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8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发表时间:2024-01-31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8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8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1

我想,大家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那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家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此刻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大家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大家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我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这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向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大家许多,比如一份能够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但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我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能够选取爱自我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一样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用心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职责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职责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大家培养,这是对大家的极大信任。我又怎样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大家也必须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应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大家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取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应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齐,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

这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这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能够培养他们扎实的自学潜力、独立思考的潜力、探求新知的欲望、动手实践的潜力和创造的本领。我愿以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投身于教育改革的风尖浪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地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赢得世人的尊敬,社会的肯定,努力实现我真诚的育人理想。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大家的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更无悔于我的选取,在这三尺讲台上,阅历春秋,苦苦耕耘,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2

一、适宜把师德定位成角色道德

(一)教师职能主要靠角色扮演体现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从来不是一种单一的存在。与其他职业道德比较,教师的职业角色非常丰富,教师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朋友、知己、榜样的角色。杂家、学者、权威的角色。医生、向导、人师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恰当地在扮演这些角色中来实现自己的职能,那就耽误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耽误了学生的发展,那教师就成为一个“罪人”角色。作为处于人才培养地位的教师之间形成的各种角色,实际上就是传道者、授业者与解惑者三大角色的统一。教师的各种角色都是在这三大角色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当前在面临信息爆炸凸显教师知识储备不足、世事复杂折射教师视角有限、社会进步显示教师与时俱进等角色转换的压力下,需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即教师应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只有把“教师”定位成一种角色或多重角色,其角色职责与规范才更加具体与明细,也才能更清晰、准确地把握这种角色道德的道德主体地位以及多元化角色道德的内涵。

(二)师德作为角色道德的核心内涵

1.角色职责角色职责就是分内应做的事,如果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承担过失。“教师责任是指教师基于教师这一角色主动承担应尽的义务和对因过失所造成后果的追究。”教师的角色责任从宏观上讲就是为学生服务。从微观上看,教师的角色责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职业道德责任,即教书的责任、育人的责任与钻研业务的责任;二是法律责任,即遵纪守法的责任、教育教学的责任、教育学生的责任、尊重学生的责任、保护学生的责任、提高业务水平的责任;三是道德责任,即前两类责任的升华。

2.角色能力“能力是指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是在一定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按照特定要求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对教师而言,角色技能主要是指其专业能力,即学科专业能力,也就是倾向于强调教师的.“才”。实际上,“才”与“德”是分不开的,在一定程度上,才就是德,德就是才。要扮演好传道者、授业者与解惑者的角色,教师不能没有能力,教师角色道德的彰显需要角色能力驱动。

3.角色调解角色调解是指教师要在前述所说的多重角色之间调解因素、根据工作情景与角色扮演的难度对自身角色扮演进行适宜性的判断,以此提高角色扮演的有效性。角色调解分为“内部调解”与“外部调解”。内部调解指角色承担者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角色冲突。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位置上,作为客体,他必须考虑接受外界对他的角色要求,但是,作为主体,他又可以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角色行为。外部调解是通过发挥角色承担者以外的力量解决个人角色承担中的冲突。例如,一个教师在扮演传道者、授业者与解惑者等角色时,对传道者、授业者与解惑者三者关系的处理可能会遇到一些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师德作为角色道德的实施范式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角色的道德承担与对学生身份规训的内涵。那教师究竟适合用什么样的德育范式进行道德教育呢?答案是不外乎从两条道路中选其一,即理性德育与感性德育,因为除了这两条路外从来没有第三条道路,教师没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德育范式的探索。理性德育学派起源于人类对理性的认识与崇拜,他们坚信并注重对德育理性的研究,强调道德理性的作用,认为道德应该是一种理性的呈现。这种学派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相信人类自身的理性力量和道德自身的理性属性。其核心观点就是对个体道德理性的建构。感性德育学派又叫关怀德育派,起源于对自身幸福的追求。在启蒙主义时代,关怀德育开始盛行。而关怀德育学派的真正确立是在女性主义教育理论出现之后。在中国,关怀教育在鲁洁、叶澜、朱小曼三位当代中国教育界杰出的女性学者的德育研究理论与观念中彰显得非常明显。教师在履行自己角色道德范式时,主要应考虑选择并坚信哪种范式来进行自己的德育实施。

二、结语

总之,不宜把师德定位成职业道德,而应该把师德定位成角色道德。把师德放在角色化趋势的潮流中进行适当的评价与判断,将更有利于使师德从一般的职业道德中区分出来,进而提升社会对师德的道德理解与道德要求,将更有助于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开展师德建设,使教师更能具体化自己的职责。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3

师德论文:论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路径选择

杨振荣

摘要: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现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虽取得了重大成效,但仍存在敬业师表意识欠缺,师生关系冷漠、敬业精神不足,团队精神欠佳、功力思想抬头,腐败现象滋生等问题。新时期高校应该从教师的自我提升、学校管理和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来探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路径。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问题 路径选择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指出高校要把学习贯彻《规范》作为加强高校使得的首要任务,“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高校如何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新时期高校和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品质和规范的总和,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把高校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归结为六个方面:1)爱国守法;2)敬业爱生;3)教书育人;4)严谨治学;5)服务社会;6)为人师表。

新时期高校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应做到以下具体要求:

1.热爱教育,为人师表。高校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敬业、勤业。自踏上教育岗位之日起,就应该为自己确立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自己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感化教育学生,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自信自强,不断创新。高校教师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思想视野,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神圣职责。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改变传统的机械式灌输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化,另一方面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3.团结合作,廉洁从教。团结合作是调节高校教师与教育集体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高校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劳动成果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要把个人的能力与团体的智慧结合起来,同事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协作、团结一致,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另外,高校教师还要拒绝诱惑,廉洁从教,真正做到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要求:广大教师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着和创造者,学校和教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辐射影响作用。抓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高校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但可以让教师以自身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品质人才,还可以通过这些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种子撒向四方,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和高尚的道德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的教学体系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其中高校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高校教育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才干和专业技能,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教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的感化过程,是其他方式所无法代替的,其作用的巨大是难以估量的。甚至可以说高校教师师德的优良直接关系到高校育人质量和教育的成败,因此,高校为确保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举措

高校承载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历史和现实任务,是科教兴国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世纪之交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高校应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培养一支既有渊博专业知识又有高尚道德品质、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流的师资队伍,这对于完成高校所担负的重要历史和现实任务,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师表意识欠缺,师生关系冷漠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本是本是教师最神圣、最基本的职责,同时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有的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意自身修养,师表意识淡薄,不够自尊自爱,未能对学生起表率作用。有的教师甚至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开来,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不管学生综合素质;只看重学生考试分数,不管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不少教师以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不去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师生关系异常冷漠。

(二)敬业精神不足,团队精神欠佳

高校中部分教师意识不到教书育人工作的神圣,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作业批改不认真、课后辅导也敷衍了事,只注重课时的数量,从不关心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则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申报课题、评职称等关乎个人利益的活动中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只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不注重同事间的相互尊重与合作,甚至嫉妒同行,对其排挤、打击。这些都严重破坏了教师间关系,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三)学术风气浮躁,学术道德下滑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职业操守的优劣。在学术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下,不少高校教师出现了学术风气浮躁、学术道德下滑的情况,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风浮躁。在急速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个人思想意识受到强烈冲击,个别教师出现了心态浮躁、争名夺利、治学不严谨等问题。二是学术不诚信。个别高校教师在学术上缺乏诚信意识,制造泡沫学术,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四)功利思想抬头,腐败现象滋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高校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道德准则淡漠了,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减退了,在工作中将狭隘的功利原则放在了首位。高校中教师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钱分交易”、“导师经济”、“注水文凭”等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典型的教育腐败行为,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公正,背离了高校教师的道德底线,损害了他人利益,败坏了高教教师的声誉。

四、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一)教师自身对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和强化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在根本上取决于高校教师对其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和修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最终还是要依靠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培养以“热爱”为前提的责任感。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教书育人便应该一切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需,把学生成长的利益放在首位。第二,要塑造以“专业”为核心的职业形象。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直观体现,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二)高校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激励和监督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既需要教师自身主动培养,又需要外界进行监督引导,内、外动力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成效。高校是其教师的管理者,因此要从制度层面发挥其提高师德的作用:首先,健全教师师德考评制度。师德考评制度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考评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等个人利益直接相关,有效的师德考评机制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其次,加强教师师德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完善教师师德监督机制。完善师德监督机制,是解决高校师德所存在的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校教师师德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对教师的招聘、教学、考核和评价等环节进行适当的监督,及时发现显露出的师德问题,并依照规则处理那些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三)社会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塑造和影响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既需要教师与高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社会应当通过社会舆论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提高。社会舆论是重要的监督力量,合理的社会舆论环境能够从外在促进教师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因此,一方面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社会认同,使高校教师的整体职业道德形象在良性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得到塑造和优化。

参考文献:

【1】谭军华,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与分析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

【2】李东坡,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探索.2011(03)

【3】庞贺峰,论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及意义【J】.学理论.2011(15)

【4】吴先峰.加强高师院校师德建设【J】传承.2008(08)

【5】廖善康,谭促伦.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传承.2011(15)

【6】常江.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05)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4

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下方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谈一谈自我的点滴感受。

在眼下这个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越来越有点让人寒心了。每当看到新闻某某老师亵渎学生是在是太让人们干到寒心。家长有心送孩子去上学却不想羊入虎口。由此可见当今社会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好处。教育关乎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要认识到自我身上肩负的社会职责。当前受当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社会认可度有所下降,教师自身职责心显得不足。因此,提高学校师德师风十分必要。

教师作为广大学生的启蒙者和培育祖国的花朵和栋梁之才的引导者,就务必具备好的职业技术道德和搞得素质。在中国这种教育制度里,教师不仅仅代表学校的形象更在必须程度上代表着祖国的素质形象。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就必须要具有职业道德规范认识。要做到爱国守法。热爱祖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个性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别,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进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有革新潜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透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职责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我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以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仅会激励自我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我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完美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用心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以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

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还有应对日新月异飞速进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够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承担多重主角,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潜力,因此,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讨"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论述,运用论述,钻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发扬探讨和革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终生奋斗。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透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师风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一样方式,使教师明确自我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明确自我在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自觉把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仅仅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产生害怕的感觉,甚至是排斥来园上学等。而威胁孩子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是师德问题,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修炼高尚师德。

爱岗敬业、献身幼教事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幼儿,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5

摘 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概括起来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教师所要遵循和坚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一、何为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老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激励和引导,用自己良好的品质与言行感染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完整、健康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授业”,就是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老师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乐学、好学,最终形成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解惑”,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和启发学生,把疑问与困难解决在当下,为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

二、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国家对教师职业道德作明文规定并经数次修定,新规范从2008年沿用至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24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和艰难却是不言而喻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师风是学校、区域教育环境的风向标,优良的师德师风是人民对教育最大的期盼,是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从社会角度来讲,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当做到的。但作为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来说,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爱国守法,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看似容易,但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言行却与这条规范背道而驰。比如:一些教师,利用职业和职务(招生、考试等)之便,收受他人财物;在工作时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在课堂抽烟,使用移动电话,无所忌惮;衣冠不整,形象邋遢等等。对此,一些教师不以为然,认为全国教师如此之多,自己只是其中一个,图些小利,偷偷懒,犯点小错,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倘若每一个人都这么想,国家的教育如何发展?祖国繁荣富强如何实现?中国的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由来已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老师。如果教师的德行和学识被社会、家长和学生所唾弃,那国家的繁荣昌盛,家庭的兴旺发达就只能是一种空想。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 焚之突隙,身为教师,要严以律己,操守职业道德,才不负“人民教师 ” 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不仅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还应做到敬业和乐业。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把教书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看作一项事业,其中的态度决定了工作好坏,决定了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就说过:“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制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用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而,我们应该以敬业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职业。

如果说敬业是教师的一种责任状态,那么乐业就是教师的一种境界追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我们以“不得不”的心态做一件事时,你总会感到烦躁、感到痛苦,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最后只会煎熬了岁月荒废了事业,耽误了学子。但如果我们是情愿的、喜欢的,就会感到轻松、愉悦。任何职业,当我们以乐业的心态去看待它时,才会产生满足感,教师尤为如此,它能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去面对工作,所以有些老师虽然尽职尽责但总难取得好的效果、很难出现真心笑容就不难明了。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要有一颗慈爱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转化,就像湖南电视台《变形记》的孩子们一样,他们需要的只是信任和理解。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担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像大海一样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润物无声,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教育也就有了精彩的理由。

一些老师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近来网络上常报道态度粗鲁甚至是粗野的老师,给整个教育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看过视频真是让人发指,如果没有监控录像真的无法想象还有多少孩子要被无情的摧残和伤害,这些披着教师美丽外衣的败类真是无法让人原谅。

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体系只看成绩而忽略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学生不能依个人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一些天分早早被扼杀,学生学得累学得烦,恶性循环,出现厌学辍学现象,想想面对家庭、社会的诸多压力,我们的学生能缺少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吗?没有人愿意被讽刺、侮辱,学生也一样,他们渴望被表扬,而不是被讽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些话,发人深省:“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关系。一些老师认为,讽刺学生是为了刺激学生,让学生努力学习。但很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关爱学生,应该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教书”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育人”则是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的是懂得真善美的活人。”

当今的学校,什么奥班、尖子班层出不穷。学生刚踏进校门就被分为三六九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被“唯分是好”取而代之,作为最重要的“德”被忽视甚至可有可无。学校、社会、家长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导致很多老师对如何育人概念模糊。教师仅仅为考试而教书,沦为了教书机器,学生也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个现状如何改变?这样下去我们中国还有希望吗?教育是人才的源泉,我们国人真正要从上到下重视和改革教育,不要让领导重视总成为报道或人民盼望却实现不了愿望。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孔夫子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孔夫子总是身体力行,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认识有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正道的指引者,其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心中,老师是榜样,教师的行为、气质、谈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就更不用说,比如一些名人、大家对小学老师印象特别深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

学无止尽,天下何其大,知识何其多,更何况新鲜事物还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那“水”从何来?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有“水”。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有“长流水。”

三、结语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说是规则,倒不如说是一个方向,它为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为师”的根本在修身。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它不需要刻意去挖掘,而是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点滴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教师要做的,除了内省、慎独,更要在教育生涯中完善自我、升华自己,真正变成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当回首往昔可以无愧于教育事业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6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1日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3年修订)》全文如下: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1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修订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1991、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有学上、有书读”,而且进一步要求“上好学、读好书”。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师德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尺,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坚持“以人为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三、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四、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五、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在继承优秀师德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职业特定的责任与义务做出的,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最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规范》的许多内容是《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但《规范》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而是教师行业性的.纪律,是倡导性的要求,但同时具有广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如新《规范》中写入“保护学生安全”,这是由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儿童和少年。对于未成年人群体,教师应当负有保护的必要责任。

《规范》中的“禁行规定”是针对当前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而提出的,如“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等,但“禁行规定”也并非包括了教师职业行为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一个阶段提出一些阶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化的要求,能够使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要求,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不断提高促进师德水平。

一、与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相结合。在把师德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同时,需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表彰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多方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师德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贯彻落实《规范》也需要多方整体参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齐抓共管,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社会有效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在“实”字上下功夫。要制定实实在在的实施办法,形成制度、完善机制。

四、强调自律。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7

《高校教师道德人格研究》

摘要:高校教师人格高低直接反映大学育人环境的和谐程度,铸造高校教师高尚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把握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内涵,并通过发挥环境感化、个体自省和道德实践的作用,促使高校教师铸造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大学育人环境的和谐。

关键词:高校教师;道德人格;和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xx)18-0242-01

1铸造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意义

(1)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教师应该是知识和社会良知的化身,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济世情怀,用自己的良知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品行来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滋润学生,使学生们感觉到道德的尊严和人格的高尚对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高校教师只有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教育影响学生,才能使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以后,对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产生积极的意义。

(2)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塑造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需要。

高校教师首先必须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影响力,是因为它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立德行、塑人格的重要时期,其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作为生活在他们周围的师长,会成为他们最直观的模仿对象。教师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行可以为学生所效仿;同样,教师低俗的言行、不良的习惯等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3)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要,师德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从育人环境而言,师德的整体状况直接反映了育人环境的和谐程度和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从学校建设而言,教师的教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从而以优良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从育人理念而言,任何一种师德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这些观念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教育的兴衰。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于促进和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加强和完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应当看到,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积极的和负面的影响都会作用于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个别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一些有损教师形象、有悖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尽管只是在个别教师中存在,但在社会和学校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冲击。上述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工作中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2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基本内涵

(1)道德高尚,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心怀天下的道德使命感引领学生。用道德的力量和尊严感动学生,让学生们真切体会到道德虽然是无形的,但却可以决定一个人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并发乎自然地践行道德实践。

(2)对事业满腔热忱,爱岗敬业。

高校教师必须先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而不能随意作为。对于高校教师来讲,不但要严谨治学,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还要富有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真心打动学生,用真情感动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要淡薄名利,志存高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教师不能只讲眼前利益,见利忘义。有些高校教师受利益驱使,搞过多社会兼职,不好好上自己分内的课,到处办班乱收费,有损教师形象,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象这样道德缺失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学生走向社会重导老师的覆辙将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因此,要纯洁教师队伍,用榜样的力量去引导全社会的教师重新审视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

(4)注意身心健康。

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健康的身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说起话来有气无力,就不可能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引导学生的作用。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感染性,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无形中会产生不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过来,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积极地激励、启发学生,在人生态度上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的一个好榜样。

(5)谈吐幽默风趣。

一位好的教师除了精通语言知识,能够清晰地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外,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把话题说得生动有趣,特别是要富有幽默感,能够做各种生动有趣的譬喻,寓教于乐。幽默可使得平铺直叙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而且当教师的幽默语言得到学生共鸣时,师生间年龄和权威的隔阂便不存在了。所以四十分钟教学和五分钟笑声的总效果远比整堂课四十五分钟都从事呆板的教学要高出一倍以上的说法,获得了广泛的赞同,上课只讲自己不顾学生感受的教学是最失败的教学。同时,还要会恰当运用无声语言,一个手势,一种表情,如果运用得恰当和巧妙,就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色,或一次感叹,都可以表现出教师赞许什么,否定什么,希望并鼓励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得怎么样。

3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形成的基本思路

(1)营造外在氛围,发挥环境优化作用。

高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手段,创新活动载体,坚持不懈地进行师德建设活动,树立师德典型,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功能,以校园精神铸造师魂,用校园文化培育师德。要大力倡导党员和学术骨干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以党风促教风,以党性铸师魂。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完善和优化高校教师道德人格成长的社会环境。

(2)发挥个体自省作用。

高校师德师风作为高校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师风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特别强调教师在对待人生上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施行依法执教。

(3)身体力行,发挥道德实践的作用。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自觉地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四有人才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三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既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要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融会于日常工作中,做到美其言,慎其行,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素质。

总之,高校教师要自尊自励,以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育人环境的和谐,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灵魂工程师,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篇8

摘 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德行如何,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0xx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在此背景下探讨、研究有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位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老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职业关系,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良好的师德是一位合格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我们一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为它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内在动力。只有整个教师队伍中形成了职业道德修养的氛围,才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修炼环境。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氛围是积极向上的,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毋庸讳言,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师之间的思想道德素质差距很大,很多学校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抓这项不作的力度和措施也不尽相同,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存在一些问题,尤其表现为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现象。所以,我们要认清现状,把握未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在岗位上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仅把教学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在教堂上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学生成绩如何、表现怎样都与己无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主动纠正与改过;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安心本职工作,在校外从事商业活动,办各种补习班,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影响校内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的教师善于学习,不认真备课,不钻研新教材,上课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把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及时补充到中,导致教堂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观念,更不能气氛新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1.教师自身因素。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追求高分,因此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教书上,忽视了老师的另一天职:育人。只重教书而把育人放在次要位置是某些教师师德的严重缺陷,当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时,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其影响很大,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我教什么你就得学什么”的关系。由此引发了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等违反师德的现象。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深刻反思。

2.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具体表现为:有些学校仍然只注重教学技师,而轻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做得尽善尽美,如每周各个年级组、全校都要开会研究决定近期教学情况,但很少有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作具体要求,有时候只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应付检查或填补此项工作的空缺,很少做到像教学管理制度那样有赏有罚;更有甚者,对教师职业道德培训不重视,以至于谁来明确负责此项工作都没达成共识,加之上级领导机关也没有相应的明确机构来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只是偶尔搞搞活动,作些检查。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2.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建立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认真贯彻《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从教行为,道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教师聘任一票否决制”。要大力弘扬师德正气,表彰师德模范教师,对各单位涌现出来的师德模范,积极给予肯定。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把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与教师的利益联系起来,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意识,使他们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订明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让教师知道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了解职业目标,关心教师的物质并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综上,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千百万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的培养和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教师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我国目前约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而保证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保证整个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重中之重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角色.中国教育导刊,(5).

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6).

谈新课改视野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