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导航 >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分享13篇)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发表时间:2024-08-20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分享13篇)。

经过生活中对我们触动大的事情之后,将其写成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会写心得体会并且坚持写心得体会对提升自我有很大的帮助,想要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心得”相关的信息那么请看下面的文章介绍,欢迎学习愿您少走弯路!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

市小学数学新教育特色教研活动学习体会

听课  润心  成长

孟津县第一实验小学  谢灵仙

“最是一年春好处,课改蹊径花正放。”今天有幸参加了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

从接到通知那天,看到活动安排了两节数学课,一节是数学绘本课,另一节是复习课,还有说课、辨课和一个专题交流等活动环节。看到活动流程那一刻,我的心里便充满了期待。

数学阅读课,心向往之,行却不至;复习课,摸索尝试,终不得法。涧西区的这次活动犹如久旱逢甘露,怎不让人期盼?

王梦雅老师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在图画文字展开的故事中融入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观察思考的习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孙杰老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与复习》由课前整理、小组评优到课上展示、组长点评,再到问题引领,回顾梳理,最后的好题推荐、学生当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新教育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孙杰老师做到了。

陈冬妹老师的专题报告《数学有趣  数学好玩》,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数学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更让我看到了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理越辩越明,道越论越清,辨课环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这两节数学课的理解,而是一种别样的研讨方式。听课活动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回来后,我细细揣摩,用心思考,自己的数学课堂该走向何处?

一、数学阅读课数学味要浓

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全科阅读”,怎么让阅读和数学融于一堂,既保持故事的情趣,又能凸显数学的本质,丰富的感性如何与深度的理性结合?今天的数学绘本课为我打开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读本,营造数学阅读的氛围,使学生明白数学也需要阅读,数学读物很多,也很有趣;其次,对绘本和数学知识的结合,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敢于进行二次创造,让数学阅读课有深度,有浓浓的数学味。就像王梦雅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观察、思考、推理,让学生从颜色、形状、位置和数字等方面感知规律,数学知识容量之大,数学方法与思想的渗透之到位,让人叹服。最后,要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数学阅读的开展,不为迎合任何活动,不为一纸分数而做。如果说数学阅读是一盏数学与生活连接的灯,是一盏让学生思维更加灵动的灯,那么就让我们来做这个点灯的人,让每个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走进数学世界,感知数学的魅力。相信岁月,相信种子,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静待美丽花开。

二、数学复习课学生做主人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听了孙杰老师的复习课,让我看到放手复习课,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平时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我也让学生做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并利用课堂边角时间做出点评,然后粘贴展示栏进行展示,没有把学生的梳理和课堂的复习结合起来。孙杰老师的复习课,给我了启发。首先要学会整合,课前复习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指导有机整合,教师的整体把握与学生的生成有机整合。其次问题设计要精巧。“谁能像老师这样,也说一句话,不直接说出五分之二,可是让别人听了知道你说的就是五分之二。”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得到五分之二,起到了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的作用。“得到五分之二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对知识更加明晰。“在找到了五分之二时,我们用到了哪些知识?”一个问题,黑板上几条连线,让零散的知识系统的展现出来。这些看是简单的问题,包含着教师课前的思考和智慧,这是我所欠缺的,需要努力提升的方面。

只有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上才敢放手;只有放手,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

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路上,我一直努力地追求着,快乐而幸福的成长着。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欣赏着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东升二小听课有感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  杨静静

5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涧西区东升二小举行的“洛阳市小学数学新教育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聆听了王雅梦老师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陈冬妹老师分享的《数学有趣,数学好玩》、孙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以及涧西区观课团、辩课团的辩课,犹如出风拂面,让人清新而又自然。下面谈谈我的两点感受:

一、让数学课堂“有趣”、“有味”、“有效”

“有趣”“有味”“有效”,是陈冬妹老师分享的低段数学绘本的特征:有趣的故事情节、数学味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低段的数学课堂应该做到的。创设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数学味儿的数学课,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我们的课堂学习是有效地,学生们愿意主动思考,逐步养成善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二、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课堂要焕发生机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王雅梦老师的数学绘本课,根据一张张小纸条显现出的线索,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形、发现规律,找到王冠,整节课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参与学习过程。孙杰老师的整理复习课,更让我耳目一新。学生自己梳理总结单元的知识、说一说五分之二、好题推荐,每个环节都设计巧妙。说一说五分之二这个环节,通过学生说一说、画一画,用思维导图清楚明了地帮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性质意义等重点。好题推荐,每人推荐一道本单元大家容易出错的题或者是需要注意的题。学生要想给大家推荐好题,肯定需要自己先整理本单元所学的内容,翻翻自己的作业,思考哪些是难题,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回顾本单元知识的一个过程。整节课教师都只是适时地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的能力。

每次学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听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感动,一直在思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会好好利用这笔精神财富,慢慢消化这顿营养大餐!

东升二小听课感悟与收获

孟津县小浪底镇中心小学        陈俊丹

今天有幸到东升二小听了两节优秀展示课和一场《数学有趣数学好玩》专题交流,并观摩了一场精彩激烈的现场辩课收获满满。

第一节课是王老师讲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起初接到听课通知的时候,我大概看了一下课题,第一个映入眼帘并且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节课,乍一看像个故事,可是这个数学有什么关系呢?直到今天听了这节课,我才知道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陈老师首先通过展示绘本及相应的语音将孩子们带入故事情景,极大的激发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宝石王冠出现了细心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上面宝石颜色的排列规律,紧接着语音提示,聪明的孩子们又发现上面一个地方的宝石颜色排列规律与提示不符,原来这是一顶假王冠,然后就一起开始了寻宝之旅。接下来的授课中陈老师借助打开信封及播放儿歌等形式,通过不同多边形的排列规律,进而提升到数字的排列规律,又根据图形所在位置,推出顺时针方向,接着根据大小排列规律,选出正确的路径,接着又一组图形排列规律出现眼前,学生很快找到了其中的奥妙,陈老师没有一笔带过,而是让学生发言说出其中规律,并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根据分析的规律排列图形,为最后一步推出扑克牌排列规律做足了准备,而扑克牌也巧妙的将图形,数字,颜色等各种数学信息融入其中。最后孩子们成功找到王冠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本节课以绘本为课本,通过其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的绘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充分融入了颜色、形状、数字、位置的不同规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丰富的故事背景,带给孩子们全新的数学体验,整节课学生的观察、推理、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提升。

接下来是陈老师的专题交流《数学有趣,数学好玩》,说到数学我以前也不知道他竟然可以和有趣的阅读沾边儿听了陈老师的分享我豁然开朗。绘本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补充,通过图画和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文本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数学阅读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善思好问的学习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数学能力。同时,颠覆传统课堂师生一起共读绘本课堂氛围也相对宽松愉悦。

第二节课是孙老师展示的《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整理与复习》。这节课孙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好让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分享展示优秀整理作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同于以前的老师带领复习。学生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要想整理得好,可能要把每个知识点看上好几遍,且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会比老师只在课堂上带领一遍的效果要好很多。接着通过说说五分之二学生又全面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单位、与除法关系、与小数转化和分数的计算等本单元重要内容。接下来通过学生自己准备的好题推荐及易错题分享知识点加以应用巩固。本节课学生充分参与主导课堂,每个发言的学生语言表达恰当自如,这离不开平时的锻炼与培养,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质疑表达的机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是一场精彩的辩课,为了上好这节课孙老师及其研课团做了充分准备,虽然是一节复习整理课,但不论是知识点整理,还是练习、查漏补缺都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将教和学融为一体,老师只给予引导。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解决问题中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点,在归纳总结时并未提到。

收获:

数学也可以阅读。数学阅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将数学绘本推荐给自己的学生。自己也可以阅读学习,适当的引用的自己的课堂中。

表扬不可或缺。在课堂中多鼓励表扬学生,对于表现特别好的要加大表扬,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地位。老师要适当的多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认可感。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通过听课,或学校开展的公开课,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板书等方面学习他人长处,自己在教学中有不懂的多向他人请教探讨。

为梦想前行

孟津县麻屯镇中心小学  李小霞

今天我有幸到洛阳市东升二小参加“洛阳市小学数学新教育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活动虽然只有一个上午,但精彩的课堂,激情的分享,热烈的辩课,让我收获满满。

首先是东方二小王亚梦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别样的数学绘本课。本节课以大鼻子侦探发现国家博物馆的王冠被掉包,寻找真正的王冠的故事为载体,设置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寻宝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推理,一步步走进规律,发现规律,触摸规律,表现规律。整节课学生是兴味盎然。王老师的这节数学绘本阅读课,无疑是给我们的数学课打开了一扇窗,我们的数学课也可以有趣,也可以好玩儿。

接着是陈冬妹老师的专题分享——《数学有趣,数学好玩》,她给我们分享了她们学校从2013年开始开发研究数学绘本课以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我们推荐了几套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数学绘本。其间,她激情的为我们分享了她与儿子阅读数学绘本《数学大战》的故事,而且深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读了其中的一个绘本故事。这就是种子,这就是火种。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努力坚持,静待花开。

第二节是东升二小孙杰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数学整理复习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与复习》。首先展示学生自主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每个小组选出优秀的作品展出,并说出推荐理由。教师点拨每幅作品的亮点之处。

接着是说一说2/5,要求不说出2/5,可你表达的就是2/5。我认为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老师做了示范,学生很容易模仿,学生把本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计算等这些内容归纳总结,加上老师巧妙的板书,对所学知识有效地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个环节好题推荐。学生自己出考题,分享自己认为重要的、易错的、常考的题,分享的学生俨然是一个个小老师,他们卓越的口才令人惊叹,在辩课环节中明白,这是东升二小长期训练的结果。

接下来的辩课环节更是精彩热烈,理不辩不明,它是听课之后思考的自然流露,能让我们的思维一步一步深入下去。

今年,我教六年级数学,这学期有一半的课程都是复习整理,怎样上好复习课,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孙老师的课给我打开了一条思路。

第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达到温故知新,提高能力的目的。

其次,整理与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今天孙老师的好题分享就值得借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最后与大家分享徐斌老师的一段话:

理想的数学课堂是我心中永远的梦。我是一个追梦人,一直追寻着数学理想课堂的梦,追寻到现在我的理解是什么?数学应该是简单的、鲜活的、有趣的、好玩的。让我们一起行走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路上!让我们一起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依心而来,向新而行

——洛阳市小学数学新教育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观课有感

孟津县朝阳镇新村小学     李晓燕

5月16日,我抱着一颗虔诚的向学之心来到东方二小,参加了涧西区新教育的特色教研活动,这场数学的特色课堂之旅,拓宽了我的视野,洗礼了我的心灵,最终收获满满,幸福而归!

王雅梦老师,2015年参加工作,一位年轻漂亮的优秀教师,一开口便用优美动听的话语吸引了我,她执教的数学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异常有趣,侦探元素的摄入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以高涨的情绪进入课堂,在课堂上老师以寻找王冠为主线,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摆一摆,让学生体会自主探究带来的乐趣。老师提出的问题任务也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并且让学生通过猜想、探究、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步步找出王冠的藏身之处,获得胜利的喜悦,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享受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

陈冬妹老师,和蔼可亲,她的《数学有趣,数学好玩》数学阅读课的分享深深触动了我。她分享的数学绘本是那么有趣,我到学校就推荐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也从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当然这也需要我不懈地努力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他们体会数学阅读课的无限魅力。

东升二小孙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让我眼前一亮,仿佛为我推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我领略到窗外的鸟语花香。

一直以来困惑复习课该怎样上才有效,孙老师这节复习课的四大板块让我获益匪浅,课前学生知识的思维导图梳理展示,是本节课的叩门砖,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便是走向有效课堂的第一步。

第二板块,孙老师的猜一猜:“五分之二”的引入环节,把学生引入有梯度知识整理的环节,以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索与交流,努力将能力的形成建构在知识的梳理之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从各个知识点罗列整理,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第三板块,好题推荐,小老师的精彩表现让我震惊,文明有素的语言,有理有据的讲解,恰到好处的评价,积极主动的精彩发言都让我记忆深刻,这些都是我需要在课堂反思和努力的地方。

第四板块,你最喜欢本节课的哪个环节问题?让学生对本节复习课的知识点又重新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激活了学生思维,使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辩课,对我来说一个新鲜的认知,带着满满地好奇,我观看了两大团队的辩课环节,它并没有想象中的唇枪舌战,也没有谁输谁赢的一较高下,只是就本节课中数学的观点去讨论,提出质疑、辩析、解惑。我们观课者也从中获取自己想解惑的问题所在。

总之,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去审视和梳理知识点,把知识连成线,结成网,使数学知识一体化,由浅入深,步步深入,这样数学课堂将变得简洁、流畅、丰富、自主、开放、高效。

感恩这次美妙的课堂相遇,让我的课堂教学方向更明晰,我将持续努力去打造真正有效理想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小主人

——东升二小听课心得体会

白鹤镇中心小学    武海蔚

5月16日,我很有幸到东升二小参加了洛阳市小学数学新教育涧西区特色教研活动,王雅梦老师和孙杰老师的数学课让我眼前一亮、受益匪浅,陈冬妹老师和辩课团老师的发言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认识。

她们的课堂是那么的优秀,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激趣导入并配合知识探索构建整堂课,同是数学课却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实施教学,为我们数学教师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学生水平不一,两位教师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首先,王雅梦老师的《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是二年级的一节数学绘本课。本节课以大鼻子侦探和助手的对话播放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整节课围绕寻找宝石王冠进行,设置了一系列的寻找线索,让孩子们自主发现了规律——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并运用到了颜色、形状、数字的排列让学生掌握规律,最终帮助馆长找到宝石王冠。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节孙杰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习》一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小老师的好题推荐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惊叹到了孩子们的能力,这节复习课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复习课形式,受益匪浅。

我们学校最近一直在进行全科阅读,数学阅读课让我有些迷茫,陈冬妹老师分享的《数学有趣,数学好玩》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她分享的《幻想数学大战》《超级公式》让我也感受到了数学绘本的魅力,她讲述的和孩子之间阅读数学绘本的故事,让我更加相信种子的力量。

最后的辩课环节,让我见到了一种新的研讨形式,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就被这个环节所吸引,各位老师的发言让我对两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更多的是平时教学中的经验。

听课中我还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课堂语言简洁、流利。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学到正确的知识;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充满激情。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知识展开数学阅读?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体会数学阅读带来的快乐及知识。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两位老师的确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2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3

小学数学生本教育骨干培训班学习心得范文

自9月开学以,生本教育随着暖暖秋风吹到了利州大地。我们学校也在李校长的亲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探索适合于我校的生本教育堂,我有幸作为首批生本实验教师,带着我的新一届一年级学生,开始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之路。说实话,初遇生本教育,我只是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以学生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并不陌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论,也强调了不仅要关注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但为什么郭思乐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论呢?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是什么样的?我校开展了近个月的生本教育实践,我们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带着这些一连串的问号,带着学校领导的期望,我诚惶诚恐地开始了美丽羊城的生本教育学习实践之路。

12月1日,当我到羊城后,就看到了为期十五天满满的学习安排表:进校听、理论讲座、堂模拟、借班上、论答辩等等。但我不在乎这些形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专门在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么神奇,从这点说,我不是个好学生。但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我内心经历了由开始的怀疑----半信半疑----坚信不移的心路历程。可以说,这次学习是对我以前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重构,特别是郭教授的一些经典警句,对我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今夜在回顾翻看学习笔记,更是内心激动澎湃,现把半月的学习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华,去之糟粕。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环节

(一)个人学(独学)

个人学(独学),是生本堂的第一步。学什么?怎么学?----自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小研究是老师设计的,在设计小研究时,我们要遵循学生生命之“根”和学科知识之“根”,当两“根”交汇在一块,就形成了“汇根”(即:慧根),简单地说,设计前置性小作业的原则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低入的含义是:根本,简单,开放。根本:是数学学科的金标准,直指学科内容的本质;简单:就是让人人会做,但我认为,简单也有个度的把握,应简单到不失去内容的探究价值,如:我在上模拟内容中的《植树问题》时,我设计的是三棵树产生间隔的例子,再让学生试着画4棵树、棵树的间隔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郭教授指出了为什么不设计两棵树的例子?因为两棵树是发现不了规律。可见,简单承载思想,过于简单就失去探究的价值。开放,就是可以拓展,能运用,便于总结。

其实在独学中,还有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尝试、画图、演示等方法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会整理、会提炼、会质疑的能力。可见,让学生会独学,是生本堂的基础。

(二)小组学(对学)

在学生独立完成前置小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就要真正在堂上开展生本堂教学。在小组中学习时,要注重突出“帮”学,在小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况,交流时,最好让要发言的同学把研究单放中间,轻声细语指着说,学困生为第一发言人,小组内可以每人交流一道题,也可以每人交流某道题的一种方法。

针对我们一年级做生本,在一开始训练学生小组学习时,我们要做到各科互相配合(至少语、数学),采用统一的小组分组,统一的评价标准及机制。在一开始训练时,要一组一组地训练,训练一组,巩固一组。每天训练时,要拟定一个训练重点和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训练和评价,可以说,评价指向哪里,学生就会朝向评价的方向努力。

(三)全班学(群学)

全班学,表面上看好像是堂展讲,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根据不同的型和内容,学生的展讲的方式和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在新授时,学生展讲主要侧重于方法探究的过程及方法的多样性。如: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学生的展讲主要放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及过程上,体现转化思想的过程。在整理复习时,学生的展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整理过程及整理的方法,使相关知识横成片,竖成线。如:执教《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学生的展讲应放在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知识网络上,在学生头脑中构建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这一渐进的知识过程。在评研时,学生的展讲要侧重于“评”与“研”,重点是要错题分享,把自己做出的题要分析错因,对改正后的题目加以研究,并给同学们诚恳的提醒或建议。

以上无论是何种型,每个小组展讲后都必须要或总结,或点评,或提醒。除此之外,上面的小组在展讲时,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待上面的小组汇报完毕时,下面的同学能质疑,会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质疑交流的指导和培训。

(四)教师帮学(点评提升)

在我校前几个月的生本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时,我们过于的放手,以至于学生讨论的主题发生偏离;有时,我们放手把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上出的堂缺乏深度;有时,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以至于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却茫然不知。

那么,在生本教学的堂中,我们老师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生本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作用(使堂有序进行,确定小组及学生的发言顺序);导向作用(使学生的小组交流展示都要围绕本的核心问题,抓住重点交流展示);慎重干预作用(当学生交流讨论的主题发生偏离时,我们要慎重干预,变“有为”为“无为”)。

以上是生本堂的四个核心环节。其实,我认为,如果从学习效度上分析,生本堂实则是三大核心环节,即:个体学----小组学----全班学。而教师的帮学作用应贯穿在这三个环节之中。学生通过这要的三个环节的学习,相当于对同一内容学生学习了多次,每次的学习都是在前次学习效果上的叠加。试想:通过这四轮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对学习内容及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前期我校数学生本堂的几个误区。

(一)重演讲,轻设计。

在前期的生本堂教学主题研讨中,我校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以说,我校老师们在生本堂的探索中,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取得了生本堂上的质的飞跃,短短一学期时间,取得了一年或几年的成效。但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更加深了对前置小研究的设计,无论是何种型,学生的独学、对学及群学都是围绕小研究展开的。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及小组展示的`研讨,缺乏对前置小研究设计的研究和探讨,因此,在下学期开学初,我们低段数学组必把如何设计根本、简单、开放的小研究作为我们的教研主题之一,遵循慧根,让我们设计的题与学生的堂“脉搏”共振。

(二)重结果,轻过程。

在12月17日晚,郭思乐教授在组织学习《生本教育数学骨干班学习要点》时,向与会的老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年级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9+,怎么教学?要教给孩子什么?当他把此问题抛出时,我与很多的数学老师一样,头脑里快速的闪出这节要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解题。但接下郭思乐教授低沉而简短的一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我们老师到底是带着方法(结果)见学生,还是带着学生寻方法。听到这句话时,反思自己以前的堂,有多少次我不是带着方法及结果去见学生的?这样做的原理是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出现了偏离。

(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前期的生本堂教学实践中,我及我的伙伴们有时是矛盾的。想讲而不敢讲,不讲却又想讲。有时我们想放手,却又不放心学生;有时我们又情不自禁硬生生地把堂拉回“师本”;到了最后,有些老师干脆完全放手,堂让学生组织,老师就坐着看学生表演。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生本堂中我们教师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讲?应该讲什么?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终于坚定:生本堂中老师的地位不能丢!在生本堂中,我们教师要“点”在迷茫处,“指”向优化时,“帮”在必要时,控制堂节奏。我们的老师讲,要讲在关键处,更要不讲在关键处(在关键处应让学生多探究,多争辩,然后再提炼总结),应侧重于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教学重点的精点拨,学习内容的精提炼,学生堂展讲的精点评。

以上是我这个“坏学生”美丽羊城学习的些许感获。在这次学习实践中,有太多可见可闻的硕果,如:代表全体数学骨干学员到朱村小学上汇报研讨,受到了郭教授及全体兄弟学员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被朱村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同学的自学能力、展讲能力、视频展台的操控能力等所折服。可以说,这次广州行收获是满满的。如果有老师要问我:什么是生本堂教学模式?我想借用郭教授的话:“生本教育没有具体的模式”。这个观点我认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探索一旦成为模式,也就是这种模式灭亡的开始。如果还有老师要问:我们学习生本教育的什么呢?那么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研究学习生本教育,并不在于我们一定要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或堂模式,而是我们要学习生本教育中“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乘着这次羊城学习的翅膀,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努力沿着生本教育足迹,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教育之路!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4

去年寒假期间,初读《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多了一个量感的核心素养,之前的小学要培养的能力现在都改成了培养意识。今年春天学校教研组进行讲课标活动时,也只是了解了每一部分都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随着网络中各种专家的课标深入解读,再次来读课标,觉得2022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真得好,细细品味,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感触最深的有两处:

一、课程设计思路就是我们设计一节课的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5条: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2。设计符合课程目标的课程结构;3。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4。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5。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的评价;6。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首先我们要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对应思路1),在这节课中我们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和发展哪些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哪些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活动经验。接着我们就要了解这节课所处的位置,它属于哪个领域,它是在哪些旧知的基础上来的,它又为后面的哪些知识学习做铺垫,对这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应思路2),然后,我们就要选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要教什么内容?怎么样来组织?用哪种方式来呈现?(对应思路3)第四要考虑我们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教?是启发,还是讲解?学生怎么学?是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还是小组合作?(对应思路4)这也是我们教学一节课的重头戏。怎么激发学生学习,如何在教学中进评价(对应思路5)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环节,好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思路6)会让我们课堂锦上添花。

课程的设计思路也是一节好课的标准。

二、课程内容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之前看2011版的课标感觉比较笼统,现在2022版的课标感觉很具体。每个学段都清楚地标出每个学段都包含哪些学习领域的内容,对每一个领域都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让老师们明确了教学时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让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2022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学业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在教学时能够抓住重点,不至于走偏。

《课程标准》虽然读了两遍,也听了几个专家的解读,对其精神实质领会得还是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常读常思,尽快领会新课标精神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5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将从兴趣引导、培养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兴趣引导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否往往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给学生布置一些找规律、推算结果的问题,通过游戏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我会通过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对于强于创造力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出来。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也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会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表、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会设计一些小组竞赛、团队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在课堂中还会引入思维导图、故事情景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我既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小学数学教育需要在兴趣引导、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并合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6

2013年9月----2011年11月我参加了为期2个月的小学数学远程教育的培训学习,学习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认真的学习了《新课程培训-课堂教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上好课——小学数学》。我坚持听专家的报告和点评,看名师的课,认真记笔记。

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多。现简单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1、 用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把生活中的事情和生活中的事情比较一下。例如:在讲授圆的理解时,让学生讨论现实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

学生们会说出很多东西的名字,比如桶的底部,汽车的轮子等等。当以体积为单位教学时,一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和一立方米有多大?让学生伸出食指,指出一立方厘米是食指第一个关节的大小。

下一步,就让学生用食指的第一指节来跟身边的事物进行大小比较。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一立方分米是粉笔盒的大小。一立方米的概念有多大?

让学生做手势。同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1立方米方木框架。于是学生明白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接着可提出1立方米的正方体里可装进多少个同学?

就这样,在学生们兴奋而惊讶的目光中,他们完成了对容积单位为1立方米的理解。

2、 创造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如在讲授《按比分配》时,可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张某和李某合伙开一间小店。

张某出资7万元,李某出资3万元。小店第一个月益利1万元。但在福利分配上,李某平均要求每人5000元。

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通过对理性与非理性的**,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和计算”时,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开展活动。

要求学生此次活动的钱数都要以“元”为单位进行交易。比如,一个学生拿5元钱买了两支单价分别为1元和2角的圆珠笔,而单价是一块单价为5角的橡皮,那么售票员应该拿回多少钱?1元2角等于多少元?

5角等于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是视觉问题,而且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参与生活实践,理解数学问题

在数学生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用在生活中的真理。一些数学知识能让学生完全在生活空间学习,感受生活空间。例如,在教学矩形区域时,学生可以去篮球场,测量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其面积;我们来量一下乒乓球的面积和国旗的面积。

又如在教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时,可先让学生到操场量教师先画好的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告诉学生100个这样大小的正方形是1公顷。再让学生讨论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平方米?

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测绳量出100米的边长来,让大家体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全班同学在一场激烈的争论中结束了。

这种教学安排,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参与生活实践;从生活中去弥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4、 用你所学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真正实现学习与应用的结合,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之后,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这个属形的实际应用: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教学应让学生体验数学在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于生活实际,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于生活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可以说,现实生活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数学教学内容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不同的内容,将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活动过程显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内容会使教学过程有趣。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7

教育专着的心得体会

东岱中心小学

杨中浩

闲暇时间,我会举办现代快报、旅游、和读者》等休闲杂志,一次看几个小时。但是,在拿起理论性很强的教育教学书籍时,就没有这种耐心了。

最近,我仔细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撰写的《新教育理念》一书,本书没有那种超前的理论,而是着眼于现实,在对突出问题、典型案例、著名专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教育科学史,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更新教育的迫切需要。 .袁的《新教育观》,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自从1990年代,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每四年更新 75% 的知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教育。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我们开展的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境界。素质教育要营造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爱教、爱教、乐教的环境。师生关系平等,友爱。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能力的关系,而不是“警察和小偷”的紧张对立关系;素质教育是完整人格的发展:培养胸怀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自尊、自信、自卑、自立的精神,关心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真理——求远致远,古朴雅致,富贵不能乱,贫贱不能动,威武不能让个性。

教师需要以什么样的态度迎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个人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概念:

一、修身,展现老师的人格魅力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有一个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辛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最有用的阳光,没有什么能代替年轻的心灵;教育者的人格就是教育中的一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生命源泉中,教育的力量才能显现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制度,无论想象得多么美妙,都无法替代教师的教育。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我一直在教毕业班,我特别清楚地感受到师德的重要性,以及每个班级的学生如何表现自己。可以说和班主任很像。

第二,热爱学生,尊重和包容学生

“教育是人的学习”。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1)教师要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更多学生 丰富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积极活泼的表现。

(2)教师也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不是放纵。

教育需要严格的老师,更需要“爱”和包容。对自己的学生宽容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欣赏学生的“不成熟”,宽容他们一时的过失。

宽容是一种修养,让教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以平等、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怀,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博大的胸怀;宽容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对学生坚持耐心、多模式的教育,给学生自我反省、认识和纠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树生先生经常要求犯错??的学生先做好事,然后再写一份心理活动手册,要求在做好事的时候,反映旧的自己和以前做好事的深情。 ,然后做好事。新的我如何争论?这种做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觉地认错并改正错误,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善意和老师的真挚爱意。

第三,做个伯乐,用一双能发现人才的眼睛

生活中有很多有特殊才能的人,有大智慧的人那是和常人不同的。 , 起初通常不被理解,而是被称为愚蠢或傻瓜。

其实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很多人看起来不一样,很傻。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只盯着成绩指挥棒下的“优等生”,而把漂亮的看错了?天鹅有没有带走那只可怜的丑小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自由发展,充分表达个性。不应像“一刀切韭菜”那样对待学生,而应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让理解和鼓励成为给学生的礼物,也许

3 天才会出现的时候。

“一切都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开发为主。在参与新课改实践中,教育工作者用智慧和热情树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挑战

一,学会赞美他人

在工作中,总有一些人意气风发,洒脱洒脱,努力上进;总有一些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工作;总有一些人愿意分享,愿意工作,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总有一些人淡泊名利,自负,默默奉献;总有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追求完美;……我们应该表扬他们,我们可以表扬他们,我们也必须表扬他们!在教育中,总有这样的画面,学生调皮调皮,老师宽容微笑,有办法;总是有这样的画面,学生顽皮又懒惰,老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的画面,同学们心痛的时候,老师真诚的微笑,平等的沟通,抚平伤口,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的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美从心底!学生们虽然年轻,但内心却是丰富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表扬,更需要老师心中真挚的赞美。愿学生在老师的赞美中成长,在老师的赞美中成长成熟、优秀。

第二,学会抓住机遇

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老师,我们都深刻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眼前的困难,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撤退,还是前进?郑洁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了……我们不仅会放弃难得的人生经历,还会放弃自己的生存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个老师都能解决困难。得到你没想到的机会,你越往前走,你的机会就越多。真正优秀的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视困难为机遇,他不仅能从困难中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感,我也从中发现了“伟大”的自我,获得了人生的尊严。作为一个人。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遇,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成功的感觉。

三,学会享受生活

我们还活着,似乎整天都在路上。我们终日匆匆忙忙,一刻也不敢停下,生怕一旦松懈,就跟不上别人的步伐了。 “竞争”这个词一直在我们耳边响起,把我们的生命“浪费”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竞技场,而我们是一台疲惫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暇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呢?如何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如何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点闲暇,不管我们多么平凡,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里面的风景是无限的。”是的,“阻碍老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是老师自己。”

4.学会利用时间

4. strong>

学生喜欢课堂的高效率。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实际上是在投资。投资是为了获得

5 次回报。每个学生投入相同的时间,但为什么呢?这个班的学生成绩很好,但班级很差?因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无聊且浪费时间,而高效率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爱。学生喜欢高效课堂,家长欢迎高效课堂,老师因高效课堂而快乐。学生们坐在教室里,他们的心已经在飞翔,到头来却一无所获。这是对生命的浪费。黄金般的有限童年和青春期,伴随着我们的课表,一点一点地长满了虫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做短时间表的“守财奴”,“挤出四十五分钟的油”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用心为孩子”。我们必须关注孩子们的幸福,那么学校就会成为孩子们在家庭和父母之外继续生活的地方。他们自己流动并享受幸福。当然,学校是为他们创造快乐的快乐之地!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忠告》真的很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和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和办学方向;而思想者可以更多地阅读灵魂的共鸣和灵魂的回声。我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我相信,如果你们一起分享这本书,你们会幸福的做人,幸福的老师,你们的学生也会有美好的生活。以上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事实上,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些教育智慧付诸于教育实践,努力成为一个成功的、快乐的人教师。袁振国老师在他的《教育新观念》一书的开头就提到了“创造力”的问题。的确,创造力和创新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常用的词,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创新能力也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创造力在于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结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适应教育创新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创新质量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教学策略等。

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创新质量的非智力因素。它由性格、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人格意识倾向组成。在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的创新精神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有很强的进取心

创新型教师往往自我期望很高,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他们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勇于实践。

(2)求知欲强

求知欲强的老师对阅读很感兴趣。他们经常有意识地、自动地学习;追求真理,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及时摒弃落后观念;他们敢于质疑,对现有的方法和方法不满意,不同意普遍的结论。敢于质疑缺乏确凿证据的理论。

(3)高坚持

坚持首先表现在学习和工作时能够排除各种内部或外部干扰,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其次,体现在教师自身,为了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孜孜不倦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工作。

(4)坚定自主

自主是指在教育工作中有自己独立的意见,不盲从,不固守教案,不坚持常规的方式和方法;自主性还表现在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相信自己的力量以及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

两种创新的教育观

要树立教育创新观,首先要分析和反思现行实践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找出实践的思想根源。弊端,然后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造现有的教育实践。教育创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如下:

(1)在教育目标上,确立培养学生创造创新欲望的目标; (2)在师生关系中,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教师要有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宽广的胸怀,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求异,像朋友一样与学生交流; (3)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思路,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育,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信息传递; (4)在课程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科课程,又要重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关系,重视课外兴趣小组和综合学习活动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兴趣和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5)在教育评价中,知识与能力并重,笔试成绩与实际操作能力并重,综合素质与个性并重。

三个创新课堂策略

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是在教育创新的实施中运用创造力和教育

8学习、心理学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制定的原则、行为方针和活动方法。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感策略

创新的灵魂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独立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2)氛围策略

教师应努力在创新教学的课堂中营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个尊重学生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概括、假设和陈述,并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的班级范围。

(3)方法与策略

方法素养是让学生在实施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方法。教学过程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结果。

总之,教师创新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正确的思维、执着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改进。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8

上好数学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众所周知,数学复习课十分难上,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好数学复习课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复习导入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复习课原本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再学习,由于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较难再引起学生注意,如果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情境,那么学生学习时觉得特别轻松、愉快。

首先要注重复习方案的设计。复习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找出书中涉及到本节复习内容的题目。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将要复习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我在复习圆的周长时,首先创设教师上街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看一看老师都买了什么(用课件展示),学生特别感兴趣,积极观察并思考老师所买物品的共性。又如复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借创设商店开业一起去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购物中解决问题。这样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

其次,注重复习方式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一些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的题目,通过复习,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复习。例如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编题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复习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整理与复习效果。如我在教学圆的周长复习课时,在学生发现所买物品的共性是都是圆形时,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对圆形的认识有哪些,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总结效果较好。同时在帮助老师解决怎样让老师买的菜墩更结实时,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想出了捆一圈铁丝的办法,应该准备多长的铁丝,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圆的周长来解决,更有学生想到一圈不结实,应该捆两圈,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

复习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练习。通过学生有效的练习,切实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复习课的练习不能简单重复新课学习中的习题,要避免简单机械重复的无效劳动。其次,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也要注意综合性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再次,复习课的练习在内容和要求上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分层次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阶段,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通过题型或问题情景变化,促进学生获得熟练解决问题技能。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利用学生间的互相提问、小组中成员的合作等多种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获得发展。还可以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围绕一些故事情景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或者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另外,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9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

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我通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确立现代教育观。首先要确立现代学生观,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育方法重新审视,转变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所以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实际去观察去体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表达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最大限度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达,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通过此次继续教育学习,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由于本人的工作经验不足,在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方面以及对教材的理解都不够透彻。通过因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并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并且能悉心研究每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不遗弃,不淘汰任何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的而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希望自己成为能够历经风雨的参天大树,在课改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0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1

:如果有人侵犯你,你一定要迅速做出判断。如果别人不是故意的,你也不觉得怎么样,就算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今天上课教孩子如何打架》。

那天早上一起床就收到一个家长发来的一大堆微信。没来得及看,去上班,到食堂时右手吃饭,左手翻看短信,看得我火只往上冒。

图片是孩子睡着后妈妈给照的,脸颊一侧被鞋踹出来的鞋印,据说是被25号掀翻在地,拿脚给踹出来的。有点儿矛盾就拿脚往脸上踹,太冲动了吧。

后来又了解情况,原来是早上升旗,25号往前走,站在29号旁边,不小心碰到了29号,但是29号觉得很疼不像是不小心,于是就还手打过去,两人就打了几下。事情就结束了。

(小学女中豪杰多啊……这个男孩好可怜。)

但是到了中午,29号觉得这事儿不能算完,于是就叫上曾经被25号弄伤的7号一起去找25号算账。

于是25号和29号两个人就理论上了,理论理论着就动手了。

25号在体重和身高上都占优势,很快就把29号打翻在地。3号在旁边看到了一边拍手一边喊:加油!打得好!起哄架秧子。

第一节课,不干别的。我带着孩子们开班会,我说今天我要教大家怎么打架。

孩子们一听到“教怎么打架”一下子疯了。

有的说得用脚踹才有力气,有的说最好不动手,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说,万一动起手来最好不要去动别人的要害部位……多好啊,我想说的,孩子们都说了。

男孩子的家长对这一点是最头疼的。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如何不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这真的是一门功课。

(看人家多会打架,那么大阵势也就是伤了点儿脸皮而已。)

我作为一个男孩子的妈妈,曾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幼儿园同伴使劲儿打肚子,打完了,人家倒了跑了,他自己却不知道还手,也不知道跑开。结果,人家看到他一动不动愣在当地,就又过来照着他肚子来了几下。虽然小孩子力气也大不到哪里去,打也不会打的多疼,但是做妈妈的真心疼。尤其是想到将来孩子去上学,离开妈妈的视线,还有多少打等着他挨呢,心里的焦虑别提了。

如果感觉别人是故意的,而且觉得很疼,要马上问他干嘛打人?这时候再看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很无理,明显是故意找茬儿。必须回敬,打回去!

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去打人。

有一次,小九和一个偶然认识的不知名的孩子在天坛玩。玩的过程中,那个孩子突然就冲过来打小九,当时我特别生气,觉得这孩子是不是疯了。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这个现象除了生气,还很好奇,想把事情搞清楚。问了半天,原来那个孩子看到我儿子在踩小虫子,他就生气了,不懂得跟别人说不要踩小虫子,就冲过来打人。这是男孩心智不成熟时常见的举动。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果对方马上诚恳道歉,说明你的判断失误,他并不是故意的。就算你觉得蛮疼的也就算了,因为同学之间难免会出现磕磕绊绊,很正常。你敬对方一尺,改日对方敬你一丈。

遇到故意打人的情况,老师通常教导孩子,要告诉老师。其实告诉老师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老师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果你总是用这种事情去打扰老师,老师也会不胜其烦,而且孩子也把握不好那个度,容易养成什么事情都去告状的恶习,会被同伴嘲笑为“告状精”,也不利于孩子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习惯。

同时,教室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除了班级和学校的规则,还有它自己的一套潜规则。教会孩子不做弱者,遇到对方蛮横无理,绝不能忍气吞声。因为就像家暴一样,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早晚有一天,你要单独面对蛮横无理的对方,一定要在第一次就让他知道“我并不好惹”。

对于蛮横的同学,一定要马上回敬。如果他继续要打,而自己感觉可能不是对手,就要迅速离开,寻找庇护。

首先告诉孩子尽量不打架,能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好。但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男孩子该打架还是要去打的,必须用战斗捍卫自己时,就要注意了,千万不要往对方要害部位打。比如男孩的生殖器、头部、颈部、腹部等部位,都一定要小心行事。否则可能因小失大,引祸上身。

有一次,小时候跟一个同学打架,没错,就是温文尔雅端庄严肃的我:)僵持不下时,她拧着我的脸,我拧着她的脸。事后又成了好朋友,她说自己指甲长,所以拧我脸的时候特别注意翘着指甲,怕给自己找事儿——多优秀的打架高手;而我因为从不留指甲,根本没在意就使劲儿往里抠,最后,我的脸肿了几天没事儿,她的脸被我抠了个月牙形的疤痕,一直到小学毕业时都还在。汗……被老师骂的最惨的就是我,因为我留下了罪证。

这还不算大事儿,最大的事儿是重要器官的损坏,比如男孩的致命弱点——小JJ。

多次带着男孩们去医院看小JJ的我,特别能体会家长对孩子的担心。

有一次,一个男孩子被另一个男孩子拿膝盖顶了小鸡鸡,都毕业了,家长仍然不依不饶,怕将来孩子有无法生育等潜在问题。当然这个被顶小鸡鸡的男孩是因为嘴很欠才遭殃的。

还有一次,一个男孩该去上课不去上,反而非要抱着另外一个男孩亲一个。在他,是开玩笑,卖萌;在对方,则不胜其烦,感觉这是无厘头的欺负和捣乱,回头就给了他一脚,正中小JJ。去了好几次医院,由淤青慢慢好转,着实疼了一星期。

读经典的孩子不会出现类似情况。读经典的孩子是有福的。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2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是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重要指标。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都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有很多,从我的经历和体会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有吸引学生的本事

首先要放正心态。当我们拿着教案走进课堂时,如果心里想着:我讲课来了,学生必须坐好认真听我讲课!那么这节课一定不会太精彩!如果你微笑着走进课堂时心里想:我和大家一起学习来了,我一定让我们每个人学得愉快。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人坐在飞机上和坐在自行车上想问题角度是不一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和走进学生中间想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走进课堂时,就要把自己的角色摆正,当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忘记师道尊严,全身心投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老师要学会美化目标。任何一节课都有预定的目标,但是如何让目标具有吸引力,就不是每个老师能做到的了。上课前,老师要善于用最美好的语言描述达到教学目标后的美景,吸引每个孩子向着目标前进。

第三,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身心体验。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快乐还是痛苦,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评价一节课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比如去看大海,如果我们只管看到大海就行了,旅途中吃不好,睡不好,难受极了,等欣赏到大海的美景时,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师生,学习过程是生命的常态,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是提高我们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不可忽视。

第四、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备好课和没有备好课走进课堂时,心情是不一样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用一生来准备一节课。真的是这样,课堂的高效率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课堂的魅力也来自于精心的准备!能够吸引学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二、努力拓展课堂的宽度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达到的目标是一定的,如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课堂的宽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提高。

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储备,需要教师留心身边的一切事物,更需要不停的思考,精心的设计。课堂的宽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决定因素。

三、挖掘课堂的深度

决定一个容器大小的是它的容积,容积的大小跟它的深度成正比。一节课的有效性,也与知识的深度成正比。我们的课本知识都是很浅显的,一般智力的学生自己看几遍就能明白,如果老师像传声筒一样,只传授课本知识,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适当的挖掘知识的深度,是提高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其实,每节课都应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加深,增加课堂的容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延伸课堂的长度

学生走出课堂时,如果觉得课堂上的东西都学会了,那这节课决不是完美的课;如果学生还愁眉不展,在思索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绝对是精彩的。课堂上高悬的永远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所以,下课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延伸课堂的长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跟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太多了,只要我们勤思考,肯探索,把自己当作学生探求知识的同行者,一定会找到更好的办法。美国教育家帕尔墨说:“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理的共同体空间,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真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吧。

第10篇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去年,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这次研修培训令我感到深刻难忘。在这次学习中,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资料,专家点评以及网上相互交流,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我领略到了远程研修的魅力,有幸聆听到了各位学友们不同的心声;通过完成提交作业,我锻炼了表达,增长了个人智慧;通过阅读班级和课程简报,我分享到了学友们的研修成果和专家们的课改成果;最后,通过撰写提交研修总结心得,思想和认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培训使我能全面、深刻理解初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等。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利用平台认真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评,积极参与同行们的交流讨论,天天趴在电脑前、读文本、写作业、发评论,感受颇深,收获很多。给自己忙碌的生活增添了又一乐趣。专家们的讲评以及优秀课例,使我从理论的高度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从而得以重新理性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

一、新形势下的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新形势下教学时间的减少,我想这是在课改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如果知识点讲解过多,害怕时间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讲知识,相应的听说能力也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讲解过少,又怕学生不会运用,一到考试,分数变低,所以很难处理这种矛盾。但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改,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没有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只能适合某一特定阶段,并不能成为永恒。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教改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认真地、用心地去实践并总结,才会形成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讲课风格,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一种学生乐学,善学的氛围中,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课我觉得是一堂好课。单纯的知识讲授是不可取的。

二、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听取了专家们的报告,教研组进行了认真的分组学习和讨论,我们都有同感,我们都感觉到新课程改革存在着区域、城乡之间的差异,有些教学活动在一些乡镇中学难以实施。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课程模块。教师要明白、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真正做到面向学生,我们有些老师还得付出很大的劳动,任务很艰巨啊。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要适当增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本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此举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简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巧。因为这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开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以运用为目的、以运用核心的教学途径,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任务型”为模块的语言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与分享

倾听了专家们的报告和课件展示以及总结性发言,还有我们的分组讨论,深感教学资源对新课标下的教学和实施至关重要。深切体会到应努力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开发并分享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以及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积极参与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共同分享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节省人力、物力和精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以便更加有效地做好新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数学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这次远程研修让我有幸与专家和各地的数学精英们交流,面对每次探讨的主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杼已见,浓浓的学习氛围不言而露,尽管不曾谋面,但远程研修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在就把我个人网络研修学习活动主要收获心得如下: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在培训期间,我坚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五、研修提高,优化课堂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这次学习,我将会对远程研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课改工作,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充分对远修平台的资源会更好的利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帮助。

通过本次远程研修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研修的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不断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实践,争取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较快提高,努力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学习型创新人才的新要求。

第11篇 小学数学生本教育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生本教育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心得

自9月开学以,生本教育随着暖暖秋风吹到了利州大地。我们学校也在李校长的亲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探索适合于我校的生本教育堂,我有幸作为首批生本实验教师,带着我的新一届一年级学生,开始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之路。说实话,初遇生本教育,我只是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以学生为本。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并不陌生,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论,也强调了不仅要关注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但为什么郭思乐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论呢?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是什么样的?我校开展了近个月的生本教育实践,我们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确?带着这些一连串的问号,带着学校领导的期望,我诚惶诚恐地开始了美丽羊城的生本教育学习实践之路。

12月1日,当我到羊城后,就看到了为期十五天满满的学习安排表:进校听、理论讲座、堂模拟、借班上、论答辩等等。但我不在乎这些形式,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专门在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么神奇,从这点说,我不是个好学生。但经过半个月的学习,我内心经历了由开始的怀疑----半信半疑----坚信不移的心路历程。可以说,这次学习是对我以前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的重构,特别是郭教授的一些经典警句,对我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今夜在回顾翻看学习笔记,更是内心激动澎湃,现把半月的学习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华,去之糟粕。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环节

(一)个人学(独学)

个人学(独学),是生本堂的第一步。学什么?怎么学?----自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谈到这里,不得不说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小研究是老师设计的,在设计小研究时,我们要遵循学生生命之“根”和学科知识之“根”,当两“根”交汇在一块,就形成了“汇根”(即:慧根),简单地说,设计前置性小作业的原则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低入的含义是:根本,简单,开放。根本:是数学学科的金标准,直指学科内容的本质;简单:就是让人人会做,但我认为,简单也有个度的把握,应简单到不失去内容的探究价值,如:我在上模拟内容中的《植树问题》时,我设计的是三棵树产生间隔的例子,再让学生试着画4棵树、棵树的间隔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最后,郭教授指出了为什么不设计两棵树的例子?因为两棵树是发现不了规律。可见,简单承载思想,过于简单就失去探究的价值。开放,就是可以拓展,能运用,便于总结。

其实在独学中,还有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和方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尝试、画图、演示等方法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会整理、会提炼、会质疑的能力。可见,让学生会独学,是生本堂的基础。

(二)小组学(对学)

在学生独立完成前置小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就要真正在堂上开展生本堂教学。在小组中学习时,要注重突出“帮”学,在小组内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况,交流时,最好让要发言的同学把研究单放中间,轻声细语指着说,学困生为第一发言人,小组内可以每人交流一道题,也可以每人交流某道题的一种方法。

针对我们一年级做生本,在一开始训练学生小组学习时,我们要做到各科互相配合(至少语、数学),采用统一的小组分组,统一的评价标准及机制。在一开始训练时,要一组一组地训练,训练一组,巩固一组。每天训练时,要拟定一个训练重点和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训练和评价,可以说,评价指向哪里,学生就会朝向评价的方向努力。

(三)全班学(群学)

全班学,表面上看好像是堂展讲,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全班交流。在这一环节,根据不同的型和内容,学生的展讲的方式和侧重点是各不相同的。在新授时,学生展讲主要侧重于方法探究的过程及方法的多样性。如: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学生的展讲主要放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及过程上,体现转化思想的.过程。在整理复习时,学生的展讲主要侧重于知识的整理过程及整理的方法,使相关知识横成片,竖成线。如:执教《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学生的展讲应放在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知识网络上,在学生头脑中构建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这一渐进的知识过程。在评研时,学生的展讲要侧重于“评”与“研”,重点是要错题分享,把自己做出的题要分析错因,对改正后的题目加以研究,并给同学们诚恳的提醒或建议。

以上无论是何种型,每个小组展讲后都必须要或总结,或点评,或提醒。除此之外,上面的小组在展讲时,下面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待上面的小组汇报完毕时,下面的同学能质疑,会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质疑交流的指导和培训。

(四)教师帮学(点评提升)

在我校前几个月的生本堂教学中,我发现,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时,我们过于的放手,以至于学生讨论的主题发生偏离;有时,我们放手把堂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上出的堂缺乏深度;有时,我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以至于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却茫然不知。

那么,在生本教学的堂中,我们老师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生本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作用(使堂有序进行,确定小组及学生的发言顺序);导向作用(使学生的小组交流展示都要围绕本的核心问题,抓住重点交流展示);慎重干预作用(当学生交流讨论的主题发生偏离时,我们要慎重干预,变“有为”为“无为”)。

以上是生本堂的四个核心环节。其实,我认为,如果从学习效度上分析,生本堂实则是三大核心环节,即:个体学----小组学----全班学。而教师的帮学作用应贯穿在这三个环节之中。学生通过这要的三个环节的学习,相当于对同一内容学生学习了多次,每次的学习都是在前次学习效果上的叠加。试想:通过这四轮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对学习内容及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前期我校数学生本堂的几个误区。

(一)重演讲,轻设计。

在前期的生本堂教学主题研讨中,我校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可以说,我校老师们在生本堂的探索中,都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取得了生本堂上的质的飞跃,短短一学期时间,取得了一年或几年的成效。但在这次的学习中,使我更加深了对前置小研究的设计,无论是何种型,学生的独学、对学及群学都是围绕小研究展开的。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及小组展示的研讨,缺乏对前置小研究设计的研究和探讨,因此,在下学期开学初,我们低段数学组必把如何设计根本、简单、开放的小研究作为我们的教研主题之一,遵循慧根,让我们设计的题与学生的堂“脉搏”共振。

(二)重结果,轻过程。

在12月17日晚,郭思乐教授在组织学习《生本教育数学骨干班学习要点》时,向与会的老师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年级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9+,怎么教学?要教给孩子什么?当他把此问题抛出时,我与很多的数学老师一样,头脑里快速的闪出这节要让学生学会用“凑十法”解题。但接下郭思乐教授低沉而简短的一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我们老师到底是带着方法(结果)见学生,还是带着学生寻方法。听到这句话时,反思自己以前的堂,有多少次我不是带着方法及结果去见学生的?这样做的原理是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出现了偏离。

(三)重学生,轻老师。

在前期的生本堂教学实践中,我及我的伙伴们有时是矛盾的。想讲而不敢讲,不讲却又想讲。有时我们想放手,却又不放心学生;有时我们又情不自禁硬生生地把堂拉回“师本”;到了最后,有些老师干脆完全放手,堂让学生组织,老师就坐着看学生表演。等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生本堂中我们教师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讲?应该讲什么?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终于坚定:生本堂中老师的地位不能丢!在生本堂中,我们教师要“点”在迷茫处,“指”向优化时,“帮”在必要时,控制堂节奏。我们的老师讲,要讲在关键处,更要不讲在关键处(在关键处应让学生多探究,多争辩,然后再提炼总结),应侧重于对学生方法的指导,教学重点的精点拨,学习内容的精提炼,学生堂展讲的精点评。

以上是我这个“坏学生”美丽羊城学习的些许感获。在这次学习实践中,有太多可见可闻的硕果,如:代表全体数学骨干学员到朱村小学上汇报研讨,受到了郭教授及全体兄弟学员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被朱村小学六年级三班的同学的自学能力、展讲能力、视频展台的操控能力等所折服。可以说,这次广州行收获是满满的。如果有老师要问我:什么是生本堂教学模式?我想借用郭教授的话:“生本教育没有具体的模式”。这个观点我认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探索一旦成为模式,也就是这种模式灭亡的开始。如果还有老师要问:我们学习生本教育的什么呢?那么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研究学习生本教育,并不在于我们一定要构建新的教育模式或堂模式,而是我们要学习生本教育中“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乘着这次羊城学习的翅膀,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努力沿着生本教育足迹,开创属于自己的幸福教育之路!

小学数学教育心得 篇13

一、数学学习是整体的认知过程

由于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因此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鼓励他们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数学教材内容和数学教学应该是系统整体的

本次培训活动中,培训的内容极具代表性,涵盖了初中阶段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的所有内容,通过培训讲解,使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三、为什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整体。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数学?

总之,此次参加本次远程非学历继续教育,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法、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后,自己充分将所学、所悟、所感的内容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