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9篇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发表时间:2024-03-13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9篇。

对于一些写读后感的小技巧你是否掌握呢?阅读作品之后,能深刻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读书经历可以增加我们的语文素养,读后感为我们记录留下了踪迹,本文的主题是探究与“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相关的话题。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1

这学期利用学习之余时间再次拜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又一次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此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管理学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是彼得德鲁克40多年前写的一本著作,但是书中的思想和观点,现在读起来也仍然让人感到那么实际有效,感觉对自己的学习甚至是整个的人生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发表于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极富洞察力而且文笔自然。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书中重点阐述了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开始,通过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做好决策,要事优先,让自己的工作有贡献值,并能够用人之长,激发别人的潜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绩效,等等。在书中,德鲁克把“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决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队伍被扩大了。德鲁克从来不将“管理者”等同于“经理”,他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无论其是否有下属,无论其职位高低,只要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管理者阵营的扩大有利于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等生产力的释放与激发,实质性地推动组织专业能力的根本性提升,使“管理”成为一项应该被广泛掌握的能力。

进一步讲,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是必须在工作中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知识工作者,由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撒于组织成员是否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书中随后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并且更重要的是知识工作者们的成果通常要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此管理者的作用和以前相比要重要得多。以上的种种理由,说明管理者必须力求有效!

德鲁克先生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训练,他们工作起来才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而且必须靠学习获得。接下来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在思想上养成的五个习惯,分别是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善于发挥人之所长、做到要事优先及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这五个习惯是此书的精髓部分,全书也是围绕这五点来展开说明的。

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分别对这五点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第一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平时大多数普读后感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历亲为的。然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2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感触很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四的代表作。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并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苏联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写出苏联时期斗争的艰苦和那个时代的美好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我很敬佩保尔的这一点品质,他的确是一个顽强的人,当他负伤不得不退出战场之时,他仍然在后方不停地为社会的发展做着贡献。当他被诊断出神经中枢有毛病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设法的工作,争取多为社会做事。最后,他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但他仍然坚决的拿起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做起了斗争。正如贝多芬所说:“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在小说中,我最欣赏其中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认为这话很对,准确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难道不是这样吗?一个人不应虚度年华,也不应碌碌无为。一个人总应该为社会、为大家甚至为自己做一点事,那怕是一点点,也不能虚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着”。

对于我们来说,狼烟滚滚已成为历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了解了历史,让我们铭记许许多多的革命先辈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所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愧为是一本好书。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早年丧父,12岁被母亲送去车站食堂洗碗,饱受苦难。后到发电厂烧火,认识了朱赫来。红军撤走后,德军进攻保尔的家乡,加上阶级斗争,人民的日子很艰难。布尔什维克朱赫来被追捕时,暂住保尔家,给他讲许多革命道理,对他很有影响。后来,朱赫来被捕,保尔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来,自己却入狱。出狱后,他住在冬妮亚家冬妮亚找到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让保尔参加红军。一次激战中,保尔头部受重伤,但最终死里逃生。出院后,不宜回前线,便做团的工作,修筑铁路等,以后他参加工业建设和边防战斗,入了党。由于他多次受伤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几乎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他在忍受极大痛苦的情况下,决心帮妻子达雅进步,并开始文学创作,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保尔能成为英雄主要在于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从小就有一身正气,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反对官 僚主义。他佩服朱泽培加里波第,在朱赫来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做一个能尽一切力量奉献于祖国的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经受住了生活和战争的考验,的确称得上是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革命信念总是坚定不移的,所以他才有力战胜死亡与病痛,将毕生投入事业中。这就是保尔这个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钢铁就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

从小说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保尔瘫痪失明后,想到自杀,但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于是他又极力鼓励自己振作起来,想办法活下去。对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办法,活着就是一种希望,没有什么比坚强地活下去更有意义了。在面对挫折时,应该想到目标,你还有多少没有完成,你应该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为它努力奋斗,理想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即使破坏了,还可以再树立一个,像保尔那样的处境,都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你为何不可呢?

保尔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说有了人应该有伟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动,行动了就要尽力,尽力了才不会有遗憾,他这种为实现理想而拼搏的恒心、决心与行动实在令人震惊,正是他这种精神让中老年人怀念,又鞭策了无数年轻人,为千万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时过境迁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事业的追求不再那么执着了,往往是力不从心,茫然无措或是一蹶不振,人们仍需要从这样的书中汲取精神。应该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好书,保尔是一个永远的人生强者,一个乐观主义的勇敢者,他的精神永远是不变的向导。

实现理想并不是件容易之事。不过,你应该明白,理想就像空中的风筝,离你再遥远,你手中的线总是牵着它,一切尽在你的掌握中,你得从每件小事做起,哪怕只是捡起一颗钉子,为别人倒水,都是实现理想,培养高尚品格的一小步,因为你的事业一定是要奉献于人的,如果能这样看待,挫折不也只是一小步么。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锻炼自我,你也会是一块钢铁,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风筝”的一日。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3

《简·爱》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简·爱,自幼父母双亡,住在叔叔家,整天受着一家人的欺辱和打骂。有一天,他们把简·爱送到了一所封闭式的学校里,在学院里一呆就是几年。几年后,简爱离开了学院,找到了一份工作,家教。简爱学生的爸爸爱上了简爱,跟她求了婚,简爱也同意了。但她发现她在骗他,便执意离开了。她最终用坚持不懈的精神,离开了逆境,到达了顺境,生活了下去。

如果当时是你被家人抛弃了,你会怎么做呢?哭,喊,大吵大闹……书中的简爱没有这样。她用不屈的精神在学院里呆了几年,她面对别人的羞辱毫不留情的反击了,保留了自己的尊严。她面对别人的欺骗而离开,她这种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叔叔家,他被欺负了,不是默默忍受,不敢还手,而是奋起还击,简爱在逆境中豪不退缩,毫不屈服,奋勇向前,她执意抓住黑暗之中最后的一抹阳光,顽强生存了下来。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她那样。她证明了坚持就会成功,风雨过后就是彩虹,黑暗前面就是光明。她用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在逆境中成长了下来,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4

我心里有一簇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题记。

我们不断追朔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的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屈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更不是把自己异化成怪物——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别人,给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一个公正的交代。

这本书虽归类于网络文学,但它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以现实架空为背景,五大案如同珠帘般被串起,逻辑清晰。牵扯出几十年前人物的恩怨与主角的视角破案,将迷途之人带到阳光下,让冤屈之人重返清白,给心中有正道与公义的人一个交代。揭露,探究,毁坏,救赎,再直起身来,朝着未来与希望走去。

主角费渡与骆闻舟从尚有猜疑到并肩作战,从点头之交到生死与共,动人心弦。费渡身负童年创伤于心间筑起高墙。但心中仍有一丝善意,以及母亲交给他的爱与温柔。骆闻舟身为刑警,看透人间一切,但仍然心有正道,本性豁达开朗。他于费渡是一束可以穿破心墙的烈阳。

人生百态,万物皆有原由,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也无法定义对错,无法界定黑白。但这本书告诉我,面对“深渊”,只能削下那块不想要的肉,放出那碗被污染的血,再把下面长畸形的骨头一斧子下去砸碎,置死地而后生。

纵然黑暗如墨始终存在,纵然残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可我们仍不能放弃,仍然要心怀希望,仍然要向前看。

愿我们的心底之花,皆向阳而生。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5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我在暑期阅读王巨成的《震动》后发出的感慨。

本书讲述了六个性格各异的少男少女,因不同的原因相遇在郊外的山坳里。突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爆发了,山崩地裂,大大小小的山石和尘土滚下来,情况十分危急。六个人被困在山坳里,在缺水缺食、又有人受伤的情形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这是几个性格和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少年,有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还有常人眼中的“坏男孩”。然而,求生的欲望最终使他们摈弃矛盾,团结在一起,在灾难中彼此关爱,同甘共苦,克服千难万险,终于重见天日。经历灾难后,他们的心灵都受到了洗礼,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灾难没有把他们摧毁,却成了馈赠他们的礼物,从此他们变得更加坚强。

我被小说中六个主人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真诚与信赖、坚强与勇敢深深地感动了。最让人难忘的是一名叫俞前进的同学(一次误会成了别人眼中的小偷),独自冒险回到镇上,找到了救援人员,最终救出被困同学。地震后,唯一一条通往镇上的路已被山石掩埋了,他只得拖着疲惫的身体翻山越岭。在行进中,他的右手中指被毒蛇咬伤了,他毅然决然地咬掉中指来保住性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救那几个同学,历经艰难险阻。我被他的勇敢和坚强深深震撼了。

这是一本需要带手绢阅读的书。我一阅而不可收,一连读了几遍,每读完一次都会流泪。灾难无情,它毁灭幸福,夺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也许在死亡面前,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应该选择坚强,选择传递爱。我猛然醒悟,丰衣足食的我为何还会不知足,还会抱怨,我们其实应该感谢身边爱我们的人,应该感恩父母。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绽放异彩。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6

我被震撼了——一个关于爱情、家庭、罪恶和救赎的故事。就像一首优美忧伤的诗篇,轻描淡写中透着柔情,让读者从头到尾都心旷神怡;就像一首带有淡淡忧伤的旋律,不经意间牵动着我的心弦。有无尽的回忆……

作者的阿富汗如此真实,仿佛就在眼前——温暖悠闲,宁静美好,却因种族差异而支离破碎,让我原本怀有的美好想象在邪恶的战争中化为乌有。从阿米尔与他父亲的仆人儿子哈桑的亲密友谊开始,这种关系成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我看穿了友谊的脆弱。

“为了你,千千万万次!”这句话是关于阿米尔和哈桑密不可分的友谊,关于亲情,代表着忠诚和爱!从哈桑和阿米尔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开始轮回,注定要被他们无法理解的“标签”隔开,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哈桑对阿米尔的友谊和忠诚。一句“为了你,千百次”的真诚和坚定,超越了他们之间的任何羁绊,更让阿米尔感动,但阿米尔是个懦弱的人,他不敢为别人甚至自己站出来,总是让哈桑避难。 ,甚至让哈桑一直扮演“替罪羊”的角色,我可怜哈桑,我鄙视阿米尔,更让我恼火的是,他居然把哈桑和他的父亲赶出了家门,而且他还随父亲逃往美国……

时光荏苒,阿米尔历经千辛万苦,一转眼已经30多岁了。他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拥有自己的家庭,但当拉辛汗打了一个有意义的电话时,阿米尔的生活和自我都发生了变化——“有办法成为一个好人”拉辛汗辛汗这么说。拉辛汗想让阿米尔找到哈桑的孩子,但哈桑被枪杀了,孩子需要你照顾。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哈桑和阿米尔的兄弟,阿米尔知道这个消息,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终于,经过思想斗争,他走上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道路——寻找山的河山。阿米尔的站起来让我很感动,我误会了他,他也敢为自己站起来……

最后一次追风筝的清晨,他带着哈桑的儿子,勇敢地追了一个蓝风筝说:“为了你,千千万万次!”阿米尔终于救赎了自己,结局是那么美好,很开放,很爽快……

生活中想过自己,却发现自己连阿米尔都不如。我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不敢站出来,我只是在等待机会的到来,我也不敢赎回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就算想和对方和好,也不敢说话。我等对方先道歉,然后大方接受。我很少为自己争取机会。我要向哈桑学习,向阿米尔学习,为自己挺身而出!

大学生阅后感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7

近日,阅读了德鲁克的经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书虽然写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论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响着许多现代的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八章展开。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管理者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关问题,二到七章则针对如何实现卓有成效的五点要求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题。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一直以来,我在很大程度上认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的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德鲁克讲到“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的。

同样令我改观的还有德鲁克对管理者范围的限定。在书中作者将管理者的范畴扩大到了更宽的领域,不仅仅是企业,政府,军队,医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经理人,而是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他们可以下属众多,也可以没有下属,可以职位崇高,也可以职位低微,但是他们必须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一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管理者的传统理解,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们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要为自己的未来决策,因此,无论是为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或者仅仅是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我们都应学会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而这五点,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

尽管德鲁克先生的五点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而且对于并未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实践起来有些困难。但是他对时间、发挥人的长处等方面的论述,仍然给了我很多启示。

首先是在时间方面,德鲁克先生强调了管理者的时间总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据,而且职位越高,时间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应该学会管理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时间上的论述对我启发很大,因为虽然身为一名学生,我同样也有感到时间不足的经历。而且很多时候,原本感觉时间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预定的计划。对此,我认为德鲁克先生的解决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进行时间的记录,认识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从而针对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其次,要进行系统的时间管理。德鲁克先生特别强调了要整块的运用时间,多数情况下,一些事情需要连续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写一份计划书,连续的3个小时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个30分钟,则可能毫无进展,我便常常范此类的错误,经常把几件事情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没完成又去进行另一项工作,而结果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鲁克先生所讲,整块的运用时间,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8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岛,建立自己的家园,蓄养打猎时捉来的猎物,还对抗野人,收养一个名为“星期五”的野人,教他如何吃饭,说英语等,最后一支船队航行到荒岛,把荒岛交给船上的犯人,几年后,荒岛兴兴向荣,到处一片繁荣的景象。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对鲁滨逊佩服得五体投地。鲁滨逊只是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并非世代航海家庭,但他却从事了航海的工作,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冒险,与大海风浪搏斗。当他来到荒无人烟的岛上时竟然知道寻找可靠的洞穴;寻找失事船上的物品;把存活下来的猎物许扬起来;用大片的树林掩盖自己,低于野人等等,鲁滨逊竟能考虑得如此周到。他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能够防止外来侵略、不愁吃穿的家园,真可谓是生存能力和保护自我意识极其精明。再加上他在荒岛上孤零零的,每天担惊受怕,还得想方设法谋求生计,这几年的艰苦生活,鲁宾逊依然靠自己的毅力艰难地过下去。正所谓“宝剑方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鲁滨逊也完成了一项大事业。正是靠着这三点重要的人生品质,鲁宾逊才得以度过难关。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这些精神,是不是也应该锻炼自我呢?

麦哲伦带着船队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于地图又创造了一个大奇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年红军到处尝百草、找食物而得以生存,xx靠自己顽强的精神奋斗着,发表了《xx》的著作。我们也许应该扪心自问:冒险、生存、坚强,我是否已掌握了呢?因为生活永远离不开它们。

记得小时候妈妈曾读过一篇童话:从前有一只小花猫极其懒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一次,妈妈外出,出门前,妈妈在小花猫的脖子上挂了一块大饼。几天后,小花猫的大饼变成了半月形,嘴巴够不着大饼了。小花猫哭起来,老鼠一听,乐坏了,吃完了小花猫的大饼,还欺负小花猫的鼻子,从此,小花猫再也不敢偷懒了,如果小花猫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练习本领,会被老鼠欺负吗?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事情:一个男孩每天早上都能吃到妈妈剥好的鸡蛋,有一次妈妈忘记了剥鸡蛋,男孩呆呆地望着鸡蛋,不知该如何是好。我们可以设想,男孩娇生惯养,以后进入社会,该怎么生活呢?遇到困难,又该怎么办呢?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做无用人。

军训的时候,每次艰苦残酷的训练使我总想退出这次活动,但每一次我都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我想:鲁滨逊能够做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最后,我终于挺过去了。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把握每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掌握:冒险、生存、坚强,实现我们共同的愿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大学生读书笔记左右 篇9

几乎所有人都说《茶馆》是一位成熟的剧作家的成功之作。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由一个茶馆,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越,许多人物都被高度浓缩在茶馆之中。

曹禺先生曾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因这剧本构思纵横开阔,既是大气魄大手笔,又有细部的白描,是老舍先生的独创。《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变动,可是剧中只通过一个茶馆的小人物来反映,并没有正面叙述那些大事。这就是说,用这些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他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语言: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台词到为了,人物就活了;人物活了,全剧也就成功了。被誉为“语言大师”的老舍的的确确将语言功力发挥到及至。《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设计的非常生动传神、赋予个性,同时有简洁凝练,意味深长。戏剧结构:全剧人物多,时间跨越大,没有中心故事,老舍采用了四种手法结构该剧:其一是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主要人物有了连贯与交代,故事虽松散却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其二是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其三是每个人物都扮演他们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其四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绝无赘笔。

从考察老舍个体生命的历史的角度看,《茶馆》是一个生活阅历与个体经验丰富的作家在新的历史情景中回望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旧中国而写下的一部沉思之作,他沉淀着历史的教训,揭示了历史前行的趋势。

《茶馆》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他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茶馆》从题材到文化内涵又回到了老舍所轻车熟路的老北京故事,是一部有往昔岁月和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这是老舍先生最擅长的。话剧《茶馆》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雷雨》就是一个典型的遵守“三一律的作品,而老舍先生的《茶馆》却打破了这规范。但这两个剧作同样取得了成功。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不过现在我还不知其缘,待我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