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读后感(合集14篇)。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多元智能读后感(合集14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1
吴苏《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撰写的心理学名著。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好坏来作为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那些学***差的学生,任课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
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并不代表不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没有坏学生和好学生。智力水平没有问题。只有智力类型或学习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像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很动听,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因此埋没了自己的优点。
作为教师,不能单一的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优劣,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学生的智力可以测试,但学生的智力不能通过写作来测试。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2
今天读了唐老师介绍的《多元智能理论》,学会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即(MultipleQuotient,MQ或MultipleInetelligence,MI),包括冒险智商,创意智商,身体运动智商,视觉空间智商,音乐旋律智商,自然博物智商,智力智商,情绪智商,语言文字智商,自我内省智商,数学逻辑智商,人际关系智商。
通过学习我认为人人皆有无限的潜能与可能,未来更是行行出状元的时代。只要从孩子的强项智能引导孩子,都能令孩子有成就感,而达到自我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人生也就绽放光芒了。读书只占其中的一小部份,统整知识、应用信息在未来将是更重要的能力。多元智能在人一生中的作用。通过考察多元智能对成年人生活中的作用,及考察各种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对年幼的孩子发展的影响,多元智能在三个独立的方面起作用,分别是:休息作用,如何在工作环境中运用多元智能娱乐作用,如何运用多元智能得到快乐和放松欣赏作用,如何运用多元智能和他人一起工作,并理解他人当然,多元智能的每个作用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刚开始,年幼的孩子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多元智能的娱乐作用上;上学之后,孩子们玩的时间受到了控制,当他们逐渐长大后,开始运用多元智能来欣赏别人,越来越意识到友谊和关系的重要。多元智能的休息作用主要发生在成人阶段,那时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用自己的智能来工作或养家。很不幸的是,在这个阶段,多元智能的娱乐作用在我们的时间安排中看上去似乎都消失了。实际上,当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或养家时,我们很容易忽略其他并不需要用到的智能。
因此,我们老师应该了解自己的智能;必须去运用他们。要建立:每个孩子都可以是聪明的的认知及趋势。我们也必须去了解自己本身智能的真正内涵,看看哪些事是自己最在行的、哪些事是自己想逃避的。一旦你了解你所拥有的智能,你就能够协助确认你的孩子受到了影响;或许你所影响孩子的不是你最在行的部分,但对他而言,这个部分的影响却可能是强而有力的。为了达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随着智能课程的实施,我们教师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所以我们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在具体的评价操作方法上,可用学习档案的评价方法。
《多元智能》读后感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师生往往都偏重实践、动手操作,看重操作结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初期,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都融入了学生的操作实践中,我们老师要有意训练学生能用语言准确规范地描述自己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也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更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更便于协作学习的开展。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与逻辑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产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算法设计到的计算机语言的运用,再到程序的测试运行,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教师再对学生中的不同算法设计进行再分析、再比较,进一步优化程序设计思想,从而促进整体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空间智能就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种模式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学校校园或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的所有计算机)进行直观教学(如解释局域网概念,了解局域网有关布局等)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形象地创设空间,把教学内容视觉化,使学习的对象形象化,达到空间表征,有利于开发视觉、激活学生的空间智能。教师要建构这样的空间,设计制作有效的多媒体课件,既需要获取人类知识体系,也要求创造性的智能活动。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较多,相对更有利于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如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打字、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在发展了多种智能的基础之上也同时促进了身体运动的发展;再者可以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利用计算机本身的优越性,在游戏中间接发展身体运动智能。
人际智能是人的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小组协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当然一般地在开展协作学习前,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以便使智能互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确保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
以制作电子小报为例,教师先确立小报的主题,接着要求各小组集中讨论板报的设计,然后由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小报,完成后每组指派一人解说,最后由教师评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制作完成的小报肯定是集小组成员的多元智能于一体的最优秀的作品。类似这样的小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增加了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以及在实践合作中逐渐养成与他人共处,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知识和技能暂时较差,容易害羞的学生,合作学习会给他们更多一些尝试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激活他们人际交往的意识;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3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将人的智能分为八个方面,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且运用到我们的教育中是有很大好处的。首先,它能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第二是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并充分发挥出来。第三是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最后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将来都能成才。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为多元智能而教、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早在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见解。多元智能的本质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材,就是是学生。的确如此,人的智能方式不一,人的智慧钥匙就存放在不同的地方,就看我们的老师、家长能不能帮孩子找到那把通向成功的钥匙!
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智能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有各自解读世界的视角和语言。敢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视角看事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事物,就是老师发掘孩子自信的前提。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智能强项,也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实现个性发展。中国有句俗语:人各有所长。放眼四顾,我们常常看到生活中有人工于运算,有人精于言谈,有人长于舞蹈,有人专擅绘画多元智能的研究者加德纳曾经幽默地建议,判断孩子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办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规矩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发呆冥想;人际交往智能发达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肢体运动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加德纳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潜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就能真正地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疑给第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的观念要变化,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建构起新型课堂环境;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发挥其更为积极的作用;要用全新的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此,作为21世纪的老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学生生活在一个大环境中,接触的不仅是老师,更多的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们一出生,父母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要更好的发掘他们的潜能,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多一点关心,多一份关爱。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针对以上的内容,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尽量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协调发展,彰显教育改革的理念。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4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性教学”也是加德纳非常强调的,他强调智力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的能有效表现。他认为,理解智力力不开学习文化,只有体现在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中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力。
智力的培养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交往。在情境教学中,他非常重视“项目学习”,他认为这种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动性,有利于使学***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广泛运用各种智力、发展各种智力。有效的问题情境之所以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因为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产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教材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而诱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提高数学知识教学的表现力,使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宣传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多元智力理论”特别强调教学应该重视学生智力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不同,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领域、不同的教学情境而有所不同;每一个体都有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这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关键领域,当然每一个个体也有其弱势的领域。据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特殊的巨大潜力,进行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教育,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并以此为切入点,把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使其优势智力领域与弱势智力领域相得益彰,最终使其智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当前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启示,为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参考框架。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5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教授认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样的,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外,还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智能也是多元的,因而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的。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使我对教学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在加德纳理论中,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可以说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多渠道、多元化的。教师应该寻求一种复合、多变的方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种智能,可以说内容的多元化也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常常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现代的课堂应当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我在上“童画三国”一课时,首先课前让他们反复阅读《三国演义》,收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为创作打下较好的认识基础。在“童画三国”系列的整体构思中,我极力想用色彩配合技法来展现“三国”。毕竟已经过去两千多年,它在时间上给人很远很“旧”的感觉,而我用何种技法能做得旧并且又很有画面效果呢?首先我为了让感觉统一,先定了一个主色调---赭石。然后寻找能够做“旧”并且能够显示出“三国”历史沉淀感技法。最后我们确定了现代彩墨,仿壁画,立体灯柱,立体草人四个部分。人物现代彩墨部分,是以单独的人物展现为主。让孩子们看完“三国演义”后,选择最喜欢的人物去表现。先和孩子们探讨人物的特点:外型的特征,面部,服饰以及武器等。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在2米长的画纸上构图,因为面积大,所以构图比例变形得生动而有趣。仿壁画部分,是以“三国演义”的着名故事情节为题材,例: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等。孩子们在认真地反复地看了《三国演义》故事后,根据他们理解的故事情节进行构图,运用废旧报纸与立得粉先堆出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然后上色。
灯柱部分是以仿古铜的技法制作的。背景是一年级的孩子用蝌蚪人物画的战争场面,很是生动。高年级孩子制作仿古铜面具,没有具体要求,允许他们任意地去设计与创造立体的人物或怪物的脸。有的孩子选择做马,我们也不予否定,毕竟这是孩子们的作品。老师只是教会他们技法而已。草人部分,是用最原始的乡间材料制作。稻草,竹条,棕麻,树皮等。张飞,战马,关羽在这些材料切割组合中诞生了,每每看着这些草人与马,我都会联想到老师和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的点滴,现在我们最爱说:创作过程是最快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创设这样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方式学生的不同需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大增,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当今大班授课的情况下,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最自然的环境中,各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看作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教学中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通过恰当的评价强化他的特点,增强其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6
美国着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最起码包含了七种可改变命运的智能要素。即: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指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区别有差异的个体,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作为一名教师,理念和信念非常重要,能使我们自内而外地有所改变,一旦我们真心实意地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会有可喜的发现。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均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成长背景、经验、资质和需要都各有不同,因此教育者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启发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比单纯以学生的文化分数为重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得多。因为我们还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质的能力,并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而富于智慧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努力。同时,不以成绩最终评价一名学生,可以保护更多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可更轻松、愉快地求知、问惑,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智能优势又能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当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时,他们身上的潜能又可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呢?
首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接受他们的现状态,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至少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慧眼去发掘。其次,不片面追求单个潜能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因势利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多种智能综合发展的可能。最后,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并将理论服务于实践,必须向相关理论的同类书籍学习,多思考,多行动,才能发挥读书的效用。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7
多元智能读后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一)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认识世界的方式多种多样,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九种智能,除了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外,还有**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这些智能对于人类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世界是多样的,人类的智力也是多样的。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多样化。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使我对教学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在加德纳理论中,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人们将不断地对人的智能种类进行开掘,某种能力只要得到实践的和生理解剖的足够证据的支持,就可以进入多元智能的框架之中。
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了解到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会运用不同的智能或智能组合,从不同的渠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认识它,理解它,表现它。可以说,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好方法,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多渠道、多样化的。
教师应寻求一种复杂多变的因材施教方法。同时,教学内容涉及到各种智力。可以说,内容的多样化也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课堂应关注学生智力的差异,关注每个学生不同同学的需求,让学生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例如,我在上童画三国一课时,首先课前让他们反复阅读《三国演义》,收集许多与之相关的**,为创作打下较好的认识基础。
在《三国演义》系列儿童画的整体设计中,我尽量用色彩搭配的手法来表现三国。毕竟已经过去两千多年,它在时间上给人很远很旧的感觉,而我用何种技法能做得旧并且又很有画面效果呢?首先,为了让感觉统一,我首先设置了一个主色调-赭色。
然后寻找能够做旧并且能够显示出三国历史沉淀感技法。最后确定了四个部分:现代彩墨、壁画、立体灯柱和立体草人。人物现代彩墨部分,是以单独的人物展现为主。
让孩子们看完三国演义后,选择最喜欢的人物去表现。先和孩子们**人物的特点:外型的特征,面部,服饰以及**等。
让这些**岁的孩子在2米长的画纸上作曲。由于面积大,构图比例生动有趣。仿壁画部分以三国演义著名情节为基础,如烧赤壁、桃园等。
孩子们在认真地反复地看了《三国演义》故事后,根据他们理解的故事情节进行构图,运用废旧报纸与立得粉先堆出人物和事物的形象,然后上色。
灯柱部分是以仿古铜的技法制作的。背景是一年级儿童的战争场景,画有蝌蚪的形象,非常生动。高年级孩子制作仿古铜面具,没有具体要求,允许他们任意地去设计与创造立体的人物或怪物的脸。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孩子选择做马。毕竟,这是孩子们的工作。老师只是教会他们技法而已。草人部分,是用最原始的乡间材料制作。
稻草,竹条,棕麻,树皮等。张飞,战马,关羽在这些材料切割组合中诞生了,每每看着这些草人与马,我都会联想到老师和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的点滴,现在我们最爱说:创作过程是最快乐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智能组合和学习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学生的学***必然会大增,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当今大班授课的情况下,能逐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最直观的、最自然的环境中,各项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为多元智力而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
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的观点,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教育评价有助于教师理解和积极实践新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教学中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并通过恰当的评价强化他的特点,增强其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我价值感。
多元智能读后感(二)
读了《多元智能》这本书,我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们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在知识、能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才能确立保留差异的教学目标。
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考试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任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多方面的,认识到智能的生物学基础,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它甚至**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但形式不同。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认识到社会文化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机会。
所以,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尽情释放才能的地方。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13-16岁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
从生理发育来看,他们的身高、体重等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大脑的重量几乎接近**,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有了发展,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注意的范围广泛了。他们的记忆开始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记忆的内容与生动、具体的事物或情景相联系进行记忆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主要记忆方法。
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我意识和交往的欲望明显增强。这些特点说明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多方面潜能。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素质的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成功的潜质。之所以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因为每个人先天就有这些素质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通过开发使其形成良好的结构。
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理念和我们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多元智能读后感(三)
美国着名教育家加德纳教授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最起码包含了七种可改变命运的智能要素。即:
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
他指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区别有差异的个体,有针对性的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
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理念和信念,作为一名教师,理念和信念非常重要,能使我们自内而外地有所改变,一旦我们真心实意地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就会有可喜的发现。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均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成长背景、经验、资质和需要都各有不同,因此教育者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引导启发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这比单纯以学生的文化分数为重的评价要客观、全面得多。因为我们还知道,受教育者的发展决不是统一的、程式化的、同步的发展,而是有不同倾向、不同标准、不同速度、不同特色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育者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有善于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质的能力,并能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积极而富于智慧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努力。同时,不以成绩最终评价一名学生,可以保护更多孩子对于学***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可更轻松、愉快地求知、问惑,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智能优势又能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当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中时,他们身上的潜能又可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呢?
首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接受他们的现状态,并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至少一个闪光点,然后用自己的慧眼去发掘。其次,不片面追求单个潜能的培养和发展,只要有因势利导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多种智能综合发展的可能。最后,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并将理论服务于实践,必须向相关理论的同类书籍学习,多思考,多行动,才能发挥读书的效用。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8
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策略实验研究》文章的读后感
赵晓敏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实验研究》一文主要包括六个章节,这六个章节涵盖了本实验研究的现状及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各个概念的界定,对实验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结果都作了很详细的记录。
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获取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知识,通过测量法掌握学生的智能结构,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准实验法设计教学实验,验证假设,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资料为本**的研究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导下,构建了一套符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策略,以解决目前该课程教学中智力训练不足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相关概念及理论的研究。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验。(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山东省济南市某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实验前,选取两个一般智力水平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四年级五班有52名学生,其中男生28名,占53名
女生24人,占46.2%;四年级一班为对照班,全班52人,男生29人,占55.8%;女生23人,占44人
2%。实验前比较了两个班的特点,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具有良好的同质性。
本实验的自变量x为教学策略,分为两个自变量x1和x2级。x1是基于实验班采用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策略;x2是控制班采用的传统教学策略。本实验的因变量 y 为学生的多元智能水平的变化,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及学生家长接受《多元智能评价量表》测查而得到,考虑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本实验的因变量仅包含四种智能的变化:
言语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的变化。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还对自变量进行了控制:
(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人数相等,性别比例大致相等;(2)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相同的教学进度和要求;(3)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课堂教学的课时相等。
实验设计
1.教材
本实验采用山东省编教材山东教育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3 册)进行教学。
2.测量工具
《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学生用)是笔者根据阿姆斯特朗编制的智能测评表\《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学生家长用)
3.实验模式
在本实验中,非等效性实验对照组采用前测后测的设计模式。
实验数据分析
利用 excel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及家长填写的《多元智能评价量表》进行统计,并采用 z 检验对两个班的样本均值进行差异性判断。在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采用独立样本z检验;在实验班前后、对照班前后差异显著性检验中,采用z检验。
实验前测及后测
本研究主要通过测量法获得了学生智能分布情况,利用《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学生用)和《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学生家长用),分别对学生及家长经行相应的前侧 。
经过15周共15课时的教学实验,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后,在期末考试前组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填写《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学生用),另外将《多元智能评价量表》(学生家长用)发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填写,通过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填写的《多元智能评价量表》进行统计并计算二者的平均分,从而获得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有学生的八种智能后测得分,然后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智能结构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加以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教会学生有效倾听、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讲故事等教学策略可以提;采用分组教学、关注个别学生、游戏教学、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采用合作学习、同伴分享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采用提供基本观察内容、观察操作结果、进行更细致观察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部分智力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 (6)不同学生和不同智能的提高情况不同。
由此,我们在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采用小组教学和合作学习,注重个别学生,游戏教学
教学生学会与同龄人分享,平时让学生观察事物,创造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水平。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9
最近有幸拜读了坎贝尔先生著作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这本书,读完以后感触良多,也使我深受启发。
在我们现实世界里,我们的社会因为有不同长处智能的人,在社会不同的领域中发挥所长,所以我们的世界才显得多彩多姿。各类不同的人才倍出,发明创新、服务娱乐,使人们的生活便利、幸福。尤其是越多元的社会越需要多元的人才,让不同智能的人发挥不同的智能。不管是那一种智能对社会都是重要的智能。然而过去以来我们的社会通常把语文和数学逻辑智能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在我们成长过程的学习和大部份的测验都偏重在这两个部份,把这些语文部份和数学技能,当做最有价值的学习。通常我们测验分数高就代表我们的智力高。在以往我们的社会,也是以这种智力的结果安排学校就读,在就读中、大多数学校也以偏向认知方面的学习为重点。不过一旦毕业,出了社会常常会发现以往所学的,在社会中无法学以致用或是能力缺乏不足。
作为一位初中教师,我肩负着教育的职责,这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教育时,常常会碰到一些非常特殊,与众不同的孩子。其实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这些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笨”或者真正的“怪”,他们只是有着自己的智力特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实并不存在一个孩子有多聪明的问题,而是只存在一个孩子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对于教育,我们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思考,我认为是这样的,对于每一种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对症下药,对于每一类别的孩子要因材施教。应该学会对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或主题,设计并组织有关多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团体教育活动。比如用一些小游戏来发展他们在多方面的兴趣,比如在落叶分飞的秋季,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个叶片的小游戏。在言语──语言能力智力领域,可以让孩子描述叶片的颜色、形状,说说它是从什么树上落下来的,在音乐──节奏智力领域,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在逻辑──可以让孩子数一数叶片的数量,让孩子把采集到的叶片分一分类别,统计以下每种类别的树叶有几片,在视觉──空间智力领域,可以让孩子画一片树叶或者用叶片做一幅剪贴画,在身体──动觉智力领域还可以让孩子用这些树叶片穿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在交往──交流智力领域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来完树叶,共同分享快乐。
发现孩子的天赋,不仅仅在于促进智力潜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而且更在于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形成热爱教师、热爱同学和热爱学校的情感。这一点对于那些优势智力领域不在语言和数学方面的学生尤为重要。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内,在课堂外,要善于发现孩子在那些方面存在有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天赋。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10
本学期我读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感受很深!多元智能理论共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每一种智能都具有独特的发展顺序知识人生的不同阶段萌芽开花。其中音乐智能的天赋显现最早在孩提时表现卓越的音乐天赋这种智能可能不必依赖人的生活经验。多元智能理论又给教师一个革新教学方法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建议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对所有学生都适合的好方法。
所有的孩子在八项智能中有不同的倾向所以任何一组特定的方法可能对某些孩子很成功但对另一些孩子却不一定奏效。例如那些常用节拍歌唱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师会发现有音乐倾向的学生反应热烈而没有音乐倾向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同样用图画和形象教学的教师会发现空间思维发达的学生与肢体和语言发达的学生反应不同。因此教师因材施教随时变换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因为我是任教音乐科目所以在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我个人认为音乐智能对课堂的帮助。
(1)节奏歌曲击节和吟唱。无论你教什么把他变成可以说唱的形式。在低年级学习音生字时可以把它们编成儿歌让学生吟唱。也可以把想强调的讲课重点故事中心思想观念主题编成诗歌快板形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概括总结综合或应用他们所学科目的知识的歌曲快板或诗歌这样使学生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超记忆音乐。当老师有节奏地在背景音乐的情形下讲课(如讲拼写生字历史事实科学词汇)时学生的状态应该是放松的这样便于他们学习和记忆。
(3)音乐概念。音乐曲调可以用来作为表达很多科目的观念规律或纲要的工具。例如用音乐表达圆周概念开始先唱一个音调然后下降到一个低音调然后再逐渐上升到最开始的唱调。你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讲解其他科目内容也可以用节拍表达概念同时给教师和学生有想象力地表达以充分的机会。
(4)情感音乐。为某个单元或课程寻找适合感情气氛的音乐。这种音乐也包括音响效果自然声音或容易表达感情的古典或现代音乐。假如在学生阅读一个发生在海边的故事前放一段大海声的录音(如海浪敲击岩石海鸥叫声等)如故事发生在山林里或放一段林中鸟叫或泉水流过的音乐(如民乐《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这样效果会不会好很多呢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11
细读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一书,本书的宗旨在于**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地、尽性地发展。这本书是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共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教授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综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一独立的方式存在。这些理论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验紧密结合,为教师提供了教育情境下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没有一种好的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孩子在八种智力上都有不同的倾向,所以任何一套特定的方法对某些孩子来说都是成功的,但对其他孩子来说则未必。因此,教师应随时改变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是发展的、可以培养的,在许多方面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这给了很多人希望,尤其是那些在传统智力理论中没有优势的人。加德纳关注的正是这些人。
多元智能理论使教师看到了学生的多元潜能,增强了我们对每个人受教育可能性的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对我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这个理论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和改进教学的方法。我是一名英语老师。这一理论改变了我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看法,也使我看到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转变的希望。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英语学习障碍学生的问题,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指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走出学习的低谷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是可行的。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感和学习自信。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英语教学也应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对于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教育,每一位老师应该不要轻言‘放弃’。
这一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多元智能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同时,强调环境和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教育者的任务是认识和接受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的事实,帮助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智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我将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我对班级中的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习惯和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通过加德纳多元智能量表对他们进行检测,把学生测试的选项键入量表,统计每一位被测试者各种智能的得分数据,得分偏高的智能者被视为该智能倾向较强的学生。通过本次调查,找出八种智力中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相对较强的智力,并记录下来。
结合观察其在学校生活中的表现来验证其在多元智能量表的结果。以前我只把学习困难程度和心理特征等作为分类的标准来分析学困生,通过《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的学习,按照学困生智能的分类,使我发现了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和优势,从而找到教育的切入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只有倾向不同和强弱的差别,而没有智商高低之分;谁都不应该因为学生某几项智能的暂时迟缓发展,就给这个学生定性为差生,给予他们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放弃对他们的帮助。在英语学科中,语言智能起着主导作用。大多数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其他智力发达。
因此,英语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充分尊重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性,对每一个学生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寄予殷切的期望,愿意从多个角度对他们进行评价、观察和接受。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只要我们能把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起来,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时间。认识到这一点,老师就不会再以传统的唯一标准看待学困生,而是主动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样就能够大大减少学困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挫败感。
大多数学生放弃学习的原因是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教师给予的真正的信赏和肯定,有助予他们克服自卑,树立重新学习的信心。只有老师的教育观转变了才能促使学困生在学习观念上的转变。
我们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全面发展这八种智力,但他总是有自己的长处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更多英语落后的学生,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抛弃和漠不关心,而应该注入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我们应该多角度观察学生,引导他们朝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智能因素放在重要位置。为了使不同的智力提供可能的学习机会,课堂设计应整合更多的智力活动,调动学生的智力兴奋点,开发优势智力,激发弱智。无论在哪励学习,老师都会帮助学生找到至少一种力量,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这对学生至关重要。
这些追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在掌握学科内容和创新方面的毅力和毅力。
教师应该针对学困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中的困难环节进行方法指导。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觉得学习英语词汇很困难。我会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找到记忆词汇的最佳方法。例如:
李瑶同学视觉-空间智能较强,我和她一起分析和寻找适合的方法,最后决定采用制作个人词典的方法,把重点词汇写在本子上,并配上插图或图标,使记忆单词成为她的乐趣。张浩同学人际交往智能很强,我帮他找到了小组记忆单词的方式,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使他的词汇学习不再乏味。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应该用他们的爱心和多元智能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多元智能所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多元智能所欣赏的评价方法,将跨越物质条件的限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一种智能的评价,都应该侧重这种智能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评价活动时,应该打破传统的评价体系,提供多元的方式,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评价活动,打开他们通向成功之门。提供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学困生不再认为语言的学习高不可攀,他们能依照自身的优势智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完成任务,还会主动加深与其他同学间的交往,互相取长补短,发展优势智能的同时语言智能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我们对英语学困生的态度,也应该从过去的盲目指责中走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我们相信人的智能高低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在最后一章中写道:
一个成功挑战学生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努力提供反馈,而不会威胁到学生的自信心,并可以激发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他们培养冒险心并推崇成功。这种让学生逐渐喜爱学习的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自信与好奇面对未来的世界。
愿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培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勇敢面对所有的困难。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12
《多元智能》书中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它启发我们的教师“通过多元智力来教”、 “为多元智力而教”。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方法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时,摈弃原来只围绕一门学科而设计的惯有思路,而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的发展。
“通过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的课程在努力使不同智力都得到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右半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它们总是以协调的方式发挥着整个大脑的左用。该书提到:“智能在过去一直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天生的,伴随人的终生。
”“事实上,通过有意识地在更多的层次上激活智能,我们可以变得更加聪明、睿智!”不论是对于幼儿还是成人,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获得各种智能的发展。在我看来,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有五个非常有用的启示。
(一)我们的课改应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二)我们的课改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三)我们的课改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四)我们的课改应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五)我们的课改应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曰:后进生或落后生。任课老师对其“另眼相看”。
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的表现却可能相当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没有差生的问题,没有智力高低的问题,只有不同类型的智力或学习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们长期以来习惯于用好成绩来定位自己。好成绩是好学生,他们什么都擅长,但坏成绩什么都不擅长。这样就形成了极化现象。成绩好,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不错,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出声,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埋没了自己的才能。他也不会为自己有某些特长而感到骄傲,很不自信,做事也小心翼翼。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智力,更不能一棍子打死他们。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任务,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总而言之,从本书的论述来看,笔者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虽然这种指导意义是从整个教育层面上讲的,而且是概念性的。作为一线的教师,理论的研究始终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的主要精力仍会放在如何切实地“应用”之上。
现代教育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创造力的人,小学的科学教学将会义不容辞的发挥其独特作用,而多元智能的引入也必将会为教学开创一片新天地。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13
读了《多元智能》这本书,我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孩子们不缺少天才,缺少的是发现天才的眼睛。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考试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并承认智能的生物基础,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甚至预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还承认社会文化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机会。所以,对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孩子找到一个可以尽情释放才能的地方。中学阶段的教育对象是13-16岁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从生理发育来看,他们的身高、体重等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大脑的重量几乎接近成人,大脑的兴奋功能逐渐减少而抑制功能逐渐增强。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有了发展,有意注意的时间增长了,注意的范围广泛了。他们的记忆开始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记忆的内容与生动、具体的事物或情景相联系进行记忆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主要记忆方法。他们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自我意识和交往的欲望明显增强。这些特点说明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巨大的尚待开发的多方面潜能。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素质的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成功的潜质。之所以要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因为每个人先天就有这些素质的基础,只不过是如何通过开发使其形成良好的结构。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理念和我们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多元智能读后感 篇14
在《多元智能》这本研究人类潜能的著作中,加德纳指出,人类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智能的发展。要寻求促进或激发人类潜能的方法,就必须对智能的概念、构成及评估方式有崭新的认识。
一、多元智能理论
这本书中将智能定义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
并对八种智能作了如下介绍:
1、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音员都显示出高度的语言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是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工程师和电脑程序设计师都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数学智能。
3、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能巧妙地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都是这方面的例证。
4、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知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视、转变或修饰心理图像进行思维的能力,如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所表现的能力。
5、音乐智能是指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包括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制造乐器者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
6、自我认识智能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神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就是拥有高度的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例证。
7、人际交往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成功的教师、社会工作者、演员或政治家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近来西方文化已经开始认识到心智与身体间的联系,并开始重视精通人际交往行为的重要价值。
8、自然观察者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学有专长的自然观察者包括农夫、植物学家、猎人、生态学家和庭园设计师。加德纳认为,相对于过去的一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全面地描绘和评价人类的智力能力。加德纳谨慎地指出,人类智能不只局限于他已经提出的这几种类型,而且,每一种智能还包含有次级智能。例如,在音乐智能中的次级智能就包括歌唱、演奏、指挥、作曲、评论和音乐欣赏。同样,其他七种智能也都各自包含着多种次级构成要素。
二、多元智能理论引发的教育思考
我认为多元智能理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我的教育生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深入思考和研究。
1、智力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性。在八种智能方面每个人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八种智能的组合与协作方式各有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强调语文和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传统的教育中不能受到尊重,他们的特长可能难以被发现,这对于学校和社会都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智力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学科,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可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多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观。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辨认我们身心系统的智能,而且要认识到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
3、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和教育测验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测验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
应当明确智力测验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智力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4、学生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千差万别。加德纳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智能学校教育理论,有以下原则:(1)所有学生都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 2)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3)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区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应当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们构建了健康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在学校的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强势智能没有被激活并在学习中自如地运用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有机会用他们最强项的智力和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保障每位学生学习、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
5、发展观。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而这种追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是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正是熟练地掌握学科原理和创造发明所必备的品质。按照"短路理论",如果缺乏创设相关环境和给予强化而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相关的神经功能就会衰退,这些能力就会自我衰退,甚至会消失。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当局及教师应明确在当前课程计划和课外活动中,包含了哪些在学生身上可以培养的多元智能要素,教师应致力于普及这些要素,确保所有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智能和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和前景。尤其在教育改革的课程标准设置方面,不仅应重视学生不同的智力倾向,而且应拓展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开发、挖掘和促进学生各方面智力的发展,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