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禅读后感(锦集11篇)

禅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28

禅读后感(锦集11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禅读后感(锦集11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禅读后感 篇1

有关解读《红楼梦》的书籍星罗棋布也不为过吧,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者。而这本《解毒《红楼梦》的禅文化》却是让人眼前一亮,立即收入囊中。

佛教把贪、嗔、痴称为三毒,身为凡夫,我们的心念往往和贪、嗔、痴密切相关。三毒,即危害心灵健康的三种病毒。其中的痴就是无明,也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无明就是心灵的黑暗,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潜藏的觉悟本性。

因为看不清,就会事事以我为中心造下诸多罪业。人生最可悲的事不是离开或死去,而是在短暂的人生轨道上,我们根本没有悔悟。

用佛眼看《红楼梦》则是一本世间的经书,将世间的一切都传达得无比完美。世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都是因为缺少慈悲,给慈悲一个道歉,放下万缘,是非恩怨都会模糊界限。

不觉想起印光法师的一句箴言: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最初还不能理解,以为是祖师大德自谦而已。

现在明白今生所遇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正如儒家所言"见贤思齐,闻过则改"。

读《红楼梦》对照自己,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本来面目,林黛玉、薛宝钗、尤二姐、贾瑞、薛蟠……,不都是菩萨的示现,是来度化众生,为众生解毒的么。

这时,瓢虫突然飞出了窗外。它身体的颜色表明它的生命已直在徘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而它从不知世界还有冬天。如此想来,谁的生命不可贵,又有谁的生命不悲哀?

它在寻找一个栖身之地,却不自觉地爬到了“悬崖”的边缘,我真的为之汗流浃背。慢慢它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不知踪迹了。视野的局限,自身毒发被执着欲念牵引着你我他走在悬崖边上而浑然不觉,岂不知是地狱之门。

禅读后感 篇2

答案竟是禅修——《今日简史》读后感2000字:

在书店闲逛时看见新出炉的《今日简史》时有些意外,因为读完《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时我认为故事已经完整了,上下两部已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整个思想体系描述清楚了。结果《今日简史》的到来,把这套书变成了上中下。后来在读完全书后再去看序言与致谢部分时才了解了这本书的初衷:本书是作者与公众交流时回答的诸多问题,经过重新整理而成。我理解为是前两部思想史的补充与拓展。

因此读的时候应当注意,虽然作者在每一章的开始与结束段落都添加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文字,但实际上这些话题并没有太完整的框架和体系。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对每一个话题脑洞大开的讨论和时不时蹦出来的金句,不用太在意上下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

开篇提到的便是目前最热的话题,即全球自由主义的衰落与民族主义的抬头。自由主义曾经是20世纪下半页最大的赢家,但随着贫富差距扩大、科技颠覆以及生态崩溃,自由主义荣光不再。民族主义目前存在回潮,但作者认为不可能走回头路,目前处于幻灭与愤怒的虚无主义时期。

相比之下,作者依然更担心科技颠覆对现有社会的改变。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特别重要的两种非人类能力是“连接性”与“可更新性”,以后是整个交通网络系统取代司机工作,而不是多个机器人。这是人类能力无法比拟的。而人文关怀事业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是人类会做的工作。养老行业可能是增长最快的行业。

作者认为,现在已经呈现的一个趋势是:计算机和算法不再只是生产者,还同时扮演客户的角色。如广告业的客户很多就是算法,设计师设计网页时经常需要考虑如何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这样一来,以后人可能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那为什么还需要人呢?目前这些互联网巨头多半采用注意力商人的商业模式:靠提供免费信息、服务和娱乐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卖给广告主。这样一来,我们不是他们的用户,而是商品。

当然,人还是被需要的,例如现在照顾自己的婴儿不算是工作,你必须兼顾工作和家庭。但照顾你自己的婴儿,对全社会也是必须的,因为人作为商品,也还是重要的一环,因此以后可能需要扩大工作的定义。国家可能真的需要考虑为你支付照顾婴儿的费用。至于是支付收入还是支付服务,这可能是类似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差异了。

在书的中间部分,有很长篇幅就目前欧洲的难民危机进行的讨论(说实话,在看赫拉利的书时经常像在看《奇葩说》)。现在难民危机已经成为检验人类,尤其是欧洲人开放与宽容的一大挑战。其中,作者在分析传统种族主义和文化主义的时候提到,传统的种族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偏见,而文化主义者的主张偶尔也有道理。但有三个漏洞,1、文化主义者经常把地方优势和客观优势混成一谈;2、针对明确的时间、地点和衡量标准,就实际经验而言,文化主义的主张可能很合理,但如果让主张过于笼统,就没有道理了;3、文化主义主张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这些主张都属于统计性质,但经常被拿来对个人做出预先判断。(即所谓一棍子打死)

由于是上两本书的补充拓展,其中有很多核心思想已经接触过,例如关于权力与真相、故事与数据的讨论依然精彩依旧。作者在建议读者如何分辨现实与虚构的时候给了两条法则:

1、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你总是得到免费的信息,很可能你才是整个商业世界的产品;

2、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改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所谓科学文献,指的是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由知名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以及知名教授的著作。

进入书的最后部分,感觉可能是作者在对自己成长经历的自我剖析。作者之所以可以如此冷静客观的看待当下世界的种种变化,格局如此宽广。读后感·他认为首先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其次开始逐渐学会“认识你自己”。他将自己蜕变的经历聚焦在了学习禅修上,时至今日他每天会花2个小时进行禅修,每年会有两个月的时间专门进行修炼。他觉得就光练习自己放下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之间,就已经非常不易。

作者几乎列举了当今世界上流行着的每种思潮并提示相应的盲区和风险后,最后给读者的建议竟是“认识你自己”。这个答案确实让人意外,作者在三本书中带领我们经历了一遍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覆盖全球每个较多的神奇旅行,并以宏达的视角告诉了读者什么才是真实的世界后,最后将我们带到了他的出发点竟然是中国人貌似非常熟悉的禅修。

这简直是一个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中国式启示了!

禅读后感 篇3

下午在火车上继续拿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不要被书名误导,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开始读起来很吃力,读了几页之后,内心是浮躁的,我强忍着内心的躁动开始重读,这一次竟然能走进作者的心境了,那些文字似乎开始熟悉和清晰起来,就好像作者在一个围炉前给我讲一些旅游的奇闻异事,对于一些想法好像也找到了一个导师来给你一些宏观的指导,宏观已经足够。

最近在狂读历史,地理,最近又迷上了哲学,这么一段时间以来的一个收获就是没有任何总结的学习都是没有无效的,就如同我最近学习历史和地理内容一样,我只是隐隐记得一些信息,但是完全没法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我想复习,但是摆在我面前的就是一些零散的信息,我可拿出一堆书来甚至给出一个书单,但是他们就好比一个凌乱的书架一样摆在我面前,我几乎无从下手,但是感觉它们确实在。

学习的一个要诀也在与此,光有学习的过程是不够的,学习的结果也要要重视,我们可以对形式随意一些,但是大脑需要把这些知识沉淀下来,固化到我们的认知系统里面。

就如同我在多年以前看《幸福来敲门》,只是印象中感觉生活艰辛不易,但是多年后重温的时候,其实情节我已经基本忘记了。

所以学习的过程里面我们其实有很多的目标,最后多到好像没有目标,只要有时间就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事情的轻重缓急我们没有想清楚,于是你觉得重要的事情其实不重要,不重要的事情其实才是关键,久而久之,回想这个过程,多少是会有些进步,但是展望前程,却有些茫然,因为到底该走那一条路,这个没有人告诉我们。

这是一本写于1968年的书,距今已经有近5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差距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年龄,但是几十年后读来却依然受用,我想这就是思想读物的一大亮点了。哲学,禅,道,似乎是我们思想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未知地带,我们想搞明白,但是似乎却难以下手,很多看似简单到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在书里都有一个重新的视角来解读,而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大好机会。

有两个问题在反问自己:

1、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出发,这可能是对我每天写文的一个反问,我有时候在想,但是对于定位和内容我却没法给出一个很确切的定位。

2、到达目的地不如在旅途中,如果我们达到了目的地,随着而来的必然会是空虚的感觉,所以我必须调整自己,马上适应下一个目标,同时决定该写些什么,做点什么。

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寄希望于站在巨人的肩上,让自己少走一些路,但是我们都会带有一丝侥幸心理,那就是不劳而获,至少在技术领域里面这不是通用而又常犯的错误。

而从成长的角度来说,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在各个方面要成长,都是一个修炼的历程,我们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其实就和我们对自己的态度。

禅读后感 篇4

《幸福教师五项修炼之禅里的教育》读后感3提要:生活中到处都有禅宗原则。关键是要有一个善于发现和理解的灵魂。教育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本书的每一篇,每一则,都从禅故事引申开来,剖析,诠释

近读《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一书,立刻被其深深吸引,书中借助大量的佛门公案从禅的角度来阐释我们的教育,读来耳目一新,直抵心灵,令人顿悟。文中提出幸福教师五项修炼即修炼一颗柔软心,修炼一双智慧眼,修炼一腔宽容怀,修炼一手绝活,修炼一副担当肩,对我们教师是何等的重要。掩卷深思之余,不禁被深深震撼,反复研读,不忍释手,遂执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修炼出一双指月手。

1、教育如水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暗教育”、“潜教育”,即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就像春雨,滋润心田,又不伤根系。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轻描淡写的鼓励,看似漫不经心的爱抚,包含真情的眼神,不露痕迹的暗示,都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暗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如春雨润物,是无声的,但更有效。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纯美境界。

铁器的敲打,会使石块破碎,或是使其棱角更为分明,锋芒更为逼人;看似柔弱的水,却能在悄无声息的流淌中,在载歌载舞的行进里,在温婉细腻的琢蚀下,让石头变得光洁圆润。

而那水应该是老师的温情,老师发自内心的爱。只有用心去爱,教育才能成为歌舞升平的水。成熟的教育家,即睿智的水上舞者,在欢快的歌舞过程中,使有棱角、有缺陷的石头逐渐完善。

2、没有宽容就没有教育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我们的老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是非观念正在形成,行为意识不稳定,是非就是犯错误。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情况,批评、斥责或惩罚是一种方式,宽容的提醒和理解也是一种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是为了教育,为了让他们更好。

我们教师应该像医生一样,选择正确的方式和药物。真正有效的教育不是闪电、风吹雨打,而是温文尔雅。柔风细雨才能润物无声,浸入孩子心底,发挥长久功效。

不禁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圆润,多么美丽、可爱,又多么敏感、脆弱,一丝微风或鸟儿的振翅,都可能让他滚落、破碎——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正像这晶莹的露珠吗?教师要学会欣赏露珠,宽容地对待孩子们的露珠。

3、退步原来是向前

谈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总是强调反思,即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由此他提出教师成长的著名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曾经有一句名言: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大量事实表明,那些优秀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个链条上成长起来的,如果我们的两只眼睛死死盯着工作,每天处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的无限循环中,始终忙忙碌碌,而不能”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不能为自己腾出一点反思的时间,所谓进步和成长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踏步。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灵魂回头正是反思,唯有反思,才能成长,或许我们就像一个农人,在“教育的水田”里不断地插下秧苗,不断的退步反思,——“退步原来是向前。

”4、用一辈子去写一首诗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要想教好书,教师必须在诗外下功夫,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教育诗篇。诚如《红楼梦》中描述的香菱学诗一样。

香菱苦志学***,以至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坐卧行走、睡里梦里都在作诗,以至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于梦中得诗一首。香菱的苦心学诗,犹如我们觉醒教师迫切的想专业成长一样,我始终坚信,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道德情操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吸纳,拼命的积累,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提升。只有丰满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的学生。

只有当教师的素质达到一定水平,我们的教育才能像心灵的旅程,才能与师生的轻盈共舞。每一个教师,既有既做好诗内的功课,又下足诗外的功夫,才能真正写好意境高远的教育诗篇。

生活中到处都有禅宗原则。关键是要有一个善于发现和理解的灵魂。教育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本书的每一篇,每一则,都从禅故事引申开来,剖析,诠释,再举例说明、恳求,不遗余力地诉说柔软的温度,智慧的力量,宽容的成全,绝活儿的魅力,担当的重要性。

谢云认为:教育就是一场修行,除了技术与能力层面外,还包括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教师应通过“修正行止”,来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在他看来,老师应该温柔仁慈,淡泊安静,像禅师一样,有超然的智慧;学生是娇嫩的花朵,无尘的天使,充满生命张力的小鹰。

教育就是教师用自己超凡的人格魅力和温暖的精神光辉感染和点亮学生,让他们慢慢觉醒、成长、发现自我。自

禅读后感 篇5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被这本书看似另类的标题吸引,一个“与”字连接着遥远的两端,使人心生好奇。这本书在旅行笔记面前展开,讲述了作者和儿子骑摩托车穿越美国大陆的经历。然而,在看似凌乱的描述中,究竟什么**是作者反复思考和建构的一套哲学:什么是好品质?

摩托车前进了,摩托车出现问题了,摩托车需要维修了。作者从眼前这台摩托车,或者被看作什么精巧的机器吧,开始**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直观地说,摩托车可以看作是发电系统、输电系统等部件的组成部分。

一一剖析各种大小零碎的组件,**他们的作用原理....之后会发现组件彼此牵动,造就了摩托车的“功能”,也赋予了它含义,而不是一堆铁皮。

在此之上的解读,摩托车不仅包括组成它的系统,还包括背后架构它的“理性”。以摩托车为理,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没有主观判断,通过合理的划分和逻辑的方法,包括归纳和演绎,我们可以构建一套完整的框架,我们称之为理性。

纵观西方哲学史可以发现,以希腊文明为代表的古代哲学即开始**如何认识世界、什么是正义等一系列问题,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理性”在各种学派的发展和竞争中渐渐掌握了话语权,认为世界由一些基本形式组成,依赖于理性和法则,从混乱中找出秩序。至康德时形成了一种对理性的完全推崇。之后,理性主义虽然也有理性的反思和弱化,但在整个西方哲学体系中仍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与理性或古典的认知和思维方法,即感性或浪漫的认知相反。浪漫主义从外表上看。具有浪漫主义认知的人具有丰富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最重要的是感情而不事实实。书中的约翰和西尔维亚代表了这种浪漫的认知。

然而在修理摩托车时,浪漫更像是嘲讽。作者看起来坚定的站在理性的一边。

科学是基于理性的,基于假设的验证和推翻。但如果假设的速度快于验证的速度,那么科学的方向就在**?在《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堂上,老师曾经提到,科学的发展道路中是包含有“非理性”部分的,比如灵感。

这是书中的第一点困惑。

在作者精神崩溃之前,他有教修辞的经验。修辞学有规则吗?有。

修辞学可以仅靠规则来判定高下吗?恐怕不能。电影《死亡诗社》里有种极端的评价体系,把诗歌的艺术性和主题的重要性作为坐标轴,矩形面积的大小便是诗歌品质的标度。

同样,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规则来解释修辞,幽默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两篇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人们总是可以区分它们。似乎理性的力量在这里到达了边界。

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良质”(quality)呢?这是作者的第二点困惑。

良质难以定义,而它又确乎存在。将它划分为理性或者浪漫,抑或一分为二,都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在经历了人生的艰难思考和曲折之后,笔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良质不会单独与主观或者客观发生关系,而只是在这两者产生关系的时候才会出现。良质并不是一种物体,它是一种事件。它是主观认识到客观存在时发生的事件。

这样解读似乎还是过于抽象。

我的理解是,良质相当于一种“价值判断”,当人与外界产生互动,认识世界就必然产生价值判断,即“什么是好的”。然而这未必有严密的理性,可能是一种本能或直觉。如果愿意,就有可能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建立一条理性的道路。

书中有一句话:“没有山顶,就没有山的周围,是山顶界定了周围。”我想,良质就是山顶,因此才界定出了理性或浪漫的路径。

有了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回答以上两个谜题。科学的发展中假设的出现和验证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良质作为指引,所以科学仍有前进的可能。而无法用规则和理性解释,却仍能分辨高下的事物,恰是由于良质的存在。

这本书的哲学思想只能在这里理解。然而这本书还有许多其他打动我的细节。在书的前半部分,作者在考虑摩托车修理问题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1)问题是什么。

2)假设问题的原因

3)证实每个问题的假设

4)**实验的结果

5)观察实验的结果

6)由实验得出结论。

这与科学研究的过程简直完全吻合。理性尽头的困惑在作者脑海中盘踞许久,而良质这个概念迅速架构了一个全新的体系。作者将这一过程与种子进入过饱和溶液后的快速结晶过程进行了比较。

精妙!另外,在阐释良质时,作者结合了《道德经》的描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某种角度来看,与这本书的思想不谋而合,仿佛是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碰撞与交融。

**作者生平,罗伯特波西格本科学***业是化学和哲学,又在赴韩国从军时期接触了东方哲学...想来在此书诞生四十年之后读到它,于我也是种奇妙的缘分。

禅读后感 篇6

岑孟棒,猪一样的男人,写着猪一样的散文,以为文学是绝色美女,所以一心想爱,虽然懒散却写了不少的文字。最近拜读于他的哲理性小说《禅与摩托车修理》,据说这个猪一样男人的智商竟然能把测试智商的机器震破,原因是机器超负荷运作,思维的跳跃让我忽然的觉得我无法按常理思索;或许是我智商太低??但是我的想象力足够的丰富,以至于某人一直关切地说:不要多想,慢慢来哈!

但是这个猪一样的男人写的文章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的悟出他的前因后果,他能把疯狗群殴和克林顿在白宫演说归为一类,说这是因为他们都是用嘴巴干活的,我滴个神啊,狂冒大汗……但也有区别克林顿现在下岗了,没机会再去白宫耍嘴皮子了,而疯狗想什么时候群殴就什么群殴,这是职业与业余的关于,不能马虎。

再来说说这个禅与修摩托车,话说一代禅宗达摩,出家后云游四海时骑的就是本田125,汗哒哒地,这哪跟哪啊在我的印象中所谓的云游就是腾云驾雾,这一味的证明我的智商忒低,缺乏想象力罢了。接下来设想一下:某一天一个小后生骑着雅马哈狂飙,突然交了狗屎运,发动机熄火了。小后生跳下摩托车破口大骂:王八蛋这轮子怎么不动了呢!这时一边的一个秃头(许多年以后才知道他叫达摩)说:非轮不动,实乃施主心不动也。其不知小后生正在气头上,冲上去一记右勾拳,乃不知达摩施展凌波微步不及,当场口吐鲜血,几颗大牙摇摇兮欲坠,达摩修养再好也难招架这个突如其来的一拳:小朋友你怎么乱打人呢?你打人什么地方不好打怎么偏打脸呢?你看这牙……这时小后生说了一句决定达摩一生政治方向甚至影响到后代子孙的话:老头,不是你的牙在动,而是你的心在动。没想到的一幕出现了,达摩非但没生气,反而一跃而起握住小后生的手说:孩子,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忽见达摩蹲下身,摆弄起他的雅马哈来。在这里其实是有一定的关联的,就是所谓的禅与修摩托车的关联:

1、修理更接近思考。

2、骑只是一种现象,一种对物质的使用;而修,更触及物质深处,即有精神探索之意味了。

3、这就是所谓的禅悟。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们平时脑子思索的事情,达摩把雅马哈给修好了,这个不需要跳跃性的思维,但是在这之后达摩却情绪不稳定了,看看他的诗;

引擎熄火,心中有魔。

认识蹉跎,后话莫说。

走下摩托,立地成佛。

牙齿脱落,总成正果。

看到此诗就知道达摩是会作诗的,不过后来好像没看到他的诗集,或许这就是诗与禅是无缘的。

再看下达摩的感情诗:梦里寻你千百度,

疑是嫦娥伴玉兔。

徘徊墙边几百步,

一生最恨铁窗户。

此诗的标题竟然是“爱情与国民生产总值”我不知道我是怎样地笑着打出这些文字的,达摩一味的回避着爱情,不是爱情有毒,而是……在达摩家附近有一座豪宅,达摩感兴趣的不是豪宅,而是豪宅旁边的一间小屋,达摩是单纯的,他一厢情愿的认为,小屋中住的是一位千金小姐,因不屑豪宅内的珠光宝气庸脂俗粉,便另辟一间作为香闺书房。达摩甚至能够想象在书香漫漫的房内,小姐一个人挑灯夜读。于是达摩害了相思,整日整夜的在小屋旁溜达,只恨小屋的铁窗户太高又太牢靠,情愫在心头缭绕,飘出来就成了上面的这首诗。

后面事情的发展和转变是我们这些思维不跳跃的人士所鄙夷所思的,因为它太有偶然性与喜剧性,有一天达摩无意间听别人说起那个豪宅旁的小屋,其实是一个精致的猪圈。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是致命的,对我们这些按忽平常思维的人来说只是个笑话而已,因为我的智商忒低了,狂笑一下悟之:达摩看破的不是红尘,只是那扇窗户而已。

禅说:对红尘,首先要看破,看不破的话,就忽视它,再不行,就藐视它,还不行,那只能无视它的存在了。这就是最高境界了。

禅读后感 篇7

中国人说举一反三,熊逸中《八戒说禅》中的思路与很多对于宗教演变的观点都是值得所有有信仰的人借鉴与反思的,即:我们应该如何去读经,如何去理解经书,如何去理解这些理论,学会思考也是信徒的基本素质之一。世界上三大宗教的经书都不是创始人或最高领导人写的,都是后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必然会打上人的思想的烙印,所以,如果我们全盘接受,而不思考,必然会导致出错,而有时,这些只会读经书不会思考的人会导致战争与冲突――这是与所有宗教教义都违背且反对的,而为什么偏偏会发生呢?

让我们进行思考。

对佛教来说,我的理解是佛教把我们生活的世界看做是因果报应和统一的结果,这是事物的视角和世界的真理。就跟今天我们人类的科学研究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样,既然是分子原子组成的,那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因缘和合的结果,比如,一辆汽车,它是由人用钢铁造出来的,每辆车有不同的使用轨迹,这也可以理解为它的因缘。几十年后,它消失了,制造它的钢铁在熔化后可能变成其他物体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业力与和谐。1467.cOm.cN

其实,我们的问题似乎很容易理解,但不容易理解的是,如果我告诉你,这辆车的存在就是人们的“思想”。那可能大多数人就不能理解了。但是,佛教告诉我们,这世界就是由我们的“心”造出来的。

西方极乐世界是由佛菩萨的“心”造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不是科学,因为即使我们把世界的真相告诉人类,人类也可能无法理解它。当然,好熊总是说一些零星的事情,也就是说,世界是由我们共同的人类心脏创造的。这个心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心”,而是来自我们活跃的心的业力。

这是佛教要告诉我们的世界的大致真相。

禅读后感 篇8

吴先生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并为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她就是这样,把自己的职责把握的很清楚,总是事先把工作分类,哪些是该传授的,倾尽所有也不吝惜;什么是学生应该独立完成的,只是字里行间不透露。对学生她付出了真心,每天与他们朝夕相处,理解他们内心的活动,照顾他们思想的不成熟,总是以海纳百川的情怀来包容他们,无论学生做了什么不能原谅的事情,她总是付之以爱的回报,这让我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还有哪些欠缺与不足。

读别人的故事总是能让人感同身受,总是幻想如果我是……,该多么让人羡慕,可我却总是忘记为什么不让自己回过头,好好的反省一下。海子说,从今天起,做一个快乐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也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对得人,认真学习,做一个对自己对得人!

禅读后感 篇9

我喜欢看书。书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也是我学习的好帮手。我看的书的类型很多,《智空和尚讲禅》是其中一种,也是我喜欢看的书之一。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我为什么读这样一本书,因为里面有很多哲学故事。比如这本书里一则故事叫《盲人点灯》,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见有一团昏黄的灯光从巷道深处静静地照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

“瞎子过来了。”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他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挑一盏灯笼岂不让人觉得可笑?僧人问:

“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人听了,深沉地说:“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我觉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这本书中也有一些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原因。有人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做力所能己的事情;有人告诉我们,要抓住今天的每一分每秒,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有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每个人不能事事都做。

这本书里有几百个这样的小故事,每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很明白,所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非常喜欢。有机会你们也可以看看。

禅读后感 篇10

陈建军锦州市实验学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有着包容清澈浑浊的宽广胸怀。它从不轻视河流的微妙,从不轻视泥沙和杂质的浑浊,而是一直在默默地接受和净化。吴老师的书强调,教师也应该有一个海一样的头脑,宽容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让他们快乐成长。

'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到一年,接触到的都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就现状来看,他们确实比较'难管',有的时候我会被气得直跳脚。那么,对于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我该如何培养自己呢?读了吴老师的书,我有了一些收获,那就是做一个宽容的老师。

那么,如何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呢?

1.做一名宽容的老师,要理解学生。

在这里,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只有那些永远不会忘记自己也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是的,我们都很年轻,多少有些叛逆。

书中,吴老师自述小时候的自己是粗野的、是淘气的、是叛逆的、是散漫的,这些看起来有些'自黑'的介绍其实是在找回自己当学生时的表现和感觉,以便于更好地将心比心。

想想看,小时候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难道你就没有上学迟到的尴尬?难道你就没有忘带作业时的懊悔?

难道你就没有回答不上问题时的焦灼?难道你就没有因特殊原因而考试失利?我相信,这样的情况,我们上学时或多或少都遇见过。

所以,适时地问问孩子原因还是必要的,否则孩子的委屈找何人诉说?

我教四年级的计算机课程。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提出了“三带”的要求,即鞋、书、笔。然而某次上课,某个班竟然有7名同学不带鞋套,虽然四年级每个班人数都直逼80,但是在老师的再三强调之下仍然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我看来实属不该。我当时很生气,接连问道,'我上课是怎么要求的?

你为什么不带鞋套?'孩子们可能是被我的语气震住了,竟没有一个敢直视我的眼睛,其他的孩子也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动不动。连回答问题都不敢,这个时候的我无疑更加愤怒。

在这样的对峙中,我是第一个醒来的。为了惩罚这些孩子,我给其他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由练习打字,而这七个孩子只能坐在座位上。惩罚结束之后,一节课再无风波。然而,下课的时候,七个孩子中的一个男孩子走到了我身边,和我解释了没带鞋套的原因,原来是因为前一天去姥姥家睡的,没提前装在书包里。

想想我们通常忘记带手机、钥匙和钱包的时候。为什么孩子忘了带自己的东西就不能理解?因此,我提醒排队的孩子们,在合适的时间不要忘记下次带鞋套,否则老师会变得很凶,并表扬了我身边勇敢的小男孩。谁知道,就在那一刻,他终于抬起头,用泪光闪闪的眼睛看着我。我笑了,他也笑着说,老师谢谢!

'那大概是我见过的闪耀着最美的光彩的眸子。那一天,心情格外美丽。

后来,我知道那个男孩在班上是个安静的孩子。这样一个孩子的头脑更脆弱。我很高幸我给了他宽容而不是责备。所以说,做个宽容的老师,我们要理解孩子。

2.做一名宽容的老师,要呵护学生。

做老师挺不容易的,尤其是小学老师。据说“十年树龄,百年树人”,所以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用老师的爱心一点一点地浇灌幼苗,呵护孩子们的成长。

我还担任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新生,承担六年级语文教学任务的压力很大,不仅来自教学,也来自学生。青春期到了,孩子的性格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改变。

有一次语文课,我正讲得'热火朝天',突然听到后面'咕咚'的一声,整个课堂一切戛然而止,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一个点。我提高了声音问:'后面怎么回事?

话音刚落,一名涉案男孩就从地上爬起来,把书拍在桌子上。我一下子愣住了,'我还没说你呢,你还有脾气了?'我就将他叫到了前面,叮嘱其他同学上自习。

他当时态度特别不好,脖子一歪,说他被旁边人弄摔倒了,反过来质问我为什么说他。一听他这话,我大体了解了情况,他确实有委屈的地方,但是,我也不能让他就这个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否则今后怎么办。记得我最后和他说的特别简单:

'某某,今天我们什么也不说,你自己回家冷静冷静,你现在这个状态我和你说什么也没用,别让其他同学看你‘笑话’。'

我以为他得好好康复。没想到,那天晚上放学后他来找我。我当时出去倒水,遇见了他,看那样子应该是在门口徘徊了一阵了。其实我挺惊喜的,但是还是装得不动声色。

这个时候,大男孩的样子显露无疑,'那个……老师……嗯,上午那事儿对不起哈!''想明白了?''嗯,当时有点冲动。

''想明白了就回家吧!“当他用困惑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忍不住笑了起来。此时此刻,沉默胜于声音。当他反复追问我老师你真不生气了的时候,我只好'不耐烦'地轰走他,'威胁'他再不走就把这件事告诉他妈妈。

他撒开腿就跑,还回头冲我一抱拳,'谢谢老师!'那一刻,一个大男孩的天真尽显无疑。所以,做个宽容的老师,要呵护学生。

以上是我的两点简单感悟。我从这样的教学经历中体会到了宽容学生的快乐。越付出,便越热爱,这是我的事业,学着宽容,为自己的事业添彩。

阅读原文

禅读后感 篇11

离开内观中心到现在,已经有40天时间。这40天时间里,我坚持了每天早晚一个小时的禅修,发现自己的觉察能力和平等心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提升。更重要的是,我的生命中发生了太多好事情,而且我相信好事情将会接踵而来。每日禅修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很感激,自己能有缘分踏上正法的道路,人生将从此不同。 这40天禅修过程中,我有不少的体会(曾经也走进下面其中的一些误区),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鼓励大家坚持每日禅修并达到禅修的目的。 1)10天内观回来后,我会自然而然地和周围的亲朋好友(未参加过课程的人)分享内观的感受。当我和他们分享时,我会提醒自己以慈悲心来分享,而不是自我的意识。我和别人是一样的,而不会因为参加了内观就比别人优越。我只是和他们分享我所得的快乐年并希望有机会帮助他们走上正法的`路。 2)记住无论如何要下定决心坚持早晚的练习(这非常重要),这样才会有进步。我内观回来后第一时间就购买禅修坐垫决定禅修。如果参加完课程,而回家后没有坚持每天的禅修,将不会真正受益。因为参加这个课程只是掌握了一个方法并对这个方法有些体验。禅修的道路很长很长,要自己下定决心去坚持。慢慢地,你就会形成每日禅修的习惯。 3) 内观的目的不是在于愉悦感受的享受。而是发展自己的平等心。发展的平等心就是在衡量进步的标准。佛陀解释说:要利用愉悦的感受,来挖除你贪爱习性反应的积存;要利用你不愉悦的感受,来挖除你_恨的习性反应。我们要利用这两种感受作为工具祛除所累积的、根深蒂固的习性反应。千万别掉进游戏的陷阱:对粗重的感受感到讨厌,对愉悦的感受感到高兴。如果这样,我们还是在重复这一生一直在做的事(贪和嗔),和禅修会越走越远! 4) 当我们禅修时,感觉到的感受无关紧要。我们只是观察它(大多数的感受是习性反应),而不产生一个习性反应,很自然的,原来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就会浮上心的表层而被根除,心就会达到净化的目的。 5)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常觉察自己如何处理所面对的许多状况。你是否能把事情处理得比以前更好?如果发现自己没有进步,那是因为停止练习或练习的方法不正确。而当发现自己在法的道路上越有进步,自己将越受鼓励地去练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6)在家禅修过程中,有机会尽量多和身边的内观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很重要。因为这样会提醒自己走进某些误区(有时自己觉察不到),而坚定地走在正道上。 7)如果每日禅修突然坚持不下去,可以试着找个内观朋友互相监督,试试看,有用的。 8)有可能的话,尽可能加入到每周共修的行列中,对自己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在禅修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希望大家互相支持和鼓励,精进地禅修,你会越来越发现自己在受益中。 本文引用地址: free.ng/view-8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