野果中苹果梨最为出色。这种水果是由苹果和梨嫁接成的。颜色一半青一半嫣红,成熟之际,挂满枝头,压弯树枝,远望而看,一个个颜色艳丽,各大饱满的苹果梨让人垂涎三尺。轻轻地咬上一口,汁水立刻流入口中,沁入肺腑,深受大家的喜爱。说到甜就不得不说道酸,山里红可谓酸中冠军。嫩红嫩红的,小巧玲珑,果实上面流过清晨的露珠,惹人喜爱,尝一口,先是甜,而后则是酸,酸级了!真可谓大自然的杰作呀!
我深深爱着家乡——汪清,但更爱家乡的野生资源,他让我们汪清人变的富裕。变的充满幸福,充满快乐!
写特产的作文 篇7
粯子粥,即元麦粥,又称“土咖啡”。粯子粥是靖江,尤其是老岸地区每天都吃的土食。
农家妇女一代传一代的粯子粥清香四溢,香喷喷的,滑溜溜的,令人回味无穷。俗话说:”粯子粥灌灌,养个胖官”。靖江一代人几乎天天都用粯子粥当家饭,个个吃得意犹未尽。
其实,粯子粥的做法并不难:可在铁锅放适量的水和大米,等水烧开,米“伸腰”,就可以扬粯子粥了。用瓢盛好粯子,左手捧瓢,右手持铜勺,同时用铜勺一勺一勺地将粯子与水搅和,搅得少而匀。待粥烧透了,若发现有生花疙瘩浮在上面,就用铜勺慢慢捞起,将两支筷子凑在铜勺里打粯子疙瘩,打完后便倒在锅里。等粥烧好了,要用小火焙稠和后才可以慢慢饮用。
粯子粥呈红,浅褐色,一排排紫红的米粒浮在碗中,十分普通却又分外养眼。而最引人的,是它奇特的口感:粯子粥香甜软糯,淡淡的,稠稠的,黏和可口,使人啧啧称赞。而且它又爽口滑溜,营养丰富,夏日一口饮尽则如秧苗久旱逢甘霖,非常过瘾。
据说,解放前,靖江沙土地区因地势偏低,虽灌溉方便,但是排涝困难,因此少有人种元麦,吃粯子粥;老岸地区却不同,那里地势较高,所以家家户户都种元麦,天天吃粯子粥,人也是红光满面的。
百吃不厌的粯子粥的确色香味俱佳。它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也是家乡的荣誉。我爱粯子粥那沁人心脾的淡甜味,也爱它那呈现着浅红色外观的卓绝,更爱生产了它的家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