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通用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24-08-09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通用。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通用”,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1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敬仰之情,同我们商丘市睢阳特殊教育中心党支部党员一起奔赴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别山参观学习,参加红色教育的党员们穿上了红军服,重走红军路,重温红军长征历程,追忆难忘战争岁月。

我们穿着红军服,走志仁小道,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辛,一路唱着红歌,在山顶上胜利会师。参观革命旧址,在历史发生地讲述历史,让历史事件进入我们内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我们多层面、多角度了解和熟悉大别山光荣的革命历史,感想大别山革命传统,引导我们走进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体验革命的苦难和辉煌。这些活动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回忆,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一次次的心灵受到了洗涤和升华,生动直观的教学,使学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个点就是一部活教材,一堂课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这次红色教育时间虽短,却使我热血沸腾,备受感动和鼓舞,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信念两个字的内涵,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大别山走出的那250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仿佛再现眼前;郑维山将军的最后一封信令人感慨万千,顿生敬仰之情;许世友同志一生忠诚、三跪慈母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箭厂河乡红田那250多名忠魂让我肃然起敬;志仁小道那崎岖的山路让我在红色拓展训练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大别山革命历史,讴歌了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感受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淳朴民情。

一、我近距离感受了大别山精神。大别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其中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不来新县,不知道这里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这里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许世友等25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不来大别山,不能深刻感受当年红军革命斗争的残酷与无情。在艰难的革命岁月里,无数的新县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年新县总人口只有10万人,参加红军牺牲的烈士就有5.5万人,占一半还多,可以说是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岭岭埋忠骨。

正是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为基本内涵的大别山精神。时光飞逝,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在新时期大别山精神仍具有其鲜明的时代价值。大别山精神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精神;是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齐心协力,精诚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二、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当听着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四度辉煌的革命历程时我肃然起敬;看到鄂豫皖苏区将帅馆内那一颗颗璀璨的将星、如山的雕像时我们心潮澎湃;在苏区首府烈士纪念馆内在十三万烈士纪念墙前重温入党誓词我的心情沉重而坚定,听到晏春山烈士宁死不屈的故事我潸然泪下,这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一个人,要有信念,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需要有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把民众团聚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见证中国力量、激扬民族信念,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必须有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作为党的干部,就必须有一颗坚定的务实为民清廉之心!要珍惜自己的岗位,服务师生,无愧于教育事业!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2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这是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里一段歌词,从小对这首歌就耳熟能详。这次有幸到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地鄂豫皖大别山地区参观学习,现场感受到那一段不可抹去的岁月往事,追溯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我们先后参观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等地。踏在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想如今和平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都是他们凭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换来的。而今天,作为一名农商行中层干部的我,回归本源,更需要学习和推崇的就是革命先烈们身上那“四种精神”。

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推向为光明的新中国。结合工作,就我们农商行而言,我们也需要大力弘扬“爱行主义”,他是当代民族传统美德的进一步延伸和体现,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松不得”的责任感、“停不得”的使命感,把红色血液融入到农商行发展中、根植到骨髓中、铭刻在脑海中,通过树立“行兴我荣,行败我耻”的思想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来更好地维护农商行、爱护农商行。

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无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勇士们,还是黄麻起义牺牲的英雄们,有谁是为福利待遇而冲锋,有谁是为一己私利而牺牲?与这些“向死路求生”的红军将士相比,比起他们这样的大无私精神,我们今天加班多一点,假期少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作为新一代农商银行人,我们更要发扬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只有真正发扬奉献精神,才能在关键时候顶住压力、经受风险、战胜挑战,才能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农商行良好社会形象,从而更好地诠释“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的企业使命。

学习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千里丰碑,英雄风骨,革命先烈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为后人点亮行程,指明方向,鼓舞我们坚贞不屈,永远向前。在目前农商行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追赶刮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的也恰恰是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艰苦奋斗他是干事创业的源泉,是时代发展的旗帜。战争年代的胜利,靠的是艰苦奋斗,建设时期的成就靠的是艰苦奋斗,现代化强国靠的更是艰苦奋斗。如今,我们农商行要想从实现“三步走”战略中成功蜕变,何尝又不是需要这种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不管是国家,抑或是农商行,幸福生活的拥有,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习他们的不畏牺牲精神:通过讲解员饱含深情的讲解和当年战斗场景的模拟,昔日的硝烟战火仿佛历历在目,我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寻求真理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论如今,虽然没有了硝烟,没有了斗争,但是他们那种对党和人民忠贞不渝的气概,仍值得我们去学习,那就是对农商行的事业做到无比的热爱和无比的忠诚。在工作实践中要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体现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不畏牺牲,不辞辛苦,脚踏实地,把农商银行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争创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银行”的“双一流”主旋律上,为他奋斗不止,绘就蓝图。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3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党领导大别山军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信念的执着追求。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就开始在大别山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11月,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湖北黄冈成立了中共陈策楼小组,为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党小组,此后大别山区党组织不断发展,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成为我党重要的建党基地。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艰难曲折的斗争中,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高贵品质,“一根筋,不二心”,初心不改,不屈不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大别山,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在根据地的中共鄂豫皖省委确立了独立坚持斗争的方针,重建红二十五军,创建红二十八军,进行坚持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敌人重兵“围剿”,根据地人力、物力枯竭的情况下,省委奉命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向其他地方转移。留在根据地的红二十八军在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根据地屡遭敌人“围剿”“清剿”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先后经历4次主力部队转出,每一次主力离开后仍然有武装力量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他们靠着对理想的执着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愈挫愈勇,一次次从磨难中奋起,革命的红旗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人民坚持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牺牲。从1921年至1949年,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董必武在其90岁生日的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这是大别山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屈不挠斗争的最好注解。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

大别山的党组织和革命群众对党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在革命斗争中始终能够以革命大局为重,为了革命需要和全局利益勇挑重担,牺牲小我,无私奉献。

1935年7月,为了迎接党中央、与中央红军会师,鄂豫陕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策应中央红军。在出征动员大会上,军首长吴焕先、徐海东对战士们讲:“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1935年7月16日,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省委率领下开始了第二阶段的长征。其西征北上的战略行动,吸引和牵制了川陕甘边界的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入冬后,中央红军物资补给面临极大困难,毛泽东向徐海东借2500元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立即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并命令部队节衣缩食,从人员、物资上全面支援中央红军。徐海东说:“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援党中央!”

194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破解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对这场关乎解放战争全局的战略任务,刘伯承、邓小平始终从战略全局出发,把是否对全局有利作为取舍的首要标准。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我们在大别山背重些,在三个月内,陈粟、陈谢能大量歼敌,江汉、桐柏及豫陕鄂区、淮河以北地区能深入工作,对全局则极有利。”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编写二野战史的老同志时讲,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重担,最重的担子是挑挺进大别山这副担子。

大别山军民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始终把全局的利益放在首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深刻诠释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

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大别山区党和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与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党群、军民关系,筑起了打不破、摧不垮的铜墙铁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在发动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之初,即着手建立革命政权。在根据地逐渐形成了省、特区(道)、县、区、乡、村六级苏维埃政权,大别山广大穷苦人民第一次成为社会的主人。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制定了土地分配政策,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分得了土地。苏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老百姓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文化教育上得到解放。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群众纷纷参军参战,为革命凝聚了巨大力量。“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黄安战役中,数万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送饭队、洗衣队,不分昼夜地支援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打击恶霸土匪、救济贫苦百姓,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在国民党实行“坚壁清野”的恶劣斗争环境下,群众依然想方设法掩护和支援便衣队。白天外出劳动时,老百姓自己饿着肚子,把饭藏在田边,让便衣队来取。他们把鞋脱下留给便衣队,自己光着脚回家。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徐向前在回忆大别山革命斗争时说:“红军的力量在于民众之中。有了群众的支持,红军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大别山党和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这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关键所在。

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大别山党和军民面对艰难曲折的斗争形势,始终能够保持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宝贵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别山斗争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

黄麻起义后,由于国民党军疯狂反扑,起义部队决定转战木兰山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后开辟了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在长江北岸率先竖起了武装割据的旗帜,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

在游击战当中,徐向前等人总结出了“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等游击战术7条原则,与毛泽东在井冈山提出的“十六字诀”游击战术异曲同工。红四方面军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为训词,在军事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比如围点打援,“反四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大别山实行土地改革。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分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以及保护工商业等政策的建议。毛泽东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为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4

7月14日,我有幸参加乡党委组织去信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馆参观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却让我经受了心灵的洗礼和震悍,受益非浅。

通过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我们信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和生动实践,让我再一次亲身感受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在党领导下老区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炽热初心和使命担当。也让我领悟到: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将本次的参观学习作为新的起点,确保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上,而是深入思索。力戒贪图享乐,树立清廉理念,做严格自律的表率。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寻找自身的差距,罗列整改清单,切实改变工作办法,转变工作思路,认真履行职责,真正使自己的思想层次得到新的提升,理想信念得到新的坚定,责任意识得到新的增强。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5

6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在我入党预备期将满之际,我有幸随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重走大别山”红色教育活动,去了素有“将军第一县”美誉的革命圣地——红安。我们怀着对革命老区无限崇敬之情,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先后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历史纪念馆、七里坪长胜街、李先念故居等地。这个诞生将军的小县城,在曾经的40多万人民中,有三分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了实现民族统一、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先后壮烈牺牲。在烈士纪念碑前,我们面对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和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宣誓的那一瞬间,我脑海自然地浮现出无数革命军人在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画面,他们不畏敌人炮火,在一阵阵冲锋号角声中奋勇杀敌。.。.。.

通过近距离对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的学习与感受,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与洗礼,进一步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念,内心的感触也颇为深刻。

一、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心一意干革命、无私奉献的红安精神。“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短短一首民谣,却反映出红安人民“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无私奉献精神。在革命烈士的纪念馆里展示的第一位烈士就是黄麻起义的领导人潘忠汝同志。他在领导革命队伍突围时七出城墙,腹部不幸中弹,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手捂掉肠继续参加拼杀,最终为党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像潘忠汝同志一样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可谓不计其数,他们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正是这种坚定与执着,红安的先烈们在革命岗位上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正如红安人民所说,他们“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民警,就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百折不挠、敢于斗争、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克难攻坚,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二、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顽强拼搏、勇于奉献、永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优良传统。通过对老一辈革命家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对敌战役的了解,真正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在纪念馆内还有这样一位烈士,他就是共产党员张南一,在一次回村养病时被叛徒出卖,遭到敌人的包围,敌人搜查无着,就将全村群众赶到稻场进行杀戮。张南一为让群众免受磨难,从躲藏处挺身而出,后被敌人逮捕,最终遭到活埋而牺牲。他为了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惜牺牲自己,正体现出了共产党人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一名即将转正的预备党员,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这种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始终把人们利益放在首位的光荣传统。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不畏权势,敢于同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踏实工作,文明执法,展现新时期公安干警良好新形象。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美好生活,虽然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去闹革命,不用去面对硝烟战火,不用去经历枪林弹雨,但我们不能忘记先辈们所做的牺牲,不能忘记革命事业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能忘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使命。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敌对势力的不断渗透、国内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违反社会治安事件时有发生,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显得异常艰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公安干警,我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牢树立警察意识,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能打硬仗的警察作风,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积极在自身岗位上创先争优,用行动守护头顶的警徽,向社会展现我们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6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永不磨灭的大别山精神。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丰富滋养,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守大别山精神的政治性,做到“两个维护”

大别山军民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家国情怀,学习大别山区革命的政治经验,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从1921年至1949年,大别山区为革命牺牲百万人,仅在册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要从这块“抓把泥土就能渗出鲜血”的土地上汲取信仰之钙、忠诚之魂,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底色和政治本色,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931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建立工农监察委员会,在党的领导下,工农监察委员会对监察工作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当前,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坚持党对纪检监察工作全方位、全过程领导,在更高站位、更高标准上一以贯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落实党的决策部署。1931年,为支援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鄂豫皖苏区红军在根据地并不稳固的情况下,坚决服从命令南下作战,为实现中央苏区战略部署提供了重要保证。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闻令而动、令出行随,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尤其要紧盯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坚守大别山精神的人民性,巩固执政基础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大别山革命史,始终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彰显着党心军心民心的水乳交融。

深深扎根群众。1947年9月,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光山县接见了刘名榜等游击队战士。邓小平问刘名榜:“那么艰难,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刘名榜回答:“靠党的坚强领导,靠握紧枪杆子,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铁了心地支持、掩护我们。没有他们,我们一天都活不下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要深深扎根群众,把服务群众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畅通信息渠道,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凝聚群众之中蕴藏的深厚伟力。

严肃纪律规矩。作为《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最早唱响的地方,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始终执行铁的纪律,创造了无所不胜的部队与星火燎原的根据地。历史证明,纪律严明,党就坚强有力;纪律松弛,党群鱼水关系就会受到破坏。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纪律的监督,从讲政治的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尤其要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维护群众利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缅怀革命先烈,看望老区人民,殷殷嘱托“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纪检监察机关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把同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细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守大别山精神的时代性,砥砺初心使命

大别山精神透射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跨越时空、永不过时的伟大革命精神。

敢于斗争。从大别山区走出的红25军,是第一个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先锋”,是平均年龄最小的红军长征部队,是长征途中唯一不减员反增员的红军部队,是长征途中唯一创立根据地的红军部队,也是长征途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军政主官伤亡最重的红军部队。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严”的主基调,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勇于担当。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物资补给面临极大困难,红十五军军团长徐海东立即从部队仅剩的7000元中拿出5000元送给中央红军。徐海东说:“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无条件服从中央!”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担当,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环境、激励干部担当等开展监督,着力督促推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切实为巩固经济发展稳定转好态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善于创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在大别山区实行土地改革,提出了巩固区和游击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毛泽东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为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大别山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创新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一体推进“三项改革”、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三转”,都需要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规律,不断推进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以创新驱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历史造就了大别山精神,时代需要大别山精神。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历史使命和工作实际,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让大别山精神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7

许世友将军的故居距离新县县城35公里,傍山而筑。房间墙上悬挂着许世友将军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载了将军不同时期的经历,反映了将军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心系劳苦大众、艰苦朴素的本色。

展厅中三个用纪念章组成的'忠'字,反映出老将军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展厅中对联“谁能携枪见毛公,唯有许家大将军”,充分体现出主席对老将军的欣赏与厚爱。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历经千辛万苦,没有这种“大忠”信仰,是无法实现的。因为许世友的父亲去世较早,兄妹八人由母亲带大,将军在男孩中排行老三,对于母亲的慈祥、持家勤抓苦作,抚育儿女的艰辛历历在目,为了革命不能尽孝,死后要葬在母亲身边尽孝,将军陪在母亲旁天天尽孝。

对于国家将军是大忠,对于母亲将军是大孝。许世友将军的大忠、大孝教育着每位参观者。 瞻仰将军故居,可以探悉将军传奇一生,感受将军忠国孝母情怀,感受当年大别山区人民为推翻黑暗世界,缔造美好生活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许世友将军集中华民族忠孝传统美德于一身,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篇8

大别山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我们要弘扬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坚守信念”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在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中全体基层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胸怀全局”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在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中就是要立足时代新要求和人民新期盼,充分发挥职能,坚持服务大局、为民服务,着力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团结一心”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热爱军队、服务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基层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时代工作理念。

“勇当前锋”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字当头、积极进取的精神,是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品质。在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中,全体乡村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主动担责、奋发有为、大胆创新、拼搏进取,确保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用大别山精神滋养初心、砥砺使命,把大别山精神转化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务实举措,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